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砜材料性能指标

聚砜材料性能指标

(阻燃)聚砜材料性能指标

材料为变形小,耐温高适用于M1-125/160牵形杆

常用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涵义

比例极限 MPa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物理性能指标、材料力学性能指标、热力学 性能指标和电性能指标。如表所示。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及涵义一览表 性能 增长,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时(符合虎克定 律),这个比例系数就称为弹性模量。根据应力, 应变的性质通常又分为:弹性模量( E )和切变模 量(G ),弹性模量的大小,相当于引起物体单位 变形时所需应力之大小,所以,它在工程技术上是 切变模量 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弹性模量愈大,刚度也愈大, 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弹性变形愈小。任 何机器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大都处于弹性状态, 对于要求弹性变形较小的零件,必须选用弹性模量 大的材料 (7 P 指伸长与负荷成正比地增加,保持直线关系, (Rp ) 当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称比例极限,但此位置很 类别 名称 符号 单位 涵义说明 密度 kg/m 3 g/cm 3 弹性模量 MPa 密度是金属材料的特性之一,它表示某种金属 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金属材料的密度是不相 同的。在机械制造业上,通常利用“密度”来计算 零件毛坯的质量(习惯上称为质量)。金属材料的 密度也直接关系到由它所制成的零件或构件的质 量或紧凑程度,这点对于要求减轻机件自重的航空 和宇航工业制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外力和变形成比例地 指标 MPa

弹性极限强度极限 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抗扭强度 屈服点屈服强度持久强度 (7 e (7 (J b (Rm) CT bb CT w (7 be 0- y (7 s 极限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难精确测定,通常把能引起材料试样产生残余变形 量为试样原长的%或% % %寸的应力,规定为比例 这是表示金属材料最大弹性的指标,即在弹性 变形阶段,试样不产生塑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 应力,它和dP一样也很难精确测定,一般多不进行 测定,而以规定的 d P数值代替之 指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在断裂前,单位面积 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指外力是拉力时的强度极限,它是衡量金属材 料强度的主要性能指标 指外力是弯曲力时的强度极限 指外力是压力时的强度极限,压缩试验主要适 用于低塑性材料,如铸铁等 指外力是剪切力时的强度极限 指外力是扭转力时的强度极限 金属材料受载荷时,当载荷不再增加,但金属 材料本身的变形,却继续增加,这种现象叫做屈服, 产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叫屈服点 MPa 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为便于测量,通常 按其产生永久残余变形量等于试样原长呱寸的应力 作为“屈服强度”,或称“条件屈服极限” 工作温度 时间h 指金属材料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经过规定时 间发生断裂时的应力,一般所指的持久强度,是指 MPa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东北大学

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一、解释下列名词 材料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滞弹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科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 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裁,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 包申格效应:指原先经过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同向加载,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增加;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ζP)或屈服强度(ζS)降低的现象。 解理断裂: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快速穿晶断裂。晶体学平面--解理面,一般是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面。 解理面:在解理断裂中具有低指数,表面能低的晶体学平面。 韧脆转变:材料力学性能从韧性状态转变到脆性状态的现象(冲击吸收功明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转变微穿晶断裂,断口特征由纤维状转变为结晶状)。 静力韧度:材料在静拉伸时单位体积材料从变形到断裂所消耗的功叫做静力韧度。是一个强度与塑性的综合指标,是表示静载下材料强度与塑性的最佳配合。 二、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对结构不敏感的力学性能? 答案: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金属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所以说它是一个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这是弹性模量在性能上的主要特点。改变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 三、什么是包辛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包辛格效应就是指原先经过变形,然后在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包辛格效应可以用位错理论解释。 第一,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便产生了背应力,这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取决于塞积时产生的应力集中)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背应力是一种长程(晶粒或位错胞尺寸范围)内应力,是金属基体平均内应力的度量。因为预变形时位错运动的方向和背应力的方向相反,而当反向加载时位错运动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反了,和背应力方向一致,背应力帮助位错运动,塑性变形容易了,于是,经过预变形再反向加载,其屈服强度就降低了。这一般被认为是产生包辛格效应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反向加载时,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与预变形的位错异号,要引起异号位错消毁,这也会引起材料的软化,屈服强度的降低。 实际意义:在工程应用上,首先是材料加工成型工艺需要考虑包辛格效应。其次,包辛格效应大的材料,内应力较大。另外包辛格效应和材料的疲劳强度也有密切关系,在高周疲劳中,包辛格效应小的疲劳寿命高,而包辛格效应大的,由于疲劳软化也较严重,对高周疲劳寿命不利。可以从河流花样的反“河流”方向去寻找裂纹源。解理断裂是典型的脆性断裂的代表,微孔聚集断裂是典型的塑性断裂。 5.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与以下三个方面相联系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屈服强度位错增值和运动晶粒、晶界、第二相等外界影响位错运动的因素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考虑 (一)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因素 1.金属本性和晶格类型(结合键、晶体结构)单晶的屈服强度从理论上说是使位错开始运动的临界切应力,其值与位错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晶格阻力--派拉力、位错运动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决定。派拉力:位错交互作用力(a 是与晶体本性、位错结构分布相关的比例系数,L 是位错间距。) 2.2.晶粒大小和亚结构晶粒小→晶界多(阻碍位错运动)→位错塞积→提供应力→位错开动→产生宏

材料力学性能-考前复习总结(前三章)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表示其在力或能量载荷作用下(环境)变形和断裂的某些力学参量的临界值或规定值。 材料的安全性指标:韧脆转变温度Tk;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功Ak;缺口敏感性NSR 材料常规力学性能的五大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功Ak;硬度;断裂韧性 第一章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应力和应变:条件应力条件应变 = 真应力真应变 应力应变状态:可在受力机件任一点选一六面体,有九组应力,其中六个独立分量。其中必有一主平面,切应力为零,只有主应力,且 ,满足胡克定律。 应力软性系数: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相对大小。 1 弹变1)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ae=1/2σeεe=σe2/2E。取决于E和弹性极限,弹簧用于减震和储能驱动,应有较高的弹性比功和良好弹性。需通过合金强化及组织控制提高弹性极限。 2)弹性不完整性:纯弹性体的弹性变形只与载荷大小有关,而与加载方向及加载时间无关,但对实际金属而言,与这些因素均有关系。 ①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与材料成分、组织及试验条件有关,组织约不均匀,温度升高,切应力越大,滞弹性越明显。金属中点缺陷的移动,长时间回火消除。 弹性滞后环:由于实际金属有滞弹性,因此在弹性区内单向快速加载、卸载时,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形成一封闭回路。吸收变形功 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塑性区加载,塑性滞后环),也叫内耗(弹性区加载),或消震性。 ②包申格效应: 定义: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反向加载时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特别是弹性极限在反向加载时几乎下降到零,这说明在反向加载时塑性变形立即开始了) 解释:与位错运动所受阻力有关,在某滑移面上运动位错遇位错林而使其弯曲,密度增大,形成位错缠结或胞状组织,相对稳定。卸载后同向拉伸,位错线不能显著运动。但反向载荷使得位错做反向运动,阻碍

常用建筑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常用建筑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项目钙质石灰镁质石灰 一等二等三等一等二等三等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不小于(); 未消化残渣含量(圆孔筛余)不大于(); 消石灰粉的技术指标 项目钙质石灰镁质石灰 一等二等三等一等二等三等 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不小于(); 含水率不大于(); 细度方孔筛余不大于(); 0.125mm方孔累计筛余不大于()-;- 建筑石膏质量标准 技术指标项目一等二等三等 凝结时间 ()初凝不早于 终凝不早于 终凝不迟于 细度 (筛余≯)孔筛 孔筛 抗拉强度 () 养护一天 养护七天 抗压强度 ()养护一天 养护七天 碎石或卵石中不良颗粒及有害杂质的规定 项目≥<≤ 针片状颗粒含量() 含泥量()适当放宽 泥块含量()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卵石中有机物含量:颜色不宜深于标准色,否则以砼进行强度对比试验复核注:①对有抗冻、抗渗要求的砼,所用碎石、卵石的含泥量不大于; ②如含泥基本上是非粘土质的石粉时,其总含量可由及分别提高到和;

③含有颗粒状硫化物和硫酸盐时,要经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砼耐久性要求时,方能使用。 石子的颗粒强度 火成岩变质岩水成岩 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注:石子的颗粒强度与所采用的砼标号之比,不应小于。 石子的压碎指标值 岩石品种砼强度等级压碎指标值() 碎石火成岩≤≤≤ 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 水成岩≤≤≤ 卵石≤≤≤ 砂、石的坚固性指标 砼所处的环境条件循环后的重量损失 砂石 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状态下的砼≤≤ 在其他条件下的砼≤≤ 砂中泥污、有害物质含量的规定 项目≥<注 含泥量≯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砼用砂不宜>;对≤的砼用砂可放宽 云母含量≯有抗冻、抗渗要求的砼用砂不宜> 轻物质含量≯-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含有颗粒状者,要经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砼耐久性要求时,方能使用 有机物含量颜色不宜深于标准色如果深于标准色,则应配成砂浆进行强度复核 泥块含量≯对≤的砼用砂可放宽 烧结普通砖耐久性能鉴别指标 项目鉴别指标 抗冻 试验每块砖样均须符合下列要求: ()干燥时的质量损失不大于 ()被冻裂砖样的裂纹长度不大于下表中关于“裂纹长度”的规定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有哪些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有哪些 材料的常用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 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和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锅炉、压力容器用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 (1)强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变形或断裂的抗力.强度指标是设计中决定许用应力的重要依据,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σS或σ0.2和抗拉强度σb,高温下工作时,还要考虑蠕变极限σn和持久强度σD. (2)塑性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塑性指标包括:伸长率δ,即试样拉断后的相对伸长量;断面收缩率ψ,即试样拉断后,拉断处横截面积的相对缩小量;冷弯(角)α,即试件被弯曲到受拉面出现第一条裂纹时所测得的角度. (3)韧性韧性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负荷的能力.韧性常用冲击功Ak和冲击韧性值αk表示.Αk值或αk值除反映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外,还对材料的一些缺陷很敏感,能灵敏地反映出材料品质、宏观缺陷和显微组织方面的微小变化.而且Ak对材料的脆性转化情况十分敏感,低温冲击试验能检验钢的冷脆性. 表示材料韧性的一个新的指标是断裂韧性δ,它是反映材料对裂纹扩展的抵抗能力. (4)硬度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硬度试验的方法较多,原理也不相同,测得的硬度值和含义也不完全一样.最常用的是静负荷压入法硬度试验,即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维氏硬度(HV),其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坚硬物体压入的能力.而肖氏硬度(HS)则属于回跳法硬度试验,其值代表金属弹性变形功的大小.因此,硬度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量,而是反映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的一种综合性能指标. 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指标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不同环境(温度、介质、湿度)下,承受各种外加载荷(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冲击、交变应力等)时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 性能指标 包括:弹性指标、硬度指标、强度指标、塑性指标、韧性指标、疲劳性能、断裂韧度. 钢材的力学性能是指标准条件下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和冲击韧性等,也称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 一:弹性指标

衡量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指标名称 符 基本单位及其含义说明

指标 法定计量单位 计算公式 试验仪器 含义说明 名称 符号 名称 单位 弹性 弹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大小的一种特性 弹性指标 正弹性模量 E 兆帕〔斯卡〕 MPa 式中 σ──应力 ε──应变 P ──垂直应力(N ) l 0──试样原长(mm ) F 0──试样原来的横截面积(mm 2) Δl ──绝对伸长量(mm ) 拉伸试验机或万能材料试验机 金属在弹性范围内,外力和变形成比例地增长,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时(符合虎克定律),这个比例系数就称为弹性模数或弹性模量。根据应力,应变的性质通常又分为:正弹性模数(E )和剪切弹性模数(G ),弹性模数的大小,相当于引起物体单位变形时所需应力之大小,所以,它在工程技术上是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弹性模数愈大,刚度也愈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弹性变形愈小 切变弹性模量 G 兆帕〔斯卡〕 MPa 式中 ──切应力 ──相应的扭转滑移 M ──扭转力矩 l 0──试样计算长度(mm ) ──计算长度l 0两端的扭 转角度(经度) ──扭转时试样截面相对于轴线的极惯性矩(对圆截面 )(mm 4) 扭转试验机或万能材 料试 验机 比例极限 σp 兆帕 〔斯卡〕 MPa 式中 ──比例极限载荷(N ) F ──试样横截面积 (mm 2) 拉伸试验机 或万 能材 料试验机 指伸长与负荷成正比地增加,保持直线关系,当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称比例极限,但此位置很难精确测定,通常把能引起材料试样产生残余变形量为试样原长的0.001%或0.003%、0.005%、0.02%时的应力,规定为比例极限 弹性极限 σe 兆帕〔斯卡〕 MPa 式中 ──弹性极限载荷(N ) F ──试样横截面积(mm 2) 拉伸试验机或万 能材 料试 验机 这是表示金属最大弹性的指标,即在弹性变形阶段,试样不产生塑性变形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它和σp 一样也很难精确测定,一般多不进行测定,而以规定的σp 数值代替之 强度 强度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强度极限 σ 兆帕〔斯卡〕 MPa 式中 ──最大载荷(N ) F ──试样横截面积(mm 2) 指金属受外力作用,在断裂前,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抗拉强度 σb 兆帕〔斯卡〕 MPa 式中 ──最大拉力(N ) F ──试样横截面积(mm 2) 拉伸试验机 或万 能材 料试验机 指外力是拉力时的强度极限,它时 衡量金属材料强度的主要性能指标

思考题2015年材料力学性能(重点标黄)

和。 4.滞弹性是指材料在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 单向静拉伸时实验方法的特征是、、必须确定的。 .韧度是衡量材料韧性大小的力学性能指标,其中又分为、 和。 12.在α值的试验方法中,正应力分量较大,切应力分量较小,应力状态较硬。一般用于塑性变形抗力与切断抗力较低的所谓塑性材料试验;在α值的试验方法中,应力状态较软,材料易产生塑性变形,适用于在单向拉伸时容易发生脆断而不能充分反映其塑性性能的所谓脆性材料; 13.材料的硬度试验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在这样的应力状态下,几乎所有金属材料都能产生。 14. 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力学性能,大体上可以分为 、和三大类;在压入法中,根据测量方式不同又分为 、和。 15. 国家标准规定冲击弯曲试验用标准试样分别为试样 和试样,所测得的冲击吸收功分别用

22.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用试样在变形过程中的测得 和的比值表示。 23.微孔聚集型断裂是包括微孔、直至断裂的过程。 24.缺口试样的与等截面光滑试样的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 25.机件在冲击载荷下的断口形式仍为、和。 26.包申格应变是在给定应力下,正向加载和反向加载两曲线之间的应变差。 27.由于缺口的存在,在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的现象,被称为“缺口效应”。 28. 洛氏硬度是在一定的实验力下,将120o角的压入工件表面,用所得的来表示材料硬度值的工艺方法。 28.低温脆性是随的下降,材料由转变为的现象。 29. 缺口敏感性是指材料因存在缺口造成的状态和而变脆的 疲劳条带是疲劳断口的特征,贝纹线是断口的特征。 34. 金属材料的疲劳过程也是裂纹的和过程。 35.金属材料抵抗疲劳过载损伤的能力,用或表示。 36.金属在和特定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所发生的 现象,成为应力腐蚀断裂。 37.应力腐蚀断裂的最基本的机理是和。 38.由于氢和应力的共同作用而导致金属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现象叫 钢的氢致延滞断裂过程可分为、、三个阶 按磨损模型分为:、、、五大类。 44.韧窝是微孔聚集型断裂的基本特征。其形状视应力状态不同分为下列、、三类。其大小决定于第二相质点的、基体材料的和以及外加应力的大小和形状。

保温材料性能指标对比(古柏特选)

1、岩棉板/岩棉带主要性能指标要求 检验项目单位 性能指标 岩棉板岩棉带密度Kg/m3 ≥140 ≥100 直角偏离表mm/m ≦5 平整度偏表Mm ≦6 酸度系数- 大于等于1.8且不大于3.0 尺寸稳定性% ≦1.0 质量吸湿率% ≦1.0 憎水率% ≧98.0 吸水量(部分浸水) 短期(24h)Kg/m2 ≦1.0 长期(48h)≦3.0 导热系数(w/m.k) ≦0.040 ≦0.048 垂直于表面的抗拉强度 TR80 Kpa / ≧80 TR15 ≧15 / TR10 ≧10 / TR7.5 ≧7.5 / 压缩强度Kpa ≧40 2、石墨聚苯板性能指标要求 1)表观密度:18~22kg/m3 2)导热系数≤0.032W/(m·K) 3)压缩性能(变形10%时)≥150KPa 4)尺寸稳定性(%)≤0.3 5)拉伸粘结强度≥0.10%且破坏部位不得位于粘结界面; 6)吸水率≤3

3、聚苯板/挤塑板性能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单位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EPS板XPS板 表观密度 涂料饰面 Kg/m3 18.0-22.0 25.0-35.0 GB/T6343 面砖饰面≥20.0 导热系数W/(m.k)≤0.041 ≤0.030 GB/T10294 压缩强度MPa ≥0.10 0.15-0.25 GB/T8813 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抗 拉强度 MPa ≥0.10 - JG149中附录D 水蒸气透湿系数Ng/(m.s.Pa) 2.0-4.5 1.0-3.0 QB/T2411 熔结性 断裂弯曲负荷N ≥25- GB/T8812 弯曲变形mm ≥20 ≥10 尺寸稳定性% ≤0.3 ≤1.0 GB/T8811 燃烧性能分级- 不低于E级GB8624 吸水率(体积分数)% ≤1.5 GB/T8810 陈化时间 自然条件 d ≥42 ≥28 - 蒸汽 (60℃恒温) d ≥5 - -

材料性能指标汇总

第一章、主要材料及设计指标 1、6063-T5铝型材 自重标准值 G aK=27.0 KN/m3 抗拉强度设计值 f a=85.5 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 f av=49.6 N/mm2 局部承压强度设计值 f ab=120 N/mm2 弹性模量 E=7.0×104 N/mm2 线膨胀系数α=2.35×10-5 泊松比ν=0.33 2、6063-T6铝型材 自重标准值 G aK=27.0 KN/m3 抗拉强度设计值 f a=140 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 f av=81.2 N/mm2 局部承压强度设计值 f ab=161 N/mm2 弹性模量 E=7.0×104 N/mm2 线膨胀系数α=2.35×10-5 泊松比ν=0.33 3、6063A-T5铝型材(t≤10mm) 自重标准值 G aK=27.0 KN/m3 抗拉强度设计值 f a=124.4 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 f av=72.2 N/mm2 局部承压强度设计值 f ab=150 N/mm2 弹性模量 E=7.0×104 N/mm2 线膨胀系数α=2.35×10-5 泊松比ν=0.33

4、3003铝单板 抗拉强度设计值 f a=81 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 f av=47 N/mm2 局部承压强度设计值 f ab=120 N/mm2 弹性模量 E=7.0×104 N/mm2 线膨胀系数α=2.35×10-5 泊松比ν=0.33 5、4mm厚复合铝板 抗弯强度设计值 f a=70 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 f av=20 N/mm2 弹性模量 E=2.0×104 N/mm2 线膨胀系数α=4×10-5 泊松比ν=0.25 6、5~12 mm浮法玻璃 自重标准值 G gK=25.6 KN/m3 大面强度设计值 f g1=28.0 N/mm2 边缘强度设计值 f g2=19.5 N/mm2 弹性模量 E=7.2×104 N/mm2 线膨胀系数α=1.0×10-5 泊松比ν=0.2 7、15~19 mm浮法玻璃 自重标准值 G gK=25.6 KN/m3 大面强度设计值 f g1=20.0 N/mm2 边缘强度设计值 f g2=14.0 N/mm2 弹性模量 E a=7.2×104 N/mm2 线膨胀系数αa=1.0×10-5 泊松比ν=0.2 8、5~12 mm钢化玻璃 自重标准值 G gK=25.6 KN/m3

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指标及意义

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指标及意义 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和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锅炉、压力容器用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 (1)强度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对变形或断裂的抗力。强度指标是设计中决定许用应力的重要依据,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σS或σ0.2(国外用Re表示)和抗拉强度σb(国外用Rm表示),高温下工作时,还要考虑蠕变极限σn和持久强度σD。 (2)塑性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塑性指标包括:伸长率δ,即试样拉断后的相对伸长量;断面收缩率ψ,即试样拉断后,拉断处横截面积的相对缩小量;冷弯(角)α,即试件被弯曲到受拉面出现第一条裂纹时所测得的角度。 (3)韧性韧性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负荷的能力。韧性常用冲击功Ak和冲击韧性值αk表示。Αk值或αk 值除反映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外,还对材料的一些缺陷很敏感,能灵敏地反映出材料品质、宏观缺陷和显微组织方面的微小变化。而且Ak对材料的脆性转化情况十分敏感,低温冲击试验能检验钢的冷脆性。 表示材料韧性的一个新的指标是断裂韧性δ,它是反映材料对裂纹扩展的抵抗能力。 (4)硬度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硬度试验的方法较多,原理也不相同,测得的硬度值和含义也不完全一样。最常用的是静负荷压入法硬度试验,即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A、HRB、HRC)、维氏硬度(HV),其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坚硬物体压入的能力。而肖氏硬度(HS)则属于回跳法硬度试验,其值代表金属弹性变形功的大小。因此,硬度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量,而是反映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的一种综合性能指标。 在断裂力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材料抵抗裂纹扩展断裂的韧性性能称为断裂韧性。(Kic,Gic) 常用的35CrMo在850℃油淬,550℃回火后,机械性能如下: σb≥980MPa;σs≥835 MPa;δ5≥12%;ψ≥45%;AK≥63J; 而高级优质的35CrMoA的性能应该更加优良稳定。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材料性能指标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材料性能指标 1、分类 (1)、按胎基分为聚酯毡(PY)、玻纤毡(G)、玻纤增强聚酯毡(PYG)。 (2)、按上表面隔离材料分为聚乙烯膜(PE)、细砂(S)、矿物粒料(M)。按下表面隔离材料分为聚乙烯膜(PE)、细砂(S)。 (3)、按材料性能分为Ⅰ型和Ⅱ型。 2、规格 (1)、卷材公称宽度为1000mm。 (2)、聚酯毡卷材公称厚度为3mm、4mm、5mm。 (3)、玻纤毡卷材公称厚度为3mm、4mm。 (4)、玻纤增强聚酯毡卷材公称厚度为5mm。 (5)、每卷卷材公称面积为7.5m2、10 m2、15 m2。 3、标记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品按名称、型号、胎基、上表面材料、下表面材料、厚度、面积和标准编号顺序标记。如10㎡面积、3mm厚,上表面为矿物粒料、下表面为聚乙烯膜聚酯毡I型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标记为:SBS I PY M PE 3 10 GB18242—2008。 4、用途 (1)、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主要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屋面和地下防水工程。(2)、玻纤增强聚酯毡卷材可用于机械固定单层防水,但需通过抗风载试验。 (3)、玻纤毡卷材适用于多层防水中的底层防水。 (4)、外露使用采用上表面隔离材料为不透明的矿物粒料的防水卷材。 (5)、地下工程防水采用表面隔离材料为细砂的防水卷材。 5、单位面积质量、面积及厚度。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单位面积质量、面积及厚度应 (1)、成卷卷材应卷紧卷齐,端面里进外出不得超过10mm。 (2)、成卷卷材在(4~50)℃任一产品温度下展开,在距卷芯1000mm长度外不应有10mm 以上的裂纹或粘结。 (3)、胎基应浸透,不应有未被浸渍处 (4)、卷材表面应平整,不允许有孔洞、缺边和裂口、疙瘩,矿物粒料粒度应均匀一致并紧

防水材料性能指标

精心整理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主要物理性能 项目聚酯毡胎 Ⅰ型Ⅱ型 可溶物含量(g/㎡)≥3mm厚2100 4mm厚2900 不透水性压力(Mpa)≥0.3 保持时间(min)≥ 30 耐热度(℃)90 105 无滑动、流淌、滴落 拉力(N/50mm)≥纵向 450 800 横向 最大拉伸时延伸率(%)≥纵向 30 40 横向 低温柔度(℃)-18 -25 无裂纹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主要物理性能 项目指标 树脂类 FS1 FS2 断裂拉伸强度/(N/cm) 常温≥100 60 60℃≥40 30 扯断伸长率/% 常温≥150 —20℃≥10 10 撕裂强度/N≥20 20 不透水性(0.3MPa,50min) 无渗漏无渗漏低温弯折温度/℃≤—30 —20 加热伸缩量/mm 延伸≤ 2 2 收缩≤ 2 4 热空气老化(80℃×168h) 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80 80 扯断伸长率保持率/%≥70 70 耐碱性(质量分数为10%的Ca(OH)2溶液,常温×168h) 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80 80 扯断伸长率保持率/%≥80 80 臭氧老化(40℃×168h),200×10-8—— 人工气候老化断裂拉伸强度保持率/%≥80 80 扯断伸长率保持率/%≥70 70 粘结剥离强度(片材与片材) N/mm(标准实验条件)≥ 1.5 1.5 浸水保持率(常温×168h)/% ≥ 70 70 复合强度(FS2型表层与芯层)/(N/mm)≥— 1.2 注1:人工气候老化和粘合性能项目为推荐项目; 注2:非外漏使用可以不考虑臭氧老化、人工气候老化、加热伸缩量、60°断裂拉伸强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 1、抗拉强度<18):韧性金属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应力所对应的应力。 2、弹性模量<3):弹性模量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 3、弹性比功<4):弹性比功又称弹性比能、应变比能,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4、包申格效应<6):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b5E2RGbCAP 5、屈服强度<10):用应力表示的屈服点或下屈服点就是表征材料对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即屈服强度。 6、低温脆性<59):体心立方晶体金属及合金或某些密排六方晶体金属及其合金,特别是工程上常用的中、低强度结构钢,在实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会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冲击吸收功明 显下降,断裂机理由微孔聚集型变为穿晶解理型,断口特征由纤维状变为结晶状,这就是低温脆性。p1EanqFDPw 7、蠕变断裂<162):由蠕变变形而最后导致金属材料的断裂称为蠕变断裂。 8、疲劳极限南国梨<98):当循环应力水平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时,试样可以经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发生疲劳断裂,故将对应的应力称为疲劳极限。DXDiTa9E3d

9、松弛稳定性<167):金属材料抵抗应力松弛的性能。 10、应变硬化<15):金属材料有一种阻止继续塑性变形的能力,这就是应变硬化性能。 11、断裂韧度<70):是决定应力场强弱的一个复合力学参量, 当增大达到临界值时,也就是在裂纹尖端足够大的范围内应力达 到了材料的断裂强度,裂纹便失稳抗展而导致材料断裂。这个临界或失稳状态的值记作或,称为断裂韧度。RTCrpUDGiT 12、过载持久值<102):金属材料抵抗疲劳过载损伤的能力,用过载损伤界或过载损伤区表示,过载损伤界与疲劳曲线高应力区直线段各应力水平下发生疲劳断裂的应力循环周次称为过载持久值。5PCzVD7HxA 13、蠕变<162):所谓蠕变,就是金属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14、陶瓷<191):陶瓷材料通常是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5、缺口敏感度<46):金属材料的缺口敏感性指标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表示,称为缺 口敏感度。jLBHrnAILg 16、冲击韧性<57):冲击韧性是指材料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17、应力腐蚀断裂<128):应力腐蚀断裂是在应力和化学介质的联合作用下,按特有机理产生的断裂。

金属力学性能之硬度指标

硬度:指金属材料抵抗硬物压入表面的能力。 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都是用一定载荷(压力)把一定的压头压在金属材料表面,然后测定压痕面积或深度来确定硬度值,压痕愈大愈深则硬度愈低。它是表征材料的弹性、塑性、形变强化率,强度、韧性等一系列不同物理量的组合的一种综合性能指标。由于简单易行,不必破坏所以是重要的检验手段之一。 ①布氏硬度:HB 在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上施加压力P,使钢球压入被测金属表面,并留下压痕,载荷P与压痕表面积之比称为布氏硬度。 为了避免压痕面积计算的麻烦,专门制定了压痕直径与HB值的对照表。 在布氏硬度实验时,钢球直径D,压力P和力保持时间应根据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厚度选定。的比值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分为30、10、25三种;压痕直径d应在0.25D<d<0.6D范围内。HB>450不能用淬火钢球测量布氏硬度。 硬度与强度的关系: 表示方法:HBS淬火钢球≤450HB,HBW合金钢球≤650HB ②洛氏硬度:HR 洛氏硬度时采用测量压痕深度来确定硬度值的实验方法。

实验:锥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或直径为1.588㎜(英时)的淬火钢球负载先后两次施加,先加100N初载再加主载荷,按照压头种类和总实验力的大小组成三种洛氏值。 洛氏硬度及应用范围 洛氏硬度实验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迅速,压痕较小故在热处理质量检验中应用最广。 ③维氏硬度HV:使用金刚石正四棱锥体 为了满足从软到硬有一个连续一致的硬度标度,需要采用维氏硬度HV:是以负荷除以压痕表面积所得的商。测出两对角线平均长度(d)㎜。然后查表或代入公式确定硬度值。 它采用正棱角锥体金刚石压头,实验压力从10~1000N选用。还有显微硬度选更小的压力测出金相组织中不同相的硬度。焊缝热影响区硬度等。 ④里氏硬度:HL 装有一碳化钨冲击测头在一定高度下冲击试件表面测出冲击测头距试样表面1㎜处的冲击速度和回跳速度,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中速度与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则 里氏硬度仪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任何方向均可测试,所以适合现场使用,由于是电压值,电脑处理十分方便。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作业

材料力学性能课后作业 主编时海芳任鑫副主编胡全文高志玉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1.解释下列名词①滞弹性:金属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称为滞弹性,也就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②弹性比功: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金属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表示。③循环韧性:金属材料在交变载荷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称为循环韧性。④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⑤塑性: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不可逆永久(塑性)变形的能力。⑥韧性: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⑦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由于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使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⑧解理断裂:解理断裂是在正应力作用产生的一种穿晶断裂,即断裂面沿一定的晶面(即解理面)分离。 2.解释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弹性模量);(2)σp(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e(弹性极限)、σs(屈服强度)、σ0.2(屈服强度);(3)σb(抗拉强度);(4)n(加工硬化指数);(5)δ(断后伸长率)、ψ(断面收缩率) 4.常用的标准试样有5倍和10倍,其延伸率分别用δ5和δ10表示,说明为什么δ5>δ10。答:对于韧性金属材料,它的塑性变形量大于均匀塑性变形量,所以对于它的式样的比例,尺寸越短,它的断后伸长率越大。 5.某汽车弹簧,在未装满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卸载后可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另一汽车弹簧,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而且塑性变形量越来越大。试分析这两种故障的本质及改变措施。答:(1)未装满载时已变形到最大位置:弹簧弹性极限不够导致弹性比功小;(2)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弹簧弓形越来越小,即产生了塑性变形,这是构件材料的弹性比功不足引起的故障,可以通过热处理或合金化提高材料的弹性极限(或屈服极限),或者更换屈服强度更高的材料。 6.今有45、40Cr、35CrMo钢和灰铸铁几种材料,应选择哪种材料作为机床机身?为什么?答:应选择灰铸铁。因为灰铸铁循环韧性大,也是很好的消振材料,所以常用它做机床和动力机器的底座、支架,以达到机器稳定运转的目的。刚性好不容易变形加工工艺朱造型好易成型抗压性好耐磨损好成本低 7.什么是包申格效应?如何解释?它有什么实际意义?答:(1)金属材料经过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卸载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2)理论解释:首先,在原先加载变形时,位错源在滑移面上产生的位错遇到障碍,塞积后便产生了背应力,背应力反作用于位错源,当背应力足够大时,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预变形时位错运动的方向和背应力方向相反,而当反向加载时位错运动方向和背应力方向一致,背应力帮助位错运动,塑性变形容易了,于是,经过预变形再反向加载,其屈服强度就降低了。(3)实际意义:在工程应用上,首先,材料加工成型工艺需要考虑包申格效应。例如,大型精油输气管道管线的UOE制造工艺:U阶段是将原始板材冲压弯曲成U形,O阶段是将U形板材径向压缩成O形,再进行周边焊接,最后将管子内径进行扩展,达到给定大小,即E阶段。按UOE工艺制造的管子,希望材料具有非常小的或者几乎没有包申格效应,以免管子成型后强度的损失。其次,包申格效应大的材料,内应力大。例如,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钢对氢脆就比较敏感,而普通低碳钢或低合金高强度钢对氢脆不敏感,这是因为双相钢中铁素体周围有高密度位错和内应力,氢原子与长程内应力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资料

一、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 1)P比例极限 2)e弹性极限 3)b抗拉强度 4)s扭转屈服强度 5)bb抗弯强度 6)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时的布氏硬度 7)HK显微努氏硬度 8)HRC压头为顶角120金刚石圆锥体、总试验力为1500N的洛氏硬度 9)A KV冲击韧性 10)K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 11)R应力比为R下的疲劳极限 12)K th疲劳裂纹扩展的门槛值 13)K ISCC应力腐蚀破裂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 14)T/t给定温度T下,规定试验时间t内产生一定的蠕变伸长率3的蠕变极限 15) t给定温度T下,规定试验时间t内发生断裂的持久极限 二、单向选择题 1)在缺口试样的冲击实验中,缺口越尖锐,试样的冲击韧性( b )。 a)越大;b)越小;c )不变;d)无规律 2)包申格效应是指经过预先加载变形,然后再反向加载变形时材料的弹性极限( b )的现象。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规律可循 3)为使材料获得较高的韧性,对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需要( c )的组合。 a)高强度、低塑性;b)高塑性、低强度;c)中等强度、中等塑性;d)低强度、低 塑性

4)下述断口哪一种是延性断口(d )。 a)穿晶断口;b)沿晶断口;c)河流花样;d)韧窝断口 5) 5 )HR(是(d )的一种表示方法。 a)维氏硬度;b)努氏硬度;c)肖氏硬度;d)洛氏硬度 6)I型(张开型)裂纹的外加应力与裂纹面(b);而II型(滑开型)裂纹的外加应力与 裂纹面()。 0 0 a)平行、垂直;b)垂直、平行;c)成45角、垂直;d)平行、成45角 7)K SCC表示材料的(c)。 a)断裂韧性;b)冲击韧性;c )应力腐蚀破裂门槛值;d)应力场强度因子 8)蠕变是指材料在(B )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塑性变形现象。 a)恒应变;b)恒应力;c)恒加载速率;d)恒定频率 9) :表示给定温度T下,恰好使材料经过规定的时间t发生断裂的(b )。 a)蠕变极限;b)持久强度;c)高温强度;d)抗拉强度 10)K th表示材料的(b )。 a)断裂韧性;b)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c )应力腐蚀破裂门槛值;d)应力场强度因子 11)在单向拉伸、扭转与单向压缩实验中,应力状态系数的变化规律是( C )。 a)单向拉伸〉扭转〉单向压缩;b)单向拉伸〉单向压缩〉扭转;c)单向压缩〉扭转〉 单向拉伸;d)扭转〉单向拉伸>单向压缩 12)平面应变条件下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b )平面应力下的塑性区。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一定 13)材料的断裂韧性随板材厚度或构件截面尺寸的增加而( a )。 a)减小;b)增大;c)不变;d)无规律 14)与干摩擦相比,加入润滑剂后摩擦副间的摩擦系数将会( b )。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一定 15)拉伸试样的直径一定,标距越长则测出的延伸率会( B )。 a)越大;b)越小;c)不变;d)无规律可循 16)拉伸试样的直径一定,标距越长则测出的断面收缩率会( C )。 a)越高;b)越低;c)不变;d)无规律可循 17)拉伸试样的直径一定,标距越长则测出的抗拉强度会( C )。 a)越高;b)越低;c)不变;d)无规律可循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课题: 3.1.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课型:复习课授课时间:2015.9.6 课时分配:共 2 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分类及用途 2、理解金属材料各种力学性能指标的表达方式及测定方法 3、了解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强度指标的定义与分类 2、硬度指标的定义与分类 教学难点:金属的各力学指标的概念、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案例导入】 在进行机械制造时,首先进入技术准备阶段。在技术技术准 备中,要完成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中,有一项是非常重要的, 那就是选择材料。那么怎么选择材料呢?首先得研究常见的材料 的性质,只有掌握了材料的特征性质才能顺利进行选材。那么材 料的性质有哪些呢? 【教学内容】 3.1.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外力作用时所反映出来的性能。 力学性能指标,是选择、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依据。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 和疲劳强度等。 1、强度 强度是在外力作用 备注

下,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 裂的能力。 按作用力性质不同, 强度可分为屈服点(屈服强 度)、抗拉强度、抗压 强度、抗弯强度、抗剪 强度等。 在工程上常用来表 示金属材料强度的指标 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 度。 (1)屈服点 当载荷增达到Fs 时,拉伸曲线出现了平 台,即试样所承受 的载荷几乎不变,但产生了不断增加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称 为屈服。 屈服点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最小 应力。用ós 表示。 ós= (MPa ) 式中:Fs —试样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所受的最小载荷,即 拉伸曲线中S 点所对应的外力(N ) Ao —试样的原始截面积(mm2) (2)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是金属材料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故又称强 度极限。常用ób 来表示。 ób= (MPa ) Ao Fs Ao Fb

材料力学性能试题集..

判断 1.由内力引起的内力集度称为应力。(×) 2.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量即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量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3.工程上弹性模量被称为材料的刚度,表征金属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条件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大。(×) 4.弹性比功表示金属材料吸收弹性变形功的能力。(√) 5.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滑移系越少金属的塑性越好。(×) 6.高的屈服强度有利于材料冷成型加工和改善焊接性能。(×) 7.固溶强化的效果是溶质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及溶质浓度的函数,因而它不受单相固溶合金(或多项合金中的基体相)中溶质量所限制。(×) 8.随着绕过质点的位错数量增加,留下的位错环增多,相当于质点的间距减小,流变应力就增大。(√) 9.层错能低的材料应变硬度程度小。(×) 10.磨损、腐蚀和断裂是机件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其中以腐蚀的危害最大。(×) 11.韧性断裂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时断口呈氧化色,颗粒状。(×) 12.脆性断裂的断裂面一般与正应力垂直,断口平齐而光亮,长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13.决定材料强度的最基本因素是原子间接合力,原子间结合力越高,则弹性模量、熔点就越小。(×) 14.脆性金属材料在拉伸时产生垂直于载荷轴线的正断,塑性变形量几乎为零。(√) 15.脆性金属材料在压缩时除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外,常沿与轴线呈45°方向产生断裂具有切断特征。(√) 16.弯曲试验主要测定非脆性或低塑性材料的抗弯强度。(×) 17.可根据断口宏观特征,来判断承受扭矩而断裂的机件性能。(√) 18.缺口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是均匀的。(×) 19.硬度是表征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一种性能。(√) 20.于降低温度不同,提高应变速率将使金属材料的变脆倾向增大。(×) 21.低温脆性是材料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的结果。(×) 22.体心立方金属及其合金存在低温脆性。(√) 23.无论第二相分布于晶界上还是独立在基体中,当其尺寸增大时均使材料韧性下降,韧脆转变温度升高。(√) 24.细化晶粒的合金元素因提高强度和塑性使断裂韧度K IC下降。(×) 25.残余奥氏体是一种韧性第二相,分布于马氏体中,可以松弛裂纹尖端的应力峰,增大裂纹扩展的阻力,提高断裂韧度K IC。(√) 26.一般大多数结构钢的断裂韧度K IC都随温度降低而升高。(×) 27.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越大,其疲劳极限也越大。(√) 28.宏观疲劳裂纹是由微观裂纹的形成、长大及连接而成的。(√) 29.材料的疲劳强度仅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及夹杂物有关,而不受载荷条件、工作环境及表面处理条件的影响。(×) 30.应力腐蚀断裂并是金属在应力作用下的机械破坏与在化学介质作用下的腐蚀性破坏的叠加所造成的。(×) 31.氢蚀断裂的宏观断口形貌呈氧化色,颗粒状。(√) 32.含碳量较低且硫、磷含量较高的钢,氢脆敏感性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