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化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化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化工工艺学》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总学时数:72

学分数:5

I、考试对象

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

II、考试目的

本课程为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是从事化工生产和管理的必备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的化工工艺过程的原理、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初步掌握工艺过程操作及其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化工工艺学的坚实基础。

通过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化工工艺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III、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9章,分两学期授课,第一学期考核第1~5章内容,第二学期考核第6~9章内容。

本课程期末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电子器具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

IV、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重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合成氨

一、考核知识点

1、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取

2、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

3、氨的合成

二、考核重点

1、原料气制取、净化、氨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及催化剂

2、合成氨生产的工艺过程及主要工序的工艺条件

3、基本的工艺计算

三、考核要求

1、原料气的制取

烃类蒸汽转化掌握烃类蒸汽转化的基本原理,甲烷蒸汽转化主要反应;温度、压力、水碳比的影响及转化工艺条件;催化剂及催化剂的使用条件。了解二段转化过程、转化工艺流程及转化炉。

2、原料气的净化

(1)脱硫

掌握干法脱硫、湿法脱硫的脱硫剂及适用场合,了解氧化锌法、ADA法的主要反应。

(2)一氧化碳变换

掌握中温变换、低温变换的反应温度,变换后一氧化碳的含量;一氧化碳变换反应;一氧化碳变换率的计算;中温变换和低温变换所用催化剂。了解变换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

(3)二氧化碳的脱除

了解常用的脱碳方法种类:碳酸丙烯酯法。掌握碳酸钾水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转化度、再生度的计算方法。了解碳酸钾溶液脱除二氧化碳的工艺流程。

(4)少量一氧化碳的脱除

掌握原料气净化对一氧化碳含量的要求;掌握铜氨液吸收法溶液的组成;吸收一氧化碳的活性组分;总铜、铜比的定义,铜比控制范围;氨在铜液中的三种形式。了解铜氨液吸收一氧化碳的反应、铜洗工艺条件及流程。掌握甲烷化法的适用场合及甲烷化反应。了解甲烷化法工艺条件。掌握铜洗法、甲烷化法脱除碳氧化物所能达到的净化度。

(5)热法与冷法流程的比较

了解热法与冷法流程各自的特点及缺点。

3、氨的合成

(1)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

掌握氨合成反应、用逸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了解平衡氨含量及反应热的计算。

(2)氨合成反应动力学

了解氨合成反应机理、动力学方程的形式、催化剂的反应速度常数。

(3)催化剂

掌握氨合成反应所用催化剂、催化剂活性组分、还原反应、还原温度空速。了解引起催化剂中毒的毒物。

(4)工艺条件的选择

掌握操作压力的确定、氨合成反应温度、空速、氨净值定义,空速、氢氮比的选择。了解催化剂生产强度的计算,惰性气含量及初始氨含量的确定。

(5)氨合成工艺流程

了解大型氨厂流程。掌握中型氨厂的合成工艺流程,能对合成回路进行物料衡算。

(6)氨合成塔

掌握氨合成塔的一般结构、内件与外筒的作用;并流双套管式氨合成塔的结构、气体流路。了解冷激式合成塔的结构、气体流路。

第二章化学肥料

一、考核知识点

1、尿素

2、硝酸铵

3、酸法磷肥

4、氯化钾

5、复合肥

二、考核重点

1、尿素生产的原理、工艺条件、气提法生产工艺

2、过磷酸钙生产原理

3、磷酸铵生产原理

三、考核要求

1、尿素

识记尿素的性质、生产过程的步骤。了解尿素生产全循环的流程。

(1)尿素生产的基本原理

掌握尿素合成的总反应,了解尿素合成反应机理及合成速度。

(2)合成过程的适宜条件

掌握尿素合成反应中温度、氨碳比、压力的选择。

(3)水溶液循环生产工艺

了解水溶液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条件及生产流程。

(4)气提法生产工艺

掌握二氧化碳气提法的原理。了解气提法生产流程。

(5)尿素的结晶与造粒

了解结晶尿素和粒状尿素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条件。

2、硝酸铵

(1)硝酸铵主要性质

掌握硝酸铵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硝酸铵的生产方法

了解中和法、转化法生产过程。

(3)典型工艺流程

了解硝酸铵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

3、磷酸

(1)湿法磷酸生产的基本原理

掌握湿法磷酸生产的主要化学反应、硫酸钙结晶过程、酸分解磷矿动力学。

(2)湿法磷酸的工艺流程

了解典型二水物湿法磷酸流程、半水-二水法新工艺流程。

(3)湿法磷酸的浓缩

了解湿法磷酸的浓缩方法。

4、过磷酸钙

(1)过磷酸钙生产原理

掌握硫酸分解磷矿制造过磷酸钙的总反应,了解反应的两个阶段。

(2)生产工艺条件

掌握硫酸用量确定的依据及用酸浓度,了解酸温度、磷矿粉细度等条件。

(3)生产工艺流程

了解过磷酸钙生产流程的主要工序。

5、氯化钾

(1)溶解结晶法抽取氯化钾

了解溶解结晶法抽取氯化钾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2)浮选法抽取氯化钾

了解浮选法抽取氯化钾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6、复合肥

了解磷酸铵、硝酸钾、复混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硫酸与硝酸

一、硫酸

(一)考核知识点

1、二氧化硫炉气的制备

2、二氧化硫炉气的净化

3、三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4、三氧化硫的吸收

(二)考核重点

1、硫铁矿焙烧过程

2、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过程

(三)考核要求

1、二氧化硫炉气的制备

(1)硫铁矿的焙烧过程

掌握硫铁矿焙烧过程的化学反应、炉气的组成、温度条件。了解焙烧速度及影响因素。(2)沸腾焙烧与焙烧炉

掌握气流速度确定的条件,了解沸腾焙烧炉的结构。

(3)焙烧工艺条件

了解硫铁矿焙烧过程的工艺条件。

2、炉气的净化

(1)炉气净化的方法

掌握炉气净化的基本方法及作用。

了解旋风除尘、电除尘及文丘里除尘的工作原理。掌握旋风除尘、电除尘的特点及适用场合,文丘里的优缺点。

掌握炉气中不分的危害,转化对水分的要求,干燥所用吸收剂、硫酸浓度的确定、干燥条件。

(2)炉气净化的工艺流程

了解水洗流程和酸洗流程的组成、优缺点。

3、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1)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化学平衡

掌握二氧化硫氧化反应及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

(2)二氧化硫氧化反应速度与催化剂

了解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机理;反应速度。了解二氧化硫氧化反应催化剂及活性组分、国内常用的催化剂。

(3)氧化工艺条件的选择

掌握确定反应温度的原则、二氧化硫初始浓度、最终转化率的选择。

(4)二氧化硫转化器

掌握多段间接换热式转化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多段冷激式转化器的工作原理。

(5)二氧化硫氧化的工艺流程

了解一次转化工艺流程。掌握二次转化工艺流程。

4、三氧化硫的吸收

(1)吸收原理

掌握三氧化硫吸收过程吸收剂的选择;吸收酸浓度、吸收酸温度、进塔气体温度的确定。

(2)吸收流程

了解浓硫酸吸收工艺流程。

5、三废治理

了解硫酸生产过程产生的尾气、烧渣和废液的处理方法。

二、硝酸

(一)考核知识点

1、氨的催化氧化制取一氧化氮

2、一氧化氮的氧化

3、氮氧化物气体的吸收

4、稀硝酸生产工艺流程

5、尾气的治理和能量利用

6、浓硝酸的生产简介

(二)考核重点

1、氨氧化工艺流程

2、稀硝酸生产工艺流程

(三)考核要求

1、氨的催化氧化制取一氧化氮

(1)掌握氨氧化的化学反应、铂系和非铂系催化剂性能特点、氨氧化工艺条件选择。

(2)掌握氨氧化工艺流程及反应器。

2、一氧化氮的氧化

(1)了解一氧化氮氧化反应的化学平衡、反应速度、影响因素。

(2)掌握一氧化氮氧化的工艺过程

3、氮氧化物气体的吸收

(1)了解吸收反应平衡、平衡浓度以及吸收速度。

(2)掌握氧氮化物吸收条件的选择。

(3)掌握氧氮化物吸收流程。

4、稀硝酸生产工艺流程

(1)掌握稀硝酸生产的常压法、加压法、综合法3种工艺流程。

(2)了解各种硝酸生产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

5、尾气的治理和能量利用

掌握尾气治理的催化还原法、溶剂吸收法、固体吸附法的原理。

6、浓硝酸的生产简介

(1)由氨直接合成浓硝酸

掌握制造浓硝酸的生产过程和直接合成浓硝酸的工艺流程。

(2)间接法生产浓硝酸简介

了解浓硫酸法浓缩硝酸和硝酸镁法浓缩硝酸的生产方法。

第四章纯碱与烧碱

一、考核知识点

1、氨碱法制纯碱

2、联合法抽取纯碱和氯化铵

3、烧碱

二、考核重点

1、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生产步骤、氨盐水的碳酸化

2、联合制碱生产原理

三、考核要求

1、氨碱法制纯碱

掌握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生产步骤。

(1)石灰石的煅烧与石灰乳的制备

了解石灰石的煅烧反应和反应温度、氧化钙的消化反应;了解煅烧设备。

(2)盐水的精制与吸氨

了解盐水精制的目的、常用方法。了解盐水也氨及CO2的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及主要设备。

(3)氨盐水的碳酸化

掌握氨盐水碳酸化的化学反应,Na+、NH4+‖、Cl-、HCO3——H2o四元体系相图,P1、P2代表的意义,碳酸化过程的工艺条件的分析。了解氨盐水碳酸化过程的反应机理,碳化塔的结构及操作。

(4)重碱的煅烧

掌握重碱煅烧反应及操作条件,了解煅烧设备、重质纯碱的制造。

(5)氨的回收

了解蒸氨的原理、母液的蒸馏设备及工艺条件。

(6)氨碱法制碱生产总流程

了解氨碱法制碱生产总流程。掌握氨碱法制碱的特点和总的反应式。

2、联合制取纯碱和氨化铵

掌握联合制碱法中的制碱、制铵两个过程构成的循环。

(1)联合法制碱生产原理

掌握联合制碱循环生产原理,能将两个过程在示意相图(图4-16)中标出。了解氯化铵结晶原理及

相图分析。掌握循环过程中的三相工艺指标。

(2)联合制碱法工艺流程

了解联合制碱法工艺流程。

(3)联合法与氨碱法的比较

掌握联合法也氨碱法各自生产过程的优缺点。

3、烧碱

识记食盐水溶液电解制取烧碱的反应,电解制碱的常用方法。

(1)解过程的基本原理

识记民解过程的基本定律、阳极、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了解理论分解电压、超电压、槽电压等定义。

(2)隔膜法电解的工艺流程

了解隔腊法电解的工艺流程及电解槽工作原理。

(3)烧碱溶液的蒸发和固碱的生产

了解多数蒸发器的蒸发流程、降膜法制固碱的流程。

第五章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产品

一、考核知识点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原料

2、乙烯系列主要产品

3、丙烯系列主要产品

4、碳四系列主要产品

5、芳烃系列主要产品

6、涤纶

二、考核重点

1、乙烯系列主要产品

2、碳四系列主要产品

三、考核要求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原料

识记天然气、石油、煤、农副产品等基本有机化学工业原料的特点。

2、乙烯系列主要产品

(1)聚乙烯

掌握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性能特点及生产流程、工艺条件。

(2)环氧乙烷

掌握环氧乙烷的生产原理、催化剂性能特点、生产工艺条件及乙烯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工艺流程。

(3)乙醛

了解传统工业生产乙醛的主要方法;掌握乙烯液相直接氧化法生产乙醛的原理和工艺过程。

3、丙烯系列主要产品

(1)聚丙烯

了解低聚丙烯的性能特点、生产方法,掌握聚丙烯生产工艺过程、催化剂构成、工艺条件。

(2)丙烯腈

了解丙烯腈的生产方法,掌握丙烯氨氧化主副反应及工艺流程,所用催化剂构成,分析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

4、碳四系列主要产品

(1)丁二烯

了解丁二烯的性能特点及用途;掌握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化学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

(2)甲基叔丁基醚

掌握甲基叔丁基醚的生产方法、工艺条件、工艺流程。

5、芳烃系列主要产品

(1)苯乙烯

了解苯乙烯的基本性质、生产新技术;掌握催化脱氢制苯乙烯的化学原理、催化剂构成、工艺条件、工艺流程。

(2)对苯二甲酸

了解对苯二甲酸的基本性质、重要用途;掌握对二甲苯高温氧化制对苯二甲酸的化学原理、催化剂构成、工艺条件、工艺流程。

6、涤纶

(1)了解涤纶的优异性能和不足;

(2)掌握聚酯纤维的生产方法、工艺条件、工艺流程。

第六章天然气化工

一、考核知识点

1、天然气的组成与加工利用

2、天然气的分离与净化

3、天然气提氦

4、天然气制碳黑

5、天然气转化合成甲醇

6、天然气制乙炔

7、天然气的氯化加工

8、天然气的其他直接化学加工

二、考核重点

1、天然气的分离与净化

2、天然气转化合成甲醇

3、天然气的氯化加工

三、考核要求

1、天然气的组成与加工利用

(1)掌握天然气的组成与分类;

(2)掌握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3)了解天然气的加工利用途径。

2、天然气的分离与净化

(1)掌握天然气重力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工艺计算方法及重力分离器结构;

(2)掌握天然气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工艺计算方法及旋风分离器结构;

(3)了解天然气溶剂吸收脱水的溶剂选择、脱水工艺流程、吸收塔工艺计算、溶剂再生系统操作条件确定;

(4)了解天然气固体吸附脱水的吸附过程、常用吸附剂、吸附过程、吸附脱水工艺流程、工艺计算;

(5)了解同时脱除水汽和含硫化合物的工艺过程。

(6)掌握天然气硫磺回收的化学原理、催化剂构成、工艺流程、硫磺回收率影响因素、硫磺回收尾气的处理。

3、天然气提氦

(1)了解氦的性质、用途和来源;

(2)了解天然气低温冷凝法提氦工艺流程、膜分离基本原理、膜分离工艺流程。

4、天然气制炭黑

(1)了解炭黑的性质与用途;

(2)了解炭黑的生产方法、天然气槽法炭黑生产工艺流程、天然气半补强炉法炭黑生产工艺流程。

5、天然气转化合成甲醇

(1)掌握甲醇的性质、用途及制备原理;

(2)掌握高压法合成甲醇生产工艺、低压法合成甲醇生产工艺、中压法合成甲醇生产工艺;

(3)了解合成甲醇的催化剂组成、工艺条件、定额消耗。

6、天然气制乙炔

(1)了解乙炔的性质及用途;

(2)了解部分氧化法生产乙炔的化学原理、工艺流程;

(3)了解电弧法生产乙炔的工艺流程。

7、天然气的氯化加工

(1)了解甲烷氯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甲烷的热氯化与光氯化反应机理、甲烷的氧化氯化化学原理;

(3)了解甲烷综合氯化生产工艺、甲烷氧化氯化工艺及四氯化碳生产工艺。

8、天然气的其他直接化学加工

(1)了解天然气合成氢氰酸的化学原理和工艺流程;

(2)了解天然气硝化制硝基甲烷的化学原理和工艺流程;

(3)了解天然气制二硫化碳的化学原理和工艺流程;

(4)了解天然气直接氧化制甲醛的化学原理和工艺流程;

第七章石油炼制

一、考核知识点

1、原油的组成与一般性质

2、原油预处理

3、原油精馏

4、延迟焦化

5、催化裂化

6、加氢裂化

7、加氢精制

8、电-化学精制

9、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10、丙烷脱沥青

11、润滑油的溶剂精制

12、润滑油的脱蜡

13、润滑油的白土精制

二、考核重点

1、原油精馏

2、催化裂化

3、加氢裂化

4、润滑油的溶剂精制

三、考核要求

1、原油的组成与一般性质

掌握原油的元素组成、馏分组成、烃类组成;了解原油中的非烃化合物、胶状沥青状物质、固体烃等。

2、原油预处理

了解原油含盐含水的危害;掌握原油脱盐脱水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工艺流程。

3、原油蒸馏

了解原油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的区别和作用,掌握常减压蒸馏工艺过程及操作条件。掌握原油蒸馏馏分分布及其用途。了解蒸馏塔及加热炉主要结构。了解蒸馏设备防腐蚀措施。

4、延迟焦化

掌握延迟焦化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了解主要操作条件和产品分布。

5、催化裂化

了解延迟焦化与催化裂化的区别。掌握催化裂化主要反应特点及产品特点。了解裂化催化剂的主要类型、性质及成分。掌握催各种化裂化工艺流程及其工艺参数对催化裂化过程的影响。了解提升管裂化反应装置主要结构及其作用。了解催化剂再生技术及能量回收。

6、加氢裂化

了解加氢裂化工艺的优缺点;掌握加氢裂化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

7、加氢精制

了解加氢精制的目的,加氢精制与加氢裂化的主要区别;掌握加氢精制的工艺流程、工艺条件。

8、电-化学精制

了解电-化学精制的目的,掌握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

9、润滑油的使用性能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掌握润滑油的粘度、粘温性能、低温流动性、抗氧化安定性等概念及其与润滑油化学组成的关系。

10、丙烷脱沥青

了解丙烷脱沥青的目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丙烷脱沥青过程的影响因素。

11、润滑油的溶剂精制

掌握润滑油溶剂精制的目的、基本原理、溶剂选择、工艺流程及溶剂精制的影响因素。

12、润滑油的脱蜡

了解润滑油的脱蜡的目的、溶剂脱蜡基本原理、溶剂选择、溶剂脱蜡工艺流程及溶剂脱蜡过程的影响因素。

13、润滑油的白土精制

了解润滑油白土精制的目的、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

第八章石油产品加工

一、考核知识点

1、烃类裂解反应

2、烃类裂解炉

3、裂解气的压缩与净化

4、裂解气的分离

5、催化重整

6、裂解汽油加氢

7、芳烃转化

二、考核重点

1、裂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与动力学分析

2、裂解反应的影响因素

3、裂解反应规律

三、考核要求

1、烃类裂解反应

了解烃类裂解工艺的生产目的和各类化学反应原理,应用反应的标准自由焓变化来判断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掌握裂解自由基反应机理。掌握各种烃类的裂解反应规律。

掌握各工艺参数对裂解反应的影响,记识动力学裂深度函数KSF及其作用。

2、烃类裂解炉

了解管式炉裂解法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及主要裂解炉型(如詹姆斯SRT型炉、三菱M-TCF倒梯

台炉、凯洛格MSF裂解炉及斯通-韦勃斯特USC裂解炉)。

3、裂解气的压缩与净化

了解裂解气一般组成情况及压缩与净化的目的,多段压缩工艺流程,酸性气体脱除的化学原理、工艺流程,裂解气脱炔的化学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条件。

4、裂解气的分离

了解裂解气深冷分离的各种工艺流程,乙烯精馏塔和丙烯精馏塔的操作条件。

5、催化重整

了解催化重整的基本原理、重整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典型工艺流程;掌握芳烃抽提工艺流程和芳烃精馏工艺流程。

6、裂解汽油加氢

了裂解汽油加氢基本原理、催化剂组成、工艺条件、工艺流程。

7、芳烃转化

了解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化学反应原理、工艺流程;

了解脱烷基制苯的热力学、动力学原理、催脱反应和热脱反应的影响因素,脱烷基制苯工艺流程;

了解二甲苯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二甲苯异构化典型工艺流程。

第九章煤的化学加工

一、考核知识点

1、煤及其转化利用

2、煤的气化

3、煤的液化

4、煤的焦化

二、考核重点

1、煤气化原理

2、煤液化原理

三、考核要求

1、煤及其转化利用

了解煤的组成、分类及我国煤炭资源;掌握煤的转化利用途径。

2、煤的气化

(1)了解原料煤的组成和性质对气化的影响;

(2)了解煤气化的化学原理、气化动力学;

(3)了解煤气化炉原理,各种气化炉的优缺点;

(4)掌握固定床气化法的气化炉及气化流程;

(5)了解沸腾床气化法和气流床气化法;

(6)了解煤气化联循环发电工艺流程。

3、煤的液化

(1)了解煤的间接液化——F-T合成液化燃料的化学原理、催化剂组成和选择、反应器类型、工艺流程、影响因素;

(2)了解煤的直接液化技术、HRI催化两段液化工艺及影响因素;

(3)了解煤油共处理工艺基本原理;

(4)了解甲醇转化制汽油的反应机理。

4、煤的焦化

(1)了解煤的成焦过程;

(2)了解配煤原理和焦炭质量,我国炼焦煤配比的选择及配煤指标;

(3)了解现代焦炉:焦炉构造、焦炉的炉型:炼焦新技术:捣因炼焦、型煤配煤法、煤干燥预热、干法熄焦。

(4)了解煤气燃烧物料计算、焦炉热量平衡计算,炼焦化学产品性质和产率,化学产品回收工艺。

V、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要求的说明

为了使考核内容具体化,本大纲对各章规定了考核要求,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的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考试命题能够明确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了解、识记、掌握等层次规定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其含义是:

了解:要求一般了解有关概念原理、公式结论的形式、意义和导出过程,不要求记忆。

识记:要求对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义和基本公式能熟记。

掌握:在熟记的基础上能全方位地把握基本概念、原理、定义和公式,懂得其物理意义,有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有关热量、物料衡算,反应热力学平衡和反应动力学原理的初步应用。

二、教材

本大纲主要教材是“化工工艺学”,薛荣书、谭世语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工工艺学”,陈五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年,第二版。

2、“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吴指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年。

三、命题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及考核要求,不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不任意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应突出重点章节,体现课程重点内容。

2、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填充题、改错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工艺流程图、计算题等。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习题 一、填空题: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任务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等资源,通过各种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2、(乙烯)的产量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4、天然气中的甲烷的化工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之一:在镍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水蒸气转化或经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高级醇、氨、尿素以及一碳化学产品。 5、石油主要由(碳)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6、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7、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大类。 8、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9、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脱盐)、(脱水)处理。 11、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石脑油)。 12、石脑油是(催化重整)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14、催化裂化目的是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油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料。 15、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 脱氢缩合等反应。 19、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 20、工业上采用的催化裂化装置主要有以硅酸铝为催化剂的(流化床催化裂化)和以高活性稀土Y分子筛为催化剂的提升管催化裂 化两种。 23、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 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24、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 Pt/Al2O3 )。 25、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烷烃脱氢芳构化、正构烷烃的异构 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27、从重整汽油中提取芳烃常用(液液萃取)方法。 28、催化重整的工艺流程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预处理、催化重整、(萃取和精馏)。 30、环烷烃和烷烃的芳构化反应都是吸热反应,而催化重整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为了保持一定的反应温度,一般催化重整反应器 (串联),中间设加热炉补偿反应所吸收的热量。 31、加氢裂化是炼油工业中增产航空喷气燃料和(优质轻柴油)常用的一种方法。 34、加氢裂化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有:烷烃加氢裂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烷烃、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多环环烷烃的开环裂化和(多环芳 烃开环裂化)。 35、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芳香核结构)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37、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煤与石灰熔融生产电石。 38、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它分 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 39、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个重要部分:(原料烃的热裂解)和裂解产物的分离。 41、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42、二次反应,主要是指一次反应生成乙烯、(丙烯)的等低级烯烃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甚至最后生成焦或碳。 43、烷烃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脱氢反应)和断链反应。 45、从(分子结构中键能数值的大小)来判断不同烷烃脱氢和断键的难易。 46、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断链比脱氢(容易);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降低。 48、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降低;烷烃的脱氢能力与烷烃的分子结构有关;带支链的烃较直链 烃(容易)断裂。 49、不论是脱氢反应或是断链反应,都是热效应很大的(吸)热反应。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化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化工工艺学》期末复习题 1、化学工艺学是研究由化工原料加工成化工产品的化学生产过程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原料加工、设 备、工艺流程)。 2、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化学矿)。 3、石油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组成和结构不同、数量众多的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石油中的化合物可 以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大类。 4、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震性能的指标,(十六烷值)是衡量柴油自燃性能的指标。 5、硫酸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三步,包括(SO2的制取和净化)、(SO2氧化成SO3)和SO3的吸收。 6、各族烃类裂解反应的难易顺序为(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7、CO变换反应是(可逆放热反应)。 8、隔膜法电解食盐水工艺的主要产品是(NaOH和Cl2)。 9、烷烃热裂解主要反应为(脱氢反应和断链反应)。 10、催化剂一般由(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催化剂)组成。 11、半水煤气是以空气和水蒸气作气化剂制得的煤气,主要成分是(CO、H2和N2)。 12、转化率是针对(反应物)而言的;选择性是针对(目的产物)而言的;收率等于转化率与选择性之 积。 13、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聚合而得,在其高分子中结构单元与重复单元(相同)。 14、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和(产品分离及精制)三大步骤。 15、化工中常见的三烯指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三苯指苯、甲苯和(二甲苯)。 16、SO2氧化成SO3的反应是一个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因此,(降低温度)、(提高压力)有 利于平衡转化率的提高。 17、合成氨反应方程式为H2+3N2→2NH3,该反应是一个(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 18、分子发生热裂解反应,反应温度最高的是(乙烷)。 19、硫铁矿焙烧工艺中(硫酸化焙烧)是用来回收中钴、铜、镍等有色金属的。 20、块状原料煤一般用固定床气化炉。加料位置在(上部),气化位置在(中部)。 21、氧氯化最典型的应用是(乙烯制氯乙烯)。 22、煤干馏产物有(焦炭、煤焦油和煤气)。 23、煤气化过程中温度最高的是:(氧化层)。 24、己二胺和己二酸缩聚生成尼龙-66,在其高分子中,结构单元与重复单元(不相同)。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一、固体燃料气化法 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燃料 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 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1.煤气化有几种工业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蓄热法:将空气和水蒸气分别送入煤层,也称间歇式制气法 富氧空气气化法:用富氧空气或纯氧代替空气进行煤气化 外热法: 利用其他廉价高温热源来为煤气化提供热能,尚未达到工业化阶段 2.气化炉有哪些床层类型,描述各自的特点工业用煤气化炉有几种类型 固定床:气体从颗粒间的缝隙中穿过,颗粒保持静止 流化床:增大气速,颗粒开始全部悬浮于气流中,而且床层的高度随气速的增大而升高 气流床:气流速度增大至某一极限值时,悬浮于气流中的颗粒被气流带出 间歇式气化炉、鲁奇炉、温克勒炉、K-T炉、德士古炉 3.煤的气化剂有哪些用不同气化剂进行煤气化,气体产物各是什么 空气和水蒸气

空气煤气(N2、CO)、水煤气(H2、CO)、混合煤气、半水煤气 4.固定床煤气化炉燃料层如何分区各区进行什么过程 干燥区:使新入煤炉中的水分蒸发 干馏区:煤开始热解,逸出以烃类为主的挥发分,而燃料本身开始碳化 气化区:煤气化的主要反应在气化区进行 灰渣区:灰渣于该区域出炉 5.固定床气化炉燃料最下层是什麽区其有何作用 灰渣区可预热从底部进入的气化剂并保持不因过热而变形 6.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是什么为什么循环时间如何分配 工业上将自上一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有五个阶段,吹风阶段、蒸汽一次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空气吹净7.什麽是加氮空气其作用为何使用中应注意什麽事项 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 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 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 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 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 P70P72 二、一氧化碳变换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化工工艺学概论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部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任务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等资源,通过各种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2、(乙烯)的产量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4、天然气中的甲烷的化工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之一:在镍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水蒸气转化或经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高级醇、氨、尿素以及一碳化学产品。 5、石油主要由(碳、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6、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7、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大类。 8、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9、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脱盐)、(脱水)处理。 10、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石脑油)。 11、石脑油是(催化重整)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12、催化裂化目的是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油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料。 13、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14、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 15、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16、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 Pt/Al2O3 )。 17、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烷烃脱氢芳构化、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18、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芳香核结构)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19、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和煤与石灰熔融生产电石。 20、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它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 21、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个重要部分:(原料烃的热裂解)和裂解产物的分离。 22、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化工工艺学期末考试总结(1)

《化工工艺学》 一、填空题 1. 空间速度的大小影响甲醇合成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 2. 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合成气。 3. 芳烃系列化工产品的生产就是以苯、甲苯和 二甲苯为主要原料生产它们的衍生物。 4. 石油烃热裂解的操作条件宜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低烃分压。 5. 脱除酸性气体的方法有碱洗法和乙醇胺水溶液吸附法。 6. 天然气转化催化剂,其原始活性组分是,需经还原生成才具有活性。 7. 按照对目的产品的不同要求,工业催化重整装置分为生产芳烃为主的化工型,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主的燃料型和包括副产氢气的利用与化工燃料两种产品兼顾的综合型三种。 8. 高含量的烷烃,低含量的烯烃和芳烃是理想的裂解原料。 9. 氨合成工艺包括原料气制备、原料气净化、原料气压缩和合成。

10.原油的常减压蒸馏过程只是物理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得到的轻质燃料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要求。 11. 变换工段原则流程构成应包括:加入蒸汽和热量回收系统。 12. 传统蒸汽转化法制得的粗原料气应满足:残余甲烷含量小于0.5% 、(H2)2在 2.8~3.1 。 13. 以空气为气化剂与碳反应生成的气体称为空气煤气。 14. 低温甲醇洗涤法脱碳过程中,甲醇富液的再生有闪蒸再生、_ 汽提再生 _、_热再生_三种。 15.石油烃热裂解的操作条件宜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和低烃分压。 16. 有机化工原料来源主要有天然气、石油、煤、农副产品。 18. 乙烯直接氧化过程的主副反应都是强烈的放热反应,且副反应(深度氧化) 防热量是主反应的十几倍。 19. 第二换热网络是指以_ _为介质将变换、精炼和氨合成三个工序联系起来,以更合理充分利用变换和氨合成反应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0. 天然气转化制气,一段转化炉中猪尾管的作用是

2019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精心整理 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 一、固体燃料气化法 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燃料 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 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 1 外热法: 2 而升高 3 空气和水蒸气 空气煤气(N2、CO)、水煤气( 4 干燥区: 气化区: 5.固定床气化炉燃料最下层是什麽区?其有何作用? 灰渣区可预热从底部进入的气化剂并保持不因过热而变形 6.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是什么?为什么?循环时间如何分配? 工业上将自上一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有五个阶段,吹风阶段、蒸汽一次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空气吹净7.什麽是加氮空气?其作用为何?使用中应注意什麽事项? 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 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

精心整理 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 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 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 P70P72 二、一氧化碳变换 1、名词解释:高温变换:CO在320~350℃变换,使CO含量低于3%。使用Fe-Cr 催化剂,使大 部分CO转化为CO2H2O 低温变换:CO在230~280℃变换,使CO含量低于0.3%,使用Cu-Zn 催化剂 耐硫变换:宽温变换在 2、 以Fe2O3 3、 小的铜结晶- 温度下催化CO 稳定剂 4 5.为什麽要严格控制还原条件,氢气含量按程序逐步提高? 6 为了尽可能接近最佳温度线进行反应,可采用分段冷却。段数越多,越接近最佳反应温度线 7.为什么低温变换温度要高于露点温度?有什么危害? 当气体降温进入低变系统时,就有可能达到该条件下的露点温度而析出液滴。液滴凝聚于催化剂的表面,造成催化剂的破裂粉碎引起床层阻力增加,以及生成铜氨络合物而使催化剂活性减低。所以低变催化剂的操作温度不但受本身活性温度的限制,而且还必须高于气体的露点温度 8.以煤为原料制气,为什么高温变换要分段进行?而低温变换不必分段进行? 以煤气化制得的合成氨原料气,CO含量较高,需采用多段中温变换。用铜氨液最终清除CO,该法允许变换气CO含量较高,故不设低温变换。低温变换过程温升很小,催化剂不必分段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化学工艺学试题答案

《化学工艺学》考查课期末试题 班级:08化工(1)班学号:08003028姓名:李强 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答:1、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向大型化、综合化、精细化发展;3、多学科合作、技术密集型生产;4、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5、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6、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2.什么是转化率?什么是选择性?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 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 答:1、转化率:指某一反应物参加反应而转化的数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分率 或百分率,用符号X表示。定义式为X=某一反应物的转化量/该反应物的起始量对于循环式流程转化率有单程转化率和全程转化率之分。 单程转化率:系指原料每次通过反应器的转化率 XA=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反应器进口物料中组分A的量 =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循环物料中组分A的量全程转化率:系指新鲜原料进入反应系统到离开该系统所达到的转化率 XA,tot=组分A在反应器中的转化量/新鲜原料中组分A的量 2、选择性:用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选择性系指体系中转化成目的产物的某 反应量与参加所有反应而转化的该反应物总量之比。用符号S表示, 定义式S=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的量/该反应物的转化总量 或S=实际所得的目的产物量/按某反应物的转化总量计算应得到的目的产物理论量 3、因为对于复杂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着生成目的产物的主反应和生成副产物的 许多副反应,只用转化率来衡量是不够的。因为,尽管有的反应体系原料转化率很高,但大多数转变成副产物,目的产物很少,意味着许多原料浪费了。所以,需要用选择性这个指标来评价反应过程的效率。 3.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 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 答:1、基本特征包括:催化剂是参与了反应的,但反应终止时,催化剂本身未 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的变化,因此催化剂在生成过程中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使用;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即加速反应),但不能改变平衡;催化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定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2、作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改进操作条件;催化剂有助于开发新的反应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以乙苯为原料,氧化铁系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单管反应器中制备苯乙烯的过程。 2、学会稳定工艺操作条件的方法。 3、掌握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转化率、选择性、收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找出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区域。 4、了解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二、实验的综合知识点 完成本实验的测试和数据处理与分析需要综合应用以下知识: (1)《化工热力学》关于反应工艺参数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工艺参数与平衡组成间的关系。 (2)《化学反应工程》关于反应转化率、收率、选择性等概念及其计算、绝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特点。 (3)《化工工艺学》关于加氢、脱氢反应的一般规律,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基本原理、反应条件选择、工艺流程和反应器等。 (4)《催化剂工程导论》关于工业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及再生方法。 (5)《仪器分析》关于气相色谱分析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原理 1、本实验的主副反应 主反应: 副反应: 在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还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此外还有芳烃脱氢缩合及苯乙烯聚合生成焦油和焦等。这些连串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反应的选择性下降,而且极易使催化剂表面结焦进而活性下降。 2、影响本反应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 乙苯脱氢反应为吸热反应,?H o >0,从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20ln RT H T K p p ?= ???? ????可知,

提高温度可增大平衡常数,从而提高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但是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加,使苯乙烯选择性下降,能耗增大,设备材质要求增加,故应控制适宜的反应温度。本实验的反应温度为:540~600℃。 (2)压力的影响 乙苯脱氢为体积增加的反应,从平衡常数与压力的关系式Kp=Kn= γ? ? ? ? ? ? ? ∑i n P 总可知,当?γ> 0时,降低总压P总可使Kn增大,从而增加了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故降低压力有利于平衡向脱氢方向移动。本实验加水蒸气的目的是降低乙苯的分压,以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较适宜的水蒸气用量为:水﹕乙苯=1.5﹕1(体积比)或8﹕1(摩尔比)。 (3)空速的影响 乙苯脱氢反应系统中有平行副反应和连串副反应,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副反应也增加,苯乙烯的选择性可能下降,故需采用较高的空速,以提高选择性。适宜的空速与催化剂的活性及反应温度有关,本实验乙苯的液空速以0.6h-1为宜。 3、催化剂 本实验采用氧化铁系催化剂,其组成为:Fe2O3-CuO-K2O3-CeO2。 四、预习与思考 1、乙苯脱氢生成苯乙烯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如何判断?如果是吸热反应,则反应温度为多少?实验室是如何来实现的,工业上又是如何来实现的? 2、对本反应而言是体积增大还是减小?加压有利还是减压有利,工业上是如何来实现加减压操作的?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加入水蒸气可以降低烃分压? 3、在本实验中你认为有哪几种液体产物生成?有哪几种气体产物生成?如何分析? 4、进行反应物料衡算,需要—些什么数据?如何搜集并进行处理? 五、实验装置及流程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实验装置及流程见图1。 六、实验步骤及方法 1、反应条件控制 汽化温度300℃,脱氢反应温度540~600℃,水﹕乙苯=1.5﹕1(体积比),相当于乙苯加料0.5mL/min,蒸馏水0.75 mL/min (50毫升催化剂)。 2、操作步骤 (1)了解并熟悉实验装置及流程,搞清物料走向及加料、出料方法。 (2)接通电源,使汽化器、反应器分别逐步升温至预定的温度,同时打开冷却水。 (3)分别校正蒸馏水和乙苯的流量(0.75mL/min和0.5mL/min) (4)当汽化器温度达到300℃后,反应器温度达400℃左右开始加入已校正好流量的蒸馏水。当反应温度升至500℃左右,加入已校正好流量的乙苯,继续升温至540℃使之稳定半小时。 (5)反应开始每隔10~20分钟取一次数据,每个温度至少取两个数据,粗产品从分离器中放入量筒内。然后用分液漏斗分去水层,称出烃层液重量。 (6)取少量烃层液样品,用气相色谱分析其组成,并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7)反应结束后,停止加乙苯。反应温度维持在500℃左右,继续通水蒸气,进行催化剂的清焦再生,约半小时后停止通水,并降温。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考试

1、(B)产量往往标志着的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A、甲烷 B、乙烯 C、苯 D、丁二烯 2、天然气主要由(A)、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A、甲烷 B、乙烯 C、苯 D、丁二烯 3、石油主要由(C)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A、氧 B、氮 C、碳 D、硫 4、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 B )和芳香烃。 A、烯烃 B、环烷烃 C、炔烃 D、二烯烃 5、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 B ) 三大类。 A、芳香基石油 B、中间基石油 C、直链基石油 D、支链基石油 6、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A)处理。 A、脱盐、脱水 B、脱硫、脱盐 C、脱蜡、脱水 D、脱盐、脱硫 7、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A)。 A、石脑油 B、柴油 C、航空煤油 D、煤油 8、(A)是催化重整装置生产芳烃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A、石脑油 B、柴油 C、航空煤油 D、煤油 9、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A)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 油和重油。 A、沸程 B、密度 C、黏度 D 特性因数 10、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C) 和重油。 A、减压渣油 B、胶质 C、润滑油 D、重柴油 11、催化裂化目的是将( B )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料。 A、减压渣油 B、常压馏分油 C、润滑油 D、重柴油 12、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A)、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 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 A、异构化反应 B、烷基化反应 C、聚合反应 D、脂化反应 13、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 反应( B )等反应。 A、烷基化反应 B、叠合、脱氢缩合 C、聚合反应 D、脂化反应 14、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 B )、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加氢裂化。 A、烷基化反应 B、常减压蒸馏 C、催化氧化 D、脂化反应 15、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 B )。 A、烷基化反应 B、加氢裂化 C、催化氧化 D、脂化反应 16、工业上采用的催化裂化装置主要有以硅酸铝为催化剂的(A)和以高活性稀土Y分子筛为催化剂的提升管催 化裂化两种。 A、流化床催化裂化 B、加氢裂化 C、催化氧化 D、脂化反应 17、催化重整是使(A)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 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A、常压蒸馏所的轻汽油馏分 B、减压蒸馏所的柴油 C、常压渣油 D、减压渣油 18、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A)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 A、芳烃 B、甲烷 C、环氧乙烷 D、脂肪酸 19、(C)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A、常减压蒸馏 B、催化裂化 C、催化重整 D、催化氧化 20、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A)。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化工工艺学题库

第一章合成氨 1、简述天然气为原料进行蒸汽转化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有哪些?采用哪些措施可以抑制副反应? 2、甲烷蒸汽转化过程工艺条件该如何选择,为什么? 3、蒸汽转化过程为什么要采用两段转化?两段转化的供热方式有何不同 4、甲烷蒸汽转化-段炉的结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5、一氧化碳变换为何要采用中温变换和低温变换?工艺条件如何选择? 6、天然气中的硫有哪些形式,干法和湿法脱硫各有哪些?有何优缺点? 7、氧化锌脱硫前为什么要和钴钼加氢脱硫联合使用? 8、什么叫热碳酸钾法?采用热碳酸钾脱碳的基本原理如何?条件如何选择? 9、合成氨粗原料气的精制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如何? 10、提高铜氨液吸收残余CO和CO2的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11、简述铜铵富液的再生目的以及在再生塔中各设备中的流动路径。 12、氨合成反应有何特点?如何选择氨合成的工艺条件? 13、氨的合成流程为什么要采用回路流程?合成气中氨的分离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 14、氨舍成塔为什么要采用夹层式?合成塔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优缺点? 15、绘出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的方块流程图。 16、比较甲烷蒸汽转化、一氧化碳变换、氨的合成所采用催化剂的情况。 第二章尿素 1、尿素合成的原料和基本原理是什么? 2、尿素生产的原则流程图是什么? 3、尿素合成工艺参数如何选择? 4、高压气提法生产尿素的高压圈包括那些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5、尿素生产主要有哪些设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硫酸 1、简述硫酸生产原料的原料。 2、以硫铁矿为原料,绘出硫酸生产的工艺流程方块图。 3、硫铁矿焙烧之后,获得的炉气应经过哪些处理才能进入转化炉,分别采用何种设备完成? 4、沸腾焙烧时,可采用哪些措施保持炉温稳定。 5、SO,转化为SO,过程有何特点,为什么要采用两次转化两次吸收。 6、SO,吸收过程的工艺条件如何选择? 7、简述硫酸生产过程中是如何处理三废的。 第四章制碱 1、氨碱法制备纯碱的主要化学反应有哪些? 2、氨碱法制纯碱有哪些步骤? 3、氨碱法制碱过程中如何除去原料盐中的Ca2+、Mg2+离子 4、联合制碱法的生产原理是什么? 5、氨碱法与联合制碱法有何异同?

化工工艺学 第三章 机械分离

第三章机械分离 本章学习指导 1.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实现非均相物系分离(包括沉降分离和过滤分离),掌握过程的基本原理、过程和设备的计算及分离设备的选型。 建立固体流态化的基本概念。 2.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1)沉降分离(包括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原理、过程计算和旋风分离器的选型。 (2)过滤操作的原理、过滤基本方程式推导的思路,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常数的测定。 (3)用数学模型法规划实验的研究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颗粒及颗粒床层特性 (2)悬浮液的沉降分离设备 本章一般了解的内容 (1)离心机的类型与应用场合 (2)固体流态化现象(包括气力输送) 3.本章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从理论上讨论颗粒与流体间相对运动问题,其中包括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沉降和流态化)、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过滤),并借此实现非均相物系分离、固体流态化技术及固体颗粒的气力输送等工业过程。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用于处理绕流和流体通过颗粒床层流动等复杂工程问题,即注意学习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简化处理的思路和方法。 4.本章教学的学时数分配 知识点3-1 授课学时数1 自学学时数2 知识点3-2 授课学时数3 自学学时数6 知识点3-3 授课学时数3 自学学时数6 知识点3-4 授课学时数1 自学学时数2 参考书籍 (1)柴诚敬,张国亮.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陈维枢主编.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上册.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3)陈敏恒等,化工原理(上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4)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手册(第二版),通用设备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5)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上册.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6)时钧等.化学工程手册,上卷.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7)McCabe W. L. and Smith. J. C. 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5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1993 (8)Foust A. S. and Wenzel. L.

有机工艺学——常用指标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 第一章 化工生产中的常用指标与催化剂(1) 【考纲要求】掌握化工生产中的常用指标(转化率、产率、收率、消耗定额、空间速度、接触时间)的概念及其计算 【基本知识点】 1.转化率 (1)定义:转化率是( )。转化率越大,说明参加反应的原料量越( ),转化程度越( )。由于进行反应器的原料一般不会全部参加反应,所以转化率的数值(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符号:( ) (3)表达式:( ) 工业生产中有单程转化率和总转化率之分。 A.单程转化率 a.定义:表示反应物一次通过反应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与输入反应反应器的反应总量的百分比。 b.公式:单程转化率=进入反应器的反应物量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100% = 进入反应器的反应物量量-反应后剩余的反应物进入反应器的反应物量×100% c.习题巩固:以乙烷为裂解原料生产乙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通入裂解炉的乙烷量为7000kg/h ,反应后,尾气中含乙烷2450kg/h ,求乙烷的转化率。 B.总转化率 a.定义:表示输入到过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与输入到过程的反应物的总量的百分数。 对于有循环和旁路的生产过程,常用总转化率。

b.公式:总转化率=量 进入到过程的反应物总物量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反应×100% c.习题巩固:用乙烷作原料裂解生产乙烯,通入裂解炉的新鲜原料乙烷为5000 kg/h ,裂解气分离后,没有反应的乙烷2000kg/h 又返回了裂解炉进行反应,最终分析裂解气中含乙烷1500 kg/h ,求乙烷的总转化率。 2.产率(或选择性) A.理论产量 (1)定义:理论产量是指( )。 (2)计算公式: 对于反应aA+bB====pP+qQ mp 理(A 反)=? B.产率 (1)定义:产率( )。 即参加反应的原料有一部分被副反应消耗掉了,而没有生成目的产物。产率越高,说明参加反应的原料生成的目的产物越多( )。 (2)符号:( ) (3)公式:产率=参加反应的原料量 原料量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100% (4)习题:用乙烷作裂解原料生产乙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通入裂解炉的乙烷量 为7000kg/h ,反应后,尾气中含乙烷2450kg/h ,得到乙烯量为3332 kg/h ,求乙烯的产 率。

建设工程经济 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设工程经济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查) 学时:36 学分:4 适用对象: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方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总论,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经营预测与决策,价值工程,工程建设方案和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供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高职高专作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 1、熟悉基本建设的概念,内容,作用,分类及其程序; 2、了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建设与建筑业的关系; 3、理解经济效果的含义; 4、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其来源,固定资产折旧; 5、熟悉建筑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章首先从技术实践活动及其要素入手,介绍了技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主要论述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简要介绍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