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合集下载

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永不停歇的过程原文

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永不停歇的过程原文

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永不停歇的过程原文道德与法律的联系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

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益。

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 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2.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 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调整的对象不同。

法调整的是人们的外部行为,即意志的外在表现,因为法定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种外在秩序。

道德则不同,它同时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和内在动机都符合道德准则。

它给人们提出并要求解决的不仅是举止行动,还包括动机和世界观问题,而且更注重后者。

2.表现形式不同。

法是以“国家意志”形式出现的,表现在政权机关所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决议、条例、指示等规范性文件中。

道德则是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社会意志”,它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医务道德、政治道德、商业道德、社会舆论、社会公约等。

3.调节人们行为的方式不同。

法是通过为人们确定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建立法律关系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

而道德则主要是通过为人们指出在社会生活中的义务,在人们中间建立起以义务为纽带的道德关系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1、目的一致,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二者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是手段。

两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2、内容转化,道德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护社会秩序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必须遵守的道德。

另一类是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较高要求的道德,是应当遵守的道德。

前者通常上升为法律,也是法律所调整的内容。

3、功能互补,道德在调整范围上对法律具有补充作用。

有些行为不宜由法律调整或者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同时,法律在约束力上对道德具有补充作用。

相比法律,道德的约束是软约束,因此,重要的道德转化为法律,就可以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4、相互促进。

法律对传播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法律的实施,往往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培养。

因为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虽有不同,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或相近的,而且更为明确,所以法律的实施对道德观念的培养可以起到强化促进作用。

同时,道德对法律的实施也具有促进作用。

遵纪守法通常是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

扩展资料道德和法律在一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一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引言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法律是社会权威机构制定的规则和准则的总称,它具有强制执行和可量化性的特点。

而道德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具有约束力和普遍性的特点。

法律与道德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现实中的意义。

正文法律与道德的共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为了维持秩序和稳定而产生的规范体系。

它们共同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首先,法律和道德都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通过明文规定人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通过人们内心发展的行为准则来约束个体。

其次,法律和道德都强调了公平与正义。

法律通过审判程序来保障人们的权益,而道德则教导人们要做到公平正义。

最后,法律和道德都追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法律通过惩罚违法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而道德通过人们的内心修养来减少矛盾和冲突。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尽管法律和道德有共同点,但它们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法律具有强制性质,而道德则是自愿遵循的。

法律制定者有权利强制执行法律,而道德只能通过个体内心的自觉遵守。

其次,法律是可量化的,而道德是主观的。

法律可以通过具体的条文来确立规范,而道德往往是模糊且没有明确边界的。

最后,法律注重外部行为,而道德关注内心品质。

法律主要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则更强调个体内部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观念。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法律与道德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社会规范体系。

首先,法律可以基于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制定。

法律往往根植于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保障公正和人权。

其次,道德可以影响法律的执行。

法律的效力往往依赖于大多数人对道德的认同,如果社会上普遍缺乏道德基础,法律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最后,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法律的制约力和道德的感化力相辅相成,使社会可以更加和谐有序。

法律与道德的现实意义法律和道德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1.存在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习俗、习惯和道德去调整全部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可能,社会需要更强有力的、更广泛的、普遍的标准去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也就应运而生。

法律的出现,并非由此结束道德的历史使命,道德仍然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规范作用。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法律和道德的一般关系:道德所禁止或许可的也为法律所禁止或许可。

如在日常生活中,杀人、抢劫、欺诈等行为是违反道德的,在法律上也是禁止的;而诚实信用、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都是道德上赞许的,法律上也是许可的。

道德上不许可但是法律上是许可的。

例如,因超过诉讼时效而失去胜诉权,法律是许可的,但却是道德所不容的。

道德许可的,但法律上是不许可的。

复仇,在法律上是禁止的而在道德的层面上却是许可的,甚至是有意义的。

一般来说,当法律与道德冲突时,道德可以作为衡量法律优劣的标准,可以从价值上指引法律;而法律则可以校正道德的标准。

2.联系与区别2.1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其一,相互渗透。

法律贯穿道德的精神,道德从价值上指引法律。

法律的很多规范都是根据道德原则或规范制定的。

而道德的许多内容又是从法律中汲取的。

其二,相互制约。

道德可以对法律的公正性及其程度作出评价以保持法律发展的伦理方向。

而通过立法和司法的环节又可以促使某些道德规范的发展和完善以制约不道德行为不得越出法律许可的范围。

其三,相互保障。

从实质上讲,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同时也是或可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凡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也是或可能是违反法律要求的行为,尽管不一定必须直接追究违反者的法律责任。

其四,相互转化。

相互转化关系首先表现为“引德入律”或“从律到德”这样两个过程,道德规范作为社会自律的内容,可以转化为法律规范的社会他律的内容,而随着法治的加强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规范中他律机制,也会逐步内化为人们道德自律的机制。

2.2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产生的背景不同。

道德是在原始规范的基础上产生的,最早表现为禁忌、风俗和礼仪等。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ppt课件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ppt课件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
2
1、什么是道德? 2、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不同点(区别)? 3、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4、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对国家和青少年分别有 什么要求? 5、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
一、了解道德
1、内容 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等 (p43知识链接)
2、作用
(1)是一种行为规范,约 束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0
3、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2)法律和道德相互补充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
道德调整范围更广
补充道德强制力的不足 补充法律调整范围的不足
11
法律和道德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国家: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加强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青少年:
(1)增强法治观 念,自觉守法、 护法
(2)提高道德素 养和道德水平。
法律表彰和鼓励先进, 伸张正义、弘扬正气
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 风气,提高人们道德 水平
8
3、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1)法律对道德有促进作用 道德对法律有促进作用
道德水平提高
守法、护法
P45 学生见义勇为,惩治肇事司机
弘扬了优秀道德品质
9
阅读P45案例(张老汉)
思考: 1.儿子的行为为什么会激起村里人的义愤? 2.法院判决之后张老汉的生活状况能得到改善吗?
(2)促使人们对“是非、 善恶、公正与偏私、荣 誉与耻辱”等做出判断 和选择。
4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相同点 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
5
2、不同点

法律与道德的三种基本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三种基本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三种基本关系李林2012-10-29 14:50:26 来源:北京日报实践证明,在现代社会,任何国家的法律和道德都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

那么,究竟该怎样认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从法理学和伦理学方面来看,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一是道德的法律化。

即通过立法把国家中大多数的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转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一般来讲,道德是法律正当性、合理性的基础,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往往是法律做出相关规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大多数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的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结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是法律的源泉,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法律善恶的重要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立法工作,不断加强民主科学立法,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这个法律体系中,许多法律规定的内容,都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法律化的积极成果。

例如,我国法律规定诚实守信、赡养父母、抚养子女、尊重和保障人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等,总体上都反映或者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

二是道德的非法律化。

道德与法律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大多数道德已经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少数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例如,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同事之间的友爱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爱关系、孝敬父母的伦理要求以及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扶危济困等道德追求,一般是很难纳入法律调整和强制规范的范畴而使之法律化的。

在某些道德不能或不宜法律化的情况下,不要随意使这些道德问题成为法律问题。

三是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

目前,有的地方出现的见利忘义、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明我国法律对于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

法与道德的关系

法与道德的关系

法与道德的关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法与道德相区别:1、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前者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2、法与道德的规范内容不尽相同。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益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即应当做什么或者不应当做什么,并不一定要求社会或者他人对其承担等量的义务。

3、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结构不同。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4、保证法与道德实施的力量不同。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等诸手段。

5、法与道德的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6、法与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同。

可以说大多数的社会关系即可以由法和道德共同调整,也可以由它们各自调整;但是也有少数的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

7、法与道德的发展前途不同。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二)、法与道德相联系1、一国范围内的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体现。

2、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相互渗透。

3、法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徒法不足以自行”,它需要其它手段的配合,其中法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4、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

5、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6、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

7、法必须以道德作为价值基础。

8、法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论述法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法,属于历史范畴。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段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1、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2、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奴隶主阶段和奴隶阶段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存在严重的对立,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激烈的对抗,正是这种矛盾和斗争,导致了国家和法的产生。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

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需要法律的辅助,但两者也有区别:一是调整的对象不同。

道德与法律在调整对象上的区别表现在:道德主要通过调整人的内在信念和思想动机来影响人的外在行为;法律主要指向人的外在行为,要求人的外在行为的合法性。

具体来说,道德秩序是内在的和自觉的,而法律历史是外在的和强制性的。

道德包括对动机的考虑,要求人们按照道德责任的意识行事,而法律不考虑潜在的动机,主要基于行为的外在方面。

二是调节手段不同。

道德调节主要是基于社会主体的伦理认同和道德评价,通过舆论的批评和谴责以及主体的自我反思来促进主体遵守道德。

法律调整主要是通过有组织的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法律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憨教学资源网
道德水平低的人:法律意识弱
小憨教学资源网

二、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1.法律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道德水平的 提高 2.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们自觉守法 护法,并补充法律的不足
体现、维护
法律
补充、支持、促进
道德
共同点: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1、请你评价一下肇事司机的行为。
2、以上案例说明法律意识强弱对道德品质好坏有什么作用?
(提示:三位同学、肇事司机)
凡是违犯法律的行为,也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违反道德的行为,则不一定违犯法律。
试一试: 你能各举一个例子吗?(每个1分)
小憨教学资源网
道德水平高的人:法律意识强
道德水平低的人:法律意识弱
归纳
表现形式不同…… 区 别
道 德 与 法 律 的 关 系
实现方式不同……
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联 系
二者相互促进、相 互配合、相互补充
法律对道德的作用 道德对法律的作用
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 范,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 繁荣
小憨教学资源网
三、我国的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情境感受:
一天,青年小王见一儿童不慎掉入水沟, 儿童大呼救命,小王视而不见,随后赶来的 儿童的父亲见小王见危不救,就大骂一通, 还真想揍他一顿。过了一会,小王购物后在 一僻静处被两歹徒拦路抢劫,小王大呼救命, 此时路过的行人也视而不见,歹徒跑了,被 劫的小王若有所思地瘫坐在地上。
1、小王和行人的行为是怎样评价的? 违反道德
浏览教材P43-46,思考以下问题:
• 1.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 • 2.道德与法律的不同点 • 3.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小憨教学资源网
道德的内涵: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 的行为,促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在 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 等方面做出判断和选择。
小憨教学资源网
依靠社会舆论和教育的 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 主要依靠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
涉及人们的一切行为, 只调整人们的行 包括思想、品格、言 为 语、行为。
李佳、王文宇、张小飞三位同学在放学 回家的路上,看到一辆拉货的违章高速行驶, 把同方向骑自行车的两个人撞倒。三人见状 高喊停车救人,但货车司机却加大油门逃跑 了。他们记下了肇事货车的车号后又立即拦 住一辆汽车,将伤者送往医院。公安机关根 据三位同学提供的车号,迅速将肇事司机抓 获。他们的行为受到社会和学校的表彰。
2、他们的行为违法吗?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不违法
道德的谴责
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同 时违反法律,它虽然会受到社会 舆论的谴责,但不一定会受到法 律的制裁。
一、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内容 道德 法律 区别 表现形式 存在于认识和舆论之中, 成文, 不成文、概括、笼统 不同 严格、明确、具体 实现方式 不同 调整对象 和范围不 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