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鄂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套PPT课件

读文感悟
第5自然段中“蓝 娃娃傲慢地说”中“傲
慢”一词是什么意思?
谁能来演一演。
读文感悟 第6自然段中“忠厚的紫娃娃
说”,想一想,这里的“忠厚”
要怎么表现?谁来试一试?
读文感悟
读文感悟
这幅画是几种颜色画 出来的?与刚开始的几幅 画相比,哪个更漂亮?
读文感悟
他们没有想到,集体的 力量竟有这么大。
【1】
体会意境
故人西辞黄鹤楼
老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去了。
体会意境
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体会意境
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
体会意境
唯见长江天际流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自主探究
试一试,把这首古诗 串联成一个小故事。
解惑释疑
诗中有哪些词语点明了送别的时间 和地点?
读文感悟
读文感悟 一个蜡笔娃娃能画出 美丽的彩虹桥吗?
拓展探究
再读全文,说 说自己喜欢哪一个 蜡笔娃娃?为什么?
布置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 的部分。
谢
谢
色彩的游戏
不仅人会变魔术, 颜色也会变魔术,我们 一起来看看红黄蓝是怎 么变得吧!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色彩的神 奇变化,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
再读感悟
紫色
再读感悟
1.你从“欢欢喜喜”一 词能感受到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AABB式 的词语?
再读感悟
世界变得真美丽。
再读感悟
再读感悟
再读感悟
人教鄂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彼此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 学生通过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课文,培养对自然、社会、人文的热爱和尊重。
- 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增强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 第二单元: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第三单元:以家人和朋友为主题,让学生学会关爱和感恩。
- 第四单元: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让学生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 第五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 生字词- 每个单元结束后,整理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认读和书写练。
三、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4.1 课前准备- 检查学生的预情况,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
4.2 课堂导入- 通过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歌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4.3 课文- 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 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认读和书写练。
4.4 课堂互动- 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后作业- 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六、教学时间- 每篇课文的时间为2-3课时。
- 生字词的和练时间为每单元结束后的一课时。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春天好,还是夏天好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春天好,还是夏天好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本文,理解并积累相关词汇和句型。
2.回顾四季的内容,提高季节意识。
3.培养学生对春夏季节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并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
2.难点:培养学生感性认识春夏季节。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用图片介绍四季变化,激发学生的对春夏季节的感性认识。
2. 学习(15分钟)
1)听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以下词汇和句型:
春天
四季
绿树
花开
夏天
热闹
绿草
游泳
3) 给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季节,并结合上述内容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美好。
3. 延伸(15分钟)
1)老师展示夏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夏天的美好。
2)教师背景介绍夏季旅游景点或推荐夏季书籍等。
3)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喜欢的夏季活动或书籍。
4.巩固(10分钟)
教师展示春夏季的图片让学生,回忆写出相应季节的内容,巩固记忆。
五、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谈论感受,并与学生经常接触的事物相联系。
六、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欣赏春夏季不同的美景,做好记录。
2. 布置一篇写自己喜欢哪个季节的作文。
鄂教版语文二年级下(第四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说明生活是—幅七彩的锦缎 . 编织着理想、幸福与希望;生活是一支美好的旋律 . 跳动着欢声笑语;谱写着热爱、追求与神往。
翻开生活的每一寸出色光阴 . 我们的孩子会更为珍惜美好的今日 . 真挚拥抱灿烂灿烂的明日。
本单元足以“多彩的生活” 为话题组织资料的 .包含三篇课文 .一个古诗朗读 .一个语文乐园和—个口语社交。
三篇课文就像三张生活照片。
《让我们荡起双桨》荡涤灰尘 .带孩子们尽兴享受无牵无挂、丰富多彩的童年光阴。
《友情桥》架起合作相助之桥 .让孩子们感觉集体生活的乐趣。
从《色彩的游戏》中 .孩子们能感觉大自然的奇特瑰丽 .生活的和睦相息。
经过课文的学习 .让孩子们细细品尝多彩的童年 .感觉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感觉放舟长江的雄浑气概 .感觉朋友之间依依惜其余绵长友情。
语文乐园经过“我来试一试”指引学生感觉“对子”这类独到的语言形式 .遇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觉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变化 .认识词和短语的关系;初步培育学生的看图仿写能力。
“研究与发现”指引学生朗读词串 .想象画面 .感觉韵语的琅琅上口 .累积语言 .发展思想、激活想象。
“我的作品”指引学生关注自然 .睁开想象 .用小孩化的语言倾情表达自己对春风的独到感悟和体验。
口语社交以“春季好 .仍是夏季好”为话题 .很简单激发学生的争辩欲念。
在争辩的过程中 . 学生能提高口语社交能力.理解站在不一样的角度对待事物 .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和领会。
教课中 .教师要指引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质 .人情入境 .充足感觉语言文字为我们显现的灿烂的生活图景 .用一双双擅长发现的眼睛去捕获生活中的自然美、人情美、和睦美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感谢生活、创建生活。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课内容:本文是一首陪伴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 .共有三节。
它为我们显现了一幅微风拂面 .水波涟漪 .一群开朗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周围环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尽兴欢乐的春色图。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目录1.单元一:快乐阅读2.单元二:乌鸦喝水3.单元三:小蝌蚪找妈妈4.单元四:小燕子找窝5.单元五:两只老虎6.单元六:小毛驴7.单元七:小蜜蜂采花8.单元八:小年画9.单元九:春天的话语10.单元十:骆驼祥子单元一:快乐阅读在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一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快乐地阅读。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知识、欣赏文学作品,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和轻松。
单元二:乌鸦喝水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一只聪明的乌鸦通过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自己的口渴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乌鸦的智慧和努力,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勇于探索和尝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单元三:小蝌蚪找妈妈在本单元中,我们将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
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小蝌蚪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危险,但最终找到了妈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长和成功。
单元四:小燕子找窝本单元通过讲述小燕子找窝的故事,教会了我们家园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小燕子为了找到合适的地方筑巢,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找到了一个温暖安全的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家园,并为保护环境出力。
单元五:两只老虎在本单元中,我们将听到两只老虎的故事。
这两只老虎本来是好朋友,但因为争风吃醋而陷入了矛盾和冲突中。
通过故事的展开,我们学到了宽容和友谊的重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单元六:小毛驴本单元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只坚强勇敢的小毛驴。
尽管小毛驴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它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一切。
通过小毛驴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努力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
单元七:小蜜蜂采花在本单元中,我们将了解小蜜蜂采花的过程和它对花朵的保护。
小蜜蜂是勤劳而善良的,它不仅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工作,还为人类提供了美味的蜜糖。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23 大树的孩子教学目标:1、会写8个字,会认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植物、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大树“伤心——高兴——自豪”的情感历程来朗读课文,并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
2、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第1一第4自然段;学写“棵、流、砍、沿”4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激发探究欲望1、你们瞧,人和动物自由自在,想到哪儿就带哪儿,四处都留下他们的足迹。
树木没有脚,没有翅膀,可它的孩子为何也能四处安家,把祖国装扮得那样美丽呢?大家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童话故事《大树的孩子》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流”。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并评议。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5—12自然段,初步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植物、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动情描述,创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吗?我呀,就是住在河边的那棵大树,小朋友们,你们好啊!哎,你们看,森林里的小鹿跑来跑去,鸟儿飞来飞去,它们多自由,多快活呀!就连风和河水,也是那么自由。
可是我只能在一个地方呆着多枯燥,多单调呀!这真是让我太伤心了。
二、走入童话,尽情体验1、角色体验,自主阅读第5一第8自然段。
咦,这时候,谁来帮助我了?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教师配乐范读第5一第8自然段。
你们知道谁来帮助我了?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机板贴小鹿、小鸟、风、河水的图片。
它们都来帮助我了,那你愿意做小鹿、鸟儿、风还是河水呢?愿意做谁,就找到那个自然段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第5—第8自然段,教师巡视。
(1)角色表演,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莲、罗、裁”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是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1、猜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相机指导认读:芙蓉、莲3、莲花的叶子叫做什么?(引出荷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4、师:孩子们,每到春末夏初之际,荷塘里,荷叶绿了;到了盛夏时节,荷花红了,一个个粉嫩的莲蓬露出了它们的小脑袋。
等莲蓬成熟后,采莲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摇着小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
那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板书课题)。
你们看,这个新朋友“莲”,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呢?聪明的孩子想一想,“莲”为什么要戴上草帽儿?(指名说)采莲指的就是采莲蓬。
炎炎夏日到青青池塘去采莲,感觉怎么样?(指名说)带着我们的感觉读读诗题!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请大家把书翻到120页,自由地把古诗朗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
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3、认读生字:罗、裁4、认识多音字:觉5、谁能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顺了吗?(指名读,生评价)6、其实,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评价)三、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师:真是一曲动听的采莲曲呀!读着这美妙的采莲曲,你仿佛可到了怎样的一幅采莲图呢?(生自由读,读后指名交流)(一)看图入境①是啊,多么迷人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图)碧绿的茶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荷花星星点点。
(语文教案)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色彩的游戏是一首儿童诗,也是一篇浅显的知识童话。
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轻松而俏皮地描述了红与黄、蓝与黄、红与蓝变换的色彩,创造的美丽与神奇。
一起看看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送查阅!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会写字、4个会认字,能够用生字来组词。
2.学习课文,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
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喜爱之情。
3.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了解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
教学准备:红黄蓝彩色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的会写会认字,会写“彩、游、戏、相、绿、新、玩〞7个生字。
2.初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用具: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述:老师来变个魔术你们看,好吗(好)师演示:红黄两色相加看看成了什么颜色师导入:在色彩的王国里,红黄蓝三种颜色可有趣了,他们彼此相加可以变出很多的颜色来。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他们,让我们去看看书中写了什么,好吗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想方法记住他们。
反应交流(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够在课文里准确地认读出生字宝宝吗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反应交流(把你读得的、喜欢的局部读给大家听)3.三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反应交流(让学生简单说说课文内容,并且质疑)4.小结学生字的情况,告诉学生对于不懂的知识,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再来弄懂。
三、学习课文中的一节(根据学生的意愿学习)1.指名读所选的一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这一节里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读懂的内容,启发学生明白红黄蓝三色是色彩中的三元素,其他各种色彩都能够由他们配成。
3.指导感情朗读。
4.尝试背诵。
5.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所选小节中的两种颜色变出的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友谊桥》
教案及反思
2 友谊桥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描述的是一群有着不同肤色的蜡笔娃娃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因此而争吵。
后来通过紫娃娃的劝说,蜡笔娃娃团结合作,发挥各自的长处,共同描绘出了令他们惊叹不已的美丽画卷。
课文文字优美,情节富于变化,人物对话真实生动,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孩子们通过朗读从中能感悟到集体的力量大。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追求真挚的友谊。
学习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及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2、初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大致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出示课题,指名认读“谊”字。
2、全班读题,设疑而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友谊桥是一座什么样儿的桥?谁架起了友谊桥?)
二、自主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1、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翻课后生字表,把字音读准。
2、学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田字格中的“会写字”用圆圈圈画,横线上的“会认字”用横线画,边画边读。
3、出示会认会写的字,指名认生字。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5、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并正音。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娃、肤、吵、厚”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集体的力量大,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领悟友谊的真谛,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生字组成的新词:
娃娃、皮肤、争吵、忠厚、麦田、一支歌、架起
二、联系生活实际,读文感悟
1、学生围绕“争吵”这个话题,讲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1、2、
3、
4、5自然段,了解蜡笔娃娃们为啥争吵?
3、分角色朗读2、3、
4、5自然段。
重点指导朗读“蓝娃娃”说的话,读中理解“傲慢”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蓝娃娃”傲慢的态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读中理解“忠厚”一词,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图文结合,深化体验
1、出示插图,欣赏蜡笔娃娃们一起画的“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8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的感受:“啊——真是美极了!”理解“惊叹”一词.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惊叹的语气。
2、在“蓝天”、“红日”、“青山”、“小溪”、“麦田”的画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让学生联系前文,展开讨论:“一个蜡笔娃娃能画出美丽的彩虹桥吗?”自由练读最后几个自然段,体验蜡笔娃娃们的自豪、快乐的心情。
四、自主选择,读文背诵
1、学生朗读全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蜡笔娃娃?为什么?
2、自主选择合作角色,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忠、麦、支、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教师重点指导“麦”字。
3、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教学反思:
《友谊桥》是篇童话故事,内涵深刻,对话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情感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
依据文本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中去感悟蜡笔
娃娃们的情感、态度、语言、行为的变化。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老师与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节:“一个蜡笔娃娃能画出美丽的彩虹桥吗?”并再与前文中一个蜡笔娃娃的画作进行比较读,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大,实现这篇童话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