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地铁场景多形态5G覆盖优化解决方案

地铁场景多形态5G覆盖优化解决方案

地铁场景多形态5G 覆盖优化解决方案苏翰,张阳,张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2)摘 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铁作为运量大、时间准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成为了城市重要的连接纽带和城市名片。

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围绕新一代地铁5G 4T4R技术开展研究,基于泄漏电缆传递信号均匀的特点,提出了地铁轨道内5G 4T4R全覆盖优化方案,最大化提升4G/5G资源效能,快速形成地铁通信网5G覆盖优势,通过地铁的5G覆盖应用为城市名片的窗口场景打造良好口碑。

关键词 多接口合路器;隧道;漏缆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21)05-0055-04收稿日期:2021-01-11地铁场景用户聚集、服务群体广泛,是集中体现移动运营商网络质量的窗口,口碑传播效应显著,是凸显网络差异化优势的重要名片。

地铁作为大众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网络覆盖,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感知具有重大意义。

伴随着5G 发展,地铁4G/5G 网络和业务将长期共存并且相互影响和干扰。

随着频段的叠加,地铁存量线路4G 不同信号系统间互调干扰问题愈发突出。

本文基于地铁4G 传统覆盖,同时结合5G 关键技术引入,针对如何充分发挥5G 覆盖优势开展了研究,以期应对后续4G 互调干扰和实现5G 用户地铁场景下用户感知优化提升。

1 地铁5G 覆盖常规方案地铁线路包含隧道和站厅站台,其中隧道通过RRU 加漏缆覆盖,站台通过分布式皮基站覆盖。

1.1 站台站厅2.6 GHz NR 覆盖方案地铁站台区域(站台、站厅、出口通道)覆盖一般考虑边缘覆盖(重点保障车厢内)和切换两个因素。

(1) 站台站厅部署间距建议:22~28 m(典型值25 m),NR 与Sub 3 GHz G/U/L 同点位共覆盖。

(2) 天线部署方式:内置全向天线,吸顶安装,站台两排间隔之字形部署。

(3) 切换带(重叠覆盖区)设计:站台两侧靠近隧道口位置部署4个pRRU,向隧道内延伸覆盖20~30 m,构造列车进出站台切换带,能够满足NR 切换需求。

轨道交通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室内覆盖设计

轨道交通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室内覆盖设计
得接 收 电平满 足 信 噪 比和 可 靠性 的要求 。从 而根
随 着 国 内轨道 交通 的 飞速发展 , 道交 通专用 轨 数 字移 动通信 系 统在 行车 调度 、 控 ( 灾重 要 的 作用 。因 此对 车 站 等室 内区域 进 行无 线 覆 盖十 分
可靠性 : 在满足信噪比要求下 , 覆盖区域其场
强覆盖 的 时间概 率和 地 点概 率达 到 9%。 5
3 计原则 设
根据 轨道 交通运 营特 点 , 结合 地铁特 殊 的建 应
深度 取 1 B 设 0d ,
电平 设计 参数 为 : 波 ≥.7 B 8 d m。
R IW A U AL Y S

() 2
2设 计要 求
操作性 : 工方 便 , 少对 站 厅站 台 的结构和 施 减
外 观 的影 响:
其 中 d为距 离 ( ;f m) 为载 波频 率 ( 这里 取 在 80 5 MHz ; 道衰 减 因子 ( 06 d / ; A ) 口信 取 . B m) F F为 2 楼层 路径 损 耗 附加值 ( 同层 取 0 。 ) 而 ,线 , 件 ,筑 分 别代 表馈 线损 耗 、 馈 、器 、建 物 无源器 件 损 耗 和建筑 物 损耗 。
必要 。但 与成 熟 的 民用 移动 通 信 系统 覆 盖 方案 相
据不 同 的情况 , 不 同方案 进行 分析 比选 , 出适 对 找
合 的方案 。
根据 无 线 电波 传 播特 性 以及城 市 轨 道 交通 无 线 通信 特 点 , 收 电平可 以描述 为 : 接
P — Pt 珊一 r + 一 , 线一 , 件 , 筑 馈 器一 建物 () 1
侍 戢 , 愤 仪 J 、

地铁项目中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解决方案

地铁项目中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解决方案

概述
地铁覆盖解决方案
地铁覆盖特点 覆盖解决方案
地铁覆盖设计
POI合路平台 经典案例介绍
虹信通信 ·无线覆盖解决方案专家
© 2011 WR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设计要点
地铁无线覆盖设计要点主要体现在:
1、多系统之间的网间干扰; 2、切换区域设定和切换重叠区预算; 3、隧道区间链路预算; 4、泄漏电缆开断点设置; 5、系统分区; 6、系统容量预算; 7、系统扩容; 8、换乘车站交接处覆盖; 9、系统监控等方面。 其中隧道区间链路预算和切换控制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各系统的覆盖效 果和泄漏电缆开断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整个无线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 因素。
概述
地铁覆盖解决方案
地铁覆盖特点 覆盖解决方案
地铁覆盖设计
POI合路平台 经典案例介绍
虹信通信 ·无线覆盖解决方案专家
© 2011 WR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铁覆盖特点
地铁场景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多为封闭式环境,轨道交通 站台站厅、区间隧道内各种无线信号几乎均为盲区; 无线信号在隧道场景中传播容易产生快衰落。 地铁列车车体、站台两侧安全屏蔽门会对无线信号
漏缆固定架 泄漏漏缆 列车
4m
2m
地铁隧道
虹信通信 ·无线覆盖解决方案专家
© 2011 WR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隧道区间链路预算
隧道区间场强链路预算关键控制点:
各通信系统信源输出功率; 各通信系统覆盖边缘场强; 泄漏电缆指标; POI及多频分合路器插损指标; 各通信系统切换区长度。

城市轨道交通公用通信网络覆盖解决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公用通信网络覆盖解决方案

本 文所述覆盖 的含义是 指在指定 的范 围内保 证用 户能 够得到具有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指标的通信 服务 。 由于上述 的特 点 ,从保 证社会 安全和个 人用户 的通信 权益 出发 ,都迫 切需要在城 市轨道 交通建立 具有服务质 量
保 证 的无 线 覆盖 。
主要作 用在于 对GS M、CDMA、D CS、WL AN、3 G等 系 统 的下行信 号进行 合路 ,同时对各 系统 的上行信 号进行分 路 ,并尽可能抑制各频带 问的干扰成分 。
对存 在 以上 问题的车站 ,建议通 过 网络优 化调整 附近宏站 的参 数并将 附近 最佳宏 站信 号光纤 拉远 至站 内R U进行覆 R 盖 ,也可 以通 过安装直 放站对 附近 宏站信 号进行放 大 ,以
加 强 站 内覆 盖 ;对 不 存 在 上 述 问题 的 车 站 以及 地 上轨 道 沿 线 区域 ,可 以 直 接利 用 附近 宏 站信 号进 行 大 网覆 盖 。
城 市 轨 道 交通 地 下 的信 源 通 常 采 用 B U+R U方 式 , B R
但 由于地下站厅/ 台和隧道无线环境 的不同 ,需要采用不 站
同 的 方 式 分 别进 行 覆 盖 。 对 站 厅 / 台 的 覆 盖 ,可 以通 过 安 站
2 、轨道 交通 公 用 通信 系统 无 线 覆 盖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 地 下 站 厅/ 台覆 盖 和 隧道 覆 盖 2) 站
图 1城市 轨道 交通通 信系 统
在城 市轨 道交通公 用通信 系统 建设过 程 中,为了响应
国家共建共 享政策 。避 免各运 营商独立 建设各 自覆盖系统
带 来 重 复 建 设 等 问题 ,地 下 部 分 的 公 用 通 信 系统 可 以采 用 1 . 市 轨道 交通 通 信 的 覆 盖需 求 2城 多 系 统 合 路 平 台 ( OI P )方 案 进 行 建 设 ,如 图 1 示 。 P 所 OI

民用地铁通信覆盖互调干扰解决方案

民用地铁通信覆盖互调干扰解决方案

民用地铁通信覆盖互调干扰解决方案摘要:民用地铁通信的显著优点是其优越的指挥调度能力,不仅具备语音无线传输功能,而且非常适合构建指挥调度网络,包括组呼、群呼、紧急呼叫、动态重组等。

本文主要对民用地铁通信覆盖互调干扰解决方案进行论述。

关键词:民用地铁;通信;互调干扰;方案引言目前我国的民用地铁通信覆盖系统一般是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多家运营商共建一套室内分布系统,通过无源器件POI共享共建进行信号覆盖。

由于信号覆盖共址系统较多,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频段的重叠、邻近,发射机和接收机非理想化的运行,800M、900M、1800M、2.6G、3.5G等多个频段在非线性器件工作中产生谐波和组合频率分量等因素,给共建系统造成带内干扰问题。

2民用地铁通信覆盖互调干扰解决方案2.1解决互调干扰的技术措施在分析地铁覆盖系统存在的干扰后,应该采取以下主要措施防止民用系统之间以及专网之间的干扰。

严格执行相关流程标准,遵守相关管理文件。

严格执行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规定,消除各种系统设备移动通信公共地址造成的干扰,制定并实施相关文件的相关技术措施。

选择合理的工作频率。

确定民用网络和专用网络的每个系统的频带,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频带间距等各种因素以保持相互干扰,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计算和测试,设置合理的频带间距。

正确分配辐射功率。

如果从一个系统传输到另一个系统的功率过高,则会增加干扰的风险,严重的情况下,另一系统可能会被阻塞。

系统间必须合理分配辐射功率,以确保系统全覆盖和正常接收,做好相关检查、计算和试验,总结出其他系统的最小发射功率。

减少每个系统的天线之间的互耦。

为了实现互不干扰,减少每个系统天线之间的互耦变得至关重要。

工程中通过相关测量、计算和试验,进行工程估算,来调整系统的天线方向角、天线位置、天线的极化方向,从而减少系统天线之间的互耦。

地铁隧道中泄漏电缆合理的布放会降低系统间的耦合。

地铁隧道里有民用通信网、集群专用网、公安网等泄漏电缆系统,为了确保多套系统之间泄漏电缆的耦合,只能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实际测量、研究和计算结果,合理安排泄漏电缆的位置,以尽量减少泄漏电缆之间的耦合。

铁路轨道无线wifi覆盖通信调度解决方案

铁路轨道无线wifi覆盖通信调度解决方案

地铁无线调度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南京中科智达物联网系统有限公司、背景在地铁建设及运营中,人们常把地铁无线调度通信系统称作运营无线通信系统或无线通信系统,更简称为无线系统或无线专网。

地铁无线通信作为地铁地下施工时的唯一的通信手段,担负着提高运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使命。

因此,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应该确保语音及数据通信功能、调度管理功能的实现以及保证全线场强覆盖、提高通信质量为最终目标。

为满足这类需求,必须提供地下的高速数据无线传输通道。

这个无线传输通道必须同时具备高数据容量和快速移动性两个条件同时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部门的统一协调。

只有不断加强施工的管理力度,才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国家当前部署的重点工作之一。

南京中科智达物联网系统有限公司运用无线传输技术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不仅突破了行业本身的管理限制,而且在安全生产方面有专门的研究。

可满足业务及安全的双重需求。

二、无线覆盖设计原则当前系统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综合性平台,通过统一的无线网络接入,实现功能丰富、自动路由、全透明传输、全面的无线业务等一体化的处理与管理。

同时,系统需要最佳的性价比。

主要的一些系统设计原则如下所列:系统的先进性采用最新的无线网络技术,使其在无线领域具有较高的水平。

结合业务实际,建立高可用性的无线系统。

功能的丰富性系统应该具有丰富的无线应用功能,满足应用要求。

系统的可扩展性扩充方便,设置修改灵活,操作维护简单,系统构筑时间短,能够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整个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规模上的扩展,扩展后所有功能和管理的模式保持不变。

实用性系统将充分考虑实用性,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满足(用户)使用方便、系统管理方便的原则。

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稳定性是本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原则,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并充分做到的全天候服务,关键的设备和功能模块要做到双备份,实现多级的冗余设计,保证系统无单一故障点,达到电信运营要求水准,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用户投资。

地铁无线通信信号覆盖盲区改进建议

地铁无线通信信号覆盖盲区改进建议

地铁无线通信信号覆盖盲区改进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由于建筑物和地下障碍物的阻挡,地铁线路往往存在无线通信信号覆盖盲区的问题,给乘客的通信体验带来了困扰。

为了改善地铁无线通信信号覆盖盲区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优化现有地铁车站的信号传输设备。

目前,地铁车站的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设备存在老旧、设备故障等问题。

应加大更新设备的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替换,以提升信号传输的质量和速度。

在选用设备时,重点考虑其对信号穿透力和抗干扰能力的要求,以确保在地下环境中能够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

增设地铁车厢中的无线中继设备。

地铁车厢内的金属结构和车厢的运动都会对信号传输造成一定的干扰。

在车厢内设置无线中继设备,可以将信号进行补偿和放大,以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

这些中继设备可以通过车厢顶部的天线将信号传输到车站,为乘客提供更好的通信体验。

改善地铁车站的室内无线信号覆盖。

在地铁车站中,乘客经常需要进行通话、发送短信和上网等操作,因此车站内应有稳定的室内无线信号覆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车站内部的关键位置安装信号放大器和天线,以扩展信号的覆盖范围。

还可以通过设置信号共享设备,允许不同运营商的信号在车站内互相漫游,提高乘客的通信体验。

加强地铁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

地铁无线通信信号覆盖的改善需要地铁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双方可以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信号传输和接入设备的兼容性。

移动运营商可以根据地铁线路的特点和乘客的需求,适时调整网络架构和信号分布,提高信号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改善地铁无线通信信号覆盖盲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地铁运营商应对设备进行更新和优化,增设中继设备,改善室内信号覆盖。

与此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共同制定标准和规范,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这些措施的推行,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地铁通信体验,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和智能化水平。

地铁TD—LTE覆盖方案浅究

地铁TD—LTE覆盖方案浅究

地铁TD—LTE覆盖方案浅究1 概述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开始融入城市,私家车辆的数量也开始大量增加,从而使得城市交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在城市中发展大容量、准点、快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铁就是目前建设很广泛的交通方式。

在当前的地铁中,地铁覆盖存在的接入系统较多,而且覆盖的要求也较高,同时还面临着设备安装空间有限的问题,因此,时延小、可靠度高的无线通信技术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TD-LTE技术便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TD-LTE是TDD(时分复用)版本的LTE技术,也是我国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4G国际通信标准技术,是一种专门为移动宽带应用而设计的无线通信标准。

2 TD-LTE技术的相关理论2.1 LTE技术的涵义LTE是基于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OFDMA)技术,依据由3GPP组织制定的全球通用标准。

LTE在最初的设计时就考虑了高吞吐率的需求,是目前一种比较先进的无线通用技术。

LTE的带宽速率是比较大的,和以往的技术相比,上下行的速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而且在结构上来说,由于扁平化结构是其主要的结构,也能够使得用户的时延得到了很大的降低。

此外,正交频分复用、多输入多输出以及混合反馈重发等先进技术的采用,也使得其在数据速率的提升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TD-LTE技术的安全性也是值得一提的,在其中应用了比较先进的抗干扰技术以及其他的安全机制,能够保证数据可以更加安全稳定地传输。

2.2 TD-LTE技术的特征近些年来,移动通信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呈现出了移动化、宽带化以及IP化的发展方向,也相应地使得移动通信市场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LTE由于其具有的一系列优势,开始成为众多相关组织、机构、厂商等的演进技术,从而使得其在很多的应用场合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使得这些应用领域还在不断被扩展着。

2.3 TD-LTE技术的可行性分析近些年以来,无线通信技术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过其最终的方向都是指向了LTE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2015.09.2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二十一届新技术论坛一种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周彪傅子维【摘要】:现代都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地铁客流量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人们对地铁中进行高质量通信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本文以某市地铁11号线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为设计目标,通过对地铁站台、隧道等场景特点的详细分析,并结合2G与TD-LTE技术特点,探索新的地铁移动通信系统覆盖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在地铁、隧道等场景的覆盖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铁,TD-LTE,移动通信系统,信号覆盖A Solu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for MetroBiao Zhou, Ziwei Fu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Branch Abstract: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the modern cit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make subway traffic increase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on the subway for high-quality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design for a city’s Metro Line 11 mobile communication signal coverage for example.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ene subway stations, tunnels, we combine 2G and TD-LTE technology features to explore a new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overing metro solution, which is certain significances for the futur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verage solutions in subway, tunnels and other scenarios. Keywords:Metro; TD-L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ignal coverage项目背景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大对移动宽带网络发展的投入,并逐渐把经营模式从传统的语音经营转换到流量经营上。

而TD-LTE[1]作为中国移动的主推的4G技术,拥有高峰值数据速率、高小区边缘速率、高频谱利用率等特点[2],是中国移动四网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大力推进TD-LTE技术的发展,是中国移动面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打造TD-LTE精品网络对中国移动保持市场领先具有重大意义。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概述某市地铁11号线基本情况某市地铁11号线南起福田,北至碧头,共18个站,全长51公里。

该市11号线是整个城市的核心区与西部滨海地区的组团快线,同时身兼机场快线和城际轨道线路的双重任务。

图1某市地铁11号线全景地铁传播环境分析一直以来,地铁场景都是运营商网络覆盖的重点和难点。

人流密集、业务量大、通信服务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使地铁对TD-LTE网络全覆盖有较高要求。

目前,某市大部分地铁站及线路都在地下,室外信号无法直接覆盖,所以必须建立室内分布系统,以保证地铁里的信号覆盖[3]。

同时,地铁隧道狭长,当列车经过时,被列车填充后所剩余的空间很小,车体对于信号阻挡较为严重,所以必须采用沿隧道横截面的覆盖方式,以保证地铁里的信号质量。

隧道的长度对整个地铁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4]。

某市地铁11号线站间距离有较大差异,整体平均站距离为2~3km,最长的有7km左右。

某市地铁11号线拥有上行车行方向和下行车行方向的两条轨道,上下行轨道之间有隧道壁隔离,每个方向各布设两条泄漏电缆对应上下行信号。

泄漏电缆架设在隧道的弱电侧。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现状某市地铁11号线内现有分布系统是一个多运营商通过柜式POI接入天馈系统的复杂分布系统。

天馈系统上下行分离,上下行均使用独立POI接入。

站台站厅使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

隧道内使用13/8″泄漏电缆覆盖。

某市移动TD-LTE系统使用BBU+RRU的形式建设,使用E频段开通。

TD-LTE室内覆盖系统设计要求设计原则(1)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网络性能、改造难度、投资成本等因素,体现TD-LTE的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且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室内分布系统使用双路建设方式能充分体现MIMO上下行容量增益。

对于新增室内覆盖的楼宇建设双路室分系统,对于已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楼宇优先采用单路室分系统改造,当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时改造双路室分系统。

(3)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GSM(DCS)、TD-SCDMA、WLAN和TD-LTE共用的需求,并按照相关要求促进室内分布系统的共建共享。

多系统共存时系统间隔离度应满足要求,避免系统间的相互干扰。

(4)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坚持室内外协同覆盖的原则,控制好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外泄。

(5)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保证扩容的便利性,尽量做到在不改变分布系统架构的情况下,通过小区分裂、增加载波、空分复用等方式快速扩容,满足业务需求。

(6)TD-LTE室内分布系统原则上使用E频段组网,与室外宏基站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在无法进行E频段改造的场景可以使用F频段组网。

室内小区间可以根据场景特点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

(7)TD-LTE与TD-SCDMA(E频段)共存时,应通过上下行子帧/时隙对齐方式规避系统间干扰。

(8)TD-LTE室内分布系统应按照“多天线、小功率”的原则进行建设,电磁辐射必须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设计指标(1)覆盖指标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室内有效覆盖指标:在建设有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目标覆盖区域内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105dBm且 RS-SINR ≥6dB的概率达到95%。

营业厅(旗舰店)、会议室、重要办公区等业务需求高的区域要建设双路室分系统。

目标覆盖区域内公共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95dBm且公共参考信号信干噪比 RS-SINR ≥9dB的概率达到95%。

(2)室内分布系统信号的外泄要求室内覆盖信号应尽可能少地泄漏到室外,要求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10dBm 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低10dB(当建筑物距离道路不足10米时,以道路靠建筑一侧作为参考点)。

站型配置室内覆盖系统原则上单小区配置为O1,载波带宽为20MHz。

对于单小区无法满足覆盖及容量需求的场景,可以配置多个小区。

工作频段根据国家相关部门批复的频率资源及TD-SCDMA网络频率使用情况,TD-LTE工作频段建议为:(1)F频段:1880-1900MHz,覆盖室外,在特殊需求的场景可用于室内,主要用于广州、深圳和杭州;(2)D频段:2575-2615MHz,覆盖室外,主要用于除广州、深圳和杭州外的其他城市;(3)E频段:2330-2370MHz,覆盖室内,全部城市均使用。

地铁隧道漏缆切割方案设计链路预算地铁分布系统组网有两种方式:前合路与后合路。

后合路主要应用在现有分布系统改造上,由于加入了一级合路器,损耗增加,因此覆盖范围会减小。

后合路主要应用在新建分布系统一级通过前合路方式改造不能达标的情况。

图2后合路图3前合路根据上图中可以看出,射频单元输出的信号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衰减路径到达泄漏电缆,因此,链路预算需要分别计算这两种场景。

(1)场景一:覆盖站台与靠近站台的隧道。

信号由射频单元输出后,经过耦合器,耦合端信号覆盖站台,直通端信号馈入泄漏电缆。

计算前提:以距漏缆5米处的边缘场强GSM900/DCS1800/TD-LTE不小于-85/-85/-105dBm为前提GSM900/DCS1800/TD-LTE边缘场强要求大于:-85/-85/-105dBm人车体损耗(典型值):15dB宽度因子及环境综合损耗:8dB95%覆盖率下距离漏缆5米处GSM900/DCS1800/TD-LTE最小耦合损耗分别为73/68/66dBPOI损耗:7dBGSM900/DCS1800/TD-LTE100米线损:零星损耗3dB功分器损耗:耦合器插损:假设1:泄漏电缆末端输出的功率为P时边缘场强正好达标,那么有如下的方程式成立:{P−(73+15+8)≥−85dBm GSM900 P−(68+15+8)≥−85dBm DCS1800 P−(66+15+8)≥−105dBm TD−LTE计算得到P≥{11dBm GSM900 6dBm DCS1800−13dBm TD−LTE即漏缆末端GSM900/DCS1800/TD-LTE输出功率为11/6/-13dBm,则能满足地铁列车车厢内的覆盖要求。

假设2:泄漏电缆长度为D。

GSM900/DCS1800/TD-LTE系统的输出功率为41/41/ dBm,POI损耗7dB,漏缆百米线损 dB,零星损耗约3dB,功分损耗,耦合器插损。

泄露电缆的覆盖距离有如下等式成立:{41−7−3−3.3−1.8−D∗2.33≥−85dBm GSM900 41−7−3−3.3−1.8−D∗4.1≥−85dBm DCS180015.2−7−3−3.3−1.8−D∗5.39≥−105dBm TD−LTE 计算得出D≤{4.63GSM900 3.37DCS18001.67TD−LTE即三个系统GSM900/DCS1800/TD-LTE当漏缆长度小于等于463/337/167米时,覆盖区域内的边缘场强均能达标。

(2)场景二:覆盖隧道。

信号由射频单元输出后,直接经过POI馈入泄漏电缆。

计算前提:以距漏缆5米处的边缘场强GSM900/DCS1800/TD-LTE不小于-85/-85/-105dBm为前提GSM900/DCS1800/TD-LTE边缘场强要求大于:-85/-85/-105dBm人车体损耗(典型值):15dB宽度因子及环境综合损耗:8dB95%覆盖率下距离漏缆5米处GSM900/DCS1800/TD-LTE最小耦合损耗分别为73/68/66dBPOI损耗:7dBGSM900/DCS1800/TD-LTE 100米线损:零星损耗3dB假设1:泄漏电缆末端输出的功率为P时边缘场强正好达标,那么有如下的方程式成立:{P−(73+15+8)≥−85dBm GSM900 P−(68+15+8)≥−85dBm DCS1800 P−(66+15+8)≥−105dBm TD−LTE计算得到P≥{11dBm GSM900 6dBm DCS1800−13dBm TD−LTE即漏缆末端GSM900/DCS1800/TD-LTE输出功率为11/6/-13dBm,则能满足地铁列车车厢内的覆盖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