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至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语文

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作答才能得分。

用笔要规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裙裾./拮据.峥.嵘/诤.言聒.噪/恬.淡着.装/不着.边际

B. 穴.位/戏谑.侵.略/亲.家铁锹./悄.然赡.养/瞻.前顾后

C. 针灸./韭.菜弥.漫/奢靡.殷.实/殷.红拾.掇/拾.级而上

D. 绥.靖/骨髓.缄.默/信笺.飞镖./剽.悍裨.益/稗.官野史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时代周刊》评出了新千年全世界100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项目,其中,北京奥运场馆“鸟巢”夺得建筑类最具影响力设计项目桂冠。

B.网络的虚拟之所以有无尽的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蔽你的身份,使你生活在一个虚拟迷离的世界里。

C.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D.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用电量也在不断增长,广州市用电负荷大概是1000万千瓦左右,核心地区的用电负荷约为500万千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3月16日,美国NBA火箭队取得了在西部联赛中连赢第22场的佳绩,其雄厚的实力令其他队只能望其项背

....。

B.为了救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新厂长想尽办法,狠抓内部管理的优化和产品质量

的提高,可谓处心积虑

....。

C.受雪灾影响,广东今年冬天的物价同比上涨幅度超过8%,这对商家来说倒是正好

可以火中取栗

....,获得较好效益。

D.几位从一线退下的老干部,对当今不良的社会风气很是看不顺眼,整天慨叹着人心

..

不古

..,世风日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瓦莱里在《人与贝壳》一文中说:“无知是一种无价之宝,。你随意翻阅一部字典或编撰一部辞书,便会发现每一个字都遮掩着一个无底洞。”

①有的人则由于不知如何利用它而任意荒废

②然而绝大多数人却将它任意处置

③我们应该在那些自认为最了解的领域内探索自己的无知

④这真是天大的错误

⑤有的人通过学习破坏了它

⑥人们本应珍惜它的一点一滴

A.③②④①⑤⑥ B.⑥②⑤①④③C.⑥⑤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⑤④⑥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沛公居山东

..

..时约为婚姻

B. 籍吏民,封府库

..,公岂敢入乎

..,而待将军沛公不先破关中

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

..也将军战河北

D. 臣欲奉诏奔驰

..不许

..,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 晞一营大噪,尽甲.。

D. 谨拜表以闻.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项王默然.不应

B. 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

C. 籍何以.至此常以.身翼蔽沛公

D. 今者有小人之.言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小题。

翁公平寇记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①,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乃夜缒城上,鼓噪而.入。时守者皆偃甲卧,贼众两千人号万人猝至,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贼因环啸城上,城中闻之.大恐,以为倭寇入也。于是公即勒.兵戒严,而自骑往见贼,问贼何来状,贼中相顾愕然,窃惊怪之。顾.贼业已入城,即不下。公乃部署吏士分布诸要路,而调守备军于郊。贼亦分队焚烧边城庐舍,城中愈益恐,咸奔依公所.,男女以万计。公为感泣,露祷:“愿身先士卒,受矢石,为百姓请命。”父老无不流涕。

时有上书者,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公从其计。于是益调诸路援兵,兵自远近至者盖数千人。得所捕者,公辄手斩之以徇.,贼气遂沮。而邑人刘应望等皆以诸生起兵属公,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捕虏一十三人。会天大雨,贼兵愈益溃乱,自相蹂踏。而守备、指挥等军,复进攻西南路,与公兵合,因.夹击之,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于是贼自度力不支,因北退保城隅,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我兵,往往奋喊邀战,从雉堞中掩击之,矢石入城中如雨,所.击杀又数十人。贼人大败窘甚,我兵犹殊死战。相持至暮,有逾城遁者,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后者莫敢出。贼乃蒲伏号.泣求生,愿以残虏退。城中父老亦以为言,公因.传令,北开城门放逐之。贼投戈袖手裹疮驰,从间道去。于是城中安居如故,公因抚其众而还。

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其感人如此。

(选自《潮阳县志》,有删改)

①潮阳:今广东潮阳一带,时属潮州府。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公即勒.兵戒严统率

B.顾.贼业已入城回头看

C.公辄手斩之以徇.巡行示众

D.贼乃蒲伏号.泣求生哭喊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城中闻之.大恐

B.咸奔依公所.所.击杀又数十人

C.因.夹击之,公因.传令

D.适备倭而.督兵行县鼓噪而.入

10.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表明平寇取得胜利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乃夜缒城上②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

③复进攻西南路④因北退保城隅

⑤从雉堞中掩击之⑥我兵犹殊死战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规模袭入潮阳的贼人不知通判翁公在城内,自称是士兵。

B.翁公独自骑马进入贼阵中探听虚实,反而使贼人既惊且怪。

C.在守备、指挥率领的军队与翁公带领的士兵共同夹击下,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且解救被抓男女二十人。

D.走投无路的贼人号泣着请求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翁公传令打开城门放行。

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

②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

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⑵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三、默写

14.默写。(8分)

(1)谨庠序之教,,。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浅阅读与深阅读

阅读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指浏览式的、泛泛的阅读,不用对所阅读的内容做深入的思考;深阅读是指进入内容情境,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浅阅读和深阅读既是阅读的态度,也是我们阅读不同内容时所应采取的不同方式。适合浅阅读的,我们不必去深度阅读,同样,适合深度阅读的,也不应浅阅读。如何区分,这需要智慧。现在令人担忧的阅读现象是,浅阅读成为大多数人醉心阅读的方式,将阅读娱乐化、游戏化、碎片化当成时髦,对内容追求浅易,不愿做深入思考,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屏幕阅读适合浅阅读,无论电脑还是手机,只要打开,信息就会蜂拥而至,令人有应接不暇之感。猎奇心总会驱使我们不断地进行点击搜索,可是我们又总不能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我们会轻易得到大量信息,但是我们得到的知识很少,更不用说思想和智慧。毋庸置疑,有的纸质读物也适合浅阅读,如一些生活类报纸和非学术类刊物以及导游、指南、漫画类图书,提供的多是信息和基本知识,可随手浏览翻阅,不必投入过多精力去研究。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获取的信息加以整理,撷取精华,淘汰垃圾,万万不可在海量信息面前无所适从而被淹没。

不可否认,人文经典是要求深度阅读的,并且最好的方式是纸质阅读。何为经典?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列举了十四条经典的标准,首条便是非常经典的表述:“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美国作家莫提默?艾德勒、查理?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指出:“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一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关系,谁也不能下定论。这不光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是如此,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还没

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诸如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或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都如此。此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你把这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书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他们对经典的表述,绝对是经典的。经典是作者对时代、社会、历史人生深邃思索的产物,超越时间空间,具有普世价值。

中国古代也有关于经典的精彩表述,魏征在《隋书?经籍志序》曰:“夫经籍者也,神机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经典的产生,不是在轻松状态下完成,大多都是经过了精神磨难。外国作家也有许多经典,有些经典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精神导师。

阅读经典要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结合起来,因此,深度阅读有时是伴随着对历史、社会、人生一起思考的,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痛苦,掩卷深思而苦苦寻求答案。读《论语》、《老子》、《庄子》,圣贤的思想光芒穿越几千年,仍然使我们心灵震颤。当代也有经典,如卡森的《寂静的春天》、贾雷德?戴蒙德的《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前者开启了世界环保运动,功不可没;后者探讨了世界环保问题与人类未来命运的关系。梁晓声在参加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评选时发表感言,认为戴蒙德的《崩溃》“像一位教士在拉动连接教堂大钟的绳索,也像中国的僧人们在—下下用悬木推敲寺钟。有信仰的人面对危机大抵是不动声色的,由他们所敲响的警世钟声却是振聋发聩的”。阅读这类经典,每一个有良知的读者都会对作者肃然起敬,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刻思索。

我们提倡读经典,但不提倡所有人都读经典。图书是分不同种类和层次的,读者的文化水平也不同,如果让那些初等文化和中等文化程度的人读高深的经典,他们就会望而却步,硬着头皮读下去也会搞得一塌糊涂,收效甚微,不如建议他们对一些通俗浅显的读物进行深度阅读,那样收获会更大一些。比如,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与其让他读儒家、道家的经典,不如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介绍性读物来得实际;读《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可能比读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收获更大,尽管后者是公认的经典。因为读书最反对装门面,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要提倡读原著,细细体会经典的深厚内蕴,不必再听别人转述,因为这毕竟离经典远一些,重要的是要从经典中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可惜现在只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笼统地提倡阅读经典,而关于怎么读和读什么都讲不清楚,对读者的分层指导也不够,以致整个社会的阅读效果依然很差。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

A.阅读的态度、阅读的方式应根据阅读的内容来确定,不能笼统一刀切。

B.只要我们对海量信息加以整理,撷取精华,淘汰垃圾,我们就能得到思想与智慧。

C.作者引用美国作家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论述,是为了明确经典的标准。

D.无论是古代的经典,还是当代的经典,都有让人们心灵震撼的力量,引发人们思考。

E.作者认为读《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可能比读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收获更大。

16.作者对深阅读和浅阅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

A.浅阅读的阅读方式是浏览式的阅读,对阅读的内容不做深入的思考。

B.深阅读是指阅读经典著作,加进许多深刻思考的阅读。

C.纸质读物适合深阅读,而电脑、手机的屏幕阅读适合浅阅读。

D.对通俗浅显的读物应进行浅阅读,对儒家、道家的经典应进行深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6分)

马语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墙头上枯草瑟瑟,一

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马说。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无限辛酸的往事

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17.小说多处描写了马的形象,同时也描写了鸡和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8. 小说写马在诉说自己“为什么瞎了眼睛”前,先讲述琴女春琴等三个故事,其用意是什么?(6分)

19.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加以探究。(6分)

五、语言运用题(10分)

20.请抽取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出博客精神的内涵。(4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这,就是我们认识的博客精神。

21、某中学将于2013年5月1日劳动节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对下面诗歌内容、风格等

方面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词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衔接语。(每段不超过50字)(6分)

徐志摩《再别康桥》

串联词(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串联词(2)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家报纸举办有奖智力竞赛,竞赛的题目是:“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紧急情况下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应征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认为要选最有价值的那幅,有的认为要选自己最喜欢的那幅,还有的人认为……结果获得金奖的答案是“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jū、zhēnɡ/zhènɡ、ɡuō/tián、zhuó;B.xué/xuè、qīn/qìng、qiāo/qiǎo、shàn/zh ān;C.jiǔ、mí、yīn/yān、shí/shè;D.suí/suǐ、jiān、biāo/piāo、bì/bài)

2. A (B.句式杂糅,“就在于……”与“主要原因是……”合在一起;C.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明权”后加上“的观点”;D.重复赘余,删除“大概”或“左右”。)

3. D(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的醇厚,多用于感叹世风不正。A.“望其项背”意为能够望见别人的项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这里的意思正好相反,应改为“望尘莫及”或加上“难以”。B.“处心积虑”是蓄谋已久的意思(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C.“火中取栗”常比喻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此处表意相反。)

4.B(⑥句的“珍惜它”承原文“无价之宝”,“本应”引出下文②的转折,⑤①是上句“处置”的表现,④指出上述做法的错误,并提出建议③。)

5. B

6. C

7. B

8.B(“顾”义应为“顾虑”)

9.C(C项俱为介词“趁机”;A、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代前面情形;B、名词,“处所”/ 所字短语;D、承接连词/ 修饰连词,均可不译)

10.D(运用排除法,①④项乃写贼)

11.C(“倭寇首领”错,原文是“伪倭首”)

12.(6分)①行动出乎人们的意料,城顶守军被惊醒,却不知怎么办,大多向城下奔跑。(补充省略的主语“城顶守军”1分,“所为”1分(译为“做什么”也可),大意1分。)

②城外士兵多偷偷埋伏在路旁,等候贼人出来就把他们活埋于城壕中。(“窃”译为“偷偷(暗中)”1分,“伺”译为“等候”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然有贼人曲折连绵从西北方向而来,大规模偷袭进入潮阳县城,且自称是士兵。当时县里没有长史已久,潮州府通判翁梦鲤恰逢为防备倭寇而监督军事巡视到潮阳县,跟县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在一起。贼人最初不知翁公在县内,于是在夜里用绳子攀往城顶,大呼小叫着进入县城。当时守卫的士兵都偃甲而卧,贼人两千人号称万人骤然到来,行动出乎人们的意料,守军被惊醒,却不知怎么办,大多奔跑向城下。贼人借机绕城呼叫,城里人听了很是害怕,以为是倭寇攻入城内了。于是翁公马上统率军队戒严,而自己骑马过去会见贼人,问贼人从哪里来之类,贼人相顾愕然,内心既惊又怪。翁公顾虑贼人已经进入城中,短时间内恐怕攻打不下。于是部署守城官兵分布各主要路口,再调动守备军于城郊。贼人也分队焚烧城边民宅,城中百姓愈加恐慌,都奔走投靠翁公所在地方,人数以万计。翁公深为感动,露天祈祷:“愿身先士卒,接受箭石,为百姓请命。”父老闻之无不流泪。

当时有人上书,倡议拿出公家钱银悬赏壮士来抵御贼人,翁公采纳这条计谋。于是调动诸路援兵,援兵从远近而至者大约有几千人。贼人有被抓到的,翁公就亲自斩首并游行示众,贼人气势于是大泄。而城里人刘应望等带领诸生员起兵由翁公调遣,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虏贼十三人。恰逢天又大雨,贼兵更加散乱,自相踩踏。而守备、指挥带领的军队,又进攻西南路,跟翁公士兵汇合,趁机夹击,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并捕获慌称是

倭寇首领一人,救回被抓男女二十人。于是贼人自己估计力量不足,往北退守在城墙一角,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是我兵,到处大声喊叫邀战,借着雉堞的掩护攻击,矢石射入城中有如雨下,又击杀几十人。贼人大败,境况非常窘迫,我方士兵犹拼死作战。相持至日暮,有的贼人逾越城墙逃走,城外士兵多偷偷埋伏在路旁,等候贼人出来就把他们活埋于城壕中,后面的人再也不敢出来。于是趴在地上哭泣请求放一条生路,愿意将剩下来的人全部撤退。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翁公趁机传令,北开城门放走贼人,逐出城外。贼人立刻放下武器空手而奔,有的还包扎着伤口,从小路离开潮阳。于是城中安居如初,翁公抚慰民众后回到潮州。

当初,翁公采用父老建议,四次向外招纳壮士,壮士无不望风响应。他在阵前传布策略,无论大小都掏出诚心跟士兵商议,因此人们也喜欢被他使用,而得到大家极力拥护。那些拔旗斩首的奖赏,从未逾越时限。至于有被杀伤或致死的士兵,翁公亲自为他们敷药或到场看望,听闻的人没有不感叹流泪。翁公的感人事迹诸如此类。

13.(8分)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⑵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14.默写。(8分)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5.【信息整合】(5分)A D(B.对信息加以整理,撷取精华,淘汰垃圾,这样避免我们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而不一定就能得到思想和智慧。C.作者引用美国作家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论述,是为了体现他对经典的作用。E.这里漏掉了这句话的前提,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与其让他读儒家、道家的经典,不如读一些通俗易懂的介绍性读物来得实际。)[5分。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6.【概念理解】(3分)A(B.深阅读是指阅读经典著作,转述不正确。C.不是所有的纸质读物都适合深阅读,有的纸质读物也适合浅阅读,如一些生活类报纸和非学术类刊物以及导游、指南、漫画类图书。D.不是所有通俗浅显的读物都应进行浅阅读,对于初等文化和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建议他们对一些通俗浅显的读物进行深度阅读,那样收获会更大一些。)

17.(4分)(1)本文勾勒了马“巍然”、“粗壮”、“削竹般的耳朵”等外貌特征,又用牛和鸡来衬托,意在突出马出类拔萃的形象以及“我”对马的深厚情感。(2)一匹杰出的战马在遭到不公正对待后自我毁弃的抗争,与平庸的牛、鸡安享平凡的生活形成对照,表达了对遭逢不幸、自我惩罚者的同情与感慨。(一点2分)

18.(6分)①意在说明世界上有一种自残者,是为了各种目的心甘情愿地自残的;②为其自

叙经历进行铺垫;③暗示出“以马喻人”的写作意图。

19.(6分)(1)答“值得”的,参考要点:①突出了命运对它的不公,维护了自己的尊严;②这样一种悲剧性的结局对主题(怀才不遇)的表达显得更深沉有力;③即使不在战场上驰骋,也可以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尊严,这同样是自身价值的体现。(2)答“不值得”的,参考要点:①它可以继续为军官服务,用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没“瞎”;

②它可以跑到别的部队,继续驰骋疆场;③没必要后半生“装瞎”,它可以睁大眼睛堂堂正正地驾辕出力,体现自身价值。(说明:要有观点,有分析。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20.(4分)自由表达开放宽容坚持操守坚持原创(原创思考)

补充:“尊重个体”与“自由表达”是一个点,不能概括为两点。同样“开放宽容”“观点争鸣”“捍卫权利”都是同一层次一个句号内的句子,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21、(1)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随苏轼游览赤壁吧。

(2)壮美的赤壁景色,周瑜的英雄业绩,激发了我们的豪情壮志,让我们把青春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吧!

22.写作提示:本材料可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进行审题立意。材料中列举了几种选择,但是最佳的答案却是“我选择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为什么呢?因为在紧急情况下,选择抢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是最可能抢救成功的,这种选择是最有意义的。而选择最有价值和自己最喜欢的画,看似不错,但在紧急情况下很可能是抢救不成功的,这种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苍白无力的,可见选择是一种智慧,智慧的选择是成功的一半。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人生的选择,面对人生诸多选择,不是选最喜欢的,而是选最有可能实现的;不是选最有价值的,而是选最适合的。材料要我们谈论的是如何做出智慧的人生选择的问题。在当今社会里不少人不善于正确分析主客观条件和把握获取成功的机遇,眼睛只瞄准颇具诱惑力的“最有价值的”目标或只顾自己“最喜欢的”目标而放弃了“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目标,结果可想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