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学案教案
杠杆学案 苏科版(精品教案)

杠杆学案苏科版(精品教案)杠杆学案苏科版(精品教案)章席第1节杠杆教案一、学习目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使用的钢丝钳、羊角锤、螺丝刀、瓶口扳手等工具体验用螺丝刀撬图钉的探索活动,能够说出杠杆的五个元素,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绘制杠杆的力臂;.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活动,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二、预习交流:我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或使用的工具是.我发现这些工具在使用时,能够……,同时我又产生了一些疑问……三、互动突破:(一)杠杆活动一:拔出图钉木板上有一只图钉,⑴请你尝试用手直接把它拔出来;⑵选择一样工具将它拔出;在你拔出图钉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更方便、更省力?活动二:观察瓶口扳手和衣夹的特性;像上述使用到的钢丝钳、螺丝刀、羊角锤、开瓶扳手、衣服夹子等工具,都是一根在作用下可绕的硬棒,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做。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应用到的杠杆的事例吗?(二)杠杆的五个要素活动三:认识与杠杆有关的名词.绘制用螺丝刀撬动推杆的杠杆示意图。
分别理解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作出下图在闸刀使用中的两个力臂,并标明和。
力臂:。
(三)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活动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状态:或。
从中间点支撑杠杆,并调整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保持平衡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克服的影响。
挂上钩码后,通过移动钩码或测力计的位置,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这是为了便于。
在以下情况下探索杠杆的平衡,并将结果记录在教科书的表格中。
①保持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③ 保持吊钩代码的数量和弹簧测功机的位置不变,改变吊钩代码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功机的指示。
分析并比较表中的数据,您的结论是:。
古希腊学者首先总结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也称杠杆。
4、总结和改进:五、当堂训练:以下陈述中的错误是().杠杆一定要有支点.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操纵杆的力臂可能不在操纵杆上。
《杠杆》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杠杆》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杠杆》教学设计《杠杆》教学设计与反思江桥中心中学陈海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生1:我使用过铁锨、镊子、钳子、锤子。
生2:我使用过剪刀、指甲刀、瓶盖起子、自行车。
生3:我看见别人使用过播种机、悬耕犁、收割机、缝纫机。
生4:我看见过农民修房时用的滑轮,看见过轧制面条的面条机。
师: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第五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可以完成直接用手不能完成的工作。
第六小组:我们小组发现:使用这些机械都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
师:同意他们说法的同学举手。
(全体学生举手)师:同学们的发现很好,那么谁能针对刚才的发现提出一个问题?生5:我想知道:为什么使用这些机械时可以用一个较小的力获得一个较大的力呢?师:大家想知道吗?生(齐答):想知道。
杠杆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小学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杠杆的特点和原理。
教学难点:1. 杠杆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杠杆现象。
2. 展示教具:杠杆模型,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特点。
二、探究杠杆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杠杆的定义: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定义。
2. 展示不同类型的杠杆:一、二、三类杠杆的图片和实物。
3.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和测量不同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三、学习杠杆的特点和原理(10分钟)1. 讲解杠杆的特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变化。
2. 讲解杠杆的原理:力的乘积相等。
3. 示例讲解:如何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练习题(10分钟)1. 学生分组做练习题:选择题和解答题。
2. 教师批改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教师反思: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复杂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 学习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和练习题,让学生了解了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观察杠杆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巩固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六、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0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平衡螺母、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1.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教案(通用6篇)

《杠杆》教案(通用6篇)《杠杆》篇1详细介绍:杠杆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
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
杠杆学案

杠杆学案(1)一、识别杠杆1.我们把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2.杠杆五要素包括: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3.力臂的画法:例题:练习:画出下列杠杆的力臂练习卷:一、作图题:1. 在下图中,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2.在图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3. 甲为办公用的裁纸刀,乙为其示意图,根据裁纸刀所受动力F1的方向及阻力F2的力臂l2,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4.如右图所示,现要在杠杆的另一端B端画一个最长力臂的力使杠杆保持平衡,请画出这个力。
杠杆学案(2)二、杠杆的利用 1.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状态为 或 状态;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前,我们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是杠杆处于 ,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我们实验时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杠杆平衡条件是:杠杆平衡时 。
例1: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可绕O 点转动,A 点处挂上一重物,B 点处用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着,杠杆恰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弹簧秤示数为9牛,则物体重力为 牛。
练习:过去农村用的杵米工具是一个杠杆,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O 为固定转轴,在A 端连接着石球,脚踏B 端可以使石球升高,抬起脚,石球会落下击打稻谷。
若石球重50N ,要将石球抬起,脚下至少用多大竖直向下的力?(摩擦和杠杆自重忽略不计)。
例2:如图所示,将一个长方体的100N 重物挂在杠杆的左端A 点,OA =0.25m.一个人在杠杆支点右侧的B 点通过滑环对杠杆施加了竖直向下的力F=25N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B 点应距离O 点多远?练习:如右图所示,重力不计的一木板可绕O 点无摩擦转动,在A 端挂一重200N 的正方体,且OA=1m ,一个体重为500N 的中学生站在B 点时,若物体能刚刚离开地面,OB 距离为多少?例3: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对杠杆拉力的力臂与钩码对杠杆拉力的力臂之比是5:2,弹簧秤读数是4牛,杠杆重忽略不计,则钩码重多少?练习:一个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为4∶1,则该杠杆动力与阻力之比是________.若此杠杆受到的阻力是60 N ,则当动力为________ N 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2.杠杆的种类:省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的杠杆,特点 力, 距离,例如 ; 等臂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的杠杆,特点 力, 距离,例如 ; 费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的杠杆,特点 力, 距离,例如 。
初中物理:杠杆学案

第一节杠杆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3、会画力臂。
4、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5.知道杠杆的应用和分类德育目标:6、简单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杠杆的研究和应用,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史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7、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将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方法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习重点:认识杠杆,会画力臂。
难点:理解力臂概念,会画力臂。
学习过程:介绍从古至今的杠杆,引入本节内容(实现目标6)一、认识杠杆读一读,议一议:阅读课本第65-66页“什么是杠杆”部分.(实现目标1、2)1.请你描述杠杆的定义,用下划线标出其中的关键词,并写出对关键词的理解。
2.请你分别描述杠杆的每个要素的定义,写下对这五个要素的理解。
3.回忆生活中的工具,请你列举至少三个与课本不一样的杠杆实例。
做一做1.请你用铅笔“”描出课本第65页图9-1-1这四种杠杆在使用中的支点,并标出字母o。
2.请你用铅笔、三角板分别画出课本第65页图9-1-1羊角锤拔钉子的动力、钓鱼竿钓鱼的阻力、撬棒撬石头的动力和阻力示意图。
3.请你用铅笔、三角板分别作出这两个点到就近直线的距离。
看一看,练一练:观看视频----力臂的画法(实现目标3)总结:力臂的画法: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1、找点:确定杠杆的支点O。
2、画线:确定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从动力、阻力作用点沿力的方向分别画直线)。
3、作垂线段: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注意: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试着用铅笔、三角板画出课本第65页图9-1-1羊角锤拔钉子的动力臂、撬棒撬石头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读一读,做一做,议一议:阅读课本杠杆平衡的条件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实现目标4)1.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状态或状态。
(注意:杠杆不论在什么位置静止,都是处于平衡状态)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实验器材:杠杆、铁架台、钩码实验步骤:(1)如图,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杠杆的科学教案4篇

杠杆的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杠杆的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教案1教材分析(一)背景和目标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
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在生活中,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钉、用镊子夹东西,等等。
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
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省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特点是: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科学术语及在生活中的联系掌握比较少。
另外,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操作比较少。
组织教学上学生整体素质较差。
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023最新-《杠杆》教案(4篇)

《杠杆》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给大伙儿整理的《杠杆》教案(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
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
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学生分组器材】小木棍(或长铅笔),铁架台,砖块,细绳,弹簧测力计,杠
杆原理演示器,钩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
2.用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各小组同学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
金字塔的情景,并交流心得体会。
二、自学指导一:杠杆
观察教材P
64
图所示的几种工具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自学杠杆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转动的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指;动力是;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是到的距离;阻力臂是到的距离。
3. 用同学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认识支点O、动力F
1、动力臂L
1
、
阻力F
2、阻力臂L
2
(如下图)。
4.观察图甲,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警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问题思考:
杠杆必须是直的吗?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吗?
三、自学指导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或。
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你的猜测是:
实验探究
1、阅读P
65
,思考实验步骤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若用F
1、F
2
、L
1
、L
2
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
件可表示为:
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
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
四、自学指导三:杠杆的应用
1.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锤拔钉子 (2) 收渔网
(3) 天平
2、比较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
省力杠杆:L
1>L
2
,省力但费距离,如(1)
费力杠杆:L
1<L
2
,费力但省距离,如(2)
等臂杠杆:L
1=L
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3)
3.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都有哪些杠杆,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呢?
4.阅读科学世界,思考并讨论如何算出大象的重量?
【小结】第一课件网
本节课你的收获:
你的疑惑:
【达标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一根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
(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
2.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
3.如图中,杠杆刚好平衡,若要使A端下降,B端上升,可采用的办法是:(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
A.两边各减少一个钩码 B.两边各增加一个钩码
C.两边都向左移动相同距离 D.两边都向内侧移动相同距离
4、在①钓鱼竿②天平③羊角锤④理发剪刀⑤缝纫机踏板⑥铡刀⑦瓶盖扳子等简单的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属于费力杠杆的有,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
5、一支刻度准确的杆秤,若换了质量较小的秤砣,用它来称量物体质量的结果:()
A、比实际的大
B、与实际质量相等
C、比实际质量小
D、无法判断
6、一杠杆正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加一个作用力那么该杠杆:
A、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这一边
B、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该力加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C、仍有可能平行,只要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D、杠杆不可能平衡,因为多了一个力
【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
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
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那些?
甲组产生错误的原
因:。
2、假期里,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
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
(1)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m的一
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2)若小兰和爸爸已经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