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及建库方法研究资料

合集下载

城市部件数据采集及建库方法研究

城市部件数据采集及建库方法研究

案例二:上海市城市部件数据应用研究
总结词
数据整合、应用创新
详细描述
上海市在城市部件数据采集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数据整合和应用创新。通过对城市 部件数据的分析,上海市实现了对城市问题的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理,提高了城市管理的
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案例三:广州市城市部件数据采集与建库
总结词
数据共享、服务优化
数据采集流程
总结词
数据采集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数据采集、数据整理和校验等步骤。
详细描述
在准备工作阶段,需要确定采集范围、制定采集计划和准备采集工具。数据采集阶段则是通过现场勘查、遥感技 术或GIS技术等方法,获取城市部件的详细信息和空间位置。数据整理和校验阶段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分类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02
城市部件数据采集
城市部件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城市部件是构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基本单元,包括道路、桥梁、隧道、 建筑、管道等。
详细描述
城市部件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 要影响。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城市部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道路、桥 梁、隧道、建筑、管道等。
公共设施布局优化
公厕布局
通过对公厕设施的数据采集和分 析,可以合理规划公厕的分布和 数量,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提 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公交站点布局
通过对公交站点和线路的数据采 集和分析,可以优化公交站点和 线路的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便 利性和效率。
城市应急响应
消防设施
通过对消防设施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快速定位火灾发生 地,及时调配消防资源,提高火灾扑救的效率和成功率。
城市部件数据采集及建库 方法研究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建库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建库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建库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建库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简介(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概念“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全称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与指挥系统。

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无线网络、遥感影像、GPS全球定位等技术,利用GIS基础地理信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实现“监督与指挥两个管理职能轴心分离”的管理新模式,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使系统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组成部分(1)社区以上境界数据;(2)单元网格数据;(3)监督网格数据;(4)城市部件数据;(5)地理编码数据;(6)地形数据;(7)城市管理部件图集;城市管理部件手册;(8)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图集;(9)城市管理监督网格图集。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一)成果的基本规格和要求1.部件定位精度要求。

(1)A类,中误差≤±0.5m,包括空间位置或边界明确的部件,如井盖、路灯等。

(2)B类,中误差≤±1.0m,包括空间位置或边界较明确的部件,如垃圾箱、亭、户外广告等。

(3)C类,中误差≤±10.0m,包括空间位置概略表达的部件,如桥梁、停车场等。

2.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划分规则:(1)法定基础原则;(2)属地管理原则;(3)地理布局原则;(4)面积适当原则;(5)现状管理原则;(6)方便管理原则;(7)负载均衡原则;(8)无缝拼接原则;(9)相对稳定与原则。

编码规则:一个单元网格应有唯一的标识码。

单元网格标识码共有15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镇、乡)代码,3位社区(村)代码和3位单元网格顺序码3.城市部件分类与编码规则。

城市部件分类:按照GB/T__.2-2022年《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的规定分5大类121小类,其中公用设施包括58个小类,交通设施包括31个小类,市容环境设施包括13个小类,园林绿化设施包括10个小类,其他部件包括9个小类。

建立高效的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技巧研究

建立高效的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技巧研究

建立高效的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方法研究-地理论文建立高效的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方法研究摘要:建立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是数字城市的基础,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阶段,需要对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根据数据库的设计要求及时对系统进行有效的处理。

文章以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为基础,对如何建立高效的地理数据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设计;高效系统;数字城市;数据来源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P20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02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7.011基础地理数据作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其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设计阶段只有对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满足高效设计系统的后续要求。

城市基础地理数据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面对庞大的数据管理系统,为了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和有效管理,只有对数据形式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达到理想的设计要点。

1 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基于数据系统的特殊性,在使用阶段要对各个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考虑,只有具备完善的处理方式,才能满足现有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下将对城市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分析:1.1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区域地形设计的关键所在,也是由多个间隔点组成的,在使用期间,为了对地表形态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提供配套的设计形式,满足数据点的设计需求。

在网面设计阶段,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重组,将路线转换为线路图,采用其他设计要点对其进行分析。

此外可以通过计算体积、空间距离和表面积等方式,得到最佳工程数据,实现对数据系统的整体化使用。

1.2 数字正射影像DOM是由航空摄影或者其他遥感数据形成的数字图像,基于数字变化形式的特殊性,通过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后,能得到比较专业的数据,非专业工作人员要突破现有的局限,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研究

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研究

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研究摘要:数据是系统的血液,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地理信息数据存在复杂性和特殊性,并不是一般的关系数据库能简单表现的数据,而是空间数据,具有空间特性和时效性。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系统工作,其核心任务是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维护、管理与数据发布,本文探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结构设计。

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1、前言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把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要素信息化,按地理空间予以集成,构建数字城市、数字区域、数字国家乃至数字地球。

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指出并要求“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加强测绘公共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服务型测绘”。

顺应这个发展趋势,各城市兴起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热潮,其基本任务是提供基本的空间定位服务,通过集成和加载政府信息化综合信息以及各行业专题空间或非空间信息,在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上发布各类信息服务,为各类信息(空间或非空间)实现网络化服务建立一个基础平台。

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来源,建设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城市测绘部门的核心和主要任务。

测绘部门将修测数据加工整理后,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更新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

①基于版本的更新,即以不同时间的整个数据库为版本,更新时以新的版本取代旧的版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和版本数据密不可分或数据量相对较小的数据,如不同版本的规划道路网络。

②基于基态修正的数据更新,通过检测、识别发现数据的变化部分,并对变化部分的数据进行更新,该方法适用于有严格的时态表达且变化频繁的数据,如地籍数据等。

数据库更新是长事务型操作,耗时较长。

无论采用哪种更新方式,当数据量较大时,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导致更新工作中断,若没有相应措施就会导致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浪费在重复劳动中。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参考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复习参考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1、地理信息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

特征:空间相关性、空间区域性、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层次性。

2、地理信息系统定义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特征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海量数据管理能力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采集是GIS的第一步,即通过各种数据采集设备如数字化仪、全站仪、调查等来获取现实世界的描述数据,并输入GIS系统。

(2)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库是数据存储与管理的最新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软件工具。

(3)数据处理和变换:GIS涉及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同一种类型数据的质量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为保证系统数据的规范和统一,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数据文件,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变换。

(4)空间查询和分析:空间查询和分析功能是GIS的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它的主要特点是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空间关系。

(5)数据显示与输出:GIS为用户提供许多用于地理数据表现的工具,如计算机屏幕显示,报告、表格、地图等硬拷贝图件。

(6)二次开发和编程: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必须具备二次开发环境5、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系统硬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系统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应用人员:GIS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GIS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6、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GIS离不开数据库技术;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一般MIS侧重非图形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查询,不能对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检索、分析,没有拓扑关系,其图形显示功能有限。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方式的比较1. 引言1.1 介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的重要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是现代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石,是实现地理信息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能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我们可以准确地记录和展示地表地貌、自然资源分布、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重要地理信息,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防控等领域提供支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还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重要数据来源,为精准扶贫、精准农业、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系统、科学、规范的建库工作,才能够准确地记录和反映地理信息的实时变化,为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是对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还是对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负责任的表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数字化建库方式数字化建库方式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方便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更新。

数字化建库方式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展示四个步骤。

通过各种数字化设备如GPS、激光雷达等进行数据采集,将地理信息数据转换为数字格式。

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清理、校正和整理等。

接着,将处理好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于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展示,以便于用户更直观地理解地理信息数据。

数字化建库方式的优点包括数据准确性高、数据更新方便、数据存储容量大等。

也存在着数据采集成本高、技术要求高、数据管理复杂等缺点。

在选择建库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权衡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浅析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 同时随着数字城市的不断提出, 数字城市的建设成为城市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必然。

本文提出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目标, 探讨了其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并提出了建设方案。

关键词: 城市;地理信息; 数据库一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主要目标, 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gis 技术, 建设全市范围内的准确、动态、高效的共享型空间数据库。

从而为城市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基于空间位置的应用服务, 使之成为全市各行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不仅能满足全市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还要为全市城市规划、管理和社会各行业提供现势性的地理空间数据。

较好地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1.1 改变测绘产品的保存方式, 保持数据的现势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原有的测绘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许多单位迫切需要数字地形图资料, 并且测绘生产方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产和提供数字资料是大势所趋。

同时还要对测绘资料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提高数据生产、维护和服务的效率, 保证数据的质量和现势性。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对数据更新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数据库的建设, 改进数据更新的方法, 提高数据更新速度, 从而缩短更新周期, 通过完成数据库的构建,形成良好的数据管理、更新、维护机制, 并实现基于数据库制作地图产品, 逐步建立起空间数据的共享机制和分发服务体系。

进而实现城市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位置的整合和共享。

1. 2 建立标准、共享和安全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巨大的投入, 牵涉到城市的各行各业,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各相关部门的应用是建立在城市公共的空间地理定位的基础上, 它们对现势性的地理空间数据的要求非常迫切, 因此, 我们力争建立一个标准统一、高度共享和安全的地理空间数据库, 为全市规划、管理和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完善、优质和高效的地理空间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篇一: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1.技术标准依据(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简称《规程》)(3)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4)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规定》(5)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6)CJ/T 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7)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8)CJ/T 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9)CH/Z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2.地理数据普查建库与实景三维影像采集3.坐标系统及测量基准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万米单元网格及责任网格划分原则单元网格是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在基本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监管工作需要,划分的边界应清晰,并呈多边形的闭合图形.单元网格作用在于:作为城市监管的基本单位,将城管部件和事件划分在固定的区域内,便于管理;责任网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责任网格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网格组成的)是对街道、社区及城市监督员的责任鉴定的最小单位.其划分原则是:(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越社区分割.(3)地理分布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湖泊等地理自然布局进行划分.(4)现状管理原则: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10 km2,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位进行划分.(5)方便管理原则:按照院落出行习惯,考虑步行或骑车方式能方便到达.(6)管理对象原则:兼顾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的完整性,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并使各单元网格内的市政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相等.(7)无缝拼接原则:任意一个下级区域(如社区对于街道)必须完全包含于上级区域内;与其他区县相邻的街道办事处边界必须和区县边界吻合;下级区域与所属上级区域如有接边,必须保证接边正确;同级区域必须正确接边,不能互相叠压或出现空隙;单位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连接,不得重叠.5.城管部件普查需求部件普查的范围为建湖县建成区公共区域范围的室外地面公共空间的城市管理公共设施.根据文献的有关规定,结合建湖县实际,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设定为7大类(分别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及扩展部件)和88小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 XX XX 小类码 大类码 区编码
代码 01 02 03
部件代码大类码 类别 公共设施类 道路交通类 市容环境类
04 05 06 21
园林绿化类 房屋土地类 其他设施 扩展部件
三、城市部件数据
3.5城市部件定位精度
依据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和规定,部件的平面位置定位精度 可以分为三类。
城市部件平面位置定位精度要求表 序号 精度等级 中误差 说明
三、城市部件数据
3.1城市部件定义
城市部件数据是数字化城 市管理系统必备的基础数 据,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 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 路、桥梁、水、电、气、 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 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 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 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 施。
三、城市部件数据
3.2城市部件数据分类
三、城市部件数据
3.4城市部件编码规则
部件编码采用10位数字组成, 依次为:6位区级及区级以上 行政区划编码;2位大类编码; 2位小类编码。 区级及区级以上行政区划 代码为6位,按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行政区划GB/T22601999执行》; 大类码为2位,表示部件大 类 小类代码为2位,表示部件 小类。
建设部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推广东城模式
试点城市分布图
二、数数字 城管”)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城 市管理的有机结合,它将先进 的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 大型空间数据库技术、网络通 讯技术等集成为一体,构建城 管信息综合平台,提供新型城 管模式,使城市管理向信息化、 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实 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随意向 规范、精确和科学管理的转变。 通过“数字城管”的建设,使 城市管理组织机构更精简、反 应更快、运转更高效、更灵活, 也使部门职责更明确,管理模 式更开放。
三、城市部件数据
3.3城市部件数据的特点
城市部件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到城市的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内 容,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类型复杂,涵盖城市公共设施的各个方面。郑州市城市部 件涉及七大类97个小类,城市街道、广场等公共区域所能看 到的公共实施需要全部分类测量采集、建库。 产权单位和维护单位众多,涉及园林、绿化、城建、规划、 市政公用、道桥等多个城市管理部门。 城市发展变化快,更新频率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不停 的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及城市基础设施,导致城市部件的更新 普查频率提高。 同一空间位置可能有多个城管部件。如路灯和路灯上广告 的空间坐标就相同。
郑州市城市部件 类别 的分类依据最新 颁布标准执行。 按照城市管理功 公共设施类 能体系分为7大 类97小类。城市 道路交通类 部件的大类包括: 公共设施类、道 市容环境类 路交通类、市容 园林绿化类 环境类、园林绿 房屋土地类 其他设施 化类、房屋土地 扩展部件 类及扩展类。
附加类 郑州市城市部件分类表 内容 上水井盖,污水井盖,雨水井盖,雨水箅子,电力井盖,路灯井盖,通 讯井盖,电视井盖,网络井盖,热力井盖,燃气井盖,公安井盖,消防 设施,无主井盖,通讯交接箱,电力设施,立杆,路灯,地灯,景观灯, 报刊亭,电话亭,邮筒,信息亭,自动售货机,健身设施,中水井盖, 公交井盖,输油(气)井盖,特殊井盖,民用水井,供水器,高压线铁 塔,变压器(箱),燃气调压站(箱),售货亭,治安岗亭 停车场,停车咪表,公交站亭,出租车站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高 架立交桥,跨河桥,交通标志牌,交通信号灯,交通护栏,存车支架, 路名牌,交通信号设施,监控电子眼,道路信息显示屏,道路隔音屏, 交通岗亭 公共厕所,化粪池,公厕指示牌,垃圾间(楼),垃圾箱,灯箱霓虹灯, 广告牌匾,环保监测站,气象监测站,污水口监测站,噪声显示屏 古树名木,行道树,护树设施,花架花钵,绿地,雕塑,街头坐椅,绿 地护栏,绿地维护设施,喷泉 宣传栏,人防工事,公房地下室 重大危险源,工地,水域附属设施,水域护栏,港监设施,防汛墙 架空管线,立交桥饰灯,电缆井盖,无主箱体,电车电杆,市长信箱, 溶雪设施,铁路附属设施,公益告示牌,通风设施,古城墙,盲道 道路特征点,部件检查点,图根控制点
1 2 3
A B C
指空间位置或边界明确的部件,如井盖、 ±0.5m 灯等。除井盖外,如果其它部件处于绿地 内,精度要求下降到B类。 ±1m ±10m 指空间位置或边界较明确的部件,如果皮 箱、绿地、亭等。 指空间位置概略表达的部件,如桥、停车 场、工地等。
四、城市部件数据采集及建库
目前部件调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调绘模式,即外业调绘 +内业数字化,另一种是测量模式,即数字化测量调查。 第一种调绘方法需要使用城市1:500或1:1000等大比例尺地形
图形生成与编辑
属性录入
数据检核
数据建库 城市部件采集及建库流程图
城市部件属性信息采集 城市部件平面位置的采集采 用全站仪极坐标测量法。在 无控制点区域首先用常规 RTK或GPS VRS测量方法在控 制点位附近卫星信号较好的 地方加测三个控制点后,在 所加测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 以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部件 的平面坐标。在控制点满足 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区域以 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部件平 面坐标。
图作为调查底图,适应于底图质量好,现势性强的城市。
由于郑州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现势性差,城市基础设施变化 巨大,为了保证城市部件普查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郑州市城
市部件采集采用无底图的全野外实测。
四、城市部件数据采集及建库
4.1作业流程
资料接收、检查
城市部件平面位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
Excel方式录入 属性挂接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及建库方法研究
目录
引言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城市部件数据 城市部件数据采集及建库 作业质量控制 小结
一、引言
2004年10月,由北京市东城区自主创新研发的“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 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 实施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确、敏捷、高效, 为社会公众创造和谐、整洁、安全、优美的城市环境做出了杰出贡献。2005 年7月,该系统被建设部确定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并号召在全国 推广。 2005年至2007年,建设部确定了三批共51个城市(城区)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 理试点城市(城区)。郑州市被列为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 (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