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问题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今日课题: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应用一.时,移动的结果是:⑴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变大,而自身转化率变小⑵达新平衡时,该物质的浓度比原平衡大,其他反应物的浓度比原平衡小⑵改变反应物浓度和改变反应物的量不能等同,当反应物是固体或纯液体时,改变它的量时,浓度没有变化,平衡不移动⑶压强变化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并且要引起浓度变化才可能引起平衡移动⑷温度升高时,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速率都会加快。

吸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加快比放热反应方㈠浓度的影响 例1:(2007年全国卷I )如图是恒 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㈡压强的影响例2.对可逆反应4NH 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的n(NH3)∶n(O2)=4∶5B.反应达平衡后,对体系一直进行加压,平衡总是向逆向移动C.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向压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D.当v正(NH3)∶v正(NO)=1∶1时,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例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气)+nB(气)pC(气)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时,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 ,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的为原来的1.9倍,若压缩时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m + n > p B.A的转化率降低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加㈢温度的影响例4.反应A(g)+3B(g)2C(g);ΔH<0,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例5.可逆反应A+B(s)C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B的转化A. A为固体,C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A、C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例 6.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 △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应用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应用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情况。

当这种稳定状态出现移动时,即反应物和生成物重新达到新的平衡浓度,这个现象被称为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是基于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定律。

1.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K)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平衡程度的指标。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表达式:A +B ⇌C + D平衡常数定义为:K = \(\frac{[C][D]}{[A][B]}\),其中方括号表示该物质的浓度。

平衡常数决定了化学反应正向和逆向反应的相对速度和平衡位置。

1.2 Le Chatelier定律Le Chatelier定律是一条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

它说到,当化学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受到外界影响,系统将调整自身以抵消这种影响,以达到新的平衡。

根据Le Chatelier定律,当一个化学系统受到扰动时,系统会对扰动做出反应。

具体来说,当增加了反应物浓度,反应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以减少反应物浓度;相反,当增加了生成物浓度,反应会向反应物方向移动,以减少生成物浓度。

2. 应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可以应用于许多实际情况中,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

2.1 工业生产在工业生产中,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原理可以用于控制反应的进程,以提高产品产率和纯度。

例如,在氨的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可以调节反应平衡位置,从而增加氨的产量。

2.2 环境保护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也可以用于环境保护。

例如,在水体中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水体呈酸性。

通过向水体中注入石灰,可以增加水中的碳酸钙浓度,从而减少水体的酸性,达到pH值的调节。

2.3 医药领域在医药领域,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常常用于药物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调节药物反应的平衡位置,可以控制药效和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的平衡常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问题课件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问题课件

可迁移到以上醋酸的电离平衡。
巩固练习2: (2011年广州一模第32题节选)
苯乙烯(C6H5CH=CH2)是生产各种塑料的 重要单体,其制备原理是:
80
平衡转 化率/%
60
101kPa(900K)
202kPa(900K)
40
0
4
8
121620nH2O)n(C6H5C2H5)
其他条件不变,体系总压强越大,平衡转化率越小。
浸出K+的原因:

加入Ca(OH)2溶液,OH—与Mg2+结合成Mg(OH)2、 Ca2+与SO42—结合成CaSO4而析出,使平衡向右移 动,杂卤石溶解浸出K+(留在滤液中)。
小结: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答文字表述题的 规范答题模式
答题思路:
找到
改变
平衡的移
平衡的移
平衡
条件
动方向
动结果
研学问题2: 从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提示:可借鉴另一个
定性分析方法:
1L浓度为0.1 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到2L时,溶液 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体系中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同 等程度减小,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化学计量数更大
的方向)移动。此处由另一个平衡体系移动结果迁移 而来。
N2 + 3H2
2NH3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建立化学平衡后, 将容器的体积增大,体系的压强减小(此时体系中各 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减小,),化学平衡向逆方向 (化学计量数更大的方向)移动。
小结: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答文字表述题答 题的方法。
1 找到存在的平衡体系。 2 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分析平衡的
移动。 3 按照规范答题模式 组织文字答题。

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问题

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问题
3 mL 0.01 mol L-1 KI溶液 实验І 棕黄色溶液 数滴 0.01 mol L-1 AgNO3溶液 3 mL 0.005 mol L-1 Fe2(SO4)3溶液(pH约为1) 分成三等份 1 mL 1 mol L-1 FeSO4溶液 1 mL H2O
实验Ⅱ
i.
ii.
iii.
产生黄色沉淀,溶液褪色
正反应方向移动,利于除氨 。
NH3· H2O
NH3+H2O
实战演练
4.(2011-26)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 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3)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 pH在 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盐酸的作用:_______。
答案:(3)Cl2 与水反应:Cl2 + H2O HCl + HClO,增大 HCl的浓度使平衡逆向移动,减 少Cl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2 的逸出
有甲乙两份等体积的浓度均为0.1mol/L氨水 氨水, 甲用蒸馏水稀释 100 倍,乙用 0.1mol/L 氯化铵溶 液稀释 100 倍,稀释后的乙溶液与稀释后的甲溶 液相比较, PH 甲大( 填“甲大”、“乙大”或 “相等”)。 NH3· H2O NH4++ OH— 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是
NH3•H2O NH4++OH— 乙加入NH4Cl溶液后,C(NH4+)
实战演练
3、(2010北京26)某氮肥厂氨氮废水中的氮元
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该废水的处
理流程如下:
氨氮废水

低浓度氨氮废水

含HNO3废水

达标废水
(1)过程Ⅰ: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 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 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 NH3·H2O NH3+H2O 废水中的NH3被空气带走,平衡向 。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嘿,你知道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就像是一场奇妙的舞蹈!比如说,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就好像是舞者们在舞台上表演。

当条件改变时,
就像是音乐节奏突然变化,舞者们的动作也得跟着变啦!
想象一下,N2 和H2 合成NH3 的反应,这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本来它们好好地在那里反应着呢,可要是温度变了,哎呀呀,那可就
不一样咯!这不就跟天气突然变了,我们得赶紧换衣服一个道理嘛!
再比如,增加反应物的浓度,那可不就像是给舞者们加了更多的伙伴,那场面能不热闹嘛,反应自然就朝着生成更多产物的方向进行啦。

我记得有一次,在化学实验课上,我们在研究一个平衡反应。

老师
就像个神奇的指挥家,稍微改变一下条件,哇塞,反应就有了明显的
变化。

当时我们都特别兴奋,感觉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还有啊,压强的改变也会让平衡移动呢!这就好像是给舞台施加了
不同的压力,舞者们就得调整自己的位置和动作啦。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真的太神奇了!它让我们看到了化学反应的多变
和有趣。

它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各
种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我们要做的就是去理解它,掌握它,然后
利用它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所以啊,一定要好好学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呀,它会给你带来很多惊喜的!。

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中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制得大面积单晶石墨炔,是碳材料科学的一大进步。

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石墨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物质中均有碳碳原子间的σ键 B. 三种物质中的碳原子都是3sp 杂化 C. 三种物质的晶体类型相同D. 三种物质均能导电2.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 NaCl 的电子式为Na Cl ::B. 3NH 的VSEPR 模型为C. z 2p 电子云图为D. 基态24Cr 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3. 下列过程与水解反应无关的是() A. 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脂B. 重油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烃C.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基酸D.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3FeCl 溶液制备3Fe(OH)胶体 4. 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22H O 溶液中加入少量2MnO 固体,促进22H O 分解B. 密闭烧瓶内的2NO 和24N O 的混合气体,受热后颜色加深C. 铁钉放入浓3HNO 中,待不再变化后,加热能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D. 锌片与稀24H SO 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4CuSO 固体,促进2H 的产生5. 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2CO 和2SO ,实验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废气中2SO 排放到大气中会形成酸雨B. 装置a 中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3HCO -的水解程度大于3HCO -的电离程度 C. 装置a 中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废气中的2CO 和2SOD. 装置b 中的总反应为223224SO CO H O HCOOH SO --+++电解6.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A. 2Cl 制备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 ):22Cl 2OH Cl ClO H O ---+=++B. 食醋去除水垢中的3CaCO :2322CaCO 2H Ca H O CO +++=++↑C. 利用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3222Fe Cu 2Fe Cu ++++=+D. 2Na S 去除废水中的2Hg +:22Hg S HgS +-+=↓ 7. 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

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
如:A(g)+B(g)≒3C(g)(恒温恒容条件下) 当加入1molA,2molB时,平衡建立时:B转化了
0.5mol;B的转化率:25%.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00000molB
(夸张了些),就是A全部转化(根据可逆反应的特征,A不可 能全部转化),
消耗B:1mol,此时B的转化率是多少?不需要计算了吧, B的转化率肯定是减小。但的A转化率是增大的。
-
速 率

间 关
升温 正反应吸热 降温


2020/5/12
升温 正反应放热 降温
(4)催化剂的影响
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V’正= V’逆,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例:对如下平衡 A(气) + B (气)
2C (气) + D (固)
V正
V正′= V逆′
2020/5/12
C、B的转化率:甲>乙>丙>丁 D、B的转化率:丁>乙>丙>甲
解甲析、:乙以相乙比、:丙B相为同基,准甲,中先A比比较乙它中们多两1 组moAl,、BA转的化转率化的率大:小乙,>再甲与;甲B、的 丁转两化组率比:较甲。>丙乙组;的A、B都为乙组的两倍,两容器的体积相等,所丙容 器甲压、强丙比相乙比容:器A相的同大,,甲此中反B应比正丙反中应少为1 气mo体l,体A积的增转大化的率反:应丙,>压甲强;增B大的 平转衡化向率逆:反甲应>方丙向;移动,所以丙组A、B的转化率都比乙组的小。 乙、丁相比:A相同,丁中B比乙中多1 mol,A的转化率:丁>乙;B的 转化率:乙>丁;
丙、丁相比:B相同,丙中A比丁中多1 mol,A的转化率:丁>丙;B的 转化率:丙>丁;
A的转化率:丁> 乙>丙>甲;B的转化率: 甲>乙>丙>丁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

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应用——合成氨工业
问题1:写出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说明这个 反应有什么特点?
N2+3H2
2NH3 △H=-92.4kJ·mol-1
特点: a、可逆反应 b、正反应放热 c、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反应。
问题2:请同学们分析工业生产主要要考虑哪些问题?
主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①此原理只适用于已达平衡的体系
②平衡移动方向与条件改变方向相反。"对着干"
③移动的结果只能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但不 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与改变瞬间比较
条件的改变
平衡移动方向 新平衡建立时
增大反应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物浓度减小
具 减小反应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物浓度增大

生产,对动力、材料、设备等来说正

合适。
将氨气及时分离出来,及时补充N2、 H2,并循利用率高 c、单位时间内产量高
问题3:分别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 角度分析合成氨的合适条件。
浓度
高压 高温 使用
增大C反
高压 低温 无影 响
增大C反或减小C生
问题4:工业上合成氨的合适条件到底怎样?
合成氨的工艺流 程如图2-24所示。在 工业生产中,可以通 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合 成氨的产率。请利用 有关知识分析采取这 些措施的原因。
1.向反应器中注入 过量N2。
2.采用适当的催化 剂。
3.在高压下进行反 应。
4.在较高温度下进 行反应。
使用催化剂(铁触媒):这样可以大
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成 氨 的
选择合适的温度:500℃左右,该温 度是为合成氨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二:总压不变时,加入稀释剂,参与反应的各 物质浓度同等程度减小,浓度商(Qc)的计算结 果小于平衡常数(K),故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6H5C2H5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定量分析方法)
小结: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答文字表述题答 题的方法。
1 找到存在的平衡体系。 2 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去分析平衡的
错误案例2:溶解平衡的书写不规范
巩固练习3:(2014年广州一模第32题节选) 常温下向AlCl3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
可析出大量AlCl3·6H2O晶体,结合化学平衡 移动原理解释析出晶体的原因:
解析: AlCl3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lCl3·6H2O(s) Al3+(aq) +3Cl—(aq) +6H2O(l),通入HCl气体使溶液中 c(Cl—)增大,平衡向析出固体的方向移动从而析出 AlCl3晶体。 (2分)
苯乙烯(C6H5CH=CH2)是生产各种塑料的 重要单体,其制备原理是:
80
平衡转 化率/%
60
101kPa(900K)
202kPa(900K)
40
0
4
8
12
16
20n(Leabharlann 2O)n(C6H5C2H5)
其他条件不变,体系总压强越大,平衡转化率越小。
答案一:总压不变时,加入稀释剂,参与反应的各 物质浓度同等程度减小,相当于反应体系减压,故 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C6H5C2H5的 平衡转化率增大。 (定性分析方法)
巩固练习3:(2014年广州一模第32题节选) 常温下向AlCl3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
可析出大量AlCl3·6H2O晶体,结合化学平衡 移动原理解释析出晶体的原因:
巩固练习3:(2014年广州一模第32题节选) 常温下向AlCl3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
可析出大量AlCl3·6H2O晶体,结合化学平衡 移动原理解释析出晶体的原因:
“平衡移动原理” 文字表述题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范例学习掌握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 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 等有关文字表述题的规范答题模式。
2、能够通过对研学问题的自主思考、小组合作 探究等学习过程掌握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答文 字表述题的方法。
例1:(2012年广东高考第32题节选)
假设原0.1mol/L的醋酸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1L浓 度为0.1 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到2L时(瞬间)电离平 衡不移动,则此时: Q所c以= 稀c(释Hc+(后)C×电Hc3离(CCO平HO3衡CHO向) O电H离— 方) 向=1(/Q2Kc变<大K直到等于K的 方向)移动。
定性分析方法:
1L浓度为0.1 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到2L时,溶液 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体系中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同 等程度减小,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化学计量数更大
小结: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答文字表述题的 规范答题模式
答题思路:
找到
改变
平衡的移
平衡的移
平衡
条件
动方向
动结果
研学问题2: 从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提示:可借鉴另一个
平衡体系的结果进行迁移)2个角度分析:将1L浓 度为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到2L时醋酸电离 平衡移动的方向?请解释原因?
定量计算方法:
常见错误及分析:
本题能否从水解平衡角度或其他角度解释?
从水解平衡移动角度分析得到的是氯化铝的晶体还是溶液? 得到的是氯化铝的晶体溶液,不能得到氯化铝的晶 体。所以找错了平衡体系,后面再好的思路与优美 的表述都是错误的。
巩固练习3:(2014年广州一模第32题节选) 常温下向AlCl3溶液中不断通入HCl气体,
移动。 3 按照规范答题模式 组织文字答题。
研学问题3:
在实验室中,我们常用洗气法来除去氯气中混 有的氯化氢杂质。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 食盐水的洗气瓶即可。请解释以下问题:
(1)本实验中共存在几个平衡体系?(提示: 写出离子方程式。)
(2)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吸收?
(3)吸收氯化氢杂质后,饱和食盐水中会出现 什么现象?为什么?
可析出大量AlCl3·6H2O晶体,结合化学平衡 移动原理解释析出晶体的原因:
试题分析:
本试题同时存在以上两个平衡体系,即水解平衡和 溶解平衡,但由于同学平时更多接触水解平衡,所以 很容易就用到水解平衡来分析解决问题。而本试题中 的结果恰恰是由于溶解平衡所导致的。所以找准平衡, 至关重要。再去分析和答题。
的方向)移动。此处由另一个平衡体系移动结果迁移 而来。
N2 + 3H2
2NH3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建立化学平衡后, 将容器的体积增大,体系的压强减小(此时体系中各 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减小,),化学平衡向逆方向 (化学计量数更大的方向)移动。
可迁移到以上醋酸的电离平衡。
巩固练习2: (2011年广州一模第32题节选)
难溶性杂(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 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K2SO4·MgSO4·2CaSO4·2H2O(s) + Mg2+ + 4SO42— + 2H2O
2Ca2+ + 2K+
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 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
浸出K+的原因:

加入Ca(OH)2溶液,OH—与Mg2+结合成Mg(OH)2、 Ca2+与SO42—结合成CaSO4而析出,使平衡向右移 动,杂卤石溶解浸出K+(留在滤液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