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教育(舞蹈学)专业考研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7—新祥旭考研辅导

合集下载

最新《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1)

最新《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1)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第一章原始舞蹈1 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 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 传说中的舞蹈有《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

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

干是盾,戚是长把斧。

“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 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 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1 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

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

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

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

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 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

3 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两周时期的舞蹈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教育(舞蹈学)专业考研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10—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教育(舞蹈学)专业考研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10—新祥旭考研辅导

进现当代部分
1我国舞蹈发展史上走出国门、迈出向西方人学舞第一步的人是:裕容龄。

2戏曲舞蹈:舞蹈是戏曲创造动态美的根本条件和依据。

戏曲中凡是成套的身段或单个舞姿动作,都属于舞蹈动态。

它们构成了戏曲舞蹈,使之成为能够被独立欣赏、独立认识的舞蹈类型。

它分为纯舞蹈表演和舞姿身段类表演两大类。

3.西方舞蹈在20世纪之交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20世纪之交,西方舞蹈通过以下各种渠道向中国社会渗透:1大批留洋学生和出使各国个官员在他们撰写的出版物中记录下了他们在异域所见到的各种舞蹈形式;2西方舞蹈团体到中国演出的趋势一直保持上升趋势;3西方舞蹈还以外国电影为媒介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4一些旅华外侨和中国留洋贵归国人员开办了一些舞蹈学校。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方舞蹈的进入既为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舞蹈文化心态和形式。

41926年,唐槐秋在上海开设了由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舞蹈教学机构。

5戴爱莲的代表作有:《春游》《哑子背疯》。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复习经验指导一、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专业考研招生目录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19-舞蹈学院1302Z2舞蹈学101、舞蹈编导学2、舞蹈教育学3、舞蹈历史与理论4、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3日语或202俄语或201英语一③637中外舞蹈史④515舞蹈理论与技能(含拟接收推免生5人)二、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考试科目A类考生B类考生单科(满分=100)单科(满分>100)总分单科(满分=100)单科(满分>100)总分舞蹈学34513253147315三、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科目名称书名作者出版社637中外舞蹈史《中国舞蹈发展史》王克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版637中外舞蹈史《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637中外舞蹈史《西方芭蕾史纲》朱立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四、2006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专业考研真题637中外舞蹈史五、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下面易研老师以经常考察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为例,来讲解标准的答题思路。

(一)名词解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我们的考研专业课对每个科目都收集了重点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析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引言:舞蹈考研是许多舞蹈艺术爱好者追求高等学历的重要途径。

而对于考生来说,在备考舞蹈考研的过程中,了解中外舞蹈史是非常重要的。

中外舞蹈史作为舞蹈学科的基础,对于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梳理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中外舞蹈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1. 舞蹈史的定义和研究范畴2. 舞蹈史研究的意义和作用3. 中外舞蹈史的发展背景和研究方法二、中国古代舞蹈史1. 原始舞蹈的发展和特点2. 传统舞蹈的起源与发展3. 古代舞蹈的类型和表现形式4. 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舞蹈特点三、西方古典舞的发展史1. 古希腊舞蹈和古罗马舞蹈2. 文艺复兴时期的芭蕾舞3. 古典主义时期的芭蕾舞风格4. 浪漫主义时期的芭蕾舞特点5. 现代主义时期的芭蕾舞形式四、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史1. 新文化运动中的现代舞2. 中国舞蹈革命时期的发展与创新3. 当代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趋势和特点4. 中国现代舞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五、西方现代舞的发展史1. 美国现代舞的发展与先驱人物2. 鬼才马丁·贝克的现代舞遗产3. 波斯顿舞蹈剧场对现代舞的贡献4. 新一代现代舞创作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六、中外舞蹈史的联系和影响1. 中外舞蹈史的交流与融合2. 中外舞蹈艺术对比与互补3. 中外舞蹈史对现代舞蹈发展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七、舞蹈史的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源1. 舞蹈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和途径2. 国内外舞蹈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3. 舞蹈史研究中的借鉴与创新结语: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其发展历程与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学习中外舞蹈史,考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舞蹈艺术的根源和发展脉络,为今后的舞蹈研究和创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备考舞蹈考研过程中,掌握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对比与分析能力,相信考生能够在舞蹈考研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一、概述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本文将从中外舞蹈史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复习资料,以便加深对舞蹈历史的了解。

二、中国古代舞蹈1. 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舞蹈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和崇拜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逐渐融入宫廷、宗教和民间生活。

并在不同朝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唐代的舞剑和宋元时期的民间舞蹈等。

2. 代表作品中国古代舞蹈的代表作品有《杨洪基艳妃舞曲》、《杨门女将》等,每个作品都承载着时代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三、西方古典舞1. 起源与发展西方古典舞起源于欧洲贵族社会,受到古希腊舞蹈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舞蹈的影响。

它注重舞者的体态、舞步和线条感,追求优雅和协调的动作。

2. 代表作品西方古典舞的代表作品有《天鹅湖》、《胡桃夹子》、《吉赛尔》等。

这些作品以优美的舞蹈动作、精湛的技巧和讲究的舞美效果,成为了西方舞蹈的经典之作。

四、现代舞蹈1. 起源与发展现代舞蹈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摒弃了古典舞蹈的限制,追求更加自由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现代舞蹈注重身体的自由流动和情感的传达,以独特的姿势和创新的舞蹈风格著称。

2. 代表作品现代舞蹈的代表作品有《春之祭》、《夺魂舞》、《断头台上的舞蹈》等,这些作品展示了现代舞蹈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打破了传统舞蹈的束缚。

五、中外舞蹈的交流与融合中外舞蹈的交流与融合在世界舞蹈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舞蹈艺术对西方现代舞和芭蕾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国民族舞蹈也受到了西方舞蹈的启发。

六、结语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外舞蹈史的发展概况,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复习资料和思路。

通过对舞蹈历史的回顾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艺术,同时也能够拓宽自己对舞蹈的认知和理解。

以上就是《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外舞蹈史》复习

《中外舞蹈史》复习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第一章原始舞蹈1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传说中的舞蹈有《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

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

干是盾,戚是长把斧。

“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1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

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

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

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

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

3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两周时期的舞蹈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第二章xx奴隶制时代
1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
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6《霓裳羽衣》:
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舞蹈主要表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许多珠翠饰品,华丽典雅。舞姿优美、轻盈、飘逸、柔曼、引人入胜。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妃。
从舞蹈的政治作用看,周代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在此后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被视为“正声”,各朝各代均不断增修变化,以适应自身的政治需要,雅乐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终止才告结束。
2《xx》:
是《六舞》中史料遗存最多的乐舞。孔子称其:
尽美未尽善。是一个有诗、有乐、有舞、有特定主题的大型男子群舞,执干戚而舞,与《大濩》一起归入武舞。
《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其原因:
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艺术创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收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欣赏价值。
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
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宫廷燕乐:
《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型表演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由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其中著名的有《踏谣娘》《大面》等。其它未归入舞类的主要舞蹈: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第一章原始舞蹈1 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 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 传说中的舞蹈有《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

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

干是盾,戚是长把斧。

“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 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 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1 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

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

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

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

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 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

3 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两周时期的舞蹈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霓裳羽衣》:
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

舞蹈主要表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许多珠翠饰品,华丽典雅。

舞姿优美、轻盈、飘逸、柔曼、引人入胜。

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

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妃。

7踏歌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是唐代诗人对当时自娱性歌舞踏歌的描写。

“踏歌”是一种自娱性歌舞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歌唱、踏地与舞袖。

8《南诏奉圣乐》:
其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舞时有歌,皆祝颂之词。

“字舞”结束后,还要表演以下几个乐舞:由十六人演《辟四门之舞》,独舞《亿万寿》,唱《天南滇越俗》歌;还有《龟兹部》,大鼓部、胡部、军乐部、表演各具特色的乐舞,最后一部“军乐部”舞人穿的是南诏民族服装。

同时,还有五种不同的调式和多种形式表演《奉圣乐》,由军士歌、女子歌、小女子舞、男独舞、独唱、领唱集众人合唱交错出现等。

《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其原因: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艺术创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收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欣赏价值。

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
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宫廷燕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型表演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

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

由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

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

其中著名的有《踏谣娘》《大面》等。

其它未归入舞类的主要舞蹈:《凌波曲》《菩萨蛮》《何满子》《叹百年队》《南诏奉圣乐》等。

不仅在内容上,唐代舞蹈的艺术水平之高,还反映在表演、创作、编导、舞蹈美术、舞谱、舞图等方面。

表演艺术:刚劲、矫捷,具有豪放之美的公孙大娘舞《剑器》;柔曼婉畅、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的、展现仙女轻盈飘逸之美的《霓裳羽衣》《凌波曲》;唐代舞者对眼神地运用,也是相当精彩动人的,《胡腾》者、《柘枝》舞者、《霓裳》舞者,都是舞者巧妙地运用眼神以增强舞蹈的感染力;以舞蹈表现悲伤情绪,达到感人至深的程度,如《叹百年队》。

编导艺术:“立部伎”中的“字舞”。

字形复杂,笔画多。

场面的设计、队形的变化、地位的调度、动作的编排都有一定的难度。

李可及编导的《叹百年队舞》是一个场面很大的女子群舞,虽是悼念亡人的舞蹈,舞者却不穿素服,而是饰珠翠,着盛装。

庞大的舞队表演,竟能催人泪下。

舞蹈美术:《龙池乐》中,设计者在“池”上下功夫,舞人头戴莲花冠,踏着细碎、轻盈的舞步飘舞移动,犹如水面漂浮的荷花;在唐代大型舞蹈的表演场地通常叫做“地衣”有的舞蹈在地上铺了几百匹粗绸,上面画有鱼龙花纹。

《屈柘枝》的布景则是两个巨大的莲蕾,花瓣徐徐张开,露出两个女孩子,她们从盛开的莲花中出来,随乐而舞。

舞谱:从各方面的史料看,唐代记录表演性舞蹈的舞谱,应该包括舞曲(曲谱)、舞图(图谱)与文字(字谱)三个部分。

文字说明除舞蹈动作术语外,还会有其他关于音乐、舞蹈如何“合成”的提示。

10敦煌残舞谱: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的藏经洞被发现,大量写卷等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

其中一部分记录舞蹈的写卷被法国人伯希和与英国人斯坦因等人运往国外,现藏巴黎图书馆及伦敦图书馆等处。

1925年,刘半农(刘复)留法抄辑了这些写卷并发表于《敦煌掇琐》一书中。

这些记录舞蹈的书写卷残卷,不完整也无总标题,发表时刘先生拟名“舞谱”,沿用至今。

实际上它们只是一些记录舞蹈的节奏和动作的提示性文字。

11代舞蹈的审美特征及成因:
初唐的宫廷舞蹈显得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具有扩大的气质。

唐太宗的《破阵乐》最能代表初唐风韵。

它热情歌颂了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成功地揭示了现实中开创者的高尚胸怀。

最为关键的是《破阵乐》集中体现了初唐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传达出这一历史时期
占压倒优势的社会精神状态。

因为隋唐仍是地主阶级最富于冒险精神的一个时期,许许多多的士人都坐着建功立业的梦,他们认为最高的荣耀莫过于习武知兵。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即是对初唐人们普遍的心理写照。

《破阵乐》正是显示了这样一种一往无前和雄健壮丽。

到了盛唐,以“法曲”和坐、立部伎为主的宫廷舞蹈,又进入了一种欣欣向荣、青春纵情、流畅轻松、五彩缤纷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霓裳羽衣舞》,构思新颖别致,立意独出心裁,舞蹈设计别具一格,出色的创造了与客观现实不同的一个境界。

那是对现实的突破,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升华。

达到了唐代浪漫主义乐舞作品的高峰。

中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交替的转折时期。

南北朝时期较为风行的“软舞”“键舞”,真正达到高峰阶段还是从盛唐末开始的。

描写“软舞”“键舞”的许多著名诗句,绝大多数出自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中、晚唐诗人之手。

中晚唐盛行的软舞、健舞和贞元十六年宫廷编制的大型字舞《南诏奉圣乐》《叹百年》,似乎又从玄宗时代那种追求浪漫色彩的情调中回到了现实世界。

这与安史之乱后,禅宗思想的日益兴盛不无关系。

有唐一代的舞蹈文化,是一种有着内在活力的文化,对外来的精神产品具有很强的吸收、改造、融化的能力,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唐代的乐舞,不但包容了许许多多的西域乐舞和其他外来乐舞精华,而且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也以其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唐代乐舞的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充分显示了恢宏、堂皇、绚烂、统一的大堂气象。

而唐代“容纳一切、消融一切”的气魄,在创造了属于大唐风范的舞蹈艺术的同时,又孕育了宋元“队舞”、明清戏曲,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