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合集下载

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古代的青铜艺术。

学生将通过观察、分析、欣赏和创作等环节,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将重点介绍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曾侯乙编钟等,引导学生领略古代青铜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制作工艺。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珍爱国宝,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学会运用青铜艺术元素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1.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地理解。

2. 引导学生将青铜艺术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提高创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介绍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结合实物图片,让学生深入了解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青铜器。

3. 欣赏作品:展示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造型、纹饰和工艺,感受青铜艺术的美。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青铜艺术元素,进行绘画或手工作品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能力。

6.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关于古代青铜器的资料,加深对青铜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板书设计: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青铜器的历史背景二、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三、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四、青铜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五、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典型青铜器六、青铜艺术欣赏七、创作实践八、展示评价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青铜艺术为主题的作品,要求运用青铜艺术元素,形式不限。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说课稿3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说课稿3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通过欣赏和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象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古代青铜艺术的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青铜器图片和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青铜艺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古代的艺术品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对于青铜艺术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认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象征意义,能够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珍爱国宝,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认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象征意义,能够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作品。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法和问题驱动法为主,结合欣赏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青铜艺术,问题驱动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欣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讨论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器物的用途,引发学生对青铜艺术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知识介绍:通过讲解和展示青铜器的实物或图片,介绍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包括造型、纹饰和象征意义等。

第二十课珍爱国宝教案

第二十课珍爱国宝教案

第二十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背景分析]: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而《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教学理念]:本案例为人教版第十册《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课,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用简单的审美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的能力,而他们也开始把这种“美术的目光”投向周围现代的生活,甚至于古代人的生活,特别是对后者的神秘与博大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期待,跃跃欲试地想用美术的方式去表现,去探索。

我针对这一特点,以学生日常所见的器皿作为切入点,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下,用艺术欣赏的方式,去揭开古代青铜艺术神秘的面纱,让学生在中国独特的青铜文化艺术的熏陶下,自由抒发对古代青铜艺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强烈地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将重温古代历史,欣赏古代艺术,探究古代艺术的美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合在一起,既突出美术的学科特色又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表达自己艺术思想的能力。

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课题: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6课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课堂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初步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作用。

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介绍古代的青铜艺术,让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青铜器的图片、文字介绍和制作方法等内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对于古代的青铜艺术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能够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国宝、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2.难点: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2.观察法:学生观察青铜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青铜艺术作品,提高手工制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青铜艺术作品图片、制作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铜艺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动手制作青铜艺术作品。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基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同时,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需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青铜艺术相关书籍和画册
-青铜艺术作品展示板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美术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青铜艺术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青铜艺术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青铜艺术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青铜艺术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青铜艺术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创新制作,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6.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将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他们能够与同学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7.情感态度:学生将培养对青铜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对美术学科的情感。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享受学习美术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在教学策略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在讲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时,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优秀课件4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优秀课件4人教版

商朝
四 羊 方 尊
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 斤。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 件。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 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 感觉。
商后期青铜器,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 官村出土。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口宽79 厘米、重832.84千克。
课后作业:
1.课后搜集青铜器的图片欣赏。 2.上网查阅有关青铜方面的知识。 3.向家人介绍某种青铜器。
名言摘抄 ●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托尔斯泰 ●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 芬奇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 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列夫· 托尔斯泰 ●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 ●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 ──高尔基 ●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爱迪生 ●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爱迪生 ●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 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 ──牛顿 ●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 ●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高尔基 ●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左拉 ● 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罗曼· 罗兰 ●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 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 时间,就象海棉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卓别林 ●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说课稿2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说课稿2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通过学习青铜器的历史、特点和制作工艺,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青铜器的历史背景、种类、特点、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欣赏青铜艺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美术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但是,对于古代的青铜艺术,他们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可能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种类、特点、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爱国宝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种类、特点、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对青铜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欣赏青铜艺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种类、特点、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3.欣赏:展示各种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和学习。

4.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制青铜器,引导学生掌握绘制方法。

5.练习:学生自主绘制青铜器,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7.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青铜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青铜器的历史背景、种类、特点、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关键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人教小学美术五下《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二)

人教小学美术五下《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 (二)

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目标:
1.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第十六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1.乳钉纹爵
2.四羊方尊
3.司母戊鼎
4.莲鹤方壶
↗从器形来观赏
欣赏青铜器的方法→从纹饰来观赏
↘从铭文来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真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
1.什么是青铜?它的特点是什么?
2.欣赏青铜器可以从哪几方面?
3.本课中青铜器造型突出的代表作,你知道哪些?
4.本课中青铜器的纹饰以人物画像表现的器型名称叫什么?青铜器常见的纹饰有那些?
5.本课中青铜器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青铜是:
它的特点是:
青铜器的欣赏角度可以从:
青铜器造型代表:
青铜器常见的纹饰有:
青铜器的文字作用:
请从朝代,用途,造型或纹样或文字描述一件青铜器的特点
展示方式:海报(图文结合)组长负责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