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8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区别

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区别
• 3.我国东北平原由于温度太低,所以不 能种冬小麦,成为春小麦的主要分布区 ;而华北平原则成为冬小麦的一个重要 分布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不适宜种春小
我国小麦三大产区
我国的春小麦和冬小麦大 致以古长城为界,长城以北主 要种植春小麦,长城以南主要 种植冬小麦。
1.北方小麦区
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 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 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 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 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 、山西诸省区。
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区别
在高中阶段,很多同学对于 春小麦和冬小麦难以区分。简 单来说,冬小麦是秋季播种, 要过冬的小麦;春小麦是春季 播种,不过冬的小麦。
春小麦
• 春小麦:是指春节过后播种的,8、9月份收 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 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 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 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 夏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
冬小麦
• 冬小麦是指在9、10 月份播种,次年4、5月 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冬小麦 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 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 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
2.南方冬小麦区
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 岭淮河以南。这里是我国水稻 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 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其 特点是商品率高。主产区集中 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
3.春小麦区
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 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 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 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 肃和内蒙古。
• 冬小麦应是秋播春末收获的。在我国一般 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 为冬小麦。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
产量差异
由于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的不同,春小麦和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春小麦的亩产较低,而冬 小麦的亩产较高。
原因分析
春小麦生长周期短,营养积累时间相对较少,同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干旱、寒冷等不利条件的影响 ,导致产量下降。而冬小麦生长周期长,营养积累时间充足,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产量较高。
冬小麦的种植环境
冬小麦主要种植在南方地区,如华东 、华中和华南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气 候条件较为温暖,冬季气温较高,有 利于小麦的生长和成熟。
冬小麦的种植地区通常具有较为优越 的土壤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所需 的养分和水分条件。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差异
春小麦的种植时间通常在春季3-5月份,播种后经过90110天的生长周期即可收获。
02
春小麦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 旬播种,生长期为90-120冬小麦的定义
冬小麦是指秋季播种的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等地区。
冬小麦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生长期为240-270天,主要靠人工灌溉 ,一般亩产在600-800斤左右。
制品。
冬小麦的适用性
适应气候条件
冬小麦适合在秋季播种,生长周 期较长,一般需要在有霜期进行 种植。冬小麦对气候的要求相对 较低,可以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
下生长。
土壤要求
冬小麦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要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产量与质量
冬小麦的产量相对较高,但质量 略逊于春小麦,适合制作淀粉类
制品。
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应用领域比较
冬小麦的脂肪含量也相对较高 ,这使得它的味道更加浓郁。
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口感差异
春小麦由于其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低的淀粉含量,口感更加硬脆,适合喜欢口感硬实的人食用。

春小麦和冬小麦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春小麦和冬小麦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春小麦和冬小麦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1.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2.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

3.我国小麦三大产区:
(1)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

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2)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

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

其特点是商品率高。

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

附:1.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7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8.2%,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域单元。

地形略呈三面环山、平原中开的盆地轮廓。

中部是海拔150m左右的广阔的东北平原,外围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向外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呈马蹄形排列。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的1/5,人均耕地量全国最多。

耕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和山间盆地和谷地.本区土壤主要为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生产力较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

一、小麦的分类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

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

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

小麦以播种期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中国以冬小麦为主。

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

冬小麦在国庆节左右播种,6月下旬7月上旬收割。

冬小麦是在秋分左右播种,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适宜。

小麦要经过一个冬季的寒冷才能在次年开花结实,这是冬小麦,也是华北地区种植小麦的一个特点。

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时期一般为10月上旬,生育期230天左右,第二春季返青,成熟在第二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东北平原的小麦为春小麦,春季(4月中旬)播种,春小麦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夏季(7月20左右)收割。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 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奏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側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増加粮食总产星,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星约占全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星均接近全国的踩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星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星不足,冬夏温差极大°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曰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 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釆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増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最,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1.东北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7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8.2%,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地域单元。

地形略呈三面环山、平原中开的盆地轮廓。

中部是海拔150m 左右的广阔的东北平原,外围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向外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呈马蹄形排列。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的1/5,人均耕地量全国最多。

耕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还有一些分布于山前台地和山间盆地和谷地.本区土壤主要为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生产力较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

一、小麦的分类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

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

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

小麦以播种期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中国以冬小麦为主。

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

冬小麦在国庆节左右播种,6月下旬7月上旬收割。

冬小麦是在秋分左右播种,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适宜。

小麦要经过一个冬季的寒冷才能在次年开花结实,这是冬小麦,也是华北地区种植小麦的一个特点。

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时期一般为10月上旬,生育期230天左右,第二春季返青,成熟在第二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小麦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东北平原的小麦为春小麦,春季(4月中旬)播种,春小麦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夏季(7月20左右)收割。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冬小麦生育期较长,且不同地区生长期差异较大,中国南方冬麦区为120天,北方冬麦区为270天以上,西南部高海拔地区可达330天以上,全世界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小麦总种植面积的75%,分布广泛。

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收获,春小麦生育期短,通常为80-120天,种植面积约占小麦总种植面积的25%,多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

我国小麦也以冬小麦为主。

小麦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两种。

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小麦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角质,又叫玻璃质,其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粉质胚乳疏松,呈石膏状。

凡角质占本粮粒横截面1/2以上的籽粒,称角质粒。

含角质粒50%以上的小麦称硬质小麦。

硬质普通小麦含蛋白质、面筋较多。

质量也较好,主要用于制面包、馒头、中国面条等主食品。

粒质特硬、面粉含量高的硬质小麦,适以制通心粉、意大利面条和挂面。

凡角质不足本粮粒1/2(包括1/2)的籽粒,称粉质粒。

含粉质粒50%以上的小麦,称为软质小麦。

软质普通小麦粉质多、面筋少,适合制饼干、糕点、烧饼等。

小麦籽粒可用于制酒精、淀粉和糊精,作为制葡萄酒、白酒、啤酒、酱油、醋的原料。

麦粉经细菌发酵转化为麸酸钠后,可提制味精。

二、世界小麦的分布全世界小麦产量最多的是中国(约占全世界产量的29%),其次是欧盟、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东欧和澳大利亚等国。

1.美国中部农业区,有小麦带和玉米带,可以认为是一个平躺的“小”字,中间一竖为一根玉米棒(玉米带),类似于中国的长城,两旁即为小麦带,北为春小麦,南是冬小麦;2.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因其纬度较低,气候较为温暖,因此种植的只能是与中国华北地区类似的冬小麦,澳大利亚的小麦也是在当地的秋季播种,夏季收割。

俄罗斯春小麦成带状分布在伏尔加河流域。

在前苏联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带,主要是种植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局限在基辅以南和大高加索山脉以北,大致以50°N为界,其以南为冬小麦,以北为春小麦。

俄罗斯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东欧平原和西南部的顿河流域,以小麦、马铃薯、向日葵、甜菜、亚麻为主。

东部和北部大片寒冷地区均不适于农作物生长。

尽管俄罗斯土地辽阔,但粮食仍不能自给,目前还需大量进口。

这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是很不利的。

法国农作物分布:小麦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北部高平原;法国几乎是冬小麦,10月播种,来年7.8月收获.春小麦的份额仅占0.5%。

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盛产葡萄;畜牧业主要在西南部丘陵地区。

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三、我国小麦的分布、产量及进出口概况在我国,各地都有小麦种植。

全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4%和90%,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主产省份有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等省。

其中河南、山东种植面积最大。

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6%,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主产省有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

小麦主要种植区有以下几个: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和辽宁、内蒙部分地区。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接近全国的8%,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及总量的47%和50%,故为春小麦的主产区。

在黑龙江有大量国营农场。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映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北部春麦区:全区以内蒙古为主,包括河北、陕西、山西部分地区。

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1%,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小麦平均单产在全国各区中为最低。

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个别地区有二年三熟。

本区小麦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90-120天,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熟期在7月上旬左右,最晚可至8月。

西北春麦区:本区以甘肃、宁夏为主,包括内蒙、青海部分地区,麦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总产量达5%。

单产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而据各春麦区之首。

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品种属春性,生育期120-130天。

3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上旬左右成熟。

新疆是冬、春麦兼种区.在冬、春小麦生产中,春小麦种植面积占40%以上,以北疆为主。

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山西大部,陕西、辽宁、宁夏、甘肃一部分及北京、天津两市。

全区麦田面积和产量分别为全国的9%及6%左右,小麦平均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为主。

一年两熟制在灌溉地区有所发展。

品种类型为冬性或强冬性,生育期260天,9月中旬左右播种,6月下旬左右成熟。

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全部,河南大部,河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甘肃部分地区。

全区小麦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及48%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4%,是中国小麦主产区。

灌溉地区以一年两熟为主,旱地及丘陵地区多为两年三熟,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

品种多为冬性或弱冬性,生育期230天左右。

播种期一般为10月上旬,但部分地区常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时播种,致使晚茬面积增大,产量降低,故合理安排茬口和播种期,是小麦生产的关键,全区小麦成熟在5月下旬至6月初。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

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

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

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

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

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

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

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南各省大部,上海、浙江、江西全部以及河南信阳地区。

全区小麦面积为全国麦田总面积的11.7%总产量约为全国的15%,单位面积产量高,为全国各区之首。

生育期200天左右,播种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次年5月下旬成熟。

西南冬麦区:包括贵州全境,四川、云南大部,陕西、甘肃、湖北、湖南部分地区,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2.2%,其中以四川盆地为主产区。

生育期180-200天,一般地区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尽管我国是世界上小麦产量最高的国家,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们对小麦的消费偏好等原因,使得我国小麦供应总量难以完全满足我国人民的需要。

除了数量不足之外,我国小麦还面临着品种与质量低下的问题,需要进口国外高质量的小麦,单独或者与国产小麦混合使用,以提高面粉的品质。

我国从1958年开始进口小麦。

进入80年代以后,一直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进口国家。

我国在1987年、1988年和1991年,因为国内减产,曾经一度进口量超过1500万吨。

最近三年,由于我国小麦生产连续三年丰收,小麦的进口量大幅度减少,每年维持在200万吨上下。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