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合集下载

第三节_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

第三节_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

第三节_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第三节多因素正交实验设计引言, 多因素实验存在的矛盾1. 第一是全面实验的次数与实际可行的实验次数之间的矛盾;2. 第二是实际所做的少数实验与全面掌握内在规律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 正交实验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能帮助我们在实验前借助于事先已制好的正交表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挑选出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做,实验后经过简单的表格运算,分清各因素在实验中的主次作用并找出最好的运行方案,最终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

一、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一)正交表1、定义:正交表,是依据数学原理,从大量的全面试验点中,为挑选少量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所制成的排列整齐的规范化表格。

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表2、正交表符号的含义7常用正交表 L(2) 84常用正交表 L(3) 93、正交表的特点1. 每一列中,不同数字(如:1或2)出现的次数相等;2. 任意两列中,将同一横行的两个数字看成有序数对(如:数对(1,1)、 (1,2) (2,1) 等)时,每种数对出现的次数相等(二)正交表的类型, 同水平正交表:即各因素水平数相等的表格; , 混合水平正交表:即各因素水平数不相等的表格。

41、同水平正交表L(3) 942、混合水平正交表L(4×2) 8 4混合水平正交表L(4×2) 8 (三)正交性原理, 正交性原理是设计正交表的科学依据,主要表现为均衡搭配性。

, 均衡搭配是指用正交表所安排的试验方案,能均衡的分散在水平搭配的各个组合方案中,因而其试验具有代表性。

回顾例题:, 为了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转化率,试验者选择了3个有关的因素: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用碱量C,并且选择如下的试验范围:A:80~90?;B:90~150min;C:5~7%。

要求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即转化率达到最高时的反应条件)。

1、分析条件2、实验安排抽象形式实验安排3、三因素二水平全面试验点分布直观图4、三因素二水平正交实验安排三因素二水平正交实验法实验点分布二、正交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例题:为了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转化率,试验者选择了3个有关的因素: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用碱量C,并且选择如下的试验范围:A:80~90?;B:90~150min;C:5~7%。

正交试验设计和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和分析

所以一般地,有 N dfi dfi j 1
i
i, j
如三原因四水平 43 旳正交试验至少应安排
34 1 1 10 次以上旳试验。
如三原因四水平 43 并涉及第一、二个原因旳交互 作用旳正交试验至少应安排旳试验次数为
34 1 4 14 1 1 19
又如安排 43 23 旳混合水平旳正交试验至少应安排
试验次数N旳拟定原则
N 由 dfT N 1 拟定。
其中: dfT dfi dfi j dfE ,
i
i, j
dfi dfi j 是可求出旳,而 dfE 是未知旳,
i
i, j
所以一般地,由 N dfi dfi j 1 拟定 N,
i
i, j
故 N 不是唯一旳。
当不考虑交互作用时:可取 N S q 1 1
所以要选择 LN 2S 型旳表,且不考虑交互作用时, S 4 ,而 L8 27 是满足条件旳最小旳正交表, 所以选用正交表 L8 27
若考虑A与B、A与C旳交互作用,则
S 6 ,L8 27 依然是满足条件旳最小旳正交表, 所以还可选用正交表 L8 27
注:也可由试验次数应满足旳条件来选择正交表。
正交表旳记号及含义
正交表是一种尤其旳表格,是正交设计旳基本工具。
我们只简介它旳记号、特点和使用措施。
记号及含义
L 正交表旳代号
S 正交表旳列数
(最多能安排旳原因个数,
涉及交互作用、误差等)
LN qS
q 各原因旳水平数
N 正交表旳行数
(各原因旳水平数相等)
(需要做旳试验次数)
如 L8 27 表达
7 2 2 1 1 2 2 1 275
8 2 2 1 2 1 1 2 375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对于多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是简单常用的一种试 验设计方法,其设计基本程序如图所示。正交试验设计的 基本程序包括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结果分析两部分。
2.1 试验方案设计 (1) 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
试验设计前必须明确试验目的,即本次试验要解决什么 问题。试验目的确定后,对试验结果如何衡量,即需要确 定出试验指标。试验指标可为定量指标,也可为定性指标。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1.3.2.3 综合可比性 (1)任一列的各水平出现的次数相等; (2)任两列间所有水平组合出现次数相等,使得任一因素
各水平的试验条件相同。这就保证了在每列因素各水平的效 果中,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可以综合比 较该因素不同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情况。
根据以上特性,我们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具有均衡分 散和整齐可比的特点。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在这9个水平组合中,A因素各水平下包括了B、C因素 的3个水平,虽然搭配方式不同,但B、C皆处于同等地位, 当比较A因素不同水平时,B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相互抵 消,C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也相互抵消。所以A因素3个水 平间具有综合可比性。同样,B、C因素3个水平间亦具有 综合可比性。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如对于上述3因素3水平试验,若不考虑交互作用,可
利用正交表L9(34)安排,试验方案仅包含9个水平组合,就
能反映试验方案包含27个水平组合的全面试验的情况,找 出最佳的生产条件。
1.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3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正交设计就是从选优区全面试验点(水平组合)中挑3ຫໍສະໝຸດ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1 正交试验设计的概念及原理

正交实验的设计(四因素三水平)

正交实验的设计(四因素三水平)

1.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在试验安排中 ,每个因素在研究的范围内选几个 水平,就好比在选优区内打上网格 ,如果网上的每个 点都做试验,就是全面试验。如上例中,3个因素的选 优区可以用一个立方体表示(图10-1),3个因素各取 3个水平,把立方体划分成27个格点,反映在 图10-1 上就是立方体内的27个“.”。若27个网格点都试验, 就是全面试验,其试验方案如表10-1所示。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正交表的三个基本性质中,正 交性是核心,是基础,代表性
和综合可比性是正交性的必然 结果
1.4
正交表的类别 1、等水平正交表
各列水平数相同的正交表
称为等水平正交表。如L4(23)、L8(27)、L12(211)等各列 中的水平为 2 ,称为 2 水平正交表; L9(34) 、 L27(313) 等 各列水平为3,称为3水平正交表。
个水平为宜。对主要考察的试验因素,可以多取水平,但不宜过
多(≤6),否则试验次数骤增。因素的水平间距,应根据专业
知识和已有的资料,尽可能把水平值取在理想区域。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对本试验分析,影响山楂液化率的因素很多, 如山楂品种、山楂果肉的破碎度、果肉加水量、原 料pH 值、果胶酶种类、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 时间等等。经全面考虑,最后确定果肉加水量、加 酶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本试验的试验因素, 分别记作A、B、C和D,进行四因素正交试验,各 因素均取三个水平,因素水平表见表10-3所示。
正因为正交试验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
试验的,它不可能像全面试验那样对各因素效
应、交互作用一一分析;当交互作用存在时,
有可能出现交互作用的混杂。虽然正交试验设
计有上述不足,但它能通过部分试验找到最优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正交试验法详解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正交试验法详解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正交试验法详解正交试验法介绍正交试验法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试验法,它是利用正交表来对试验进行设计,通过少数的试验替代全面试验,根据正交表的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整齐可比”的特点。

正交表是一种特制的表格,一般用L n (m k)表示,L 代表是正交表,n 代表试验次数或正交表的行数,k 代表最多可安排影响指标因素的个数或正交表的列数,m 表示每个因素水平数,且有n=k*(m-1)+1。

正交表的特点正交表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正交表必须满足这两个特点,有一条不满足,就不是正交表。

每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

这一特点表明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与其它因素的每个水平参与试验的几率是完全相同的,从而保证了在各个水平中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它因素水平的干扰,能有效地比较试验结果并找出最优的试验条件。

在任意2列其横向组成的数字对中,每种数字对出现的次数相等。

这个特点保证了试验点均匀地分散在因素与水平的完全组合之中,因此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使用正交试验法的原因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试验,因其因素少,试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若进行全面试验,试验的规模很大,由于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进行全面试验,但是具体挑其中的哪些测试用例进行测试我们心里拿不准,总担心不做不挑选的那些测试用例会遗漏一些严重缺陷。

为了有效的、合理地减少测试的工时与费用,我们利用正交试验法来设计测试用例。

正交试验法就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的试验设计方法。

我们用测试实例来进行说明使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测试用例的好处。

测试需求:某所大学通信系共2个班级,刚考完某一门课程,想通过“性别”、“班级”和“成绩”这三个查询条件对通信系这门课程的成绩分布,男女比例或班级比例进行人员查询: 根据“性别”=“男,女”进行查询 根据“班级”=“1班,2班”查询 根据“成绩”=“及格,不及格”查询按照传统设计——全部测试分析上述测试需求,有3个被测元素,被测元素我们称为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取值,我们称之为水平值,所以全部测试用例个数是2*2*2=8,参见下表利用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我们得到的测试用例个数是n=3*(2-1)+1=4,对于三因素两水平的刚好有L4(23)的正交表可以套用,于是用正交表试验法得出4个测试用例如下: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用正交试验法设计用例的基础上补充一些测试用例。

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3

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3

例: 为提高铁水质量,降低生 产成本进行正交试验设计
试验目的是提高铁水质量,降低 生产成本。由实践经验知道,要达 到试验目的可以有3个试验指标: 铁水温度要高于1400℃,熔化速 度要大于5吨/小时,总焦铁比要尽 量高。
因素 水平
1 2 3
因素水平表
熔化带直径 排风口尺寸
风 压
批焦铁比
A
B
C
D
760×620 40×40 130
评分标准为:铁水温度Ti以1400℃ 为基准,每增高1℃加一分,每降低 1℃减一分;熔化速度Vi以5吨/小时 为基准,每增加或减0.1吨/小时都减 一分;总焦铁比Fi以为基准,每高 0.1加一分,每低0.1减一分。综合评 分数为Mi,可用公式计算表示: Mi=(Ti-1400)-10∣Vi-5∣+10 (Fi-12), (i=1,2,…,9)
5.2
13.0
1 3 3 3 1409
5.6
12.3
2 1 2 3 1409
5.2
11.9
2 2 3 1 1405
4.9
12.5
2 3 1 2 1412
5.1
13.0
3 1 3 2 1415
5.4
13.3
3 2 1 3 1413
5.3
12.2
3 3 2 1 1419
5.1
13.5
(5)确定评分公式
落下 强度
1 5 6 1 4 8 1 6 9
裂纹度
3 1 1 3 6 8 3 6 8
综合 得分
11 7 13 6 13 25 9 16 25
利用单指标中的直观、极差、方 差分析法进行分析:
各因素不同水平的指标和
水平 A

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单指标 双指标)

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单指标 双指标)
1. 综合平衡法 2. 综合评分法
综合平衡法
综合平衡法是,先对每个指标分别进行单指标的直观分析,得到 每个指标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和最佳水平组合,然后根据理论知 识和实际经验,对各指标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得出 较优方案。
例 在用乙醇溶液提取葛根中有效成分的试验中,为了提高葛根 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需要考察三向 指标:提取物得率(为提取物质量与葛根质量之比)、提取物中 葛根总黄酮含量、总黄酮中葛根素含量,三个指标都是越大越好, 根据前期探索性试验,决定选取3个相对重要的因素:乙醇浓度、 液固比(乙醇溶液与葛根质量之比)和提取剂回流次数进行正交 试验,它们各有3个水平,具体数据如表6-9所示,不考虑因素间 的交互作用,是进行分析,找出较好的提取工艺条件。
综合评分法
综合评分法是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分 析,给每一个实验评出一个分数,作为这个实验的总指标,然后根 据这个总指标(分数),利用单指标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法作进一 步的分析,确定较好的实验方案,显然,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如何评 分,下面介绍几种评分方法:
1.对每好实验结果的各个指标统一权衡,综合评价,直接给出每一号 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数(依靠试验者或专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隶属度
1
1 1 1 1 2.96 65.70
1.00
1
1.00
2
1 2 2 2 2.18 40.36
0
0
0
3
1 3 3 3 2.45 54.31
0.35
0.55 0.47
4
2 1 2 3 2.70 41,09
0.67
0.03 0.29
5
2 2 3 1 2.49 56.29

正交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

1.每一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 2.任意两列中,每种有序数对出现的次数相等 这种性质即正交性,它决定了每个因子各水平的重 复次数相等,并且各个处理组合出现的次数也相等。因 而使得正交设计具有均衡分散、整齐可比的特性。 (2)可伸可缩,效应明确
例如: L9(34)
三、选用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的步骤
15.28 17.26 10.76 16.62 15.20 20.56 13.98 22.94 11.68 40.32 35.25 29.46
3(7305) 1
6
7 8
3
4(酸) 4
2
1 2
1
2 1
2
2 1
1
1 2
10.11
7.70
9.14
33.64 31.90 24.84 23.02 22.46 10.98
水平数:各列的数字数即因子的水平数 L=(Lattice Design=格子设计)表示一张正交表
横行数
(处理组合数)
列数
例:L9(34) L8(4×24)
LK (m j )
水平数
正交表决定从全部处理组合中选哪几个处理组合参加试验。
2、正交表的性质 (1)均衡分散、综合可比 正交表中:
例:L9(34) L8(4×24)
例: L8(4×24)
列号 横行 1 2 3 4 5 6 7 8 1 A 1 1 2 2 3 3 4 4 2 B 1 2 1 2 1 2 1 2 3 C 1 2 1 2 2 1 2 1 4 D 1 2 2 1 1 2 2 1 5 1 2 2 1 2 1 1 2
L9(34) 处理 组合号 1 2 3 4 5 6 7 8 9 列 1 1 1 1 2 2 2 3 3 3 2 1 2 3 1 2 3 1 2 3 号 3 1 2 3 2 3 1 3 1 2 4 1 2 3 3 1 2 2 3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数相同 两性质合称为“正交性” :使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排列
整齐、规律,也使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散布均匀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2)混合水平正交表 各因素的水平数不完全相同的正交表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混合水平正交表性质: (1)表中任一列,不同数字出现次数相同 (2)每两列,同行两个数字组成的各种不同的水平搭配出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注:Ln( r m )
nrk,k2,3
mn1 称为完全正交表, r1可考察因子间的交互作用
No 用这类正交表安排试验的话,可以考察因子间的交互作用,
每张正交表都附有一张交互作用列表;由于L4( 23 ) ,L9( 34 )
Image L16( 45 ) ,L25( 56 ) 中任意两列的交互作用是其它各列,所以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例 为了提高某产品质量,要对生产该 产品的原料进行配方试验。要检验3 项指标:抗压强度、落下强度和裂纹 度,前两个指标越大越好,第三个指 标越小越好。根据以往的经验,配方 中有3个重要因素:水份、粒度和碱 度。它们各有3个水平,具体数据如 表所示。试进行试验分析,找出最好 的配方方案。
二水平正交表: L 42 3,L 82 7,L 1 62 1 5,L 1 22 1 1等 ;
三水平正交表: L 93 4,L 2 73 1 3,L 1 53 7等 ;
四水平正交表: L16 45 等;
五水平正交表: L25 56 等;
混合水平正交表: L18 237 等;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6.2.2 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
在实际问题中,需要考虑的指标往往不止 一个,有时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这 都是多指标的问题。解决多指标试验问题 可采用两种方法:综合平衡法和综合评分 法。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1) 综合平衡法
综合平衡法是:先分别考察每个因 素对各指标的影响,然后进行分析比 较,确定出最好的水平,从而得出最 好的试验方案。
第6讲(2) 正交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6.1 概述
适合多因素试验 全面试验 : ➢ 每个因素的每个水平都相互搭配进行试验
例:3因素4水平的全面试验次数≥43=64次 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design) : ➢ 利用正交表科学地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方法
例: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次数:16
机排列) 空白列(空列):最好留有至少一个空白列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3)明确试验方案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4)按规定的方案做试验,得出试验结果 注意 : 按照规定的方案完成每一号试验 试验次序可随机决定 试验条件要严格控制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5)计算极差,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三个符号: ➢ Ki:表示任一列上水平号为 i 时,所对应的试验结果之和。 ➢ ki :ki= Ki/s,其中s为任一列上各水平出现的次数 ➢ R(极差):在任一列上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因素 水平
1 2 3
A水份 % 8
9
7
B粒度 % 4
6
8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C碱度 1.1 1.3 1.5
返回
列号 1
试验号
A
2 3 抗压强度
BC
Kg/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落下强度 0.5m/次
1
1
1
1
11.5
1.1
2
1
2
2
4.5
3.6
3
1
3
3
11.0
4.6
4
2
1
2
7.0
1.1
就不再给出交互作用列表了。
如L18( 37 ) ,L12( 211 )等,一般不能考察因子间的交互作用, 但是在某些场合也常被使用。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②等水平正交表特点 表中任一列,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同 表中任意两列,各种同行数字对(或称水平搭配)出现的
现的次数是相同的,但不同的两列间所组成的水平搭配种 类及出现次数是不完全相同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6.1.2 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点
能均匀地挑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方案 由少数试验结果,可以推出较优的方案 可以得到试验结果之外的更多信息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6.2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
6.2.1 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 例:
(6)优方案的确定 优方案:在所做的试验范围内,各因素较优的水平组合 若指标越大越好 ,应选取使指标大的水平 若指标越小越好,应选取使指标小的水平 还应考虑: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等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7)进行验证试验,作进一步的分析
优方案往往不包含在正交实验方案中,应验证 优方案是在给定的因素和水平的条件下得到的,若不限定
单指标:乳化能力 因素水平:3因素3水平(假定因素间无交互作用)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1)选正交表 要求:
因素数≤正交表列数 因素水平数与正交表对应的水平数一致 选较小的表 选L9(34)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2)表头设计 将试验因素安排到所选正交表相应的列中 因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一个因素占有一列(可以随
给定的水平,有可能得到更好的试验方案 对所选的因素和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找到新的更优方
案 趋势图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1) 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评价指标 (2) 挑选因素(包括交互作用),确定水平 (3) 选正交表,进行表头设计 (4) 明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得到结果 (5) 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6) 进行验证试验,作进一步分析
R=max{K1 ,K2 ,K3}-min{K1 ,K2 ,K3}, 或 R=max{k1 ,k2 ,k3}-min{k1 ,k2 ,k3}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R越大,因素越重要 若空列R较大,可能原因: ➢ 漏掉某重要因素 ➢ 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不可忽略的交互作用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6.1.1 正交表(orthogonal table)
(1)等水平正交表: 各因素水平数相等的正交表(也称其为m水平的正交表) ①记号 :Ln( r m ) L——正交表代号 n——正交表横行数(试验次数) r——因素水平数 m——正交表纵列数(最多能安排的因数个数)
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