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说教材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诫子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学习《诫子书》有利于学生了解修身养德的途径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情除了充分了解教材,合理把握学情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本篇课文所面对的初一学生,他们的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主学习、概括文意的能力,并且学生刚刚步入新的校园、新的学习阶段,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深刻内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从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是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标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将在我的教学中采用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

阐述了以上教学依据,我将具体论述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重点。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刚开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我将设计诗词导入,把学生带入古诗文学习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对话同学:同学们,你们知道“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诗句描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吗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小学三年级语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中辅导网小学三年级语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理解作者的意图以及培养阅读思维技巧。

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一、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一些文学课文,这对他们的语文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学生能够获得信息并从中受益。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核心观点和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例如,在一篇描写大自然的课文中,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之处。

他们可以通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观点,发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以及所倡导的价值观。

在学习诗歌课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体会诗歌的美妙之处来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培养对课文的敏感度和深入理解能力。

二、信息获取的技巧除了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获取信息的技巧也是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提供一篇有关动物的课文,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并找出关键句子和关键词。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提取信息和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意见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阅读思维技巧的培养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等。

例如,在阅读一篇故事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主人公的动机、引导他们思考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并展开讨论。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逐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四、结语小学三年级语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获得信息、培养阅读思维技巧,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对于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阅读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下面将分别从课前准备、课堂阅读和课后巩固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一、课前准备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小学生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可以通读课文标题、段落标题和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其次,可以观察插图和图片,预测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此外,可以提前了解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如地理、历史、文化等,为理解课文做好前期准备。

二、课堂阅读在课堂上,小学生需要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首先,可以由老师或同学大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其次,可以进行逐句阅读,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

如果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通过课文上下文和语境来推测词义。

此外,可以让学生回答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提供合理的理由和证据支持答案,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推理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文中的隐含信息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素养。

三、课后巩固在课后,小学生应该巩固课文内容,提高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可以通过背诵课文或抄写课文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同时,可以进行相关练习,如填空、选择、改错等,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此外,可以编写课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总结课文的主旨和思想。

还可以通过绘画、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艺术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要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需要在课前做好准备,课堂上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课后巩固课文内容。

只有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和积极思考,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水平。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群英会蒋干中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

4.如何概括曹操的性格特征?
他刚愎自用,骄傲轻敌,自恃“率兵 百万”而不重视水战劣势。他天性多疑, 对降将不信任、不重视,以致后来会一时 上当。他急躁而奸诈,因急躁,会错用蒋 干,因奸诈,知错不认错,还要寻找借口。 (在当时也的确不能认错,随意错杀降将, 会使荆襄降将不满而动摇军心。)
5.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描绘人物的性格。
2.曹操为什么会中计?为什么又马 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就不大信 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 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 看到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 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 观自信,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 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 。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 探看曹军水寨发现什么?如何解决? 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 军水寨”。看到曹军操练水军井井有 条、声势浩大(结合书上具体描写), 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 之妙”的蔡、张。于是一条反间计就 在心中酝酿了。
4、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 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 心有什么关系? 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 的因果关系。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 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 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 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 二人的决心。这一部分是周瑜设计的 背景。
2.周瑜是怎样以梦话、假密报进一步迷 惑蒋干的?
两次说梦话:“教你看操贼之首”, 好像是酒醉失言,醒来假装不知床上睡的 是谁。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 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 容相互印证。用计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使蒋干深信不疑。
讨论第9段:
1.第9段讲了些什么内容?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无言的爱》教案范例(沪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无言的爱》教案范例(沪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无言的爱》教案(沪教版)篇一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听而不闻、焦虑、截然不同”等词,理解辨析“安静、安然”、“幽美、精美”的意思,体会用词的准确的重要性。

2.能概括课文中两个镜头的内容;能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场景,感受动物之间友爱;通过句子比较,感受书面语表达的语言精炼。

3.能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尝试(或口头或书面)介绍生活中看到过的类似课文中小镜头。

4.能对课文中的感人镜头有所感悟。

重点难点:1.能概括课文中两个镜头的内容,能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场景,感受动物之间友爱;通过句子比较,感受书面语表达的语言精炼。

2 . 语言表达方法的丰富性,懂得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 .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许许多多爱的故事,我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我们在爱的温暖下感受快乐,感受生命的意义。

同样在动物王国里,也有这种伟大的爱的存在。

虽然他们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但他们以他们的方式去爱。

2 . 板书课题:22 无言的爱3 .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 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考:课文记录了哪两组镜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故事。

2.交流。

(1)字词反馈:出示词语:听而不闻、焦虑、温馨、幽美、藤蔓、截然不同、络绎不绝※ 读准“藤蔓”的字音。

※ 理解“幽美”。

(指导“幽”的笔顺)个别读、全体读。

(2)课文内容反馈。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镜头之一”。

1.默读第二小节。

思考:故事中的哪些场景让你感动,让你感受到了“无言的爱”?可以做一些批注。

2.围绕三个场景交流感受,指导朗读:①当看见自己的四只小狗满院子乱跑时,被拴在树上的母狗急得绕圈狂叫,想用力挣脱绳子,这个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孩子的安全而不顾一切的母亲。

②花猫见状飞奔而去,衔狗进窝,让小狗吸它的奶,安详地施展母爱。

阅读教学中的三读

阅读教学中的三读

阅读教学中的“三读”茨沟小学余娟【内容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读课文,即初读、研读、品读等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读研读品读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读”,尤为重要。

我认为一定教师要指导好“三读”。

我所说的“三读”,不是指读三遍,也不是单纯的指读三次。

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读的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读”都应有不同的目的和内涵,“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阅读实践过程之中。

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阅读教学中,在上课伊始,教师在引出课题后,就会安排学生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读课文——读通课文。

其二,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大致读懂课文。

而实际教学中,上课伊始,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注意力没有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初读课文的目的,仅靠读一遍课文是达不到的,尤其是山里的孩子,往往需要读2至3遍课文才能基本达到要求。

而形式主要是以朗读为主,只有朗读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予以纠正,最终才能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现代信息技术发达了,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或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加上我们已有的经验,就足以完成对课文的把握,这样做既省时效果又较好,但这样的教学过程恰恰是忽视了对课文的阅读,没有了阅读就没有个性化的思考,全盘接受别人的东西就会味同嚼蜡。

这样的课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容易限入僵化,没有灵性,没有创新思维,因此真正阅读文本才是理解课文的最佳方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只要学生反复读课文,就会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小学语文深入研读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深入研读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 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如抓关键词、分析句子结构、理解作者情感等。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深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深入研读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多种阅读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3. 学生阅读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深入研读课文1. 抓关键词句(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

(2)学生自主分析关键词句的含义,并与课文内容相联系。

2. 分析句子结构(1)教师讲解句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3. 理解作者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并与作者的情感相联系。

(三)阅读技巧指导1. 教师讲解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速读等。

2. 学生练习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资料、写读书笔记等。

五、板书设计1. 课文标题2. 关键词句3. 句子结构4. 作者情感5. 阅读技巧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

七、作业布置1. 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2.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 写一篇读书笔记,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救小羊教案6篇

救小羊教案6篇

救小羊教案6篇救小羊教案篇1教学目标:1.深入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狼的凶狠、狡诈、不讲道理;小羊的天真、和善的形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存词语,会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推理,进展思维。

3.领悟寓意对像狼一样本性凶狠的坏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当英勇、机灵地作斗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狼?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反应:a:(凶狠、凶残、残忍、不讲理、狡猾、爱吃小动物)b:(温顺、温柔、和善、得意、柔弱、有礼貌、可怜)2.今日我们来连续学习课文------出示课题------读题。

3.过渡:一只凶狠的狼和一只温柔的小羊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二.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2.沟通体会:狼要吃小羊了,危急吗?3.自由读:请小朋友在读读这句话,把当时紧急、危急的味道用朗读来表现出来。

4.抽读:谁的朗读能让大家一听,就觉得危急正在一步步靠近小羊。

5.齐读(配乐)。

三.体会特别1.狼观察小羊就想把它吃掉,想到了怎样的程度?课文其次自然段里有一个词,谁能把他找出来?(板书:特别)2.谁能把特别换个词语?出示句式:狼(真、可、极、特殊)想吃小羊。

3.你们能看图说说狼当时的样子吗?4.从狼的这副嘴脸我们可以猜想,它在想什么?5.好,现在谁能看图,把狼当时的样子和它的心理连起来说说。

四.体会借口1.小羊已经处在危急中,但他并没有做得罪狼的事情,那狼怎么可以吃小羊呢?(找借口-----板书)2.什么叫找借口?(找理由、找刺儿、找麻烦)3.是啊,狼有意找毛病,故意编造理由,说明狼不仅凶残,还非常狡猾。

4.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几次借口?请你找一找,课文那几段是写狼找借口要吃小羊?(三次)请小朋友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自由读读课文第2、4、6三个自然段,看看狼找了哪些借口,有横线划出有关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段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相信学了课文后你会知道的更多。

1. 台湾的蝴蝶种类多,那到底有多少种呢?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些名贵品种?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圈出它们的名称,用横线画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投影描写蛇头蝶的图片和句子,画出它的特点,如果评选蝴蝶之最,蛇头蝶最什么?
投影皇蛾阴阳蝶的图片和句子,画出它的特点,如果评选蝴蝶之最,皇蛾阴阳蝶最什么?
投影黄裙凤蝶的图片和句子,画出它们的特点,如果评选蝴蝶之最,黄裙凤蝶最什么?
3.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蝴蝶,大声读出来。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蝴蝶自述,说出“我”的特点,让大家感受“我”的名贵。

老师示范说,学生同桌练说,学生上台说。

说得真好!
(二)学习第三段
1.台湾的蝴蝶种类这么多,游客应该去哪儿看蝴蝶呢?台湾人就说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看蝴蝶不到黄蝶翠谷真遗憾!”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第三自然段,一起陶醉于那儿的奇景之中吧!
(1)用“—”画出表示蝴蝶数量多的词语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或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
由。

2.一群群蝴蝶围着游客们飞舞游客会说些什么?
师:你喜欢这些蝴蝶吗?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把这迷人的景象牢记在心吧!老师给配上音乐。

(生配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