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相关的理论,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行为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心理学理解人类行为的基因与环境影响

心理学理解人类行为的基因与环境影响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旨在理解人类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而人类行为的形成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本文将探讨基因和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并阐述如何通过心理学来理解这种影响。
一、基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分子遗传材料,它们编码了构成个体身体和心理特征的信息。
基因通过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从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人类行为可以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形成族群特征。
1. 基因与行为特征的关联各种行为特征,如性格、智力、情绪等,都与基因有关。
举例来说,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与一人的冲动控制能力相关。
某些人可能拥有更强的冲动抑制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另一些人则相对较差。
这意味着遗传因素在个体冲动行为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 基因与心理疾病的关系许多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与基因存在密切关联。
虽然环境因素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但遗传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或接收,进而引发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外部条件和经验共同组成的总体,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
环境对人类心理行为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
1.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个体发展的最早和最主要的环境之一,家庭环境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习惯、人际互动和情绪管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2.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是个体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文化、价值观、社会规范等社会文化要素对个体的行为模式、态度和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人们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教育和社会化,从而形成不同的人类行为模式。
三、心理学对基因与环境影响的学科整合心理学旨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理解基因与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整合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探索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4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行为)【圣才出品】

第5章社会行为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1.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1)生物学理论的观点①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它的遗传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个体由于遗传构成的不同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适应生存,不适应的被淘汰。
②Hamilton用“近亲选择”进一步扩展了进化论的范围,认为自然选择不仅给个体好处而存在,而且也通过给予与个体基因类似的其他个体好处而起作用。
③Wilson等人将Hamilton的观点引入了社会生物学理论,认为不论是通过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基于遗传的行为总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后代为目的。
(2)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任何一种心理特质与行为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但在不同的心理特质与行为层面上,遗传影响的大小不一样。
从特质上讲,基因对身体和智力特征的影响要大于它对社会与人格特质的影响。
2.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表5-1 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
遗传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础,而环境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许多证据可以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表5-2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考点二:人类的侵犯行为1.侵犯行为概述(1)什么是侵犯行为表5-3 侵犯行为概述(2)文化与侵犯行为有研究证实,早期生活中的行为(家庭经历或电视上的侵犯行为等)会影响儿童的反应。
此外,当侵犯来自团体内的权威而不是更低级别的团体成员或团体之外时,集体主义文化下的成员更能够容忍这些侵犯。
(3)性别与侵犯行为一般说来,男性更具有侵犯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比男性更友好、更不愿袭击或者伤害他人。
女性倾向于关系侵犯,即通过操纵人际关系来伤害他人,如通过传播流言,背后诽谤,回避或排斥他人等。
但是当个体被激怒时,侵犯行为的性别差异就消失了。
(4)愤怒与侵犯行为表5-4 愤怒与侵犯行为2.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表5-5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思考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思考1结合相关理论,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行为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2人们为什么会愤怒?挫折侵犯理论是怎样解释人类的侵犯行为的?3试述温度、线索、去个体化和饮酒等对侵犯行为的影响4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有哪些?5结合相关研究,谈谈媒体暴力对儿童侵犯行为的影响6社会生物学是怎样解释人类利他行为的?7社会进化论是怎样解释人类的利他行为的?8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有哪些?1结合相关理论,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行为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2)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①生物学理论的观点a.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它的遗传基础,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分析了生物遗传因素在有机体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由于遗传构成的不同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适应生存,不适应的被淘汰。
b.Hamign用近亲选择“进一步扩展了进化论的范围,他认为自然选择不仅给个体好处而存在,而且也通过给予与个体基因类似的其他个体好处而起作用。
Hami1ton的观点后来被Wi1son等人引入了社会生物学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不论是通过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基于遗传的行为总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后代为目的。
②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任何一种心理特质与行为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不同的心理特质与行为层面上。
遗传影响的大小不一样。
从特质上讲,遗传对身体和智力特征的影响要大干它对社会与人格特质的影响。
(3)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在心理学体系中,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发展作用的强调是从行为主义开始的。
早期的行为主义者用一种极端的形式突出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的作用。
现在,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分化,人们从很多方面找到了后天环境因素对人类发展的真实的重要性。
①家庭环境a.家庭是人们接受环境影响的主要场所,个体的人格成长与社会技能的掌握主要是在家庭之中完成的.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极为不同的影响。
遗传与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遗传与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人类的发展受遗传和环境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类的身体发育、智力、行为以及健康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遗传与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的发展,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和实例。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通过遗传速率获取的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个体的生物特征、特异性和易感性。
基因的遗传会影响到人类在许多方面的发展,例如身高、体格、肤色、眼睛和头发的颜色等。
许多疾病和疾病的易感性也与遗传有关。
例如,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某种遗传疾病,例如囊肿纤维化、色盲、血友病等。
然而,仅仅依靠遗传因素来解释人类的发展并不足够。
环境因素在人类发展中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环境因素包括个体所处的物理环境、文化环境、教育背景和社交关系等。
这些环境因素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水平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项名为“明智的孟菲斯兄弟”的长期研究发现,智商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表明,在相同的遗传基础上,受到更有益的环境刺激的人更有可能发展出更高的智商。
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环境的刺激和社会互动可以促进个体的智力、情感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一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到他的语言习得和社交技巧。
教育也是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提供学习机会和知识来促进个体的认知和智力发展。
除了身体和智力发展外,遗传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这些突变可以传递给后代。
然而,环境因素也可以影响到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状况。
例如,环境中的毒素、营养不良和压力等因素可以增加患病的风险。
尽管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它们并非独立作用的。
事实上,遗传和环境常常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个体的特征和发展。
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浅谈遗传、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遗传、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作用问题,历来是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
包括早时期先天论和经验论的一些观点,例如斯宾塞的进化论心理观、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洛克的心理学思想、马赫的观点等。
另外,先天论者对经验论的反应,其中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等。
基于此,在我们认为,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体在出生前的发展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遗传与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
2)、个体出生以后,遗传与环境两因素在身心两方面的的影响之大小有所不同:3)、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Abstract:About th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cluding educa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of the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a philosopher, education experts and psychologists argue problem. Including early period nativism and empiricism of some points, such as spencer's theory of evolution psychological view, cartesian psychological thought, Locke's psychology thought, Mach's point of view, etc. In addition, the nativist to empiricism response, the single factor theory: genetic determinism and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two factors theory, interaction theory, etc. Based on this, we think, in the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role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individual in the antenataldevelopment mainly by genetic factors,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maturity is an individual'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necessary material premise and basis. 2), individual was born later,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two factors in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aspects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ize: 3),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of the.1、引言:人的发展主要是先天遗传的结果,还是后天教养的结果,历史上对这一问题有着十分激烈的争论。
浅谈遗传与环境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遗传与环境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在个体身心发展中,遗传与环境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心理学家及其他行为科学家争论的问题。
很多研究表明: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其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个体身心的发展既不是简单地由遗传决定,也不只是由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我更侧重遗传的影响。
关键词:遗传环境个体身心发展影响曾经的我总和母亲抱怨,抱怨母亲生了个不聪明女儿,看表哥多聪明,平时不是很努力,考试照样全班前几名,当初我想,遗传太重要了,如果我有很高的智商该多好,对于遗传与环境哪个重要,我个人认为遗传与环境均重要,但遗传比环境更重要,以下是我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文献得出的数据,还有我粗浅的感悟。
关于遗传和环境在人类行为发展问题上的作用,历来是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争论的焦点问题。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遗传和环境的概念。
所谓的遗传(heredity)是指经过受孕到个体生命之初,父母的身心特征传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历程。
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它的遗传基础, 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分析了生物遗传因素在有机体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个体由于基因构成的不同而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适应的生存, 不适应的则被淘汰。
个体在出生前的发展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遗传与生理成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
首先,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正是遗传素质,使人类的个体在正常的生活条件下可能发展为一个高度心理发展水平的人。
没有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人的心理。
遗传素质是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
例如:无脑畸形儿生来不具有正常脑髓,因而就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能有一些最低级的感觉,如关于饥饿、渴的内脏感觉等。
一个生来就是全色盲的孩子,就无法辨别颜色,更无法变成画家。
而且,由遗传带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在心理发展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结合相关的理论,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行为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心理学作业班级应英091班姓名邓昌鸿学号0903302117结合相关的理论,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行为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遗传因素是指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内在的因素。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
环境因素就人类个体成长来说,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如食物营养、山川河流、气候等;另一类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即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
在人类行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心理学家及其他行为科学家争论的问题。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起,有关人性及人类行为是由遗传或是由环境决定的争论就一直纠缠着人们。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灵魂与动物不同,它有意识和自由意志。
受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影响,遗传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人们过分地强调外界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
表现在心理学上,就是行为主义占据美国心理学的主导地位达半个世纪之久。
华生认为,人的行为除了少数简单的反射外,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只要控制环境事件,就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人。
但与这种思路相反的是,在心理学产生的早期,人们却对先天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看重。
麦独孤在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时就强调了基于遗传的本能因素。
他指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用本能解释,本能加上一些经验的作用过程,就能构成人类的一切活动,并进一步形成个人品质与民族特性。
弗洛伊德甚至把本能理论推向了极端,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
尽管后来他自己及其后继者对这一理论在某些方面做了修改,但总体上讲依然是以内在动机和倾向解释行为的产生,环境的影响并没有体现在他的理论之中。
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了环境与遗传共同决定着人类的心理系与行为。
比如社会学习理论就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人类的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遗传和环境。
遗传因素指的是由基因所决定的个体性状和特征,而环境因素指的是个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这两种因素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们互相作用,共同塑造着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性格特征。
遗传因素人的遗传基因来自于父母,这些基因会决定一个人的身体结构、聪明才智、性格以及行为表现。
科学家已经证实,某些基因对于人类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人的情绪稳定性、责任感和适应能力等性格特征都与基因有关。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环境和遗传条件的区分和定量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从而影响个体表现的性状。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基因,因此我的个性和行为往往会因为基因的多样性而有所不同。
一些人天生就容易感到抑郁,而另一些人很少会因为情感方面的问题感到忧郁或沮丧。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人类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的环境包括了他的家庭、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而这一切都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一般比遗传因素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例如,一个人在家庭中成长时,家庭教育会对他的个性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在某些家庭中,父母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快乐和满足。
相反的,在一些家庭中,孩子经常受到批评和惩罚,这会导致孩子变得孤僻和不自信。
另外,文化和社会环境也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个体主义和竞争精神被视为积极的品质,而在另一些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帮助他人被视为更加重要的品质。
这些文化中赋予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会对人的行为产生长期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由这两个因素共同塑造的。
无论是在基因层面还是环境层面,我们都无法完全掌握个体大脑里的细节,以此预测一个人的行为和性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作业班级应英091班姓名邓昌鸿学号0903302117
结合相关的理论,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行为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遗传因素是指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生物有机体内在的因素。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
环境因素就人类个体成长来说,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如食物营养、山川河流、气候等;另一类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即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
在人类行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心理学家及其他行为科学
家争论的问题。
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起,有关人性及人类行为是由遗传或是由环境决定的争论就一直纠缠着人们。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灵魂与动物不同,它有意识和自由意志。
受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影响,遗传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人们过分地强调外界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
表现在心理学上,就是行为主义占据美国心理学的主导地位达半个世纪之久。
华生认为,人的行为除了少数简单的反射外,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只要控制环境事件,就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人。
但与这种思路相反的是,在心理学产生的早期,人们却对先天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看重。
麦独孤在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时就强调了基于遗传的本能因素。
他指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用本能解释,本能加上一些经验的作用过程,就能构成人类的一切活动,并进一步形成个人品质与民族特性。
弗洛伊德甚至把本能理论推向了极端,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
尽管后来他自己及其后继者对这一理论在某些方面做了修改,但总体上讲依然是以内在动机和倾向解释行为的产生,环境的影响并没有体现在他的理论之中。
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了环境与遗传共同决定着人类的心理系与行为。
比如社会学习理论就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班杜拉的观点被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因为他的这种整和使得心理学家有可能去揭示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本质。
但是这种平衡很快就面临着新的挑战,七十年代末期出现的社会生物学以及九十年代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都说明了这一点。
社会生物学家通过对动物及人类某些行为的研究指出,人类的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遗传而获得(比如人类的利他行为),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者也想从脑与神经层次证明行为的客观基础,而我们知道,这种客观基础是来自遗传的。
也许从表面上人们并不认为这个问题有多重要,因为从事社会行为研究的科学家与从事
基础性脑研究的科学家并没有为此争论。
但是对“遗传和环境因素到底对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回答却会对心理学发展的方向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且从根本上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行为的本质。
本文就是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为主线,通过分析相关的理论与实验证据,使当前的心理学家认识到对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非此及彼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