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 测井

合集下载

放射性测井紧急预案

放射性测井紧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放射性测井作业的安全性,保障作业人员、周边环境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放射性事故的发生,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放射性测井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放射性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放射性物质泄漏、辐射超标、放射源丢失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成立放射性测井事故应急指挥部2.1.1 指挥部组成应急指挥部由公司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

2.1.2 指挥部职责(1)负责放射性事故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2)组织制定、实施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3)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4)负责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2 成立应急响应小组2.2.1 小组组成应急响应小组由公司安全生产部、环保部、人力资源部、设备部、技术部等部门人员组成。

2.2.2 小组职责(1)负责事故现场的调查、监测、评估;(2)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3)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告;(4)负责事故善后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应急响应程序3.1 事故报告3.1.1 发现事故放射性测井作业人员发现事故后,应立即停止作业,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3.1.2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涉及放射性物质、辐射剂量、事故现场情况等。

3.2 事故现场处理3.2.1 初步判断应急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初步判断,确定事故等级。

3.2.2 现场处理(1)设置警戒线,隔离事故现场;(2)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辐射扩散;(3)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事故现场处理,包括放射性物质的收集、处理和储存;(4)对受影响区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3.3 应急响应3.3.1 确定事故等级根据事故情况,应急指挥部确定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

放射性测井之自然伽马测井

放射性测井之自然伽马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是利用地层中自然存在的放射性元 素,如铀、钍等,测量地层岩石的自然伽马射线 辐射强度。通过测量自然伽马射线辐射强度,可 以推断地层岩石的孔隙度、含水量等性质。
自然伽马测井的 设备
自然伽马测井仪主要 由伽马射线探测器、 数据处理装置和探管 组成。伽马射线探测 器用于探测地层岩石 发射的自然伽马射线, 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处 理探测到的数据,探 管用于将探测器与地 层岩石接触。
THANKS
果不稳定。
● 05
第5章 自然伽马测井的发展 趋势
技术发展
自然伽马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这一技术在设备改进和数据处理方法 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改进使得自然伽 马测井技术更加精确和高效,为油气勘探和开发 提供了优质服务。
技术改进
设备革新
更精密的探测设 备
软件升级
准确识别岩石类 型和性质
含水量分析
定量分析地层含 水量
裂缝检测
识别裂缝分布和 性质
孔隙度测量
评估储层孔隙结 构
● 06
第6章 总结
自然伽马测井的重要性
放射性测井是一种关键的地层测量技术,自然伽 马测井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提供了地层岩石孔 隙度和含水量等重要参数,对油气勘探和开发起 到了支撑作用。
研究地层岩 石性质
自然伽马测井可 以用于研究地层 岩石性质,了解 地层的结构和组
成。
获取地层岩 石参数
自然伽马测井可 以获取地层岩石 的孔隙度、含水 量等参数,为地 质研究提供重要
数据。
监测地层变 化
自然伽马测井可 以用于监测地层 的变化,及时发 现并解决问题。
了解地层结 构
通过自然伽马测 井,可以了解地 层的结构,为油 气藏的开发提供

放射性测井

放射性测井


GR GRmin GRmax GRmin
Vsh 2 gcurIsh 1 2 gcur 1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3、进行地层对比 P147
用GR曲线进行对比的优点: 与岩石孔隙中的流体性质(油或水)无关 与地层水和泥浆矿化度无关 在GR曲线上容易找到标准层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和碎屑岩储集层一样,纯的 碳酸盐岩储集层K、U、Th的含量 都很低。但当地层中有钾碱、长 石和粘上矿物时、K含量会明显 上升;而在还原条件下,地层水 中的铀在渗透带沉积,可使地层 的U含量高达20ppm。
因此在碳酸盐岩剖面中,自 然伽马能谱测井有助于区分岩性, 对剖面进行详细对比,更可靠地 估算泥质含量,寻找高产裂缝带 及确定施行增产措施的层位。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自然伽马测井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自然伽马测井泥浆仪器外壳进入探记录连续电流所产生的电位差穿过经传输至地面仪器处理使与单位时间的电脉冲数成正比射线gr曲线见p141图37二gr测井基本原理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自然伽马测井三gr曲线特征均匀理想模型地层点测grapi当上下围岩相同时曲线对称与地层中部低放射性地层对应gr低高放射性地层对应gr高h3d曲线幅度不受岩层厚度的影响
纯的砂岩和碳酸盐岩放射性元素含量很低,但有些地层 也可能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这些高放射性地层又可能是储集 层,此类储集层用普通自然伽马测井是无法识别的,而用自 然伽马能谱测井却往往能成功地将其和泥岩区别开。
渗透性地层中U含量的增高与地层水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有些储集层还由于岩石骨架中含有放射性重矿物而显示为高 放射性地层。
曲线特点
K、TU含量低,而铀含量高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

放射性测井之自然伽马测井讲解

放射性测井之自然伽马测井讲解
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
放射性:不稳定核素原子核自发地释放、β、 等射线
2
3) 核衰变 核衰变:原子核自发地释放出一种带电粒子,并蜕变成另外某种原子核, 同时放出伽马射线。
核衰变常数λ:决定于该放射性核素本身的性质,其值越大衰变越快。
一种元素经过放射变成另一种元素的过程称为衰变或蜕变。
例如
1)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 2)放射性核素
核素:原子核中具有相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并在同一能态上的同类原子 (同类核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放射性核素:不稳定的核素 ( 其结构和能量都会发生改变, 衰变成其他核素,并放出射线)。
同位素: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同一位置。
通式为: ZXA → Z+1YA+(一个负电荷)
例如:衰变
90Th234 → 91Pa234+
衰变:放出射线的衰变。
射线通常是在、衰变的过程中伴随放出的。
7
2) 、和 射线比较
射线种类 产生原因
实物
射线 衰变放出
氦(2He4) 原子核流
射线 衰变放出
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式中GR 、GRmax 、GRmin分别为待研究地层、纯泥岩、纯砂岩的自然伽马 测井强度。
进行非线性 校正:
Vsh

2cSH 1 2c 1
C = 3.7 新地层 C = 2.0 老地层
应用条件: (1)不同地层中粘土矿物放射性是相同的
(2)除了粘土矿物之外,不含有其他放射性矿物
27
200
160
特高 → 高 → 中等 → 最低
3) 碳酸盐岩剖面

10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10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度明显增大。
Jν 1 Jν 2
实例1 右图中的A、B两地层
窜通,为堵窜将B层射开注入
活化水泥,而后测得放射性 同位素测井曲线Jν 2和参考曲
线Jν1比较看出,AB段曲线明
显升高,证明水泥已挤入该 窜槽井段。
3、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检查封堵效果
实例2 A、B、C、D四个地层同时射开
后,油水同出,将煤油和水泥混合配成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Radioactive isotope log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1、方法原理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做为示踪剂,向井内注入
被放射性同位素活化的溶液或固体悬浮物质的溶液,并将其压入管外
通道、或进入地层或滤积在射孔孔道附近的地层表面上,通过测量注 入示踪剂前后同一井段的伽马射线强度来研究和观察油井技术状况和 采油注水动态的测井方法,从而解决与示踪过程有关的各种问题。 所以这种测井方法又被称为放射性示踪测井,其测量系统与自然
资料解释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2、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找窜槽位置
左图是上述井段放射性同位 素测井和参考曲线图。比较这两
条曲线可见,注入了活化液的B层,曲线异常幅度明显增大,被封 隔器封隔的A层处,虽未注人活化
液却也有明显增大的曲线异常,
说明B层和A层之间的井段有窜槽 ;C层处,两条曲线基本重合,放
射性强度没有变化,说明B、C层
The end
伽马测井相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放射
性示踪剂选择得是否合适。选用哪种同位素,要根据施工目的而定。
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2、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找窜槽位置
油井投入生产后,由于固井质量差或固井 后由于射孔及其它工程施工,使水泥环破裂, 造成层间串通,即形成窜槽,这对采油和注水

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性质和方法

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性质和方法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13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二、伽马射线和物质的作用形式
–2.康普顿效应
• 伽马射线与物质作用发生康普顿效应引起伽马射线强 度减弱,其减弱程度用康普顿系数Σ表示。
e
NAZb
A
• σe——每个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截面,当伽马光子的能
量在0.25~2.5MeV的范围内时,它可看成是常数;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9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
–5.放射性射线
• α射线:是氦原子核2He4流,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容易引起物质的电离或激发,极易被吸收,电离能力 强,在物质中穿透距离很小,在井中探测不到。
• 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在物质中穿透距离较短。 • γ射线:频率很高的电磁波或光子流,不带电,能量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4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
– 1、原子的结构
• 矿物、岩石、石油和地层水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 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离核 较远处核外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核运动。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 放射性:不稳定的核素所具有的自发地改变自身结构, 衰变成其它核素并释放射线(α、β、γ) 的性质。
•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0第4.七06章.202自0 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6
第一节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
–3. 核衰变

4章-自然伽马

4章-自然伽马

VSH
放射性
沉积时间
放射性
有机物含量
放射性
Φ、K
放射性
钾盐、放射性矿物
放射性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
地层中的γ光子穿过水 泥环、套管、钻井液、 仪器外壳射入探测器, 经仪器转换成电压信号, 电压信号的幅度与地层 中自然伽马放射性强度 成正比。
地面仪 高压电路
探测器
放大器
自然伽马测井的影响因素
1.放射性曲线的涨落误差
(2)套管的影响
钢和铁对伽马射线的吸收比泥浆大,因此在下套管的井段, 特别是多层套管的井段,自然伽马读数将有明显的下降,一 般情况下,在一层套管井中所测读数大约是没有套管的井段 的75%。
(3)水泥环的影响
水泥环使自然伽马读数下降。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应用
识别岩性 进行地层对比 估算泥质含量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应用
放射性涨落误差
放射性涨落引起的误差称放射性涨落误差 或称统计误差。
为减小这种统计起伏,在放射性测量系统 中要采用时间平均技术。
例如,在低放射性地区,为在仪器统计 特性中获得精确的数值,需要比较长的时 间常数和比较低的测井速度。
涨落误差曲线
第四章 自然伽马测井
本章内容: 岩石中的自然伽马放射性 自然伽马测井原理 自然伽马测井的影响因素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应用
岩石中的自然伽马放射性
岩石的放射性主要是由铀系、钍系和放射 性同位素K40决定的。
沉积岩按放射性高低排序:
高的:粘土岩、海绿石砂岩、独居石砂岩、
钾钒矿砂岩、含钾矿灰岩、钾岩等。
中等的:砂岩、砂层、含少量泥质的碳酸岩盐。
低的: 石膏、硬石膏、盐岩、纯的石英砂
岩、白云岩和石灰岩等。

HJ-1325-2023放射性测井辐射安全与防护

HJ-1325-2023放射性测井辐射安全与防护

放射性测井辐射安全与防护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放射性测井的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中子发生器的使用、贮存和运输等活动应遵循的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放射性测井活动中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

地质勘探相关放射性测井活动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11806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GB/T15849密封放射源的泄漏检验方法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118油气田测井放射防护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放射性测井radioactive logging利用γ射线、中子与钻井周围岩石等介质的相互作用,或者用注入油井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作为示踪剂确定流体在井管内或地层孔隙间的运动状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钻井地质剖面,寻找油气藏和油气井工程的地球物理方法。

本标准中放射性测井包括γ测井、中子测井和放射性示踪测井。

3.2放射性测井仪radioactive logging device利用射线与地球岩层相互作用,通过探测与地球岩层作用后的射线来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设备。

一般由放射源与探测器等组成,主要分为γ测井仪和中子测井仪。

3.3井下释放器in-well releaser盛装放射性示踪剂并且能送入井下使其定点或定时将示踪剂释放到井内的一种装置。

3.4中子发生器neutron generator利用直流电压,通过(d,n)等反应产生中子的射线装置,是脉冲中子测井仪的一个关键部件。

本标准特指测井中子发生器,一般由密封中子管和外接电路组成。

3.5源库radioactive source repository用于贮存、放置和保管测井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中子发生器的专用库房设施。

3.6临时存放库temporary repository设置于放射性测井工作现场或附近,用于测井工作期间临时存放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中子发生器的专用存放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放射性测井放射性测井是根据岩石和介质的核物理性质,研究钻井地质剖面,寻找油气藏以及研究油井工程的地球物理方法。

放射性测井方法,按其探测射线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即探测伽马射线的伽马测井法和探测中子的中子测井法。

⎪⎪⎪⎪⎪⎩⎪⎪⎪⎪⎪⎨⎧⎪⎩⎪⎨⎧⎪⎪⎩⎪⎪⎨⎧脉冲中子测井中子伽马测井中子测井确定孔隙度)中子测井岩性密度密度测井自然伽马能谱自然伽马泥质含量、划分岩性)伽马测井放射性测井(( 放射性测井的优点:1、裸眼井、套管井内均可进行测井;2、在油基泥浆、高矿化度泥浆以及干井中均可测井;3、是碳酸岩剖面和水化学沉积剖面不可缺少的测井方法。

但是它的测速慢,成本高。

由于生产和解释方法的改进,放射性测井解决生产问题的范围不断扩大,它仍是一项重要的测井方法。

特别是核磁共振测井仪的研制成功,更加扩大了放射性测井的应用范围。

第一节 放射性测井的基本知识一、原子核的衰变及其放射性1、原子的结构⎪⎩⎪⎨⎧⎩⎨⎧负电荷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不带电中子位正电荷氢的原子核,带一个单质子原子核A原子(N):(Z) 2、核素和同位素核素:是指原子核中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中子并在同一能态上的同类原子,同一核素的原子核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同位素:是指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位置。

3、核衰变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自发地发生分解,转变成另外某种原子核,并放出放射性射线λβα、、,这种现象叫核衰变,放出放射性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

如: -+→β40204019Ca Kλβ+→→+-4018*40184019A A K任何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其原子核数量都是按下列规律减少的: t eN N λ-=0N 0:放射性元素的初始量;N :经过时间t 后的放射性元素量;λ:衰变常数,表征衰变速度的常数。

由上式可看出,随着t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当t →∞,原子数量越接近于零。

除了用λ外,还用半衰期T 来说明衰变的速度。

半衰期就是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初始量,开始到一半原子已发生衰变时所经历的时间,T 和λ有如下关系:λ693.0=T 。

λ越大,T 越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越快。

4、放射性射线的性质在放射性射线中γβα、、,此外还有其它射线,这里只介绍γβα、、射线。

①α射线:是氢的原子核流,氢的原子核是42He ,因其质量大,易引起物质的电离或激发,被物质吸收,所以它在物质中运动时,射程很小,在空气中为2.5cm 左右,在岩石中和金属矿层中,约为数十万分之一米,因α射线穿透能力很差,所以在井内探测不到α射线。

②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它在物质中的射程也较短。

③γ射线:是频率很高的电磁波(波长为3x10-11~10-9cm )或光子流,不带电荷,但其能量很高,一般在几十万电子伏特以上,并且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例如要使给定的γ射线强度减弱到一半,则需要穿过12.7mm 厚的铅层(铅的吸收能力很强),所以γ射线在放射性测井中能被探测到而得到利用。

5、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作用γ射线穿过物质时,与构成物质的原子发生作用,主要产生如下现象: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1) 光电效应:γ射线穿过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原子中的电子相碰撞,γ量子将其所有能量交给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而运动形成光电子,γ量子本身则整个被吸收,这种效应称为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和γ射线的能量与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有密切关系,随原子序数增加而迅速增大,但随射线能量增大光电效应迅速减小。

(岩性密度测井的部分原理)(2) 康普顿效应:能量较大的γ射线穿过物质和电子碰撞时,γ量子能量一部分转交给电子,使电子以与γ量子的初始运动方向成ϕ角的方向射出,形成康普顿电子,γ量子则朝着与其初始运动成θ角的方向散射,这种效应称为康普顿效应。

γ射线通过物质时,康普顿散射会导致γ射线强度减弱,其减弱常以散射吸收系数σ表示,σ与γ射线的能量、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以及吸收物质单位体积内的电子数有关,σ随γ射线的能量增大而减小。

康普顿吸收系数A ZN A eρσσ=, e σ为康普顿散射截面。

由上式知 ρσ∝,这就是岩性密度测井的原理。

(3) 电子对效应。

当γ射线的能量大于1.022MeV 时,它与物质作用,光子即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而其本身被吸收。

γ射线通过物质时,以上三种作用都可能发生,但是,γ射线能量低时以光电效应为主,能量较高时以康普顿效应为主,能量很高时以电子对效应为主。

(4) 伽马射线的吸收。

γ射线通过物质时,会发生以上三种作用,伽马量子被吸收,γ射线强度逐渐减弱,其程度随吸收物质的吸收系数增大而加剧。

实验证明γ射线强度和穿过吸收物质的厚度有如下关系:L e I I μ-=0其中:I 、0I 分别为未经吸收物质和经过厚度为L 的吸收物质的γ射线强度;L 为γ射线经过的吸收物质的厚度;μ为总吸收系数,由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以及电子对效应的吸收系数所决定。

6、中子与物质的作用中子按其具有的动能d E 可分为以下几类: a 、慢中子:d E <1KeV 的中子,其中d E 为0.025eV 左右的中子叫热中子,0.2~10eV 的中子为超热中子。

b 、中能中子:1KeV <d E <500KeV 之间的中子。

c 、d E >500KeV 的中子。

中子在物质中运动,可与物质产生如下几种作用:(1) 非弹性散射。

高能快中子与原子核碰撞时,将产生非弹性散射,并放射出γ射线,例如高能中子打到碳原子核上就会产生非弹性散射。

(C/O 比能谱测井的原理))43.4()(12610*13612610MeV C n C C n γ++→→+激发态的碳原子核(2) 快中子对原子核的活化:除非弹性散射外,还发生),(αn (反应截面大,可被测井应用)、),(P n 即),(γn (反映截面小)。

⎪⎭⎪⎬⎫+++→+→+Q Si Al P Al n Si γβ28142813112813102814识别岩性的硅测井 112712102713P Mg n Al +→+→识别岩性和测定泥质含量的铝测井 (3) 弹性散射:高能快中子经过一、二次非弹性散射后,降低了能量,再和原子核碰撞时就只能发生弹性散射了。

中子和原子核发生碰撞前后,中子和靶核的总动量不变,中子损失的能量变成了靶核的动能,而中子能量减小,运动速度降低并发生散射。

在弹性散射过程中,靶核越轻,它得到的能量越多,中子损失的能量就越大,速度下降就越大。

(4) 辐射俘获。

在热中子的作用下,几乎所有元素都产生辐射俘获。

这种核反应就是靶核将热中子俘获而处于激发态,又很快以γ射线的形式将激发能释放掉而回到稳定的基态。

靶核每俘获一个热中子可以放出一个、两个和三个γ量子。

二、放射性强度的探测器1、放射性强弱的表示(放射性单位)(1)放射性强弱通常以放射性源每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来表示。

作为强度的单位,1居里定义为每秒有3.7x1010次核衰变。

居里的单位太大,常用居里的千分之一 —毫居里作为单位。

1居里=3.7 x1010贝可勒尔另外,放射性测井中,也常用计数率 — 脉冲/分钟作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

(2)放射性浓度单位。

表示的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的放射性强度。

最常用的单位是:克镭当量/克:每克物质中含有相当于一克镭的放射性就称为一克镭当量/克,所以“克镭当量/克”单位就等于每克物质的放射性强度为一居里。

2、放射性强度的探测器(1) 放电计数管:利用放射性辐射使气体电离的特性探测 γ射线。

(2) 闪烁计数器:它由光电倍增管和碘化钠晶体组成,它是利用被γ射线激发的物质的发光现象来探测 γ射线。

(3) 中子的探测:中子与带电粒子不同,不能直接使气体电离,它与原子中电子作用的几率又很小,主要是与原子核发生作用。

因此,探测中子主要依靠中子和原子核的核反应进行的,测井用到的有两类探测器,三氟化硼正比计数管和锂玻璃探测器硼俘获热中子的核反应式为:)(427310105αHe Li n B +→+,利用α射线使计数管内气体电离,形成脉冲电流。

锂俘获热中子的核反应式为)(42311063αHe H n Li +→+,也是利用核反应放出α射线来记录中子。

第二节 伽马测井一、自然伽马测井把仪器放到井下,测量地层放射性强度的方法叫自然伽马测井(GR)。

这种方法已有很长的历史,GR 与SP 相配合能很好地划分岩性和确定渗透性地层,GR 的另一优点是可在套管井中测量。

1、岩石的放射性岩石的放射性,主要是由于含有铀(U)、钍(Th)、钾(K)等放射性元素,所以岩石的放射性强度决定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一般条件下,岩石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很少,按放射性的强弱沉积岩可分为以下几类:(1) 自然伽马放射性高:放射性软泥、红色粘土、海绿石砂岩、独居石等岩石。

(2) 自然伽马放射性中:浅海相和陆上沉积的泥质岩石,如泥质砂岩,泥质石灰岩,泥灰岩等。

(3) 自然伽马放射性低:砂岩、石灰岩、石膏、岩盐、煤和沥青等2、自然伽马测井测量原理测量原理如图,测量装置由井下仪器和地面仪器组成。

下井仪器有探测器(闪烁计数管)、放大器和高压电源等几部分。

自然伽马射线由岩层穿过泥浆、仪器外壳进入探测器,探测器将γ射线转化为电脉冲信号,经放大器把电脉冲放大后由电缆送到地面仪器。

早期的自然伽马曲线采用计数率(脉冲/分钟)单位,曲线用r J 表示,现今的自然伽马测井都采用标准刻度单位API ,曲线用GR 表示。

定义高放射性地层与低放射性地层读数之差为200API 单位,作为标准刻度单位。

3、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把自然伽马测井仪下到井中,测量地层放射性强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称为自然伽马曲线(GR)。

(1) 曲线特点。

根据理论计算自然伽马测井理论曲线如图。

其特点为:a 、曲线对称于地层中点,在地层中点处有极大值或极小值,反映该层放射性大小。

b 、当地层厚度h 小于三倍的钻头直径d 0 (h < 3d 0)时,极大值随h ↗而↗(极小值随h ↗而↘)。

当h ≥3d 0时,极大值(或极小值)为一常数,与地层厚度无关,与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成正比。

c 、h ≥3d 0时,由曲线的半幅点确定的底厚度等于地层的真实厚度,当h < 3d 0时,由半幅点确定的地层厚度大于地层的真实厚度,而且越薄,大得越多。

理论曲线是在测速为零、点状计数管的条件下计算得到的,但实际测井中,计数管不是点状的,测速也不为零,所以实测曲线和理论曲线是有些差异的,但基本形状仍然相似。

(2) 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影响因素a 、层厚的影响。

地层变薄会使泥岩层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下降,砂岩层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值上升,并且地层越薄,这种下降和上升就越多。

因此对h < 3d 0的地层,应用曲线时,应考虑层厚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