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电子设计竞赛论文

合集下载

机器人设计征文大赛英语作文

机器人设计征文大赛英语作文

机器人设计征文大赛英语作文The Future of Robotics: Desig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telligent MachinesIn the ever-evolving landscape of technology, the field of robotics stands as a testament to human ingenuity and the relentless pursuit of innovation. As we embark on a new era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e design of robots has become a focal point for visionaries and engineers alike. The Robot Design Essay Competition serves as a platform to showcase the boundless creativity and forward-thinking of individuals who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this dynamic industry.At the heart of this competition lies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what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should look like. Participants are challenged to not only envision the physical attributes of their robotic creations but also to consider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that will guide their design. From sleek and streamlined forms to intricate mechanisms that mimic the complexity of the natural world, the possibilities are endless.One of the key considerations in robot design is the balance between functionality and aesthetics. While the primary purpose of a robot may be to perform a specific task or service, the way in which it is designed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its acceptance and integration into our daily lives. Designers must carefully weigh the trade-offs between efficiency, user-friendliness, and visual appeal to create robots that seamlessly blend into our environments and become intuitive extensions of our own capabilities.Equally important is the incorporation of advanced sensory and cognitive capabilities. Robots of the future must be equipped with the ability to perceive and interpret their surroundings with a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that surpasses current standards. This may involve the integration of cutting-edge sensors, sophisticated algorithms, and even the incorpor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y imbuing their creations with heightened sensory awareness and decision-making prowess, designers can enable robots to navigate complex environments, interact with humans in meaningful ways, and adapt to ever-changing circumstances.Beyond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robot design, the competition also encourages participants to consider the broader societal implications of their creations. As robots become more ubiquitous in our daily lives, the ethic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ir design anddeployment must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Designers must grapple with questions of privacy, safety, and the potential impact on employment,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how to ensure that robots are designed and utilized in a manner that benefits humanity as a whole.One particularly compelling aspect of this competition is the opportunity for participants to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natural world. The incredible diversity and adaptability of biological systems have long been a source of fascination for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and the field of biomimicry 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approach to robot design. By studying the intricate mechanisms and behaviors of various life forms, designers can develop robots that mimic the elegance and efficiency of their natural counterparts, creat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complex problems.For instance, the design of a robot inspired by the graceful movements of a hummingbird or the underwater propulsion of a squid could revolutionize the way we approach tasks such as search and rescue operation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r even the exploration of extraterrestrial environments. By tapping into the wisdom of nature, designers can create robots that not only excel in their intended functions but also capture the wonder and beauty of the natural world.As the Robot Design Essay Competition unfolds, the submissions are sure to reflect the boundless creativity and visionary thinking of the participants. From sleek and streamlined humanoid forms to biomimetic designs that mimic the adaptability of living organisms, the winning entries will undoubtedly showcase the remarkable potential of robotics to transform our world.Ultimate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competition extends far beyond the recognition of individual achievements. It serves as a platform to inspire and challeng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oboticists, engineers, and designers to push the boundaries of what is possible. By encouraging the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ideas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broader societal implications of their work, the competi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robotics and its impact on our lives.As we stand on the precipice of a new era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the Robot Design Essay Competition stands as a beacon of hope and possibility. It is a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human ingenuity and the boundless potential of the human spirit to envision and create the extraordinary. Through this competition, we are not only designing the robots of the future but also shaping the very fabric of the world we inhabit, one innovative idea at a time.。

机器人电子设计竞赛论文

机器人电子设计竞赛论文

序号:编码:2011年第二届机器人电子设计大赛作品论文论文名称: 2011年第二届机器人电子设计大赛院系全称:电气工程学院申报者姓名:崔振男(集体名称):傲视群雄目录第一章前言 (2)第二章设计分析 (4)2.1分析要求 (4)2.2 总体分析 (4)第三章硬件设计 (6)3.1 小车布局 (6)3.2 显示按键电路设计 (8)3.3 测速电路设计 (9)3.4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9)第四章调试 (10)1 软件调试 (10)2 硬件调试 (10)设计感言 (11)参考文献 (12)附录(一) (13)附录(二) (14)附录(三) (18)第一章前言论文深入研究了ZigBee网络技术,在考察和比较目前我国矿井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得出了ZigBee技术用于矿井人员管理的可行性与优势。

在做了上述调研工作后,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和CAN总线技术的矿井人员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

整个系统通过ZigBee网络实现矿井人员的考勤管理和实时定位,通过CAN总线方式将井下ZigBee无线网络采集到的信号强度、人员信息以及环境参数及时地传送到地面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井下人员在各个巷道的动态分布以及每个矿工的运轨迹显示在Gls地图上,实现对矿井人员的实时管理。

在矿井人员定位时,论文通过对多种定位技术的比较,结合煤矿井下的实际环境和定位要求,选择了基于RSSI的定位技术。

关键词:ZigBee技术;矿井人员管理;人员定位;CAN总线;RSsAbstractThe paper has depth studied of the ZigBee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study and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mine production, based on ZigBee technology for mine obtained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In doing the above research work is proposed based on ZigBee technology and CAN mines the overall program technology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ZigBee networks through the entire system of mine management and real-time attendance officer position, way underground through the CAN bus collected ZigBee wireless network signal strength, personnel in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 parameters in a timely manner to send to the ground control center, monitoring center of the data obtainedprocessing and tunnel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ll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path for each miner on a map displayed on the Gls achieve real-time management of the mine personnel.Positioning in the mine workers, the paper by comparing a variety of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coal mine environment and positioning requirements, select the RSSI-based positioning technology.Keywords: ZigBee technology; mine personnel management; personnel positioning; CAN bus; RSs第二章设计分析2.1分析要求1、基本要求(1)机器人从起点出发,自动将木箱逐一运送到库房内(允许倒车)。

机器人电子设计范文.docx

机器人电子设计范文.docx

机器人电子设计范文1慧鱼机器人电子设计认识实习的实施我校引进慧鱼创意组合模型10套,每套模型中包括9个组合包。

机器人电子设计认识实习分班级开展,4个学生为一个实习小组。

整个实习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项目资料收集阶段、基本知识准备阶段、操作练习阶段、项目产品装配、编程、调试阶段、项目验收阶段。

1.1收集项目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出若干项目题目,例如,移动机器人、叉车机器人、颜色识别机器人、抓取机械手、轨迹搜寻机器人等。

并由学生自由分组,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进行项目选择。

选定题目后,每组成员根据所选项目的任务要求,开始分头执行各自的任务。

包括搜集所用数据资料,阅读交流。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要让学生了解哪些是相关的信息,如项目产品的实际应用背景、工作过程、注意事项等。

指导学生整理和储存信息。

1.2准备基本知识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对慧鱼创意组合模型进行讲解。

结合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及实习任务要求,通过课件介绍和上机演示对慧鱼组合模型、装配方法等、ROBOTX控制器的使用、ROBOPRO软件编程等内容进行讲解。

ROBOPRO软件编程采用图形化的语言,通过接口板与PC机相连,大一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和上手。

同时它的直观性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

1.3操作练习教师以一个典型模型为例,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师范编程,实现提出的功能。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提出不同的功能要求,并进行现场指导。

1.4项目产品装配、编程、调试学生根据所选项目领取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包、慧鱼专用电源、慧鱼接口板等。

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分析项目工作原理和步骤等。

以叉车机器人为例,其工作步骤如下。

(1)叉车从轨道端点A出发,此时叉车前叉升高(由限位开关控制其最高位置)。

(2)按压起动按钮,叉车开始沿环形轨道运行。

(3)在叉车运行过程中,根据轨迹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实时调整叉车的运行方向(通过调整左右两侧车轮的运行速度实现运行方向的调整)。

电子设计竞赛论文范本

电子设计竞赛论文范本

数控直流电流源(F题)摘要:本系统采用电流采样反馈调整控制技术,控制过程是利用LM741组成恒流源,结合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最小控制系统,D/A转换电路等构成闭环系统。

通过采样将实际值输出到单片机,由单片机进行比较调整,控制电流输出。

由于使用了电流采样反馈调整控制技术,该系统具有可靠性好,精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数控电流源,AT89S52单片机,反馈控制,LM741Numerical Control DC Current SourceAbstract: Employing the feedback adjusting technique with current sampling .The closed loop system consists of the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LM741, amplifier circuit, AD574 converting circuit, the processing by One-chip computer, and DAC7513 converting circuit. The One-chip computer is used to compare, adjust, control the current output by the real outputs sampling feedback. The system features good responsibility and high accuracy with the feedback adjusting control technique by current sampling.Key words: Numerical Current Source, AT89S52, feedback control, LM741一、方案论证与比较数模转换器D/A 与度不高。

第10组论文机械设计在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MASLab)的

第10组论文机械设计在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MASLab)的

第10组论文机械设计在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MASLab)的第一周时间里,我们整个团队第一次聚在一起为我们的机器人设计集思广益。

我们想要尝试在这个领域取得成果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我们并不十分明确怎样去达到这个目标。

在放弃了许多不同的想法之后,我们决定作一个底盘不太低的简单设计,这样我们可以在通过球时抓到他们。

我们同样需要一个随奔跑不断上升的装置,这样就不必知道我们究竟什么时候抓到了球。

在第二周一开始,我们就开始对原型进行试验。

我们通过重新安装我们鸽子机器人上的轮子和小脚轮来完成的允许球在机器人的下面清楚明白的需要。

我们同时也制作了各种漏斗来将球导引到机器人下方的一个特定的区域,并将它们送入一个提升装置中。

这个初始的原型在通过球时成功的将球导引进入机器人中。

当我们在实际机器人的底盘上制造了一个相同的漏斗时,我们轻微的改变了漏斗的角度来为其他组件提供足够的空间,但是发现由于球在漏斗中的更多弹起而降低了效率。

然而,这并不是大问题,因为我们最终的提升装置同样也能用来帮助指引球的走向。

我们知道我们能够控制球的滚动方向之后,我们开始计划在机器人的前面作一个单向门,来防止球的遗失,即使我们在捕获球后向后倒退也能防止球的遗失(在球到达提升机构之前)。

这里主要的挑战是制作一道坚固的门,并且要有较低的阻力使得球总是能够将它推开。

了解到如果门不能成功的被推开将成为我们的阿基里斯之踵,在制造之前我们彻底的研究了铰链和制作材料。

这个较下面的门(为了防止与上面的门混淆而这样命名,随开释放门)很可能会被看到比我们机器人的其他机械元件发生更多的反复开关动作。

最初,在机器人的前面它由水平条带状的聚碳酸脂附在铰链上制成,带有短支架向下延伸防止向前开放。

这个设计可能没有固有的缺陷,但却带给我们很多痛苦。

痛苦的主要来源是,当手工测量和设计这个门时,我们限制了螺纹的准确度。

结果,当我们拧紧铰链上的螺丝时,门将会轻微的扭曲这增大了阻力使得球不一定能通过。

工业机器人论文

工业机器人论文

工业机器人论文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和发展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

然而在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进入20世纪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支持,一些适用化的机器人相继问世。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

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XXX(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而且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机器人是一个在三维空间,具有角度自由度的并能实现众拟人动作和功能的机器;工业机器人是能模拟人手臂、手腕和手功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可以把任意物体或工具按空间位置的识辨要求进行移动可实现工业生产的要求。

它们通常配备有机械手、刀具或其他可装配的加工工具,以及能够执行搬运操作与加工制造的任务。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机器人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控制计算机、示教盒、操作面板、存储器检测、传感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组成部分。

由于机器人的类型较多控制系统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控制回路的不同可将机器人控制系统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按照控制系统的硬件分有机械控制、液压控制、顺序控制、计算机控制等。

按自动化控制程度分为顺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

机器人比赛

机器人比赛

机器人比赛1. 引言机器人比赛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竞赛形式,旨在通过使用机器人展示技术的创新和实现。

这种比赛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考验,还对设计、团队合作和战略规划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比赛的基本概念、参与机器人比赛的好处以及一些常见的机器人比赛类型。

2. 机器人比赛的基本概念机器人比赛是一种以机器人为竞技对象的竞赛形式,参赛选手通过设计和编程机器人,使其完成指定的任务,并根据比赛规则和要求来评判机器人的表现。

机器人比赛通常分为自主机器人和遥控机器人两种类型。

在自主机器人比赛中,参赛机器人需要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根据预先编程的指令和感知环境,完成特定的任务。

自主机器人比赛对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参赛选手需要设计出能够自主行动、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器人。

而遥控机器人比赛,则是参赛选手通过遥控器控制机器人来完成比赛任务。

这种比赛形式更加注重参赛选手的操作技巧和反应速度,对机器人的设计要求相对较低,注重机器人操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参与机器人比赛的好处参与机器人比赛有许多好处,不仅可以提升个人技术能力,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参与机器人比赛的一些好处:3.1 技术能力提升参与机器人比赛可以提升个人的技术能力。

在比赛中,选手需要面对各种技术挑战和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参赛选手能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2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机器人比赛通常需要组成团队参赛,这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非常有益。

团队成员需要协调工作、分工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协调的能力。

3.3 创新思维培养机器人比赛需要选手设计和构建机器人来完成特定任务,这要求选手具备创新思维和创造性。

参与机器人比赛可以激发选手的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常见的机器人比赛类型机器人比赛种类繁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机器人比赛类型:4.1 战斗机器人比赛战斗机器人比赛是最为热门和激烈的机器人比赛之一。

毕业设计论文--机器人

毕业设计论文--机器人

煤矿救援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煤矿井下灾害环境遥控或自主导航工作的机器人,能代替煤矿的搜救队员深入井下,抢救矿难后被困矿工,并以这种方式减少甚至避免救护队员的伤亡。

同时在煤矿爆炸事故后的探测救援过程中,救护人员在井下高温环境下负重作业,其体力以及氧气消耗都很大。

救援机器人主要作用是代替救护人员搬运、转移伤员和遇难者至安全区域,而且救援机器人需要携带必要的救护设备和仪器,因此救援机器人应该具有足够大的尺寸和动力以及良好的续航能力。

首先,本文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煤矿救援机器人行走机构的机械部分。

在综合比较后选择轮式的行走机构。

同时考虑到救援机器人的特殊工作环境,通过链传动实现了各轮的同步移动,克服了轮式移动机构跨沟能力差及易打滑等缺点。

参照PACKBOT机器人增加摆臂,机器人伸出摆臂有利于越障。

其次,详细设计了煤矿救灾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数据采集单元电路、运动控制单元电路、编码器解析单元电路等。

关键字:轮式;同步移动;摆臂;数据采集;运动控制Coal mine rescue robot is one kind of robots used in underground destroyed coal mine. It can rescue trapped miners in the underground instead of mine rescue team after mine disaster. It will avoid casualties of mine rescue team in this way.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 explosion and the rescue process of detection in the coal mine, mine rescue team in underground load oper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and their physical as well as consumption of oxygen is huge. A major role in the coal mine rescue robot is to replace the mine rescue team to transport, and transfer the wounded and the victims to a safe area. Rescue robots had to carry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and apparatus, so the rescue robot should have sufficient size and power and good endurance capacity.First of all,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quirements, I designed the mechanical parts of the coal rescue robot. In comparison, I choose the wheel body. At the same time, I take the special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the coal mine rescue robot into account, so I try to achieve all-round mobile synchronization through the chain drive. And it can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Wheeled Mobile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cross-channel capabilities and easy to spin. In refer to PACKBOT robot, I design the arm for the robot, so it can across the barriers more easily.Secondly, hardware circuit of robot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in detail, such as data acquisition unit circuit, motion control unit circuit; encoder analyzing unit circuit and so on.Keyword:Wheeled;Sync mobile;Arm;Data Acquisition;Motion Control目录1绪论 (1)1.1 引言 (1)1.2 设计背景、意义 (1)1.2.1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1)1.3 设计基础 (3)1.4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4)1.5 本章小结 (5)2行走机构方案确定 (6)2.1 煤矿灾害现场特征 (6)2.2 矿井灾害的非结构环境特征 (7)2.3 行走机构方案选择与确定 (7)2.3.1轮式机器人 (7)2.3.2 履带式机器人 (8)2.3.3 腿式机器人 (9)2.3.4 其它形式机器人 (9)2.4 行走方案的确定 (11)2.5 本章小结 (11)3机器人行走机构的机械设计 (13)3.1 机器人行走机构总体方案 (13)3.1.1 主传动系统设计 (14)3.1.2 摆臂方案设计 (14)3.2 机器人行走机构具体设计 (15)3.2.1 主传动系统的具体设计 (15)3.2.2 摆臂方案的具体设计 (38)3.3 本章小结 (42)4 电气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3)4.1 数据采集单元电路 (43)4.1.1 A/D转换电路设计 (43)4.1.2 高速光耦电路设计 (45)4.1.3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46)4.1.4 单片机程序设计 (47)4.2 运动控制单元电路 (48)4.2.1 后轮电机驱动电路 (48)4.2.2 摆臂电机驱动电路 (49)4.2.3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50)4.2.4 单片机程序设计 (51)4.3 编码器解析单元电路 (55)4.3.1 电路设计 (55)4.3.2 单片机程序设计 (56)4.4 本章小结 (57)5 结论 (58)参考文献: (59)翻译部分: (61)英语原文 (61)中文翻译 (6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编码:2011年第二届机器人电子设计大赛作品论文论文名称: 2011年第二届机器人电子设计大赛院系全称:电气工程学院申报者姓名:崔振男(集体名称):傲视群雄目录第一章前言 (2)第二章设计分析 (4)2.1分析要求 (4)2.2 总体分析 (4)第三章硬件设计 (6)3.1 小车布局 (6)3.2 显示按键电路设计 (8)3.3 测速电路设计 (9)3.4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9)第四章调试 (10)1 软件调试 (10)2 硬件调试 (10)设计感言 (11)参考文献 (12)附录(一) (13)附录(二) (14)附录(三) (18)第一章前言论文深入研究了ZigBee网络技术,在考察和比较目前我国矿井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得出了ZigBee技术用于矿井人员管理的可行性与优势。

在做了上述调研工作后,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和CAN总线技术的矿井人员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

整个系统通过ZigBee网络实现矿井人员的考勤管理和实时定位,通过CAN总线方式将井下ZigBee无线网络采集到的信号强度、人员信息以及环境参数及时地传送到地面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井下人员在各个巷道的动态分布以及每个矿工的运轨迹显示在Gls地图上,实现对矿井人员的实时管理。

在矿井人员定位时,论文通过对多种定位技术的比较,结合煤矿井下的实际环境和定位要求,选择了基于RSSI的定位技术。

关键词:ZigBee技术;矿井人员管理;人员定位;CAN总线;RSsAbstractThe paper has depth studied of the ZigBee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study and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mine production, based on ZigBee technology for mine obtained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In doing the above research work is proposed based on ZigBee technology and CAN mines the overall program technology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ZigBee networks through the entire system of mine management and real-time attendance officer position, way underground through the CAN bus collected ZigBee wireless network signal strength, personnel in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 parameters in a timely manner to send to the ground control center, monitoring center of the data obtainedprocessing and tunnel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ll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transport path for each miner on a map displayed on the Gls achieve real-time management of the mine personnel.Positioning in the mine workers, the paper by comparing a variety of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coal mine environment and positioning requirements, select the RSSI-based positioning technology.Keywords: ZigBee technology; mine personnel management; personnel positioning; CAN bus; RSs第二章设计分析2.1分析要求1、基本要求(1)机器人从起点出发,自动将木箱逐一运送到库房内(允许倒车)。

从上电后开始计时。

(2)木箱运送到库房时应逐一排成一列,不能超出挡板。

(3)用秒表记录并显示整个搬运的时间。

设计并制作一个能自动行驶在起始位置与终点库房间的搬运机器人。

可用图像、光电、超声波等无线自动导航识别技术,将场地内固定位置的3个木箱搬运至库房内。

搬运场地面积2m*2m,表面为白色,终点库房设与地面垂直的U形挡板,长宽高为20*20*10cm。

分析当前场地为1米2乘以1米的的场地,没有黑色寻际线。

场地中有三个不同的木块,要求找到它。

我想来想去,只有通过查找电机速度,用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

把当前场地分成N个格子,就可以计算出当前不车所在位置,用这种方法就可找找到木块,就可以完成这种推法2、分析电机测速我采用U型槽式光电对管,在车轮上安装光电码盘,通过查找码盘回馈脉冲个数,及相关计算来计算当前电机转速。

用S=T*V图2。

1 U型槽式光电对管槽式光电开关:它通常采用标准的U字型结构,其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位于U型槽的两边,并形成一光轴,当被检测物体经过U型槽且阻断光轴时,光电开关就产生了开关量信号。

槽式光电开关比较适合检测高速运动的物体,并且它能分辨透明与半透明物体,使用安全可靠。

输出状态:分常开和常闭。

当无检测物体时,常开型的光电开关所接通的负载由于光电开关内部的输出晶体管的截止而不工作,当检测到物体时,晶体管导通,负载得电工作。

2.2 总体分析用小车做为可移动的机器人,在上面可以加装对射式光电对管,可以检测当前木块的存在。

也可用用查步数的方式来查找木块。

我采用后者,用集成STC89C52 单片机做为处理器,用U型槽式光电对管做为测速传感器,用LM298做为电机驱动电路,用动态显示做为显示电路。

考虑到电压,电流的等级及尺寸,外观等因素,可选用集成电机驱动芯片L298。

L298时双H高电压大电流集成电路,其输出脚用来连接电流检测电阻。

Vss接逻辑电路的电源,常用5v,Vs为电机驱动电源。

图2.2 l298总体方案:小车先循迹到达取物台,循迹方式为传感器检测到黑色木块,根据不同情况小车左右转弯,直到检测到木块停止。

当两个传感器均检测到黑线时候即小车已达取物台,执行抓取目标物体的动作抓取完毕小车整体旋转。

将物体放入指定位置。

然后小车转弯直便按原路返回。

第三章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根据已选用的方案,在硬件上设计车斗的装载测量及翻转系统。

原理:智能小车核心是基于AT89S52的控制系统,各模块的传感器通过检测而引起相应的电平变化,AT89S52检测到其对应引脚的电平变化情况,控制驱动模块的运动和动作,从而实现物料检测、走迷宫以及在指定卸料地点卸料。

3.1 小车布局图3.1小车元件布局图3.2小车原理图图3.3小车原理图3.2 显示按键电路设计图3.4显示电路3.3 测速电路设计图3.5测速电路3.4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图3.6298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引脚对片机的连接图图3.7第四章调试1 软件调试通过程序对小车的驱动部分进行调试,看能否达到驱动电机的要求,在对显示部分做了测试,检测能否达到计时的作用,各个分块测试结束后对电机总体进行调试2 硬件调试将小车加载程序后对车进行硬件调试,将做好的木块放在模拟场地进行测试,根据小车的状态对硬件电路进行再次的调试,将小车的各个部分都进行测试确保无误完成小车的制作和程序的编写之后,我们便与合作组所设计的翻斗式小车进行实际测试,调试过程中循迹,避障,抓物取料等基本功能已经都能实现。

言设计感言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喜悦,进一步提升了对机械原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更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一起解决问题,一起讨论、协同工作,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使得工作高效地进行。

在完成单片机控制机械手课程设计后,我们发现我们还有许多不足, 但通过学习实践,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提高和巩固了单片机方面的知识。

从中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组员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学习,不断对作品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完善这次设计。

还有就是很多问题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发现的,遇到问题时要从多个解决路径考虑,比较出最优的方案。

最后真诚地感谢老师能够给我们提供如此难得的一次课设机会以及课设过程中老师们的细心指导!参考文献[1]吕治安.ZigBee网络原理与应用开发[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2]胡光永.CAN总线节点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嵌入式网络技术应用,2006.[3]张智勇,郭铁梁,李志军.基于CC2431的井下人员跟踪系统设计[J].通信技术,2009.[4]何科奭,周炯如,马正华.基于S3C44B0X的无线监控终端设计[J].微计算机应用,2008.[5]王艳秋,曾维鲁,岳宇君.ZigBee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J].通信技术,2008.[6]朱峰.基于zigBee的井下无线定位与通信系统[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8元件清单:晶振12兆 1个Stc89c52rc片机 1个Lm298驱动芯片 1个104滑动变阻器 2个7805 1 个贴片式小灯 4个贴片电容 5个贴片电阻 3个三极管 4个动态显示 1个按键 3个码盘 2个U型槽式对管 1个2k电阻 4个300欧电阻 8个插针若干软件设计org 0000hreset: ajmp mainorg 000bhorg 0030h main: mov sp,#60h shineng:clr p2.1clr p2.2 qianjin:setb p2.7clr p2.6setb p2.5clr p2.4mov tmod,#01h mov tl1,#00hmov th1,#00hloop: jnb p0.4,loop setb tr1loop1: jb p0.4,loop1loop2: jnb p0.4,loop2clr tr1mov a,tl1anl a,#0fhmov 40h,amov a,tl1swap aanl a ,#0fhmov 41h,amov a,th1anl a,#0fhmov 42h,amov a,th1swap aanl a ,#0fhmov 43h,aloop3: lcall jtxsjtxs:mov r0,#40h ;;;;;;;4位静态显示子程序mov r7,#4mov scon,#00h ;;;;显示采用串行口移位寄存器方式lp: mov a,@r0mov dptr,#tbb ;;;;定制段选码查表首地址 movc a,@a+dptr ;;;;;查表获取段选码mov sbuf,await1:jnb ti,wait1clr tiinc r0djnz r7,lpretTBB: DB 11H;0 ;;;;;段选码表DB 0f9H;1DB 23H;2DB 61H;3DB 0c9H;4DB 45H;5DB 05H;6DB 0f1H;7DB 01H;8DB 41H;9DB 07dH;aDB 01H;bDB 0d8H;cDB 11H;dDB 0e8H;e DB 78H;fDB 0ffh;灭码DB 00h;全亮end附录(三)2011年第二届机器人电子设计大赛论文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