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63页PPT
伦理学第六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 PPT课件

历史评价遵循历史必然性标准。 历史必然性标准在评价某一社会事件 时,以这一事件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 是否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幸福,是否有 利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为依据。
伦 理 学
目录
(四)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冲突
道德的不合理性与历史的合理性 同时存在于阶级社会。
道德上应加以谴责的事,在历史 的发展中却是必然的。
信。
学 内心信念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的
内在直接标准。
内心信念还是人们进行善恶评价
目录
的内在驱动力。
退出
伦 复习思考题:
理 学
目录 退出
1.什么是道德选择? 2.如何正确理解道德选择中自由与责 任的关系? 3.简述道德评价及其方法和形式。
伦 参考书目:
理 学
目录
1.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2003.12。
伦 理 学
目录 退出
第六章 道德选择 和道德评价
第六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
伦 本章教学要点:
理 1.了解道德选择的基本含义。
2.认识在道德责任问题上的两种片面
学 观点。
3.掌握道德冲突及其类型。
目录
4.掌握道德评价及主要方法和形式。
退出
伦 本章主要内容:
理
第一节 道德选择
学
第二节 道德评价
目录 退出
2.周中之:《伦理学》,人民出版社 2004.6。
退出
四、道德评价的形式
伦 (一)传统习惯的评价功能
传统习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
理
成和积累起来的、已被普遍承认、习以为 常的道德经验和道德行为方式。
传统习惯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最起码
学 标准。
道德ppt课件

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观念的融合
相互借鉴
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观念各有 优劣,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
跨文化交流
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道德观念 交流与融合,促进人类文明进 步。
创新发展
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结 合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创新 发展现代道德观念。
教育引导
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 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
诚信原则
在职业活动中,应保持真实、公正、 不欺诈,遵守承诺和约定。
尊重原则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侵犯他人的 权利,包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隐 私等。
公正原则
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公平、公正的 原则,避免偏见和歧视。
职业操守的内涵与意义
职业操守是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职业操守是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准 则和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引领社会风尚
个人道德修养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具备高尚道德品质的个人能够成为社会的 楷模和引领者,带动更多人积极向上,共 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04
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
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责任原则
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包括对工作成果、工作过程和工作 环境负责。
接受教育
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增 强道德意识,提高道德判断力。
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联
社会和谐稳定
公共利益维护
个人道德修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良 好的道德风尚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 社会稳定。
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个人在面对公共问题时 ,会积极行动,维护公共利益,推动社会 进步。
传承优秀文化
道德决策的方法
道德 ppt课件

01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或逃
避责任。
对家庭负责
02
作为家庭成员,我们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关爱家人,为家庭
的幸福和稳定做出贡献。
对社会负责
03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积
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03
个人道德行为
尊重个人权利
尊重他人的尊严
每个人都应被视为具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无论其种族、性别、 年龄、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它规定了人们行为的底线,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的必要 手段。
道德可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同时也可以对法律进行补充和完善,使法律更 加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
02
道德的基本原则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权利
社会公义
总结词
社会公义是道德的核心,它涉及到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和正义,包括权利、机会 、资源的分配等。
详细描述
社会公义要求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措施,消除贫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不公 现象,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机会。同时,社会公义也要求富人对穷人、强势 对弱势的关注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同情弱者
对于弱势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 暖和关爱。
04
工作场所道德
尊重同事
尊重同事的人格尊严
不论职位高低,每个同事都应被平等对待,不因种族、性别、年龄 等因素受到歧视。
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积极倾听同事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开放、坦诚的交流,共同解决问 题。
互助合作
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

5
存在以下一些原则: 存在以下一些原则:
1、生存原则: 、生存原则: 2、生存可能性原则: 、生存可能性原则: 3、自我优先(自我牺牲)原则: 、自我优先(自我牺牲)原则: 4、妇女儿童优先的原则: 、妇女儿童优先的原则: 5、最大功利或快乐原则: 、最大功利或快乐原则: 6、德性原则: 、德性原则:
《不道德的交易》 不道德的交易》 影片探讨80年代贪婪与金钱挂帅的美国, 80年代贪婪与金钱挂帅的美国 影片探讨80年代贪婪与金钱挂帅的美国,一对夫妻认为 爱情弥坚足以克服任何困难….. 爱情弥坚足以克服任何困难….. 黛安娜为了实现大卫的理想,贷款买了一块土地… 黛安娜为了实现大卫的理想,贷款买了一块土地…,接 着遇到经济不景气… 两人没有收入… 着遇到经济不景气…,两人没有收入…,银行即将扣押 土地…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筹到五万元以缴贷」 :「筹到五万元以缴贷 土地…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筹到五万元以缴贷」… 于是两人就决定到赌城想办法, 于是两人就决定到赌城想办法,也因此制造了黛安娜和 凯吉的邂逅… 凯吉的邂逅… 富翁约翰·凯奇对黛安娜一见钟情, 富翁约翰·凯奇对黛安娜一见钟情,他以一百万美元的 代价, 代价,换取与黛安娜的一夜情 …… 你呢?你若是大卫或黛安娜,会如何选择? 你呢?你若是大卫或黛安娜,会如何选择? 来看看他们的决定吧! 来看看他们的决定吧! 大卫?黛安娜?谁应该负责任? 大卫?黛安娜?谁应该负责任?
第六章
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
道德选择 道德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一个道德选择的例证
有一艘航船在海上遇险,很快就要沉默, 有一艘航船在海上遇险,很快就要沉默, 船上载有12人 但只有一只至多能乘6人 船上载有 人,但只有一只至多能乘 人 的救生艇。 人是: 岁医生 岁医生、 的救生艇。这12人是:72岁医生、患绝 人是 症的小女孩、船长、妓女、 症的小女孩、船长、妓女、精通航海的 罪犯、弱智的男孩、青年模范工人、 罪犯、弱智的男孩、青年模范工人、神 贪污的国家干部、企业经理、 父、贪污的国家干部、企业经理、新近 暴发的个体户、你自己。 暴发的个体户、你自己。
第九章 道德价值与道德评价(《伦理学》PPT课件)

道德选择有两个先决条件: ➢ 一是客观上存在着多种行动方案或行动路径,这是 进行道德选择的前提;
➢ 二是行为主体必须具有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是进行 道德选择的基础。
二、道德选择中的自由与必然
道德行为的特征主要在于它是主体自由选择的行为。 恩格斯指出,“如果不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能
力、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议论道 德和法的问题”。
一方面,道德自律离不开道德他律,主体自律所依从的 社会道德规范,相对于个体而言具有外在他律性,社会 道德规范是个体道德自律选择的外在根据。
另一方面,外在他律性道德规范可以在社会道德教育和 道德生活实践中,逐渐内化为个体的自律能力,也只有 通过个体自觉自律的选择,道德行为的价值才能真正得 到实现。
道德价值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但任何相对的、特 殊的道德规范总是蕴涵着道德的普遍性因素。
道德的普遍性寓于道德的特殊性之中。
三、道德价值的多样取向与一元导向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道德价值的多样取向与一元导向的辩证 关系,是科学理解道德价值的实践落脚点。
道德价值的多样性,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不同的社会存在,多种利益主体及其复杂关系,社会历史的
第九章
道德价值和道德评价
第一节 道德价值
价值与道德价值 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道德价值的多样取向与一元导向
一、价值与道德价值
“价值”一词早在中国魏晋时期便已出现,但作为一个 理论概念则最早出现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指商品的交 换价值,后泛指对一切具有“好”的效能的客体的肯定, 意味着一定客体被人类需要,对人类具有积极意义。
在道德行为选择中,自律性与他律性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道德自律离不开道德他律,主体自律所依从的 社会道德规范,相对于个体而言具有外在他律性,社会 道德规范是个体道德自律选择的外在根据。
第八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

第六章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教学要点:本章主要阐述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两种重要的道德形式,即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
学习本章:(1)了解道德选择的基本含义。
(2)认识在道德责任问题上的两种片面观点。
(3)掌握道德冲突及其类型。
(4)掌握道德评价及主要方法和形式。
(5)掌握道德选择的依据与道德评价的标准。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选择一、道德选择的含义选择和道德选择选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
从主体上看,有个人的选择和群体的选择;从性质上看,有主动的选择和被动的选择;从过程上看,有认识选择、情感选择、行为选择、交往选择等。
道德选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选择,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作的自觉自愿的抉择。
所谓道德选择,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作的自觉自愿的抉择过程。
这个过程既包括行为动机、行为目的选择,又包括行为方式、行为结果的选择;既表现为外在交往、协调等道德实践,也表现为内在的知、情、意等道德精神活动。
二、道德选择的自由(一)道德选择的前提——自由道德选择的自由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社会自由和意志自由。
1.社会自由社会自由是指道德选择的外在可能性。
个人的选择受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规定的可能性的制约。
第一,个人选择的对象是由社会产生的,个人只能在社会所提供的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
第二,个人选择的方式要受到社会的政治、法律和道德的限制。
第三,个人选择的能力是在社会中发展起来的。
2.意志自由意志自由是道德选择的内在自由。
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它使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信念和理想进行选择。
意志自由使道德选择得以进行,又赋予选择主体以道德责任。
(二)意志自由的本性意志的规律是自由的规律,意志的本性是自由的,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伦理道德的出发点。
1.意志自由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意志作为个人的意志是特殊的,但意志必须反映普遍性。
教学课件第七章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

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
(一)标准 善恶观念 善恶是历史范畴,具有阶级性、历
史性和相对性。
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
(二)根据: 动机和效果辩证结合 1、动机论
观点: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 动机之中,与效果无关;
代表人物:康德 “善良意志” 合理之处:强调人们的行为动机 错误之处:一味追求动机的纯洁性而 忽视实际效果
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
2、效果论 观点:认为决定道德行为性质的只有
效果,与动机无关; 代表人物:边沁、密尔(或译为穆勒) 合理之处:匡正了动机论者对效果的忽
视 错误之处:把行为的社会有益性与行为
的道德性混淆起来,对复杂道德现象的评 价缺乏公正性
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
3、马克思主义道德评价的总原则
在总体上既看动机又看效果 根据行为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全面分析行为的全过程
分析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则天 下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 论心则举世无完人。”
主张孝不孝主要看动机,生活作风主 要看效果,告诉人们在动机和效果的关 系上要区别对待,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 侧重。
二、道德评价的类型和手段
三、道德行为的选择性
(三)道德行为与他人利益相关
(四)道德行为应遵守规则
四、道德选择
(一)含义
道德行为选择,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 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 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做的自觉自愿 的选择。
(二)道德选择的先决条件
1、前提:客观存在的多种行为方案 2、基础:行为主体进行选择的能力
(二)方法 1、终身学习与学思结合 2、正心诚意与慎独自律 3、知行合一与积善成德
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 响的活动。
第五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

第五章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两种重要的道德形式,即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道德选择的基本含义,认识在道德责任问题上的两种片面观点。
掌握道德冲突及其类型。
掌握道德评价的根据与道德评价的标准。
教学重点和难点:道德冲突,道德选择的自由与责任、目的与手段,道德评价根据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选择道德选择是人类诸多选择活动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选择。
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某些特定时刻,还面临着道德冲突和道德困境。
应作出正确选择。
一、道德选择界定道德选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选择。
狭义的道德选择是道德行为选择,在行为之前或行为之中,有几种行为可能性中进行行为选择。
广义的道德选择渗透于人类道德的一切领域,不仅包括行为动机、意图、目的选择,而且包括行为方式、过程、结果的选择;不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交往、调节等道德实践活动,而且表现为认识、情感、意志等道德精神活动。
即人类道德的一切内容无不具有选择意义。
此处指狭义。
案例分析。
道德选择是指同时存在几种有道德关系的行为方案时,人们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独立地作出根据某一方案行动的决定。
二、道德选择的条件:1、道德选择的客观条件:人生活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当客观环境没有提供这种选择的可能性时,便不可能发生这种行为的选择,因此,道德选择往往折射出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
制约人们道德选择的客观条件有:(1)人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2)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3)具体的生活环境(4)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和社会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
2、道德选择的主观条件:行为主体有道德选择的意志自由,这是主体方面的条件,但意志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绝对自由,而是主体在对社会历史条件和道德必然性进行认识的前提下自然选择的能力。
并非所有的人在面对选择时都会作出道德的选择,也并非同一社会中的人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在这个问题上,行为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觉悟、道德能力等在行为中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