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插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2.交流句子的意思。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四、品读“鼓琴”,体验“知音”1.朗读课文,圈画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用“____”画出描写伯牙鼓琴的语句,用“”画出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2.汇报交流。

想象拓展。

3.教师引读课文,体验知音心心相印。

五、研读“破琴”,读懂“知音”链接“资料袋”,体验伯牙痛失知音之“悲痛”。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

提问:锺子期死后,伯牙是怎么做的?2.追问: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链接资料,加深情感体验。

教师引导: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课件出示短歌,配乐诵读)2.配乐背诵,回味“鼓琴”。

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2.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3.指名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意思。

四、想象趣读,走入情境1.自由朗读课文,用“____”画出描写杜处士的语句,用“”画出描写牧童的语句,说说他们对待“戴嵩画牛”不同的表现。

2.汇报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描写杜处士的语句。

(2)指名读描写牧童的语句。

(3)体会杜处士的“笑”。

五、讲述故事,体验感情1.任选一个角色,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分组展示讲故事。

3.指名学生讲故事,师生评议。

六、感悟启示,实践拓展1.引导:小故事大道理。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学生齐读: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2)提问:画《斗牛图》,当问谁呢?2.练写生字:轴、锦、曝、矣。

3.课后阅读其他的题跋作品,和同学交流分享。

22 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一、播放乐曲,揭示课题1.播放《月光曲》演奏视频。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通用12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教师应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设计意图:生活在江南的孩子,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小结: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面对错误《黑孩子罗伯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时代背景。

3、感悟罗伯特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教学难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专项训练: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的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

2.了解时代背景,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 说说你了解的罗伯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对黑人及种族歧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识字学词(一)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用生字组词、找出形近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一个生字的学习,达到记忆所学形近字的目的。

(二)积累词语1.读课文2.理解词语【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指导书写1.指名说出生字的结构,书写时注意事项。

2.老师点拨3.学生在本子练习书写。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三、熟读感知(一)理清文章脉络1.出声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依据课文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设计意图】是学生对课文叙述顺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点拨3. 检测。

(1)“文题”的理解:“黑”指罗伯特的种族,在这里着重指出“黑‘字,意在说明在当时乃至今种族歧视严惩的社会,罗伯特的天真、善良、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就尤为珍贵了。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本文叙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个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种族的人应如何相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专项训练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黑孩子罗伯特/\丽莎战斗机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的形象。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合课教案【可修改文字】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合课教案【可修改文字】
2.针对错得多的地方进行讲评,再次强调。然后进行类似拓展练习。
板书
设计
七单元整合课
(单元思维导图)
教学
后记
3.师引导生回顾上学期单元复习画思维导图的方式:上学期,我们已经画过思维导图了,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展开去画呢?
4.师生合作,从课文内容、字音、字形、字意、重点句子等方面,在黑板上完成《月光曲》的知识思维导图。
(师请学生同桌合作复习整理,然后抽学生发言)
5.再次小结方法,让学生分小组,分别完成其他几篇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导图。师巡视,指导。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合课教案
学 科
语文
单 元
第七单元
备课者
课 型
整合课
课 题
艺术之美
执教者及时间
学习
要点
1.利用思维Βιβλιοθήκη 图,带领学生回顾、复习本单元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重点内容,梳理巩固单元知识系统框架。
2.复习、巩固本单元重难点字音、字形、句子等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巩固识记,注意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7.生利用思维导图,自主复习单元。
活动二:挑战单元小测
1.学生完成单元小测试。
2.学生听老师评讲,自主批改、改错(要求用红笔)
活动一:画思维导图,梳理单元内容
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艺术之美)
2.本单元有哪些内容呢?抽生回答,要求不翻书。
(师板书主题课文标题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画成简单的思维导图)
3.生:关注课文内容、道理、字音、字形、字意、重点句子等。
4.师生合作,从课文内容、道理、字音、字形、字意、重点句子等方面,在黑板上完成第一课《草原》的知识思维导图。
(生自由读文,回顾主要内容,再通读生词,梳理易错字音、字形,然后同桌相互交流、考查,最后举手汇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谭振波;赵一霖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 单元教学目标rn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总页数】3页(P7-9)
【作者】谭振波;赵一霖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4.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
5."大单元"设计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真实落地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试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六七八单元)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六七八单元)

第六单元《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回眸、殉难、继承、雷棣、泣不成声、了如指掌。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强部新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2.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鼓励质疑,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出示课题)2.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企盼”是什么意思吗?3.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板书问题)4.唯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同学们,读书要注意积累,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3.指名读、齐读。

4.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既读准了字音,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这一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

(“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艺术之美”组织选文。

主要由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一篇略读课文《京剧趣谈》。

课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包含着一定的想象意境和联想空间,吸引读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从而体会艺术形式之美以及艺术家的人格之美。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编排了一组与传统戏曲有关的词语,“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与各种艺术相关的成语。

这些内容紧扣单元主题,穿越时空,选取了古今中外的音乐、书法、绘画、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带领学生开启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学习本单元,既加深了学生对艺术之美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审美、品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在艺术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提高“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表达能力。

本单元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相关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不足,在理解文本,审美、品鉴能力方面有一定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生活与课文内容的联系,更好地体会“艺术之美”,教学时可以调整原有的教材顺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补充相关资料。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我是艺术传承人”。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京八写具伙。

教学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把头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

从书本到生活,,人阅读到习作,从艺术到语言,既激发了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更让学生在想象中只味艺术。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是小学阶段阅读、表达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训练。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从中年级开始就进行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阅读文本、品鉴语言的能力,能够借助词句的表达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这个单元里则需要引导他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行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从而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和情感之美。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高尚单元分析:本单元以“高尚”为主题组元。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又在提倡“以德治国”,兴我中华。

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正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重视品德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有伟人的故事,有凡人的故事;有渔夫的故事;有现代人的故事,还有古人的故事,即包容了中外的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这些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有别,但他们身上的美德,却令人感动。

本单元所设的五篇课文,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深邃内涵。

课文概述《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述文,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

《穷人》是一篇精炼的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的小说,通过一件小事,展现了穷苦渔民夫妇的善良和友爱。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三人的口吻,表达对一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抒情散文。

《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警示作用的文言文。

《尊敬普通人》一文在内容上对本单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都值得学习和尊重。

教学建议: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精读和品读的方法,或采取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夜的工作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用写实为主的手法记叙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时代背景。

目标
3感悟罗伯特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1•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
一导入新课:
黑孩子罗伯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因为肤色问题常常受到同 学丽莎的奚落,但后来他为了救治得病的丽莎,却毅然捐出了自 己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黑孩子罗伯特》,去了解事件的缘由。

二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资料。

三自主学习
(一) 解决字词 霉臭冲鼻橱窗攒钱捐钱寒颤 撵出殡奚落怦怦蠢
(二)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文题”的理解:“黑”指罗伯特的种族,在这里着重指出“黑 ‘字,意在说明在当时乃至今种族歧视严惩的社会,罗伯特
重难点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时代背景。

目标
3感悟罗伯特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1•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重难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 听写生字 2、 文章主题
3、 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二、走进文本,细读品悟。

(一)理解“备受歧视” ——感知罗伯特的敏感、压抑。

1、重点指导读丽莎奚落他的句子。

指名回答,想一想丽莎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表情?你能学
一学吗?引导学生读出嘲笑、鄙视语气。

丽莎的这种语言、语气、 就教“奚落”
2、丽莎为什么要这样对待罗伯特?是他学习不好吗?是他 不真诚吗?在美国白人为什么这样对待黑人?为什么黑人就要 遭受不平等的待遇?



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