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与对策

合集下载

锻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锻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锻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2007/07/05 10:58)锻件的缺陷很多,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锻造工艺不良造成的,有原材料的原因,有模具设计不合理所致等等。

尤其是少无切削加工的精密锻件,更是难以做到完全控制。

1.大晶粒大晶粒通常是由于始锻温度过高和变形程度不足、或终锻温度过高、或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引起的。

铝合金变形程度过大,形成织构;高温合金变形温度过低,形成混合变形组织时也可能引起粗大晶粒,晶粒粗大将使锻件的塑性和韧性降低,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2.晶粒不均匀晶粒不均匀是指锻件某些部位的晶粒特别粗大,某些部位却较小。

产生晶粒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坯料各处的变形不均匀使晶粒破碎程度不一,或局部区域的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或高温合金局部加工硬化,或淬火加热时局部晶粒粗大。

耐热钢及高温合金对晶粒不均匀特别敏感。

晶粒不均匀将使锻件的持久性能、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3.冷硬现象变形时由于温度偏低或变形速度太快,以及锻后冷却过快,均可能使再结晶引起的软化跟不上变形引起的强化(硬化),从而使热锻后锻件内部仍部分保留冷变形组织。

这种组织的存在提高了锻件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塑性和韧性。

严重的冷硬现象可能引起锻裂。

4.裂纹裂纹通常是锻造时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切应力或附加拉应力引起的。

裂纹发生的部位通常是在坯料应力最大、厚度最薄的部位。

如果坯料表面和内部有微裂纹、或坯料内存在组织缺陷,或热加工温度不当使材料塑性降低,或变形速度过快、变形程度过大,超过材料允许的塑性指针等,则在镦粗、拔长、冲孔、扩孔、弯曲和挤压等工序中都可能产生裂纹。

5.龟裂龟裂是在锻件表面呈现较浅的龟状裂纹。

在锻件成形中受拉应力的表面(例如,未充满的凸出部分或受弯曲的部分)最容易产生这种缺陷。

引起龟裂的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①原材料合Cu、Sn等易熔元素过多。

②高温长时间加热时,钢料表面有铜析出、表面晶粒粗大、脱碳、或经过多次加热的表面。

③燃料含硫量过高,有硫渗人钢料表面。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与对策大全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与对策大全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与对策大全摘要:I.引言- 大型锻件的应用背景- 锻造过程中常见缺陷概述II.大型锻件中的常见缺陷- 锻造裂纹- 夹杂物- 疏松- 偏析- 折叠III.大型锻件缺陷的对策- 针对锻造裂纹的对策- 针对夹杂物的对策- 针对疏松的对策- 针对偏析的对策- 针对折叠的对策IV.结论- 总结大型锻件中常见缺陷及对策- 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正文:I.引言大型锻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等各个领域,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

在锻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锻件中常会出现一些缺陷,如锻造裂纹、夹杂物、疏松、偏析和折叠等。

针对这些缺陷,本文将对大型锻件中的常见缺陷及对策进行探讨。

II.大型锻件中的常见缺陷1.锻造裂纹锻造裂纹是锻件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主要由于锻造过程中金属的塑性变形不均匀,内部应力过大而产生。

裂纹可能出现在锻件的表面或内部,对锻件的使用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2.夹杂物夹杂物是指在锻造过程中,金属中混入的氧化物、硅酸盐等非金属杂质。

夹杂物会影响锻件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甚至导致锻件在使用过程中断裂。

3.疏松疏松是指锻件中出现的孔洞或疏松区域,通常由于金属在锻造过程中未完全充填模腔而产生。

疏松会降低锻件的强度和韧性,严重影响锻件的使用性能。

4.偏析偏析是指金属中某些元素或化合物在锻件中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偏析会导致锻件的性能不均匀,可能出现局部脆弱、疲劳裂纹等问题。

5.折叠折叠是指锻件在锻造过程中产生的折叠状缺陷,通常由于金属在流动过程中受阻或变形不充分而产生。

折叠会降低锻件的强度和韧性,影响锻件的使用性能。

III.大型锻件缺陷的对策1.针对锻造裂纹的对策- 优化锻造工艺,降低金属的内部应力- 严格控制锻造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合理设计模具,确保金属塑性变形均匀2.针对夹杂物的对策- 提高金属原料的质量,减少夹杂物的含量- 采用净化熔炼技术,降低金属中的杂质含量- 合理选择锻造工艺,避免金属氧化和硅酸盐形成3.针对疏松的对策- 提高锻造速度和变形程度,使金属充分充填模腔- 优化模具设计,确保金属流动畅通- 严格控制锻造过程中的润滑剂和冷却剂使用4.针对偏析的对策- 优化金属成分,控制元素含量和分布- 采用均匀化热处理工艺,改善金属的分布状态- 严格控制锻造过程中的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5.针对折叠的对策- 优化锻造工艺,确保金属流动顺畅- 合理设计模具,避免金属受阻和变形不充分- 严格控制锻造过程中的力度和速度IV.结论大型锻件中的常见缺陷及对策是锻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锻件产品缺陷分析及防止方法

锻件产品缺陷分析及防止方法

(作者单位:1.沈阳万恒锻造有限公司;2.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锻件产品缺陷分析及防止方法◎高杰1王本昊2为了保证质量,对于金属锻件必须进行质量检验。

对检验出有缺陷的锻件,根据使用要求(检验标准)和缺陷的程度确定其合格、或报废、或经过修补后使用。

一、自由锻件常见缺陷及其原因和防止方法(一)裂纹1.表面裂纹。

(1)表面横向裂纹。

锻造时坯料表面出现横向较浅的裂纹,是由于钢锭皮下气泡暴露于表面不能锻合而形成的,其深度可达10mm 以上;或者操作时送进量过大,在塑性较差的金属坯料上也会出现这种缺陷。

锻造时坯料坯料表面出现横向较深的裂纹,是由于钢锭浇注和脱模后冷却不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严重时由于浇注中断而造成横断成两截,成为无法挽救的废品。

表面横向裂纹往往在第1火次锻造中出现。

一经发现,大型锻件可用火焰吹氧清理去掉,小锻件可用小剁刀剁除,以免裂纹在锻造时继续扩大。

防止方法是控制和保证钢锭的质量,改善钢锭起模后的冷却工艺,并控制操作时坯料的送进量。

(2)表面纵向裂纹。

在第一次加热后鐓拔长或粗时,产生在坯料表面上的纵向裂纹,时由于钢锭模内壁缺陷或浇注操作不当或起模后冷却不当,以及钢锭倒棱时压下量过大,或者钢坯在扎制时就产生有纵向划痕造成的。

锻造时一经发现纵向裂纹应立即消除,以免缺陷继续扩大。

防止的方法是:提高钢锭质量;保证浇注操作的正确性;起模时控制冷却工艺;钢锭倒棱时控制压下量;对钢坯表面划痕较多的禁止使用,等等。

2.内部裂纹。

(1)内部横向裂纹。

这是不能从锻件外表看见的缺陷,只能通过磁力探伤、超声波检查发现。

产生的原因是:冷钢锭在加热过程中,低温区的加热速度过快,或者塑性较差的高碳钢、高合金钢在锻造操作时相对送进量L/D (或L/H )小于0.5。

防止的方法是控制冷钢锭的加热速度,特别是在低温区;还有就是控制锻造操作时的相对送进量。

(2)内部纵向裂纹。

锻件内部可能产生3种纵向裂纹:①在坯料冒口端中心附近因存在残余缩孔或二次缩孔,锻后引起纵向内裂纹。

大锻件不合格品原因及操作注意事项

大锻件不合格品原因及操作注意事项
大锻件不合格品原因及操作注意事项
序号
种类
产生原因
注意事项
1
内部撕裂
1.未按工艺窄进砧
1.严格按工艺规定操作
2
疏松
1.锻造工艺不合理,
未能有效压实
2.未严格执行工艺
1.改革锻造工艺,
增大变形量
2.严格按工艺操作
3
白点
1.锻后热处理不及时
2.扩氢时间太短
3.未按工艺时间操作
4.炉况不好
1.锻后应及时热处理
2.延长扩氢时间
3.严格按工艺时间操作
4.保持热处理的良好状态
4
氢脆裂纹
1.锻后热处理不及时
2.扩氢时间太短
3.未按热处理工艺时
间操作
1.锻后应及时热处理
2.延长扩氢时间
3.严格按热处理工艺时间
操作
5
夹杂超标
1.钢锭质量太差
2.冒口或底部切除量
太少
1.合理选购原材料
2.按工艺规定切除冒口或底部
6
晶粒粗大
1.裂纹未及时清理
2.裂纹局部未加余量
1.及时清理裂纹
2.裂纹局部增加余量
1.最后一火变形量太小
2.终锻温度太高
3.锻后未散开、垫起冷却
4.锻后热处理未垫起
1.最后一火充分变形
2.控制终锻温度
3.锻后垫起缓冷
4.热处理装炉垫好空间
7
锻件短尺
1.测量尺寸粗心
2.操作失误
5.分料不合理
6.未计算缩量
1.认真按工艺核对尺寸
2.提高质量意识
3.合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
4.合理计算缩量
8
裂纹太深
不够加工

锻件常见缺陷裂纹的原因

锻件常见缺陷裂纹的原因

锻件常见缺陷裂纹的原因锻件常见缺陷裂纹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锻造前材料的缺陷:锻造前原材料中可能存在着各种缺陷,如夹杂物、气孔、夹渣等。

这些缺陷会在锻造过程中被拉长、扭曲或剪切,最终导致锻件出现裂纹。

2. 异常冷却方式:锻件在冷却过程中,如果冷却速度过快或不均匀,会导致锻件内部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裂纹。

尤其是在大尺寸、复杂形状的锻件中,由于其冷却速度不均匀,容易出现内部裂纹。

3. 冷、热变形不均匀:锻造过程中,如果材料的冷、热变形不均匀,会导致锻件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引发裂纹的产生。

尤其是在复杂形状、壁厚不一的锻件中,易出现材料贫化、过冷区和高应力区,容易引发裂纹。

4. 锻造温度过低或过高:锻造温度是影响锻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温度过低,会导致材料的硬化能力不足,易发生塑性变形困难,从而引发裂纹;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材料的焊接性能下降,也容易引发裂纹。

5. 压力不均匀:锻造过程中,如果锻压力不均匀,会使锻件中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裂纹。

尤其是在薄壁锻件中,容易出现锻压力不均匀的问题,导致裂纹的发生。

6. 锻件设计不合理:锻件的设计是影响锻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锻件的形状、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裂纹的产生。

尤其是在复杂形状、尺寸大的锻件中,设计不合理会增加裂纹发生的概率。

7. 热处理不当:热处理是锻件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果热处理不当,会导致锻件中的应力不释放或释放不充分,从而引发裂纹。

此外,热处理时的温度、时间等参数也需要合适,否则也可能导致裂纹的产生。

这些都是导致锻件常见缺陷裂纹的主要原因。

为了降低或避免裂纹的产生,需要从原材料选用、工艺控制、设备维护等方面做好控制和管理。

同时,制定合理的锻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合理设计锻件形状和结构,对裂纹的产生起到有力的控制和避免作用。

还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从而减少裂纹缺陷的发生,提高锻件的质量。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与对策大全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与对策大全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与对策大全摘要:I.引言- 大型锻件的应用领域- 大型锻件生产中常见的缺陷II.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1.缩孔2.疏松3.夹杂物4.裂纹5.变形III.针对常见缺陷的对策1.缩孔a.减少金属液中的气体含量b.优化锻造工艺c.控制模具冷却速度2.疏松a.提高金属液的纯净度b.严格控制锻造温度c.优化锻造过程3.夹杂物a.提高金属液的质量b.控制冶炼工艺c.采用合适的过滤措施4.裂纹a.优化锻造工艺b.严格控制冷却速度c.提高材料韧性5.变形a.提高金属液的流动性b.优化模具设计c.控制锻造力矩IV.结论- 针对大型锻件中常见缺陷采取有效对策的重要性- 对未来大型锻件生产中缺陷控制的研究展望正文:大型锻件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船舶制造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对锻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针对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大型锻件的质量。

首先,大型锻件生产中常见的缺陷包括缩孔、疏松、夹杂物、裂纹和变形等。

缩孔是由于金属液中的气体未能及时逸出,在锻件表面形成的小孔;疏松是由于金属液凝固时形成的孔洞;夹杂物是金属液中未溶化的杂质;裂纹是在锻造过程中由于应力过大而产生的裂纹;变形则是由于金属液在锻造过程中的不均匀流动而导致的形状变化。

针对这些常见缺陷,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对于缩孔,可以通过减少金属液中的气体含量、优化锻造工艺以及控制模具冷却速度等措施来减少缩孔的产生;对于疏松,可以提高金属液的纯净度、严格控制锻造温度以及优化锻造过程等方法来降低疏松的产生;对于夹杂物,可以提高金属液的质量、控制冶炼工艺以及采用合适的过滤措施等手段来减少夹杂物的出现;对于裂纹,可以通过优化锻造工艺、严格控制冷却速度以及提高材料韧性等方法来防止裂纹的产生;对于变形,可以提高金属液的流动性、优化模具设计以及控制锻造力矩等措施来降低变形的产生。

总之,针对大型锻件中常见缺陷采取有效对策对于提高锻件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锻件缺陷的原因及处理

锻件缺陷的原因及处理

锻件缺陷的主要原因及处理一、原材料的主要缺陷及其引起的锻件缺陷锻造用的原材料为铸锭、轧材、挤材及锻坯。

而轧材、挤材及锻坯分别是铸锭经轧制、挤压及锻造加工成的半成品。

一般情况下,铸锭的内部缺陷或表面缺陷的出现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内部的成分与组织偏析等。

原材料存在的各种缺陷,不仅会影响锻件的成形,而且将影响锻件的最终质量。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航空工业系统中,导致航空锻件报废的诸多原因中,由于原材料固有缺陷引起的约占一半左右。

因此,千万不可忽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

由于原材料的缺陷造成的锻件缺陷通常有:1.表面裂纹表面裂纹多发生在轧制棒材和锻制棒材上,一般呈直线形状,和轧制或锻造的主变形方向一致。

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很多,例如钢锭内的皮下气泡在轧制时一面沿变形方向伸长,一面暴露到表面上和向内部深处发展。

又如在轧制时,坯料的表面如被划伤,冷却时将造成应力集中,从而可能沿划痕开裂等等。

这种裂纹若在锻造前不去掉,锻造时便可能扩展引起锻件裂纹。

2.折叠折叠形成的原因是当金属坯料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辊上的型槽定径不正确,或因型槽磨损面产生的毛刺在轧制时被卷入,形成和材料表面成一定倾角的折缝。

对钢材,折缝内有氧化铁夹杂,四周有脱碳。

折叠若在锻造前不去掉,可能引起锻件折叠或开裂。

3.结疤结疤是在轧材表面局部区域的一层可剥落的薄膜。

结疤的形成是由于浇铸时钢液飞溅而凝结在钢锭表面,轧制时被压成薄膜,贴附在轧材的表面,即为结疤。

锻后锻件经酸洗清理,薄膜将会剥落而成为锻件表面缺陷。

4.层状断口层状断口的特征是其断口或断面与折断了的石板、树皮很相似。

层状断口多发生在合金钢(铬镍钢、铬镍钨钢等),碳钢中也有发现。

这种缺陷的产生是由于钢中存在的非金属夹杂物、枝晶偏析以及气孔疏松等缺陷,在锻、轧过程中沿轧制方向被拉长,使钢材呈片层状。

如果杂质过多,锻造就有分层破裂的危险。

层状断口越严重,钢的塑性、韧性越差,尤其是横向力学性能很低,所以钢材如具有明显的层片状缺陷是不合格的。

锻件缺陷分析

锻件缺陷分析

锻造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与锻件缺陷锻件的缺陷包括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

有的锻件缺陷会影响后续工序的加工质量,有的则严重影响锻件的性能,降低所制成品件的使用寿命,甚至危及安全。

因此,为提高锻件质量,避免锻件缺陷的产生,应采取相应的工艺对策,同时还应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概要介绍三方面的问题:锻造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与锻件缺陷;锻件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锻件质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一)锻造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锻造生产中,除了必须保证锻件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外,还必须满足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所提出的性能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强度指针、塑性指针、冲击韧度、疲劳强度、断裂韧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等,对高温工作的零件,还有高温瞬时拉伸性能、持久性能、抗蠕变性能和热疲劳性能等。

锻造用的原材料是铸锭、轧材、挤材和锻坯。

而轧材、挤材和锻坯分别是铸锭经轧制、挤压及锻造加工后形成的半成品。

锻造生产中,采用合理的工艺和工艺参数,可以通过下列几方面来改善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1)打碎柱状晶,改善宏观偏析,把铸态组织变为锻态组织,并在合适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焊合内部孔隙,提高材料的致密度;2)铸锭经过锻造形成纤维组织,进一步通过轧制、挤压、模锻,使锻件得到合理的纤维方向分布;3)控制晶粒的大小和均匀度;4)改善第二相(例如:莱氏体钢中的合金碳化物)的分布;5)使组织得到形变强化或形变——相变强化等。

由于上述组织的改善,使锻件的塑性、冲击韧度、疲劳强度及持久性能等也随之得到了提高,然后通过零件的最后热处理就能得到零件所要求的硬度、强度和塑性等良好的综合性能。

但是,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良或所采用的锻造工艺不合理,则可能产生锻件缺陷,包括表面缺陷、内部缺陷或性能不合格等。

(二)原材料对锻件质量的影响原材料的良好质量是保证锻件质量的先决条件,如原材料存在缺陷,将影响锻件的成形过程及锻件的最终质量。

如原材料的化学元素超出规定的范围或杂质元素含量过高,对锻件的成形和质量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例如:S、B、Cu、Sn等元素易形成低熔点相,使锻件易出现热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缺陷与对策大型锻件中的缺陷,从性质上分为化学成分、组织性能不合格,第二相析出,类孔隙性缺陷和裂纹五大类。

从缺陷的产生方面可分为,在冶炼、出钢、注锭、脱模冷却或热送过程中产生的原材料缺陷及在加热、锻压、锻后冷却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锻件缺陷两大类。

大型锻造中,由于锻件截面尺寸大,加热、冷却时,温度的变化和分布不均匀性大,锻压变形时,金属塑性流动差别大,加上钢锭大冶金缺陷多,因而容易形成一些不同于中小型锻造的缺陷。

如严重偏析和疏松,密集性夹杂物,发达的柱状晶及粗大不均匀结晶,敏感开裂与白点倾向,晶粒遗传性与回火脆性,组织性能的严重不均匀性,形状尺寸超差等等。

大型锻件中常见的主要缺陷有;1.偏析钢中化学成分与杂质分布的不均匀现象,称为偏析。

一般将高于平均成分者,称为正偏析,低于平均成分者,称为负偏析。

尚有宏观偏析,如区域偏析与微观偏析,如枝晶偏析,晶间偏析之分。

大锻件中的偏析与钢锭偏析密切相关,而钢锭偏析程度又与钢种、锭型、冶炼质量及浇注条件等有关。

合金元素、杂质含量、钢中气体均加剧偏析的发展。

钢锭愈大,浇注温度愈高,浇注速度愈快,偏析程度愈严重。

(1)区域偏析它属于宏观偏析,是由钢液在凝固过程中选择结晶,溶解度变化和比重差异引起的。

如钢中气体在上浮过程中带动富集杂质的钢液上升的条状轨迹,形成须状∧形偏析。

顶部先结晶的晶体和高熔点的杂质下沉,仿佛结晶雨下落形成的轴心∨形偏析。

沉淀于锭底形成负偏析沉积锥。

最后凝固上部区域,碳、硫、磷等偏析元素富集,成为缺陷较多的正偏析区。

图片6-1为我国解剖的55t34CrMolA钢锭纵剖面硫印低倍图片及区域偏析示意图。

图片6-1 钢锭区域偏析硫印示意图①“∧”型偏析带②“∨”型偏析带③负偏析区防止区域偏析的对策是:1)降低钢中硫、磷等偏析元素和气体的含量,如采用炉外精炼,真空碳脱氧(VCD)处理及锭底吹氩工艺。

2)采用多炉合浇、冒口补浇、振动浇注及发热绝热冒口,增强冒口补缩能力等措施。

3)严格控制注温与注速,采用短粗锭型,改善结晶条件。

在锻件横向低倍试片上,呈现与锭型轮廓相对应的框形特征,亦称框形偏析。

图片6-2是30CrMnSiNiA钢制模锻件低倍试片上显示的锭型偏析。

因锭中偏析带在变形时,沿分模面扩展而呈现为框形。

偏析带由小孔隙及富集元素构成,对锻件组织性能的均匀性有不良的影响。

电渣重熔以其纯净度高、结晶结构合理,成为生产重要大锻件钢坯的方法,但是如果在重熔过程中电流、电压不稳定,则会形成波纹状偏析。

当电流、电压增高时,钢液过热,结晶速度减缓,钢液中的溶质元素在结晶前沿偏聚形成富集带;当电流、电压减小时,熔质元素偏聚程度减小,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便形成了波纹状的偏析条带,如图片6-3所示。

区域偏析在横向低倍酸浸试片上呈分散的深色斑点状,称之为点状偏析。

图片6-4为分布于整个横向截面上的点状偏析。

图片6-2 30CrMnSiNiA钢模锻件模向低倍试片上显示的区域偏析1:1盐酸水溶液热蚀图片6-3 30CrMnSiNiA电渣重熔钢锻坯上的波纹状偏析1:1盐酸水溶液热蚀图片6-4 45钢锻件模向低倍试片上的点状偏析1:1盐酸水溶液热蚀(2)枝晶偏析它属于微观偏析。

树枝状结晶与晶间微区成分的不均匀性,可能引起组织性能的不均匀分布。

采用扫描电镜(SEM)、波谱仪(WDS)、能谱仪(EDS)进行微区观察和成分分析可以检出并阐明原因,一般通过高温扩散加热,锻压合理变形与均匀化热处理可以消除或减轻其不良影响。

2.夹杂物与有害微量元素夹杂物按其来源可分为内生夹杂与外来夹杂两种。

常见的内生夹杂物主要有硫化物、硅酸盐、氧化物等。

它们在钢中的数量和组成与钢的成分、冶炼质量、浇注过程以及脱氧方法有关。

熔点高的内生夹杂,凝固先于基体金属,结晶不受阻碍,呈现为有规则的棱角外形;熔点较低的内生夹杂,由于受已凝固金属的限制,形态多为球或条状、枝晶状沿晶界分布。

硫化物与塑性较好的硅酸盐组元,当钢锭经锻压变形时,沿主变形方向延伸,呈条带状。

图片6-5示出34CrNi3Mo转子钢中拉长的MnS夹杂形状。

而氧化物及塑性较差的硅酸盐夹杂,在锻压变形时被破碎成小颗粒,呈链球状分布。

图片6-6为沿变形方向分布的链状氧化物夹杂。

尺寸细小,弥散分布的内生夹杂,多为微观缺陷,危害程度较小。

而大片或密集云团状分布的夹杂构成宏观缺陷,对锻件使用有极不良的影响,容易引发严重的失效事故。

图片6-5 变形后的MnS夹杂形态SEM 500×图片6-6 被变形破碎的氧化物夹杂LM未浸蚀500×外来夹杂系指混人钢中的炉渣、保护渣、氧化膜、耐火材料和异金属块等。

通常外来夹杂较粗大,严重分布将破坏钢的连续性而报废。

随着高参数,大型化机器设备的发展,对大锻件的质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此对钢中铅、锑、锡、铋、砷等微量元素需要控制,以提高锻件的强韧化水平。

降低钢中夹杂的一般对策是:1)钢液真空处理,炉外精炼,控制钢液质量;2)清洁浇注,防止外来夹杂污染与异金属进人;3)合理锻造变形,改善夹杂分布。

3.缩孔与疏松该类孔隙性缺陷,破坏金属连续性,形成应力集中与裂纹源,属于不允许的缺陷。

钢锭开坯时切除量不够,残留缩孔及疏松,表现为锻件端头有管状孔穴或者严重中心疏松。

图片6-7所示为9Cr2Mo钢制冷轧辊,因钢锭浇注温度偏低,冒口补缩不良,缩孔深入到锭身区,锻造时未能完全切除而形成缩孔残余。

横向试片上中心部位呈现出枝叉状孔洞特征。

进一步解剖,末端存在疏松组织。

图片6-7 锻件中缩孔残余横向试片上的宏观形貌防止该类缺陷的对策是:1)严格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防止低温慢速注锭;2)采用发热冒口或绝热冒口,改善补缩条件使缩孔上移至冒口区,防止缩孔深人到锭身处;3)控制锻造时钢锭冒口切头率,充分切净缩松缺陷。

合理锻压变形,压实疏松缺陷。

4.气泡气泡分内部气泡与皮下气泡两种:钢中气体由炉料、炉气、空气进人,当冶炼时脱氧不良,沸腾排气不充分,则钢液中气体含量过多,凝固过程中,随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下降而由钢液中析出,形成内部气泡。

当钢锭模壁潮湿、锈蚀、涂料中含有水分或挥发性物质,在注人高温钢水时产生气体向钢锭表层渗透,形成皮下气泡。

气泡经过锻压变形会压扁或扩展成裂纹。

防止气泡的对策是:1)充分烘烤炉料与浇注系统;2)冶炼时充分脱气,并采用保护浇注工艺;3)高温扩散、锻压焊合孔洞缺陷;4)及时烧剥表面裂纹。

5.锻造裂纹在大型锻造中,当原材料质量不良或锻造工艺不当时,常易产生锻造裂纹。

下面介绍几个由于材质不良引起锻裂的情况。

(1)钢锭缺陷引起的锻造裂纹大部分钢锭缺陷,锻造时都可能造成开裂,图片6-8所示为2Cr13主轴锻件中心裂纹。

这是因为该6t钢锭凝固时结晶温度范围窄,线收缩系数大。

冷凝补缩不足,内外温差大,轴心拉应力大,沿枝晶开裂,形成钢锭轴心晶间裂纹,该裂纹在锻造时进一步扩展而成主轴锻件中已裂纹。

该缺陷可通过下列措施予以消除:①提高冶炼钢水纯净度;②铸锭缓慢冷却,减少热应力;③采用良好的发热剂与保温帽,增大补缩能力;④采用中心压实锻造工艺。

图片6-8 轴心晶间裂纹引起的锻造开裂(2)钢中有害杂质沿晶界析出引起的锻造裂纹。

钢中的硫常以FeS形式沿晶界析出,其熔点仅有982℃,在1200℃锻造温度下,晶界上FeS将发生熔化,并以液态薄膜形式包围晶粒,破坏晶粒间的结合而产生热脆,轻微锻击就会开裂。

钢中含铜在1100~1200℃温度下的过氧化性气氛中加热时,由于选择性氧化,表层会形成富铜区,当超过铜在奥氏体中溶解度时,铜则以液态薄膜形式分布于晶界,形成铜脆,不能锻造成形。

如果钢中还存在有锡、锑还会严重降低铜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加剧这种脆化倾向。

图片6-9为16Mn钢锻件网状裂纹,因含铜量过高,锻造加热时,表面选择性氧化,使铜沿晶界富集,锻造裂纹沿晶界富铜相生核并扩展而形成。

图片6-9 16Mn钢锻造网状裂纹LM4%稀硫酸水溶液浸蚀(3)异相(第二相)引起的锻造裂纹钢中第二相的力学性能往往和金属基体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变形流动时会引起附加应力导致整体工艺塑性下降,一旦局部应力超过异相与基体间结合力时,则发生分离形成孔洞。

例如钢中的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等等。

假如这些相呈密集。

链状分布,尤其在沿晶界结合力薄弱处存在,高温锻压就会开裂。

图片6-10是20SiMn钢 87t锭因细小的 AlN沿晶界析出引起锻造开裂的宏观形貌,其表面已经氧化,呈现多面体柱状晶。

微观分析表明,锻造开裂与细小的颗粒状AlN沿一次晶晶界大量析出有关。

图片6-10 AlN引起的锻造开裂防止因氮化铝沿晶析出引起锻造开裂的对策是:1)限制钢中加铝量,去除钢中氮气或用加钛法抑制AlN析出量;2)采用热送钢锭,过冷相变处理工艺;3)提高热送温度(>900℃)直接加热锻造;4)锻前进行充分的均匀化退火,使晶界析出相扩散。

6.过热、过烧与温度不均加热温度过高或高温停留时间过长时易引起过热、过烧。

过热使材料的塑性与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过烧时材料的晶界剧烈氧化或者熔化,完全失去变形能力。

当加热温度分布严重不均匀,表现为锻坯内外、正反面、沿长度温差过大,在锻造时引起不均变形,偏心锻造等缺陷,亦称欠热。

图片6-11是5tPCrNi3Mo钢锻坯过热组织,因加热温度太高引起的过热特征。

试样用10%(体积分数)硝酸水溶液和10%(体积分数)硫酸水溶液腐蚀,金相显微镜(LM)观察,晶粒粗大,晶界呈黑色,基体灰白色,显示为过热特征。

图片6-12所示为轴承钢GCr15SiMn锻件过烧引起的裂纹,晶界上有熔化痕迹及低熔点剧相,裂纹沿晶界扩展。

试样用4%(体积分数)硝酸酒精溶液侵蚀后呈黑色晶界,明显烧坏,锻坯过烧报废。

图片6-11 PCrNi3Mo钢锻件过热组织100×图片6-12 GCr15SiMn钢锻件过烧组织100×防止加热缺陷的对策是:l)严格执行正确的加热规范;2)注意装炉方式,防止局部加热;3)调准测温仪表,精心加热操作,控制炉温、炉气流动,防止不均匀加热。

7.白点白点是锻件在锻后冷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部缺陷。

其形貌在横向低倍试片上为细发丝状锐角裂纹,断口为银白色斑点。

照片6-13为Cr-Ni-Mo钢锻件纵向断口上的白点。

其形状不规则,大小悬殊,最小长轴尺寸仅2mm,最大的为24mm。

图片6-13 宏观断口上的白点形貌白点实质是一种脆性锐边裂纹,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是马氏体和珠光体钢中十分危险的缺陷。

白点成因是钢中氢在应力作用下向拉应力区富集,使钢产生所谓氢脆,发生脆性断裂,所以氢和附加应力联合作用是白点产生的原因。

防止白点的对策主要是:1)降低钢中氢含量,如注意烘烤炉料,冶炼时充分沸腾,真空除气,炉外精炼脱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