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_一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一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_华夏音乐之光_音乐_高中__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乐器及其对近现代音乐、影视的影响及其贡献。

2、学习古诗词曲,感受文人情致。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古代音乐对近现代音乐、影视的影响及其贡献;古代歌曲。

难点:通过学习华夏音乐之光,感受古代文人情致,了解古代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

三、教学实录:课前准备:正式上课前,在教室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

(一)导入课题:1、屏幕放映幻灯图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曲击缶而歌震撼全场,掀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在正式上课前,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这个经典片段。

师生共同观看剪辑的视频。

2、介绍“缶”:最早出现于夏商时期,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亲王为赵王击缶”张艺谋导演用古乐器缶开场,向世人展示了我们几千年的音乐文化传承,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华夏音乐之光》。

(二)、教学过程:一、古代乐器1、古代乐器的分类:现在众多的民族乐器,是按什么分类的?(教师提示,二胡、笛子、琵琶、木鱼等等),是按照演奏方式来区分的。

在古代众多的乐器中,又是按照什么分类的呢?幻灯片:八音: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多的乐器,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为“八音”。

分别是:❖金:钟、铙石:磬❖土:埙、缶革:鼓❖丝:琴、瑟木:柷❖匏:笙、竽竹:箫击缶而歌中的“缶”属于八音中的“土”。

3、听七段剪辑的音乐片段,对照图片,辨别并标记是由哪种乐器演奏。

回答问题,有争议的可以反复对比听赏。

尤其是埙的音色和箫的音色重点区别。

4、在古代,“文人四艺”是什么?“琴棋书画”!由此可见在众多的乐器中,古琴的地位。

5、幻灯片:古琴位居八音之首。

又称七弦琴。

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知识链接:唐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指的就是古琴。

高中音乐《1华夏音乐之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1华夏音乐之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一、导入播放一段音乐,请学生听辨这段音乐的国家、年代及乐器《楚商》中国古代编钟、笛、埙等讨论后,导入新课课题,开始授课。

二、新课1、古代音乐产生原因及年代劳动、驱赶野兽等生活中产生音乐;80 年代河南舞阳出土骨笛,距今约8000 年。

中国音乐起始时间在世界中属于最早的国家之一。

介绍八音乐器分类法。

2、周代:礼乐制,音乐人才专门化;编钟等大型乐器的出现,可以演奏钢琴上88 个琴键,是咱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事情。

3、春秋战国:古琴的出现;《诗经》的传唱。

欣赏由几种古代乐器合奏的《诗经小雅鹿鸣》,这是周王的迎宾曲。

4、秦汉:音乐逐步走向民间,开始传唱乐府诗。

5、魏晋:古琴飞速发展,因有七根弦,也叫七弦琴。

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当时的时尚主流“魏晋风尚”,一批文人想要改变国家的政局,奈何政府统治者及官府黑暗,无奈只能归隐田园,饮酒弹琴,释放人性、摆脱束缚,奏琴明志。

司马昭邀请阮籍入朝为官,阮籍佯装酒醉,《酒狂》一曲由此而来。

请同学们听辨曲中使用了几拍子的节奏来描绘阮籍的醉酒之态。

(3 拍子)6、隋唐:繁盛时期。

有曲子的出现,请同学朗诵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老师范唱,并让学生学唱《阳关三叠》,欣赏合唱曲,体会古时候人们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宫廷燕乐盛行,皇帝宴请群臣的大型歌舞;梨形琵琶传入中原,并在中国发扬光大。

欣赏《十面埋伏》。

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琵琶曲之一,讲述项羽被汉军围困的紧张急迫时刻,是琵琶武曲的代表作。

此曲将琵琶的演奏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

7、宋元:小令、元杂剧盛行,音乐完全的民间化。

8、明清:主要发展是在戏曲的表演上。

三、课堂小结了解古代各朝代的历史文化发展,体会古代音乐对于中国现代、当代音乐甚至流行音乐的作用。

作为年轻一代有必要发展和继承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下课。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教案:华夏音乐之光教学目标:1.了解华夏音乐之光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华夏音乐之光的代表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3.学习区分华夏音乐之光与其他音乐风格的区别。

4.培养学生对华夏音乐之光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华夏音乐之光的概念和特点1.什么是华夏音乐之光?2.华夏音乐之光的特点有哪些?3.华夏音乐之光与其他音乐风格的区别。

二、华夏音乐之光的代表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1.选取几首著名的华夏音乐之光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2.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背景。

三、华夏音乐之光作品的欣赏和鉴赏1.听音乐,感悟情感。

2.学习如何鉴赏华夏音乐之光作品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列举一些著名的音乐风格,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2.询问学生对这些音乐风格的了解和喜好。

二、介绍华夏音乐之光的概念和特点(20分钟)1.讲解华夏音乐之光的定义和特点。

2.举例解释华夏音乐之光的特点,并与其他音乐风格进行对比。

三、介绍华夏音乐之光的代表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30分钟)1.选取几首著名的华夏音乐之光作品,如《茉莉花》、《红旗颂》等。

2.分析和欣赏这些作品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3.讲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故事。

四、进行华夏音乐之光作品的欣赏和鉴赏(40分钟)1.播放选取的华夏音乐之光作品。

2.引导学生在欣赏时关注音乐的节奏、旋律、乐器运用等音乐元素。

3.分析作品中的情绪表达和音乐手法。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华夏音乐之光的概念和特点。

2.询问学生对华夏音乐之光的认识和感受。

拓展延伸: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首华夏音乐之光作品进行研究和分享。

2.引导学生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华夏音乐之光作品。

教学评价:1.学生对华夏音乐之光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能够欣赏华夏音乐之光的作品并从中感受到情感和表达。

3.学生能够分析和鉴赏华夏音乐之光作品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华夏音乐之光_刘东庆

华夏音乐之光_刘东庆
(三)琴歌《阳关三叠》
最后让我么感受一下中国的古代音乐与诗的珠联璧合,领略一下音乐与文学的美妙与神韵。
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回答诗的作者及表达的意境
生:答
2、简介作品及作者
王维:中唐时期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送元二使安西》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配上音乐,广为传唱。原曲因三次重复演唱,故称为《阳关三叠》又称《阳关曲》《渭城曲》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以一下古代乐曲的片断,感受一下古代音乐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在听/id_XMjWyw4MOIer-utMct.html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案名称:华夏音乐之光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音乐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请在教材版本前的括号内打“”)
()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教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4.学时数:
1课时
知识与技能: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自己的有关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
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与发现,进行师生交流。能通过讨论、比较、演唱、归纳等方式初步探索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MyODc5MDE.html
问题:感受歌曲的情感,音乐有何特点?(同学们在把握音乐特点的时候,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去鉴赏:节奏,速度,旋律,歌词)
4交流与探讨:

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市级公开课《华夏音乐之光》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意图1、指导思想: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选编了《华夏音乐之光》的教学内容安排。

“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选择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了能更多的欣赏与了解古代音乐,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和介绍古代的乐器“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3、学情分析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

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因此,在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钻研教材,扩大视野,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不知—知—了解—喜爱。

特别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从人文的角度去考虑。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又要注意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点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二.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2.通过听赏《八音和鸣》、《湘妃泪》、《十面埋伏》等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3.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试卷能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及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及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 、“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2.通过听赏《荆楚雄风》、《流水》、《阳关三叠》等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3.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试卷能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

4.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2、难点:古代乐器音色的辨别。

教学过程导入(约3分钟)课前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一、简要介绍本课学习内容播放埙独奏《苏武牧羊》提问:1、是什么乐器演奏的?2、哪个时代的音乐作品?播放歌舞视频《华清宫》提问:1、表现了中国哪个时代的景象和音乐?2、你感受到了什么?二、出示课题《华夏音乐之光》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引领学生理解“华夏”的含义在古朴幽雅的音乐声中进教室,准备上课。

听音乐思考回答问题。

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参与讨论,理解课题。

课前播放古曲,意在营造优雅的课堂气氛。

导入一选用了埙独奏曲,意在通过这个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及其神秘、空灵,沧桑的音乐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古朴风格和产生强烈的返朴意识导入二选用了录象《华清宫》意在直观的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古代音乐表演的场景之中去。

)认识和感受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约10分钟)1、展示“金”类乐器图并介绍(编钟、方响等并感受其音色)2、展示“石”类乐器图并介绍(石磬、编磬等并感受其音色)3、展示“丝”类乐器图并介绍(古琴、瑟、筝等并感受其音色)4、展示“竹”类乐器图并介绍(笛、萧、骨笛等并感受其音色)5、展示“匏”类乐器图并介绍(笙、竽等并感受其音色)6、展示“土”类乐器图并介绍(埙等并感受其音色)7、展示“革”类乐器图并介绍(各种鼓等并感受其音色)8、展示“木”类乐器图并介绍(木鱼、柷等并感受其音色)观看、了解各类古代乐器的形状、样式、结构及发声原理,感受其音色和音乐特点。

教案《华夏音乐之光》

教案《华夏音乐之光》

教案《华夏音乐之光》第一章:中国古代音乐起源1.1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1.2 探讨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文化内涵1.3 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第二章:中国古代乐器介绍2.1 介绍中国古代乐器的种类和特点2.2 分析中国古代乐器在音乐发展中的作用2.3 探讨中国古代乐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第三章:中国古代音乐作品解析3.1 分析中国古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3.2 解读中国古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3.3 欣赏中国古代音乐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第四章:华夏音乐与传统文化4.1 探讨华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4.2 分析华夏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4.3 了解华夏音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第五章:华夏音乐与现代社会5.1 探讨华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5.2 分析华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5.3 思考华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第六章:华夏音乐与其他文化的交流6.1 了解华夏音乐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历史6.2 分析华夏音乐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与创新6.3 探讨华夏音乐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与发展第七章:华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7.1 分析华夏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中的作用7.2 探讨华夏音乐教育在弘扬民族文化中的意义7.3 思考华夏音乐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第八章:华夏音乐教学实践8.1 介绍华夏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技巧8.2 分析华夏音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8.3 探讨华夏音乐教学实践的创新与发展第九章:华夏音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9.1 了解华夏音乐资源的种类和现状9.2 分析华夏音乐资源在教学中的利用与保护9.3 探讨华夏音乐资源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与传承第十章:华夏音乐的未来展望10.1 思考华夏音乐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10.2 探讨华夏音乐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10.3 预测华夏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中国古代音乐起源解析: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是理解其后续发展的基础,需要深入研究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

华夏音乐之光 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 教案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教案标题:华夏音乐之光教案目标:1. 了解华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学习华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培养学生对华夏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1. 华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2. 华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3. 华夏音乐的代表作品欣赏;4. 学生参与华夏音乐的创作和表演。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音乐的定义和作用;2. 提问:你了解华夏音乐吗?它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华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起源、发展和影响;2. 解释华夏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阶、节奏、旋律等;3. 分析华夏音乐的特点,如注重意境、强调情感表达等。

三、欣赏与分析(20分钟)1. 播放一些华夏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古琴曲、京剧唱段等;2.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3. 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演奏技巧。

四、创作与表演(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由创作一段华夏音乐,可以使用传统乐器或其他材料;2. 学生进行小组内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3. 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各组的表演,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华夏音乐的特点和学习收获;2. 提出更多了解和学习华夏音乐的途径,如参观音乐会、阅读相关书籍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欣赏华夏音乐时的反应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创作和表演成果;3. 收集学生对华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的作品或笔记。

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作品;2. 华夏音乐相关的图片、视频和书籍。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了解更多华夏音乐的表演形式;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华夏音乐的更深层次知识;3. 组织学生进行华夏音乐的创作比赛或演出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华夏音乐之光》
华中师范大学宋单程
教材分析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本课通过对《八音和鸣》、《酒狂》、《阳关三叠》和《黄莺吟》的欣赏,了解中国古
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操,促进音乐文化素质的建设。

从聆听其音色和曲
调等方面来认识乐器的发展以及古曲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
或热爱了。

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
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通过师生
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与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探究、听辨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分别听赏八音中的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各个音响,通过实际感受来提高音乐辨别水平。

并着重介绍曾侯乙编钟和古琴音乐,使学生在增强感官认识的同时加强对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的感情,并从中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及文化内涵。

2、掌握“八音”的含义,并能辨别古代乐器钟、磬、琴、埙等乐器的音色。

3、通过听赏与体验,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陶冶爱国情操,促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通过听赏,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文化内涵,了解编钟和古琴艺术等中国古
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脉络及成就,并能准确辨别古代乐器的音色。

难: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历史、文学等知识,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理解和感
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