毛乌素沙地概况

毛乌素沙地概况
毛乌素沙地概况

毛乌素沙地概况

1、地理位置

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向陕北高原过渡地带, 纬度为37°30′~39°20′N、经度为

107°20′~111°30′E,沙地面积约4万km2 ,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南部(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的全部、鄂托克旗东南部、鄂托克前旗东部、杭锦旗东南部、准格尔旗的西南部),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北部(神木县、榆林市、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佳县),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东北部

等13 个县(市、旗)。其中内蒙古大约占有其面积的80%,陕西大约占有其面积的15%,宁夏大约占5%毛乌素沙地大部分地区属于鄂尔多斯高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

毛乌素沙地所在区域示意图

2、地貌特征

毛乌素沙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包括从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向东南延伸出来的一些梁地, 这些

梁地梁面平坦, 由于遭受割切, 梁间形成若干谷地, 自西北向东南为倾斜的平行湖积冲积平原, 当地称为

滩地, 这样构成了“梁”、“滩”平行排列的相间地貌。其梁地主要由白垩纪紫红色和侏罗纪灰绿色砂岩

层所构成, 这些砂岩固结程度很差, 极易风化, 风化物再经搬运, 使得本区各种第四纪沉积物含沙量较大, 成为沙地形成的沙物质来源。

毛乌素沙地区域地形地貌示意图

3、气候特征

毛乌素沙区是一个草原气候条件下的沙地,处于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的过渡地带,就气候地带而言, 毛乌素沙地大部属温带, 位于我国季风区的西陲, 年平均温度6.10~8.15℃,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沙区东南部为400~ 440mm , 向西逐渐递减, 仍达250mm 左右, 7~ 9 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60%~ 70% , 降水强度较大,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 年变率大, 一般多雨年可为少雨年的2~ 3 倍。近30年来毛乌素沙地平均降水量为348. 9 mm ,降水平均递减率为0. 305 mm/ 年 ,具有干旱化趋势;降水量呈波动性变化,最大降水量(1985 年465 mm) 是最小降水量(2000 年227 mm) 的2 倍以上,且集中在夏季。近30年来该区的平均气温为8. 62 ℃,平均升温率为0. 04 ℃/ a ,具有变暖趋势;气温年际变化较大,最高气温(1999 年10. 1 ℃) 与最低气温(1976 年7. 63 ℃) 相差2. 47 ℃。年平均风速2.1~ 3.3 m/s, 年平均大风日数10~ 40天, 最多达95 天。(出处)

4、水文特征

毛乌素沙地地下水位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较大,可从几厘米到几十米。沙地的水分供应来自大气降水、河川与湖泊、地下水。毛乌素有较为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仅鄂尔多斯就有大小河流近100条、湖泊820余个,其中外流河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内流河流域8千平方公里,这些河流多属于间歇河或为河道比降大、洪峰高与含沙量大,较难用于灌溉。湖泊则多为含盐、碱的内陆湖,多不宜灌溉。

本地区的地下水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预计仅在额尔多斯的浅层地下水开采深度就有70 m上下,补给量约为22亿m3,可开采储量为13.45亿m3,主要为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与三叠系的含水层,局部有第四系冲积、洪积层的承压水。其中白垩系水层厚度一般为200-600m,为良好的供水水源。在滩地的浅层地下水位约在0.5-1.5m,但多属矿化度教高的咸水,局部可供沙地灌溉。

5、植被、土壤类型

沙地的天然植被经过上千年的人为活动开垦、破坏与过度放牧利用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仅在极少数地段还能见其残存的片段或个别的植物代表,现有的植被多为次生后人工的。

毛乌素沙地的植被大致划分为三个(亚)地带与三大类群。从植被地带来说,其西部边缘属于向荒漠过度的荒漠草原亚地带,占90%以上的中部与东部则属于干草原亚地带。在东南边缘,从气候上来说,开始向森林草原过渡,但由于沙基质的覆盖,在植被上的差异不显著、一般仍化为干草原亚地带。本区的三大植被类群是梁地上的草原与灌丛植被,半固定、固定沙丘与沙地上的沙生灌丛,以及滩地上的草甸,盐生与沼泽植被。与其想对应的土壤类型是梁地上的栗钙土,沙地上的各类风沙土,,以及滩地上的草甸土、

盐碱土与沼泽潜育土。

毛乌素沙地大部分位于栗钙土干草原地带,向西北过渡为棕钙土半荒漠地带,向东南过渡为黄土高原温暖带黑垆土地带,恰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过渡地区。因此土壤也表现出这种过渡特点。分布上表现为由东北——西南向排列的水平地带性的变化,即淡栗钙土和棕钙土。南部和东南部黑垆土的分布受局部地形和母质的影响未表现出这种排列的地带规律,而是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沙黄土母质上。草原地带的土壤以风沙土为主,地势高处也有黄绵土分布。

毛乌素沙地梁地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有戈壁针茅、沙生针茅、冷蒿、藏锦鸡儿、蒙古矮黄花木或半灌木、红砂、驼绒藜、木盐蓬、猫头刺等。

毛乌素沙地沙生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有白沙蒿、黑沙蒿(又名油蒿)、杨柴、柠条、沙地柏、沙柳、乌柳,除以上集中沙生植物外在毛乌素沙地的东南隅还有片段的灌木丛,如黑格兰、小叶鼠里李、丝绵木等,它们可能是毛乌素沙地中森林草原亚地带昔日原生植被的残遗指示者。

毛乌素沙地滩地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有寸草、马蔺、芨芨草、碱蓬、盐爪爪、白刺等。

6、社会经济状况

毛乌素沙地各县粮食生产很不稳定,导致该区各县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处于明显波动状态,其变化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农民对农业开发信心不足,从而采取广种薄收的策略,造成区域生态的较大破坏,使得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演变走上恶性循环。

毛乌素沙地自然环境恶劣,区域优势较差,经济发展过于依赖种植业,导致经济发展的波动性较大。例如在榆林县的工农也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一直占有较大比例,80年代中期以前均在70%以上。在工业生产中,食品加工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农产品加工创造的产值在轻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80年代以前均在60%以上,80-90年代达到了8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人均收入都与农业总产值有较高的相关关系。

毛乌素沙地所涉及的这十三个县(市、旗)的生态压力和人口压力很大,若按行政区域计算,1999年11个县平均人口密度为28人/km2超出了联合国半干旱区20人/km2的允许界限。该区总体经济落后,共有10个县被列为国家“八七”计划扶贫县。

近45年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与沙漠化的关系

气候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沙漠化的影响,利用近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毛乌素沙地4个典型旗县(鄂托克旗、乌审旗、榆阳区及盐池县)的气温、降水量、气温与降水量的关系、年大风累计日数及蒸发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20世纪70~80年代气候发生了重要变化,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量和气温变化具有同步性,大风日数逐渐减少,蒸发量下降,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利于沙漠化逆转;该地区气候空间差异很大,东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较西北部地区优越。依据文献记载,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总体趋势及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与本文研究所得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结论相似,说明该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沙漠化关系非常密切。..

毛乌素沙地气候因素对沙尘暴频率影响作用的模拟研究

摘要】:沙尘暴是一种强烈的风蚀输沙形式,是造成流沙蔓延和土地沙化最重要、最直接的作用过程之一。借鉴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建立了适合毛乌素沙地气候特征的定量模型,比较深入地考察了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因素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作用,利用沙地位于不同方位的6个气象台站多年气候记录资料,分别计算了各月气候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作用指数,分别对6个气象台站各月沙尘暴频率进行回归,并利用气候影响指数对沙尘暴频率进行了拟合,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内蒙古鄂尔多斯:禁牧之变

作者:李永生 ( 2007年 04月 18日 )

距内蒙古自治区区府呼和浩特只有240公里的鄂尔多斯市,不仅煤炭、天然气富集,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天然气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羊绒制品产量也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一句“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词儿,体现了其世界羊绒产业中心的地位。

羊绒也好,羊肉也罢,离不开草原。多年来牧民逐水草而居、满草原放养的习惯,不得不面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正如杭锦旗锡尼镇浩绕柴达木嘎查牧民巴图所说,我们生活靠养畜,养畜靠牧草,没有一片好草场就生活不下去。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沙地越来越多。怎么恢复生态植被,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2000年,鄂尔多斯人经过深刻反思,明白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市委、市政

府提出围绕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奋斗目标,按照“立草为业、为养而种、以种促养、靠养增收”的发展新思路,率先在全区推行禁牧休牧制度,大面积推广牲畜舍饲圈养。自2002年以来国家在鄂尔多斯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带来了巨大变化:生产

方式之变———从放牧到舍饲;生活质量之变———从温饱到富足;生态环境之变———从沙地到草原。

4月8日,记者见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泊江海子镇折家梁村的魏二牛时,他正在喂圈里的羊。魏二牛说,村里2000年禁牧,2004年退牧还草。他家有300亩草场,一亩草场有4.95元的饲草料补贴,去年种了80亩苜蓿、10亩饲料玉米,两个窖的青贮玉

米够羊吃三五个月。他感叹以前放40只羊,一天在草原上呆十几个小时,羊吃不饱,

个小,体瘦,人累,太不合算了。现在种饲料玉米、优质牧草,一天两三个小时就把圈

里的80只羊伺候了,省事多啦,还可以做点儿小生意。以前忙活一年,羊也就卖两三千元;现在养羊多一倍,个大,肉肥,绒多,一年能卖上1.5万元。

魏二牛将记者带到他家的草场。今年牧草刚发芽,去年的干草约有三四十厘米高。他说,过去这里都是沙地,一刮风都睁不开眼。几年禁牧后,基本上不起沙子了。草长高了,最怕的就是冬春起火。

郭焕,东胜区泊江海子镇泊江海子村的牧民,禁牧后养了240只肉羊、60只羊羔,他与亲戚联合投资60万元盖了4个养羊大棚,照目前这规模一年能赚4万多元。

韩文兵,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镇的“敏盖”内蒙古白绒山羊科技示范园区的32户养羊专业户之一,投资5万元进驻这个养殖小区,养了40多只白绒山羊种羊。他说,以前放养一个人年收入不足2000元,现在改圈养年收入5万多元;在小区养羊有技术员防病,卖羊也很方便;收入多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不少。

鄂尔多斯市农牧局副局长白晓明告诉记者,实施禁休牧7年来,草原生态脆弱的状况大大改观,目前全市植被覆盖度由30%提高到近70%,草群高度由15厘米提高到40厘米,每亩产草量由19.7公斤提高到59.1公斤;天然草场上有毒有害植物比例明显下降,可食牧草比例增加,野生动物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草原向良性轨道迈进;畜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牲畜总头数由614.8万头只增加到1498.8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453元提高到5308元,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提高的发展之路,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了由严重恶化向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DOC)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1992):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的1/4(全球干旱区、半干旱地区的70%)即35.92亿公顷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二)全球荒漠化变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全球荒漠化土地还在扩大,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35.92亿公顷,增加了3.4%。全世界每年有5万-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沦为荒漠化土地,由于荒漠化每年将损失耕地6百万公顷。 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面积331.7万平方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4.6%。我国荒漠化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千米,占可能发生荒漠化面积的80.6%,占国土面积的27.9%。 三、中国荒漠化的成因 (一)土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荒漠化 在我国荒漠化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水浇地面积仅占域耕地总面积的36.4%。而内蒙古沙区水浇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18.9%,山西北部只占12.4%,陕西北部仅占6.2%。 (二)草场经营管理不善,重用经养 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多万头(只),草场却因垦殖、沙化等原因面积不断萎缩,生产力下降。 (三)乱砍滥樵,破坏植被 薪炭林每年能提供的薪材,仅占实际消耗薪材总量的14%左右,缺口巨大,农牧民为了生存只得通过砍伐其他林种的森林和收割草地植被来解决烧柴短缺的 问题。

中国沙漠治理现状2019

中国沙漠治理现状2019 近年,中国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沙漠公园建设,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 2012年至今,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超过1400万公顷,封禁保护面积174万公顷。三北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183平方公里。京津风沙源工程在内蒙古、陕西、河北、北京已建成6条生态防护林带和成片森林带。 通过多个重点工程建设、多种措施综合防治,近年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发生沙尘天气过程不超过10次,强度偏弱,次数与强度均低于近20年同期均值,影响范围较小。 在保护优先前提下,沙区特色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不完全统计,3年来,北方12个沙区省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1000多万人。 尽管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绩,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石漠化面积10万平方公里。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将认真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健全沙地用途管制和沙区植被保护制度,加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力度,严格管控沙区开发建设活动。(完)

现状: 2017年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荒漠化防治有关情况。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荒漠化防治,取得了巨大成效。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与2009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分别减少12120平方公里和9902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均呈现由极重度向轻度转变的良好趋势,中国荒漠化防治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根治荒漠化开出了“中国药方”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在人类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沙漠化: 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第25卷 第12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 V o l 25N o 12 2010年12月 J 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D ec .,2010 收稿日期:2010-01-05;修订日期:2010-05-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0861002,31060076);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20080404M S0609)。第一作者简介:王立新(1975-),男,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草地和湿地生态学的研究。*通信作者,E m ai:l li uhm i m u @yahoo .cn 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王立新 1a ,2 ,刘华民 1b * ,杨 劼 1b ,2 ,梁存柱 1b ,2 ,王 炜1b ,张继恩 1b (1.内蒙古大学a 环境与资源学院,b 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2.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利用1961 2007年毛乌素沙地气温、降水资料,对研究区近50a 来气温和水分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TM 影像和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从气候变化和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的角度,对毛乌素沙地近20a 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 ,沙地增温趋势显著,变化率为0 33 /10a 。全区域年均温变化趋势的范围为0 16~0 5 /10a ,且增温的程度存在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的趋势。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南部降水量P 和可利用降水 w 多、陆面蒸散E 强,西北部相反。P 、E 、 w 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并且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近20a 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需要,在进行沙地治理与生态建设中,必须考虑人工植被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 关 键 词: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水分收支平衡;植被覆盖 中图分类号:P 4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12-2030-10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对的几个重大挑战之一,将对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产生 影响,其中包括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气候变化不可避免,所以社会和个体都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避免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或利用其带来的有利影响。适应气候变化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和个体调整他们的行为方式,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1] 。 位于我国北中部半干旱、干旱地带的毛乌素沙地是一个脆弱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由于地处农牧交错带,毛乌素沙地的土地经营及利用模式涉及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等多种方式,其形成、动态与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已多次证明,在这一地区若出现连续几年的少雨干旱,自然植被中某些种群就会衰退,植被覆盖率 将下降。而在人为干预下,只要破坏地表植被,如开垦、超载放牧等,必然加剧土地的沙化[2] 。 本文在定量分析内蒙古境内毛乌素沙地气温和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变化的基础上,结合T M 影像和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从气候变化和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的角度,对毛乌素沙地近20a 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揭示毛乌素气候变化与沙地植被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状况与植被覆盖变化间的内在关系,对合理利用沙地资源、改善沙区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 1 数据来源 所用的气候数据为内蒙古气象局资料中心提供的1961 2007年毛乌素沙地6个气象

穿越毛乌素沙漠感想与建议

1.穿越毛乌素沙漠感想。 (1)活动预热。本次活动前期,师傅和精英们为我们准备了充分的活动,如一对25人,只让10只脚着地、手则不限,穿电网,报纸履带,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团队圈,团队呼啦圈传递,团体跑等,无不让我们体验到团队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信任的力量。团队中,最后一人才是团队的成绩,大家彼此帮助,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2)黄河军事文化博物馆。车辆行驶快要到达活动起点时,我们看到了停留在黄河里的银川战舰,因为师傅也曾是一名军人,对军事有着无比挚爱的情感,相信,每个血性男人无不对军旅生涯有着浓厚的感情,我们下车望着服役30年之久的战舰,虽然没能登上去,但能想象到战舰驰骋在大海中的英姿,战舰的服役与退休,标志着国家军事实力的节节攀升,黄河彼岸,短暂的停留,我们就离开了。 (3)沙漠初行。到达目的地,师傅把我们菜驴约每五人一组分给16个精英,精英们细心的照看我们得装备,问带了多少水,指北针,包重不重,唉,你怎么还是单肩包啊,帽子呢,这次可是对你的一次挑战,简单的讲话后,我们就这样的出发了,还没走几步,就踏上了细细的沙粒,我虽然家在宁夏,但我没见过沙漠,第一次看见沙漠,感觉很干净,也很美。(4)沙漠垃圾。心中的欢喜劲还没散尽,就见脚下有玻璃酒瓶和塑料燃烧的灰烬,心中油然而生淡淡的失落,真想把那些垃圾带出去。 (5)沙漠沙葱。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前面传来话语,有沙葱,才沙葱,我听到后特新奇,赶紧找沙葱,向右边的沙坡上走了下,见有很多成朵的叶子成圆柱状的的植物,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沙葱,一把抓住,叶子全部在手里,乍一看,一半是枯叶,就忍了,还有,旁边还有很多呢,这次没有把叶子全部给揪下来,而是手指在根部轻轻划了几下,根就漏了出来,然后就连根拔起,拔起的一瞬间,就后悔了,因为在这里生长的植物,实在不容易,那一朵沙葱可是生长了好几年才能在沙漠里扎根。一路走下了,我看着脚下,不去采沙漠里的植物,我暗暗地加入到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队列中。 (6)沙漠野炊。到达中午休息地,我们期待已久精英的包裹终于打开了,精英们展现各自的装备,有烧烤的,有煮挂面泡面的,有煮鱼汤的,有煮开水的,有烤饼子的,还有搭帐篷的,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7)垃圾带走。我们用餐后的塑料袋、纸类、水瓶等垃圾,全部挂在了精英的包后。真的很感谢师傅及精英们的精心安排与付出。 2.建议 本次活动很成功,唯一的遗憾就是中午野餐时,菜驴门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出来,牢记师傅的话语“三不借、三不问”,我们牢记水不借,食物不借,精英们也没过多的提示我们菜驴门也可以抢着吃,虽然饿着肚子,也只吃了串羊肉。所以建议在这个环节,提前在群里说下,中午带适当的食物,除此,精英们还为大家准备了户外炉具,需大家带上餐具能吃上热食。 学院:数计 姓名:苏发瑞 学号:12011242707 户外名:红蛇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与治理方法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与治理方法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摘要:治理措施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沙漠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樊胜岳对此颇为关注。他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久治效不显,措施要反思,应拓展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努力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危害;引言: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人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程度上。由于人口增加和科技进步, 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之需求的增加成为必须和可能, 因而逐渐在人地关系中提升了人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调控力。在许多情况下, 这是人类在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进步。但也因不合理利用的方式, 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资源环境的变化过程, 引起乃至控制着资源环境的不良渐变或突变, 如温室效应气体增加、大河断流、火灾、库区地震、水土流失等, 而土地沙漠化则是更为明显的一例。

1 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危害 1.1现状。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其中沙漠面积为48.32万平方公里,戈壁面积为71.07万平方公里,风蚀残丘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北12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西藏自治区。 1.2危害。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测算,我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年财政收入的3倍,沙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2.7亿吨化肥,受风沙危害,全国每年少养5000多万只,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风沙危害,有些甚至成为诱发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沙漠化还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工矿企业 。 2 土地沙漠化产生原因 2.1自然因素。在自然状态下,主要有水蚀和风蚀两个方面。由 于一些省份气候干旱、大风频繁,这是沙化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狭义的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土地沙化是环境退化的标志,是环境不稳定的正反馈过程。 一、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二、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三、土地荒漠化对我国造成的危害 1、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了沙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阿拉善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下游、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河北省坝上地区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等地,沙化地区平均增加4%以上。由于风沙紧逼,成千上万的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中国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5年就有一个相当于北京市行政区划大小的国土面积因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1.7亿。 2、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环节。风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据采样分析,在毛乌素沙地,每年土壤被吹失5?7厘米,每公顷土地损失有机质7700公斤,氮素387公斤,磷素549公斤,小于0.01毫米的物理粘粒3.9万公斤。中国科学院测算,沙漠化致使全国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 3、自然灾害加剧

中国沙漠治理现状2019

沙漠治理: 沙漠治理指通过以水治沙等技术手段扼制沙漠蔓延的态势。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干旱缺水、植被稀少、风力助推作用。因此,如果能从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加荒漠区地表植被、降低风力助推作用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沙漠治理就能迎刃而解。 中国沙漠治理现状2019: 记者30日从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9年中国治理沙化土地面积226万公顷,完成石漠化治理25万公顷。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已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双缩减”;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年均减少38.6万公顷,年均缩减率为3.45%。 近年,中国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沙漠公园建设,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 2012年至今,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超过1400万公顷,封禁保护面积174万公顷。三北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183平方公里。京津风沙源工程在内蒙古、陕西、河北、北京已建成6条生态防护林带和成片森林带。 通过多个重点工程建设、多种措施综合防治,近年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发生沙尘天气过程不超过10次,强度偏弱,次数与强度均低于近20年同期均值,影响范围较小。

在保护优先前提下,沙区特色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不完全统计,3年来,北方12个沙区省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1000多万人。 尽管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绩,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石漠化面积10万平方公里。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将认真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加快防沙治沙步伐。健全沙地用途管制和沙区植被保护制度,加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力度,严格管控沙区开发建设活动。

高考文综地理区域地理毛乌素沙地系列专题复习

注意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小腾格里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位置

28.读下列材料回答(13分) 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3分)

(2 )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分) ▲ , ▲ , ▲ 。 (3)试解释黄河在本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分) ▲ , ▲ 。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3分) A .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 .地面变干燥 C .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 28.(1) (2)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任答三点) (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 (4)从上至下依次为A 、B 、C

读某地区经纬网和等高线图,回答26—28题。 26.图中A地区土地盐碱化较轻、耕地质量较好的自然原因是()A.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B.多为紫色土,冲积土壤比较肥沃 C.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较好,肥力高 D.土壤中含钙较多,黑土分布广 27.图中B地区的经济作物、水果、林木主要有()A.甘蔗和柑橘B.甜菜和柑橘 C.花生和苹果D.棉花和茶树 28.下图中能反映上图M地地表盐度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下图中①——④表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据此回答29—30题。2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农垦 B.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农垦、过度放牧 D.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30.防治西北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保塬、护坡、固沟 B.跨流域调水 C.恢复自然植被 D.秸秆还田 .CCCDC

世界最强沙漠暴雨中心—毛乌素沙地

世界最强沙漠暴雨中心——毛乌素沙地 秦为胜 毛乌素沙漠亦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陕 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 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与科尔沁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并称为中国四 大沙地,它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 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 治区盐池县东北部,万里长城从东北到西南穿 过毛乌素沙漠南缘,为古代农牧业交错地带。 它在中国的十二大沙漠中名列第五位,也是中 国纬度最低的沙漠,中国降水量最多的沙漠, 也是世界最强沙漠暴雨中心。 与我国其它沙漠相比,这里降水量多达250~440毫米之间,由于降水较多,有利草类植物生长,过去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由于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降水较多,对我国沙漠治理比较有利。 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这里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海拔多在1100-1300米,地势西北部稍高、东南略低,西北部海拔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 毛乌素沙地距海较远,位于季风区边缘,夏季风不稳定性,导致这里降水较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1月均温-9.5至-12℃,7月均温22-24℃,年降水量在250-440毫米之间,且集中于夏季7-9月,夏雨率达60-75%,尤以8月最多。降水年际差异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夏季常降暴雨,又多雹灾,最大日降水量可达100-200毫米。沙地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年降水量多达400-440毫米,西北部降水量为250-300毫米。毛乌素沙漠在世界沙漠中的降雨量名列前茅。科学家通过对毛乌素沙漠区内20个气象台(站)30多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毛乌素沙漠区多年来的暴雨日数、日最大降水量、月最大降水量以及年平均降水量,均高于中国其他沙漠。由此可见,在中国的沙漠中,毛乌素沙漠是降雨最多的。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又将毛乌素沙漠的降雨量同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近50个大大小小沙漠的降水量相比较,证明其也是目前世界各地沙漠中降雨量最多的,所以毛乌素沙漠就有了“世界沙漠最强的暴雨中心”称号。 那么这个暴雨中心是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毛乌素沙漠之所以成为世界沙漠的暴雨中心,主要是因为鄂尔多斯高原以及其周围特殊的地理条

全球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b8967119.html, 全球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作者:张永民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6年第05期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燥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而土地退化是指旱区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目前,荒漠化在世界各地的旱区均有发生,具有局地和全球效应。而且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增长以及人类福祉的改善趋势发生逆转。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障碍,预防荒漠化对提高人类福祉水平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荒漠化的现状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具有局地与全球效应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各洲均存在荒漠化土地,但是全球尺度上的荒漠化研究工作却十分欠缺,迄今为止仅开展过3次全球范围的土地退化评估。 荒漠化的区域与全球效应。荒漠化具有区域与全球尺度的环境效应,有时会对远离荒漠化区域数千公里的其它地区产生不利影响。荒漠化的有关过程,比如植被减少,会促进气溶胶和尘埃的形成。反过来,这些变化又会对云的形成、降水格局、全球碳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例如,北京春季的大气能见度常常受到来自戈壁荒漠的沙尘暴的不利影响,而且起自中国境内的大规模的沙尘暴有时会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甚至北美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荒漠化产生的社会和政治效应也会扩展到旱区之外。如旱灾频发以及土地生产力的丧失,已经成为人口由旱区向其它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将会削弱当地人口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能力。同时,这种移民方式还会加剧城市的扩张,而且由于对稀缺自然资源的争夺,还会引发内部和跨界的社会、种族及政治冲突。因此,荒漠化引起的移民,会对局地、区域乃至全球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可能招致外来干预。 荒漠化的未来情景 未来的变化情景。荒漠化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土地利用模式、习惯行为和气候变化等直接驱动力,同时还包括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以及国际贸易等间接驱动力,而且间接驱动力与直接驱动力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在间接驱动力的作用下,如果当地的土地使用者对稀缺的自然资源进行不可持续地利用,就会造成荒漠化的发生,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荒漠化过程可能进一步加剧。相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旱区居民按照可持续利用的方式改善其农耕习惯和提高放牧的迁移率,则会避免土地退化的发生。总体来讲,气候因素与人为响应之间的互动可以产生一系列不同结果,最终出现何种结果,关键在于土地使用者采取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状况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1992):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的1/4(全球干旱区、半干旱地区的70%)即35.92亿公顷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二)全球荒漠化变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全球荒漠化土地还在扩大,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35.92亿公顷,增加了3.4%。全世界每年有5万-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沦为荒漠化土地,由于荒漠化每年将损失耕地6百万公顷。 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面积331.7万平方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4.6%。我国荒漠化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千米,占可能发生荒漠化面积的80.6%,占国土面积的27.9%。 三、中国荒漠化的成因 (一)土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荒漠化 在我国荒漠化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水浇地面积仅占域耕地总面积的36.4%。而内蒙古沙区水浇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18.9%,山西北部只占12.4%,陕西北部仅占6.2%。 (二)草场经营管理不善,重用经养 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多万头(只),草场却因垦殖、沙化等原因面积不断萎缩,生产力下降。 (三)乱砍滥樵,破坏植被 薪炭林每年能提供的薪材,仅占实际消耗薪材总量的14%左右,缺口巨大,农牧民为了生存只得通过砍伐其他林种的森林和收割草地植被来解决烧柴短缺的 问题。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用水不当 一方面上游过量灌溉造成大片土地次生盐渍化,另一方面由于上游过量用于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甚至断流,河流下游地区荒漠植被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而衰退,甚至成片枯死,造成土地沙化。 四、荒漠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缩小了中华民族的存和发展空间。导致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频繁。加深了沙区人民的贫困程度,扩大际区间的差距。严重影响着大中城市环境,威胁工矿企业、国防要地、交通设施和国家大型水利设施的正常生产和安全经营。荒漠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专家测算,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五、加强荒漠化防治的必要性 1.荒漠化防治是保护、拓展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需要 2.荒漠化防治是保持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的需要 3荒漠化防治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六、中国荒漠化变化趋势 1.加强依法治沙,将抑制人为破坏活动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治理方案

我国的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1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我国干旱区地域辽阔,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别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日益加剧的土地沙漠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吞噬着人们的生存空间,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公布),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94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77%;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93万平方公里,占9.84%;盐渍化土地面积17.38万平方公里,占6.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7万平方公里,占13.80%。 2土地荒漠化发展的原因 2.1荒漠化发展的气候因素 干旱缺水是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加剧了旱程度,在客观上加速了沙漠化发展;二是年降雨量分布更加不平衡,春旱时间加长,春旱连接夏旱的现象增多,我国北方地区春旱的频率在55%以上,影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增加了春季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极易产生土地沙漠化;三是降雨量总体趋减,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四是我国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冬春季节西北风盛行,与大片农耕地裸露、失去植被保护时间同步,为土地沙漠化发展提供了外营力条件。 2.2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因素 2.1.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的压力增大 我国北方沙漠化发展较快地区与人口的过快增长有密切关系,如河北省坝上地区1949年人口约40万人,到1997年该区人口已增长到87?3万人,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加上长期缺乏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造成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出现了草场超载放牧、陡坡开荒、广种薄收、乱砍滥伐等问题。这些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造成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消退,从而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进程。 2.1.2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定位不准,造成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 自然生态系统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的前提下,其平衡不会失调。由于人类对其功能认识不清,长期违反自然规律进行生产活动,造成了生态恶化,大自然同样无情地惩罚了人类。如河北省坝上地区属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带,也是内陆河流域与外流域的交界带。这种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景观生态和系统层次结构简单、食物链短、自我调节能力差的脆弱环境系统,这种生态系统很容易被打破。 2.1.3水资源调配和开发利用不合理,引起土地荒漠化发展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的原因首先在于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为因素则往往是诱发和推动因素。例如:近10 a北方的干旱化,其原因主要是降雨的减少,但对这一地区来说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地表水在上游被劫夺和对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可能成为主因。 2.1.4全社会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 人类需求和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在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同时,缺乏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是导致荒漠化土地发展的原因。人口增长和对粮食的需求,使耕地挤占了牧场,草原面积缩小;牧畜数量增加,使草场严重超载;草场超载的结果导致草场严重退化,加上牲畜的反复践踏,引起草原沙漠化的迅速发展。 3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特点 3.1 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

毛乌素沙地概况

毛乌素沙地概况 1、地理位置 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向陕北高原过渡地带, 纬度为37°30′~39°20′N、经度为 107°20′~111°30′E,沙地面积约4万km2 ,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南部(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的全部、鄂托克旗东南部、鄂托克前旗东部、杭锦旗东南部、准格尔旗的西南部),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北部(神木县、榆林市、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佳县),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东北部 等13 个县(市、旗)。其中内蒙古大约占有其面积的80%,陕西大约占有其面积的15%,宁夏大约占5%毛乌素沙地大部分地区属于鄂尔多斯高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 毛乌素沙地所在区域示意图 2、地貌特征 毛乌素沙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包括从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向东南延伸出来的一些梁地, 这些 梁地梁面平坦, 由于遭受割切, 梁间形成若干谷地, 自西北向东南为倾斜的平行湖积冲积平原, 当地称为 滩地, 这样构成了“梁”、“滩”平行排列的相间地貌。其梁地主要由白垩纪紫红色和侏罗纪灰绿色砂岩 层所构成, 这些砂岩固结程度很差, 极易风化, 风化物再经搬运, 使得本区各种第四纪沉积物含沙量较大, 成为沙地形成的沙物质来源。 毛乌素沙地区域地形地貌示意图

3、气候特征 毛乌素沙区是一个草原气候条件下的沙地,处于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的过渡地带,就气候地带而言, 毛乌素沙地大部属温带, 位于我国季风区的西陲, 年平均温度6.10~8.15℃,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沙区东南部为400~ 440mm , 向西逐渐递减, 仍达250mm 左右, 7~ 9 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60%~ 70% , 降水强度较大,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 年变率大, 一般多雨年可为少雨年的2~ 3 倍。近30年来毛乌素沙地平均降水量为348. 9 mm ,降水平均递减率为0. 305 mm/ 年 ,具有干旱化趋势;降水量呈波动性变化,最大降水量(1985 年465 mm) 是最小降水量(2000 年227 mm) 的2 倍以上,且集中在夏季。近30年来该区的平均气温为8. 62 ℃,平均升温率为0. 04 ℃/ a ,具有变暖趋势;气温年际变化较大,最高气温(1999 年10. 1 ℃) 与最低气温(1976 年7. 63 ℃) 相差2. 47 ℃。年平均风速2.1~ 3.3 m/s, 年平均大风日数10~ 40天, 最多达95 天。(出处) 4、水文特征 毛乌素沙地地下水位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较大,可从几厘米到几十米。沙地的水分供应来自大气降水、河川与湖泊、地下水。毛乌素有较为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仅鄂尔多斯就有大小河流近100条、湖泊820余个,其中外流河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内流河流域8千平方公里,这些河流多属于间歇河或为河道比降大、洪峰高与含沙量大,较难用于灌溉。湖泊则多为含盐、碱的内陆湖,多不宜灌溉。 本地区的地下水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预计仅在额尔多斯的浅层地下水开采深度就有70 m上下,补给量约为22亿m3,可开采储量为13.45亿m3,主要为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与三叠系的含水层,局部有第四系冲积、洪积层的承压水。其中白垩系水层厚度一般为200-600m,为良好的供水水源。在滩地的浅层地下水位约在0.5-1.5m,但多属矿化度教高的咸水,局部可供沙地灌溉。 5、植被、土壤类型 沙地的天然植被经过上千年的人为活动开垦、破坏与过度放牧利用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仅在极少数地段还能见其残存的片段或个别的植物代表,现有的植被多为次生后人工的。 毛乌素沙地的植被大致划分为三个(亚)地带与三大类群。从植被地带来说,其西部边缘属于向荒漠过度的荒漠草原亚地带,占90%以上的中部与东部则属于干草原亚地带。在东南边缘,从气候上来说,开始向森林草原过渡,但由于沙基质的覆盖,在植被上的差异不显著、一般仍化为干草原亚地带。本区的三大植被类群是梁地上的草原与灌丛植被,半固定、固定沙丘与沙地上的沙生灌丛,以及滩地上的草甸,盐生与沼泽植被。与其想对应的土壤类型是梁地上的栗钙土,沙地上的各类风沙土,,以及滩地上的草甸土、

浅谈毛乌素沙漠地带植被恢复技术

浅谈毛乌素沙漠地带植被恢复技术 [摘要]植被恢复是沙漠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是集保障施工、防风固沙和造福草原的社会责任于一体的工程措施。简述了毛乌素沙漠地区的自然特征和治理情况,浅谈了沙漠植被恢复的主要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的绿化措施,最后提出了风沙的危害。 [关键词]沙漠;植被恢复;草方格;植树;风沙危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逐步重视,群众自身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施工过程中如何健康环保地开展施工,被提上了新的议程。由于在林地、水源地开发上不断出台新的保护政策,当地政府对土地征租手续的申报审批进行了更严格的控制:再者施工过程中当地牧民的诸多不配合,经常以破坏草场、水位下降等不可抗因素为由阻拦施工,更甚者出现扣押车辆勒索赔偿的现象。归根结底,这多方的矛盾都集中在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上。 1自然特征和治理情况 苏里格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表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岩型为粉细砂、细中砂、砂砾石及淤泥,其成因以风积、冲积、洪积为主。该区域内植被成片,但较稀疏,并普遍旱生化,在局部地段沙丘相连,植被极其贫乏。在气候上,春季干旱少雨,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较多;夏季短促炎热,雨水集中;秋季降温剧烈,降雨明显减少;冬季漫长寒冷,降雪量大、时长,风速大。各季常伴有干旱、大风、沙尘暴、雷雪和霜冻等自然灾害。恶劣的环境下植被极其不易成活,只能在少有的雨期里加紧进行植被种植。 苏里格植被恢复的方法就是植草和植树造林,防止植被退化才能改变生态环境。植草相对容易但是不如植树效果明显,因为树根比草根的吸收和耐旱能力都强。胡杨树是沙漠地区较为理想的耐寒树种,其它的有沙柳、沙棘、葡萄、仁用杏、海棠等。 2植被恢复工程 2.1草方格 2.1.1沙漠沙丘在风的作用下不断移动,移动范围在地表15CM上下,只要把表面流动的沙挡住,沙丘就不会整体移动,据观察草方格基本可以阻挡风沙移动两年。沙丘不移动,草类作物的根系才不致于裸露在表面,这样更容易成活,等大面积的草类成活根系稳固,草方格也就完成使命了。防风固沙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得推进,达到治理沙漠的目的。 2.1.2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收集足量的沙蒿和秸杆。在沙漠的向风面先划出间隔两米的纵横线,形成4米见方的方格,将沙蒿或秸杆的中间部位压在线上,

中国沙漠化的进程与现状(内容详实)

中国沙漠化的进程与现状 学院:医学院 专业年级:13级临床专业 姓名:唐霜

学号:2135111671 摘要: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问题,我国也逐渐加强对荒漠化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本文主要讲我国的沙漠化的成因,分类,演变发展,现状,症结分析和解决途径,最后再有关于土地沙漠化的思考 关键词:荒漠化,荒漠化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退更换植,围栏封育 【注】沙漠化即沙质荒漠化,是我国荒漠化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Ⅰ中国沙漠化成因, 在我国,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质时代开始的大陆性干寒气候和季风性气候引起的。从中国文明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的沙漠化进程和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为因素。 自然成因是以沙漠学专家董光荣【1】为代表,认为沙漠化是一种“环境变化过程”,是沙漠的演变过程,发生在整个第四纪,人类历史时期只是最近的一个阶段,自然因素是沙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干旱造成的,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次要的。诸如,“气候干燥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沙漠化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降水变化的控制,是气候变干的结果”等观点。有人甚至更深入地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利用我国700多个气象站点30年的平均气象资料,研究论证了我国沙漠化面积的扩大与CO2浓度的增加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定量关系 而后者多认为,沙漠化是在自然因素基础上,主要由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即人是沙漠化的主要导致者。沙漠学专家朱震达【2】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们认为沙漠化是一种“环境退化过程”,发生在人类历史时期,人为因素是引起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并计算出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沙漠化占沙漠化总面积的94.5%。 Ⅱ沙漠的分类 ①沙漠地区来分: 草原地区沙漠: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内蒙古) 荒漠地区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河西走廊地区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腾格里沙漠(新疆,西北)。 ②、沙漠形成的时间上分类; 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河西走廊地区沙漠、腾格里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西北地区的沙漠) 历史时期形成的沙漠: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内蒙古地区) Ⅲ沙漠演变和发展 1、荒漠地区地质时代形成的沙漠演变: 分布: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等地。 形成时间:第四纪更新世时期,早于人类的活动。 特点:绿洲沙漠化(就地起沙)和沙丘移动沙漠化(外来沙丘、沙漠前移) 演变过程:《汉书》载有楼兰国【3】,东晋时楼兰城内仍有官府居住。秦汉开始气候干寒,特别是东汉开始,连年干旱,赤地千里,人畜死亡大半,阿尔金山诸

毛乌素沙地治理新思路

第16卷第1期2009年2月 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16,No.1 Feb.,2009  毛乌素沙地治理新思路3 董雯1,2 (1.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陕西渭南714000;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62) 摘 要:毛乌素沙地形成的时间已有几十万年,年降水量350~500mm,是以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的地带。根据毛乌素沙地形成的特殊成因分析,提出了治理毛乌素沙地的新思路,即除植树种草之外,更要注意利用该区以南丰富的黄土物质改良沙地,这能够阻止大气降水通过沙层向深部的快速渗透,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性,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物固沙,能够加速植被的恢复,而且还能够在平坦的地区发展良田,能从根本上治理和利用这一沙地。由于该区紧邻黄土高原,土壤物质丰富,采取以土盖沙的改良方式对解决该区沙漠化问题应当是现实而有效的。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特殊成因;治理措施;覆土盖沙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409(2009)0120102205 The N e w W ay to H arness Mu Us Desert DON G Wen1,2 (1.T he Department of Envi ronment and L i f e S cience of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 y,Weinan,S haanx i 714000,China;2.S hanx i N ormal Universit y,X i’an710062,China) Abstract:Mao Mu U s desert has been formed for t housands years.It occupies t he area whose precipitation is350~500mm.It is t he forest p rairie and t he p rairie p rimarily region.According to t he analysis of t he special cause of formation of Mu U s desert,a new t hinking is brought forward to harness Mu U s desert, t hat is besides planting t rees and grass,but also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use t he rich loess matter in t he sout h of t his area to imp rove sand,which can p revent t he at mo sp heric precipitation f rom filtering to t he dept h portion t hrough t he sand,and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 he soil’s water retention property,imp roving soil moist ure condition.It is advantageous to t he plant growt h and fixation of sand.It also can accelerate vegetation’s restoration.Moreover,in t he smoot h local,it can develop t he fertile farmland,be able to govern and to use t his sand f undamentally.This area’s clo se neighbor Loess Plateau has t he richest soil matter.As a result,to solve t his area’s desert problem by using t he soil to cover t he sand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way. K ey w ords:Mu U s desert;t he special cause of formation;harness measure;cover t he sand wit h t he soil 1 引言 沙漠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与经济问题,它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约为165万km2。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从东北经华北到西北,土地沙漠化速度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0世纪60-70年代为1560km2/a,80年代为2100km2/a,90年代为2460km2/a[1]。 毛乌素沙地是我国沙漠化的严重地区。它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热条件较之我国其他沙漠地区优越。历史上的毛乌素沙地大部分都是水草丰美的地区。但是现在也出现了大范围的流动沙丘, 3收稿日期:20082102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1004);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05JJ D770014);中科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LQ G0504);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基金项目(08YKZ022)  作者简介:董雯(1980-),女,陕西眉县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污染评价与治理。E2mail:dongwenabc@https://www.360docs.net/doc/4b8967119.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