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的多重意象解读

合集下载

百宝箱是解读杜十娘悲剧人生的钥匙

百宝箱是解读杜十娘悲剧人生的钥匙

严 了, 太相信 人性 的力量 了, 她甚
至误 以为 金钱可 以买 来真情 。本 来 就算李 甲负义 ,杜十娘 大可不 必投 水 自尽 , 她 有青 春 , 美丽 , 还
真情可 言 !她 的希望是 注定要破
灭 的, 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小说写 的是爱情 悲剧 ,却让 百宝箱形 影相 随 ,使爱情 和金钱 之 间产 生 了巨大 的张力 ,使个人 的感情 与社会风 气之 间构 成 了强 烈 的冲突。今天 我们 解读 杜十娘
个 意象人手 去解 读杜 十娘形 象的
悲剧 意蕴 , 也许是一条新 的通途 。 “ 百宝箱 ” 是杜 十娘 悲剧意 蕴 的象征 。百 宝箱能 否改变 杜十


经 肉体 的折磨和 精神 的蹂 躏 。她 渴望摆脱 这种非 人的处境 ,做一
二. “ 百宝箱 ” 是 杜十娘人生理 想与黑 暗社 会冲突 的催化 剂。杜 十娘生活 的环境 ,没有生 长真情
这个 中国古代 闪烁 着人性 光辉 的 悲剧形 象 ,百宝箱 无疑是 一把开 启人们视野的钥匙。
( 作 者单位 : 甘肃 陇西县第二 中学)
把千 金带 回家 , “ 从此 家庭和 睦” 。 而李 甲心里灵 犀一点通 。这共 同
的创 伤?杜十娘 , 她只有用骂来表 达内心 的极 大愤慨 ,只有用 死来

意象具有 典型意 义 。在 整个故 事 情 节 发 展 过 程 中 ,悲 剧 的 核 心

何事?恐怕情感 因素次之 , 价值不 下万金 的百宝箱才 是根本 。也许
李 甲心 中 想 ,如 果 早 知 杜 十 娘 有
人 物 自然 是 杜 十 娘 ,而 作 为 连 接
故 事线索 的“ 百 宝箱” 则是 悲剧 的焦点 , 它犹如 千丈游丝 , 有 萦花 粘草 之妙 。如果 我们从 百宝箱 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一等奖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一等奖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一等奖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个性体现上的作用。

2.体会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人物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

3.了解中国古代话本、拟话本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掌握以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训练学生从精从巧方面构思文章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学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2.培养学生向善向真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冯梦龙,字犹龙,江苏吴县人。

他广泛收集宋元到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进行整理加工、润饰、编辑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小说集,文学史上合称为“三言”。

“三言”代表了自宋代到明代六百多年间白话小说创作的成就。

“三言”内容复杂,有些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宿命论思想的.作品,但更多的作品是歌颂善者,同情弱者,鞭挞鄙者,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操及追求的。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代表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三、师生共同赏析1.编写全文情节提纲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出小说的情节提纲参考示例:①杜十娘欲从良情投李公子(开端)②杜十娘筹赎资痴恋李公子(发展)③李公子为千金背弃杜十娘(再发展)④杜十娘怒投江愤绝李公子(高潮结局)2.研读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语句师生共同研读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语句,看看哪些典型细节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参考示例:杜十娘:杜十娘暗积百宝,为从良作物质准备:计激鸨母,脱离火坑;假托借银备车船——这些细节一步一步地显示了杜十娘虑事的周密和细致,突出表现了杜十娘的聪明机智。

杜十娘为何怒沉百宝箱——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心理解读

杜十娘为何怒沉百宝箱——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心理解读

杜十娘为何怒沉百宝箱——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心理解读摘要:几千年以来,关于杜十娘为何怒沉百宝箱的原因,众说纷纭。

主要有四种说法,对封建礼教和大家长制度的反抗、对爱情的绝望、女性意识的觉醒、对李甲和孙富的报复。

本文对四种观点一一做出辩驳,虽然这四种原因对杜十娘的死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的。

在面对种种选择之后,死便成了她唯一的选择,而对于她的死亡以及悲剧的成因,杜十娘本身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关键词:杜十娘,死因,悲剧《杜十娘沉沉百宝箱》描写了一个中国古代典型的书生与妓女的爱情悲剧。

明朝万历年间,出身青楼的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看中了太学生李甲作为依托,历经劫难赎身成功。

不料在跟随李甲归家途中巧遇盐商孙富贪其美貌,李甲胆小怕事,听信谗言将其出卖,从而导致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惨剧。

这样一个女子作者更是给了她“千古女侠”的称呼,而后人对于杜十娘为何怒沉百宝箱的原因也一直迷惑不解。

一纵观全文,作者对杜十娘与李甲等人的出身都作了详细的交待,“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1]标准的美女配备,而这样的美女又是青楼名妓,必定是人人都趋之若鹜。

这也从客观上对她的性格造成了影响。

杜十娘从业七年,可若说她的出身说起,曾也是清白人家的好儿女。

而李甲看着风光无限,若刨根问底,不过也是靠着钱财纳粟入监的太学生罢了。

两个生活环境迥然的人所产生的不同性格必然会在生活中反映出来。

也就是说两个所生活在完全不同世界中的人,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

“任何一种特殊性格都是特殊生活环境的产物” [2],就如祥林嫂、孔乙己等,杜十娘和他们一样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的性格实质上是他们所生活的微型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活中那些很不确定的因素也就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一种集中的体现,所有的不确定导致了他们性格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在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就会被无限的放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的这种有缺陷的性格对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题新解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题新解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题新解一、背景介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杂剧《杨门女将之冲锋陷阵》中的一剧目,由杨万里创作。

该剧以杨家将杨三娘出场为引子,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展现了妇女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奋起抵抗的情景。

本文将从女性意识觉醒、女性权益争取、女性反抗暴力三个方面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主题。

二、女性意识觉醒在封建社会中,女性被束缚于家庭与嫁妆之中,缺乏自主权与自由空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而在杜十娘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着强烈个性的女性。

剧中,杜十娘不愿嫁给富商,拒绝将自己沉沦于物质的追求,展现了她个人价值的追求。

杜十娘的意识觉醒,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束缚和限制并传递出一个女性自护、自尊和自救的信号。

三、女性权益争取在剧中,杜十娘通过她的行动彰显了对女性权益的追求和争取。

她拒绝了富商的婚约,拒绝了被物化的命运。

她不愿意将自己卖给金钱和地位,坚守自己内心的独立与正义。

杜十娘的敢于追求自由的精神,鼓舞了更多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勇气。

四、女性反抗暴力在剧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行为成为女性反抗暴力的象征。

当她发现富商为了得到百宝箱将百姓命丧黄泉,她义愤填膺,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让暴力威胁停止。

这种反抗暴力的行为展示了女性的勇气和正义感,呼唤社会对女性权益的正当关注。

五、主题意义通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杨万里将对女性权益的关注融入剧中,激发了对女性觉醒与权益争取的思考。

这一主题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它让我们反思历史中女性权益的争取与当下女权运动的关联,呼唤社会尊重女性的价值、权益和平等。

六、结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部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杂剧。

它通过女性意识觉醒、女性权益争取和女性反抗暴力的三个方面,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追求自由的勇气。

本文从女性意识觉醒、女性权益争取、女性反抗暴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主题的新解,希望能够对该剧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引起读者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思考。

百宝箱的象征意义

百宝箱的象征意义

百宝箱的象征意义【篇一:百宝箱的象征意义】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百宝箱”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一个重要物件,这一物件在文中共出现四次: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终于感动了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

“百宝箱”是杜十娘多年来私有所积,她为了获得“人”的尊严,过上一般妇女的生活,骗过狡猾的老鸨,把出卖声色所得的金银财宝都储蓄起来。

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坚决主动地想办法,不像李甲处处被动,一遇到困难就心灰意懒,垂头丧气,当李甲借钱遇到困难,她就拿出一百五十两来帮助。

这里,“百宝箱”既表现出杜十娘的聪慧与机智,也表现了她的热心肠。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

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

”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

有了这个“百宝箱”,李杜二人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

杜十娘巧借谢月朗之手带走“百宝箱”,表现了她的机智与聪慧,说明她的虑事周全,把现在与未来,都考虑到了。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

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

“百宝箱”在前三次中都没漏底,是因为杜十娘慎重,多年的风尘经历使她看惯了人情的虚假。

李甲到底可不可靠,值不值得托付终身,都需要聪明的她作出选择。

杜十娘见惯了花花世界中的卿卿我我,买欢逐笑,她深知金钱维系的爱情是不可靠的。

这正是她始终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的原因,她苦苦寻觅多年,就是要寻找一个终身的依靠,如果用金钱可以使自己的爱情延续,那她恐怕早就有了自己的归宿。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文及翻译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文及翻译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文及翻译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绿水青山映浮萍。

谪仙何事忘归路?
忘了双双泪。

原文解析:
杜十娘:唐代著名女诗人杜甫的女儿,据说她深爱画画,但因为家庭贫困,最终沦落为卖唱的妓女。

怒沉:怒气冲天地将宝箱沉入水中。

百宝箱:指她收到的所有礼物和财物。

绿水青山:指江南水乡的风景。

映浮萍:浮萍是水上的一种植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

谪仙:传说中被流放到人间的神仙。

忘归路:不知道回到自己的家乡路线。

双双泪:她和家人的泪水。

翻译:
杜十娘怒气冲天地将所有的宝物沉入水中,
江南的水乡风景映照在青绿的水面上。

她被流放到人间,忘记了回家的路,
她和家人都流下了泪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文解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文解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课文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剖析扫荡残胡立帝畿,[指明太祖朱元璋以武力推翻元朝建立朱明王朝。

帝畿,京城及其近郊地区。

]龙翔凤舞势崔嵬。

[形容北京地理形势的雄伟险要。

崔嵬,高峻的样子。

下三句,分别描写北京左邻沧海,右倚大行,东北至西北九关雄峙,均承本句而。

]左环沧海天一带,右拥太行万围。

戈戟九边(明代北方的九处边关要镇,即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等七镇,加上太原总兵治所偏头,三边制府驻地固原等二镇,合称九边)雄绝塞,衣冠万国仰垂衣(《易经•系辞》说黄帝、尧、舜治世,垂衣拱手而天下太平)。

太平人乐华胥世(喻太平之世。

语本《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既寤,悟然自得,……天下大治。

”这是古代道家宣传无为而治的寓言),永永金瓯(原指金属制成的盆盂,喻国土的完整巩固)共日辉。

这首诗,单夸我朝(指明朝)燕京(北京,北京古代为燕国之地)建都之盛。

说起燕都的形势,北倚雄关(指居庸关),南压区夏(区,地域。

区夏,诸夏之地,即中原地区),真乃金城(古代每以“金城汤池”喻城池巩固)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当先洪武爷(指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太祖年号;爷,当时人对皇帝的尊称)扫荡胡尘,定鼎(建都。

史传夏禹铸九鼎,为传国重器,商、周两代,均将九鼎置于王都,后遂以“定鼎”代指立国建都)金陵,是为南京。

到永乐爷(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从北平起兵靖难(明建帝朱允炆(朱元璋孙)用齐泰、黄子澄之谋,欲削宗藩之权,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南下,夺取中央政权,自称其兵曰“靖难之师”),迁于燕都,是为北京。

只因这一迁,把个苦寒地面,变作花锦世界。

自永乐爷九传至于万历爷(明神宗朱翊钧年号),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子。

这位天子,聪明神武,德福兼全,十岁登基,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处寇乱。

那三处?日本关白平秀吉(关白,日本古官名,地位相当于丞相。

【课外阅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百宝箱

【课外阅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百宝箱

【课外阅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百宝箱首先,“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

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

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

”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

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作为连接故事线索的"百宝箱"犹如千丈游丝,有萦花粘草之妙;恰似蜻蜓点水,若即若离;又像神龙之宛游,忽隐忽现。

"百宝箱"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四次出现,对情节发展起着暗示和推动的作用,前三次出现(其中第一次是暗示)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第四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的多重意象解读
首先,“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

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

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

”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

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
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作为连接故事线索的“百宝箱”犹如千丈游丝,有萦花粘草之妙;恰似蜻蜓点水,若即若离;又像神龙之宛游,忽隐忽现。

“百宝箱”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四次出现,对情节发展起着暗示和推动的作用,前三次出现(其中第一次是暗示)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第四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

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所在。

其次,“百宝箱”是叙事编辑的妙笔。

小说中,“百宝箱”先合后开,延长故事的秘密,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具体而言有两点:1。

控制叙事距离,形成叙事节奏。

“百宝箱”的四次出现,是紧接着前一事件完成的新事件的准备,是在旧紧张解除之际的新紧张的来临,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情节跌宕多姿,曲折变幻。

2。

调节叙事视角,制造叙事张力。

我国传统小说,叙述故事多采用全知视角,
事件的前因后果、线索的来龙去脉、人物的一生行事等都要向读者交代得一清二楚,否则就会有叙事不完整之嫌。

《杜十娘》却不同,它采用限知视角,使读者开始并不知道百宝箱为何物,也不知道杜十娘日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直到杜十娘被李甲出卖之际,开箱取宝投江之时,才知道她还有一个百宝箱。

这样读者就会想到: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又为什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在关键时候又为什么不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将它沉入江底?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答正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是读者理解小说内涵的关键。

再次,“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

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历史意义如何?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种猜测和诠释,然而却总是不尽人意。

比如有人认为,李甲是残害杜十娘的直接凶手,是他的“负情”把杜十娘推入江中;也有人认为孙富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孙富的挑唆,也许李甲不会抛弃杜十娘;还有人认为,把杜十娘的悲剧归因于李甲的负情和孙富的挑唆,都未免简单化、表面化,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应该是封建礼教,小说正是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笔者以为,第一、二种观点固然过于肤浅,第三种观点看似深
刻,却也未免公式化、概念化,未能尽其妙。

如果我们从“百宝箱”这个意象入手去解读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蕴,也许是一条新的通途。

1。

“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

我国明代,正是商品经济兴起和繁荣的时期,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终于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宗法伦理向利益驱动转变。

这种背景在《杜十娘》这篇小说中是有所交代的:“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常言道:‘说着钱,便无缘”,“如今的世情,那有顾缓急二字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鸨儿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李布政与杜十娘,孙富与李甲,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这也正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她幻想利用“百宝箱”来换取李甲的爱情。

2。

“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

小说中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

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

但是,一个女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
妓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谈何容易。

更何况,杜十娘所追求的,又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

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百宝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

在选择李甲托付终身之时,杜十娘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但是,杜十娘太天真了,在利欲熏心的社会里,在充满铜臭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哪有什么真情可言!她的希望是注定要破灭的,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3。

“百宝箱”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

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

杜十娘太有尊严了,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她甚至误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真情。

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本来就算李甲负义,杜十娘太可不必投水自尽,她有青春,美丽,还有金钱,她还可以另寻他欢,就算独自一个也可以生存下去。

但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使杜十娘彻底的失望了。

一个曾经对自己感激涕零的人,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惜背信弃义,断然出卖自己,
而且还面有喜色,心无愧意。

试问天底下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下这样一个弱女子,可以容纳她追求美满的生活?试问又有何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她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只有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

杜十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因为当时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

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贼。

而李甲、孙富之辈,只是成了间接的杀人凶手而已!可悲的杜十娘,可叹的一曲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悲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