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地理《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1)(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1)(湘教版必修3)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1)(湘教版必修3)教学目的:1.了解遥感原理。

2.了解遥感在各个部门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遥感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探索活动: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

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

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一、遥感:1、概念:遥感: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和测量物体的技术。

怎样感知?测量电磁波特征:不同的地物反射与吸收电磁波存在巨大差异。

(图:《遥感概论》P22与23两幅图)遥感不仅可以通过可见光进行感知,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线、微波、等,例如:法国的spot5卫星可以从七个波段获取信息。

为什么要分波段呢?因为不同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等有很大差异。

2、分类:按遥感平台高度(运载工具)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处线遥感、微波遥感按:传感器的工作形式:被动式(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主动式(发射讯号,接收目标物反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如侧视雷达)3、工作流程:(选修七P24图)注意: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称为遥感技术。

4、遥感影像:基本特征:(1)像元:遥感影像上能详线区分的最小单元(2)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实际尺寸。

例:spot 5卫星的分辨率达全彩色波段可达2.5米,其它波段为5米。

中巴资源卫星二号分辨率为20米。

美国快鸟卫星为1米。

(3)光谱特征(判读):黑白:建筑物为灰白色,草地和林地颜色较深彩色:真彩色:真实反映实际地物的颜色特片假彩色:草、树和庄稼通常为灰色,水是灰色或蓝色,城市是蓝灰色二、应用:1.探测范围大: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

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实地测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重复一次。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3《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doc

最新湘教版地理必修3《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doc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编写人:熊志广审查人:柳明华【学习目标】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遥感技术的的发展过程、遥感的几种分类、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预习思考】【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前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

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很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

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1、什么是遥感?怎样感知?遥感具有哪些特点呢?2、阅读教材内容,分析遥感的组成部分、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探究二】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问题:(1)上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①红外线②X光③可见光④紫外线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2)根据上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①划分植物类型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归纳总结】(知识、规律、方法、技巧)【课堂评估】1.下列遥感类型中,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A.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C.航空遥感、近地遥感、航天遥感 D.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近地遥感2.下列遥感类型中.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进行分类的是()A.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B.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C.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3.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4.航天遥感与航空遥感相比较()B.航天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航空遥感高C.航天遥感覆盖的范围比航空遥感小D.航天遥感比航空遥感的机动性强5.阴雨天气中,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的是()A.飞机可见光遥感 B.卫星可见光遥感D.卫星微波遥感【课后巩固】1.遥感技术的优点有()①用途广②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④成本低、效益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④2.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有()①识别各种农作物②计算种植面积③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④农作物灾情预报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3.遥感技术可为开发、保护海洋提供支持,下列内容适合运用遥感技术的是()①海上冰山漂流监测②海上石油污染监测③近海赤潮灾害监测④海岸港口工程规划A.①② B.①②③ D.②③4.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2(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2(湘教版必修3)
电 脑 演 示
学 生 领 悟 操 作
学以至用, 激发学习兴趣。
课后合作
课后利用google earth软件搜索你认为有趣的地方的遥感影像、图片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遥感技术概况
1、遥感的概念和发展
2、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的类型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1、遥感与资源普查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相关知识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关系图解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
对本课的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1、介绍google earth软件的使用。
2、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观看全球的遥感影像。
3、利用google earth 搜索、欣赏世界著名的景观或景点。
案例(一)植被资源监测
案例(二)水资源的监测
案例(三)森林资源调查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案例(四)黑龙江省北部森林火灾的动态监测
案例(五)扎龙火灾的遥感影像
案例(六)沙尘暴的监测
案例(七)四川地震滑坡体的监测


引导
案 例 展 示
案例 展 示
学生阅读教材
结 合 案 例 进 行 分 析
结 合 案 例 进 行 分 析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法 读书指导法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媒体使用
教学目的
情境
引入
印度洋海啸遥感影像的图片
展示
观看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导学案:3.2-遥感技术及应用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导学案:3.2-遥感技术及应用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遥感的概念2.掌握遥感技术的特点3. 了解遥感的组成与类型4. 熟悉遥感的工作原理【重点难点】1. 遥感技术的特点2. 遥感的工作原理【课堂导学】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

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

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一.遥感技术(一)遥感的概念与特点【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什么是遥感?2.遥感有哪些特点?(二)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空格内容遥感技术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自主学习】分类:从不同的角度,遥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完成下表分类依据分类根据运载工具根据辐射源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对比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遥感探测与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高度的关系【合作探究】阅读教材91页活动,简单描述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理。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一)遥感与资源普查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1.矿产资源: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大大缩短探矿时间2.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提供服务。

(二)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将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饿日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有助于灾害的预防、环境的治理有保护。

1.环境监测:包括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名校推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名校推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湘教版必修Ⅲ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班级学号姓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一、学习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遥感(RS)的基本概念。

2、能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概括说出遥感(RS)技术的发展过程。

3、能够结合遥感(RS)技术系统的组成,说出遥感(RS)的几种常见类型。

4、能够结合遥感(RS)技术的优点,举例说明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遥感(RS)在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利用遥感(RS)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理。

二、浏览教材,自学填空(一)遥感(RS)的概念与发展1、什么是遥感?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是指借助对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是根据物体的何种特性发展起来的?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而且不同物体对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不同。

3、现代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现代遥感技术视域,监测范围,可覆盖整个地球。

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和实施监测。

(二)遥感(RS)的组成与分类4、遥感技术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的组成?遥感技术系统由、、、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5、遥感(RS)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1)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遥感可分为遥感、遥感、遥感;(2)根据传感器是否主动向观测目标发射电磁波,遥感可分为遥感与遥感;(3)按照电磁波的波谱范围,遥感可分为遥感、遥感、遥感、遥感、多谱段遥感等;(4)按照应用领域或专题,遥感可分为遥感、遥感、遥感、遥感、地质遥感、遥感、遥感等。

(三)遥感与资源普查7、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有何应用?(1)勘探矿产资源: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的存在,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大大缩短探矿时间。

最新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最新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安徽周兵状元笔记遥感技术的工作过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与处理→信息解释与分析→遥感应用。

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深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北越低;反之亦然。

同时,需要注意:遥感器对地物的分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成图像波段的差异、地物特征的季节差异等,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图像解译是不同的。

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有的还应当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译。

基础整理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介绍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系统的组成以及分类;二是遥感与资源普查;三是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综合探究1.国土资源部发布《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要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建立国家级和全国31个省级、331个市级、2 800多个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

这是继1984~1996年第一次土地普查之后,国土部门开展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摸底行动。

十年前的那次土地普查,动用了20万人力,历时10余年才告完成。

而这一次,卫星遥感技术将成为最主要的调查手段,全部工作要求在三年内完成,而且要“覆盖全国,不留任何空白”。

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有哪些?遥感监测土地资源的作用有哪些?探究: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是:探测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收集信息多。

使用卫星遥感监测土地资源,一可以实事求是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为土地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保持一种威慑,让地方不敢乱占地。

在地方利益突显的今天,国家掌握这种威慑力量尤其必要。

国土部门近年来查处的土地案件中,很大部分是通过遥感监测首先发现的,动态监测给土地执法部门提供了第一信息源。

2006年4月初,国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在郑州市开展土地执法检查。

监测发现郑州市共发生变化图斑856个。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高二地理必修3教案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安徽周兵状元笔记遥感技术的工作过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与处理→信息解释与分析→遥感应用。

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深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北越低;反之亦然。

同时,需要注意:遥感器对地物的分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成图像波段的差异、地物特征的季节差异等,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图像解译是不同的。

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有的还应当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译。

基础整理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介绍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系统的组成以及分类;二是遥感与资源普查;三是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综合探究1.国土资源部发布《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要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建立国家级和全国31个省级、331个市级、2 800多个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

这是继1984~1996年第一次土地普查之后,国土部门开展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摸底行动。

十年前的那次土地普查,动用了20万人力,历时10余年才告完成。

而这一次,卫星遥感技术将成为最主要的调查手段,全部工作要求在三年内完成,而且要“覆盖全国,不留任何空白”。

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有哪些?遥感监测土地资源的作用有哪些?探究: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是:探测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收集信息多。

使用卫星遥感监测土地资源,一可以实事求是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为土地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保持一种威慑,让地方不敢乱占地。

在地方利益突显的今天,国家掌握这种威慑力量尤其必要。

国土部门近年来查处的土地案件中,很大部分是通过遥感监测首先发现的,动态监测给土地执法部门提供了第一信息源。

2006年4月初,国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在郑州市开展土地执法检查。

监测发现郑州市共发生变化图斑856个。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教学案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含答案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遥感技术1.遥感的概念与发展(1)概念: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2)原理: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不同。

(3)特点:监测范围大、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实施动态监测.2.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1)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

(2)遥感分类:分类依据主要类型遥感平台的高度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率就一定越低吗?提示:不一定。

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受卫星轨道高度、所载传感器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不是只限于卫星的轨道高度.二、遥感与资源普查1.勘探矿产资源(1)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

(2)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2.调查生物资源(1)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信息。

(2)服务部门: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

三、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1.意义(1)为社会的信息化提供高分辨率的信息资源。

(2)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有助于人类重新审视“地球家园"。

(3)提高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与灾害的认识。

2.洪涝灾害的监测(1)优点:实时和准确地收集洪水分析资料。

(2)作用:为抗洪救灾和减灾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温馨提示] 由于遥感与人工调查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所以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一些电磁波不明显(如某种疾病的疫情等),或在地下,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仍然无法预报.错误!错误!错误!———-———情景导入先思考-—————-2015年12月24日,成都一处700 m2的“驾校办公用房、食堂”违建被依法予以强制拆除。

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这次发现违建的不是热心市民,而是一颗运转在太空轨道的遥感卫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状元笔记
遥感技术的工作过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与处理→信息解释与分析→遥感应用。

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深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北越低;反之亦然。

同时,需要注意:遥感器对地物的分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成图像波段的差异、地物特征的季节差异等,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图像解译是不同的。

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有的还应当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译。

基础整理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介绍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系统的组成以及分类;二是遥感与资源普查;三是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综合探究
1.国土资源部发布《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要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建立国家级和全国31个省级、331个市级、2 800多个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

这是继1984~1996年第一次土地普查之后,国土部门开展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摸底行动。

十年前的那次土地普查,动用了20万人力,历时10余年才告完成。

而这一次,卫星遥感技术将成为最主要的调查手段,全部工作要求在三年内完成,而且要“覆盖全国,不留任何空白”。

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有哪些?遥感监测土地资源的作用有哪些?
探究: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是:探测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收集信息多。

使用卫星遥感监测土地资源,一可以实事求是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为土地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保持一种威慑,让地方不敢乱占地。

在地方利益突显的今天,国家掌握这种威慑力量尤其必要。

国土部门近年来查处的土地案件中,很大部分是通过遥感监测首先发现的,动态监测给土地执法部门提供了第一信息源。

2006年4月初,国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在郑州市开展土地执法检查。

监测发现郑州市共发生变化图斑856个。

后经实地认定,这些图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741宗,其中合法的仅77宗,在其余664
宗违法用地中,非法占地654宗,非法批地10宗。

2.2007年1月至2月8日,贵州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33次,导致火险等级上升的罪魁祸首就是2006年的暖冬天气。

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扑灭大火战斗中,国家气象局向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提供了几十幅反映林火发展情况的卫星影像图。

为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遥感技术在森林灭火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还能应用于其他领域吗?
探究: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技术就是在这个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中接收地面物体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的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处理和判读分析,揭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由于遥感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限制少,因而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各个领域。

思考发现
1.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简称RS。

遥感技术主要的环节,如图3-2-4所示:
信息的获取→传输→接收与处理→分析和应用
图3-2-4
2.遥感被誉为人的视力的延伸,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遥感能够精确地观测到距离更遥远、范围更广阔的现象。

②遥感能够更及时、更持久地监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③遥感能观察到可见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的光线。

这些看不见的光线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等,他们往往包含了物体重要的信息。

3.在各种分类方法中,我们最常用的是根据运载工具(即遥感平台)的高度来划分三种遥感: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近地遥感。

航天遥感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一般分辨率较低,但不能因航天遥感覆盖范围大,平台高而肯定航天遥感的分辨率比航空遥感低。

因为遥感技术是一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现代航天遥感的分辨率比过去航空遥感的分辨率还高。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判读的基本依据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

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别标志——波谱特征。

图3—33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

可以看出,泥浆在整个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的反射率都很低;红砂岩在可见光的大部分波长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但它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低于松林和草地:在近红外波段有较高反射率的是草地和松林。

可见,通过对不同物质的波谱特征进行分析就可以判读地物
了。

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像上的反映,结合
上述材料,简单描述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
理。

遥感为植物健康状况把脉
许多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光谱特征,包括植物类
型、生长阶段、健康水平、季节和土壤条件等。

由植
物光谱分析可以反过来推论上述条件。

例如,植物在
遭受病虫害时,外观并不会有明显变化,但其本身发
出的辐射量会大大减少,表面温度也会随之降低。

这种变化用人的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但是红外传感器却可以清楚地发现。

在特定的卫星图像上,健康的植被往往呈鲜红色,而长势比较弱的植被颜色比较浅,其反射波谱特征表现为某些波段的反射率的变化。

通过分析,人们可以提前一个生长期(7~20天)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1.在卫星图像上,怎样通过颜色差异判定植物的生长状况?
2.根据植物健康状况在反射波谱中变化的原理,遥感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3.简单描述遥感在某一资源普查领域中的应用原理。

图3-36、3-37、3-38分别是黄河三角洲不同年份的卫星遥感影像。

其中蓝黑色方块为居住区或沿海水产业建筑区;入海口附近灰白色浊状带为挟带大量泥沙入海的黄河水;浅蓝色或灰白色线条为黄河河段;灰褐色与红色区域是不同季节的植被、农作物区。

比较三幅影像,说一说,遥感影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哪些问题。

(提示:从土地利用、环境变迁、环境问题等角度思考)
2.环境问题、灾害问题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我国属于环境问题严峻、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请你归纳一下,环境与灾害问题一般有哪些?结合遥感工作原理,挑选某一环境或灾害问题,简单描述遥感器在环境与灾害监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收集遥感在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案例,制作成主题简报,在同学中传阅交流。

问题探究
据报道,北京中关村某高科技厂家在建设厂房时要求使用一种高科技合成材料(具有质轻、防晒等功能)作为房顶,但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有些房顶只使用一般材料,由于外观看不出差异,厂家被蒙在鼓里。

一年后,北京某遥感专业的实习学生在判读中关村多种波段的遥感图像时,发现这家工厂的厂房屋顶材质不同,于是该实习学生将此发现告诉了厂方,而厂方却不认为如此,经实习学生的进一步解释,厂家终于明白是施工方用了劣质材料。

最后,施工方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并加以赔偿。

【问题】为什么肉眼难以分辨,遥感却“火眼金睛”?
导思: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吸收的特性不同。

探究:从物体的光谱特征看,不同建筑材料发射、吸收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从遥感图像的成像原理看,图像是在电磁波(主要是紫外线到微波)范围内,利用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即通过转换装置)得到与目标物电磁辐射强弱相对应的形象图像和能够转化为形象图件的数据资料的统称。

结论:虽然两种材料从外观上差别不大,但由于其组成物质不同,它们发射、吸收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在遥感影像中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该实习生利用遥感确定施工方使用了劣质材料。

教材链接
一、活动 P91
遥感影像判读地物的原理: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别标志——波谱特征。

图中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

可以看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是不同的,通过对不同地物的波谱特征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地物了。

二、活动 P91
1.在卫星图像上根据颜色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的方法:在特定的卫星图像上,健康的植被往往呈鲜红色;长势比较弱的植被颜色比较浅,由此可判断植被生长状况。

2.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判断水体污染、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监测灾害、普查资源等。

3.略。

三、活动 P93
1.通过分析三幅遥感影像图可以得出: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在扩大,主要是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植被覆盖区的范围增加,是植树造林产生的;黄河水的泥沙增多。

原因是水土流失的加剧;居住区和沿海水产业建筑区的面积增加。

2.我国的环境与灾害问题有: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植被破坏、水旱灾害、滑坡、地震、泥石流、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遥感技术可以及时探知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和范围,可分析大火蔓延的方向,为灭火总指挥部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3.遥感在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案例:根据不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可以利用遥感判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美国利用卫星图像研究烟尘污染,监测到纽约因倾倒垃圾、酸液所引起的污染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