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茂陵》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导语】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号⽟谿⽣,⼜号樊南⽣,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是唐朝诗⼈。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学价值也很⾼,是晚唐最出⾊的诗⼈之⼀。

下⾯是⽆忧考分享的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锦瑟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锦瑟⽆端五⼗弦,⼀弦⼀柱思华年。

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沧海⽉明珠有泪,蓝⽥⽇暖⽟⽣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诗简介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

诗题“锦瑟”,但并⾮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题诗。

《锦瑟》是李商隐极负盛名的⼀⾸诗,也是最难索解的⼀⾸诗。

诗家素有“⼀篇《锦瑟》解⼈难”的慨叹。

有⼈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个叫“锦瑟”的侍⼥的爱情诗(五⼗弦,⼀说⼀男⼀⼥对坐弹两张琴;⼀说⼆⼗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弦);有⼈说是睹物思⼈,写给故去的妻⼦王⽒的悼亡诗;也有⼈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推断为描写⾳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是,⼤体⽽⾔,以“悼亡”和“⾃伤”说者为多。

翻译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弦,后⼀般为⼆⼗五弦。

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死后,故五⼗弦有断弦之意(⼀说⼆⼗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弦、每⼀⾳节,⾜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只是向往那⾃由⾃在的蝴蝶。

望帝那美好的⼼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海⾥明⽉的影⼦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只有在彼时的蓝⽥才能⽣成犹如⽣烟似的良⽟。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在当时那些⼈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篇⼆】李商隐最有名的古诗词精选 ⽆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百花残。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

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李商隐简介及诗歌鉴赏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

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

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

就婚王氏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致使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

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

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

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

只要认真考察几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政治品质和生活品质,而正是这两个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先说政治品质。

此方面之关节点则在于所谓的去牛就李的问题。

李商隐受知于令狐楚,令狐父子对李商隐有恩,这是毫无疑问的。

令狐楚终生都非常器重爱护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临死时还将写《遗表》的任务交给他,可谓知遇至深。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

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马嵬原文翻译及赏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前言】《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言绝句,一为七言律诗,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注释】⑴马嵬: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

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翻译】风云突变,安禄山举旗造反,叛军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无可奈何杀死宠爱的`妃子,唐玄宗自己不久也抑郁死去。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鉴赏】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

“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

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

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

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就不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也就不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了。

冯浩注说“两‘自’字凄然,宠之适以害之,语似直而曲”,这话很有道理,这两个“自”字确实包涵了唐玄宗的无限痛苦。

他不得已杀了杨玉环,也不得已使自己一片真情化为飞灰,这就和《长恨歌》里哀婉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长恨歌传》里的“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兵卒)牵之而去”相近,不由自主地起了恻隐之心,有相似之处。

李商隐的爱国诗词《茂陵》阅读

李商隐的爱国诗词《茂陵》阅读

李商隐的爱国诗词《茂陵》阅读《茂陵》唐代:李商隐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内苑只知含凤嘴,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译文汉家天子的马厩中,有西域天马蒲梢。

一片片苜蓿石榴,遍布在长安近郊。

御花园内的侍从们,都知道神奇的续弦胶。

原来皇帝出行的车队中,看不见汉武帝鸾车插鸡翘。

那聪明机灵的东方朔,曾偷过西王母的蟠桃。

汉武帝发誓修造金屋,用来贮藏心爱的阿娇。

谁料到苏武从匈奴回国,再也见不到这个代英豪。

他前去茂陵为皇帝守陵,只见茂陵松柏风雨萧萧。

注释茂陵:陵墓名。

汉武帝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天马:骏马。

蒲梢:古代骏马名。

苜蓿:豆科植物,原产新疆一带,因大宛马嗜食,汉武帝遣使采其种子遍植于离宫旁。

榴花:石榴花。

内苑:内宫,诗里指宫中侍从。

凤嘴:胶泥的名称。

传说煮凤嘴、麟角作胶泥,可粘合弓弩刀剑的断裂处。

属车:皇帝侍从的座车。

鸡翘:皇帝出巡时,属车上插有用羽毛装饰的旗,百姓称之为“鸡翘”。

玉桃:传说人吃了可长生不老的仙桃。

方朔:东方朔,汉武帝时文人。

阿娇: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

传武帝年幼时曾说,如得阿娇为妻,将筑金屋以藏之。

苏卿:苏武,字子卿,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回国时武帝已死。

赏析首联咏汉武征讨大宛,出使西域,不但获取了“蒲梢”千里马,在长安郊外到处都种上了从西域进贡来的石榴、苜蓿——这好比武宗皇帝抗击回鹘,迎接太和公主归国,又诛杀了昭义叛将刘稹等一样,均可算得上是名动朝野,“武功”堪夸。

颔联说汉武一味地爱打猎,弓弦断了,就将西海国献来的用麟角和风喙煮成的“续弦胶”拿来,用嘴濡湿粘好再射;经常微服私游,不用插。

鸡翘”标志的随从车队陪驾,而屡冒风险——这又和武宗迷恋游猎,荒废政事,如出一辙。

颈联感叹汉武空好神仙,重色轻才,不爱惜东方朔般的贤士,却只知宠爱陈阿娇之类的后妃,发展到了“金屋贮美女,窥桃饿贤才”的不公地步;这和武宗不认真求贤致治,崇信道士赵归真,宠嬖王才人等宫嫔非常相似。

我国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

我国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

我国经典古诗词大全赏析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美丽之处,无不出现出诗的光环来。

因此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我在此整理了我国经典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我国经典古诗词赏析11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向日一作:向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塞上一作:塞土)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中唐时期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从未终止。

战斗中的种种传闻,从烽火漫天的战场不断地传来,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成功的凯歌;有怯懦的败将,也有奋战卫国的英雄。

关怀着国家命运的诗人李贺,自然关怀各地的战事,当他离开了京城,离开了风光秀丽的家乡,到忻州一带,到了雁门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有名诗篇。

2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好像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有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忱欣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理想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我国经典古诗词赏析21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

唐诗赏析-李商隐额额的诗《汉宫词》简析欣赏

唐诗赏析-李商隐额额的诗《汉宫词》简析欣赏

李商隐额额的诗《汉宫词》简析欣赏'《汉宫词》这首诗尖锐地讽刺了汉武帝的迷信与昏庸,含蓄婉转地讽喻了唐武宗的服丹求仙之举。

全诗用典精巧贴切,灵活自然,显得情味隽永而富有迷人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汉宫词的赏析及翻译资料,一起看看吧。

唐代:李商隐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译文王母的信使青鸟啊,你飞去西方竟然还没回来,只累得求仙的君王,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

唉,有一位文学侍臣,最是有司马相如的消渴病,君王啊,你怎不赐予他那金茎上的仙露一杯?注释⑴青雀:指青鸟,即《山海经》中提到的西王母所使之神鸟。

南朝宋鲍照《野鹅赋》:“无青雀之衔命,乏赤雁之嘉祥。

”⑵君王:明指汉武帝,暗喻唐武宗。

集灵台:汉时台名。

冯浩笺注引《三辅黄图》:“集灵宫、集仙宫、存仙殿、望仙台,皆武帝宫观名,在华阴县界。

按:唐亦有集灵台,即华清宫长生殿侧,见《旧书纪》。

此则用汉事。

”⑶侍臣:侍奉帝王的廷臣。

《仪礼·燕礼》:“凡公所酬既拜,请旅侍臣。

”相如渴:相如即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常有消渴疾。

后即用“相如渴”作患消渴病的典故。

宋梅尧臣《魏文以予病渴赠薏苡二丛植庭下走笔戏谢》诗:“愧无相如才,偶病相如渴,潩水有丈人,薏苡分丛茂。

”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巧妙地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编织在一起,虚构出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艺术形象。

一、二句“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青雀,即《山海经》中的青鸟,诗中借喻为替西王母与汉武帝之间传递音讯的使者。

青鸟,这任重致远的使者,向西方极乐世界飞去,却竟然一去未回,杳无踪迹。

然而,异想升天的汉武帝依然长久地守候在集灵台,等待佳音。

起句中的“竟”字精警地表达出汉武帝迷信神仙的痴呆心理:一心以为青雀西飞定会带来仙界好音,谁知一去“竟然”未回,这实在出乎他意料之外。

诗人著一“竟”字,极其传神地透露了他这种执迷不悟的心理状态。

[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原文、注释、赏析

[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原文、注释、赏析

[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原文、注释、赏析[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原文、注释、赏析《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隐原文: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释:1、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此借指作者所居之地。

秦:秦岭,古代指山脉在陕西南境的终南山,这里指长安。

此句从“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化出,云、树乃分隔两地的双方即目所见,故以“嵩云秦树”喻双方京、洛相隔,遥遥相思。

2、双鲤:《文选·古乐府》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人因而用双鲤代称书信。

明杨慎《丹铅总录·物用类·简牍》中则以为汉代书信,有以绢素叠成双鱼之形者,古乐府中烹鱼得书,乃譬况之言。

3、梁园:即梁苑,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汉景帝时梁孝王所筑,为游宴之所,当时名士如司马相如、枚乘等皆为座上客。

李商隐曾为令狐楚(令狐绹父亲)幕宾,此句即以“梁园旧宾客”自指。

4、“茂陵”句:《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尝称病闲居,不慕官爵,拜为孝文园令。

既病免,家居茂陵。

”时李商隐闲居多病,故以司马相如自况。

赏析:李商隐曾三为令狐楚幕宾,与令狐父子关系密切。

此诗乃回答令狐绹书信之作。

首二句交待事实:诗人与令狐绹分居京、洛,令狐绹寄书问候。

虽是实事之语,而“云”、“树”用杜甫诗典,思念之情隐含;“迢迢”与“一纸书”对举,透出诗人对友人问候的感激之情。

三、四句转以回答来信,以短短十四字,将与令狐父子渊源、自身处境、对方来信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念之情尽寓其中,凝练含蓄,温柔悲恻。

或以为此诗乃李商隐自求荐举之语:“以杨得意望令狐(杨得意是推荐司马相如的人)。

”(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这也是很有可能的,但应该看到,即令诗人果有此意,亦不是摇尾乞怜之态,而是以情动人,意在言外。

故此诗可作求汲引之语看,亦可作叙友情之语看。

【[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原文、注释、赏析】。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的意思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的意思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的意思“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昌谷北园新笋·古竹老梢惹碧云》,其古诗全文如下: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释】⑿古竹:指老竹,相对新笋言之。

⒀茂陵:《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⒁千亩:语出《史记·货殖列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

”⒂尊:同“樽”。

【翻译】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我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

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而风和景明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

【鉴赏】这首诗以司马相如归卧茂陵自喻,慨叹自己家居昌谷时的清贫生活。

诗的开头两句“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

“古竹”是相对新笋言之。

“茂陵归卧”,《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司马相如曾为孝文园令,因病免官,家居茂陵,而诗人自己也失意家居,贫困潦倒。

“叹清贫”,并不见于史书记载,但却是诗人自己处境的生动写照。

李贺虽忝为唐王室的后裔,但一生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甚至因为父名的缘故,连进士考试也不能参加,与李商隐一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辞官家居后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至两年后在贫病中死去,一“叹”字,感慨万分。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樽。

”这两句写的是另外两种形态下的竹枝形象。

其一是风吹雨啸之中。

“雨啸”,非雨声,而是风吹竹声,仿佛雨啸。

这是大片竹林才有的现象,老竹叶坚硬而挺,相互碰撞,声音清脆。

竹叶也可制成叶笛,吹奏起来声音嘹亮悦耳。

千亩之竹,其情景气魄自与“家泉石眼两三茎”之竹不同,风吹过后声浪如排山倒海;而风和景明之日,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这又是何等静谧安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茂陵》诗词赏析
茂陵
唐代:李商隐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内苑只知含凤嘴,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译文
汉家天子的马厩中,有西域天马蒲梢。

一片片苜蓿石榴,遍布在长安近郊。

御花园内的侍从们,都知道神奇的续弦胶。

原来皇帝出行的车队中,看不见汉武帝鸾车插鸡翘。

那聪明机灵的东方朔,曾偷过西王母的蟠桃。

汉武帝发誓修造金屋,用来贮藏心爱的阿娇。

谁料到苏武从匈奴回国,再也见不到这个代英豪。

他前去茂陵为皇帝守陵,只见茂陵松柏风雨萧萧。

注释
茂陵:陵墓名。

汉武帝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天马:骏马。

蒲梢:古代骏马名。

苜蓿:豆科植物,原产新疆一带,因大宛马嗜食,汉武帝遣使采其种子遍植于离宫旁。

榴花:石榴花。

内苑:内宫,诗里指宫中侍从。

凤嘴:胶泥的名称。

传说煮凤嘴、麟角作胶泥,可粘合*刀剑的断裂处。

属车:皇帝侍从的座车。

鸡翘:皇帝出巡时,属车上插有用羽毛
装饰的旗,百姓称之为“鸡翘”。

玉桃:传说人吃了可长生不老的仙桃。

方朔:东方朔,汉武帝时
文人。

阿娇: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

传武帝年幼时曾说,如得阿娇为妻,将筑金屋以藏之。

苏卿:苏武,字子卿,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回国时
武帝已死。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商隐结束各处幕府飘泊,晚年梓幕罢归返京经茂陵时所作,其时约为大中十年(856)归抵长安,任盐铁推官前。

历来认为
《茂陵》诗是诗人李商隐借咏汉武帝功过来隐寓他对唐武宗李炎的凭
吊之情的一首七言律诗,细忖不无道理。

赏析
首联咏汉武征讨大宛,出使西域,不但获取了“蒲梢”千里马,
在长安郊外到处都种上了从西域进贡来的石榴、苜蓿——这好比武宗
皇帝抗击回鹘,迎接太和公主归国,又诛杀了昭义叛将刘稹等一样,
均可算得上是名动朝野,“武功”堪夸。

颔联说汉武一味地爱打猎,弓弦断了,就将西海国献来的用麟角
和风喙煮成的“续弦胶”拿来,用嘴濡湿粘好再射;经常微服私游,
不用插。

鸡翘”标志的随从车队陪驾,而屡冒风险——这又和武宗迷
恋游猎,荒废政事,如出一辙。

颈联感叹汉武空好神仙,重色轻才,不爱惜东方朔般的贤士,却
只知宠爱陈阿娇之类的后妃,发展到了“金屋贮美女,窥桃饿贤才”
的不公地步;这和武宗不认真求贤致治,崇信道士赵归真,宠嬖王才
人等宫嫔非常相似。

尾*承上意作结:等到在匈奴持节牧羊十九载的忠臣苏武回到长安,奉旨哭祭长眠茂陵的汉武帝时,一切都成过去,连武帝陵冢上的
松柏也在秋雨萧萧声中,散发出无尽的惋惜和哀愁;从李商隐的角度
看问题,同样是想说:我丁母忧刚回京不久,武宗皇帝就大驾归天!
从此国家和个人的前途都令人怅望洒泪,忧心忡忡了。

这首七言律诗综合使用了传统的赋、比、兴手法,借咏汉武帝的
功过,在象征和隐寓中抒发了作者对唐武宗的影射式的批评;句句用事,事有出处,字斟句酌,个个到位;确实达到了典丽、凝练、形象、隽永的艺术高度;加之作者采用了“六二格”结构:即前六句分别叙
说汉武帝的生平盛事,一气敷陈,不着议论,后二句掉笔收结,惋叹
不尽而议论自出。

这种用七言律诗叙述评论人物事件而不显呆板的主
要原因是作者对所咏和所影射的历史人物理解深刻,了解透彻,加之
有用典妥贴笔力扛鼎之功,所以第七句“谁料苏卿老归国”,从“实”事转笔,转得平地波澜,起伏有力,真正起到了一笔抹倒英雄,顿使
江河绕道的作用,再用“茂陵松柏雨萧萧”一句景句虚结,这种高妙
的“转合”手法,自然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和联想。

至于一、二
句用“三肴”韵部的“梢”、“郊”,而四、六、八句用“二萧”韵
部的“翘”、“娇”、“萧”等韵字,理应看作是晚唐语音变化,李
商隐等名家有意扩大律诗理论上的“首句邻韵可通”的范围,为合韵
写诗作词创造先例的一种贡献,不必认为是“出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