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知识点讲解及例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知识点讲解及例题

1. 化学反应速率:⑴.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消耗的时间(Δt)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Δc)有关;②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

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

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

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如:化学反应mA(g) + nB(g) pC(g) + qD(g) 的:v(A)∶v(B)∶v(C)∶v(D) = m∶n∶p∶q ③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

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 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①.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②. 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③. 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 其他因素。

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2. 化学平衡:⑴.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 化学平衡的概念(略);⑶. 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

平衡时v正==v逆≠0等:v正=v逆— 33 —定:条件一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⑷. 化学平衡的标志:(处于化学平衡时):①、速率标志:v正=v逆≠0;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③、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产率不再发生变化;④、反应物反应时破坏的化学键与逆反应得到的反应物形成的化学键种类和数量相同;⑤、对于气体体积数不同的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体积和压强也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新高考化学 考点详细分析 深入讲解 提升解题能力 化学高考必看 最新版

化学平衡状态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新高考化学 考点详细分析 深入讲解 提升解题能力 化学高考必看 最新版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
B.增大HBr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 C.若反应物均增大至2 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
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 ℃,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解题能力提升
解析 加入NaOH,c(HBr)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醇的物质的量增大,A
可能的情况举例
是否达到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的同时生成m mol A

正、逆 反应速 率的关
单位时间内同一物质断裂的化学键与生成的化学键 的物质的量相等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B的同时消耗p mol C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的同时消耗q mol D
是 是 不一定
v(A)∶v(B)∶v(C)∶v(D)=m∶n∶p∶q
解题能力提升
2.浓度、压强或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
(1)不要把v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有当v正>v逆时,平衡才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 (2)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3)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其化学平衡无影响。 (4)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 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 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变浅)。 (5)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 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必备知识通关
②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 强(压缩容器体积),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增大容器体积), 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 因压强的影响实质是对浓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当压强“改变”能造成浓度改变时,化 学平衡才可能移动。 ④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 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化学5(常见八大专题63个规范答题模板)

化学5(常见八大专题63个规范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常见八大专题63个规范答题模板(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则××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离子未完全沉淀。

(3)洗涤沉淀操作:将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5)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6)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①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②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7)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①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8)装置气密性检查:1)空气热胀冷缩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管口a处用橡皮管连接一段导管放入烧杯中的水中,双手握住圆底烧瓶(或用酒精灯微热),若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或移开酒精灯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平衡移动原理

平衡移动原理
2、16年全国Ⅲ·27题: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 脱硫、脱硝,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x的烟气,反应温度为 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目标展示,有的放矢
近几年江苏及全国高考试卷考查情况分析:
特别 注意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浓度、压强或温
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减弱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不是抵消!!!
触摸高考,模拟训练
练习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____B____。
A.氨水应密封保存存放置于低温处
B.在FeCl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 C.生成HNO3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NO2的转化率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3、12年江苏·10题:C.N2(g)+3H2(g)
2NH3(g) △H<0,其他
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4、16年江苏·16题: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
器中反应 2H2(g)+CO(g) 的是
CH3OH(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⑶浓度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例:对气体分子数不变的
反应,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各物质的浓度,化学平衡不移动。
⑷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时,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该物质的转化率降低,其它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
基知考问、网终构建
二.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问题4:如何画速率-时间关系图?
升高温度 ③ 降低温度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

化学均衡系列问题化学均衡挪动影响条件(一)在反响速率(v)-时间( t )图象中,在保持均衡的某时辰t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V 正、 V 逆的变化有两种:V 正、 V 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V 正、 V 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对于可逆反响: mA(g) + nB(g)pc(g) + qD(g) + (正反响放热 )反响条件条件改变v 正v 逆v 正与 v 逆关系增大反响物浓度加速不变v 正> v 逆减小反响物浓度减慢不变v 正< v 逆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不变加速v 正< v 逆减小生成物浓度不变减慢v 正> v 逆m+n> p+q加速加速v 正> v 逆m+n< p+q加压加速加速v 正< v 逆压m+n= p+q加速加速v 正= v 逆m+n> p+q减慢减慢v 正< v 逆强m+n< p+q减压减慢减慢v 正> v 逆m+n= p+q减慢减慢v 正= v 逆升温加速加速v 正< v 逆温度降温减慢减慢v 正> v 逆催化剂加速加速加速v 正= v 逆均衡移图示动方向选项正反响方向B 逆反响方向C 逆反响方向B 正反响方向C正反响方向A逆反响方向A 不挪动E 逆反响方向D 正反响方向D 不挪动F逆反响方向A 正反响方向D不挪动E【总结】增大反响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减小反响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均衡向逆反响方向挪动。

增大压强,化学均衡向系数减小的方向挪动;减小压强,均衡会向系数增大的方向挪动。

高升温度,均衡向着吸热反响的方向挪动;降低温度,均衡向放热反响的方向挪动。

催化剂不改变均衡挪动(二)勒夏特列原理(均衡挪动原理 )假如改变影响均衡的一个条件,均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类改变的方向挪动。

详细地说就是:增大浓度,均衡就会向着浓度减小的方向挪动;减小浓度,均衡就会向着浓度增大的方向挪动。

增大压强,均衡就会向着压强减小的方向挪动;减小压强,均衡就会向着压强增大的方向挪动。

平衡移动原理

平衡移动原理

平衡移动原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平衡移动原理的基本概念。

在物理学中,平衡状态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会发生加速度,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而平衡移动原理则是指在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如果受到一个外力,将会产生一个与该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从而保持物体的平衡状态。

这一原理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也是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基本运动规律。

其次,平衡移动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工程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稳定性,遵循平衡移动原理来设计建筑物的结构,使其能够承受各种外力而不会发生倾斜或倒塌。

另外,在机械装置的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平衡移动原理,确保机械装置在工作时能够保持平衡状态,不会发生不稳定的情况。

平衡移动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船舶、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的设计和制造中,以确保它们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平衡状态,安全稳定地运行。

此外,平衡移动原理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一些实际的应用。

比如当我们骑自行车或者开车时,需要保持车辆的平衡状态,这就涉及到平衡移动原理。

又如在运动中,人体也需要遵循平衡移动原理来保持身体的平衡,这对于体育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

总之,平衡移动原理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移动规律。

在实际生活中,平衡移动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机械装置的设计、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的制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等方方面面。

了解和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设计各种工程和装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使大家对平衡移动原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高中化学原因解释答题模板

高中化学原因解释答题模板

题型结构常以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为载体,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对实验目的、现象的描述等。

化学解题思维1.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应用的准确描述(1)答题要素①写出可逆反应的方程式。

②改变的条件。

③导致平衡如何移动。

④平衡移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2)得分点及关键词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叙述方式:可逆反应+条件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

①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②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③平衡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

④平衡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2. 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1)答题要素①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②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③明确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2)得分点及关键词①操作:怎么“傲”?为什么这样“做”。

②作用:需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

3. 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1)答题要素①现象描述要全面2 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

②现象描述要准确:如A 试管中……、B 处有……③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2)得分点及关键词针对不同状态可按以下模板回答:①溶液中g 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

②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变细),颜色由……变成…···。

③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4. 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1)检验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答题模板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

若……(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高考化学原理、化工流程规范答题法及有机物常见除杂方法

高考化学原理、化工流程规范答题法及有机物常见除杂方法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相关问题的四个步骤(1)列平衡(2)写改变的条件(3)说平衡移向(4)说平衡移动的结果。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有关原理的高频考点)1、明矾净水的原理规范解答: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Al3+发生水解反应:Al3++3H2O⇌Al(OH)3(胶体)+3H+,氢氧化铝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水澄清。

2、高铁酸钠既能用作净水剂又能对水进行消毒、杀菌的原理规范解答:Na2FeO4中的铁元素呈+6价,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Fe3+发生水解反应:Fe3++3H2O⇌Fe (OH)3(胶体)+3H+,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水澄清。

3、碳酸铵溶液显碱性的原因规范解答:碳酸铵溶于水能发生水解,NH4++H2O⇌NH3·H2O+H+,CO32-+H2O⇌HCO3-+OH-,CO32-的水解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故溶液显碱性。

4、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规范解答:碳酸氢钠溶于水后,HCO3-⇌H++CO32-,HCO3-+H2O⇌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故溶液显碱性。

5、在钢材表面镀铝可以防止钢材腐蚀的原因规范解答:铝在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能防止钢材被腐蚀。

6、蒸干灼烧FeCl3溶液得到Fe2O3的原理规范解答:在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Cl3+3H2O⇌Fe(OH)3+3HCl,在蒸发过程中,由于氯化氢大量挥发导致水解平衡向右移动,蒸干溶液时得到Fe(OH)3,灼烧时发生反应2Fe(OH)3=Fe2O3+3H2O,最后得到Fe2O3。

7、用酸性过氧化氢溶液溶解铜片的实验中,铜片溶解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加快后减慢的原因规范解答:温度升高能够加快反应Cu+2H++H2O2=Cu2++2H2O的反应速率,故铜的溶解速率加快,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此时H2O2的浓度的下降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超过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铜的溶解速率减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答题模板
1.解答此类题的思维过程
(1)找出存在的平衡体系(即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2)找出影响平衡的条件
(3)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4)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及移动结果与所解答问题的联系
2.答题模板
……存在……平衡,……(条件)……(变化),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

3.应用举例
(1)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是什么?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2)Mg可溶解在NH4Cl溶液中的原因分析。

提示(1)在AlCl3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AlCl3+3H2O可逆符合Al(OH)3+3HCl,加热时水解平衡右移,HCl浓度增大,蒸干时HCl挥发,使平衡进一步向右移动得到Al(OH)3,在灼烧时发生反应2Al(OH)3===加热Al2O3+3H2O,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Al2O3。

(2)在NH4Cl溶液中存在NH+H2O可逆符号NH3·H2O+H+,加入Mg粉,Mg与H+反应放出H2,使溶液中c(H+)降低,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使Mg粉不断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