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Word版含解析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Word版含解析

1.2区域发展阶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阐述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教材选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区域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节教材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二是区域发展演化规律。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世界或中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历程确定其发展方向:比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

学情分析:1.已有能力: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区域的一些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教学在以前已用过多次,教师应充分运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案例分析指导学生总结出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

2.存在问题:学生对美国东北部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美国区域地理的知识欠缺,所以教师在课前应布置各小组充分预习美国及其东北部工业区的有关内容。

另外学生的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较差,需教师进行适当的读图指导。

3.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用到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等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和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 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高中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1.2区域发展阶段教案湘教版必修3

1.2 区域发展阶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通过分析图1—1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教学难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闭幕。

在会议上中国宣布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止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方减免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9亿元人民币债务,对非洲30个最不发达国家190项对华出口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非洲集中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不发达国家。

【板书】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提问】以下几个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有?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加拿大、美国、印度、中国、日本、埃塞俄比亚、阿富汗、缅甸、英国、德国、泰国(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板书】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讲解】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和社会发展水平。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1.区域发展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指标。

2.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3.利用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一、区域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错误!(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平衡——不平衡——平衡。

二、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项目内容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发展特点(图示)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就业结构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3.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4.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四、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项目特点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发展状态处于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发展特点(图示)[总结深化]1.不同区域开发方式的特点及后果开发方式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特点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后果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形成恶性循环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点演练]阅读天涯社区中一个帖子的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ⅲ湘教版1.2区域教学设计发展阶段教学设计

地理ⅲ湘教版1.2区域教学设计发展阶段教学设计
大庆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投影〕基础层次问题
阅读课本8—12页回答以下问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哪些?根据这些指标区域如何分类?综合性指标是指什么?
2、区域开发方式主要有哪两种,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发展水平较低和较高的区域,对外界的交流各自的情况怎样?
2.“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包括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扬州、泰州、镇江、南京、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15个城市〔包括台州16个
城市〕,约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的6%,生产出约占全国19.5%的生产总值,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
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和综合性指标;了解区域的不同开发方式。
2、了解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3、了解工业阶段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4、知道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1、阅读“区域开发方式”,认识两种不同开发方式对区域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4、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反馈


〔投影图片〕

1.2区域发展阶段

1.2区域发展阶段

讨论完成P9“活动”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 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 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 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 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 工业中心。
1.在美国地图上找到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 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初期阶段发展起来的中心 城市(匹兹堡)向四周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 展局面。 (3) 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 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大 力推进。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 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3.(1)出现的问题: 区域内资源逐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 破坏,人地关系不协调。 (2)对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
1、能够全面地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 的指标是(D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收入 C、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D、人文发展指数
c
c
A
c B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教材P8—9,完成下列任务。

很少 资源型
小 缺乏 少 低 稀疏
甚小
自给自足 农业 均衡
顺德的农业化阶段
海外
能力提高
读右图,请说 出我国改革开 放以来区域发 展的规律。 由东部到西部、沿 海到内地。沿海、 沿长江和主要交通 干线形成经济发展 的轴线,大城市成 为经济发展的区域 核心。
三 大工业地带
振 兴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阅读指导:P9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

湘教版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word学案

湘教版必修三1.2《区域发展阶段》word学案

1.2 区域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了解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发展趋势。

2.通过学习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理解和掌握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③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④发展水平、经济区位、⑤历史文化等。

(2)总体发展趋势:平衡——⑥不平衡——平衡……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第⑦一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以⑧资源型工业和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⑩小。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⑪较低,整个区域处于⑫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1)第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⑭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⑮农业向⑯制造业和⑰服务业大规模转移(2)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⑱不平衡增长态势。

(3)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⑲提高,整个区域处于⑳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加工制造业向○21资金密集型和○22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23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2)○24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25交通运输网络和○26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27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28增强。

探究点一区域发展阶段【探究材料】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1.2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1.2区域发展阶段》学案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编制梁茂华审核唐李华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指标。

2、知道区域时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3、掌握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1、区域时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2、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与方法课前自学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

据此可将区域划分为和,或高收入地区、和。

人文发展指数(综合指标)是三项指标的总体反映。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的发展趋势。

课中交流: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指标(1)常用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三次产业产值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思考: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不是表现出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完成P9、11、12活动检测巩固: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方式是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能力 B.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C.只适合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方式 D.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方式4.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B.不协调——协调C.协调——不协调——协调D.协调——不协调5.下列关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6. 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有①钢铁工业生产技术落后于其它地区;②交通发展缓慢;③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④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许多乡镇从以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工业化阶段,其产业结构的转变模式是A.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B.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C.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D.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8.在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来源:学科网]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B.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9.下列城市中,主要产业同美国匹兹堡相似的是A.底特律.长春B.塔兰托.鞍山C.休斯敦.新加坡D.阿伯丁.大庆拓展应用:读下面材料和地图,回答有关问题。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协调的人地关系。
(2)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3)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区域发展演化规律
要求学生学习案例二,分小组讨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展示课件(10)案例三
(11)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课题名称
区域发展阶段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
设计者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中,本节的规定是“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就要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认识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修随着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等发展,不断探寻本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发展阶段》的基本目标要求是: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2、理解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的基本特点。(1)知道区域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2)理解三个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3)能分析教材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3、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同影响。具体就是能够运用具体案例分析其区域发展特点;能分析实际案例,说明案例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
教师对每一小组的总结发言进行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需解决的问题: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区域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2、区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各阶段?各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何?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指标(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它能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三次产业产值:在第一节已经学过。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生活质量指标,人文发展指数终将代替传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已经跟上这一趋势,在短短的几年中,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及原则、措施,而且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上出现了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

World map indicating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2008 Update)这是最新的麦当劳巨无霸的各国价格,第二列是按照目前汇率换算为美元的价格。

可以看出,中国的巨无霸价格是美国的一半。

那么平价购买力一定会觉得中国的物价便宜。

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思考: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不是表现出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二、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发展指标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提高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产业构成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劳动力分布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大大增加工业化状态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交通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逐步提高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模甚小,表现出典外联系大幅度增长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发展状态低水平均衡状态不均衡状态高水平的均衡讨论完成P9“活动”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

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地理位置特点。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

但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

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1、.匹兹堡的位置特点: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靠近五大湖区,水陆交通便利;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煤炭资源丰富。

2、匹兹堡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才发展成为大型钢铁基地的原因:匹兹堡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是无烟煤,直到这时,无烟煤炼铁技术才逐渐成熟。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非农业生产为主。

4、讨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初期阶段——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

思考、讨论P11页“活动”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

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而且还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怎么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以实现良性发展。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5、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答案】1、芝加哥等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位于五大湖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原因分析:(1)空间结构的变化: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成长阶段,出现了铁路运输,交通线路密集。

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到复杂,由线状逐渐发展成网络状。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主要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成长阶段,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减少,工业用地面积增加。

(2)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非农产业为主。

(3)原因:工业化、城市化、交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的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升高等。

4、不同意。

理由:由于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在环境较差地区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结合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样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避免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避免因工程建设和采矿扰动地层,导致地震等。

成长阶段——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区域加速发展。

思考、讨论P12页“活动”近半来世纪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

目前,匹兹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70%—80%。

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

1. 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的原因。

2. 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3.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面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但是,在新时期,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答案】1、美国东北部地区经济衰退的原因:①资源枯竭、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②钢铁生产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加上钢铁的替代产品大量出现,出现世界性钢铁过剩;③石油和核能利用导致能源结构的变化,煤炭工业衰退;④环境污染,新建企业不愿在此建厂,原有企业大量外迁,导致失业人数增加;⑤环境污染、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迁。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有的发展优势将丧失,人地关系恶化。

3、上海市的发展要克服的限制性因素:能源等矿产资源不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

上海市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改善市内交通运输情况,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解决城市问题。

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锈带”的美国中西部老工业区在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衰败后迅速崛起。

“锈带复兴”多年来一直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界深入研究的重要经济现象,因为它对不少国家老工业区的改造有着明显的借鉴作用。

【分析】所谓“锈带”,实际上并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通常是指美国中西部的几个州。

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大工业城市均在这一地区。

这一地区有着制造业兴旺发达的辉煌历史,但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该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迅速增加,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因此人们形象地称该地区为“锈带”。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锈带”地区经历了艰苦的产业转型过程,并于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

分析可以看出,美国“锈带复兴”主要依赖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制造业的自身改造:一是汽车工业集中和重组。

二是不断调整制造业结构和运用高新技术。

三是大力开拓出口市场。

四是大力发展服务性行业。

同时,美国政府在经济结构转型中也发挥积极作用。

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复兴的作用不可小视。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面临的困境与当年美国“锈带”的情形十分类似,我们是不是可以从“锈带复兴”中得到一点启示呢?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1、成长阶段2、工业化阶段3、综合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资源——区域发展的物资基础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制约作用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总结)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指标(1)常用指标(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区域类型区域开发方式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