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炭砖的显微结构

合集下载

论颗粒级配对低碳镁碳砖性能的影响

论颗粒级配对低碳镁碳砖性能的影响

论颗粒级配对低碳镁碳砖性能的影响作者:王莹莹王聪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9期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对于低碳镁碳砖性能的提升的要求,这样就需要提升它的抗震性能。

想要提升低碳镁碳砖的抗热震性能,需要进行相关实验。

制作低碳镁碳砖的时候,需要用到电熔镁砂、石墨等原料,同时加入编号为PF-5405的树脂来把这些原料进行结合。

然后结合相关技术进行操作来提升性能。

本文从实际出发,对颗粒级配对低碳镁碳砖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颗粒级配;低碳镁碳砖;抗热震性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相关的超低碳冶炼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由此也产生了对于低碳镁碳砖性能的提升的要求,这样就需要提升它的抗热震性能。

对于此,有人提议利用降低镁碳砖石墨含量和往钢水中增加碳含量的方法来进行,但是这也会导致镁碳砖的性能下降。

就当前的情况来说,常见的提升抗热震性常用的研究有两个方面:树脂碳的增韧和添加金属粉末。

文章就此开展谈论。

1 试验这些数据是接下来进行样本的实际性能检测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尽量避免人为失误的原因造成的数据失准的现象出现。

1.1 原料关于颗粒级配对低碳镁碳砖性能的影响实验会用到的原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电熔镁砂(粒度分为四个粗细范围:颗粒粗度在5mm-3mm、3mm-1mm、1mm-0.088mm、0.088mm-0mm);石墨(由97.37%的碳、1.23%的氧化钙、0.42%的二氧化硅、0.62%的三氧化二铁组成);铝硅合金粉(组成成分铝和硅之间的质量比例是1:11);最后的结合剂就是代号为PF-5405的树脂。

1.2 试验过程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应当把试验按照Andreassen连续颗粒级配理论中的要求来进行。

按照理论中所用到的公式来计算出电熔镁砂、石墨等原料的具体比例、用量等来放置原料,放入的结合剂的质量按照理论计算大致为整个用材料质量的百分之三。

另外,试验中还用到了酒精做为稀释剂,酒精的质量是结合剂的一半左右,另还要加入结合剂质量8%的乌洛托品来作为固化剂。

镁碳砖开题报告

镁碳砖开题报告

镁碳砖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镁碳砖是一种由镁和碳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轻质化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高温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火箭发动机等。

镁碳砖的研究在提高材料性能、降低成本和改进生产工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航空航天等高温工业领域,镁碳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高温下的强度、耐磨性、热膨胀系数等。

而传统材料往往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需要研发新型材料,如镁碳砖,以应对高温工况。

而在石油化工、火箭发动机等领域,镁碳砖的应用也很广泛。

在石油化工中,镁碳砖可用于高温反应器、管道和容器等设备的内衬材料,能够提高设备的耐高温性能。

在火箭发动机中,镁碳砖可用于燃烧室和喷管等部件,能够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工作温度。

因此,开展镁碳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材料性能、降低成本和改进生产工艺,满足高温工业领域的需求。

二、研究目标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和优化材料组成,提高镁碳砖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镁碳砖的强度和热稳定性;2.降低镁碳砖的密度,实现轻质化;3.优化成本,降低制备镁碳砖的成本;4.改进制备工艺,提高制备效率。

通过达成上述目标,可以提高镁碳砖的性能,降低成本,拓宽其在高温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镁碳砖的制备通过优化制备工艺,改进材料组成,提高镁碳砖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具体操作包括:•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包括镁粉和碳粉;•优化原材料的配比,控制镁与碳的比例;•采用适当的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和时间等;•改进烧结工艺,提高镁碳砖的致密度。

2. 材料性能测试针对制备的镁碳砖,进行一系列的材料性能测试,包括:•强度测试:使用万能试验机测试镁碳砖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热稳定性测试:在高温环境下测试镁碳砖的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等性能;•密度测试:通过测量镁碳砖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微观结构观察: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镁碳砖的微观形貌。

2碳复合耐火材料-镁碳质耐火材料

2碳复合耐火材料-镁碳质耐火材料

一般要求镁砂原料的C/S比为多少?为什么?
C/S比控制着镁砂的副晶相类型。一般镁质耐火材料通常 要求C/S≥2,从而使副晶组成相落在CaO-MgO-SiO2三元相图中 CaO-MgO-C2S三相之间的高熔点区,以提高MgO-C砖高温稳 定性。bicalcium silicate和tricalcium silicate均为高熔点物相.
镁砂中的杂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①降低方镁石的直接结合程度; ②高温下与MgO形成低熔物; ③Fe2O3、SiO2等杂质在1500~1800℃时,先于MgO与C反 应,留下气孔使制品的抗渣性变差。 除了杂质的总量以外,杂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对镁砂的性 能也有重大影响。其中的C/S比和B2O3含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2013-8-4
12/2
在温度为279~1273K范围内,氧化物及某些难熔化合物的 线性热膨胀系数平均值(α×10-6K-1)如下图所示.
(4)高温蠕变低
MgO-C质耐火材料与其它陶瓷结合耐火材料相比,具有 特别好的蠕变特性。 这是因为MgO-C砖的基质是有熔点高的石墨和镁砂细粉 组成,并且颗粒间存在着牢固的碳结合网络,不易产生滑移; 且C与MgO无共熔关系,液相少。
6 5 4 3 2 1 0 87 94 99
石墨纯度/%
石墨纯度与MgO-C砖高温抗折强度的关系
石墨纯度越高,生产出的MgO-C砖耐侵蚀性越好; 挥发分在MgO-C砖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挥发物,使 制品的气孔率变大,对制品的使用性能不利。 石墨的粒度对制品的热震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有影响。 对于鳞片石墨,若鳞片越大,则制品的耐剥落性和抗氧 化性越好。大鳞片石墨具有高的导热系数和小的比表面积。 作为生产MgO-C砖用的鳞片石墨一般要求其粒度>0.125 mm; 鳞片石墨的厚度对制品的性能也有影响。

低碳镁碳砖的高温力学性能比较

低碳镁碳砖的高温力学性能比较
四 种 试 样 在 10  ̄ 埋 碳 ( 墨 ) 件 下 的 高 温 抗 折 强 度 数 据 如 图 4 0C、 条
对 其 物 相 组 成 和 显 微 结 构 分 析 进 行 比较 ,j -  ̄得 到 性 能 较 优 越 的 低 碳 镁 碳 砖 与 物 相 和 结 构 关 系。 . -
[ 关键词 ] 低碳镁碳砖
2试 验 .
本试验根据提供的 4种不 同类型镁碳砖 , 测其常温物理性能 、 检 高 温抗 折强度 、 热震稳定性并对其物相和显微结构 分析进行对 比, 而得 从 到性能优异的低碳镁碳砖的类型 ,并 总结 和研究 如何进一步改善其低 碳 镁碳砖的性能 。
21检 测 项 目 . ( ) 温 物 理 性 能 : 国 家 标 准 G /2 9 — 0 0检 测 试 样 的 显 气 孔 1常 按 BT 9 7 20 率 、 积密 度 、 体 常温 抗折 强度 和耐 压强 度 ; 样 尺寸 为 2 mm ̄ 5 试 5 2 mm ̄
增 多
பைடு நூலகம்
显气孔率
/ % 41 . 29 . 38 . 41 .
抗折强度
/ MPa 1 . 6O 1 . 94 2 . 4J 2 3 9-
耐压强度
/ MPa 8 9 3. 6l 8 _ 9 7 8. 9 1 0.
222高 温 抗 折 强 度 ..
2 / 。
22试 验 结果 .
试 梓 骗 号
221常温 物理性 能 .. 试样的常温物理性能如表 l 所示 。钢包 渣线 常用低碳镁碳砖 的体 积密度 约为 30 gc , . ・m 而碳 含量 高 ( 0 C约 4 7 的镁碳砖体 积密度 略 — %) 低 , 2 5 ・n 。四种来 自不同厂家的镁碳 砖的体积密度均与常用低 约 . gcl 9 。 碳镁碳砖 的体积密度相 当; 四种试样 的显气孔 率值均较低 ; 抗折强 度和 耐压强度也都满足生产 的要求 。 表 1四种不 同试样 的常温物理性能 试样编号 体积密度

镁碳砖1

镁碳砖1

• 该砖的技术路线是,在高铝质料的基质中,参加 尖晶石材料并参加MgO细粉,以便在高温下形成 镁铝尖晶石,提高砖的使用性能。为提高砖的抗 渣性、抗热震性,参加适量的碳素材料,研制成 功了铝镁碳质不烧砖,简称铝镁碳砖。 • 铝镁碳砖用的原材料,根据钢包大小和使用条件 而定。一般中小型钢包采用低档原材料,用水玻 璃做结合剂制砖;大中型钢包,特别是连铸和炉 外精炼用的钢包,必须选择优质原材料并用树脂 结合剂制砖,方可满足使用要求。
• 在本钢、新余使用效果良好,受到了用户的好评,同时被 多家耐材企业所采购使用,良好的使用性能为公司创造效 益同时,又为公司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以下为我公司刚玉 自流料的性能:
刚玉自流料的性能
编号 1#
化学成分/%
耐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烧后线变化/% 水用量/%
Al2O3 110℃
1500℃ 110℃
显气孔率/%
体积密度/g.cm-3
17
2.94
刚玉自流料
• 自流耐火浇注料(S.F.C)是一种高触变性的拌合 料靠自身重力作用而能流动和脱气的材料。我公 司研制的刚玉自流料具有以下特点:
• (1)浇注料性能与同材质振动型低水泥系列耐火浇注料相似或略好 些。 • (2)无需振动设备,自流性好,因此能减少施工费用,无噪声污染, 降低劳动强度。 • (3)高温性能良好,抗侵蚀性强,抗热震性、耐剥落性强。
无碳预制块(座砖)
• 预制块是不定形耐火材料中的定型产品。该类制 品与现场施工的不定性耐火材料相比,具有外形 尺寸准确、性能稳定、施工周期短等优点。与烧 成耐火砖相比,制品成品率高,不用烧成窑炉, 可节约能源,生产成本低和性能优良。 • 我公司研制开发的无碳刚玉尖晶石预制块外形尺 寸准确、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高,在武钢三炼钢 使用效果良好,受到了用户好评。 • 无碳预制块的主要性能如下表所示:

镁碳砖介绍

镁碳砖介绍

镁碳砖介绍镁碳砖是70年代初出现的,先是在超高功率电炉,接着在转炉、炉外精炼炉上使用,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由此,人们才认识到石墨、碳素材料和高温耐火氧化物之间结合所产生的作用。

断裂韧性差、高温剥落、抗渣渗透性差,这是高温烧成耐火制品的致命缺点,含碳耐火制品的出现突破了这些弱点。

在镁碳砖中氧化镁和石墨之间彼此相互包裹,不存在传统概念中的所谓烧结;石墨具有热传导系数高,弹性模量低,热膨胀系数小,不容易被熔渣浸润等优点,因此,由于石黑的引入,使炉衬耐火制品的断裂韧性和抗渣渗透性有本质的改善。

镁碳砖的主要特征是在微观结构上形成碳的结合物,这种结合是由有机结合剂在高温下结焦碳化形成的。

镁碳砖是一种不烧制品,其理化指标为:MgO70~85%,C l0~20%,显气孔率≤3%,体积密度2.87g/cm3,耐压强度40~50MPa,1400℃抗折强度l0~15MPa。

影响镁碳砖性能的工艺因素主要有原料、结合剂、添加剂等。

1.镁砂国外最初生产镁碳砖时采用的是高纯烧结镁砂,随着对镁碳砖使用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高温下有如下反应:MgO+C→Mg↑+CO↑这个反应一般在1650℃开始,到l750℃时反应加剧,这是镁碳砖使用过程中损耗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镁碳砖在1700℃以上使用损耗明显加剧的原因。

镁砂中的杂质SiO2,Fe2O3 等对上述反应有促进作用,因此,希望镁砂有较高的纯度。

电熔镁砂相对烧结镁砂来说,结晶结构更完整,对碳的还原作用也更稳定,特别是大结晶电熔镁砂这些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镁碳砖的生产开始转向使用电熔镁砂。

考虑到碳的结合状态和结合剂的浸润性,也可以电熔镁砂烧结镁砂混合使用。

我国的镁碳砖基本上是使用电熔镁砂。

镁碳砖的使用结果表明,用MgO含量高、方镁石相结晶颗粒大、钙硅比大于2的镁砂,生产镁碳砖效果最好。

2.石墨石墨是镁碳砖中另一个基本组分。

石墨具有很好的耐火材料基本特性,主要理化指标:固定碳85%~98%,灰分13%~2%(主要成分SiO2,Al2O3等),相对密度2.09~2.23,熔点3640K(挥发)。

镁碳砖显微结构与成分分析方法的综合分析

镁碳砖显微结构与成分分析方法的综合分析

镁碳砖显微结构与成分分析方法的综合分析摘要:为对镁碳砖的物理显微结构及化学含量组分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及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物理设备对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湿法分析进行结果验证。

结果表明:镁碳砖的基本结构由块状MgO及间隙中大量C元素组成,部分还含有Al单质颗粒,或少量片状Ca、Si化合物且多分布于MgO边缘。

X射线衍射等物理方法方便快捷,检出物相全面,可根据需要选择K值法或全谱拟合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更适合对镁碳砖质量的优劣进行初步筛选判断,化学检测手段准确度高,相互配合使用更适合进行成分的准确测定。

关键词:镁碳砖;显微结构;成分分析;综合研究镁碳砖作为一种复合耐火材料,有效利用了镁砂的抗炉渣侵蚀能力以及石墨碳的高导热性和低膨胀性,成为转炉炼钢尧炉外精炼使用最广泛的耐火材料之一,随着精炼程度的深入钢包使用环境也更加恶劣其中渣线部位耐火材料,由于长期处于高温尧高真空尧高辐射尧强碱度等环境下蚀损最为严重,使用寿命较低,因此作为钢包渣线部位常用耐火材料,镁碳砖的质量就成为影响转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尧耐火材料消耗量及冶金工业发展革新的重要环节,目前对镁碳砖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相组织。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尧电子探针渊EPMA)及能谱仪渊EDS)尧X射线衍射仪渊XRD)等物理检测设备对,某厂使用的镁碳砖原砖样的显微结构及物相组成,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曰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渊XRF)尧碳硫分析仪对镁碳砖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曰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渊ICP-OES)和湿法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了验证为企业原材料的入厂检验和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1、试验选取含碳量为14%左右的两块镁碳砖原砖样,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

利用光学显微镜尧EPMA及EDS对显微结构尧多相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XRD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及含量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利用XRF尧ICP-OES尧碳硫分析仪和湿法分析对样品中MgO尧Al2O3尧C等主要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

镁碳质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分析

镁碳质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分析

70 %以上的耐火材料服务于冶金工业,因此人们多从冶金科学技术的发 展看其对近代耐火材抖形成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镁碳质耐火材料是近
Mg 和碳化物等细粉,作为抗氧化外加剂。 4镁碳质耐火材料使用寿 命的分析
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种新型高级耐火材料,该制品具有热稳定性好,荷
对镁碳质耐火材料使用寿命进行分析,可以利用差热分析法预测
三是耐 热震’| ! 生 。石墨多晶 体具有较低的 热膨胀性和 很高的导热 性,
25—100∞膨胀系数为334x10呵℃;1000℃导热系数高达60w/
失效分析是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判断失效性质、分析失效原因、 研究失效事故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的技术活动及管理活动。材料的失效 分析和预测预防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材料失效问题 普遍存在于各类材料中,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置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 生存。进行材料失效分析,意义重大。失效分析可减少和预防产品或装 备同类失效现象重复发生,从而减少经济损失或提高产品质量。失效是 产品质量控制发生偏差的反映,失效分析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基础技术 工作,是对耐火材料性能管理中的重要组曦部分和关键技术环节。失效 分析、寿命预测及工业诊断分析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质量事故原因分 析,是微谱分析测试中心重点从事的分析领域。失效分析、寿命预测及 工业诊断分析需要综合性运用常量、微量和痕量检测技术,有机与无机 分析并重,成分分析与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结合,尤其是对检测结果的分 析和 综合 判断 能力 具有很 高的 要求 。
固化后所形成的膜。它们在镇破砖中形成框架,这种框架越完整镁碳砖 的强度越高。在高温下这种膜碳化而生成结合碳。由于结合剂在固化与 碳化时放出气体,在颗粒周边形成一些裂纹。石墨呈片状,分布于基质
中。其 颖粒大小对镁 碳砖的扰烈雌 性质有影响。 颗粒越大,抗 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 被广泛用作炼钢电炉、盛钢桶及氧气转炉等的内衬材料。对 于含碳耐火材料中所添加的各类含碳物的性能及作用等,各国 都进行过详细研究和报道,但对含碳耐火材料中各类含碳物的 光学组织结构的研究却报道得不多。 · 日本石桥种三等在80 年代曾专门研究过碳质结合剂的炭化组 织。他们在没有耐火氧化物存在的条件下单独对沥青、酚醛 树脂以及二者的混合物进行炭化,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炭化 物的光学组织。结果表明:酚醛树脂的固相炭化物呈各向同性, 即呈玻璃体构造;沥青炭化后则形成以粗粒镶嵌状为主的各向 异性光学组织;当酚醛树脂与沥青混合后共炭化时,在两者炭化 组织的界面上会形成细粒镶嵌状组织。并指出,当沥青和树脂 的品种及配比选择合适时,混合物炭化后会全部呈现出均一的 细粒镶嵌状组织。这说明沥青的存在不但使树脂炭化物的光 学组织由原来的各向同性变成各向异性,而且沥青炭化物的各 向异性程度也随之减弱,由粗粒镶嵌状变为细粒镶嵌状。
• 结果与讨论 1 鳞片状石墨的光学组织结构图1 是本试验用鳞片石墨 的光学组织结构。可以看出,鳞片石墨具有很强的光学 各向异性,插入石膏检板后呈细长条状,具有红、黄、 蓝三种不同的干涉色,旋转载物台时三种颜色交替出 现.
图1. 石墨的光学组织 图2. 热处理前MgO - C砖的显微结构
• 热处理前MgO - C 砖的显微结构 热处理前MgO - C 砖的显微结构见图2。从图2 可以看出 镁砂颗粒轮廓清晰、结构致密,其干涉色呈紫色,旋转载物 台时无颜色变化,属光学各向同性;树脂、沥青及石墨均很 好地分散在镁砂颗粒之间;树脂及沥青的干涉色相近,均为 粉红色,呈各向同性,两者在镜下难以区分;由于压制过程受 到挤压,细长条形石墨呈弯曲状存在;与图1 照片相比,石墨 的干涉色中粉红色增多,这与树脂及沥青的包裹有关。轮 廓呈圆及椭圆形的亮度较大的白色团块状物为金属铝粉。

结论 在MgO - C 砖试样中,树脂、沥青和石墨均能很好地 分散在镁砂颗粒之间,且树脂和沥青多细分散在石墨表面 上;MgO- C 砖中的树脂在热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炭化产 物呈光学各向同性的多孔薄壁结构,而沥青的炭化产物则 呈各向异性程度极弱的细粒镶嵌状结构;试验中未观察到 沥青与树脂的炭化物交界面处光学组织的改变。

热处理后MgO - C 砖的显微结构 热处理后MgO - C 砖的显微结构见图3。从图3a 可以看出,镁 砂颗粒的干涉色仍呈紫色,根据其清晰的轮廓及致密的结构是很容易 辨别的;石墨仍呈弯曲的细长条形;与图2相比,石墨的干涉色中粉色 减弱,亮度增强,这应与包裹在其表面的树脂及沥青的热分解有关;在 照片右中部可看到树脂热分解形成的尺寸大些的碳结构,其干涉色比 镁砂的浅,呈暗粉色,孔壁上有许多微孔,呈现出多孔薄壁的网状结构, 属光学各向同性;金属铝粉的亮度仍很强,以团块状分散在MgO – C 砖中。 从图3b可看到尺寸比较大些的沥青炭化产物,其孔壁厚而圆滑, 结构致密,并包裹有细粒镁砂;沥青炭化产物的干涉色呈粉红色,隐约 可见到孔壁中细粒镶嵌状组织的存在,呈粉红色或黄色,具有极微弱 的各向异性。
摘要: 用光学偏光显微镜观察了热处理前、后 MgO - C 砖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树 脂、沥青及石墨均能很好地分散在镁砂颗粒 之间。经600℃热处理后由树脂所形成的炭 化产物呈各向同性的多孔网状结构,而由沥 青所形成的炭化产物则呈现出各向异性极弱 的细粒镶嵌状组织。 关键词 镁碳砖,显微结构,光X 学组织
• 试验方法 采用耐火材料厂实际生产MgO - C 砖所用的压砖 料。料的配比为:电熔镁砂(MgO > 97 %) 87 % , 鳞片石墨(C > 95 %) 13 % ,酚醛树脂4. 5 %(外 加) ,焦油沥青(软化点> 170 ℃) 3 %(外加) ,铝 粉3 %(外加) 。以10 t 的成型压力压制成<50 mm ×50 mm的试样,在200 ℃下干燥24 h ,冷却 后切成一定尺寸的样块,放入坩埚中用碎焦填埋并加 以覆盖,将坩埚置于电炉中加热至600 ℃并保温1 h 后取出冷却。对热处理前后的样块按YB/ T077 1995 进行光片制备及显微镜观察。所用显微镜为 ORTHO2PLAN 型偏光显微镜,观察时主要采用了 油浸物镜(油×200) 。
• 持田勋的研究则注意到耐火氧化物的存在对沥青炭化的 影响。他曾对石油沥青A240 及A240 与SiO2 的混合 物(SiO2 与A240 的质量比为3∶1) 进行了炭化,结果 表明,石油沥青A240 单独炭化时形成各向异性很强的 流动型(纤维状) 组织,但与SiO2 共炭化时则形成粒状 镶嵌组织,各向异性程度明显减弱。他认为这是由于 SiO2 的存在妨碍了炭化时沥青的流动,使中间相的生成、 长大及融并过程变得困难,从而使其炭化物的各向异性 程度明显减弱。为了进一步了解在大量耐火氧化物及石 墨共存的条件下,由树脂和沥青炭化后所形成的光学组 织结构,本文对在试验室条件下制备的MgO- C 砖试样 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
从图3b可看到尺寸比较大些的沥青炭化产物,其孔壁 厚而圆滑,结构致密,并包裹有细粒镁砂;沥青炭化产物的 干涉色呈粉红色,隐约可见到孔壁中细粒镶嵌状组织的存 在,呈粉红色或黄色,具有极微弱的各向异性。
图3. 热处理后MgO - C砖的显微结构
• 已知焦油沥青单独炭化时大多形成粗粒镶嵌状光学组织, 而在本实验中,沥青炭化后形成的是细粒镶嵌状组织。 这是因为MgO - C 砖中树脂和沥青的含量少(二者在砖 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 %和3 %) ,且主要细分散在镁 砂颗粒及石墨的表面上,极大地限制沥青炭化时的流动 性,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沥青炭化时中间相的形成、长大 及融并过程,因而使沥青炭化物的光学组织发生了变化。 • 应该说,在大量镁砂及石墨存在的条件下炭化时,沥青已 不具备改变树脂光学组织的能力,所以本次试验中也未 观察到树脂与沥青炭化物交界面上光学组织的改变。因 此,把在没有耐火氧化物存在的条件下,沥青- 树脂混合 物单独炭化时两者的炭化物界面上光学组织发生改变这 一结论,推广到有大量耐火氧化物及石墨共同存在的耐 火砖中,是值得商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