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任务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从现代旅游角度来考察,旅游业是由旅游设施和各种专 业人才构成的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整个服务体系。
第三节 旅游业
二、旅游业的性质
旅游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 以出售劳务为特征的经济性产业。
根据该定义,可知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旅 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从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可以认识旅游业的性质: 文化性质、经济性质、产业性质。
(1)吸引性
(2)可进入性
(3)价值性
(4)变化性
第二节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多种多样,既有具体的、物态的,也有抽象的、
非物质性的。
1.地文景观
2.水域风光
3.生物景观
4.天象与气候景观
5.遗址遗迹
6.建筑与设施
7.旅游商品
8.人文活动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业
发展旅游业,既可以造福于接待国(地),但也可能加难 于当地的居民,关键是发展的规模、增长的速度不能超过接待 地的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即要与旅游接待地的物质环境和社会 环境相适应。同时,要加强管理,注意防患,争取旅游业发展 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 统一”。这是一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成功的标志,也是全 人类所关注的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11时21分39秒 Wednes day, December 16, 2020

抓住每一次机会不能轻易流失,这样 我们才 能真正 强大。20.12.162020年 12月16日星期 三11时 21分39秒20.12.16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1第一章 旅游专业知识简介

导游文化基础知识:1第一章 旅游专业知识简介
• 其中,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 的入境游客称为入境旅游者,未在我国大陆旅游 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日往返的海外游客,称 为入境一日游游客。
• 2.国内游客
• 国内游客是指任何一个为休闲、娱乐、观 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 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 活动而离开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 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在其他 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 取报酬的人。
• (4)根据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可将旅游分成豪华等旅游、 标准等旅游和经济等旅游。
• 二、旅游者
• (一)旅游者的普通含义
• 旅游者是指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 他原因而离开常住地到异地访问,连续停 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的人 。
• (二)我国对旅游者的定义
• 1.入境游客
• 入境游客是指离开其长住国(或地区)到我国大 陆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我国大陆 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的人。
• 国内游客分为以下两类:
• (1)国内过夜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 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 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 游客。
• (2)国内一日游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 离开常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 时、不足12小时,并且未在境内其他地方 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 (三)旅游的种类
• 旅游的种类通常可作下列划分:
• (1)根据游客跨越的地理范围,旅游可分为国际旅游和 国内旅游。
• (2)根据旅游的组织形式,旅游可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 旅游。
• (3)根据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和动机,可将旅游活动 划分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探亲 旅游、宗教旅游、特种旅游等类型。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2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2
教 案 设 计
课题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二节旅游资源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使用教材
《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能力目标
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使学生树立保护旅游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
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难点
对旅游资源的定义的理解。
关键
了解并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讨论法
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90分钟)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复习
导入新课
巩固上节课学习内容
教师导入
开展所学课程
1、什么是旅游者?旅游者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2、旅游者有哪些类型?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5'
5'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授
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核
在探讨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即吸引性、可进入性、价值性和变化性。
学生各抒己见,不固定答案
总结学生的答案,给出旅游资源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师做简单介绍

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成的? 4、一般旅游动机包括哪些类型? 5、影响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一般而言,欧美国家的人把度假、娱乐作为文 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爱好四处周游、 探险、欣赏异域文化。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则崇 尚勤劳、节俭、乡情浓郁、故土难离,往往视旅游为 游手好闲、浪费钱财。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者?罗马会议对旅游者的 定义是怎样的?
2、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3、什么是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怎样形
(二)社会因素
主要是指人们是一定的社会阶层、社会集团中所处的 地位与角色。
一般而言,处于较高的社会阶层的人,更加开 放和自信,愿意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对旅游持积极 的态度。而处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一般相对封闭, 不愿意冒险,并且往往认为外部世界比较兇險,不愿 意更多地参加旅游活动。
(三)文化因素
1、民族风俗
任何因消遣、闲暇、 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 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为目 的,而在其居住国不论其国籍 如何,所进行24小时以上, 一年之内旅行的人。
我国政府对国内旅游者的统计 规定
1、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 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 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 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自己长 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 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的 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的人。

旅游的基本要素

旅游的基本要素

• • •

• • • •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人们可自由支配 收入的多少及闲暇时间的长短,从而决定了旅游者的数量、 消费水平和消费频率,决定旅游需求的总体水平; 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还决定旅游供给的水 平,表现为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的投入能力。 最后,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于各相关行业和相关部门的 通力合作、协调发展。 3.敏感性 旅游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产业,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 的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旅游业发生较大的波动,从而 对旅游业产生影响,而且反应迅速。 4.涉外性 许多旅游活动跨越国界或超越国籍,是国际间广泛的 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旅游业是一项涉外性和政策性很强 的产业。
• •
• •
• • • •
3.不可转移性 旅游资源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态、环境 都是独有的,是不可转移的。 4.吸引力的定向性 旅游资源吸引力的产生,对旅游者来说具有相对的主 观性。因此,任何一项旅游资源,只对旅游市场的某一部 分具有吸引力,而不可能对旅游旅游市场的全部旅游者具 有相同的吸引力。 5.旅游资源的可创性 旅游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的,而是可以由人 们创造、制作而再生、再现的动态性资源。 6.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旅游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其自身是不会被游客的旅游 活动所消耗掉的,游客只是从各种旅游活动中获得自身所 需的身心放松和美好感受。如果保护不当,旅游资源一旦 遭到破坏,将是不可再生的。
• • • •
• • • • • •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1.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 力,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2.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它是游客游览观 赏的对象,离开了旅游资源,旅游业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其次,旅游资源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访,使旅游业的 各部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是自然界中亿万年来形成的具有吸引力的事物和现象.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规定,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文 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等。• •• •Fra bibliotek•• •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一章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想一想,做一做青海省旅游六要素的“六色”目标“吃有绿色、住有暖色、行有个色、游有绝色、购有特色、娱有本色”是青海省旅游工作的“六色”目标。

思考:旅游活动中涉及哪些最基本的要素?一、旅游“三要素”说三要素论: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介——旅游业(一)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实践者,在旅游活动的三个构成要素中,旅游者处于主体的地位。

旅游者的存在使旅游资源的价值得以实现。

旅游者的数量、消费水平、旅游方式等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内部构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1978-2007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国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二)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作为主体的旅游者的实践对象。

没有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具有吸引力的环境,旅游者便不会前来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也无法展开。

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两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活动的规模、类型、发展水平及发展前景。

(三)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在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体。

旅游业把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和客体——旅游资源联系在一起,使旅游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旅游业是旅游活动发展的产物,但在其诞生后,又反过来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发展和普及。

二、旅游“六要素”说(一)食食,即餐饮,是旅游供给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

对于旅游者来说,用餐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也是为了追求心理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满足。

美味可口的饭菜、安全、整洁、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具有当地特色,体现深厚饮食文化传统的饮食则更能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餐饮本身就能成为一种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的来访。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一、旅游活动(一)旅游的概念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出于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里的“惯常环境”包括居住地附近的地方和人们经常去的地方。

一是指人们常去的地方,即使这个地方离他的居住地很远,如某人在他地的度假别墅或第二住宅均属惯常环境;二是指离一个人的居住地很近的地方,即使他很少去,也属惯常环境。

旅游与旅行不同,后者的主体称为旅行者(traveler)。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是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如某人每天上下班或周末去剧院看戏是一种旅行,他并未离开惯常环境;二是活动的主体是否在访问地通过活动来获取报酬,旅游的主体不以此为目的。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是由旅行活动与逗留活动构成的。

前者包括游客在其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往返活动和在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之间的空间转移活动;后者则包括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和其他活动。

2.异地性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惯常的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访问活动,所以它不同于人们在惯常环境范围内开展的任何旅行活动。

3.暂时性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旅游活动是指人们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否则便属于定居性质。

4.非移民性和就业性旅游活动是人们除了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

因此,人们移居他乡的旅行活动与人们去异国他乡打工挣钱的旅行活动均不属于旅游活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商务旅游活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挣钱”,但是却不是从所访问之地获取工资性报酬。

(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活动内容构成要素从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来看,其基本要素即人们通常概括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

从旅游活动类型来看,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外,其拓展的类型可概括为“商、养、学、闲、情、奇”。

其中,“商”是指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类型的旅游活动;“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类旅游活动;“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和冬令营等类型的旅游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旅游,包括乡村休假、海滨休假、山林休假、城市休假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活动;“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新奇体验等探索类旅游活动。

公开课教案(旅游概论-旅游者)

公开课教案(旅游概论-旅游者)
A生产力高,经济好,使社会赋予社会闲暇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为外出旅游提供物质和时间上的保证。
B社会提供各种旅游服务条件。
2、人们的旅游权利
旅游政策
1、旅游者的概念
2、旅游者的条件
3、勾画教材知识点
1、整理本课所学知识点
2、背诵三个名词解释及旅游者的条件
课件展示
师生问答
回顾思考
教师讲解
播放视频
教师设问
旅游者就是旅游的人
2、与旅游的概念对比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A前提:旅行,在异地
B内容:游览参观、消遣娱乐
C目的: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
D外延:包容性,如公务旅游
3、对旅游者概念的理解:
A前提:旅行者,在异地
B内容:游览、消遣
C目的: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
1、展示十月一国内旅游盛况图片对接本课学习主题“旅游者”。
2、用乱扔垃圾的不文明旅游者和捡垃圾的陌生人案例对比校园乱扔垃圾现象。
提问前课预留作业“旅游者”的概念。
图片展示,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师生问答
及时鼓励
4'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新 授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对旅游者概念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对比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播放视频并设问,有的放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合作总结。
结合学过知识帮助理解,并结合图片精讲,突破难点。
共同思考
强化理解
引申导入部分案例,德育加强
回顾总结
一、旅游者的概念
1、旅游者: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
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 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
(主要包括:山河湖海、森林草原、生物气象等。

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地质地貌景观
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 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公园 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冰川地形)
自然景观
黄 山
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

5 5-6
国家
比利时
芬兰 德国
带薪 公共节 假期 假日 (周) (天)
4-5
5-6 5-6
奥地利
丹麦 法国
13
10 11
10
14 10
希腊
意大利 挪威

4-6 4
12
10 10
爱尔兰
荷兰 葡萄牙

5 4-5
10
7-9 12
西班牙
瑞士
4-5
4-5
14

瑞典
英国
5-8
4-6
11

中国的公共节假日多少天?带薪假期怎么算?
山水组合景观 生物景观 历史文化景观
B J
C、I F、G、K E、O、M L、N
人文景观
宗教文化景观
风土民情
旅 游 景 观 的 欣 赏
选择观赏位置 距 角 俯 离 度 仰 把握观赏时机 时 刻 日 期 季 节 抓住景观特点 层 次 框 景
框景
借 景
移步换景,引而不发,显而不露 骆驼山 西湖借景 骆驼山 睡佛 神女十二峰 猴子观海 黄山飞来石 仙人下棋等 日出 日落 九寨沟珍珠滩瀑布 瀑布 一线天 寒山寺 身临其境:溶洞 漓江 漂流 洞庭湖 小湖泊 季节:春翡夏翠秋金冬银——九寨沟 夏季——雨过天晴时:黄山 庐山 峨眉山等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1
2
3
地域性
季 节性
多样 性
1、地域性 地域的差异是造成人们以旅游形式达到愉悦目的的根本 原因。 2、季节性 是指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价值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特征。 3、多样性 既可以表现为自然特征,也可以表现为人文特征;有物 质的,也有非物质的等。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种类越多,对 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
(二).形成旅游者的条件
(1)有钱—可自由支配的收 入 (2)有闲---闲暇时间 (3)旅游者的身体状况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稅收

日常生活消费(衣、食、住、行等) 个人总收入 必须支配收入 社会消费(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 一般的家庭耐用消费品 可自由支配的实际收入
任务二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我想去旅游………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旅游者 主体 旅游资源 客体 旅游业 旅游媒介
旅游交通 ? 形成旅游者的条 件?
国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一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界定
1876年,在瑞士出 版的一部字典上,对旅游者 的解释是:出于一种好奇心, 为了得到愉快而进行旅行的 人。

域 性
季节性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独特性原则 2、市场导向原则
3、保护性开发原则
4、经济、社会、环境相统一原则
1、独特性原则 “人无我有,人有我奇”。即要选择具垄断性从而有不可 替代性的资源来开发,且要力戒雷同的模仿。 2、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调查、市场预测。根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特点, 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3、保护性开发原则 开发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 4、经济、社会和环境相统一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练习
练习:把代表以下景观的字母填入下表。 A.桂林山水 B.黄山云海 C.黄山松 D.武陵源群峰 E.乐山大佛 F. 北京故宫 G.万里长城 H.路南石林 I.青海湖鸟岛 J.黄果树瀑布 K.天坛 L.傣族泼水节 M.大雁塔 N.那达慕大会 O.敦煌壁画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自然景观
A、D、H
(四)旅游资源的保护
旅游资源的破坏因素 1. 自然因素 地震、海啸、火山喷发以及自然条件下风雨雷电及环境和动物的破坏。
2.人为因素
战争破坏、建设性破坏、旅游开发经营性破坏和旅游者破坏。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 代、西夏 、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 个,壁画4.5万平方米 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 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 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 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保护
1.减缓自然损毁的对策 通过相应技术措施加以针对性的预防或减缓,并加强对源头的控制。
2.杜绝人为破坏得主要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
(2)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 (3)利用行政手段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三、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业
二.文化遗产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2.长城;3.敦煌莫高窟;4.明清 皇宫,沈阳故宫;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6.承德避暑山 庄及周围寺庙;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8.武当山古建 筑群;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0.丽江古城; 11.平遥古城;12.苏州古典园林;13.颐和园;14.天坛; 15.大足石刻;16.明清皇家陵寝;17.皖南古村落;18.龙 门石窟;19.都江堰—青城山;20.云冈石窟;21.中国高 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2.澳门历史城区;23.安阳 殷墟;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5.福建土楼;26.河南开 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7.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8.元上 都遗址;29.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30.庐山;31.五台 山
旅游动机的分类
国外学者的分类
美国学者奥德曼的分类
分类
1、健康动机 2、好奇动机 3、体育动机 4、探亲访友 5、公务动机 6、寻求乐趣 7、精神寄托或宗教信仰 8、自我尊重
目的
使身心得到调整和保养 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好奇心 参与或观看某些体育活动或比赛 寻根问祖、归还故土 外出考察、公务、经商 为了游玩娱乐(获得某种刺激) 朝圣、参加宗教活动或欣赏文艺 、音乐 受邀请或寻访名胜
二、 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资源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内的,能对旅游者 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和。 二、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 旅游资源应能产生一定的旅游效益 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 旅游资源既包括未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开发利用的 思考:仙居有哪些旅游资源?
影响旅游者产生的其他客观条件
1、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 科学技术越发展,社会生产力越高,劳动时间越短 科学技术越发展,交通工具越安全、舒适 2、人口结构及素质 人口数量增长,为旅游者增加奠定了基础 人口年龄结构:一般,中青年人喜欢外出旅游 文化教育素质: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求知欲望越 强,收入越高,外出旅游可能性越大 3、人们的旅游权利
属于国内旅游者
1、旅游者是指:为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会议、 宗教、出差、消遣、个人事务等; 2、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 3、其目的不是通过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想一想?哪些情况不属于国内旅游者?
巡视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外地学习 学生;基层锻炼干部;定居;无固定居所的无业游民
影响旅游动机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性别的差异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外出旅游。 2、年龄的差异 一般而言,年轻人倾向于时新、富有刺激性、冒险性强、 体力消耗大的旅游活动;中年人大多数倾向于求实、求稳、 求名或具有专业爱好、追求享受的旅游活动;老年人倾向于 选择节奏舒缓、舒适并且体力消耗小的旅游活动。 3、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4、职业 职业的不同对旅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2)职业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闲暇时间; (3)职业的不同(即工作性质的不同)往往导致人们选 择不同的旅游活动,如果工作繁杂程度高、人际交往频繁、 工作任务繁重、则倾向于选择放松性质的度假、娱乐消遣型 旅游。
案例 思考
百年之后,敦煌安在?
(五)、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可分为消极保护和积极保护两种。
消极的保护是指当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时采取的治理措施; 积极的保护是指在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前采取的预防性保护措 施。消极保护同积极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治”与“防” 的关系。 具体原则应当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注意加强对旅游资源 的管理和保护。
美国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
中 国 泰 山
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水文景观
非洲维多利亚瀑布 黄龙
自然景观
九 寨 沟
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黄山云海
自然景观
气候景观
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生物景观 寒带苔原——冻土景观带
自然景观
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2.人文旅游资源
文化景观
①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 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各种人和事物。 (主要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等 ) ②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