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总结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我和小青蛙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我和小青蛙放暑假了,妈妈带我到外婆家。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小青蛙。
心里不由得暗想:要能捉到一只玩玩,那该多有意思啊!第二天,我在田沟里发现了另一只小青蛙,就悄悄蹲下身子,蹑手蹑脚地挪动脚步,猛地朝前一扑,伸手一捉,就抓住了小青蛙的后脚。
我心里就特别高兴了。
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透明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的,可机灵了。
碧绿的身体布满了深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发了脾气,一鼓一鼓的。
回到家里,我用一根细绳拴住青蛙的后腿,把它放在装满清水的木盆里。
青蛙一下水,就快乐地游起来,看上去真像个“游泳健将”。
我正玩得高兴,舅舅回来了。
他看我捉了青蛙,就说:“青蛙是益虫,快放了它吧!”我低头不语。
舅舅又说:“你想想看,少一只青蛙,就有上万只害虫逃掉。
损失多大呀!”没等舅舅说完,我立刻绑住青蛙的绳子松开,用水盆端到野外将青蛙放回田野了。
(1)要是给本文加上一个题目,你认为哪一个比较恰当?用“√”把它挑出来。
A.小青蛙B.“游泳健将”C.青蛙是益虫D.我和小青蛙(2)用“”划出文中描写小青蛙外形的句子。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透明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的,可机灵了,原因晶莹透明蹑手蹑脚低头不语。
(3)写出短文中三个四字词语: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青蛙的两只大眼比作两颗晶莹透明的玻璃球,比较形象生动。
(4)跟青蛙玩得高兴时,舅舅教育了我。
我听了他的话以后,我会怎样做呢?请你根据故事的发展,把结尾补充完整,写在文章后面的横线上。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分析】(1)给文章起标题要结合短文内容,所起标点能起到题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主要写了我捉了小青蛙,在舅舅的劝说下又放掉的事,所以“我和小青蛙”比较合适。
(2)短文中的描写青蛙外形的句子是: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像两颗晶莹透明的玻璃球,鼓得高高的,一眨一眨的,可机灵了。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知识点
一、阅读理解:
1.理解文章主题:理解文章主题是阅读理解的核心,要通过关键词、
首尾句以及段落的逻辑关系等来确定文章的主题。
2.理解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引子、主体和结尾,以及段
落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3.掌握常见的阅读技巧:如寻读、延读、推理、判断等,通过运用这
些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阅读理解题目。
二、短文填空:
1.根据语境推测词义: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推测出空格处词语的意思。
2.注意词性和语法搭配:要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搭配规律,选择适
当的词语填入空格。
3.词语辨析:在选择填空的过程中,要注意词语的辨析,排除相近词
义的干扰。
三、短文改错:
1.注意词形和词义的正确性:要仔细检查文章中每个词的造诣和用法
是否正确。
2.注意语法结构和句子的通顺性:要检查句子的语法结构,确保句子
表达准确且通顺。
3.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相邻
标点符号之间的关系。
四、短文写作:
1.配词合理、表达准确: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汇和搭配,使得短文表达准确、流畅。
2.语句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要保持句子结构的清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
3.表达方式生动丰富:要运用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得短文更加鲜活、有趣。
以上只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需要广泛阅读,掌握大量的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尊敬老师的陈景润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尊敬老师的陈景润尊敬老师的陈景润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从读书到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一直很尊敬自己的老师。
他刚考入厦门大学不久,有一次,他写的作业字迹潦草,老师批评了他。
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他就写得端端正正。
成名后的陈景润给老师写信,字仍旧像当年那样工整。
有一年,陈景润听说他的老师方教授到了北京,他在百忙之中,利用晚上的时间,五次登门看望方教授。
他每次发表论文,总要寄上一份给老师,并写上“请老师指正”。
他说:“尊敬老师是最起码的礼貌。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起码:最低限度,至少。
指正:请别人指导自己的作品或意见。
(2)下面哪一句话是本文的主要内容,选出来并在括号里打上“√”。
①陈景润从读书到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一直很尊敬自己的老师。
√②陈景润接受老师批评把作业写得工整;经常看望老师;每次发表论文,总要寄上一份给老师。
﹣③陈景润说:“尊敬老师是最起码的礼貌。
”﹣(3)说一说,你从下面这句话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他在百忙之中....看望方教授。
.....,五次登门....,利用晚上的时间(4)读了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你想学习他的什么品质?(5)我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分析】本文介绍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尊敬老师的事迹,文章选取了陈景润接受老师批评把作业写得工整;经常看望老师;每次发表论文,总要寄上一份给老师这几件事情,说明了陈景润从读书到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一直很尊敬自己的老师,赞扬了陈景润尊敬师长的美好品质。
【解答】(1)考查了对于词语的理解,结合平时的积累及联系上下文理解。
(2)考查了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本文通过选取了陈景润接受老师批评把作业写得工整;经常看望老师;每次发表论文,总要寄上一份给老师这几件事情,说明了陈景润从读书到成为著名的数学家,一直很尊敬自己的老师。
故①正确。
(3)考查了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能力。
从“百忙之中”“晚上时间”说明陈景润工作的繁忙。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总结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者:杜杜妈妈第一部分:小学老师总结一、阅读感悟1.三大能力培养:1)质疑能力2)复述能力3)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做一类题2.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2)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4)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改进:不要有快点做掉的心理注:每天阅读,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阅读要分重点,变读边思考,养成”多问“的好习惯,不要沉溺于故事情节。
3.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概况一个小节或自然段大义):方法: 三步1)读懂2)分层次,圈每一层关键词语3)用关联词把要点、关键词语联系起来注:没有同学会圈出要点4.阅读常见题型第一种:词语理解1)想想带点词语能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为什么?2)句中的“”和“”矛盾吗?为什么?3)从句中“”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题目解析○1汽车驶进一所小学,道路两旁站着5000多名儿童,他们兴奋地叫着:“瑞恩!瑞恩!”并且有节奏地拍着手。
瑞恩羞怯地向他们挥手。
(害羞、胆怯)答:“羞怯”是指既害羞又害怕,句中指瑞恩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看到那么多非洲孩子向他招手,感到既害羞又害怕。
而不是单纯的“害羞”或者“胆怯”,所以不能换。
答题思路:首先要有一个答案,要回答,解释“羞怯” 的本义,再解释文中的意思,结论:而不是单纯的”害羞“或者”胆怯“,所以不能换。
○2“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
”句中的“最漫长”和“最短暂”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几分钟”时间的确很短,转瞬即逝,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时的“我”既希望得到白老师的表扬,更害怕听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对自己对批评,内心忐忑不安,备受煎熬,所以这“短暂”对于“我”来说是“漫长”的。
答题思路:首先回答“不矛盾”。
然后回答为什么,需要有几个点来说明,例如要点有没有漏掉,语句表达是否连贯通顺。
联系课文内容来讲,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种:说明方法这段话用了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段话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把什么和什么作比较,)突出了喜欢玩耍的动物更为活泼、更招人喜爱(的特点),它们的大脑也更发达。
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精选3篇)

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精选3篇)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篇1在小升初的考试中语文科目里阅读题是最重要的得分点之一。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一)知识要点:①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
(一)能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列小标题。
(二)能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有自己的见解。
(三)能领悟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他文章稍作准备,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默读速度不少于300字/分钟。
能背诵学过或读过的喜爱的优秀诗文(包括教材所指定的课文)。
③学会浏览,能根据需要通过图书馆等渠道收集各种资料。
培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每年不少于50万字。
逐步培养自的习惯。
难点与对策:①给文章分段,写段意。
要学会较合理地分段,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规律:一是确定分段的依据(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的推移等等);二是找出标志,它们可能是文章的标题,一些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名词、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段等等。
要写段意,可抓住以下三原则:抓准重点,概括要点,精简语言,概括段意的方法主要有:归并各节意思,摘取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略加修改。
我们应该注意,分段和写段意都不是阅读的目的,只是理解文章的一种手段而已。
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可以通过复习一些重点课文,同时精选一些既符合训练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短文进行综合训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以记事为主的文章,可以抓主要事件分析,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其思想意义;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可以分析人物的外表与,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写景状物的文章,可以抓住事物的特点概括中心。
当然,都不要放过文章的标题和文章议论、抒情的句段。
小升初语文阅读知识点(二)如何读懂文章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读懂文章:即读完文章后:(1)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尾巴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尾巴尾巴下午放学,韦老师把全班同学留下来,讨论谁担任大队长。
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低头深思,结果有一部分同学提出了中队长雷鸣的名字,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赞成。
赞成的意见不必说了,反对的意见归纳起来有几点:有的同学说他以前过分骄傲,自私;有的同学说他以前不团结同学,不肯帮助同学;有的同学说他以前在大扫除时曾经溜走……韦老师听了这些言论,没有表态。
同学们要韦老师说说自己的意见,韦老师慢条斯理地说:“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叫艾子的人。
有一次乘船,船停在江边。
半夜里,艾子听到江底一阵哀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水族在哭。
艾子问:‘你们为什么哭?’水族们说:‘龙王有令,凡是长尾巴的,一律杀掉。
我们都有尾巴,所以在这里哭。
’艾子听了深表同情。
忽然,江边的一只青蛙也哭了起来,他奇怪地问这只青蛙:‘你没有尾巴为什么哭?’青蛙说:‘我怕龙王追究我在蝌蚪时候的事儿啊!’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你的意见我们知道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成﹣﹣反对谦虚﹣﹣骄傲分裂﹣﹣团结(2)照样子,写词语。
窃窃..议论津津有味滔滔不绝..私语纷纷不.慌不.忙自.作自.受不闻不问自言自语(3)文章题目“尾巴”具体指以前的错事。
用“”在第1自然段中画出指代“尾巴”的有关句子。
(4)“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你的意见我们知道了。
’”老师的意见是什么?请用概括的话写下来。
不必过分追究别人过去做的错事,应该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分析】本文记叙了大家在讨论选举大队长时,同学们对中队长雷鸣以前的缺点议论纷纷,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尾巴”的故事,使大家明白了不必过分追究别人过去做的错事,应该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解答】(1)考查了在文中找反义词的能力,在理解所给词语的基础上完成。
赞成:对别人的主张或行为表示同意。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被换伞的小姑娘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被换伞的小姑娘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
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
:“大哥哥,你把伞拿错了,这把才是你的。
”我这才发觉自己的伞在她的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
“大哥哥,我的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
”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
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落在我的唇边。
呦,甜滋滋的,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
(1)在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加标点。
(2)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我”买早点时拿错了伞,一位小姑娘不贪小便宜,把“我”刚买的伞还给了我。
,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先写放伞,再写取伞,最后写换伞。
(3)短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抓住了“我”的B进行描写。
A.肖像B.动作C.语言D.神态E.心理活动(4)短文中作者重点对换伞的小姑娘这个人物进行了描写,表现了这个人物不贪便宜,没有私心,替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BA.声音的延长B.解释说明C.意思的转折(6)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什么?把你自己的见解写下来:被换伞的小姑娘的行为所感动,从她的语言神情让我看到了一个没有私心,不贪便宜,替他人着想的小姑娘的形象。
【分析】考查了语文阅读综合运用能力,短文主要讲的是雨天,“我”买早点拿错了伞,一位小姑娘追过来把“我”的新伞还给了“我”,拿回了自己的旧雨伞。
【解答】(1)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要注意引号的用法,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要用引号。
(2)考查了短文主要内容,读短文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总结短文内容。
短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讲的是“我”买早点时拿错了伞,一位小姑娘不贪小便宜,把“我”刚买的伞还给了我。
通用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知识归纳:现代文阅读常见问题总结及答题技巧.doc

理解答技巧模板1.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明文、文、叙文⋯⋯。
2.叙文六要素?(、地点、人物、事件起因、、果)要会找六要素。
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
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尾,一般是性性的句子。
1)从目去找。
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目就是中心句。
2)从起句去找。
文章开的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尾上去找。
有些文章的尾,往往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了突出某种意思,并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句上去找。
文中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句中的关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深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含而不露,藏着深的意,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渡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往往用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目、人物(事物)、事件,行合、概括。
)答:此文叙了(描写了、明了)⋯⋯, 表了 ( 美了、揭示了 ) ⋯⋯。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1)借助目。
2)要素法。
3)摘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格式 1:1 此文叙了(描写了、明了)⋯⋯的故事( 事迹、、事件、景物) 。
即做了什么。
2表了 ( 美了、揭示了、刺了、反映了、歌了、揭露了、批判了 ) ⋯⋯。
3抒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① 略式:人物 +事件② 尽式:( +地点) +人物 +起因 ++果6.划分段落?(1)按划分(找表示的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3)按事情展程(找各个事件)(4)分(掐去尾)关是看文章的意思。
7.从哪几个方面文章。
(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 核心事件( 4)作者情感或者中心8.某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想内容和构)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思想内容方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深化中心)抓表和深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整理者:杜杜妈妈第一部分:小学老师总结一、阅读感悟1.三大能力培养:1)质疑能力2)复述能力3)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做一类题2.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2)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4)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改进:不要有快点做掉的心理注:每天阅读,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阅读要分重点,变读边思考,养成”多问“的好习惯,不要沉溺于故事情节。
3.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概况一个小节或自然段大义):方法: 三步1)读懂2)分层次,圈每一层关键词语3)用关联词把要点、关键词语联系起来注:没有同学会圈出要点4.阅读常见题型第一种:词语理解1)想想带点词语能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为什么?2)句中的“”和“”矛盾吗?为什么?3)从句中“”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题目解析○1汽车驶进一所小学,道路两旁站着5000多名儿童,他们兴奋地叫着:“瑞恩!瑞恩!”并且有节奏地拍着手。
瑞恩羞怯地向他们挥手。
(害羞、胆怯)答:“羞怯”是指既害羞又害怕,句中指瑞恩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看到那么多非洲孩子向他招手,感到既害羞又害怕。
而不是单纯的“害羞”或者“胆怯”,所以不能换。
答题思路:首先要有一个答案,要回答,解释“羞怯” 的本义,再解释文中的意思,结论:而不是单纯的”害羞“或者”胆怯“,所以不能换。
○2“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
”句中的“最漫长”和“最短暂”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几分钟”时间的确很短,转瞬即逝,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时的“我”既希望得到白老师的表扬,更害怕听到自己喜欢的老师对自己对批评,内心忐忑不安,备受煎熬,所以这“短暂”对于“我”来说是“漫长”的。
答题思路:首先回答“不矛盾”。
然后回答为什么,需要有几个点来说明,例如要点有没有漏掉,语句表达是否连贯通顺。
联系课文内容来讲,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种:说明方法这段话用了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段话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把什么和什么作比较,)突出了喜欢玩耍的动物更为活泼、更招人喜爱(的特点),它们的大脑也更发达。
答:这段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课文内容)答:这段话用了举例子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结合课文内容)答:这段话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清楚地写出了……(结合课文内容),让表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这段话用了列举的方法,用更多的什么来证明事物的什么特征。
总结:都要联系课文内容来阐述。
第三种:主观题常见题型1)读了短文,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短文内容或联系实际来谈谈你的理解。
答:我得到对启示是“节约能源、减少生活垃圾、避免环境污染,我们人人都有责任。
”文中,虽然店里提供包肉对塑料袋,但是“我”为了省掉回家后把肉装进盘子的麻烦,习惯性地自备了一只不锈钢容器去买肉,由此得到了营业员的赞赏并得到了25美分的奖励。
可见,有环保意识的人到处受到欢迎,大家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答题思路:三部曲1.我得到的启示是2.文中是指3.结论先讲观点再举实例。
2)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写一写。
3)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第二部分:学而思小升初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课程标准(学习要求):1.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概括题)2.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赏析题,比如修辞手法,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作用题,赏析题)二、学生易犯的错误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2.概况归纳能力弱,答题啰嗦或答不到重点3.不结合文章,完全按照自己想法任意作答4.不会用语文术语答题5.字迹潦草三、记叙文阅读五大题型1.概括题2.含义题3.作用题4.赏析题5.开放题第一讲:概括题一、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二、试题里的“概括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况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2)请写出文中的主要内容3)照样子,概括地写出第二自然段中建造花坛的经过a)铲垃圾------挑石头-----()-------()------()4)阅读文章①②段,可以看出母亲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 )-----()-----()三、两种概括题类型:1. 概括内容:写了什么内容?(对事件的概括)2. 情感归纳:表达什么情感?(把握感情脉络)四、解题思路:1.谁?2.做了什么?3.结果怎样?对事件的概括:1)全文和片段的概括谁 + 做了什么(主人公) + (起因、重要过程、结果)2)场景场面概括一些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五、题目实例:1. 事件概括题型:1)《迷雾灯塔之光》第一题:为重新点亮灯塔,科林做了什么事?(首先标自然段,画自己喜欢的句子)答:科林询问达非重新点亮灯塔的方法(第8段);在得到答案后,挨家挨户收集煤油(第15段);不断向灯塔运送煤油(第20段)。
改变题目问法:首先确定答题的答题区域:2)《昙花终于怒放》第一题答题思路:首先寻找答题区域:高兴极了-------有点心急-------心情淡然---------欢喜若狂第2段第3段第3段第5段心得体会:1.确定答题区域哪一段落?2.保持一致主语一致、词语性质一致、句式一致睡?(一定要有主语)---形容词还是名词?(昙花这一题中都是形容词)2.情感归纳题型:1)情感脉络和情感变化2)归纳中心A.人物的特征、品质a)从原文中直接摘取b)对人物评价性的词语c)抓情节和人物的特点B.事件的意义a)文中关键句、中心句出现在哪儿?很可能在文章结尾C.思想感情题目实例1.《你为什么拿这一个》第一题: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人?思路:第②段:香蕉盛产能为他人着想第③段:“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富有诗意,有生活情调第⑤段:塑料瓶会伤害大地具有环保意识答案:她是一个能为他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
第二讲含义题一、含义题: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含义。
同样的,一个词可以同时有两层含义!举例:周杰伦《蜗牛》,由“蜗牛”形象联想到别的形象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表层含义:词句的表面含义、本身的意思。
一只蜗牛深层含义:具体的语境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表达作者情感、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含义不断努力的信念二、试卷中的含义题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 **”的理解3、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4、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三、答题思路:四、题目举例:(一)题型:标题的含义1.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回顾文中关键段落:答案: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一是指在科林的努力下重新亮起的,在迷雾中指引方向的光;同时也指科林对父亲的爱,对亲情的重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
总结: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深层义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要对文章仔细琢磨,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主旨来思考,千万不能脱离文本,脱离主旨。
标题含义中的比喻义举例:《变色龙》契诃夫短篇小说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下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
2.《盲人看》: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题目“盲人看”是什么意思?思路:找到文中段落,指出“盲人看”的两层含义。
(二)题型:句子的含义1)关键词语: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特殊副词2)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3)表达方式:议论和抒情直接关系到文章中心题目实例:1.《忆儿时》如何理解序言结尾部分(补充材料)“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愚呆而神圣吗?”的含义?思路:1)找关键词:“童年”、“愚呆”、“神圣”2)看看原文中是否有类似的描述(结合文本)结尾: “我所记忆的童年生活,都是热闹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
”答案:那些天真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成年人看来,显得幼稚可笑(愚笨),但是作者认为童年时代的生活是“热闹、幸福的真正的快乐,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这是一种真正纯真的快乐,是神圣的。
2.《你为什么拿这一个》理解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1)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答案:“容颜”原指人的容貌和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季节所呈现的颜色。
(2)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答案: “金科玉律”本意指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来买水果所积累的基本成型的经验。
总结:本意+语境中的含义第三讲赏析题YOU:你,对象,描写的对象我为什么要这样说你?因为你有什么特征ME:我,稳重的“我”,作者,我这样说你因为我心里是这样想的有这个感情、态度的一、主要类型:1)修辞角度2)用词角度3)词语表达效果二、类型详解:(一)修辞题型:解题思路:(三步走)第一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突出表现对象什么特征第三步:表达了什么情感,态度例题:1.《昙花终于怒放》请分析选文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之间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
”第一步:修辞——拟人第二步:特征——含苞待放,花苞下垂第三步:情感——喜爱答: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昙花拟人化,“低首含羞”,“微启小口”等词生动形象地描写昙花含苞待放、微微下垂的样子,表达了我对昙花的喜爱之情。
2.《年夜思》文中划线句形象生动,请结合上下文试作分析“此刻杯中的酒,碗里的菜,都是添加的一种甜蜜蜜的黏合剂罢了。
”第一步:修辞——比喻第二步:特征——甜蜜蜜、黏合剂第三步:情感——温馨、幸福、欢乐、和谐(二)用词角度题型●划线句动词用的非常好,请你加以分析好在哪里?●文中“*”词用词准确,耐人寻味,请加以赏析●请你分析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思路:第一步:哪个(些)词用的好(结合文本语境,结合词性)第二步:突出表现描写形容对象的什么特征第三步:表达了“我们”或作者什么情感、态度例题:1.《迷雾灯塔之光》请你分析选文第一段中词语“慢腾腾“的表达效果(三)词语的表达效果题型:第一步:有修辞?词语有特色,有表现力(eg:有对称关系)?动词、形容词第二步:突出表现描写形容对象什么状态,什么特征第三步:表达了“我们”或者作者什么情感、态度四、赏析题总结(由浅入深):第一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语气等第二步:结合具体的文本(语境)描述对象的特征、状态第三步:抒发了什么情感?表达了什么态度?例题:《娘爱泡菜》1.尝一口道一声“好吃”,娘多皱的脸便如绽开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