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库技术要求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是在我国现有1:500~1:1 000 000地形图图式 及其相关的地形要素分类与代码的基础上,采用科学 的分类体系,从基础地理信息角度对地理信息要素进 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整理、归类与补充 满足我国当前大、中、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 采集、建库以及数据交换、应用等需求。
大类
中类
小类
子类
数据内容
5.1 概述
2、类型组合 各类用户由于使用目的不同,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 容的要求也就不尽相同
数据内容
5.1 概述
3、元数据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描述性信息 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数据内容
5.1 概述
J-50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及其图幅间的数量关系
强标的主要内容
数学基础
要素分类
测量控制点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
地貌
植被与土质 地名 数字正射影像 地籍测量 其它
数据内容
生产过程
交通 管线
数据认定 境界与政区
数据内容
5.1 概述
1、分类体系 提出了哪些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能成为标准数据 参照《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
数学基础
4.4 投影分带
1、地图投影 椭球面上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按照一定 数学规则展到平面上,即地图投影。 当给定不同的具体条件时,就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投 影方式。
数学基础
2、1:100万地图投影 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圆锥轴和地球椭球体旋转轴重合 圆锥面与地球椭球面相割 经线为辐射的直线束 纬线投影成同心圆弧。 纬差4度、经差6度一幅
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数据(DLG)生产技术规定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 1:10000 digital line graphics (DLG) of fundamental topographic features( 征求意见稿)国家测绘局二○○一年一月目次前言 (I)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术语 (1)4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 (2)5作业方法与工艺流程 (3)6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7)7操作规程 (10)8质量控制 (14)9数据更新 (15)10文件命名和数据组织形式 (16)11产品归档 (17)前言本规程是应1:10000数字化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对1:10000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的需要,根据目前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规程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陕西测绘局山西省测绘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曹建成李建平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 1:10000 digitalline graphics (DLG) of fundamental topographic features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10000核心地形要素生产的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工艺流程。
适用于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的采集、更新与建库。
其它专题矢量要素及相关复合产品的制作也可参照其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3990-92 1:5000、1:10000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ZBCH02-85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片综合判调作业规程GB/T 5791-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10000矢量地形要素内容与分类GB/T××××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定GB/T××××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 2260-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917.2-89 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号GB 1945-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路线名称代号SL213-98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3 术语3.1要素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
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1)、规范及标准的制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只有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
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
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1)、《4d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7)、《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及入库数据整理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因其原始的测绘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展,所以在接收原始数据时必须要了解清楚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状。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建库技术导则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建库技术导则引言: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的建立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建立这样的库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导则,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建库技术导则,以确保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的高质量建立。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1.1 数据来源广泛:数据的收集应涵盖多个渠道,包括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等,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1.2 数据质量检查:在收集数据后,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等方面,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3 数据整理与分类: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类,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以便后续的数据管理和利用。
二、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2.1 数据空间化: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即将其与地理坐标相结合,使其具有地理位置信息,以便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关联。
2.2 空间数据管理:建立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和共享等功能,以方便数据的管理和利用。
2.3 空间分析与建模:利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建模,以揭示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为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数据共享与开放3.1 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包括数据的共享协议、数据的访问权限和数据的使用规范等,以促进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3.2 数据开放平台:建立数据开放平台,将数据以开放的方式发布和共享,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的研究和利用中。
结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依据一定的技术导则进行。
通过合理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数据共享与开放,可以确保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的质量和效用。
希望本文提供的技术导则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海南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据 库 设计 采 用 V i s i o 2 0 1 0和 统 一 建模语 言 uML 。 以数
据 库 管理 系统 为工具 ,在 实验 数据 入库 的基 础上 ,以
工 程 化 作 业 模 式 组 织 大 规 模 的 数 据 入 库 工 作 ,确 保 建
E S RI 的 A r c E n g i n e 9 . 3作 为 GI S平 台。 采 用 I B M 的 Ra t i o n a l 系列软 件 为测试 工具和缺 项管理 软件 。
根 据数 据 建 库需 求分析 及 用 户的业 务需 求 ,海 南
・
7 2・
地 理 空 间信 息
术与 A r c G I S制 图表达有机 结合 ,综合运 用参数 化符号
挂接 、制 图表 达规 则和 “ 智能” 注记等技 术,配合数 据 生产过程 建立 的 少量辅 助信 息 ,实现基 于数 据库基 本 比例尺 DL G数 据到地形 图的快速 制作与输 出,并达
台 支撑 : 空 间数 据 模 型 采 用 G e o d a t a b a s e 数 据模 型 ; 数
能构件 的设 计 ,再根据 应 用与 管理 对 象的 不同 ,对构 件 灵活 组装 搭 建成 不 同的应 用模 块 。采 用 c 作 为主
要 开 发 语 言 ,V i s u a l S t u d i o 2 0 { ) 8 . NE T作 为 开 发 环 境 ,
建立省级基 础地理信 息数据库成 为衡量一 个省信息
化 程 度 的 重要 指 标 ”3 1 。 目前 ,海 南 省地 理 信 息数 据 库
省 基 础 地 理 信 息 数 据 库 管理 系统 如 图 2所 示
数据 入 库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第1章项目总体要求1.1 建设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软件、统一管理”的建设思路,在部、省、市三级信息中心搭建PGIS平台软硬件环境,安装公安部配发的PGIS平台软件,建设和维护警用地理数据库、标准地址库、业务地理关联库,支撑各警种、各部门基于PGIS平台开发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应用系统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为公安业务管理和实战应用提供地理信息支持,提升公安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效益。
1.2 建设任务依照《开封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
主要包括:1、安装“一个PGIS平台软件”:一套公安部配发的PGIS平台软件。
2、搭建“两个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硬件支撑运行环境和系统软件支撑运行环境。
3、建设“三个地理数据库”: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标准地址数据库、业务地理关联数据库,可扩展建设实景影像数据库。
4、开发十个以上PGIS应用:各警种在PGIS平台上开展警用地理信息应用,包括综合应用、指挥中心PGIS应用、案事件PGIS应用、实有人口PGIS应用、治安管理PGIS应用、警卫PGIS应用、交通管理PGIS应用、消防管理PGIS应用、全市视频监控应用、全市警情数据综合应用、全局警务态势(GPS)应用、基于GIS的情报综合分析支持、警务综合应平台PGIS应用、可量测实景影像综合应用系统等。
1.3 质量要求1、先进、实用、主流、跨平台、可靠、安全、性价比高的产品。
2、可视化、操作简便、实用;3、良好的兼容性,可以跨多种操作系统平台部署;4、良好的持续开发能力;5、良好的本地化服务能力;6、提供7天×24小时的连续运行;7、较强的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1.4 建设依据依据《城市警用地理信息规范》的系列标准,制定开封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及应用的标准和规范,使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建设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信息资源共享。
系统设计依据:GA/Z01-2004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标准体系》GA/T 493-2004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GA/T 491-2004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GA/T 492-2004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图形符号》GA/T 529-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属性数据结构》GA/T 530-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及数据库命名规则》GA/T 531-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专题图与地图版式》GA/T 532-2005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层及命名规则》GA/T 629-2006 《警用电子地图坐标系与比例尺》GA/T 628-2006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空间数据质量》GA/T 627-2006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更新规范》《开封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案》以上标准如有更新,将依照最新的《警用地理信息规范》系列标准进行系统建设。
基础地形图数据库规范(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形图数据库规范(1:500、1:1000、1:2000)1综述1.1 目的为建设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空间数据库制定数据库建设规范,并通过该规范指导数据库建设。
1.2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
本规程规定了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数据的分层,每层的名称与该层内数据的实体类型;各层的属性结构,包括各层的属性表结构、属性项的中英文名称及属性类型宽度;基础地形图数据分类与编码,用以标识该比例尺范围地形图要素数字信息,保证其存储交换的一致性。
本规程适用于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的数据建库与更新。
各部门可根据本专业、行业的需要和地区特点,在对此规程定义的数据结构上进行扩展和补充。
本规程适用于大比例尺基础数字地形图为基础的各种空间信息系统中地形图要素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输出及交换。
各部门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数字化测图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依据本规程所规定的分类体系和编码方法进行增补和扩延,或采用便于向本规程转换的分类编码。
1.3 制定原则✓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与国标2007年的地形图示保持一致;✓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在转入数据库后可以实现标准图的输出;1.4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范制订时,所示标准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2007);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 20258.1-2007);4)《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5)《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 100-2004,J 298-2004)。
宁波市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程(DB3302 T1005-2010)

DB3302/T 1005—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 DB3302/T 1005-2004《宁波市 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程》。 本标准与所代替的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引入了面向实体对象的概念; ——要素的分类及其要素代码具有唯一性; ——依据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对原规程的要素进行八位重新编码; ——依据 GB/T 20258.1-200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 1 部分∶1∶500 1∶1000 1∶2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对地理要素的属性结构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按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规划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规划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宁波市规划与地理信息中心,宁波市土地勘测规划所, 宁波市房产产权产籍监理处。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市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也是其它部门建设地理信息 系统的基本依据之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1.12
元数据 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用来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诠释信息。
3.1.13
像元 Pixel 图像中每个基本单元(正方形)叫图像元素,简称像元。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LG: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
2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 DRG:数字栅格地图(Digital Raster Graphic) MD:元数据(Metadata) DPI:分辨率(Dots Per Inch) RDBMS:关系型数据库系统(Relation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编号: ZXPR-SU020-200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Version: 2.1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执行ISO9001:2000标准编制:评审:项目评审委员会日期:日期:分发编号:目录1.前言 (4)1.1范围 (4)1.2引用标准 (4)2.总则 (4)2.1编制目的 (4)2.2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 (4)2.3数据成果 (4)2.3.1成果资料 (4)2.3.2成果格式 (5)3.基础地理数据集规范 (5)3.1数据文件命名 (5)3.2图层名称结构 (5)3.3图层定义 (6)3.3.1测量控制点(POINT)*A01P (8)3.3.2测量控制点辅助线(LINE)*A02L (8)3.3.3测量控制点注记(POINT)*A03P (8)3.3.4居民地(POLY、LINE、POINT) *B01A、*B01L、*B01P (9)3.3.5居民地附属物(POLY、LINE、POINT) *B02A、*B02L、*B02P (9)3.3.6居民地注记(POINT)*B03P (10)3.3.7工矿建(构)筑物(POLY)*C01A (10)3.3.8工矿建(构)筑物辅助线点(LINE、POINT)*C02L、*C02P (10)3.3.9工矿建(构)筑物注记(POINT)*C03P (11)3.3.10交通道路(POLY 、LINE)*D01A、*D01L (11)3.3.11交通道路辅助设施(LINE、POINT)*D02L、*D02P (11)3.3.12交通道路注记(POINT)*D03P (11)3.3.13管线(LINE)*E01L (12)3.3.14管线辅助设施(POINT)*E02P (12)3.3.15管线注记(POINT)*E03P (12)3.3.16水系(POLY、LINE)*F01A、*F01L (13)3.3.17水系辅助设施(LINE、POINT)*F02L、*F02P (13)3.3.18水系注记(POINT)*F03P (13)3.3.19境界(POLY、LINE、POINT)*G01A、*G01L、*G01P (14)3.3.20境界注记(POINT)*G03P (14)3.3.21地貌与地质(POLY)*H01A (14)3.3.22高程点(POINT)*H01P (14)3.3.23等高线(LINE)*H01L (15)3.3.24地貌与地质辅助设施(LINE、POINT)*H02L、*H02P (15)3.3.25地貌与地质注记(POINT)*H03P (15)3.3.26植被(POLY、LINE、POINT)*I01A、*I01L、*I01P (15)3.3.27植被辅助设施(LINE、POINT)*I02L、*I02P (16)3.3.28植被注记(POINT)*I03P (16)3.3.29图幅索引图层(POLY)*INDEX01 (16)4.数据转换流程 (16)4.1数据转换技术流程 (16)4.2代码转换、数据分层 (17)4.2.1测量控制点 (18)4.2.2居民地及垣栅 (18)4.2.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20)4.2.4交通及附属设施 (26)4.2.5管线及附属设施 (29)4.2.6水系及附属设施 (30)4.2.7境界 (33)4.2.8地貌和土质 (34)4.2.9植被 (35)4.2.10注记 (36)4.2.11其他特殊要求 (36)4.3数据接边处理 (36)4.4数据检查 (36)4.4.1质量控制指标 (36)4.4.2自(互)检 (36)4.4.3过程检查 (36)4.4.4最终检查 (37)5.地名数据技术规范 (37)5.1图层及属性定义 (37)5.1.1物理分层 (37)5.1.2地名代码 (38)5.2数据编辑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注意事项 (42)5.3数据检查 (42)6.元数据技术规范 (42)6.1数据子集及元数据内容 (42)6.2元数据库建设流程 (42)6.2.1数据集系列层次的元数据的录入 (42)6.2.2数据子集(图层级)系列元数据的录入 (44)6.2.3元数据检查及修正 (44)7.检查验收内容 (44)7.1预检 (44)7.1.1提交预检的资料 (44)7.1.2预检结果判定 (44)7.2验收 (44)7.2.1提交验收的资料 (44)7.2.2验收结果判定 (45)8.附录 (45)8.1预检结果汇总表 (46)1. 前言为了确保基础地理数据转换的规范性和可靠性,规范数据建库的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要求,保证数据库质量,结合1:500、1:1000、1:2000、1:5000、1:1万地形要素分类与代码,参照相关领域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及信息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所有图形数据库的建设必须遵循本规范说明的具体规定。
1.1 范围国土资源局现有多种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万)的源数据(主要是MapInfo 数据),本设计书规定了1:500、1:1000、1:2000、1:5000、1:1万mapinfo格式的基础数据为源数据,通过ArcSDE,导入Oracle数据库。
1.2 引用标准本规范的制订以下列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规程为基础:南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v1.2.doc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之一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标准2.5.doc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之二基础地理元数据标准2.8.doc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之三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1.5.doc2. 总则2.1 编制目的指导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库工作,规范技术和数据,保证数据质量和信息共享。
2.2 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工作(1). 数据转换、编辑处理、数据分层(2). 数据建库(3). 建库质量控制(4). 成果归档(5). 元数据库建立2.3 数据成果2.3.1 成果资料(1). 技术总结(2).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文件(3). 数据文件报告和检查、验收报告2.3.2 成果格式(1). 基础地理矢量数据和地名数据最终成果格式为Arc/Info 的Coverage 或E00数据交换格式。
(2). 元数据最终成果格式为DBF 、XML 文件格式。
(3). 数据内容:符合本技术要求、分层规定、精度要求的基础地理矢量数据、地名数据及元数据。
3. 基础地理数据集规范3.1 数据文件命名数据文件的名称要正确无误,不得与其他数据文件名相同,并符合作业区域的统一规定。
数据文件名应为源数据文件名与下表中数据文件处理阶段代码的组合:1:500钟秀办的数据文件命名示例: MAPINFO 原始数据文件的名称为:S 钟秀办 经过检查修改的数据文件的名称为:V 钟秀办 经过编辑处理和接边的数据文件的名称为:E 钟秀办 最后完成的产品数据文件的名称为:F钟秀办3.2 图层名称结构第1-3位为数据集代码,数字线划地图代码为DLG ; 第4位为比例尺代码,1:500比例尺代码为K ;第5位为地形要素大类标识符,按基础地理要素大类代码表确定的标识符执行;第6-7位为数据子集代码,按基础地理数据子集及特征代码表确定的代码执行, 01 主层,02辅助层,03 注记层;特征类型代码 比例尺代码 数据集代码数据子集代码 要素大类标识符第8位为要素特征类型码,按:面-A,线-L,点-P。
1:5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的居民的图层命名示例:基础地理要素大类代码表3.3 图层定义根据系统需求,数字化数据按基础空间数据库设计规范来定义各图层的字段属性,详见《南通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v1.2.doc》。
为了阅读方便,将六种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层名放在一起,前面加*码,它代表不同的比例尺代码,1:500比例尺代码为DLGK。
由于空间图层众多,将数据分类,每类都具有共同的属性项,如控制点,1:500至1:250000六种比例尺控制点数据,具有相同数据结构。
注记层相关字段属性按《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之一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标准2.5.doc》赋值。
对于所有地物要素的属性字段应根据其应用的重要性划分“必填字段”和“一般字段”,“必填字段”属性定义中用“√”符号标出。
*码段代表不同的比例尺代码,1:500比例尺代码为DLGK。
3.3.1 测量控制点(POINT)*A01P3.3.2 测量控制点辅助线(LINE)*A02L3.3.3 测量控制点注记(POINT)*A03P3.3.4 居民地(POLY、LINE、POINT) *B01A、*B01L、*B01P3.3.5 居民地附属物(POLY、LINE、POINT) *B02A、*B02L、*B02P3.3.6 居民地注记(POINT)*B03P3.3.7 工矿建(构)筑物(POLY)*C01A3.3.8 工矿建(构)筑物辅助线点(LINE、POINT)*C02L、*C02P3.3.9 工矿建(构)筑物注记(POINT)*C03P3.3.10 交通道路(POLY 、LINE)*D01A、*D01L3.3.11 交通道路辅助设施(LINE、POINT)*D02L、*D02P3.3.12 交通道路注记(POINT)*D03P3.3.13 管线(LINE)*E01L3.3.14 管线辅助设施(POINT)*E02P3.3.15 管线注记(POINT)*E03P3.3.16 水系(POLY、LINE)*F01A、*F01L3.3.17 水系辅助设施(LINE、POINT)*F02L、*F02P3.3.18 水系注记(POINT)*F03P3.3.19 境界(POLY、LINE、POINT)*G01A、*G01L、*G01P3.3.20 境界注记(POINT)*G03P3.3.21 地貌与地质(POLY)*H01A3.3.22 高程点(POINT)*H01P3.3.23 等高线(LINE)*H01L3.3.24 地貌与地质辅助设施(LINE、POINT)*H02L、*H02P3.3.25 地貌与地质注记(POINT) *H03P3.3.26 植被(POLY、LINE、POINT)*I01A、*I01L、*I01P3.3.27 植被辅助设施(LINE、POINT)*I02L、*I02P3.3.28 植被注记(POINT)*I03P3.3.29 图幅索引图层(POLY)*INDEX014. 数据转换流程4.1 数据转换技术流程基础数据转换流程包括数据转换、数据编辑、图幅拼接和数据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