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房梁公碑》
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_褚遂良

2004年5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 2004 第11卷第3期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V ol.11 No.3唐代书法的开山鼻祖——褚遂良白 鹤 (上海大学 艺术中心,上海200436)摘要:从对褚遂良传世的书法作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阐述了其在艺术创作上独特性与继承发展间的内在关系,这种独特性不仅对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今天来讲,也具有潜在的深刻性。
关键词:褚遂良;印印泥;锥画沙;行法楷书 中图分类号:J2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4)03-0030-05欧、虞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陈、隋,入唐时均已六十余岁。
唐代书法的真正开创者,理当首推褚遂良了。
上承钟、王、欧、虞,下启张旭、鲁公,卓然成为唐代书法的中流砥柱。
一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深受父亲的影响,常出入于名士官场之中,博涉经史,潜心翰墨。
青年时,其楷书为欧阳询所称,视为难得之材。
又曾师虞世南,精研羲之笔法。
其间,又曾师从以“疏瘦”见称的书家史陵。
据记载史陵的楷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
”(《金石录》)这对褚遂良晚期书风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影响。
唐太宗因酷爱书法,曾不惜重金遍求羲之遗迹,又亲自为《晋书・王羲之本传》作《赞》;设弘文馆,诏令五品以上京官子弟去弘文馆学书,并将书学立为国学,书学由此蔚然成风。
当时,太宗征得羲之遗墨甚多,真伪难辨。
褚遂良为此一一作了详细的鉴定,一无舛误,成为中国鉴定史上第一人。
并编定《右军书目》,藏于内府,为以后研究王羲之书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褚遂良早在任起居郎时,唐太宗曾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邪?” 褚遂良答道:“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因为,“遂良不记,天下之人亦记之矣。
”可见其耿直磊落的秉性。
当国力日趋强盛,唐太宗便打算进一步扩展领土与势力。
书法室书法作品简介

1、楷书、魏碑北魏《高猛墓志》,1948年春出土于洛阳市东北马坡村西南尖冢内,现藏洛阳古代艺术馆。
正光四年(523年)十一月二日葬。
高猛是北魏皇家的驸马,其志石于1948年同其妻元瑛墓志同时出土出洛北邙山,藏于洛阳古代艺术馆。
现移藏洛阳博物馆中。
《元瑛墓志》,又名《长乐公主元瑛墓志》、《高猛妻元瑛墓志》,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刊刻。
1948年同其夫高猛墓志同时出土出洛北邙山,现藏洛阳古代艺术馆。
为洛阳出土的世俗墓志,书法较之洛阳龙门摩墓书法工整细腻,秀润严谨,略带隶意,大体属于从隶到楷过渡性的“魏碑体”书体。
2、楷书唐楷倪宽赞《褚遂良倪宽赞》褚遂良,字登善,杭钱塘人。
为初唐四家之一。
褚博涉文史,精于楷法,尤工隶书,行学二王,楷师欧、虞,太宗时经魏徵推荐即召为侍书,出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命他鉴定真伪,故其书能深得右军书法三昧,并能自成家法,书风疏瘦劲炼,微杂隶意,显得古雅绝俗,《唐人书评》谓其字:"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其实他早年写的楷书如〈孟法师碑〉尚刻意欧字并参以分隶法,显得方劲古拙,至晚年后渐自成风貌,清腴遒劲,极富姿态,如〈雁塔圣教序〉即其代表之作。
《褚遂良倪宽赞》传为褚遂良所书,书后未记载所书时年月,但据赵孟坚跋云当为晚年之作,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细观此书笔力遒劲,点画挺拔,轻重分明,画之中截,纯以中锋提运,故一钩一捺,有千钧之力,而画之两边不光而毛,极富质感,有虽瘦而实腴,似癯而实清之妙。
其结字横势多平,并微杂隶意,极其端庄温雅,赵孟坚跋云:"褚书《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撄之。
"更为可喜的是此赞为墨迹,为我们研究褚楷用笔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初学者若能以此赞入手,继则可临《雁塔圣教序》、《房梁公碑》以深入堂奥,自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3、隶书:《乙瑛碑》《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褚遂良书法

褚遂良书法褚遂良,字太平,号壶公,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被誉为“书法家中的画家,画家中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气势雄浑、构思独特、笔法遒劲有力而著名,被誉为当代书法界的奇才。
褚遂良出生于1932年,河南新县人。
自幼喜爱书法,师从曾朴田、戴定国等书法名家学习。
他勤于研究,博览群书,同时又善于融会贯通,将汉字的形意与笔画用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多以楷书为基础,加入了行书、草书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富有现代感的艺术效果。
褚遂良的书法作品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他的字体极富张力,线条粗细适度,气势磅礴,充满了创意和独特的审美观,给人一种震撼和冲击力。
他的作品中,尤以《致良知》最具代表性。
这幅作品是褚遂良笔下的一幅草书作品,取材自清代朱晦庵的《致良知诗》,以简洁的线条和力度强烈的笔法,表现出战胜困难、追求理想的深刻内涵。
这幅作品以简约的姿态凸显出褚遂良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褚遂良的书法创作不仅限于纸上,他还善于书写提笔墨章。
他的提笔墨章以篆书为基础,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他艺术创作中的一大亮点。
褚遂良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多次参加国际书法展览,并获得多项国际奖项。
他的作品被许多重要的博物馆、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所收藏,成为珍贵的艺术财富。
褚遂良先生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他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书法交流活动,在世界各地举办个展和联展,并亲自担任评委和讲师。
他的艺术独特性和丰富的经验使他成为了许多书法爱好者和学生的良师益友。
褚遂良的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的体现。
他从自身的艺术实践中汲取灵感,用他独特的书写方式表达了对人性、生命和世界的独特思考。
他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褚遂良的书法创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们以启示和思考。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释文及评介

褚遂良《伊阙佛龛碑》释文及评介龙门山三龛记夫藏室延阁之旧典,蓬莱宛委之遗文,其教始於六经,其流分於百氏,莫不美天地为广大,嘉富贵为崇高。
备物致用,则上圣存其发育;御气乘云,则列仙体其变化,兹乃尽域中之事业,殚方外之天府,逾繫表而称笃论,眇帝先而谓穷神。
岂非徇淼漫於陷井者,未从海若而泳天池也;矜峻极於块阜者,未托山祗而窥地轴也。
乌识夫无边慧日,垂鸿辉於四衢;无相法宝,韫善价於三藏。
泊乎出形器之外,寂焉超筌蹄之表。
三界方於禹迹也。
犹大林之匹豪端;四天视於侯服也。
若龙宫之方蜗舍。
升彼岸而捨六度,则周孔尚溺於沉沦;证常乐而捐一乘,则松乔莫追其轨辙。
由是见真如之寂灭,悟俗谛之幻化。
八儒三墨之所称,其人填丘陇矣;柱史园吏之所述,其旨犹糠粃矣。
若夫七觉开绪八正分涂,离生灭而降灵,排色空而现相。
惟妙也,掩室以标其实;惟神也,降魔以显其权。
故登十号而御六天,绝智於无形之地;遗三明而冥五道,应物於有为之域。
是以慈悲所及,跨恒沙而同跬步;业缘既启,积僧祗而比崇朝,故能使百亿日月,荡无明於大夜,三千世界,隮法云於下土。
然则功成道树,非炼金之初;迹灭坚林,岂断筹之末?功既成,俟奥典而垂范;迹既灭,假灵仪而图妙。
是以载雕金玉。
阐其化於迦维;载饰丹青,发其善於震旦。
绳绳乎方便之力至矣!巍巍乎饶益之义大矣!文德皇后道高轩曜,德配坤仪,淑圣表於无疆,柔明极於光大。
沙麓蕃祉,涂山发祥。
来翼家邦,嗣徽而赞王业;聿修阴教,正位而叶帝图。
求贤显重轮之明,逮下彰厚载之德。
忠谋著於房闼,孝敬申於宗祀。
至诚所感,清朏魄於上,至柔所被,荡震腾於下。
心系忧勤,行归俭约。
胎教克明,本枝冠於三代;阃政攸叙,宫掖光於二南。
陋锦绘之华,身安大帛;贱珠玉之宝,志绝名珰。
九族所以增睦,万邦所以至道。
宏览图籍,雅好艺文,酌黄老之清静,穷诗书之溥博。
立德之茂,合大两仪,立言之美,齐明五纬。
加以宿殖远因,早成妙果。
降神渭涘,明四谛以契无生,应绩昭阳,驰三车以济有结。
褚遂良的书法艺术

褚遂良的书法艺术褚遂良(596 —658 年) ,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自幼刻苦好学、博涉文史。
官至吏部尚书,左仆射知政事,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
他擅长楷书,书学王羲之、虞世南、欧阳洵,能登堂入室,别开生面。
他的书法,揉隶书《礼器碑》的瘦劲整饬和王羲之行楷书潇洒姿媚的长处,又融欧虞为一,方圆兼备,波势自然,结体方正,用笔舒展,节奏感强,欧阳洵很器重他。
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感到身边寂寞,没有人可以谈论书法时,魏征就把褚遂良推荐给了太宗。
太宗大喜,把宫中所有购求来的王羲之书法墨迹,都叫他鉴定真伪。
褚遂良详为鉴识,备论所出,无一错误。
可见褚遂良对于书法的研究修养之深,鉴赏之精。
现在,镶嵌于西安大雁塔南门两侧的《圣教序》、《圣教序记》就是唐太宗及其子高宗李治撰文由褚遂良书写的。
由此可见,褚遂良在推崇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
这固然出自帝王的喜好,然褚书之美也是天下之公论。
唐张怀《书断》卷中列褚遂良行书、隶书为妙品,曰:“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
真书甚得其媚趣,若瑶台青, 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
其行、草之间,即居二公之后”。
宋朱长文《续书断》卷上《妙品》评褚遂良书云:“其书多法,或学钟公之体,而古雅绝俗;或师逸少之法,而瘦硬有余。
至章草之间,婉美华丽,皆妙品之尤者也。
”宋董《广川书跋》卷七论云:“褚河南书本学逸少而能自成家法,然疏瘦劲钅柬,又似西汉,往往不减铜等书。
昔逸少所受书法,有谓多骨微肉者筋书,多肉微骨者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河南岂所谓瘦硬通神者耶!”明赵山函《石墨镌华》卷二称褚遂良“书法遒健,然用笔精细。
”又云:“遒逸婉媚,波拂处虬如铁线。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中》论褚遂良所书《圣教序记》曰:“从左玩至右,则字字相迎;从右看至左,则笔笔相背。
”传世书迹有《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师碑》、《随清娱墓志》,楷书《倪宽赞》、《赐观帖》、《阴符经》、《千字文》,行书《枯树赋》、《帝京篇》、《文皇哀册》及临王羲之《兰亭集序》等。
十大楷书碑帖

十大楷书碑帖摘要:一、引言二、楷书简介1.楷书的起源与发展2.楷书的特点三、十大楷书碑帖概述1.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2.虞世南《孔子庙堂碑》3.褚遂良《孟法师碑》4.薛稷《信行禅师碑》5.欧阳询《皇甫诞碑》6.颜真卿《多宝塔碑》7.柳公权《玄秘塔碑》8.苏轼《醉翁亭记碑》9.黄庭坚《祭侄文稿》10.赵孟頫《胆巴碑》四、每种碑帖的亮点与特点1.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2.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端庄典雅,气韵生动3.褚遂良《孟法师碑》:线条流畅,韵味悠长4.薛稷《信行禅师碑》:笔法独特,富有变化5.欧阳询《皇甫诞碑》:布局巧妙,气势恢宏6.颜真卿《多宝塔碑》:笔画丰腴,端庄大气7.柳公权《玄秘塔碑》:笔画瘦劲,骨力十足8.苏轼《醉翁亭记碑》:书法优美,抒发意境9.黄庭坚《祭侄文稿》:笔画飘逸,富有节奏感10.赵孟頫《胆巴碑》:结构优美,刚柔并济五、楷书的学习与鉴赏方法1.学习楷书的途径2.鉴赏楷书的要点3.楷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六、结语正文:一、引言楷书,作为中国书法的基础,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它以严谨的结构、优美的线条和独特的韵味,展现了汉字的韵律美。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十大楷书碑帖的魅力,了解它们的背景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学习和鉴赏楷书。
二、楷书简介1.楷书的起源与发展楷书起源于汉朝晚期,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逐渐成熟。
到了唐朝,楷书达到了鼎盛时期,许多著名书法家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纷纷涌现。
他们的作品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2.楷书的特点楷书的特点主要有三点:字形规范、笔画优美、结构严谨。
字形规范是指楷书的笔画和结构符合汉字的基本规范,使汉字看起来更加美观;笔画优美是指楷书的笔画富有变化,既有力度又有韵味;结构严谨是指楷书的每个字的笔画布局合理,相互协调,体现出一种整体美。
三、十大楷书碑帖概述以下我们就来简要介绍一下十大楷书碑帖,它们分别是: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孟法师碑》、薛稷《信行禅师碑》、欧阳询《皇甫诞碑》、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苏轼《醉翁亭记碑》、黄庭坚《祭侄文稿》和赵孟頫《胆巴碑》。
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5000字

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5000字作者:蒋勳五千多年前,象徵黄昏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子夜出現了,文字在天地日月之間被創造出來,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诸侯国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不羁的書寫線條,完成了每個相当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
到了現代,漢字不曾消失、不肯遺忘,更將擁有悠長豐沛的活力。
給小朋友一堂走出戶外的書法課吧!看看大自然間處處流動的線條之美,打開孩子感知世界的自主性。
給文字自己一趟感受生存环境的文字巡禮吧!匾額對聯、招牌標誌、舞蹈繪畫,字不再只是文字,都有它觸動人心的美麗與驚喜。
蔣勳說:書法是呼吸,是養生,是身體的運動,是性情的表達,是做人處事的學習,是社会安定保佑的力量,是生活現實裡的記憶,是還原到初寫自己名字時的認真…… 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
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有名時間光廊,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简体中文版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我了解的关于书法的二三事——我读《汉字书法之美》第一天关于结绳,这段文字似乎更科学:东汉末年的郑玄在《周易注》中这样记载:“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这话说得貌似很笼统,好印第安人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者从古代在那里了解到了结绳记事的某些蛛丝马迹。
简单地说,所谓“结绳记事”就是用一根木棒拴上长短不一,像缨络一样的绳子。
这些绳子上面分别打着很多结。
绳结距离木棒越近,意味着所指的事情越紧要。
除此之外,为了表达更丰富的意思,绳结还被涂上了各种颜色,其中黑结表示死亡,白结象征银子或和平,红结指代战争,黄结是金子的隐喻,绿结则代表谷物。
如果绳结上完全无法染色,就只表示简单的数目,单结是“十”,双结是“百”,三结是“千”。
结绳的用途虽然多种多样,不过最基本的用途还是记数,例如要表示“5斗米”,就可以打5个结;要表示7尺布,就可以打7个结。
为了进一步说明事物的性质,还可以对绳子的材质进行划分,比如表示“米”,可以用禾茎制作的绳子;表示“布”,则可以用麻线制作的绳子。
褚遂良楷书风格浅析

褚遂良楷书风格浅析作者:***来源:《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04期摘要:提起书法发展的高峰期总免不了要提起唐朝,褚遂良是初唐时期成就最高的楷书大家之一,他在集诸家之长处的同时又融入自己的理解,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褚体”楷书。
本文通过分析褚遂良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师承关系,研究了其灵动飘逸的笔法、舒朗宽博的笔势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分析《雁塔圣教序》的风格特征和价值影响,则更能看出褚遂良的楷书对古今学书者而言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其书风演变也仍有许多值得后世去探究的地方。
关键词: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风格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唐朝贞观时期人士,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故世又称“褚河南”。
同时,唐朝的统治者酷爱书法艺术,唐太宗即李世民,他对于书法十分喜爱,尤其是“二王”书法,更是不遗余力收集欣赏。
统治者的推崇也为唐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政治发展环境。
褚遂良是初唐时期楷书最具影响力的大家之一,其代表作《雁塔圣教序》更是诸多学书者的必临碑帖。
《雁塔圣教序》的整体风格妍丽清雅,结体宽博大气,用笔灵活多变,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背景对褚遂良书法的影响艺术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时代背景是紧密相关的,初唐时期的书法能够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与当时的统治者的推崇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唐皇政治昌明,重视且推崇书法艺术,甚至将书法尊列于选拔政府官员的标准之一。
褚遂良是一位有政治抱负和文人风骨的书法家、政治家。
在虞世南之后,魏征向唐太宗引荐了褚遂良,唐太宗对褚遂良爱惜有加,更广集名家字迹,其中不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这使得褚遂良可以时常接触最新最全的资料,可以根据前人遗留的精品,加以赏析临摹,对其书法的艺术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唐太宗的支持和唐朝时代文化背景的支撑,造就了褚遂良书法之坦途。
(二)《雁塔圣教序》的创作背景《雁塔圣教序》是于褚遂良五十八岁书,属于褚遂良晚年作品。
《雁塔圣教序》笔画瘦劲,用笔变化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褚遂良《房梁公碑》
此碑开始,褚遂良写出了自己《房梁公碑》,亦称《房玄龄碑》,唐代正书碑刻。
碑额阳文篆书“大唐故左仆射上信国太尉梁文昭公碑”十六字。
诸遂良书。
贞观二十口年七月立,碑在陕西醴泉昭陵。
左仆射房玄龄死于贞观二十二年(648)七月,而贞观只有二十三年,所以此碑当立于公元648-649年之间。
《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二尺九寸,宽五尺,文共三十行,满行约八十一字。
此碑书法遒劲秀逸,《石墨镌华》称:“碑已泐,仅存六百余字。
结法与《圣教序》同。
”褚遂良书此碑时五十二三岁。
这时他的书风已经明显地发生了变化,不仅与《伊阙佛龛碑》不同,就是与《孟法师碑》也大不一样。
最明显的,横画已有左低右高的俯仰,竖画的努笔也明显地有向内凹而呈背势;隶书似的捺脚仍然存在,却增加了行书用笔,字势显得极为活泼。
褚遂良书法中特有的婉媚多姿在此时已经定型,并进一步走向成熟,便是以此碑为标志的。
褚遂良《房梁公碑》原碑精拓褚遂良《房梁公碑》原碑精拓释文(未校):大唐故左仆射上柱国太尉梁文昭公碑盖闻翊亮天仪,处师臣者参圣;丹青景化,应图纬者邻几。
若乃(阙一字)灵(阙)之表,经纶帝绩,仰代元造之功,论道太阶,独见於文昭公矣。
公讳元龄,字(阙五字)人也。
(阙)河(阙一字)继响承家镇闻韶之雅俗。
曾祖(阙
一字)後魏(阙一字)安太守袭(阙二字)武(阙三字)历清(阙)皇朝赠徐州都督临淄定公,政以礼成,教由言满,通德之门早闻(阙)精通未兆同后邰之克嶷,良由自然,体曲之多才,非(阙)年十有八,俯从宾贡,澹乎藏器,世莫能知。
吏部侍郎(阙二字)基(阙二字)之(阙)之(阙十字)成(阙一字)简诏徵硕老,典校缺文,自非学拟更生,方膺妙选。
(阙五字)得(阙二字)公以(阙)外(阙一字)几序缠怀,终身永切,至哉天性,独越人灵,於时道(阙)以(阙四字)之鉴方深,在殷忧而未,隐如之寄斯重,太宗时称元帅,乃命公为记室。
於是临戎习礼,奉(阙一字)司(阙一字)之(阙)敌飞箭下亿丈之城。
故以敷畅军谋,弼舞干而制胜,宏宣庙略,(阙)公为冠首,累加上柱国,封临淄侯,俄而衅(阙三字)祸胎滋蔓,(阙一字)叔(阙一字)兵(阙)而(阙一字)主约沈族以酬恩,俄然内(阙三字)英威慕统,引以为右庶子,(阙十二字)太宗御历,迁中书令,封邢国公,邑三千户,实食(阙一字)州赋一千三百户,(阙)高祖太宗二实录合册岁赍(阙一字)周(阙四字)代史合三百(阙一字)七(阙二字)复(阙)独(阙五字)矣。
俄迁尚书左仆射,当朝作纪巨(阙二字)分(阙一字)国(阙二字)鸿(阙一字)必举(阙一字)衡(阙)高祖升遐,帝不言政,吉凶机务,大小责成,园寝规(阙二字)副(阙)喻奄宅於龟蒙,公固辞裂土,诏从其义,寻加
太子少师,(阙二字)二(阙一字)并(阙)土斯平。
致河图於东序。
洎乎今上升储,道光守器,长春(阙二字)方嗣虞风仙(阙一字)流声(阙一字)扬(阙一字)化(阙)风(阙七字)寓故藉羲驭之功,少海浮霄。
尚假朝宗之助,增天益峻,意在兹乎。
寻而(阙)拨乱饮雪披榛,晚赞天成,忧深责厚,罄其心力,遘此沈(阙一字)古人有言曰:形大劳(阙)太宗惊其色忧。
亲加察问,方依实奏,帝用怃然,驰遣良医,并赍御药。
(阙)殊不(阙一字)身忄曷视光阴,益深忧国。
高阳公主为其子妻,附(阙一字)谏(阙二字)逾(阙)将第三子遗则为朝散大夫,使及目前,见其通显,恩波(阙四字)无(阙)太宗俯阅巨川,悼藏舟之夜失,今上缅惟过隙(阙三字)之(阙三字)绍(阙)阳(阙十一字)鼓(阙一字)班剑册人,葬事所须,并令优给,仍特降旨,许(阙一字)墓碑(阙二字)遂(阙二字)臣之(阙)并(阙三字)神契德洞天经体孝(阙四字)形(阙一字)少(阙一字)徒谶(阙一字)瑶光而识(阙二字)岁逾(阙)山不复,逝水无追,家(阙四字)与而谋曰昔(阙一字)国怀(阙三字)音(阙)辰精降说,华灵诞震。
台岳资神,齐光含峻。
(阙一字)我(阙一字)纲(阙二字)掩(阙一字)道契文(阙一字)声(阙)圣贤同德,君臣协志,穹壤(阙一字)平幽遐必(阙一字)革(阙一字)从(阙一字)羁(阙)郁词雕焕,始发如纶,俄成壮观,(阙二字)总务玉铉调(阙
一字)仪形济济(阙)门当鲁馆,邸照姬车,卜居昭俭,(阙二字)防奢礼崇身约,(阙一字)迩情遐。
(阙)易(阙二字)道难明德晖不昧,环景齐明。
亦称《房玄龄碑》。
唐褚遂良书。
正书。
永徽三年(652年)立。
此碑书法疏瘦劲炼,用笔外拓取相背势,特多隶意。
转折毫芒曲尽其妙,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