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结课论文
组合化设计小结

组合化(模块化)设计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较强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物品的一种标准化组合化的形式。
1 组合化基本介绍组合化是受积木式玩具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所以也有人称它为“积木化”和“模块化”。
组合化的特征是通过统一化的单元组合为物体,这个物体又能重新拆装,组成新结构的物体,而统一化单元则可以多次重复利用。
2 理论基础组合化是建立在系统的分解与组合的理论基础上。
把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看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又是可以分解的,可以分解为若干功能单元。
由于某些功能单元,不仅具备特定的功能,而且与其它系统的某些功能单元可以通用,互换,于是这类功能单元,便可分离出来,以标准单元或通用单元的形式独立存在,这就是分解。
为了满足一定的要求,把若干个事先准备的标准单元,通用单元和个别的专用单元按照新系统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具有新功能的新系统,这就是组合。
组合化的过程,既包括分解也包括组合,是分解与组合的统一。
组合化又是建立在统一化成果多次重复利用的基础上。
组合化的优越性和它的效益均取决于组合单元或零部件来构成物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通过改变这些单元的联接方法和空间组合,使之适用于各种变化了的条件和要求,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物品。
3 主要内容无论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以及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都可以运用组合化的方法。
但组合化的内容,主要的是特殊和设计标准单元和通用单元,这些单元又可称作“组合元”。
确定组合元的程序,大体是:先确定其应用范围,然后划分组合元,编排组合型谱(由一定数量的组合元组成产品的各种可能形式),检验组合元是否能完成各种预定的组合,最后设计组合元件并制订相应的标准。
除确定必要的结构型式和尺寸规格系列化,拼接配合的统一化和组合单元的互换性是组合化的关键。
此外,就是预先制造并储存一定数量的标准组合元,根据需要组装成不同用途的物品。
例如,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夹具,常常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可以看作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系统,但这类系统不管它如何复杂,都是可以分解的,都是由具备某些特定功能的零部件所组成的,整个系统的功能经过分解,不外是对工件起支承、定位、导向、压缩等作用。
结构设计原理论文

结构设计原理论文论文: 结构设计原理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和应用结构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原理的结构设计方法。
该方法以结构设计原理为依据,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深入探讨了不同的原理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证明了结构设计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引言: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研究和应用结构设计原理是提高结构设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常常过于依赖经验和常规做法,缺乏对结构设计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结构设计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并提出一种基于原理的结构设计方法,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结构设计原理的分类与解析在本章节中,我们对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分类和解析。
首先,我们讨论了静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和变形原理这三个主要的结构设计原理。
然后,我们详细探讨了每个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原理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提出了在结构设计中综合应用这些原理的建议方法。
2. 结构设计原理的实践案例分析本章节通过几个具体的工程案例,展示了结构设计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包括高层建筑、桥梁和地下结构,以验证结构设计原理的普适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结构设计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结论。
3. 基于原理的结构设计方法在本章节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原理的结构设计方法。
该方法将结构设计原理作为设计过程的基础,并结合工程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我们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步骤和流程,并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进行了演示。
结果表明,基于原理的结构设计方法能够提高结构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结论:本论文研究了结构设计原理的研究与应用,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原理的结构设计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证明了结构设计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我们认为,深入研究和应用结构设计原理,能够提高结构设计质量和效率,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组合结构论文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论述摘要:组合结构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成整体共同工作的构件,由组合构件可组成组合结构。
由于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各自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四种组合结构出发,论述了国内外组合结构稳定性研究现状和一些重要结论,对组合结构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组合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板;钢-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1、绪论1.1、组合结构的类型及特点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习惯于把结构体系划分为砌体结构、木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
从广义上讲,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也属于组合结构。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它充分发挥了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良性能——钢材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延性,而混凝土则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和较大的刚度,并且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材的整体屈曲和局部屈曲性能,由两种材料结合而成的组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延性以及较好的耗能能力。
常用的组合结构有:型钢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钢管混凝土结构、四大类结构。
1.2、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应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钢-混凝土组合梁。
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已逐步采用抗剪连接件,外包混凝土也逐步过滤到把混凝土翼板放到钢梁翼板之上,形成了目前常用的“板-梁”体系的T形组合梁形式。
60年代出现了钢管混凝土结构。
随着组合结构的推广引用,在相关研究工作基础上,各国也制定了多部有关组合结构的设计规范。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组合梁,起步相对较晚。
80年代后期开始,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始对组合梁进行了较为广泛而系统的试验研究。
虽然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早在20世纪5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衡阳湘江桥面就采用了组合梁的构造方式。
相应的,我国在组合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也颁布了一些相关的规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组 合 式 机 构 运 动 综 合

第一章绪论1.1设计背景和意义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机构在我们周围,几乎全是组合式的,比如说输送带,自行车,汽车里的汽缸,工厂里的冲裁模等。
为什么要研究组合式机构运动综合实验?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机构都有其通用的缺点如下:1.内部机构封闭,导致学生只能凭空的想象其内部设计和运行过程,印象不深刻;2.机械设备结构单一,导致所能开设的实验内容少,利用率低;3.大部分实验设备操作复杂,学生只能在一旁观看而不能亲手操作,无法实现教学实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目前,由于科技高速发展和招生规模扩大,大部分高校实验设备陈旧、落后、数量不足,根本无法满足高校教育的需求;实验设备的开发与实验教学严重脱节,开发者无法深入地了解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目的,而实验设置者又因为工作忙等原因不能参与到实验设备的设计开发中,导致所开发的实验设备没有很好的实现为实验教学服务的目的;从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我国大多数工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激烈市场竞争对人才的要求,如何通过先进的实验设备开设相关实验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仍然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所以现在开发组合式机构运动实验有利于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强化,为今后进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实验台由机架、装拆平台、电动机、皮带传动装置、曲柄滑块、凸轮、直齿轮、锥齿轮、槽轮、链等基本构件和联接件组成,可接装9种机构运动方案。
1.2实验台现状近几年,机构运动综合实验台像雨后春笋般破土。
而出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机器的整机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准确的工艺动作,机器各运动部件之间必须保持严格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关系;为了减小机构的动态变形与机械振动,降低噪音,对机器的加速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各类机床、动力机械、织造机械及各种机械装置在设计、调试、鉴定及维修过程中,往往需要测试作往复直线运动构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旋转构件(或摆动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转速和回转不匀率,从而进一步分析机器的动力特性。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结课论文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结课论文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姓名:马晓栋学号:200903501钢管混凝土在拱桥中的应用摘要:钢管混凝土拱桥以其强度高、跨越能力大、施工便捷、经济效果好、桥型美观等优点在我国桥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应用及理论研究现状,对其发展优势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拱桥现状发展Abstract: th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 with its high strength, spanning capacity, construction is convenient, economic effect is good, bridge aesthetic advantages in our country in the bridge to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 of the application and theory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th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developing existence problem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arch bridge.Keywords: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钢管混凝土是将混凝土填充到钢管内形成的一种组合结构材料。
结构优化设计结课论文

结构优化设计结课论文摘要:通过这学期课程的学习。
我基本对结构优化设计有了一个概念,知道了什么是优化设计,一些最基本的优化方法。
虽然可是有限,有些地方老师并没有具体讲,但是我已经知道了一些最基本的优化设计方法,比如一阶优化法、牛顿法等。
同时也可以在和我们专业接近的问题中小试牛刀。
关键词:结构优化设计、起落架结构正文:结构优化设计是指一项工程设计总是要求在一定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下,取得一个技术经济指标为最佳的设计方案。
结构优化设计中,其首要的问题是把一个工程结构的设计问题描述成数学表达式,及建立数学模型。
结构最优化设计的数学描述:1.设计变量:一个结构的设计方案是由若干个数量来描述的,这些数量可以是构件的截面尺寸,如面积、惯性矩等几何参数,也可以是结构的形状布置几何参数.如高度、跨度等,还可以是结构材料的力学或物理特性参数。
这些参数中的~部分是按照某些具体要求事先给定的,它们在最优化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称为预定参数。
另外一部分参数在虽优化设计过程中是可以变化的量,即为设计变量。
设计变量的个数,即所需求解最优化问题的维数。
2.目标函数:判别设计优劣标准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目标函数,它是设计变量的函数,代表某个最重要的特征或指标。
优化设计就是从许多的可行设计中,以目标函数为标准,找出这个函数的极值(极小或极大),从而选出最优设计方案。
设计变量的个数,确定了目标函数的维数,设计变量的幂及函数的性态,确定了目标函数的性质。
3.约束条件求目标函数极值时的某些限制条件,称为约束条件。
它反映了有关设计规范、计算规程、运输、安装、施工、构造等各方面的要求,有的约束条件还反映了优化设计工作者的设计意图。
约束条件包括常量约束与约束方程两类。
常量约束亦称界限约束,它表明设计变量的允许取值范围,一般是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的数值,如板的最小厚度,圆杆的最小直径等。
约束方程是以所选定的设计变量为自变量,以要求加以限制的设计参数为因变量,按一定关系(如应力,应变关系,几何关系等)建立起来的函数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明显表达式的称为显约束;有些结构比较复杂,结构的应力、位移、自振频率、临界荷载等约束,必须通过较精确的计算方法才能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隐含表达式,称为隐约束。
组合结构论文

组合结构论文摘要:本文对组合结构的特点和结构类型作了简要介绍,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对比阐明了各种类型的优点与缺点。
组合结构就是利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使两种材料组合后的整体工作性能要明显优于二者性能的简单叠加,极大地提升了其综合性能。
缺点是结构的节点连接较为复杂。
其优点远远大于缺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文章最后给出了组合结构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合结构优点缺点发展趋势一.组合结构概述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材料结合而形成整体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构件中不同力学性质的材料能共同工作,这种构件称为组合构件。
由组合构件组成的结构即为组合结构,通常组合结构指钢与混凝土结合而成的结构,也称为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与混凝土组合构件又可分为非外露式与外露式两种。
非外露式构件包括型钢混凝土梁、柱及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和钢管混凝土柱及内藏钢板剪力墙等;外露式构件包括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等等。
二.组合结构的优点与缺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它是一种优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型结构,它分别继承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各自的优点,也克服了两者的缺点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体系结构,可充分利用钢和混凝土的特点,按照最佳几何尺寸,组成最优的组合构件,使它具有构件刚度大,防火,防腐性能好,具有较大的抗扭及抗倾覆能力(与钢结构相比),而且具有重量轻,构件延性好,增加净空高度和使用面积,同时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模板(以上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特别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用桥梁结构中,更加体现了它的承载能力和克服结构在施工技术难题的优点。
其缺点是结构需要特定的剪力连接件和专门焊接设备和专门焊接技术人员,与钢结构相比,还有一定量的二次抗火设计(指组合构件,而不是劲性构件),还有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析在施工期间,在混凝土初凝期,当混凝土厚度不够厚时(一般混凝土板厚应大于100mm),易使混凝土出现临时裂缝,特别指高标号混凝土(由于压型钢板阻止混凝土收缩所致)。
组合结构论文

《组合结构》读书报告——我眼中的组合结构班级:12建工5班学号:1210532102姓名:徐粮我眼中的组合结构一、定义由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混合的结构。
我们所用的教科书《组合结构设计原理》介绍了组合结构体系的产生,组合结构的类型、特点、发展与应用,组合结构材料,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刚与混凝土组合梁,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纤维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体系及工程实例等。
二、组合结构的基本概念组合结构:同一截面或各杆件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结构称组合结构。
具体而言,包括两种结构:1.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2.组合砌体结构。
组合结构是由组合构件组成。
例如,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
钢材的抗拉和抗压强度都较高。
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扬长避短,各自发挥其特长.因此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1.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用型钢或钢板焊(或冷压)成钢截面,再在其四周或内部浇灌混凝土,使混凝土与型钢形成整体共同受力,通称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国内外常用的组合结构有:(1)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2)钢与混凝土组合梁;(3)型钢混凝土结构(也叫劲性混凝土结构);(4)钢管混凝土结构;(5)外包钢混凝土结构等五大类。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轴向压力下,混凝土受到周围钢管的约束,形成三向压力,抗压强度得到较大提高,故钢管混凝土被广泛地应用到高轴压力的构件中。
外包钢结构在前苏联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近年来我国主要在电厂建筑中推广使用了这种结构,取得不少工程经验和经济效益。
现浇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及楼板需满堂红脚手架和满铺模板,而采用组合结构柱、型钢混凝土梁和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等足以克服这些缺点,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由于组合结构有节约钢材、提高混凝土利用系数,降低造价,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各国建设中得到迅速发展。
2.组合砌体结构:是由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成的组合砖砌体构件,多用于荷载偏心较大,单纯使用无筋砌体较难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结课论文
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逐年增加和高强度、高性能建筑结构用钢的大量生产,我国已进入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新时期,由此便产生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该种结构适应现代结构对“轻型大跨、预制装配、快速施工”的要求在房屋建筑、桥梁、地下建筑、海洋工程、特殊容器等领域得到应用。
组合结构的发展史
国际:
1879年英国的Severn在铁路桥的钢管桥墩中充填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结构
英、美等国在钢梁与钢柱外围包上了混凝土形成组合梁、柱,用以防火。
20世纪初,佚名人士在方钢管中注入混凝土。
1928年日本开始对SRC结构进行研究(即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后)
1965年英国制定CP117第一部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房屋建筑》
1967年英国制定CP117第二部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
1967年日本制定《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规范》
1984年欧洲规范(EUROCODE-4)草案在英国完成,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完整的组合结构规范。
国内:
50年代我国开始在桥梁工程中采用组合结构
1986年交通部制定《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对组合梁的计算方法及构造做出规定。
1988年《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对组合梁做出规定。
现行标准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28:90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YB9082-97
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77:96
组合结构特点
1、充分利用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材料性能,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抗震性能和动力性能好、构件截面尺寸小、施工快速方便等优点。
日本阪神地震表明,组合结构破坏率最低。
2、节省脚手架和模板,便于立体交叉施工,减小现场湿作业量,减轻扰民程度。
3、造价低。
若考虑因自重减轻而带来的竖向构件截面尺寸减小、地震作用减小、基础造价降低、施工周期短等因素,组合结构比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造价都要低。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1、结构组成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由钢梁、钢筋混凝土板以及两者之间的抗剪连接件组成。
2、工作机理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梁和混凝土翼板连成整体共同受力,其弯曲刚度比钢梁的刚度一般要提高1倍以上,同时抗弯承载力也有明显提高。
抗剪连接件能够传递钢梁与混凝土翼板交界面的剪力,抵抗钢梁与混凝土翼板之间的相对滑移和防止掀起,以保证钢梁与混凝土翼板整体受力。
3、特点
1)节约钢材,混凝土替代部分钢材工作。
一般情况下,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高跨比可以做到1/16-1/20,连续组合梁可以做到1/25-1/35。
同钢筋混凝土梁相比,组合梁可以使结构高度降低1/3-1/4,自重减轻40%-60%,施工周期缩短1/2-1/3。
同钢梁相比,组合梁可以使结构高度降低1/3-1/4,刚度增大1/3-1/4。
2)刚度好,混凝土板与钢梁共同工作,抗弯模量增大,挠度减小。
3)延性好,抗震性能强。
4)抗冲击,抗疲劳性能好,用于梁桥、吊车梁的组合梁比钢梁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抗疲劳能力。
5)稳定性好,由于组合梁上翼缘侧向刚度大,整体稳定性好;钢梁的受压翼缘受到混凝土板的约束,其翼缘与腹板的局部稳定性有较大改善。
4、分类
1)按截面形式:
外包混凝土组合梁和T形组合梁(无托座和有托座,但托座部分施工和构造较为复杂,无托座梁应用较多)。
2)T形梁按翼板构造:
现浇混凝土翼板组合梁—整体性好,但需要现场支模,湿作业工作量大,施工速度慢。
预制混凝土翼板组合梁—在预留槽口处浇筑混凝土,减小现场湿作业工作量,施工速度快,但要求加工精度高,槽口处需附加构造钢筋。
未大规模推广。
叠合板翼板组合梁—预制板施工阶段作为模板,使用阶段作为楼面板或桥面板的一部分参与板和梁的受力。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压型钢板施工阶段代替模板,使用阶段可代替混凝土板中下部受力钢筋。
3)按钢梁截面:
工字型:
①三块不同厚度与宽度的钢板焊接而成;②将大型工字钢割去宽厚的上翼缘加焊宽度较小的钢板;③将工字钢沿腹板纵向割开然后将不同大小的半工字钢对焊而成;④蜂窝梁。
箱形:开口箱形节省钢材,但在施工阶段抗扭刚度较小
闭口箱形施工阶段整体性好,抗扭刚度大,用钢量略大
钢桁架组合梁:适用于较大跨度时,施工阶段刚度大,可以分段运输和现场拼装。
4)按是否施加预应力:
分为在钢梁内施加预应力,在混凝土翼板中施加预应力,正负弯矩区都施加预应力。
可应用于多层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和桥梁建筑等。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
1、结构组成
在压成各种形式的凹凸肋与各种形式的槽纹的钢板上浇注混凝土而制成的组合板。
2、特点
1)压型钢板承受板底拉力,并与混凝土共同承受板底剪力,除了在适当部位设置钢筋减轻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外,不必另设钢筋。
2)作为混凝土楼层的顶棚,省工省料,降低层高。
3)压型钢板作为永久性模板,不必安装、拆模,方便施工。
4)压型钢板具有相当的承载力,允许本层浇灌的混凝土尚未达到设定强度时就可以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加快施工进度。
3、应用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开始仅作为楼板的永久性模板。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步推广,主要在北京长富宫中心、京城大厦、香格里拉饭店,上海的锦江饭店、静安饭店,深圳的发展中心大厦、深圳大学,沈阳沈海热电厂的平台等得到应用。
钢管混凝土结构
1、结构组成
钢管砼是在劲性钢筋混凝土螺旋配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
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构成的构件,按截面形式的不同,分为方钢管混凝土、圆钢管混凝土和多边形钢管混凝土。
2、工作机理
钢管处于纵向受压环向受拉的双向受力状态,混凝土处于三相受压状态。
3、特点
1)充分发挥了混凝土和钢材各自的优点,避免了钢材特别是薄壁钢材容易失稳的缺点。
2)钢管本身就是模板,简化施工。
3)延性好,因为外壳是延性很高的钢材,内部约束的混凝土比单向受压的延性要好。
4)经济效果好:与普通钢结构相比,在保持自重相近和承载力相同的条件下,可节省钢材50%;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在保持用钢量相近和承载能力相同的条件下,构件横截面面积可减小约50%。
5)缺点:圆形截面的柱与矩形截面的梁连接复杂;且钢管外露,防锈、防腐蚀和耐火性能较差。
4、应用
钢管砼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单层和多层工业厂
房柱、设备构架柱、地铁站台柱、各种支架柱、送变电
杆塔、桁架主要压杆、高层建筑和拱架等结构形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