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的考察_新老派语音差异及变化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沛县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的考察

沛县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的考察

沛县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的考察沛县魏庙中学孙尊斌沛县位于江苏省最北部,东靠微山湖,是苏鲁豫皖的交界地区。

沛县方言属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虽与普通话较接近,但也有许多它自身的特点。

在沛县县域内,方言也有不同的派系,最明显的,一是以沛城话为代表的占沛县绝大部分地域、使用人数最多的主流方言,一是沿微山湖一带使用人数相对较少的方言。

本文考察的是前一种方言,并且以笔者的母语为素材,目的是求得立论的准确性。

一、沛县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基本情况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这是历史的大趋势,并且是不可抗拒的。

沛县方言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表现得尤为明显。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十多年间,这种靠拢以国家明确提出推广普通话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在前一个阶段,新中国刚刚成立,各种新的思想、新的事物如潮水一般涌进人们的生活,因而表达这些新思想新事物的语言也进入人们日常的交流中,对方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引发了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但不管这种影响有多大,都只能算是不自觉的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国家明确提出推广普通话,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特别是把推广普通话写入了宪法,并首先在部分行业(如教育)作了运用普通话的硬性规定,使得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速度大大提高,笔者把这个阶段称为自觉阶段。

相信随着国家推普法规的进一步完善,这种靠拢的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到目前为止,沛县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基本情况大致如下:(一)语音靠拢1、沛县方言特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语音正在消亡或已明显缩小了使用范围。

如声母V,《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这个字母“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也就是说,普通话中是没有以V为声母的音节的,而在沛县方言中,老派的人把“微、唯、惟、维、未”等字的声母都是读成V的,至少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很多人这样读,但现在这样读的人已经没有了,特别是青年人只知道“微”等的声母是W,如果有谁说成是V,定会感到十分奇怪。

徐州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徐州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普通话推广项目2009年度徐州普通话使用状况调查报告主办: 中国矿业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徐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委员会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诵读协会承办:“中华赞·乡土情”普通话推广实践团2009年7月24日一、调研背景1、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文件,进一步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教育系统做好“中华诵”经典诵读工作的意见》(教语用厅[2009]2号),意见中指出利用诵读的方式更好地推动普通话的普及。

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提高国民语言文化素养的要求,利于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件提出了若干条推动诵读文化活动开展的意见,强调了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也体现了国家对于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视。

2、今年的9月13日至9月19日是第12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为了更好地推动今年普通话推广宣传周活动的开展,国家下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开展第1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教语用[2009]1号),提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联系建国60年的光辉历程,推动普通话推广。

江苏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此次下发的文件的精神,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省语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1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江苏省系列活动的通知》(苏语[2009]5号)。

这份文件中提出江苏省活动开展的主题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并提出6项重点活动,体现语言文字工作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教育普及、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009年6月21日即将毕业的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学院29名同学收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笔回信。

温家宝在回信中说“同学们:基层艰苦地方需要你们,那里大有可为,希望同学们努力奋斗!”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徐州方言大全

徐州方言大全

徐州方言大全徐州方言,是指在江苏省徐州地区所使用的方言。

徐州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徐蚌片,与南京话、淮安话、宿迁话等方言有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徐州方言的语音特点、词汇特色以及语法特点。

一、语音特点。

1. 声调。

徐州方言的声调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般只有平声、上声、去声三个声调。

而且在实际使用中,有些词语的声调会有所变化,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2. 入声。

徐州方言中的入声较为明显,很多汉字的入声韵母在徐州方言中得到了保留,如“粒(liap)”、“热(niap)”等。

3. 韵母。

徐州方言的韵母相对较多,除了普通的a、o、e、i、u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韵母,如“-uo”、“-iang”、“-iong”等。

二、词汇特色。

1. 人称代词。

在徐州方言中,人称代词有着独特的变化形式,如“我(wa)”、“你(n ɪ)”、“他(tɔ)”等,读音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2. 数词。

徐州方言中的数词读音也有一些特色,如“一(yɪ)”、“二(ʦɚ)”、“三(sɑŋ)”等,需要注意与普通话的区别。

3. 助词。

徐州方言中的助词也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哩(lɪ)”、“啦(lɑ)”、“咯(kɔ)”等,这些助词在口语中使用频繁。

三、语法特点。

1. 语序。

徐州方言的语序与普通话基本一致,都是主谓宾的结构,但在实际使用中会有一些灵活的变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2. 时态。

徐州方言中的时态表达相对简单,一般通过助词或者上下文来表示,如“我去市场(wa laɪʂɪʦɑŋ)”、“我明天去市场(wa mɪŋ tɪŋ laɪʂɪʦɑŋ)”。

3. 疑问句。

徐州方言中的疑问句一般通过语气或者助词来表示,如“你是谁啦(nɪ sɪʂɪ l ɑ)”、“你要去哪啦(nɪɪɔʦɔ nɑ lɑ)”。

综上所述,徐州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虽然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但在日常交流中仍然能够清晰地表达意思。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徐州方言,促进方言的传承和交流。

徐州方言——精选推荐

徐州方言——精选推荐

徐州方言徐州位于江苏北部,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所管辖地域也就是现在的苏鲁豫皖交界地区。

这种地域的划分,造成了苏鲁豫皖交界地区语言的共通。

汪伪时期,包括苏、浙、皖等省大部,沪、宁两市和鄂、湘、赣、鲁、豫等省小部分区域划分。

一九四四年二月一日将“苏淮特别行政区”改为“淮海省”。

徐州则是所谓“淮海省”的“省会”。

这种划分也不无道理,徐州话跟山东枣庄、滕州、微山,安徽宿州,淮北,淮南,蚌埠等方言最为接近,甚至有些发音完全相同,确实是有共性的独特区域。

目录1徐州地理2谱系关系3发音特点▪徐州话速成秘笈▪规律解密4特色词汇▪语言特色形成▪观点之争5历史因素6区域划分1徐州地理坐标徐州又称彭城,市中心零公里坐标位于北纬34°15′、东经117°11′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四省交界,五省通衢,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又有中原要冲“第一要津,两水汇通,连通三沟,四方都会,五省通衢”的称法。

古代运输枢纽、文明发源地京杭大运河和黄河故道穿城而过,南北融通对徐州方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徐州自古就是重徐州风光徐州风光要的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商贾繁荣之地,因而被喻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

按照当今行政区域划分,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

地理上处于南北方过渡地带,江淮区域,有道是“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不干不湿”。

如果以淮安的南北分界标志为分界,徐州应属北方城市。

了解徐州的地理区位是认识徐州方言的第一步。

第二步则应对我国方言划分有所了解。

在此仅附上链接,请自行查阅:北方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等。

2谱系关系按照北方方言中四大次方言的归类,徐州方言属于华北、东北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徐州方言词典徐州方言词典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徐州市区与周边乡镇语言现状的对比考察_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考察之三(1)

徐州市区与周边乡镇语言现状的对比考察_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考察之三(1)
1.3 考察的方式, 是问卷调查、问询调查与随机的动态抽样调查相结合④。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一般采用 在统一的时间和地点集中, 说明要求和必要的注意事项, 然后由个人选择填写的方式; 对其他人员的调查, 一 般采用当面问询, 然后由调查者代为填写的方式。问询调查在可能情况下 (时间、受调查者数量等条件允许) , 除问卷调查的内容外, 还增加调查该地的声母、韵母、声调例字和《方言词汇调查表》(丁声树编) 的词语等项 内容。
1.4 考察的对象, 包括城乡和新老⑤。地点包括徐州市区, 铜山、丰县、沛县、邳州、睢宁、新沂六县 (市) , 铜 山夹河 (距离城区 13 公里) , 汉王 (距离城区 10 公里) , 三堡 (距离城区 13 公里) , 张集 (距离城区 25 公里) , 大 庙 (距离城区 15 公里) , 茅村 (距离城区 15 公里) , 柳新 (距离城区 17 公里) , 何桥 (距离城区 40 公里) 八镇及 新沂唐店镇, 总计一市、六县 (市)、九镇⑥。总共调查 351 人次 (其中问卷调查 257 人次, 补充问卷的调查对象 有个别与旧问卷的调查对象重复)。 接受调查者中, 学生 (含高中、中专、大学本、专科) 共 166 人次, 占 47. 3%; 教师共 70 人次, 占 19.9% ⑦; 其他 (含职业身份不明者) 115 人次, 占 32.8% 。年龄结构大体比率为 25 岁 以下 53%,25-35 岁 9%,35-45 岁 7%,45-55 岁 5%,55-65 岁 3%,65 以上 4%; 性别比率男性为 45%, 女性为 55% 。
· 23·
表 2 古曾摄开口三等德韵、职韵字, 梗摄开口二等陌韵、麦韵字的韵母
年龄 地区
1 拍—赔
2 麦—梅Hale Waihona Puke 3 魄—破4 色—蛇

徐州方言的声韵调规律

徐州方言的声韵调规律

徐州方言的声韵调规律一、徐州方言的声母1.声母共有二十三个,包括零声母在内。

如下:细音前的鼻辅音声母为舌面音,如:泥聂念娘。

2.部分古疑母字、日母字在北京话中读为声母,徐州老派读为零声母。

如疑母字:倪霓逆,日母字:润闰。

新派则归入与普通话相同或相近的声类。

倪霓逆声母为,润闰声母为。

3.徐州方言古微、影、云、以四母合口字以及部分疑母合口字今读[v]声母,从面前来看,徐州东南部几个县份普遍有[v] 声母,西北部县份则不明显,徐州市区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一些老年人“微、薇、未、味、帷、维、唯”等字读[vi],但是中青年已经读作[ue]。

(2)“危、伪、萎、为、委、巍、魏、威、违、伟、苇、畏、慰、胃、谓、位”等字,老派发音人认为过去曾有人读为[ve],但现在包括老派发音人本人在内都读[ue]。

(3)其他古微母字,如文韵的“文、纹、蚊、闻、吻、问”,阳韵的“亡、芒、忘”,元韵的“晚、挽、万”现在几乎听不到[v]声母的读法,老派发音人也不认为这是徐州旧来的音。

4.知庄章组的声母较为有特色。

(1)古精组字(洪音)今韵母为。

古知、庄、章三组字,今声母分化为和。

古知组二等字、庄组字、章组止摄开口字读[ts]组声母,跟古精组字同音。

如:支=资;齿=此;事=四;罩=皂;抄=操;稍=臊。

其他情况下的古知、庄、章组字,今读组声母,和古精组字今读组声母不同音。

如:(2)庄组在徐州话中读声母的那部分多数为合口呼。

u是后高元音,发音部位靠后,与声母拼合时可能导致声母发音的后移,使其由舌尖前ts组变为舌尖后组声母,当与知章合流后便停留在这一阶段,以后的发展将随着知章走;“谁”读se不读sue可以算是一个反证。

(3)徐州话口语中不出现的或不常出现的字,往往按照普通话的声母读,如臻、榛、汕、讪、潺、忏。

(4)普通话的音节字在徐州话中应当注意,凡是来自中古入声的一律读,来自平上声的,不管是庄组的生母还是章组的船书禅母都读s,去声蟹摄读,止摄读,可见声调、韵母对声母的变化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此外,知组读的全是二等字,章组读的多为止摄字,也是旁证。

[worddoc]徐州方言与普通话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策

[worddoc]徐州方言与普通话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策

[word doc]徐州方言与普通话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策徐州方言与普通话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对策科技信息人文社科徐州方言与普通话间昀主要差异及其对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程分院苏荧[摘要]文章分析了徐州在方言区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徐州人说普通,声调三个方面指出了徐州方话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声母,韵母言和普通话之间的主要差异,从语音学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问题对策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共辖六县五区,即丰县,沛县,铜山,邳州,睢宁,新沂六县市,云龙,鼓楼,泉山,九里,贾汪五区.徐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华北,东北次方言?,在语音,语汇上与普通话差异较明显,语法差异相对较小.徐州方言内部还存在着地理差异,徐州市区,西北县份(丰,沛,铜山),东南县市(新沂,邳州,睢宁)之间的差异比较突出[21. 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推广,徐州人(特别是年轻人)说普通话虽然已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方言,但还是可以明显听出方音的痕迹;虽然已接近普通话,但还不够标准,自然,地道.下面主要从语音方面谈一谈徐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如何纠正.一,声母方面(一)存在zh,ch,sh和Z,c?S不分的现象.问题:发翘舌音zh,ch,sh时,发音部位偏前,舌位接近齿龈处.来自沛县的人在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对策:平翘舌两组声母的发音方法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发音部位.要发好翘舌音必须找准发音部位,即舌尖与硬腭前部接触.如果是翘舌音发不准,可以先练习舌尖与硬腭前部的接触动作,然后逐渐加上发音,直到熟练准确为止.平舌音的发音部位是舌尖与上齿背接触,发音时气流不要过强.发准翘舌音只是第一步,接着还要弄清在普通话里哪些字的声母是翘舌音.下面几种办法可以帮助学习者辨别和记忆.1.记少不记多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Z,c,s声母字大大少于zh,ch,sh声母字,如sen音节的字只有一个,而shen音节的字有40个,常用的也有2O多个.我们只须记住”森”是平舌音,”伸,沈”等皆可推知为翘舌音.2.根据声韵配合规律类推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拼合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辨记字音.如I1n,ufti,ILl?nq三个韵母不与z,C,S相拼,所以”抓,刷,揣,拽,摔,庄,窗,双”等肯定是翘舌音;又如普通话里sh不能与Oiqq相拼,所以”松,耸,送”等肯定是平舌音;另外,Z,c,s和en相拼的字极少, 只有”怎,参(…参差?的?参?),岑,森”,其他五十多个”en”韵母的字都读翘舌音,如”珍,枕,衬,趁,身,神”等.3.偏旁类推形声字在汉字里占有很大比例,一般来说,声旁能代表字音,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声旁类推出很多字的读音.如”曾”是平舌音,由此推知“增,憎,缯,赠”等都是平舌音;”周”是翘舌音,”偶,稠,绸”等也是翘舌音.但要注意,这个规律也有例外.有的字声旁是翘舌音却读为平舌音,如”钻,暂,渐,脏,赃,昨,咋,作(乍zha—一问),睢(隹zhui)”;有的字声旁是平舌音却读为翘舌音,如”铡,债,肘,豺,柴,崇,瘦,创,诗,峙, 衬”.(二)发舌面音j,q,X时普遍存在”类尖音”问题.问题:发音时没有舌面上贴的动作,而是把舌尖直接平伸至上下齿之间,有的甚至直接平伸至上齿背,形成了”尖音”(普通话里没有尖音).这一问题在声母…X?里表现更明显,在女性的发音里表现更为普遍.这一方面是受徐州方言的影响,也与”港台腔”的盛行有关.例如: 积极,起码,喜欢等.对策:防止尖音主要是要注意i,q,X的舌面前摩擦部位,不要让舌尖接触齿背,正确的发音部位是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相接触.二,韵母方面(一)存在n的发音开口度普遍偏小,舌位的高度降得不够低的问题.n是舌面元音单韵母,舌位处在口腔中央,低的位置,是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腔应自然张大,舌位居中,自然平放,唇形不圆.例如:沙发,马达.(二)存在把韵腹e发成e的情况.含韵母ie,ne的音节在普通话发音中不够规范,如”雪,学,界,姐”等.6不能与任何辅音声母直接相拼,主要用途是与i,f】分别构成复韵母ie,fje,自成音节时,只有一个汉字”欺”.徐州人经常错把e发成e. 6是舌面元音单韵母,舌位处在口腔前部,半低的位置,是不圆唇元音,而e虽然也是舌面元音单韵母,不圆唇元音,但舌位处在口腔后部,半高的位置,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发e时口半开,舌位半低,舌尖微触下齿背,舌面前部隆起,唇形不圆,嘴角稍向两边展开.(三)鼻韵母归音不到位.后鼻韵母的归音中舌根没有顶住软腭,前鼻韵母的发音中舌尖没有归到齿龈的位置,前后鼻音的区别不明显,含混不清,这与平时方言的发音中鼻韵母动程较小有关.睢宁,新沂,邳州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集中.对策:发前鼻韵母时,一要注意舌尖往前靠,去顶住上齿背;二要注意口型要小些.发后鼻韵母时,则舌根向软腭部位靠拢,口型要大些.在仔细揣摩舌头运动的方向之后,再练习合音.练习时,先拉长声音念n, 不要中断,以便舌头从容向前伸,去抵住上齿背,舌尖不要离开齿龈,让声音延长下去,发nn;同样,拉长声音念n,以便舌根从容向后抬高,去抵住软腭,舌根不要离开软腭,让声音延长下去,发nnq.睢宁,新沂,邳州地区还存在鼻韵母onq和enq混淆的情况,如把”更正”读成”公众”,”政治”读成”众志”,”空洞”读成”坑邓”等.OFIg和enq都属于后鼻韵母,但韵腹一个是圆唇元音,一个是不圆唇元音, 发onq时一定要有意识的将嘴唇拢圆,然后舌头向后缩,舌根向上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通过,整个发音结束才可以除阻.(四)丢失tl韵头现象.问题:普通话里一些有U韵头的字,例如:”吞,村,孙,对,岁”,睢宁地区的人在发这些音时往往将U韵头丢失.对策:对于有u韵头的字,在拼读时要有意识地把嘴唇拢圆,让口张得慢一些,把韵头引出来.另外一些音节的韵母常出现误读.如把”您”读成”nen”,把”药”读成”yue”,把”跃”读成”yao”,把”翁”读得近似”ong”,把”笔”读成”he把”费,飞,非,肥”读成”“等.三,声调方面问题:徐州话和普通话在声调的实际读法上存在着明娃的对应关系.——例字光明磊落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普通话凋值553521451徐州话调值2l34552451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徐州话的声调,除了去声和普通话的去声一致外,其余的三个声调和普通话都不相同.尽管同属降调,但普通话为全降,徐州降调的声音稍短促.阴平的调值起音不够高,阳平的音值过短,上扬过于急促.在单音节的朗读中,上声的发音存在的问题最为普遍.1.上声读得过长并伴有末尾拖音的现象.如”好”.2.音值过短只降不升的情况.如”有”.还有一些音节常被误读声调,如”猫,皆”的声调读成”35”.”一,不”的变调掌握还不够准确,熟练,存在不遵循普通话变调规律或一律不变调的问题.对策:1.读普通话阴平调时,起调要高,并将这一音高保持不变,直至音止.要防止受方言影响,发出低平调值,或在结尾处出现多余的升降.2.读普通话阳平调时,起音要适中,并上扬.要防止受方言影响,声带绷不到最紧状态,未至高音处就停止或拐了弯.3.读普通话上声调时,开始声带略松,音次低,然后立即松到底,发出低音来,最后由稍长松弛状态的低音即刻绷到较紧状态,至次高音结束,读音较长.要防止受方言影响,升得高度不够,或在上升的最后阶段改变调势,拐小弯.4.读普通话去声调时,起调要高,呈落势,至低音结束.全调最短,渎得干脆利落.要防止受方言影响,一是起音不够,二是降不到底,成了半降.汉语方面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区之间的语音系统差别大,就是一个地区,一种方言内部也常在语音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学习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标准音.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不是毫无规律的,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就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地死记,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 在正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朗读,会话练习,逐步运用到实际口头语言中去.参考文献[1]《现代汉语知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苏晓青,吕永卫.《徐州方言词典》。

徐州市民语言使用情况

徐州市民语言使用情况

徐州市民语言使用情况本文以接受徐州电视台《徐州夜新闻》栏目采访的310人的方言使用情况的记录为语料,通过对其统计分析试图总结出目前徐州市民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徐州市的推普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标签:徐州市民语言使用推普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由于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方言的变化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2009年7月10日~7月23日,我们对接收徐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每晚21:20播出的《徐州夜新闻》栏目采访的310人的方言使用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

通过对身边鲜活的语言材料的分析,笔者试图总结出目前徐州市民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促进徐州市的推普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接受采访者的性别及年龄段的数据统计从以上数据资料可以看出,接受采访的人员基本涵盖了三个年龄段,老年人占11%,其中,老年男性占6%,老年女性占5%;中年人占54%,其中,中年男性占38%,中年女性占16%;青年人占35%,其中,青年男性占21%,青年女性占14%。

从性别来看,其中男性占65%,女性占35%。

可以看出,接受采访的人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中青年明显多于老年。

他们的身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a.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b.私人企业主及服务人员;c.路人;d.社区居民;e.其他人员。

接受采访的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男性居多,而接受采访的老年人则多为社区居民。

也就是说,在徐州市区这个社会环境中,男性的社会责任远远大于女性;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具有较为明显的话语权优势,中青年的社会主导地位更为突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中流砥柱。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统计,笔者将为数不多的几个未成年学生列入了青年人中,其中包括男生2人,女生5人,青年和少年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较小,能够共同代表徐州市新一代市民的语言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调类归属) 方面 。
古入声字 ,特别是清声母 、次浊声母入声字今
读的调类分布 ,北京徐州两地有较大差别 ,徐州的
老派新派之间也有较大差别 。
(1) 所调查的 122 个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在老
派徐州话和北京话四声中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
北京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总计
徐州 阴平 阳平 去声
2字 突等
2字
① 本文所说的相近 ,实际上包括音类和音值两个方面 。例如新派将老派的 i 韵母改读为 e 韵母 ,从音类角度看是与北京话相同了 , 从音值角度看是与北京话相近了 。
72
会保留老派读法 ,如“烙”字仍读 u 韵母等 。
(4) 北京话读 u 韵母的字 ,如“翁嗡瓮”等 ,
老派一律读为 u 韵母 ,新派发音人中已经出现
读为与普遍话相同的调类 ,具体是 :泊 、疾 、雹 、逐
(阳平) ;蜀 (上声) ;寂洽述鹤特获瀑复 (去声)
(2) 所调查的 336 个古清声母入声字在老派 徐州话和北京话中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①:
北京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总计
徐州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123 字 搭等
122 字 拙
映现状 ,两者的差 异反映出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 。对比考察是我 们采用的基本方法 ,也是我们分析与讨论问题的 基点 。本文所谓的老派语音 ,以发音合作人的发 音以及《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2 ] (P51) 《、徐州 方言词典》[3 ] (P4) 记录的音系为准 ,老派发音合作 人是 :黄伯勋先生 ,80 岁 ;李兆民先生 ,80 岁 。两 位均世居徐州城内 。新派语音发音合作人是 :王 剑峰 ,男 ,24 岁 ,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 ; 王靖 懿 ,女 ,22 岁 ; 杨洋 ,男 ,22 岁 ; 张庆欣 ,女 ,22 岁 ; 王欣 ,女 ,21 岁 ,均为徐州师范大学学生 。以上五 人均生长于徐州市区 。
掠 1字 幕等 16 字
1字 16 字
由上表可以看出 ,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在老派
徐州话中主要归读阴平 ,共 96 字 ,占总数的 82.
8 %。而北京话主要归读去声 ,共 103 字 ,占总数
116 字的 88. 8 %。两地不同调类字共 89 个 ,占总
数 116 字的 76. 7 %.
在总计调查的 452 个古清 、次浊声母入声字
感产”,北京韵母 an ,徐州韵母 √“; 真陈门人”,北 京韵母 en ,徐州韵母 ε 等等 ,新派读法与老派相 同。
2. 完全改变 (1) 北京话 fei 音节字 ,徐州老派读作 fi ,新派 读 fe ,如 :飞非绯霏扉妃肥淝匪诽翡废费肺沸 ;辈 背信备被迫臂等字 ,北京话读 pei ,徐州老派读 pi , 新派读 pe ,新派读音与北京话相近 。① (2) 古假摄开口三等麻韵精组字 ,徐州老派韵 母 i ,古蟹摄开口二等皆 、佳韵见系字 ,徐州老派 韵母 i ,两组字韵母不同 ,因而不同音 ,如 : 姐 ≠ 解 ,邪 ≠鞋 ,写 ≠蟹 ,借 ≠介 。而这两类字在北京 话里韵母相同 ,因而也同音 。新派读法和北京话 一样 ,两类字同音了 。(3) 部分老派 ue 韵母字 ,北 京话为 uo 韵母 ,如 : 国帼或惑获 ,新派已改读为 u 韵母 ,与北京话相近 。(4) 部分老派 i 韵母字 , 北京话为 ian 、ia 韵母 ,如 :遣谴崖涯 ,新派已改读 为与北京话相对应的音类 。 3. 部分改变 (1) 部分古曾摄开口三等德韵 、职韵字 ,梗摄 开口二等陌韵 、麦韵字 ,徐州老派统读为 e 韵母 , 而在北京话中则分读为 ei 、o 、ai 、 等几个韵母 , 如 :北贼黑 ,徐州 e 韵母 ,北京 ei 韵母 ;魄迫墨 ,徐 州 e 韵母 ,北京 o 韵母 ;伯拍白麦择摘 ,徐州 e 韵 母 ,北京 ai 韵母 ;得特革责色格 ,徐州 e 韵母 ,北京 韵母 。新派读法分为三种情况 : ⅰ北京话读 ei 韵母的 ,新派大体不变 ,仍读 e 韵母 。如 :北贼黑 。 ⅱ北京话读 ai 韵母的 ,新派有些读为与北京 话音类相对应的单韵母 ,但多数情况是 e 、韵母 共存 ,如 :拍麦摘 。 ⅲ北京话读 uo 、 韵母的 ,新派出现 e 、韵母 并存的情况 ,如 :魄迫墨革责色 。 (2) 部分老派读 u 韵母的字 ,北京话分读为 ou 、uo 两类韵母 ,如“谋蝼粥”北京 ou 韵母 “, 唾倭 龌”北京 uo 韵母 。新派读法已分为两类 ,韵类与 北京话相同 ,但在一些词语中 ,有些字还会保留老 派读音 ,如“唾”在“唾沫”一词中仍读 u 韵母等 。 (3) 部分老派读 u 韵母的字 ,北京话分读为 、 au 、y 三类韵母 ,如“科颗蝌窠乐”北京 韵母 , “烙酪”北京 au 韵母 “, 略掠”北京 y 韵母 。新派 读法已分为三类 ,韵类与北京话相同 ,但个别字还
(一) 声母的变化 1. 不变 (指新派相对于老派而言没有变化 ,从 新派立论 ,下同) : 老派细音前的鼻辅音声母为舌面音 ,如 :泥 聂念娘 。新派完全保留这一特色 。 2. 完全改变 : (1) 部分古疑母字 、日母字在北京话中读为 n 、 声母 ,徐州老派读为零声母 。如疑母字 :倪霓 逆 ,日母字 :润闰 。新派则归入与普通话相同或 相近的声类 。倪霓 逆声母为 ,润闰声母为 。 (2) 古微 、影 、云 、以四母合口字 ,以及部分疑 母合口字北京音读合口零声母 uei ,老派徐州音分 三种情况 : [3 ] (P4) ⅰ微薇未味惟维唯等字读 vi 。 ⅱ危伪为巍威违伟苇畏谓等字 ,老派发音人 认为过去曾有人读为 ve ,老派发音人本人读 ue 。 ⅲ其他古微母字 ,如文韵 :文纹蚊闻吻问 ,阳 韵 :亡芒忘 ,元韵 : 晚挽万 ,老派发言人不读 v ,也 不认为是徐州旧有的音 。 新派徐州话 v 声母完全消失 ,以上三类字一 律读零声母 ue 。 3. 部分变化 : ts 组和 t 组声母 。古知 、庄 、章组字 ,老派分 读为 ts、t 两组声母 ,但分读规律与北京不尽相 同 ,调查表明 ,在介于新老派之间的 50 岁左右的 中年人群中 ,ts 组声母曾呈现扩大趋势 ,例如“逐 视筑著作桌捉追”等字读 t s 声母 “, 疏注 恕庶”读 s 声母[4 ] 。而新派 t 组声母则出现明显扩大的趋 势 ,在笔者调查的 210 个北京音读 t 组而老派读 ts 组的字中 ,只有“崇豺潲渗绉扎拆参择铡窄”12 字存有 ts 组声母的读法 ,占总数的 5. 5 % ,其余都 读 t 组声母 。 (二) 韵母的变化 1. 不变 (1) 单元音 е、ε、。“黑梅败代袄老”等北京话 读复合韵母 ei 、ai 、au 的字 ,老派徐州音读为单元 音韵母 e 、ε、,新派读法与老派相同 。 (2) 复元音 u 。部分北京话读为单韵母 o 的 字 ,如“波泼摸漠婆泊”等 ,老派徐州音读为 u 韵 母 ,新派读法与老派相同 。 (3) 鼻化韵 。徐州话无鼻辅音韵尾 n ,北京话 中的 n 韵尾字徐州话一律读鼻化韵母 。如“单山
占总数 336 字的 54. 5 %。
(3) 所调查的 116 个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在老
派徐州话和北京话中四声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
北京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总计
徐州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8字 拉等
8字
4字 额
1字 截等
3字
1 字 103 字 116 字 辱 纳等 1 字 86 字 96 字
3字
第 28 卷 第 4 期 2002 年 12 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 of Xuzhou Normal Uni. ( Philo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28 ,No. 4 Dec. ,2002
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的考察
[ 中图分类号 ] H17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726425 (2002) 0420071205
一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语言规范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 标志之一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语言政 策 ,这不仅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 要 ,而且也是现代汉语发展的必然要求 。1997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的跨世 纪的推普工作的目标是 :2010 年在全国范围内初 步普及普通话 ,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 ,21 世纪中叶以前 ,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普通话 ,交际中 没有方言隔阂 。[1 ] (P1) 几十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指 导下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的语言规范化 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 我国毕竟是一个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方言分歧复 杂的国度 ,方言的存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 变 。因此 ,了解语言的现状 ,研究语言的变化发 展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就 显得尤其必要 。本文的目的 ,就是通过对徐州这 个特定地区方言新老派之间语音要素变化的考 察 ,探讨该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和特点 ,从中 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
———新老派语音差异及变化特点分析
苏晓青 ,刘 磊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 关键词 ] 徐州方言 ;普通话 ;靠拢趋势 ;变化特点 ;考察分析 [摘 要 ]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语言政策 ,也是现代汉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地域辽阔 、方
言复杂 ,方言的存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 。了解语言的现状 ,研究语言的变化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 出各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显得尤其必要 。文章通过对徐州这个特定方言地区新老派之间语音构成要素变化 的考察 ,探讨该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和特点 ,并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
[ 收稿日期 ]2002204205 [ 基金项目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 : K3 - 017) 成果之一 。 [ 作者简介 ]苏晓青 (1949 —) ,男 ,江苏淮阴人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磊 (1980 —) ,男 ,江苏徐州人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硕 士研究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