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靶向治疗存在的问题
胰腺癌治疗应朝靶向治疗发展

胰腺癌治疗应朝靶向治疗发展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胰腺癌新发病例约为21.6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但是胰腺癌的死亡率非常高,与发病率十分接近,在癌症死因中占第4位。
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头、体、尾部或累及整个胰腺,但以胰头部最多,约占胰腺癌的60%~70%。
发生于胰体者次之,尾部最少见。
肉眼观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
边界有的分明,有的弥漫浸润与邻近胰腺组织难以分辨。
胰腺癌的治疗仍然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但由于受胰腺解剖学及生物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确诊时多属晚期,手术切除的机会只有15%-20%甚至更低,而且术后仍有复发转移。
因此,我们尝试采用分子靶向治疗,以期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率和生存率。
目前针对胰腺癌治疗的分子靶向制剂主要为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EGFR靶向制剂主要包括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VEGF和VEGFR靶向制剂主要包括贝伐单抗(bevacizumab)、单抗DC101、抑制剂ZD6474和SU5416。
当然,在使用这些药物前都是明确了基因突变类型的。
尽管抗EGF或VEGF的治疗最初能够产生抑制胰腺癌的作用,但是肿瘤细胞能够产生内在的突变以拮抗这些药物的作用,这种突变能使肿瘤的表达信号通道绕过被阻断的部分从而保持肿瘤的活性,无论是EGF或VEGF,其不同的受体组成该信号通道的下游,因此尽管药物抑制了其中的几个受体,下游的信号仍能通过不被抑制的受体传导下去从而保持肿瘤的生物活性,这也称为肿瘤的耐药性。
针对肿瘤的这种特性,寻找能抑制多靶点或联合不同作用途径的药物进行多靶点阻断传导信号将是未来胰腺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方向。
研究专家也发现在应用抗EGF或VEGF治疗和传统的化疗在抑制胰腺癌部分信号通道的传递或癌基因的表达的同时也激活其他一些基因的表达,比如K-Ras、NF-kB(nuclear factor-kappaB),其活性增加可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
抗癌药物的靶向治疗与副作用

抗癌药物的靶向治疗与副作用引言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长期以来医学界对于癌症的治疗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深入理解癌细胞生长机制,抗癌药物的靶向治疗成为了国内外肿瘤治疗领域中的重要突破之一。
然而,抗癌药物的靶向治疗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本文将就靶向治疗的优势、局限性以及常见副作用展开讨论。
抗癌药物靶向治疗的优势通过针对特定分子标志物或信号通路干扰肿瘤细胞功能,抗癌药物靶向治疗相较于传统化学疗法具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1. 高效性:靶向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损害正常细胞,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并降低了毒副作用的发生。
2. 个体化治疗:靶向药物能够根据不同病患的基因组和蛋白质表达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提高了疗效。
3. 低耐药性:与传统化疗相比,抗癌药物靶向治疗更具针对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耐药性的发展。
抗癌药物靶向治疗的局限性尽管抗癌药物靶向治疗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只适用于特定类型的肿瘤:每种抗癌靶向药物仅能适用于特定类型的肿瘤细胞,对于其他类型的肿瘤反应有限。
2. 药物抵抗性和复发:由于肿瘤细胞具有高度遗传变异性和复杂致突变机制,部分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后很快出现耐药或复发情况。
3. 高成本:由于靶向药物开发过程中需要经历大量严格筛选和测试阶段,以及专利保护等原因,使得靶向药物的价格较高,不利于普及。
常见副作用抗癌药物靶向治疗虽然带来了许多革命性突破,但在使用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及其缓解措施:1. 皮肤反应:一些靶向药物可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红斑、脱屑等反应。
患者可采取加强保湿、避免暴晒等方式来改善皮肤情况。
2. 恶心和呕吐:部分抗癌药物可能引发恶心和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现象。
医生通常会通过给予适当的抗恶心药物来减轻这些副作用。
3. 血液系统影响:某些靶向药物可导致骨髓功能受损,造成血小板或红细胞计数下降。
靶向治疗药物的副作用预防措施

靶向治疗药物的副作用预防措施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类针对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的药物,它们能够更精确地作用于癌细胞,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然而,同样需要关注的是,靶向治疗药物也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
因此,在进行靶向治疗的过程中,预防措施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患者来说,了解和正确使用药物的指南是非常关键的。
患者在开始接受治疗之前,应与医生和药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预期的副作用等。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副作用的发生。
第二,积极参与药物治疗的监测和评估也能够帮助及时发现和处理副作用。
患者应按时定期检查,注意观察自身的体征和症状,并向医生汇报任何异常反应。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药物反应,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或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靶向治疗药物副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
此外,避免烟草和酒精的摄入,减少与有害物质接触,也能够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除了个体的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在靶向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首先,医生应在患者标准化的评估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也需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就如何处理和缓解副作用给予指导。
此外,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及时的监测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医生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以及特定药物的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副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靶向治疗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因此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监测指标。
此外,医生还应培养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定期的随访和教育,医生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正确使用药物,学会观察和报告副作用,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
这对于预防和管理副作用非常重要。
总结来说,靶向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通过正确、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胰腺癌晚期扩散了靶向治疗有效果吗

胰腺癌这种恶性肿瘤疾病,不仅发病快而且治愈难,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病情到了晚期,多会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一旦扩散往往意味着病情加重,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较大,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靶向治疗是常用的方法,那?目前在胰腺癌的治疗中,靶向药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与化疗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优势。
胰腺癌晚期患者通过靶向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不过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靶向治疗,一般来讲,患者在吃靶向药之前是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的,如果盲目用药,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延误病情。
袁希福老中医表示:“靶向药物的原理不同于传统化疗药好坏细胞都杀,而是找到致癌突变基因后进行‘精确攻击’,这就像打鸟一样,你想打鸟,首先得知道鸟的位置,瞄准鸟。
假如你连树上有没有鸟都不知道,想着先凭运气盲打两枪试试,真把鸟打下来的概率自然是非常低的!不做基因检测,不知道有没有基因突变就吃靶向药说白了也就是盲吃!用药的时候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都是应该考虑到的问题,没有经过基因检测就吃靶向药,万一没有靶点,药在身体内怎么可能不影响病人身体呢?”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靶向治疗所需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患者在选择靶向治疗时,一定要考虑身体状况、病情以及经济情况,切勿盲目选择。
如果不能靶向治疗,也不要轻易的放弃,中医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胰腺癌应用广泛,副作用小,像年老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使用,而且在治疗时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将抗癌与调理并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抑制癌细胞继续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同时还注重调节患者机体,恢复气血的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
作为由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创办的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帮助众多肿瘤患者通过中医中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部分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胰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

sys—
tetrt,Clinical
【Abstract】Pancreatic
conventional therapy iB
is
one
of the malignant digestive system tumo硌with
rate
higher levels.The
limited.and 5ffe盯survival
phase lI砸a1.J
More
Oncol,2004。22(13):2610-2616.
D,Hamm
htJ。Goldstein
J,et a1.Edofinib
in patients
plus
gemeitnhine
pancre-
compared with
atic
cancer:a
gemeitabine
alone ofthe
lust-
rKn-
therapy for
patients
Clin
with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er..a
domized trial.J
Ontol,200l。19(15):34473455.
R,Hammond specific matrix oral
[6]Rowinsky EK,Humphrey
one
EGFR inhibitor、VEGF inhibitor
on
and
matrix
of the hot spots.This review focuses
the present study
status
and ad-
of molecular target therapy.
靶向治疗有什么副作用

靶向治疗有什么副作用关于《靶向治疗有什么副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切一种用药治疗病症的另外也会对人体有别的的危害,许多药品都是确立的标出药品的副作用是啥,靶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也是有许多,靶向药物治疗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精准消灭的作用,对人体损害较为小,可是有些人也会出現一定的副作用,那麼,靶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有什么呢?化疗药一直因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副作用而备受抨击,一个疗程出来,患者大多数弱不禁风不堪入目。
之后靶向药物应时而生,能精确制导肿瘤细胞,因而大大减少了对人体的损害。
嗟叹人生难得两全保险事,不一样靶标的靶向药物還是有其特殊副作用的。
有的病人应对副作用过度淡定从容,不以为意;有的病人太过焦虑不安,出現一些基本的副作用就提心吊胆,手足无措;有的病人视副作用如恶虎,无论病况分清主次,都一律降低使用量以防止副作用,但心存侥幸,結果通常是连正功效也基本上归零……由于这种状况,我们收集整理了关键靶向药物(已发售药品)的副作用及解决方法,期待咚友们可以比照本身状况,正确对待,有效处理。
1、皮疹:关键集中化在面部,特别是在在鼻头一带,直到下颌;头后侧头发下;以后长在胸、腹部和大腿根部前边。
色艳红,带乳白色脓点,突起,几日后萎谢平展,留深色痕多个生活。
不疼,发痒(有时候遇热会微痒),因而非常容易承受,最好是不理睬,不抓;抓烂了或擦伤了脓点,应涂百多邦;洁面时姿势需柔和,不然擦伤皮疹会一脸是血;近期听到中国香港二天堂荣誉出品的“拔毒生肌膏”对这种皮疹有神效,可试,但不能近嘴、眼。
切忌按中医学湿热毒解决而口服中药材,会得不偿失。
2、鼻腔出血:服吉非替尼期内,鼻孔里的毛细管会自主裂开,血液外渗,血液会凝固于鼻腔里成黑红色干血团,阻塞鼻孔影响吸气;假如鼻咽部处喉咙有痰,吸吐出来的痰里见面铁鲜红色或红色有血或血团;从肺腔里咳出的痰,因会历经咽喉,也会弄出有血乃至血团。
有些人因此惊慌,认为病况进度,认为流血是肿瘤裂开或者肺泡破裂。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优势与不足分析

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优势与不足分析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是一种新型、个体化的癌症治疗方法,它通过特异性地干扰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与传统的化疗方法相比,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具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潜力。
首先,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针对性强的优势。
传统化疗主要通过杀死所有迅速增殖的细胞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同时也对正常细胞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相反,肿瘤靶向药物治疗能够精确作用于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靶点,从而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害,降低了治疗的毒副作用。
其次,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由于肿瘤靶向药物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靶点,能够更有效地杀灭癌细胞,从而降低了药物耐药性的风险。
此外,靶向药物治疗还能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联合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
此外,肿瘤靶向药物治疗还具有个体化的优势。
每个病人的肿瘤都具有不同的分子变异和表达模式,因此靶向药物治疗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特征和分子标记来设计治疗方案,以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然而,肿瘤靶向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肿瘤的分子异质性和复杂性,一个特定的靶向分子标记不适用于所有的病人,因此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从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
其次,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目前靶向药物治疗的研发和上市时间相对较短,对于长期疗效和潜在的副作用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另外,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的费用较高,进一步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
由于靶向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使得靶向药物的售价也相对较高,而目前大部分靶向药物还没有被医保机构纳入报销范围,使得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时面临着较大的经济负担。
虽然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力仍然不可忽视。
靶向治疗胰腺癌的生存期有多久

近年来,随着环境、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变化,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攀升趋势明显,对生命健康影响较大,发现胰腺癌需要及时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比较风靡,那么靶向治疗胰腺癌的生存期有多久呢?治疗胰腺癌手术,放化疗都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发现病情的时候都是晚期,癌细胞早已经出现了扩散和转移,此时并发症较多,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无法杀伤游离在外的癌细胞,而化疗虽然属于全身性的治疗方法,但是副作用较大,患者多不耐受。
而靶向治疗多是对于中晚期患者。
那么靶向治疗胰腺癌的生存期有多久呢?其实专家介绍,靶向治疗的生存期有多久这与多种因素相关,病人具体的病情发展,体质,心态,对靶向治疗的敏感度,耐受性等决定的,建议患者也不要过多的在意,而应该积极的治疗。
临床实践证实,有些靶向治疗确有一定的效果,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半年或者一年以后会出现抗药性,患者体内肿瘤细胞重新找到切口转移生长,此时如果再继续靶向治疗也是徒劳,建议还是根据情况使用。
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除了西医治疗,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医药也在胰腺癌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无论是早、中、晚期和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均可使用。
术后身体极虚,病重元气大亏的危重病人,也同样能应用,即使被判死刑而不治的患者也能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之效果。
在临床上,出身于中医世家,袁氏中医家族的第八代传人的袁希福教授经过30余年的潜心研究,在祖辈“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以“三联平衡疗法”为代表的新路子,针对不同癌症病人进行辩证施治,为很多癌症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寿命,使相当一部分被判死刑的晚期患者仍获得了较长的生存期。
通过一则真实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岳翠,女,49岁,平顶山鲁山县董周乡人,2011年1月确诊胰腺癌肝转移,腹腔转移,淋巴转移,化疗一个疗程病情加重,西医认为病人最多能活3个月,西医放弃治疗后,病人于2011年1月25日找到袁希福就诊采取三联平衡疗法方案进行保守中医药治疗,后奇迹发生,病人身体康复,2012年8月31日病人女儿找到袁希福就诊拿中药巩固治疗并介绍患病的亲戚来找袁希福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靶向治疗存在的问题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在芝加哥召开的第44届年度的ASCO会议上报道,在美国每年新增胰腺癌患者数目约37000人,在这些胰腺癌患者当中有33000病人因肿瘤本身致死。
目前为止,外科手术依然是治愈胰腺癌唯一可能的方法,但就诊时仅有15%-20%的患者有可能进行手术切除,即使完全切除,5年生存率也只25%-30%。
因此,大多数胰腺癌患者主要依靠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药来缓解症状,随着对胰腺癌相关基因,信号通路的研究,靶向治疗已成为治疗胰腺癌新的方法,包括直接对癌细胞,如肿瘤抗原、生长因子受体、改变基因或生化通道以及直接对宿主免疫反应等。
随着靶向治疗临床研究的开展,由于靶向治疗技术以及研究人员能力有限,在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2007-2008年,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仍旧以吉西他滨化疗为主,目前仍是一个国际问题。
可能有希望的方案还在临床试验当中。
靶向分子,靶向基因的发现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希望,然而根据靶向药物I期II期临床结果来看,并不令人满意。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多个信号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是单个基因或者某个信号通路突变所导致,再加上分子异质性,大多靶向药物只作用于单一的基因或者单一的信号通路,很难发挥全身作用。
(2)靶向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副作用大大降低了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还有可能诱导伴癌综合症的发生。
(3)将来可能有希望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以吉西他滨为主的联合其他靶向药物治疗。
(4)靶向药物的开发逐渐趋向于多靶向多个作用点,发挥多个靶点的作用。
Antroquinonol是全球唯一的RAS基因抑制剂,通过抑制Ras/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活性。
抑制导致细胞周期的G1期阻滞,最终使线粒体依赖性细胞凋亡,加速癌细胞衰老,使癌细胞自噬性死亡。
众所周知,90%以上的胰腺癌RAS基因(以KRAS为主)存在突变和过度活化,胰腺癌的靶向治疗重点应是RAS基因抑制剂的研发。
Antroquinonol未来也将会尝试联合吉西他滨治疗KRAS突变的胰腺癌。
靶向药物主要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及其相关细胞的信号传导,蛋白,基因等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其最大优点是以肿瘤细胞或抑制相关的细胞为靶点,选择性地抑制和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人体正常细胞,是一类及具发展前景的癌症治疗药物。
随着药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胰腺肿瘤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的诱导,血管生成等各种机理正逐渐被阐明,以胰腺肿瘤细胞相关酶,基因,抗体多靶点综合作用的研究,仍然是当今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