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铁帽子王世系全图
清朝世系表

清朝皇室宗室世系表曾武林)1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天命2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天聪崇德3清世祖章皇帝福临顺治4清圣祖仁皇帝玄烨康熙5清世宗宪皇帝胤禛雍正6清高宗纯皇帝弘历乾隆7清仁宗睿皇帝颙琰嘉庆8清宣宗成皇帝旻宁道光9 清文宗显皇帝奕詝咸丰10 清穆宗毅皇帝载淳同治11 清德宗皇帝载湉光绪12 清恭宗逊皇帝溥仪宣统目录1 清太祖篇1-42 清太宗篇5-63 清世祖篇7 4清圣祖篇8-145 清世宗篇156 清高宗篇16-177 清仁宗篇188 清宣宗篇199 清文宗篇2010 清穆宗篇20 11清德宗篇20 12 清恭宗篇20一清太祖篇努尔哈赤的的儿子爱新觉罗褚英,长子,广略贝勒。
爱新觉罗代善,次子,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阿拜,三子,镇国勤敏公。
爱新觉罗汤古代,四子,镇国克洁将军。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五子。
爱新觉罗塔拜,六子,辅国悫厚公。
爱新觉罗阿巴泰,七子,饶馀敏郡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八子,清太宗。
爱新觉罗巴布泰,九子,镇国恪僖公。
爱新觉罗德格类,十子。
爱新觉罗巴布海,十一子。
爱新觉罗阿济格,十二子。
爱新觉罗赖慕布,十三子,辅国介直公。
爱新觉罗多尔衮,十四子,睿忠亲王。
爱新觉罗多铎,十五子,豫通亲王。
爱新觉罗费扬果,十六子。
1 爱新觉罗褚英的儿子爱新觉罗·褚英有三子,封爵位的有两子,为:1 爱新觉罗·杜度,安平贝勒,第一子;崇德七年亡2 待查①3 爱新觉罗·尼堪,敬谨庄亲王,第三子。
顺治十年亡杜度的儿子杜度有七子,封爵位的有五人,为杜尔祜、穆尔祜、特尔祜、杜努文、萨弼尼堪的儿子第一子兰布第二子尼思哈2 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1 长子,岳托,多罗克勤郡王。
崇德四年亡岳托儿子:长子岳洛欢,次子多罗衍禧介郡王洛洛欢,三子多罗显荣贝勒喀尔楚诨,四子多罗和惠贝勒巴尔楚诨,五子镇国将军品级巴思哈,六子多罗刚毅贝勒祜里布,七子富英武。
2 次子,硕托,已革固山贝子,黜宗室崇德八年被处死硕托儿子:长子喇喀,次子齐兰布,三子岳赛布。
清朝王爷(亲王、郡王)封号、世系汇总(全)

清朝王爷(亲王、郡王)封号、世系汇总(全)庆亲王奕劻怡亲王胤祥(影视形象)荣亲王永琪(影视形象)按照通常的理解,只要是皇帝的兄弟都能称为王爷,按照清朝的制度,王爷是一种爵位制度,只有被封为亲王和郡王的人才能被称为王爷。
亲王和郡王都是皇室爵位,即与皇室有父系血缘关系的人才能被封为皇室爵位,皇室爵位主要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
皇室爵位的取得,分为两种,一种是册封,即直接由皇帝册封为某种爵位,另一种是世袭,亲王的儿子世袭为郡王,郡王的儿子世袭为贝勒,每世袭一次降一等,依次类推。
当然还有一种世袭是铁帽子王,也即世袭罔替,所谓世袭罔替就是亲王爵位可以一直世袭为亲王,永远不降级别,是无上的荣耀。
有清一代,封了很多王爷(亲王和郡王),本文搜集资料,汇总了清朝所有的亲王、和郡王的封号,以飨各位读者。
一、景祖(努尔哈赤的祖父)皇长子武功郡王礼敦(崇德元年四月追封)。
二、显祖(努尔哈赤的父亲)皇孙郑亲王济尔哈朗(按济尔哈朗为皇三子舒尔哈齐之子,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十二年卒,谥曰献。
馀见简亲王条下。
世袭。
凡封爵屡经降黜而其后卒复原封者,仍按始封年月书之,后仿此)。
皇曾孙简亲王济度(按济度为郑献亲王二子,顺治十四年五月由袭爵改封,十七年卒,谥曰纯。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其裔孙袭简亲王丰讷亨,仍追复郑亲王始封原号)。
皇曾孙敏郡王勒度(按勒度为郑献亲王三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十二年卒,谥曰简)。
三太祖(努尔哈赤)皇子:皇二子礼亲王代善(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五年卒,谥曰烈。
馀见康亲王条下。
世袭)。
皇七子饶馀亲王阿巴泰(顺治元年四月封郡王,三年卒,康熙元年三月追晋亲王,谥曰敏)。
皇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顺治元年十月封,八年十月以罪赐死)。
皇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崇德七年四月封,顺治七年卒,八年二月追削封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复原封,谥曰忠。
世袭)。
皇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六年卒,九年三月追降郡王,谥曰通,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复亲王原封。
大清朝——铁帽子王世系承爵表

大清朝——铁帽子王世系承爵表爱新觉罗宗谱是清朝产生的一部大型统谱。
清朝最后一次修玉牒,是在光绪33年(1907年)。
1915年,逊清廷又通知各地宗室、觉罗呈报户口,准备再次续修家族宗谱6没有了江山,要做这件事很不容易,一直拖到了1921年阴历6月,到次年的闰5月完成。
1935年,宗室熙洽在东北上书给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请求续修爱新觉罗家族宗谱。
次年8月,溥仪下了一道“圣旨”,修谱所需的费用,由“恩赐款”项中支用,不足部分由同族人捐助。
这次修谱由朴厚、钟继、溥瀛、斌碹、今松乔、庆厚负责。
除了汇总、普查资料外,充分利用各宗支的原修家谱。
关内京津方面由载涛、载润负责,把各府家谱正本送到东北。
同时,这次修谱还参照了1907年、1922年玉牒,实际上是历次玉牒的总汇。
最后用铅字排印,精装为8大册。
首卷转录自《清朝通志》的“爱新觉罗源流”之外,只包括例言、世系图、世系谱(录)3部分,与普通的民间家谱略有不同。
子孙排行字语(字辈)作为谱录的排列依据,融人在世系谱之中;一般族谱中的“告身(恩纶录)”,记的是家族受到皇家赏赐,爱新觉罗本系皇族,自然也就无所谓皇家的恩纶了;由于历代皇室编有专门的《圣训》,记述了历代祖先对子孙的训示,而《宗人府则例》,实际上是以国家立法形式出现的皇族“族规”,在《宗谱》中也就没有一般族谱中的“家训”部分;至于像科举、传记、墓图、著述这几部分,同样因皇家各有专门的书籍,在《宗谱》中也没有必要重复记述了。
《宗谱》的首册是“星源吉庆”,为帝系图,以及历朝帝后大事,附录妃、嫔及皇子女。
另外7册为世系表:甲册为文宗、宣宗、仁宗、高宗、世宗、圣祖、世祖、太宗位下世系子孙;乙、丙册为太祖位下世系子孙;丁册为显祖位下世系子孙;戊、己、庚册为景祖、兴祖位下世系子孙。
世系表中的内容,包括名字、生母姓氏、生卒年月日时、寿数、妻妾、子嗣、爵秩、封赠。
不同于竖格玉牒,它没有关于女儿、女婿的记载。
参照原来玉牒的直格形式,这次修成的宗谱改为横格,布面封皮也统一用黄色。
清朝世袭铁帽子王承传谱系

清朝世袭铁帽子王承传谱系展开全文十四等封爵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封爵方式有两种,一因军功受封叫军功封,一种以皇帝直系子孙受封叫恩封。
以军功封者无论王、贝勒均世袭,永不降封。
以恩封者一般则每一代降封一等承爵。
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辅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以后则世袭罔替不再递降。
清代共有世袭罔替的王爵十二家,俗称“铁帽子王”,其中八家以军功封爵。
他们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另有恩封世袭罔替王爵四家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清初因是开国功臣被封世袭罔替的八家亲王如下: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图鲁”。
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世祖)为帝。
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其后代袭爵有名者,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裢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裢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
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
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其中两个被削爵。
郑亲王: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是惟一非帝王直系子孙。
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
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1861)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
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削爵。
睿亲王: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
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
清代皇帝世系表1页

清代皇帝世系表1页
一世:布库里雍顺,天女所生,不夫而孕。
浴于池,食朱果成胎。
既生,命其姓为爱新。
爱新为金之义。
其实女真自谓后金者,无不称姓金。
四世:都督孟特穆追尊肇祖。
五世:充善肇祖一子褚宴肇祖二子。
六世:妥罗充善一子。
原作脱落。
妥义謨充善二子。
原作脱一莫。
锡宝齐篇古充善三子。
原作石豹奇。
七世:福满石豹奇子,追尊兴祖。
八世:觉昌安福满四子,追尊景祖。
原作觉常刚。
九世:塔克世觉昌安四子,追尊显祖。
原作塔石。
十世:太祖名努尔哈赤,塔克世长子。
档案中的清朝皇族十二家铁帽子王

清朝皇族十二家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指清朝时皇族中世袭原封爵位的王爷,人们用“铁帽子”这三个字来形象地比喻这些王爷头顶上王冠的牢固、名声的显赫和身份的高贵。
要想说清这些铁帽子王的来历,必须从清朝皇族的封爵谈起。
清王朝建立后,为了适应其封建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用来确定统治阶级成员的等级与身份,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
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封爵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因在战争中立下军功而封爵,这称为军功封;另一种是因属于皇帝的直系子孙而封爵,这叫做恩封。
这些爵位,受封者的后代是可以承袭的。
袭爵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降等承袭,这是一般的惯例,即逢子孙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
但由亲王递降至镇国公、郡王递降至辅国公、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之后,就不再递降了,以该爵一直承袭下去。
另一种是原等承袭,这属于特殊的皇恩浩荡了,即由皇帝颁诏允许,某些爵位逢子孙袭爵时,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级来承袭,世代相承不变。
若是没有子嗣后代时,则以旁支后代奉始封祖先祀,并承袭该爵。
这就叫做世袭罔替。
既然世袭罔替是属于特殊的皇恩,那么在清朝皇族的众多成员中,可就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了。
在众多的亲王郡王之中,只有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这十二家有此殊荣,于是他们就被人们俗称为清朝皇族中的十二家铁帽子王。
这十二家中,前八家都是因其祖先在清朝开基创业统一全国的战火硝烟刀光剑影中,军功卓著而受封,属于军功封,而且都受封于清朝的初年。
而后四家则是因始封者与当时的皇帝有着特殊的关系而受封,属于恩封,并都产生于清朝中后期。
清朝爵位划分及世袭制度

大清爵位及世袭制度大清的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清朝爵位制度宗室爵位▪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功臣爵位▪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宗室男子爵位宗室男子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1、和硕亲王。
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
2、多罗郡王3、多罗贝勒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
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5、奉恩镇国公6、奉恩辅国公7、不入八分镇国公8、不入八分辅国公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
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
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
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
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
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袭。
例如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
宗室女子爵位宗室女子的爵位分别是:1、固伦公主:居京师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俸银1000两、俸缎30匹2、和硕公主:居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俸银400两、俸缎15匹3、郡主:居京师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俸银160两、俸缎12匹4、县主:居京师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银110两、俸缎10匹5、郡君:居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俸银60两、俸缎8匹6、县君:居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俸银50两、俸缎6匹7、乡君:居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俸银40两、俸缎5匹8、六品格格:居京师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俸银30两、俸缎3匹宗室女子额驸待遇:1、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俸银300两、俸缎10匹2、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俸银255两、俸缎9匹3、郡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俸银100两、俸缎8匹4、县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俸银60两、俸缎6匹5、郡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俸银50两、俸缎5匹6、县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俸银40两、俸缎4匹世爵即异姓功臣爵位世爵等级1、公爵2、侯爵3、伯爵(上三者超品)4、子爵(正一品)5、男爵(正二品)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7、骑都尉(正四品)8、云骑尉(正五品)9、恩骑尉(正七品)晋爵方式除恩骑尉外,所有爵位的晋爵都是以云骑尉为基础的。
清朝世袭铁帽子王承传谱系

衍潢:丹臻子,和硕显谨亲王
蕴著:富绶孙,和硕肃勤亲王(复号肃)
永锡:丹臻孙,和硕肃恭亲王
敬敏:永锡子,和硕肃慎亲王
华丰:敬敏子,和硕肃恪亲王
隆懃:华丰子,和硕肃良亲王
善耆:隆懃子,和硕肃忠亲王
六、和硕庄亲王(历八代十一王)
清朝世袭铁帽子王承传谱系
一、和硕礼亲王(历十代十五王)
代善: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改号,后追降为贝勒)
常阿岱:满达海子,和硕巽亲王(后降为贝勒)
杰书:代善孙,和硕康良亲王(改号康)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硕塞:太宗五子,和硕承泽裕亲王
博果铎:硕塞长子,和硕庄靖亲王(改号庄)
允禄:圣祖十六子,出为博果铎嗣,和硕庄恪亲王
永献:允禄孙,和硕庄慎亲王
绵课:允禄曾孙,和硕庄襄亲王
奕镈:绵课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绵护:允禄曾孙,和硕庄勤亲王
绵深:绵护弟,和硕庄质亲王
八、多罗顺承郡王(历十代十五王)
勒克德浑:代善孙,萨哈璘二子,多罗顺承恭惠郡王
勒尔锦:勒克德浑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勒尔贝:勒尔锦长子,多罗顺承郡王
扬奇:勒尔锦二子,多罗顺承郡王
充保:勒尔锦三子,多罗顺承郡王
布穆巴:勒尔锦四子,多罗顺承郡王(后革爵)
恒谨:雅朗阿子,多罗克勤郡王(后革爵)
恒元:雅朗阿子,恒谨弟,追封多罗克勤郡王
尚格:恒元子,多罗克勤简郡
承硕:尚格子,多罗克勤恪郡王
庆惠:承硕子,多罗克勤敬郡王
晋祺:庆惠子,多罗克勤诚郡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勤简郡王尚格12
果敏贝勒载澂 贝勒载滢
克勤恪郡王承硕13
恭亲王溥伟2
克勤敬郡王庆惠14
克勤诚郡王晋祺15
克勤顺郡王崧杰16
克勤郡王宴森17
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礼烈亲王代善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颖毅亲王萨哈璘 世祖章皇帝福临
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珲1
顺承郡王勒尔锦2
顺承忠郡王诺罗布7
顺承郡王勒尔贝3 顺承郡王扬奇4 顺承郡王充保5 顺承郡王布穆巴6 顺承亲王锡保8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克勤郡王岳讬1
世祖章皇帝福临
衍禧介郡王罗洛宏2
圣祖仁皇帝玄烨
平比郡王罗科铎3
世宗宪皇帝胤禛
平郡王纳尔图4
平悼郡王纳尔福5
高宗纯皇帝弘历
追封王讷清额
平郡王纳尔苏6
仁宗睿皇帝颙琰
克勤庄郡王雅朗阿10
平敏郡王福彭7 贝子福秀 宣宗成皇帝旻宁
克勤郡王恒谨11 追封王恒元 平僖郡王庆宁8 克勤良郡王庆恒9 恭忠亲王奕訢1
目录
• 帝系、礼亲王系、醇亲王系——ppt2; • 睿亲王系、豫亲王系——ppt3; • 肃亲王系、庆亲王系——ppt4; • 郑亲王系——ppt5; • 庄亲王系——ppt6; • 怡亲王系——ppt7; • 克勤郡王系、恭亲王系——ppt8; • 顺承郡王系——ppt9。
1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礼烈亲王代善1
顺承恪郡王熙良9
顺承恭郡王泰斐英阿10
顺承慎郡王恒昌11
顺承简郡王伦柱12
顺承勤郡王春山13
顺承敏郡王庆恩14
顺承质郡王讷勒赫15
世宗胤禛 追封王塞勒
信郡王德昭5
追封王塞勒
高宗弘历 追封王功宜布
豫良亲王修龄7
追封王功宜布
仁宗颙琰 追封王如松 豫亲王裕丰8 豫亲王裕兴9 豫厚亲王裕全10信恪郡王如松6
宣宗旻宁 睿恭亲王淳颖3
豫慎亲王义道11
睿慎亲王宝恩4 睿勤亲王瑞恩5
豫诚亲王本格12
睿僖亲王仁寿6
豫亲王懋林13
睿亲王德长7
睿亲王魁斌8
醇贤亲王奕譞1
礼和亲王全龄11 10穆宗毅皇帝载淳 11德宗景皇帝载湉 醇亲王载沣2
礼恪亲王世铎12
12末代皇帝溥仪
礼敦亲王诚厚13
太祖努尔哈赤
太宗皇太极 睿忠亲王多尔衮1
豫通亲王多铎1
世祖福临 睿亲王多尔博2
信宣和郡王多尼2 信郡王董额4 睿亲王多尔博
圣祖玄烨 追封王苏尔发
信郡王鄂札3
追封王苏尔发
简恪亲王丰讷亨10
追封王经讷亨
郑恭亲王积哈纳11
追封王伊丰额
郑慎亲王乌尔恭阿12 追封王松德 追封王西朗阿
郑亲王端华13 郑顺亲王庆至15 郑亲王承志14
郑恪亲王凯泰16
郑亲王昭煦17
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承泽裕亲王硕塞1
世祖章皇帝福临
庄靖亲王博果铎2
圣祖仁皇帝玄烨
庄恪亲王允禄3 世宗宪皇帝胤禛
睿亲王中铨9
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肃武亲王豪格1
世祖章皇帝福临
显懿亲王富绶2
圣祖仁皇帝玄烨
显密亲王丹臻3
追封王拜察礼 世宗宪皇帝胤禛
显谨亲王衍潢4 追封王成信 肃勤亲王蕴著5 高宗纯皇帝弘历
肃恭亲王永锡6
仁宗睿皇帝颙琰 庆僖亲王永璘
肃慎亲王敬敏7
庆良郡王绵愍 庆郡王绵悌 辅国公绵性
肃恪亲王华丰8
庄恪亲王允禄
追封王弘普
辅国公弘曧
庄慎亲王永瑺4
奉国将军永珂
辅国将军永蕃
庄襄亲王绵课5
庄勤亲王绵护7
庄质亲王绵深8
庄亲王奕镈6
庄厚亲王奕仁9
庄亲王载勋10
庄恭亲王载功11
庄亲王溥绪12
世宗宪皇帝胤禛 高宗纯皇帝弘历 仁宗睿皇帝颙琰 宣宗成皇帝旻宁 文宗显皇帝奕詝 穆宗毅皇帝载淳
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庆密亲王奕劻1
肃良亲王隆懃9
庆亲王载振2
肃忠亲王善耆10
显祖塔克世
太祖努尔哈赤
庄亲王舒尔哈齐
太宗皇太极
郑献亲王济尔哈朗1
追封王费扬武
世祖福临 简纯亲王济度2
追封王巴尔堪 追封王傅喇塔
简惠亲王德塞3 简亲王喇布4 简修亲王雅布5
追封王巴赛 追封王福存
简亲王雅尔江阿6 简亲王神保住7 简勤亲王奇阿通9 简仪亲王德沛8
2太宗文皇帝皇太极
巽简亲王满达海2 惠顺亲王祜塞
3世祖章皇帝福临
巽亲王常阿岱3 康良亲王杰书4
4圣祖仁皇帝玄烨
康悼亲王椿泰5 康简亲王巴尔图7
5世宗宪皇帝胤禛
康修亲王崇安6
பைடு நூலகம்
6高宗纯皇帝弘历
礼恭亲王永恩8 追封王永諲
7仁宗睿皇帝颙琰
礼亲王昭梿9 礼安亲王麟趾10
8宣宗成皇帝旻宁
追封王锡春 9文宗显皇帝奕詝
世祖章皇帝福临
圣祖仁皇帝玄烨
怡贤亲王允祥1
怡僖亲王弘晓2
宁良郡王弘皎
怡恭亲王永琅3
恭恪贝勒永福
追封王绵标
贝勒绵誉
怡恪亲王奕勋4
贝子奕格
怡亲王载坊5
怡亲王载垣6 怡端亲王载敦8
怡亲王溥静9
怡亲王毓麒10
庄恪亲王允禄 辅国公弘曧 奉国将军永芚
奉恩将军绵林 奉恩将军奕增 怡亲王载泰7
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
礼烈亲王代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