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摘要】安罗替尼是一种靶向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癌。
本研究旨在观察安罗替尼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疗效。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安罗替尼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生存率。
研究对象为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安罗替尼治疗并记录观察指标。
结果显示,安罗替尼的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和腹泻。
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安罗替尼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安罗替尼、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作用机制、研究方法、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分析、副作用、临床研究、治疗作用、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导致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
晚期胰腺癌的治疗难度较大,常规治疗效果有限,患者生存期较短。
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
安罗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其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备受关注,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一批胰腺癌患者的长期随访观察,分析安罗替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背景介绍完毕,我们将继续探讨本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安罗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被诊断,预后较差。
安罗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已被证实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效果。
对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安罗替尼的疗效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晚期胰腺癌患者,他们通常已经经历了手术、化疗以及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方式,但病情仍未得到控制或出现了复发的情况。
胰腺癌的化疗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药物 , 第 1个被报道 用 于抗 胰腺癌 的化 疗药物 , 是 早期 常 与
丝 裂 霉 素组 成 联 合 化 疗 方 案 , F M、 M 如 A S F等 。 单 独 静 脉 给
予 5一F U的 反 应 率 , 于各 家 试 验 缺 乏 统 一 的 疗 效 评 价 标 由
0o 4 , 合 治 疗 组 不 良反 应 明显 增 加 ¨ , 方 案 没 有 证 实 .o ) 联 J此 联 合 化 疗 能 够 明显 提 高 临床 治 疗 效 果 。 由 以 上 资料 可 以 看 出, 氧 胸 苷 酸 合 成 酶 抑 制 剂 作 为 晚 期 胰 腺 癌 的 一 线 治 疗 药 脱 物 可 能性 不 大 , 非 有 新 的 临床 试 验 获 得 根 本 性 突破 。 除 13 胞 嘧 啶 类 似 物 吉 西 他 滨 , 名 双 氟脱 氧 胞 苷 , 一 种 . 别 是 细胞 周期 特 异 性 药 物 , 过 3种 作 用机 制 抗 肿 瘤 , 有 自增 通 具
・
2 2・ 5
广东医学
21 00年 1月 第 3 l卷第 2期
Gu n d n a g o gMe i l o r a Jn 0 0, o.3 , o dc u n l a .2 1 V 1 1 N .2 aJ
胰腺 癌 的化 疗 及靶 向治 疗 研 究 进 展
李志贵 ,关泉 林
兰 州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学 院 ( 州 70 0 ) 兰 州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肿 瘤 外 科 ( 州 70 0 ) 兰 300 ; 兰 3 0 0
的化疗和靶 向治疗作一总结 , 以供 I 临床参考 。
1 化 学 药 物治 疗
1 1 氟尿 嘧 啶及 其 衍 生 物 .
胰腺癌治疗应朝靶向治疗发展

胰腺癌治疗应朝靶向治疗发展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胰腺癌新发病例约为21.6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但是胰腺癌的死亡率非常高,与发病率十分接近,在癌症死因中占第4位。
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头、体、尾部或累及整个胰腺,但以胰头部最多,约占胰腺癌的60%~70%。
发生于胰体者次之,尾部最少见。
肉眼观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
边界有的分明,有的弥漫浸润与邻近胰腺组织难以分辨。
胰腺癌的治疗仍然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但由于受胰腺解剖学及生物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确诊时多属晚期,手术切除的机会只有15%-20%甚至更低,而且术后仍有复发转移。
因此,我们尝试采用分子靶向治疗,以期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率和生存率。
目前针对胰腺癌治疗的分子靶向制剂主要为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EGFR靶向制剂主要包括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VEGF和VEGFR靶向制剂主要包括贝伐单抗(bevacizumab)、单抗DC101、抑制剂ZD6474和SU5416。
当然,在使用这些药物前都是明确了基因突变类型的。
尽管抗EGF或VEGF的治疗最初能够产生抑制胰腺癌的作用,但是肿瘤细胞能够产生内在的突变以拮抗这些药物的作用,这种突变能使肿瘤的表达信号通道绕过被阻断的部分从而保持肿瘤的活性,无论是EGF或VEGF,其不同的受体组成该信号通道的下游,因此尽管药物抑制了其中的几个受体,下游的信号仍能通过不被抑制的受体传导下去从而保持肿瘤的生物活性,这也称为肿瘤的耐药性。
针对肿瘤的这种特性,寻找能抑制多靶点或联合不同作用途径的药物进行多靶点阻断传导信号将是未来胰腺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方向。
研究专家也发现在应用抗EGF或VEGF治疗和传统的化疗在抑制胰腺癌部分信号通道的传递或癌基因的表达的同时也激活其他一些基因的表达,比如K-Ras、NF-kB(nuclear factor-kappaB),其活性增加可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
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治疗新进展

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治疗新进展作者:钟玉川赵光徐新生张大鹏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22期摘要: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恶性肿瘤,占全世界新发癌症的3%。
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和化疗,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
相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可切除的胰腺癌预后较好。
5年生存率达到20%。
对于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采取化疗治疗方法,1年生存率不到20%。
对于晚期不可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病程发展阶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就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由于恶性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远处转移,死亡率高达84.4%,总体生存期小于1年,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受到病因和诊断技术的限制,早期诊断胰腺癌非常困难,早期诊断并适合手术切除治疗的仅有15%左右。
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为局部晚期或出现远处转移。
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临床通常采取姑息性化学疗法,即化疗。
通常的化疗方案为含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或标准剂量(1000mg/m2)单药化疗,相对于氟尿嘧啶化疗,含吉西他滨化疗方案总体生存期可达到8个月,1年生存率可超过20%。
如果患者化疗采用多药联合,并不能延长患者的1年生存率。
但临床实践表明,吉西他滨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厄洛替尼,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FOLFIRINOX)方案能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生存时间。
因此,针对晚期胰腺癌患者,可直接采用多药联合化疗。
但是对于不耐受全身化疗的晚期患者,还需要以营养支持为主的姑息治疗。
1 全身化疗1.1术后辅助性化疗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法,相对于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且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
国外胰腺癌研究人员指出,在患者手术后实行辅助性化疗可有效减少胰腺癌复发和全身性转移。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在此后进行研究论证,表明手术后展开辅助性化疗可明显提高无病生存期、中位生存期以及5年总生存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安罗替尼是一种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
为了评估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并接受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
经过筛选和排除,最终纳入了112例患者。
其中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范围为32-78岁,平均年龄为56岁。
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观察数据均进行了纳入和分析。
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总有效率为42.9%。
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1例,疾病稳定52例,疾病进展23例。
治疗有效期间的生存率为1年生存率为71.4%,2年生存率为42.9%,3年生存率为28.6%。
我们还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脱发等,其中恶心、呕吐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1%和28.6%。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也伴随着一定的不良反应。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安罗替尼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为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胰腺癌的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胰腺癌的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席兆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300170)摘要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手术治疗切除率低,传统放化疗不敏感,病死率高的特点,预后极差。
目前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支持治疗等,以细胞毒性药物为主的化疗是主要辅助治疗手段,研究证实辅助化疗比最佳支持治疗延长了晚期胰腺癌的生存时间。
吉西他滨是胰腺癌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疗效较传统化疗有所提高。
随着研究的深入,具有特异性的分子靶向治疗,给胰腺癌的辅助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关键词胰腺癌;辅助化疗;靶向药物中图分类号R735.9文献标识码A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病死率逾90%,无法切除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
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此病,胰腺癌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其病因考虑与大量吸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肥胖、基因突变等有关。
目前外科手术是能够根治胰腺癌的唯一手段[1],但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病至中晚期,可获根治性切除者仅10%~15%,术后5年生存率仅%l~3%。
局部复发是胰腺癌术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80%的患者在肿瘤切除后出现局部复发,因此只有采取各种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支持治疗等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以细胞毒性药物为主的化疗是主要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具有特异性的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现对胰腺癌的化疗和靶向治疗综述如下。
1胰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1.1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1.1.15-氟尿嘧啶(5-FU)5-F U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是第1个被报道用于抗胰腺癌的化疗药物,早期常与丝裂霉素等组成联合化疗方案,如FA M、S MF等。
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安慰剂或最佳支持治疗相比,以5FU为主的化疗能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认为5F U是抗胰腺癌的基本化疗药物,改变给药方法和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常常在晚期被发现,且难以治愈。
安罗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已被用于胰腺癌的治疗。
本研究旨在观察安罗替尼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疗效。
本研究共纳入了100名晚期胰腺癌患者,年龄范围为45-70岁,男女比例为1:1。
这些患者的胰腺癌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并且接受安罗替尼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每天口服一定剂量的安罗替尼。
观察期为6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治疗效果评估。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病情观察和影像学检查,我们评估了安罗替尼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疼痛症状。
在治疗前,75%的患者报告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
在治疗后的第3个月,仅有25%的患者报告疼痛症状较之前有所改善。
我们还观察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例如食欲、体力和精神状态都有所提高。
我们进行了肿瘤的影像学评估。
治疗前,所有患者的肿瘤在影像学上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大。
治疗后的第6个月,有56%的患者的肿瘤缩小了,其中有13%的患者的肿瘤缩小率超过50%。
有部分患者的肿瘤在治疗后出现了增大的趋势,可能是因为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性。
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生存状况。
治疗前,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
治疗后的第6个月,平均生存期延长至14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研究的观察期仅为6个月,我们无法获得更长时间的随访数据,所以对于安罗替尼的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表明安罗替尼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它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肿瘤缩小,延长平均生存期。
安罗替尼也存在耐药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

sys—
tetrt,Clinical
【Abstract】Pancreatic
conventional therapy iB
is
one
of the malignant digestive system tumo硌with
rate
higher levels.The
limited.and 5ffe盯survival
phase lI砸a1.J
More
Oncol,2004。22(13):2610-2616.
D,Hamm
htJ。Goldstein
J,et a1.Edofinib
in patients
plus
gemeitnhine
pancre-
compared with
atic
cancer:a
gemeitabine
alone ofthe
lust-
rKn-
therapy for
patients
Clin
with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er..a
domized trial.J
Ontol,200l。19(15):34473455.
R,Hammond specific matrix oral
[6]Rowinsky EK,Humphrey
one
EGFR inhibitor、VEGF inhibitor
on
and
matrix
of the hot spots.This review focuses
the present study
status
and ad-
of molecular target therap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胰腺癌的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吉西他滨为主,但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极差,故其有效治疗亟待新型药物的研发。
90%以上的胰腺癌RAS基因(以KRAS为主)存在突变和过度活化,RAS的过度表达与突变将导致持续的细胞增殖,为肿瘤发生的关键步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配体的过度表达对肿瘤包括胰腺癌的细胞生存、增殖、血管生成、细胞迁移、细胞的入侵及转移等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胰腺癌的进展、局部浸润及转移均有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
因此,针对RAS、EGF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或其配体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已成为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重点。
第八届全国胰腺癌大会(全国胰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会议)上,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倪泉兴教授在主题演讲中,针对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也做了精彩的分析。
除对ABX(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对比吉西他滨治疗专业性胰腺癌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进行了播报外,对曲拓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局限性或转移性首次接受化疗胰腺癌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IIB/IIIA期临床研究结果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同时,倪教授指出,对于在研小分子RAS抑制剂安卓健(Antroquinonol)联合吉西他滨治疗Ras突变的进展期胰腺癌的EAP 临床研究也即将启动。
研发人员预示,安卓健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
滨单药治疗相比,将有可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以上。
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完成的1项Ⅲ期随机双盲临床研究(NCIC PA.3)结果显示,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期均优于仅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者,分别为24 % vs 17 %与6.4个月vs 5.9个月,且差异有显著性。
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适应证。
然而,厄洛替尼作为二线药物用于经吉西他滨治疗失败的胰腺癌,尚未获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
目前已完成的其他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尚未能证实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针对EGFR及其配体的单克隆抗体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
虽然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提示了抗新生血管药物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作用,但其疗效未获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
旨在研究吉西他滨与厄洛替尼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对晚期胰腺癌疗效的AVITA研究,也未能证实该组合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其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axitinib与舒尼替尼等药物在晚期胰腺癌的应用目前亦仍有待临床研究结果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