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物理摩擦力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之摩擦力的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之摩擦力的解析摩擦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力,它对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初中物理中,学习摩擦力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析中。
本文将以解析的方式介绍初中物理力学中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
一、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接触表面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它的方向和物体相互接触表面的垂线方向相反。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情况。
1.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当施加给物体的外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的时候,物体将保持静止。
2. 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动摩擦力通常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使物体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表面特性相关,可以通过摩擦力的公式进行计算。
1. 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垂直压力有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静摩擦力 = 静摩擦系数 ×垂直压力静摩擦系数是与表面特性相关的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者查阅资料获取。
垂直压力是指物体所受的垂直方向上的力的大小。
2. 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垂直压力和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动摩擦力 = 动摩擦系数 ×垂直压力动摩擦系数同样是与表面特性相关的常数,其大小通常小于或等于静摩擦系数。
三、摩擦力的应用举例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结合几个例子进行解析。
1. 汽车行驶中的摩擦力当汽车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产生摩擦力。
这种摩擦力使得汽车能够保持直线匀速运动,同时也是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关键力量。
2. 日常擦拭物体的摩擦力当我们用抹布擦拭物体表面时,我们会感受到擦拭过程中的阻力,这就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通过适当调节摩擦力的大小,我们可以使得擦拭过程更加顺畅或者增加物体表面的摩擦力,以防止物体滑动。
初中物理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比较与解释

初中物理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比较与解释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学习到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一种是静摩擦力,另一种是滑动摩擦力。
本文将比较和解释这两种摩擦力的特点和作用。
1.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通过接触而没有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力。
这种摩擦力的存在可以阻止物体开始移动或改变其运动状态。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通常用符号 f_s 表示。
静摩擦力的特点:a. 只在物体没有相对运动时存在,一旦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摩擦力就会转变为滑动摩擦力。
b.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_s = μ_s × N,其中μ_s 代表静摩擦系数,N 代表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c. 静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相互接触的接触面垂直,并指向相反方向。
2.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力。
在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静摩擦力会逐渐减小并最终转变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物体表面之间的特性相关,通常用符号 f_k 表示。
滑动摩擦力的特点:a. 只有在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产生。
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_k = μ_k × N,其中μ_k 代表滑动摩擦系数,N 代表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互接触的接触面垂直,并指向相反方向。
比较和解释1. 相同之处:两种摩擦力都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并且都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方向相反。
2. 不同之处: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
静摩擦力只在物体没有相对运动时存在,而滑动摩擦力只有在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产生。
此外,两者的计算公式中使用的是不同的摩擦系数。
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使得物体可以保持静止,防止其在施加力之前就开始滑动。
例如,在一个施加力的盒子上方放置一本书,由于静摩擦力,书不会意外滑落。
初中物理力学中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解析

初中物理力学中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解析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力之一。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力学中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力的特性和作用。
一、摩擦力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它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摩擦力是由物体表面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
2. 摩擦力的分类根据物体表面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不同,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当它们相对运动或者尝试相对运动时,尚未发生相对滑动的阻力。
动摩擦力是在物体表面存在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几何特性和物体的表面性质有关。
一般来说,摩擦力与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压力成正比,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 = μN其中,F表示摩擦力,μ表示摩擦系数,N表示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压力。
4.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行走时,我们可以利用地面的摩擦力来保持身体的平衡;汽车行驶时,摩擦力可以使轮胎与地面产生足够的阻力来提供牵引力,保证车辆行驶稳定等。
二、空气阻力1. 空气阻力的定义空气阻力是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碍物体前进的力。
当物体通过气体运动时,由于气体分子与物体之间的碰撞作用,会产生一个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2. 空气阻力的特点空气阻力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和介质密度有关。
一般来说,物体的速度越大,对象的截面积越大,介质的密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
3. 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空气阻力会使物体在运动中减速或停止,并使物体偏离所受力的方向。
在物体受到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达到动态平衡时,空气阻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4. 空气阻力的计算空气阻力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物体的速度、形状、介质密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空气阻力与物体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物体的截面积成正比,与介质密度成正比。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详解【要点梳理】要点一、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测量: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粗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点诠释:1.摩擦力的实际作用点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并挤压;(3)相对运动。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4.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
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往往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要点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在本实验中,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时,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
2.提出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实验器材:木块、弹簧测力计、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两块、砝码。
4.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木块上面放一个砝码,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
5.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要点诠释:1. 因为弹簧测力计本身有重量,为了保证水平拉力,牵引木块时,要握住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力要均匀,集中注意力盯住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一直拉到底,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
摩擦力及受力分析

摩擦力及受力分析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存在的力,它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两个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摩擦力是由于两个表面之间的不规则性和分子间的吸引力导致的。
在讨论摩擦力时,我们通常关注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一个物体试图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与试图滑动的物体之间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且相反。
当试图滑动的物体的力小于静摩擦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静摩擦力=静摩擦系数×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摩擦系数是一个无单位的常数,取决于两个表面的性质。
当两个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增加时,静摩擦力也相应增加。
动摩擦力是当两个表面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与静摩擦力不同,动摩擦力与滑动物体的速度成正比。
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动摩擦力=动摩擦系数×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摩擦力对许多现象和应用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物体的停车距离、滑动和牵引等问题。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情况,需要进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根据物体所受到的外力以及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物体所受的各个力以及这些力的性质和作用的方法。
受力分析可以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所受的力以及力的性质和作用,而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所受的力以及力对运动的影响。
受力分析通常需要通过自由体图来描述和分析物体所受的力。
自由体图是指将物体从其他物体或支点中分离出来,以观察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并使其处于平衡或运动状态。
自由体图包括画出物体本身和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箭头表示。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力的平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是相等且相反的。
因此,当我们在自由体图中画出力的箭头时,我们需要确保力的矢量的和为零,以保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选取适当的坐标轴:坐标轴的选择应根据问题的特点来确定。
通常选择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向为坐标轴方向,以简化力的计算和分析。
(完整版)摩擦力及受力分析

摩擦力及受力分析学案知识精解一,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即N F f μ=其中的F N 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
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2、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 m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 N 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μF N3、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课本上的皮带传动图。
物体向上运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摩擦力向上。
②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的.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运动。
注意:以上两种情况中,“相对”两个字一定不能少.这牵涉到参照物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物体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而牵涉到“相对运动”,实际上是规定了参照物。
如“A 相对于B",则必须以B 为参照物,而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物。
物理知识点之摩擦力

物理知识点之摩擦力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相互作用力。
在接触面上,由于微观不规则结构,会存在粗糙度和凹凸不平的情况,使得两个物体接触时发生摩擦。
摩擦力的研究对于人类认识物体运动和设计机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点。
1.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类型。
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所产生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可以由静摩擦系数乘以物体间的垂直压力来计算。
3.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静摩擦力相比,通常会较小。
动摩擦力也可以由动摩擦系数乘以物体间的垂直压力来计算。
4.摩擦力与摩擦系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并且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无关。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而摩擦系数则是描述物体间的摩擦特性的一个参数,不同物体的摩擦系数是不同的。
通常,摩擦系数可以分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两种。
5.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是描述物体间摩擦特性的两个参数。
静摩擦系数表示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特性,动摩擦系数表示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特性。
通常,静摩擦系数会大于动摩擦系数,即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通常会大于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6.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运动中,摩擦力可以使人、车辆等物体不至于滑倒或滑出控制范围。
在机械工程中,摩擦力可以实现运动物体的传输和转换。
在运动车辆和机械设备的设计中,需要合理利用和减小摩擦力,以提高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7.摩擦损失摩擦力虽然有很多应用,但在一些情况下也会造成能量的损失。
例如,在运动车辆和机械设备中,由于摩擦的存在,会产生热能并导致系统能量的损失。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 摩擦力一、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二、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成正比。
接触面的材质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三、摩擦力的分类①滑动摩擦力:两物体间因发生相对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力。
②滚动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发生滚动产生的摩擦力。
③静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四. 理解摩擦力①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但是摩擦力的方向并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而是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无关。
五、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可以阻止物体滑动,如刹车、防滑垫等。
摩擦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如行走、书写等。
六、计算摩擦力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f≤μsN实际静摩擦力:Ff=μsN滑动摩擦力:Ff=μdN其中:Ff:摩擦力(N)μs:静摩擦系数μd:滑动摩擦系数N:压力(N)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的材质:接触面的材质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在接触面上有相对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小于静摩擦力。
八、摩擦力练习题1.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少?2.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推力为50N,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3.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放在倾斜的桌面上,与桌面倾斜角为30°,求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少?答案1.100N2.50N3.50N知识点2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1. 增大有意的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
而在力学中解决摩擦力有关问题尤为困难,首先摩擦力有三种:即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其次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容易搞清楚。
下面就通过一些例题来说明:一、判断是否受摩擦力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摩擦力,我们可以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入手,条件是: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即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注意: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压力即为作用在支持面上且与作用面垂直的力。
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知道压力可能大于重力,可能小于重力,还可能等于重力,也可能与重力无关。
但是不论支持面是什么样的,也不论物体受力情况如何复杂,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和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总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许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求物体所受支持力来求得正压力的。
注意:如图3所示的物体静止情况下的压力大小,可见压力与重力无关。
(1)静止的物体例1.下图(1)中,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图(2)中,物体B静止在斜面上; 图(3)中,物体C被压在竖直墙壁上而处于静止,图(1)图(2)图(3)试分析上图中,物体A、B、C是否受摩擦力?分析解答:上图中物体A、B、C分别相对于地面、斜面、墙面均处于静止状态,但其中物体B、C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B、C受摩擦力,而A物体不受摩擦力。
(2)运动的物体例2.下图中,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水平皮带上跟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沿着倾斜的皮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沿着竖直墙壁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不考虑空气阻力,试分析它们是否受摩擦力?第1页(共4页)图(1)图(2)图(3)图(4)分析解答:图(1)、图(4)中的物体均有相对运动,同时结合平衡力的知识可以判断物体A和D都受摩擦力。
图(2)中的物体B相对皮带是静止的,若假设物体B受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则在水平方向找不到与摩擦力平衡的力。
说明假设不存在,所以物体B不受摩擦力。
图(3)中的物体C为什么能跟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没有滑下来呢?靠的就是摩擦力提供的动力,所以物体C受摩擦力。
(3)接触面光滑时例3. 如右图,小球重20牛,以2米/秒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推力是:()A.0牛B.10牛C.20牛D.40牛分析解答:此题表面问的是推力,实际上还是要考虑摩擦力。
因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水平面上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
假设水平方向有推力,而在水平方向找不到与它平衡的力,是因为接触面光滑物体不受摩擦力,所以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所以此题选“A”。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会发现:静止的物体不一定不受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有可能不受摩擦力。
要想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摩擦力,要善于运用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多运用平衡力的知识以及假设法去解决。
若接触面光滑,则物体在此表面将不受摩擦力。
二、推断摩擦力的大小对于摩擦力大小问题,初中阶段一般主要研究的是静摩擦力大小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而大多数学生在做题时不能把这两种摩擦力区分开,导致常常把这两种摩擦力的大小搞错。
(1)静摩擦力的大小例4.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车仍保持静止,则()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分析解答: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推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力知识:推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推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相等,答案选“B”。
例5.用力F=40N,按住一重10N的木块,如图所示,当木块相对竖直墙壁静止不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A.30N B.40N C.50N D.10N分析解答: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力的知识:重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重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相等,答案选“D”。
F第2页(共4页)例6.如图所示,用手握着一个瓶子悬在空中不动,当手握瓶子的力增大时,瓶子受到手的摩擦力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若在手握瓶子的力增大时往瓶中加水,瓶子仍然悬在空中不动,则瓶子受到手的摩擦力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分析解答:瓶子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瓶子受到手的静摩擦力和瓶子自身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当瓶子自身重力发生改变时,受到静摩擦力的大小随之改变。
所以本题的答案依次为“不变”、“变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例6.用弹簧秤在水平方向上拉动一个置于地面的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示数5N.当弹簧秤示数为6N时,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6N B.5N C.1N D.11N分析解答:因为物体是运动的,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
又因为物体开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当拉力由5N变为6N时,物体所受到摩擦力仍为滑动摩擦力,而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只要这两因素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不变。
所以本题选“B”。
小结:①静摩擦力的大小受外力的影响,但要看所加外力是否跟静摩擦力在同一个方向上,若所加外力不与静摩擦力在同一个方向上,则不会影响静摩擦力的大小。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只要这两个因素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不变。
三、判断摩擦力的方向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总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要想判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就要理解并会运用这句话。
例7.下图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物体B在水平接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被紧压在竖直墙壁上而处于静止,物体D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试分析:物体A、B、C、D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分别向哪儿?图(1)图(2)图(3)图(4)分析解答:物体A、C和D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A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斜面向上,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沿着竖直墙壁向上,D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沿着皮带向上,B物体相对地面向右运动,所以B物体所受摩擦力向左。
例8.一名中学生正脚踩着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左行驶(如图所示),则该学生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分别向哪儿?若现在他停止踩,而让自行车靠自身的惯性向前滑行,这时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分别又向哪儿?分析解答:当自行车在被踩时,后轮是主动轮,提供A第3页(共4页)第44页)甲 乙的是动力,所以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前的。
而前轮是从动轮,受到是阻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后的。
当停止踩,而让自行车靠自身的惯性向前滑行时,前轮和后轮受到的都是阻力,所以此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都是向后的。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摩擦力的方向判断要牢牢地抓住: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总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句话。
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有时摩擦力也是动力。
总之,在我们平时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多比较、多总结,一定能不断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附:疑难中考题解析 1.(2005河池)如图7所示实验装置,甲重16N ,乙重12N ,静止时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2N 。
解析:甲的力大,起到了固定弹簧的作用,而乙就是起到拉力的作用。
2.一个重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当用60N 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所受合力是:0N 。
解析:60N 的力分担了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但并未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合力为零。
3.(2005扬州课改)如图5,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 流动起来,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小车将向 右运动,原因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类似的装置可应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试举一例喷气式飞机。
这类交通工具 在月球上是无法工作的,这是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的。
4.推一辆小车,使其匀速向前直线运动,摩擦力为5N ,用10N 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力为 15 N 解析:摩擦力拉力均向后。
5.挂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当石英钟内的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盘上的“9”的位置。
解析:钟表中秒针转动的速度较分、时针转速高,所以转动最容易受外力影响,而垂直放置的钟表,秒针从0到30秒时,秒针自身的质量对秒针轴形成的力矩与钟表本身的驱动力矩相同,可帮助秒针前进,当秒针从30秒位置开始到60秒时,秒针自身产生的力矩与钟表走动的驱动力矩正好相反,这力矩在秒针处于45秒位置时达到最大,一但超过45秒位置,该力矩又减少。
所以当钟表驱动能量将尽,驱动秒针的力矩越来越弱,当它不能抵御秒针从30秒到45秒这段路程的反向力矩时,秒针就停在这段位置,特别是在接近反向力矩最大的45秒(九点方向)处了。
6.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不打滑,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推动人前进。
7.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员骑自行车加速前进,有关车轮所受摩擦力方向说法正确的是:前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前。
解析:后轮是驱动轮,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利用产生的向前的摩擦力使自己运动;而前轮是被动的,单纯向前运动,所以摩擦力想后。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