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中条约一览

巴黎和会中条约一览
巴黎和会中条约一览

1.《凡尔赛和约》(又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德国)1.1. 总览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1.2. 疆界的决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1.3. 军事上的限制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海军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并不准拥有潜水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1.4. 战争责任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

·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1.5. 战争赔偿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

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2.《国际联盟盟约》(国际联盟)

包括序言和26个条文。

《盟约》中确定了国际联盟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国的义务。

第1条规定签署《凡尔赛和约》的32个协约国或自治领及13个被邀加入的国家为创始成员国,其他国家可经大会2/3多数的同意而加入;

第2~7条规定国联大会和行政院的组成、职能以及秘书处的设置;第8~9条是关于缩减军备问题;

第10条是规定要保障成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问题;第11条规定防止战争的行动;

第12~15条是规定了和平解决争端问题;

第16条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对任何违反盟约进行战争的成员国采取行动,直至使用军事力量,并赋予行政院以开除这种成员国的权力;

第17条规定对非成员国适用盟约的和平解决争端程序;

第18条以后各条规定盟约优于其他条约的地位,委任统治制度,各种国际公益事业的处理与合作,以及各种国际事务机构的管理问题;

最后一条规定了修改盟约的程序。

《盟约》还规定,美、英、法、意、日五国为常任理事国,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美国是倡议国之一,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而未参加。

根据《国联盟约》,理事会的职责是:草定裁军计划,审核承担委任统治的各国提出的年度报告,保障会员国领土完整,向大会提出解决国际争端的议案,对侵略者实行经济和军事制裁等。《盟约》还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实质上是把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实行殖民统治。

3.《圣日尔曼条约》(奥地利)

1919年9月,协约国在巴黎附近的圣日耳曼宫同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条约规定:

·禁止德奥合并;

·承认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塞尔维亚独立;

·奥地利割让南蒂罗尔等地和一些岛屿给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归塞尔维亚,布科维纳划给罗马尼亚,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归捷克斯洛伐克;

·阜姆宣布为自由港。

这样,奥地利的领土只有原来的26.6%。此外还规定,奥地利废除征兵制,陆军不得超过3万人;交出所有的军舰;禁止拥有潜水艇和空军。战争赔款数额由赔款委员会确定,30年内付清。

4.《纳伊条约》(保加利亚)

1919年11月,协约国在巴黎城郊纳伊同保加利亚签订了《纳伊条约》。

条约将南多布罗加划归罗马尼亚;马其顿的一部分划给塞尔维亚;西色雷斯划归希腊。这样,保加利亚就失去了爱琴海的出海口。此外,它的陆军被限制在2万人;赔款数额定为22.5亿金法郎,37年内付清。

5.《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

1920年6月,协约国在镇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以后,在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同匈

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

条约规定,把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划归塞尔维亚;特兰西瓦等归罗马尼亚。这样,匈牙利就失去了原有领土和人口的大部分。它的陆军被限制在3.5万人,战争赔款为22亿金法郎。

6.《色佛尔条约》→《洛桑条约》(奥斯曼帝国)

6.1. 《色佛尔条约》

1920年8月,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色佛尔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条约规定:

·奥斯曼帝国承认汉志和亚美尼亚独立;

·在国联“委任统治”的名义下,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归英国,叙利亚和黎巴嫩归法国;

·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部分的领土,除伊斯坦布尔外,大部分归希腊和意大利;

·黑海海峡交给国际共管。

奥斯曼帝国失去了4/5的领土。军队人数不超过5万人,海军只准保留7艘军舰和6艘鱼雷艇,不得拥有空军和重型武器。英法继续享有治外法权,并对奥斯曼帝国实行财政监督。

6.2. 《洛桑条约》

6.2.1.1912年

又名《乌希条约》。1912年10月18日在瑞士洛桑附近的乌希签订。共4条,其中后3条系秘密条款。主要内容为:

·土耳其军队立即撤离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意大利军队立即撤离爱琴海各岛屿;

·以哈里发的名义在的黎波里任命摄政者和法官各1人,其俸禄由的黎波里人民付给;

·任命摄政者和法官之前,要征得意大利的同意;

·的黎波里每年付给土耳其200万意大利里拉,以偿付土耳其国债;

·废除土耳其同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之间的特权条约,意大利则给土耳其以援助。

该条约从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意大利对的黎波里的统治。当地人民反抗意大利侵略者的斗争持续了20多年。

6.3. 1923年

6.3.1.概述

洛桑条约,又称洛桑和约,是于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与协约国之间签订的一份条约。在土耳其军队击退希腊军队的攻击后,新的土耳其政府拒绝接受之前签订的色佛尔条约。之后土耳其政府遂与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签订洛桑条约。此条约确立了现代土耳其的疆域。土耳其虽然放弃了其在阿拉伯地区的领土和塞浦路斯,但保留了东色雷斯,同时取消了亚美尼亚的独立和库尔德的自治。

6.3.2.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与战败国土耳其签订《色佛尔和约》。根据该和约,土耳其原有领土缩小了3/4,本土也被瓜分,黑海海峡由国际委员会管理。土耳其为反对《色佛尔和约》进行了武装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被

迫与土耳其签订新的和约,即《洛桑条约》。《洛桑条约》第3条第2款规定,土耳其与英国委任统治地伊拉克的边界应由土、英两国以“友好的协议”划定。如果两国在《洛桑条约》规定的协约国军队从其占领的土耳其领土撤出的期限届满后9个月内仍未能达成划界协议,则应将有关争端提交国际联盟行政院。在上述期限内,土、英两国对土、伊边界的大部分达成了协议,但对摩苏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双方未能取得共识,因此,根据条约的规定,两国将该问题提交国联行政院解决。摩苏尔是着名的石油产地,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当时约80万。

6.3.3.内容

条约共143条,主要内容有:

①宣布协约国与土耳其之间自条约生效之日起正式恢复和平。

②协约国承认土耳其在小亚细亚本土范围内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确认土耳其从黑海到爱琴海、地中海至波斯(今伊朗)之间的边界;东色雷斯和伊兹密尔地区归还土耳其,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归土耳其所有;石油产地摩苏尔的归属问题留待以后解决(1926年《英土协定》将摩苏尔地区划给英国代管的伊拉克)。

③土耳其放弃被英、法、意等国瓜分的前属奥斯曼帝国的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地的领土要求,并承认英国对塞浦路斯、意大利对佐泽卡尼索斯(今南斯波拉泽斯)群岛的兼并。

④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协约国武装干涉土耳其所造成的损失,双方相互放弃赔偿要求;土耳其偿还前奥斯曼帝国的部分外债;缔约各方宣布取消在土的一切治外法权和财政、关税监督权,土耳其实行海关自主。

⑤海峡地区实行非军事化,缔约各国声明同意在海峡地区海上和空中通过及航行自由的原则;海峡地带不得设防和派驻武装力量,由国际委员会(又称海峡委员会)实行监督。

1922年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大国民会议政府战胜英国和希腊侵略军,废黜土耳其国王,取得民族革命的胜利,迫使协约国放弃1920年强加于土耳其的奴役性《色佛尔条约》(《塞夫尔条约》),并同意签订《洛桑条约》。该约承认土耳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土耳其民族独立斗争的重大胜利。

6.4. 土耳其与黑海海峡问题

6.4.1.一战以后的土耳其和黑海海峡问题

一战以后,不幸的土耳其成为了战败国,在巴黎和会上成为任人宰割的东方战败国,土耳其被迫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根据这个条约,黑海海峡实现国际化处于英国的实际控制之下,土耳其的领土遭到了严重的瓜分,亚洲部分只剩下小亚细亚半岛,欧洲部分只剩下伊斯坦布尔及其周围地区,中东和巴尔干的大部分土地都被分割出去,成为一个亚洲国家。

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土耳其人民觉醒,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翻了苏丹的封统治,摆脱了民族危机,迫使协约国废除了《色佛尔条约》,重新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土耳其获得了一定的独立。

6.4.2.二战中的土耳其和黑海海峡

1936年蒙特勒国际会议讨论修改《洛桑条约》的附件《海峡制度公约》,土、苏、希、保罗等黑海沿岸国家和英法日等国际大国出席会议,签订了新的《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恢复了土耳其对海峡的主权和控制权,也扩大了黑海沿岸国家通过黑海海峡的航行权,对非黑海国家作了较大的限制。

二次大战当中,土耳其迫于德国的威胁而允许德国舰队进入黑海,对蒙特勒国际公约有所违背。为苏联战后挑起苏土争端埋下了伏笔。

6.4.3.二战以后的土耳其和黑海海峡

战后,美苏两强对峙的局面已经事实上形成,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打通黑海的出海口,1946 年,苏联提出修改《蒙特勒公约》的要求,并且要求苏土共同保卫和管理黑海海峡,遭到土耳其的拒绝,苏土关系紧张,土耳其实行全国动员。

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宣布支持土耳其反对苏联,——出台了著名的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东西方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冷战的正式开始。受两极格局的制约,苏联始终没有打破关于黑海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其它国家更没有对词此提出异议,这一公约坚持到现在。

7.《二十一条》(会议相关)

第一号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存两国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以定条款如下:

第一款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

第二款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其沿海一带土地及各岛屿,无论何项名目,概不让与或租与别国。

第三款中国政府允准,日本国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胶济路线之铁路。

第四款中国政府允诺,为外国人居住贸易起见,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其应开地方另行协定。

第二号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因中国承认日该国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享有优越地位,兹议定条款如下:

第一款两订约国互相约定,将旅顺、大连租借期限并南满洲及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展至九十九年为期。

第二款日本国臣民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为盖造商工业应用之房厂,或为耕作,可得其需要土地之租借权或所有权。

第三款日本国臣民得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等各项生意。

第四款中国政府允将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各矿开采权,许与日本国臣民。至于拟开各矿,另行商订。

第五款中国政府应允,关于左开各项,先经日本国政府同意而后办理:

一、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允准他国人建造铁路,或为建造铁路向他国借用款项之

时。

二、将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各项税课作抵,由他国借款之时。

第六款中国政府允诺,如中国政府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聘用政治、财政、军事各顾问教习,必须先向日本国政府商议。

第七款中国政府允将吉长铁路管理经营事宜,委任日本国政府,其年限自本约画押之日起,以九十九年为期。

第三号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顾于日本国资本家与汉冶萍公司现有密切关系,且愿增进两国共通利益,兹议定条款如左:

第一款两缔约国互相约定,俟将来相当机会,将汉冶萍公司作为两国合办事业;并允如未经日本国政府之同意,所有属于该公司一切权利产业,中国政府不得自行处分,亦不得使该公司任意处分。

第二款中国政府允准,所有属于汉冶萍公司各矿之附近矿山,如未经该公司同意,一概不准该公司以外之人开采;并允此外凡欲措办无论直接间接对该公司恐有影响之举,必须先经该公司同意。

第四号

日本政府及中国政府为切实保全中国领土之目的,兹定立专条如下:

中国政府允准所有中国沿岸港湾及岛屿,一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第五号

第一款在中国中央政府,须聘用日本人,充为政治财政军事等各顾问。

第二款所有中国内地所设日本病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

第三款向来日中两国,屡起警察案件,以致酿成[车谬][车曷]之事不少,因此须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日中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须聘用多数日本人,以资一面筹划改良中国警察机关。

第四款中国向日本采办一定数量之军械(譬如在中国政府所需军械之半数以上),或在中国设立中日合办之军械厂聘用日本技师,并采买日本材料。

第五款中国允将接连武昌与九江、南昌路线之铁路,及南昌、杭州,南昌、潮州各路线铁路之建造权许与日本国。

第六款在福建省内筹办铁路,矿山及整顿海口,(船厂在内)如需外国资本之时,先向日本国协议。

第七款中国允认日本国人在中国有布教之权。

申请国外专利中的巴黎公约和PCT途径的优劣势

申请国外专利中的巴黎公约和PCT途径的优劣势中国人到国外申请专利主要有两条途径:PCT国际申请和巴黎公约途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PCT国际申请不包括外观设计专利。 巴黎公约途径 巴黎公约途径是指依据巴黎公约所规定的优先权,利用在一个国家所提交的专利申请为优先权,在12/6个月内,直接向有意在其获得专利授权的国家提交专利申请的途径。 申请人可以根据巴黎公约的“优先权原则”享受在先申请的申请日(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为12个月;对于外观设计申请为6个月),在中国申请专利后,必须在优先权日期截止前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涉外代理机构委托申请国的专利代理机构,按照不同国家的要求准备申请文件,递交专利申请。在超过优先权期限之后,如果原申请尚未公开、并且也未通过其他方式公开过,则仍可申请外国专利,但此时不再享有优先权。 PCT 途径 专利合作条约途径(简称“PCT”途径),PCT国际申请包括国际阶段和国家阶段。国际阶段不做授权或驳回决定,申请人必须在PCT条约规定的日期(一般为优先权日起30个月)之前将其PCT国际申请进入指定国的国家阶段,并通过该国的独立审查,才能获得授权或

驳回结果。通过PCT申请可以把进入具体国家的最终时限由巴黎公约所规定的12个月延长到30个月,并且PCT国际申请阶段会得到国际检索局出具的检索报告,从而对申请的前景可以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虽然PCT申请本身也必须在优先权日起12个月内提出,但对中国申请人来说,由于PCT申请可以用中文提出,无需增加翻译工作,申请文件的准备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PCT国际申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狭义的PCT国际申请就是指申请人依据PCT条约所规定的程序向国际局提交国际申请的行为。广义的PCT国际申请,不仅包括狭义的PCT 国际申请(国际阶段),还包括以该申请文本为基础,30个月内,向PCT条约成员国请求获得国家专利权的阶段(国家阶段)。 巴黎公约途径和PCT 途径的优劣势 PCT国际申请相比巴黎公约途径,到具体国家办理专利申请相关手续的时间要长的多,给申请人的申请决策提供了更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内,申请人可以利用国际检索和国际初步审查程序对该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授权的可能性进行初步评估,并结合技术发展情况和市场前景等因素确定是否要到具体国家去申请。可以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适配置。 PCT国际申请途径相比巴黎公约途径而言,需要“多付出”PCT国际申请国际阶段的费用。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及《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 2、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分赃性 3、通过两次会议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和侵犯,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学习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在教材上标出并记住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加国,《凡尔赛和约》及《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总结归纳出两次会议分别是如何侵犯中国主权的。 3、结合两次会议的召开,能概括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过程及影响。 二、合作探究 1、既操纵巴黎和会,又在华盛顿会议起主要作用的帝国主义国家是是谁? 2、引发中国五四运动的事件?为什么说《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 3、你怎么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赃性的? 三、拓展延伸 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任人宰割,华盛顿会议参订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实质上却是对中国主权的践踏,对此你有何感想? 四、巩固训练 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 ①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②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 ③均有损中国的主权 ④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的条约是《》而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新秩序是 。 3、材料一: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和约,规定德国的殖民地……瓜分……。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回答:(1)材料一中的和约是什么和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署?

巴黎地铁

On ne peut pas parler de Paris snas parler du métro de Paris ; on ne peut non plus visiter Paris sans prendre le métro de Paris. Le métro de Paris est déjàdevenu aujourd’hui un vrai site de la capitale fran?aise. Différent des autres, je veux écrire quelque chose du métro même si la majorité de mes copains choisissent d’écrire certain arrondissement de France. Mais je sais bien que je connais peu de choses du métro de Paris. Faire un article racontant le métro de Paris, c’est pas facile pour moi. J’ai me référé beaucoup de choses sur l’Internet. J’ai cherché dans le Bai Du, dans le Googl, bien qu’il y ait beaucoup de choses encorrélation avec mon sujet, mais malheureusement ils sont trop professionnelles pour moi et je ne peut pas les traduire bien. Dans notre bibliothèque, il y a peu de document de référence, même il y a peu de livre de fran?ais ! A cause de mon mouvais niveau et le temps limité, il y a s?rement des fautes et des trous. Je souhaite que cher monsieur Yang puisse m’excuser !

《巴黎公约》及WIPO管理的其他条约的

附件 《巴黎公约》及WIPO管理的其他条约的 未标明改动内容的拟议修正案案文 目录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3) 第13条 (3) 本联盟大会 (3) 第16条 (6) 财务 (6)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8) 第22条 (8) 大会 (8) 第25条 (11) 财务 (11)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13) 第10条 (13) 本特别联盟大会 (13) 第12条 (15) 财务 (15) 《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 1967年7月14日斯德哥尔摩补充文本: (17) 第2条 (17) 大会 (17) 第4条 (19) 财务 (19) 《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 (21) Article 5 (21) Assembly (21) Article 7 (24) Finances (24) 《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 (27) Article 9 (27) Assembly of the Special Union (27) Article 11 (30) Finances (30) 《建立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 (33) 第5条 (33) 本专门联盟大会 (33)

第7条 (35) 财务 (35) 《专利合作条约》: (37) 第53条 (37) 大会 (37) 第57条 (39) 财务 (39) 《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 (41) 第7条 (41) 本专门联盟大会 (41) 第9条 (43) 财务 (43) 《建立商标图形要素国际分类维也纳协定》: (45) Article 7 (45) Assembly of the Special Union (45) Article 9 (48) Finances (48) 《国际承认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达佩斯条约》: (51) 第10条 (51) 大会 (51)

《中外新闻史》

《中外新闻史》 一、填空 1.《向导》的首任主编是蔡和森。 2.《中国青年》的首任主编是恽代英。 3.新华通讯社的前身叫红色中华通讯社。 4.巴黎和会中唯一的中国记者是胡政之。 5.“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周刊。6.外国人在我国本土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7.人类最早的新闻传播形式是口头传播。 8.世界上第一家日报是1650年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的《新到新闻》。 9. 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社于1835 年创建于法国。10.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9月3日创办的《太阳报》。1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12.《国闻报》是严复创办的报纸。 13.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先驱》。14.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5.《新青年》杂志的创始人是陈独秀。 16.邓小平主编过的军队报纸是《红星》。 17.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主办的报纸中最有影响的是《新华日报》。18.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是《费加罗报》。 19.第一张便士报是《纽约太阳报》。 20.雇佣马克思为驻伦敦通讯员的美国报纸是《论坛报》。 二、判断 1.我国最早的民间报纸出现于宋朝。(√) 2.我国汉代就有了邸报。(X ) 3.姚公鹤的《上海新闻史》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史专著。( X ) 4.《大清报律》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 5.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张日报是《新华日报》。(X )190 6. 清代的新闻法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成熟、最完善的。(√) 7. 明代的邸报从不允许出现批评皇帝的内容,也绝不可能出现。(√)? 8. 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是《上海新报》。(√) 9.在刚创办的时候,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是同一家机构。(√) 10. 16世纪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创世纪”。(X ) 三、名词解释 1.唐进奏院状报 唐代中期,在封建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宋朝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研究综述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09级赵雪 200902120222 摘要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北京政府为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团规定的任务有四项。结果,除了第四点得到较好的解决外,前二项更重要的内容都未能如愿。坦白的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了。本文就旨在综述一下造成这一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原因及影响 一、关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 (一)、期望过高导致议案过分理想化。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获悉将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起初所有的人都保持着相对清醒的头脑,所持的态度还是比较冷静的。然而,至巴黎和会召开时,国人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社会的思潮与中国代表团的心态不断演变,中国政府与中国代表团对和会上的行动纲领一再进行修改,所提出的议案越来越理想化,要求也在逐次提升,偏离了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其议案的可行性也一再降低。 李玉在《再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认为,中国人民上上下下对这次议会期望过高,以致产生幻想。 (二)、中国代表团“联美制日”的失策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鉴于美日之间的矛盾,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中国代表团寄希望于利用美日之间的矛盾以收回山东的权益以及其他的一些利益。但是,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的实质缺乏清醒的认识。国际争端冲突激烈时,强国一旦达成妥协意见,所牺牲的必然是弱国的正当权利。美国是不可能因为中国与日本撕破脸皮的。因此,中国代表团寄希望于美国身上,就已注定了“联美制日”方针的必然失败。 杨璇在《中国代表团缘何在巴黎和会上拒签》中认为,美国因素不可忽视。 (三)、中国代表团内部缺乏统一认识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提到,顾维钧在回忆录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中国代表团的内耗,这一矛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代表团的凝聚力。内耗最初的动因来自代表团内部的名次排位,具体表现为顾维钧、王正廷之间的矛盾,实际是政治见解不同,中国代表团的内耗是国内政治矛盾的产物。

巴黎公约和PCT申请的流程

一、通过巴黎公约途径向外国提交专利申请的流程: (1)向中国知识产权局就一项发明创造提交专利申请,该申请的申请日即为优先权日(2)自上述优先权日起12个月内(发明、实用新型)或6个月内(外观设计),由涉外代理机构将该项发明创造向申请人期望获得保护的其他国家知识产权机构各提交一份单独的专利申请,然后由这些国家按照各自本国法律对该项发明创造进行审查,进行授予专利权或驳回申请。 二、通过PCT途径向外国提交专利申请的流程: (1)国际阶段: 1.提出申请。申请人可以在中国在先申请的申请日(优先权日)起12个月内以中文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PCT国际申请,并要求中国的优先权,无需提交优先权证明文件。2.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受理局受理专利申请,并作为国际检索单位出据国际检索报告。申请人可根据以上的检索报告,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 3.国际公布专利申请。国际局将于自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 4.提出国际初步审查请求。申请人应在申请同时或在自优先权日起19个月内提出国际初审请求,并交纳审查费。 5.国际初审单位出据国际初审报告,申请人可根据该报告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2)国家阶段: 申请人可在自优先权日起30/31个月届满前选择PCT成员国,并向该国专利局申请其国家专利,即:进入该国的国家阶段。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时,须要将申请文件翻译为申请国的官方语言,其主要程序与在国内申请专利相同,即包括:申请进入、公布、实质审查、授权等程序。 申请人一般先申请中国专利,在一年内,以中国专利申请作为要求优先权的基础提出PCT 国际申请,也可以直接提出PCT国际申请。 PCT申请的好处: 1. 一份申请,以一种语言(中文),向一个受理局(中国专利局)提出,可以在各个国家获得同一个申请日; 2. 从国际检索报告和国际初步审查报告可以初步判断该申请的授权前景, 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继续国家阶段; 3. 以最小的花费,可以将是否进行国家申请的决定推迟到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有些国家可以推迟到32个月,可以更好地筹划国家阶段的费用; 4. 在进入国家阶段之前,可以对发明创造的经济价值及获得专利的可能性进行估计,并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高质量的译文供各国专利局审查; 5. 国际阶段有多次修改文本的机会,国际阶段作出的修改对所有成员国均有效力。

胡政之对“巴黎和会”的报道特点

胡政之对“巴黎和会”的报道特点 本文发表于《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5期。最初文稿是2009届新闻班陆瑶同学的课堂作业。4年前她还是大一的学生,那次学生做的作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到图书馆翻阅旧报刊,拿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10多个小组呈交来的论文让我很感动。 陆瑶的作业有2万多字,其中很大部分是胡政之先生在大公报上发表的所有关于巴黎和会的报道,全是她到图书馆一点点抄下来的。我为这样的精神而感动。当我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她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我跟她说,我指导她修改发表。几经修改,论文蒙《新闻与写作》杂志编辑采用,心里非常感谢!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胡政之先生诞辰120周年,仅以此为作为纪念。 王润泽陆瑶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由于段祺瑞政府力排众议对德宣战,此时中国成为战胜国。1919年初,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召开,国人目力集中于此,希望中国能在世界政治外交中一扫过去受人欺辱的历史,收回战前被德国侵占的山东。在这政要无数、记者云集,更关系到中国前途的会议中,中国却只派出了一名职业记者,就是《大公报》主笔胡政之[1]。在巴黎和会的 3 个月中,胡政之聆听到中国代表顾维均的慷慨陈词,也目睹了西方列强的秘密外交,最终他看到,中国人自鸦片战争之后第一次昂着头,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使青岛没能归属日本。作为第一位出国采访国际会议的记者,他亲临现场,于会场内外积极采访,共向国内发回专电14篇、通讯4篇,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会议系列报道。这些第一手的新闻报道,为中国读者关注“巴黎和会”,提供了独特的“中国视角”,处在我国国际报道意识尚未开化的时期,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我们对这些报道进行详细的量化分析后,发现有以下特点: 1、中国视角、民族立场: 胡政之对和会的这次系列报道,最突出的成就便在于站在民国的立场上,向公众提供了一个透视国际问题的“中国视角”。“巴黎和会”的本质是一战后对世界霸权的重新分割,在这样的一个风起云涌的国际舞台上,哪些是值得报道的“大事”?胡政之的标准是——攸关中国民族利益的事,在当时就是指“山东问题”,这就是“中国视角”。而这一点,正是当时国际通讯社无法提供给中国的媒体和公众的。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一个对比分析: 以篇为单元,在《大公报》刊载的14篇“巴黎专电”中:只有4月18日和6月10日,没有提及与“山东问题”有关的进展,而是分别介绍了即将对战败国德国做出的处理以及各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简称PPC)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参加的有英﹑法﹑美﹑日﹑义等二十七国,苏俄未参加。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的王正廷等。 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但会议被英﹑美﹑法等国所操纵,不在乎中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和会最后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其主要内容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该约第156﹑157﹑158条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从而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成为发生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为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霸权,早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组成专门机构研究战后和会问题。英国外交部也组织一批专家探讨一旦大战结束英国对和会的对策。1918年1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后,豪斯到达巴黎,与法、英、意等国政府首脑就召开战后和会问题进行磋商。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玻利维亚等与德国断交的国家,只在五大国认为有必要时,才得以用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议事规则还限定各国出席会议的全权代表的名额,五大国各5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3名,中国、波兰等国各2名,共计70名。 巴黎和会自始至终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操纵下进行 1)大国会议,凡和会一切重大问题均先由五大国会议讨论决定。先有“十人会议”,由美国威尔逊和兰辛、英国劳合·乔治和贝尔福、法国里孟梭和毕盛、意大利奥兰多和桑尼诺、日本西园寺公望和牧野伸显组成。“十人会议”为五大国“经常的正式会议”,和会期间共举行60多次。1919年 3月26日起,“十人会议”缩减为“四人会议”,即英、法、美、意四国首脑就和会中有关欧洲问题私下协商(4月23日意首相奥兰多离会,由英、法、美三国首脑以“三人会议”形式控制局面)。 2)和平预备会议,即27国全体会议,和会期间仅开过6次,止于形式。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英文版

(1883年3月20日签定,我国于1984年11月14日加入) 1900年12月14日在布鲁塞尔修订;1911年6月2日在华盛顿修订;1925 年11月6日在海牙修订;1934年6月2日在伦敦修订;1958年10月31日在里斯本修订;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修订.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尔修订. 第一条(本联盟的建立:工业产权的范围) ① 为了便于识别各条的内容,特增加了标题.(法语)签订本中无此标题 . (1)适用本公约的国家组成联盟,以保护工业产权. (2)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有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 (3)对工业产权应作最广义的理解,不仅应适用于工业和商业本身,而且也应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业,适用于一切制成品或天然产品,例如:酒类、谷物、烟叶、水果、牲畜、矿产品、矿泉水、啤酒、花卉和谷类的粉. (4)专利应包括本联盟国家的法律所承认的各种工业专利,如输入专利、改进专利、增补专利和增补证书等. 第二条(本联盟各国国民的国民待遇) (1)本联盟任何国家的国民,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在本联盟所有其他国家内应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授予或今后可能授予各该国国民的各种利益;一切都不应损害本公约特别规定的权利.因此,他们应和各该国国民享有同样的保护,对侵犯他们的权利享有同样的法律上的救济手段,但是以他们遵守对各该国国民规定的条件和手续为限. (2)但是,对于本联盟国家的国民不得规定在其要求保护的国家须有住所或营业所才能享有工业产权. (3)本联盟每一国家法律中关于司法和行政程序、管辖权、以及指定送达地址或委派代理人的规定,工业产权法中可能有要求的,均明确地予以保留. 第三条(某类人与本联盟国家的国民同样待遇) 本联盟以外各国的国民,在本联盟一个国家的领土内设有住所或有真实和有效的工商业营业所的,应享有与本联盟国家国民同样的待遇. 第四条 (A.至I.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发明人证书:优先权G .专利:申请的分案) A.(1)已经在本联盟的一个国家正式提出专利、实用新型注册、外观设计注册或商标注册的申请的任何人,或其 权利继受人,为了在其他国家提出申请,在以下规定的期间内应享有优先权. (2)依照本联盟任何国家的本国立法,或依照本联盟各国之间缔结的双边或多边条约,与正规的国家申请相当的任何申请,应认为产生优先权. (3)正规的国家申请是指足以确定在有关国家中提出申请日期的任何申请,而不问该申请以后的结局如何. B.因此,在上述期间届满前在本联盟的任何其他国家后来提出的任何申请,不应由于在这期间完成的任何行为,特别是另外一项申请的提出、发明的公布或利用、外观设计复制品的出售、或商标的使用而成为无效, 而且这些行

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规定

遇到国际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360docs.net/doc/1513129753.html, 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及具体规定 1、国民待遇原则 缔约国国民; 非缔约国国民(在某缔约国有住所或真实有效的工商营业所)。 2、优先权原则 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商品商标。 适用条件:已在一个成员国正式提出申请;在规定期限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为12个月,外观设计专利、商标为6个月);申请人于在后申请中提出关于优先权的申请。 效力:在优先权期限内每一个在后申请的申请日均为第一次申请的申请日;在先申请的撤回、放弃或驳回不影响该申请的优先权地位。

3、临时性保护原则 缔约国应对在任何成员国内举办的或经官方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商品中可取得专利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可注册的商标给予临时保护。 如展品所有人在临时保护期内申请了专利或商标注册,则申请案的优先权日是从展品公开展出之日起算,而非第一次提交申请案起算。 4、独立性原则 外国人的专利申请或商标注册,应由各成员国依本国法决定,而不应受原属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就该申请作出的决定的影响。 5、最低标准原则 成员国立法只能高于公约规定,不能低于公约规定。 6、具体规定 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驰名商标的认定不以注册为前提,使用亦可成为认定的依据。 对于已在该国驰名的商标产生混淆的商标,成员国有义务拒绝或取消其注册并禁止使用。 厂商名称保护不以注册为条件。 ?航空运单的作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3129753.html,/l/gj/720368.html ?明阳船务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3129753.html,/l/gj/720367.html ?浅论实际承运人的无单放货责任(上)https://www.360docs.net/doc/1513129753.html,/l/gj/720366.html ?必须结汇的外汇收入有哪几种https://www.360docs.net/doc/1513129753.html,/l/gj/720365.html ?船舶抵押权法条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3129753.html,/l/gj/720364.html ?从理发看移民加拿大生活的变迁https://www.360docs.net/doc/1513129753.html,/l/gj/720363.html ?安达海轮期租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项下租金https://www.360docs.net/doc/1513129753.html,/l/gj/720362.html ?有哪些新兴的签章方式https://www.360docs.net/doc/1513129753.html,/l/gj/720361.html ?国际多式联运的优越性https://www.360docs.net/doc/1513129753.html,/l/gj/720360.html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三条基本线索: 1.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西方) 2.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东方)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兴起(中间地带) 二.世界两大主要矛盾: 1.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西方与东方) 2.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西方国家之间) 三.阶段划分 1917 1929 1945 1992 西方:资本主义调整(战—————和—————战)‖两极格局(冷战时期)多极化东方:苏联革命主义革命的成功和建设的蓬勃发展 苏联的兴衰 苏联历史的阶段划分 1、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17.2 1917.11 2、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1921____1927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27 1937 4、备战和卫国战争时期19371945 5、经济恢复和两极对峙1946 1955 6、苏美争霸50末80末 7、苏联解体、俄国时期1992 现在 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17.2 1917.11 1、二月革命: 性质:新民主义革命(对象、领导) 2、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革命对象——反沙皇专制转变为反资产阶级(《四月提纲》类似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革命方法——和平方式转变成为武装起义(七月事件) 3、十月革命: 原因:进入帝国主义、矛盾尖锐、无产阶级成熟、一战。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措施:(完全正确) 政治: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苏维埃国家制度(巴黎公社的经验)。 经济:大工业国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土地农民私有; 外交:《布雷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共产国际(特点:高度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意义:世界现代史开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___1921 1927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核心是巩固政权) (1)、原因: 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形势严峻。

巴黎公约途径和PCT途径的区别

巴黎公约途径和PCT途径的区别?哪种途径申请国外专利更好? 中国人到国外申请专利主要有两条途径:PCT国际申请和巴黎公约途径

见参考,评估后决定是否进 入国家 授权所需时间时间长,可控性强时间相对短 授权难易程度国际阶段通过后、国家阶段 严格,国家正常程序 较易 费用及优惠额外付费,有政府补助;某些 正常费用,有政府补助 国家对PCT国家阶段申请的费 用比普通申请要低 当申请人希望以一项发明创造得到多个国家(一般在5个国家以上)保护时,利用PCT 途径是适宜的。因为通过PCT途径仅需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一份国际申请,而免除了分别向每一个国家提出国家申请的麻烦。当申请人仅需向一个国家或者少 数几个国家申请专利时,利用巴黎公约途径是适宜的。 虽然PCT申请相当于“额外付费”,但PCT相对巴黎公约进入国外的好处在于: 1.进入国家阶段的时间长,给申请人充分的决策时间、降低风险、节省费用。在此期间内,申请人可以利用国际检索和国际初步审查程序对该专利申请获得专利授权的可能性进行初步评估,并结合技术发展情况和市场前景等因素确定是否要到具体国家去申请。可以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适配置。如果同时进入多个国家,巴黎公约就要在12个月内筹集到进入多个国家的大笔申请费用,而通过PCT途径则有充分的时间筹集资金。

2.—表多国,办理方便。只须提交一份国际申请,即能得到一个可在多个国家生效的国际申请日,就可以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而不必向每一个国家分别提交专利申请,为专利申请人向外国申请专利提供了方便。 3.进入国家阶段前提供报告,参考价值大,降低风险、节省费用。国际专利申请 要经过国际检索单位的国际检索,可以在进入其它国家之前得到一份高质量的。该国际检索报告给出一篇或多篇现有技术文件,使得专利申请人既可以了解现有技术的状况,又可以初步判断发明是否具备授予专利的前景。如果国际申请经过了国际初步审查,专利申请人还可以得到一份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做出的高标准的国际初步审查报告。如果该国际初步审查报告表明,该发明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则专利申请人可以考虑不再进入国家阶段,以便节省费用。如果专利申请的授权条件不充分,进入多个申请国后均被驳回,将会损失较 4.缴费手续简捷。只需向受理局而不是向所有要求获得专利保护国家的专利局缴 纳专利申请费用,简化了缴费手续。 5.某些国家阶段申请费用低。某些国家对PCT国家阶段申请的费用比普通申请要低。 6.可用母语申请,方便灵活。申请的语言可以是中文、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等,中国申请人提出国际专利申请可以使用中文和英文,这为中国的外资企业申请专利提供了方便。 7.保护范围广,在国外提出“抵触申请”机会更多,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他人就该技术在这些国家获得专利权。申请人一旦发现在某个国家有“在该国际申请案

巴黎和会

第一课巴黎和会 编写者:张江滨班级姓名 【课标要求】 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学法指导】 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了宰割、瓜分德国殖民地的巴黎和会。巴黎和会完全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分赃”的会议,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建立起了凡尔赛体系。

【合作探究】 巴黎和会的与会国几个?哪些国家被排除在外? 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谁?各大国又有自己的什么打算? 在对德问题上,哪些国家有矛盾? 凡尔赛合约有哪些内容?假如你是德国人,你听到合约的内容后,会是什么情绪?为什么? 请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凡尔赛合约的影响 【疑难解析】 如何认识《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是德国丧失了13%的领土和10% 的人口以及全部的殖民地。而严厉的军控,使德国军备不及周围小国的水平。如此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对于一个经济和军事能力都很强的资本主义强国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一旦它从战败国的阴影中恢复过来,它必然要寻找借口突破和约对它的束缚,而对德国这样一个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来说,战争是其惯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国际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自我测试】 1、“一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①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问的矛盾②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③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极力削弱德国的主要意图是() A、剥夺德国的殖民地 B、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C、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D、获得德国的大量赔款 3、巴黎和会上,英国与法国、美国矛盾的根源是() A、法美联合抗击英 B、在处置战败国问题上英国有自己的主张 C、英国的“均势”政策与法美外交政策矛盾 D、英国极力维护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霸主地位 4、列宁曾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下列各项能够证明这一点的是①其主要条约导致战败国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②它在处理领

法国交通

方便、人性的法国交通 与美国的城市不同,以巴黎为代表的欧洲城市决不是为汽车而设计,但无论是开车出门还是乘公交车、地铁出门,都是一件轻松的事。 除了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巴黎大学等众多古迹外,狭窄、曲折的小街、遍布街头的咖啡馆当年都可能是名哲、大贤徜徉之处,与北京的城市规划一样处于投鼠忌器、难以取舍的尴尬之中。但是,巴黎巧妙地利用了已有百年历史的街道和博物馆般的地铁系统,为市民和旅游者提供了高效、快捷的交通。 街道窄,警察少,单行多 在欧洲游荡6天,很少看见警察。即使是在香榭里舍,警察也难得一见,闪烁的红绿灯指挥一切。车来车往井然有序;如果绿灯亮起,汽车司机完全不用担心路口会出现抢行的行人;只要路口红灯亮起,无论街上有无车辆、行人,司机都会停车耐心地等待。 由于多数街道非常狭窄,巴黎采取单向行驶的办法。多数地区禁止长时间停车,但是在街道的两侧会提供类似于高速公路上临时停车带的港湾停车区,供车辆临时停放。请注意,说临时停放就一定是临时———多数是30分钟。如果没有港湾一样的停车区而想停车的话,巴黎人会将车的右轮骑上人行道,为其他车通过让出空间。 百岁地铁不失人性关怀 巴黎的地铁已过百岁,自1900年开辟第一条线,今天已发展成拥有14条地铁线、5条穿越巴黎大区的郊区快线(RERA、B、C、D、E线),站台总数近300, 像一张密集的网罩住巴黎及外围的城市。乘坐地铁可以到达巴黎的任何一处,简单而方便。 巴黎公交有年票、月票、日票、往返票和单程票出售。日票16.75法郎,可使用整整24小时,除了RER线和去机场外,地上、地下的车都能坐,特别适合背包族的需要。 除了价格的优惠,铁路的经营者为旅游者考虑得非常周到。由于车票使用磁条,不能折叠、怕划伤,在购买年票、月票及日票的时候,售票员会提供一个塑料的票套,除了可以把车票放在里面保护,还提供简单的乘车介绍。 地铁的车门处装有临时座椅,无人坐时依靠弹力自动折合,坐椅上有明确的提示:―乘客少时才可使用‖。车门处扶手较少,中间设有一个带靠背的环形扶手,乘客多时作为扶手使用;小孩子可以握住扶手的下端;乘客少时可作为站立者的靠背,高度正好抵住腰部。 SORTIE(出口)的标志从乘客走下车厢就能看到,不用询问、寻找;地铁的每站都有很多出口,有的通往不同的街区,有的是换乘其他线路的通道,SORTIE(出口)标志旁会有详细的说明,是去爱丽舍宫还是换乘1号线清清楚楚。 地铁内通道的急转弯处还会挂上镜子,防止急匆匆的乘客互相撞到。 公交车也有运行时刻表 巴黎的公交网络十分密集,3800多辆公共汽车穿梭于57条路线上,站台多达1757个左右。如火车一样的运行时刻表贴在每个车站。公交车宽敞、舒适,见不到拥挤不堪的景象。 除了公交车运行时刻表、运行线路图、城市地图以外,有机玻璃的候车棚内还会有液晶显示器提示下辆车到站的间隔时间。公

巴黎公约

第一条 〔本联盟的建立:工业产权的范围〕 ① 为了便于识别各条的内容,特增加了标题。(法语)签订本中无此标题。 (1)适用本公约的国家组成联盟,以保护工业产权。 (2)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有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 (3)对工业产权应作最广义的理解,不仅应适用于工业和商业本身,而且也应同样适用于农业和采掘业,适用于一切制成品或天然产品,例如:酒类、谷物、烟叶、水果、牲畜、矿产品、矿泉水、啤酒、花卉和谷类的粉。 (4)专利应包括本联盟国家的法律所承认的各种工业专利,如输入专利、改进专利、增补专利和增补证书等。 第二条 〔本联盟各国国民的国民待遇〕 (1)本联盟任何国家的国民,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在本联盟所有其他国家内应享有各该国法律现在授予或今后可能授予各该国国民的各种利益;一切都不应损害本公约特别规定的权利。因此,他们应和各该国国民享有同样的保护,对侵犯他们的权利享有同样的法律上的救济手段,但是以他们遵守对各该国国民规定的条件和手续为限。 (2)但是,对于本联盟国家的国民不得规定在其要求保护的国家须有住所或营业所才能享有工业产权。 (3)本联盟每一国家法律中关于司法和行政程序、管辖权、以及指定送达地址或委派代理人的规定,工业产权法中可能有要求的,均明确地予以保留。 第三条 〔某类人与本联盟国家的国民同样待遇〕

本联盟以外各国的国民,在本联盟一个国家的领土内设有住所或有真实和有效的工商业营业所的,应享有与本联盟国家国民同样的待遇。 第四条 〔A.至I.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发明人证书:优先权G .专利:申请的分案〕 A.(1)已经在本联盟的一个国家正式提出专利、实用新型注册、外观设计注册或商标注册的申请的任何人,或其权利继受人,为了在其他国家提出申请,在以下规定的期间内应享有优先权。 (2)依照本联盟任何国家的本国立法,或依照本联盟各国之间缔结的双边或多边条约,与正规的国家申请相当的任何申请,应认为产生优先权。 (3)正规的国家申请是指足以确定在有关国家中提出申请日期的任何申请,而不问该申请以后的结局如何。 B.因此,在上述期间届满前在本联盟的任何其他国家后来提出的任何申请,不应由于在这期间完成的任何行为,特别是另外一项申请的提出、发明的公布或利用、外观设计复制品的出售、或商标的使用而成为无效,而且这些行为不能产生任何第三人的权利或个人占有的任何权利。第三人在作为优先权根据的第一次申请的日期以前所取得的权利,依照本联盟每一国家的国内法予以保留。 C.(1)上述优先权的期间,对于专利和实用新型应为十二个月,对于外观设计和商标应为六个月。 (2)这些期间应自第一次申请的申请日起算,申请日不应计入期间之内。 (3)如果期间的最后一日是请求保护地国家的法定假日或者是主管机关不接受申请的日子,期间应延至其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4)在本联盟同一国家内就第(2)项所称的以前第一次申请同样的主题所提出的后一申请,如果在提出该申请时前一申请已被撤回、放弃或驳回,没有提供公众阅览,也没有遗留任何权利,而且如果前一申请还没有成为要求优先权的根据,应认为是第一次申请,其申请日应为优先权期间的起算日。在这以后,前一申请不得作为要求优先权的根据。

2020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练习: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主题: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2)召开: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 (3)操纵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2.《凡尔赛条约》 (1)签订: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2)主要内容

3.凡尔赛体系: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4.国际联盟成立: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美国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知识点2《九国公约》 5.华盛顿会议 (1)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2)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关系。 (3)召开: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4)主要内容: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5)意义: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凡尔赛条约》 1.对下图相关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D)

.巴黎和会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 1 - / 1 2.1 巴黎和会 【学习目标】阅读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记住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记住《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知道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记住巴黎和会的性质。 【重、难点】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内容以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内容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导学问题】 【基础过关】 一、背景: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各国之间力量的对比和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大国图谋美国:提出“ _________________”,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英国:反对过分削弱 ___________________ ,意在维护世界霸权; 法国:要求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妄图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 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里夺取的 _______________ 和在中国 _________ 的权利合法化。二、召开:1、1919年1月在巴黎郊外的 _____________召开,27国参加,战败国和苏联被排斥在外。2、美国总统 ________________、英国首相 ___________ 、法国总理 ________ 三巨头控制了会议。山东问题形成: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在“二十一条”中,迫使袁世凯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战后,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正式要求收回山东。英、法、美三国牺牲中国的利益,接受了日本的要求。 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 _________________ 爆发,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凡尔赛和约》1、疆土问题:阿——洛两省归还法国,__________ 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________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经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许合并;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波茨南、丹泽归波兰,从东普鲁士划出一条通道“_____________”作为出海口。 2、殖民地问题:全部以 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由英、法、日、澳瓜分。 3、军事问题:德国不得实行 _____________;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莱茵河东岸50千米范围内设为非武装区,德国不得设防、驻军。 4、赔款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影响:凡尔赛体系开始建立。 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解。 对于德国过于苛刻的压制,引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产生罪恶的种子。 【能力提升】 一、谁主宰了巴黎和会? 二、《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如何评价《凡尔赛和约》 【创新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 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 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 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 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 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 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 的国家。” 材料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信息,指出法国处置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国为什么要这样做?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 (3)在制裁德国问题上,英国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