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厂设计规范要点
机械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机械工程设计规范要求是指在机械工程设计过程中所需要满足的标准和要求。
这些规范要求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使用安全性,并且有利于推动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一、设计原则1. 安全性:设计应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事故发生。
2. 可靠性:设计应确保设备能够长时间、稳定地运行,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
3. 经济性:设计应充分考虑材料成本、制造工艺、维护成本等因素,尽量降低设备制造和使用成本。
4. 先进性:设计应采用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竞争力。
二、尺寸和公差1. 尺寸控制:设计中应确保设备各个零件的尺寸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装配的精度和稳定性。
2. 公差要求:根据零件的功能和要求,设置合理的公差范围,使其适应不同工艺要求和使用环境。
三、材料和加工1. 材料选择:根据设备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考虑到材料的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
2. 加工工艺:设计中应合理选择加工工艺,确保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四、装配和调试1. 装配要求:设计中应规定装配的顺序、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装配过程中不会产生误差和损坏。
2. 调试要求:设计中应提供设备的调试方法和步骤,确保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能够正常运行。
五、检验和验收1. 检验标准:设计中应规定设备的检验标准和方法,确保设备在出厂前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2. 验收要求:设计中应明确设备的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设备交付使用前能够通过验收。
六、文件和文档1. 设计文件:设计中应编制和保留相应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材料清单等,便于溯源和参考。
2. 维护手册:设计中应提供设备的维护手册,包括设备操作方法、维护保养周期和方法等,方便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七、环境保护1.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机械设计中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要点

机械设计中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要点机械设计是工程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种设备和机械部件的设计、制造和使用。
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遵循设计标准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中的一些设计标准和规范要点,旨在提升设计师对于机械设计的认识与了解。
一、设计流程的规范化在进行机械设计之前,设计师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和流程安排。
设计流程涵盖了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制造、测试等多个环节,并且需要将每个环节的成果文档化。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时间限制,确定每个环节的工作量和时间安排,以确保设计的高效性和质量。
二、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机械设计中的设计标准和规范是指国家和行业针对机械设计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设计师在进行机械设计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以确保设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例如,对于机械零件的尺寸、公差、材料选择等方面,都需要参考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
三、材料选择与设计优化在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师需要根据机械零件所需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还应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成本和可加工性等因素,并进行设计优化,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和可靠性。
四、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考虑在机械设计中,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设计的重要目标。
设计师需要对机械设备和零件进行全面的安全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潜在的事故和故障。
此外,设计师还应考虑机械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维护性,确保产品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性能。
五、制造和加工的可行性在机械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产品的制造和加工可行性。
设计师应了解不同加工工艺和制造工艺对于产品的影响,并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优化产品的制造和加工流程。
此外,设计师还应与制造工程师密切合作,及时获取制造方面的反馈和建议,以确保设计的可实施性和可制造性。
机械制造厂房设计

机械制造厂房设计机械制造厂房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员工的工作环境。
一个科学合理的厂房设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本文将讨论机械制造厂房设计的一些关键要素和注意事项。
1. 厂房布局与区域划分厂房布局的合理性对于工厂日常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生产环节的流程联系,以便实现物料和信息的高效传递。
在布局设计时,应尽量缩短物料和半成品的运输距离,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机械制造厂房通常涉及到不同的生产区域,如加工区、装配区、仓储区等。
每个区域的功能和需求都不同,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
同时,合理划分各个区域的空间和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站点布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2. 设备选型与布置机械制造厂房通常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如机床、自动化设备等。
在设备选型时,需根据生产需求和目标进行合理的选择。
考虑到日常维护和设备更新的需要,我们应保留一定的空间用于设备的布置和拆卸。
同时,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安全距离和相互之间的协调布局。
3. 采光与通风厂房的采光和通风状况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厂房内部的充足采光,我们可以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窗户和天窗的位置。
此外,通风系统也同样重要。
机械制造厂房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有害气体等,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对员工的健康和生产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通风系统的布置和性能,确保空气质量的合格。
4. 电力和能源管理机械制造厂房通常需要大量的电力和能源,以满足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需求。
合理的电力和能源管理可以减少生产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电力管理来说,我们需要为设备提供充足的电力,合理布置电缆和开关箱等设备,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与稳定。
此外,节能技术的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机械制造工厂设计

机械制造工厂设计一、引言机械制造工厂是一个关键的制造环节,它为各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机械设备。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机械制造工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特定的项目要求为基础,讨论机械制造工厂的设计。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设计一个现代化的机械制造工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该工厂将生产各种机械设备,包括汽车零部件、机床和工业机械等。
我们将重点考虑以下关键因素:生产效率、设备安全、人员舒适度和环境友好。
三、工厂布局设计在机械制造工厂的设计中,布局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来设计工厂的布局:1. 生产流程优化:按照产品生产过程的逻辑顺序,将各个工序合理布置,以最小化物料和人员的移动距离。
这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资源分配合理:将设备、原材料存储区、半成品区和成品区域合理划分,以提高材料和人员的流动效率。
3. 安全考虑:在布局设计中,需要考虑操作人员与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
重要的工序和设备应尽可能远离一般工作区域,并设立标识和隔离设施。
四、设备选择与安装选择高质量、可靠的机械设备对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设备选择和安装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技术先进性:选用最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降低维护成本。
2. 空间利用:确保设备的尺寸符合工厂布局,避免拥挤和安全隐患。
3. 安装要求:设备的安装位置应考虑维护和维修的便利性,以及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五、环境保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机械制造工厂的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
以下是我们的环保考虑因素:1. 噪音控制:合理设计工厂布局和选择低噪音设备,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噪音污染。
2. 废物处理:建立合适的废物处理系统,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合规处理废物,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能源利用:优化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使用节能装置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六、人员需求与安全机械制造工厂需要合适的人员来操作和管理。
机械制造行业技术规范

机械制造行业技术规范一、引言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仅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支持作用,也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确保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和遵守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机械设计规范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设计规范的遵守对于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机械设计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要求:1.材料选择: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考虑到耐磨性、强度、耐腐蚀等特性,确保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2.结构设计:机械结构设计应遵循相关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具有合理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安全设计:在机械设计中,应注重对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考虑,有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应得到遵守。
4.功能设计:机械产品的设计应符合用户需求和预期功能,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
三、机械制造工艺规范机械制造过程中,良好的工艺规范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基础。
在机械制造工艺中,应注意以下规范要求:1.加工精度: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以确保装配合理性和产品性能。
2.工艺流程:机械制造应依据工艺流程图进行操作,确保产品加工质量的可控性和一致性。
3.使用工艺设备:机械制造过程中,应使用符合标准的工艺设备,确保产品加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4.质量控制:机械制造过程应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应得到符合。
四、机械试验与检测规范机械产品在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试验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符合标准。
试验和检测的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试验方法:机械试验应使用合适的试验方法和标准设备,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试验参数:机械试验中的参数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试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3.检测方法:机械产品的检测应使用标准的非破坏性和破坏性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4.试验报告:机械试验的结果应编制详细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和评估结论等内容。
机械制造工厂设计规范要点

机械制造工厂设计一、项目建设程序及工厂设计阶段的内容项目建设的程序一般分三个阶段:(Ⅰ)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审批立项(Ⅱ)实施阶段包括: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Ⅲ)效益考核阶段根据项目建设程序,一个项目从申请立项到组织实施,其间需编制、申报和审批各种不同的文件。
编制这类文件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工厂设计,它可以分为以下不同阶段和内容。
(1)编制、申报项目建议书。
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也可委托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协助编制。
陈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内容、建设地点、建设进度、投资结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等,即对建设项目作“轮廓”描述,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
(2)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委托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协助进行,并对工作成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报告的质量负责。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承办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条件;市场调查和预测情况以及项目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落实情况;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对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的措施;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设想;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和经济分析;结论和建议(叙述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以有对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所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项目的投资额分别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组织评估和审批。
(3)进行初步设计。
根据上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并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一般为:设计依据;厂址和自然条件;工厂现状(新建厂略);生产纲领和产品;生产协作;工厂组成、面积和设备;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劳动量和人员;工艺(每个生产车间都必须分别叙述、自成章节);总图、运输物流与仓储;土建(各独立的建构筑物必须分别说明建筑和结构的要求有特点);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动力(包括各建构筑物内压缩空气、蒸气管道和敷设和高低压变配电所设计内容和电力外网布置);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总概算、经济分析;全厂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存在问题和建议。
机械工程中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规范要求在机械工程领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中,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操作的高效性。
本文将介绍机械工程中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规范要求。
1.设计规范要求在机械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要求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优良性:1.1 尺寸和公差规范:机械零部件的尺寸和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自行制定的行业标准,以确保装配和功能的兼容性。
1.2 材料规范:根据机械设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参照相应的标准规范,如GB标准、ASTM标准等。
1.3 布局规范:设计中需要合理布局各个零部件,以确保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1.4 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规范: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负荷,设计各个零部件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5 可制造性规范:设计时要考虑材料、加工工艺等制造方面的可实现性,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制造性。
2.制造规范要求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以下规范要求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2.1 加工工艺规范:根据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并确保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
2.2 设备和工具规范: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加工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3 工序控制规范:制定合理的工序控制计划,包括加工顺序、加工时间、工艺路径等,以确保每个工序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2.4 质量控制规范:采用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如SPC(统计过程控制)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5 环境和安全规范:在制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制造过程的环保和人员安全。
3.验收规范要求在机械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验收工作,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
3.1 外观检查:检查产品外观是否有缺陷、划痕、腐蚀等问题,以及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2 功能性检测:测试产品的功能是否正常,各部件是否协调配合,以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机械制造设计规范

机械制造设计规范为了确保机械制造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详细的设计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设计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材料选用、尺寸精度、装配要求等方面。
一、材料选用机械设计中,材料的选用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1 材料的力学性能:机械制造中所要承受的力学载荷是很大的,因此选用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硬度的材料是必要的。
1.2 材料的耐磨性:机械零件在长时间工作中,往往会与其他零件相互摩擦,因此需要选用具有较高耐磨性的材料。
1.3 材料的耐腐蚀性:机械设备有时会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操作,所选材料应能耐受腐蚀和锈蚀。
1.4 材料的可焊接性:机械部件通常需要进行焊接,选择易于焊接的材料能够方便制造和维修。
二、尺寸精度在机械制造中,尺寸精度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零部件的相互配合和机械设备的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尺寸精度相关规范:2.1 尺寸公差:根据零部件的用途和配合要求,制定合理的尺寸公差范围。
2.2 表面粗糙度:要求表面粗糙度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零部件间的密封性和运动的顺畅性。
2.3 配套要求:配套零部件之间的尺寸配合应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确保其功能和性能。
三、装配要求机械设备的装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零部件协同工作,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装配要求:3.1 配件标识:在装配零部件过程中,标识每个零部件的名称、编号和位置,以便于安装和维修。
3.2 拆卸和装配顺序:明确拆卸和装配的顺序,避免错误安装和损坏。
3.3 紧固件要求:对螺栓、螺母等紧固件的规格和紧固力进行要求,以确保装配的可靠性。
3.4 零部件的润滑和保护:在装配过程中,对需要润滑的部位进行润滑,并对暂未安装的零部件进行保护。
结论机械制造设计规范是确保机械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材料,控制尺寸精度,遵循装配要求是保证机械设备性能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厂设计一、项目建设程序及工厂设计阶段的内容项目建设的程序一般分三个阶段:(Ⅰ)前期准备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审批立项(Ⅱ)实施阶段包括:施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Ⅲ)效益考核阶段根据项目建设程序,一个项目从申请立项到组织实施,其间需编制、申报和审批各种不同的文件。
编制这类文件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工厂设计,它可以分为以下不同阶段和内容。
(1)编制、申报项目建议书。
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书,也可委托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协助编制。
陈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内容、建设地点、建设进度、投资结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等,即对建设项目作“轮廓”描述,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
(2)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委托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或咨询单位协助进行,并对工作成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报告的质量负责。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承办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条件;市场调查和预测情况以及项目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落实情况;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对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的措施;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设想;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和经济分析;结论和建议(叙述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以有对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所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项目的投资额分别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组织评估和审批。
(3)进行初步设计。
根据上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并编制初步设计文件。
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一般为:设计依据;厂址和自然条件;工厂现状(新建厂略);生产纲领和产品;生产协作;工厂组成、面积和设备;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劳动量和人员;工艺(每个生产车间都必须分别叙述、自成章节);总图、运输物流与仓储;土建(各独立的建构筑物必须分别说明建筑和结构的要求有特点);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动力(包括各建构筑物内压缩空气、蒸气管道和敷设和高低压变配电所设计内容和电力外网布置);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总概算、经济分析;全厂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存在问题和建议。
初步设计文件还包括各种必需的图纸,总平面布置图、设备明细表及概算、各车间及站房等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图、各动力管网布置图和汇总图、相关的图表以及主要非标设备设计任务书。
具体文件深度和格式,可按原机械电 子工业部 1989 年颁布的《机械工厂初步设计深度和格式》。
初步设计文件及上级批文具有法定文件的严肃性,未经原审批机关同意,一般不得任 意修改。
(4)施工图设计。
二、工厂设计阶段工艺设计内容和文件1、工厂的设计一个工厂的设计,首先要有好的工艺设计。
从对厂房的要求和设备安装以及动力管线 的敷设,动力设备的选用和动力站房的布置,最终目的是满足工艺的要求。
所以在工厂设计 阶段,工艺专业除了做好本专业的设计外,还要向其他相关专业提出必要的设计资料,作为 这些专业的设计依据。
应当说:工艺设计面向最终生产需要的,而其它专业设计是满足工艺 需要。
工厂设计阶段,工艺设计人员主要工作是:在工艺设计达到一定深度的基础上,向相 关专业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设计资料,供公用动力各专业和建筑、结构专业进行设计。
2、工厂设计阶段在工厂设计阶段,工艺设计主要提供以下工艺文件: (1)工艺过程卡。
(2)工艺平面布置图和工艺设备安装图。
工艺平面布置是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艺文 件,工艺设备安装图施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艺文件。
后者只是在设备的安装位置尺寸、用电 点、用气点等位置尺寸标和说明比前者更全面正确和翔实。
它们是建筑、结构专业对厂房进 行设计的依据,也是动力各专业对车间进行管路布置设计的依据。
(3)设备明细表。
设备明细表主要提供给电气专业设计人员作为变配电站设计、车间 电线电缆敷设和用电点设计的依据,也是提供给经济专业进行建设工程投资概算的依据。
(4)各压缩空气使用点及其耗气量和车间总耗气量。
压缩空气耗量按每个消耗点的平均耗量确定,每个点使用压缩空气的时间取决于各工 序需用压缩空气的工作量。
但需注意一般是间断地使用压缩空气这个特点,所以在确定压缩 空气时要考虑修正系数、设备负荷系数和用气点的负荷系数。
各种使用点的平均压缩耗用量 如下:喷枪(0.2~0.25)m /min ;喷嘴(0.25~0.3)m /min ;气动升降机(0.05~0.4)m /min ;气动工具(0.3~0.5)m /min ;压缩空气小时的最大耗量取决于喷枪、风动工具和器械的规格型号。
压缩空气的小时3 3 3 3平均耗量除按上述经济数据计算,还可以按下式计算小时平均耗量=小时最大耗量×K(实际使用的因数)一般喷嘴K取0.4~0.5,升降设备K 取0.7~0.8。
每台用气设备的年耗量=小时平均耗量×设备年时基数×设备利用系数。
车间压缩空气总耗量,按每个使用点耗量总和的20%-40%计算。
(5)各润滑油供应点、供水点和冷却液点的供应量。
(6)编制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工艺部分的有关内容。
工厂的初步设计阶段,最后需要编制初步设计说明以及相关的附件、附表、附图。
工艺设计人员除了提供上述有关文件,密切配合个专业的设计工作。
确认并会签其他专业的设计图纸外,还要编写初步设计说明书中工艺部分的章节。
(7)做好开工立项和“三同时”申批工作。
三、设计说明书的具体内容设计说明书内容有:设计依据;车间任务和生产纲领;工作制度和工人及设备年时基数;设计原则和主要工艺说明;劳动量;设备;人员;车间组成和面积;辅助材料消耗;物料运输;节能和能耗;劳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工艺概算;主要数据和技术经济指标;存在问题及建议。
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产品资料及工艺资料。
如产品图,工艺文件、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并说明名称、来源、编制时间等有关会议决定、任务书等。
2)现场原始资料(新建厂略),如原有设备清单、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图、厂房建筑图等。
3)有关协议、文件、技术规定等。
4)其他。
2、车间现状(新建厂略)1)原有车间生产主要产品的型号、名称、年产量、质量、生产性质、工艺水平及工艺特点等。
2)原有车间的主要设备,人员分类及数量等。
3)原有车间在总图中的位置,厂房建筑、结构形式、面积、跨度、高度、允许最大起重量,原预留发展情况等。
4)原有车间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
5)原有车间能源利用及耗量情况。
6)原有车间的主要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3、车间任务和生产纲领1)车间任务说明本车间承担任务的内容和范围。
2)生产纲领对大批大量生产产品,生产纲领表按表1—1,成批、小批、单件生产的产品可按1—2 或表1—3。
3)生产性质说明本车间属成批、小批、单件还是大批、大量生产;分5 种:单件:≤100件小批:≤500件中批:≤5000件大量:≥50000件大批:≤50000件4、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工作制度:列出车间各工段(小组)的工作班制年时基数:分别按各类设备、工作位置和工人列出年时基数表1 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表- 4 -注明:1。
公称年时基数: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工人和设备在一年内工作的小时数;2.设计年时基数:在公称年时基数中扣去公称年时基数损失,工人和设备在一年内工作的小时数。
3.累年最热月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最高温度分别大于或等于28·C和32.5·C 地区其设备其设备年时基数,应按上表规定的年时基数乘以0.95计算确定。
(安徽地区:蒙城、蚌埠、合肥、芜胡、安庆等)4.工作环境:一类:机械加工、装配、工具、机修、模具、包装等车间或场所;二类:锻压、冲压、焊接、铸造、让处理车间或场所。
三类:“X”、“γ”射线探伤,铅焊接、电镀、喷漆、抛光等对健康有害车间或场所。
5.车间设备负荷率:单件小批生产为0.8-0.9;成批生产不低于0.75-0.85;大量流水线生产和大批生产不低于0.65-0.75.;5、设计原则和主要工艺说明1) 设计原则a)专业化协作及车间、工段分工的原则。
b)生产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的确定。
c)主要、典型零部件关键工艺、设备及试验检测手段的确定。
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包括引进技术和设备,并与国内、国际水平相比较。
d)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确定。
e)生产发展时相应的工艺调整原则。
f)原有设备的利用原则2) 主要工艺说明说明主要、典型零部件的工艺过程,必要时可列表或用流程图表示。
3)说明车间的工艺流程情况。
6、劳动量7、设备1)说明设备的确定方法。
2)设备计算。
列出生产设备计算表,表中应包括有关设计数据、设备生产率、计算台数、采用台数及设备负荷率等。
3)列表说明本车间设备分类情况、格式见表54)视需要说明改造、精化原有设备及淘汰、更新设备的情况5)需作单项技术论证的设备、仪器其论证文件作为附件附后6)视需要对本车间工艺装备和辅助设施情况加以说明注:1、自动线内的设备按台计。
2、各车间可只列出所需要的设备类别。
也可对其中的某一类或几类进行扩展。
3、“主要生产(主要)设备”、“其他生产(其他)设备”栏,如为生产车间则“主要生产设备”、“其他生产设备”,如为工具、机修、电修车间及计量室、中央实验室等则为“主要设备”、“其他设备”。
8、人员说明各类人员的数量的确定方法,列出本车间的人员表,格式见表6。
9、车间组成和面积1)说明车间在总图中的位置及其四邻2)说明车间各工段划分和组成情况。
列出车间组成和面积表,格式见表73)说明车间厂房的建筑、结构形式、跨度、长度、面积、吊车轨道高度、屋架下弦高度以及吊车名称及起重量等4)对于改建、扩建车间应说明对原有厂房的利用或改建、扩建情况。
中央实验室等则为主要工人”。
2、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如食堂、卫生保健等人员(车间的勤杂工算辅助工人,不算服务人员)。
②表中各项面积均按建筑轴线计算。
10、材料消耗列表说明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消耗量,格式见表811、物料运输1) 运输物料和运输量;说明车间运输物料的种类,列出年运输量表,格式见表92) 物料运输方式及运输设备;说明车间物料及半成品的运输方法及主运输设备的选用。
若有机械化连续运输系统,须说明物料运输流程,必要时画出流程图。
3) 列表说明机械化运输系统主要设备;12、节能及能耗1)说明车间采用的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在能源选用、余热回收、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2)叙述节约各种能源的数量及其经济效益3)列表说明本车间所需各种能源的消耗量13、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说明本车间在下列职业安全、卫生和环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始情况)及所采取的措施。
1)防火防爆;说明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设备和工作地在工艺平面布置(间距、通道、安全出口等)及设备选用方面的考虑,所采取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