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狼的练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上语文《狼》专题

苏教版七上语文《狼》专题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乃:才 • 悟:明白 • 寐(mèi):睡 觉 • 盖:原来 • 以:用来 • 诱:迷惑
• 这才明白前面 那只狼假装睡 觉,原来(是) 用来诱惑对方 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黠(xiá): 狡猾 • 而:连词, 表转折 • 顷刻:一会 儿
• 狼也太狡猾 了,可是一 会儿两只狼 都被杀死了,
• 狼通常独自活动, 但却是最团结的 动物,不会舍弃 自己的同伴。
文化中的狼——狼的十大哲学
• 6、表里如一
• 狼很想善良,但 狼的胃只能消化 肉,所以只能干 净地吃掉猎物。
文化中的狼——狼的十大哲学

——专题
畅谈——狼
• 谈谈你所知道 有关“狼”的 成语、谚语、 故事、传说、 影片…… • 你眼中的狼是 怎样的一个形 象?
成语中的狼
• 狼狈为奸 • 狼吞虎咽 • 狼狈不堪 • 狼心狗肺 • 狼子野心
• 鬼哭狼嚎 • 杯盘狼藉 • 狼烟四起 • 引狼入室 • 声名狼藉
谚语中的狼
• • • • • • • 狼披羊皮还是狼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 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
英语谚语
人们眼中的狼
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ty of the sheep.
狼死羊安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 but never his nature.
狼的牙齿会掉,本性却改不了。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文言知识归纳——一词多义
• 恐前后受其敌 • 场主积薪其中 • 屠乃奔倚其下 • 一狼洞其中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屠自后断其股 • 指两只狼 • 指麦场 • 指积薪 • 指积薪 • 指屠夫 • 指狼

七上语文《狼》练习题含答案

七上语文《狼》练习题含答案

《狼》练习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是_______(填朝代)著名的文学家。

二、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三、重点字词解释。

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 2.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_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屠大窘.________________5.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6.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_____7.苫.蔽成丘 ________________8.弛.担持刀 ________________9.眈眈..相向 ________________10.一狼径去.________________11.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屠暴.起 ________________ 13.又数刀毙.之________________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5.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17.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四、词类解释1.一词多义:①以:投以.骨 ________________ 以.刀劈狼首________________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②止:止.有剩骨________________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________________③前:后狼止而前.狼又至________________ 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④意:意.暇甚________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________________⑤敌: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 盖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①弛.担持刀________________②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③一狼仍从.________________④盖.以诱敌 ________________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3.词类活用:①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②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③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④一狼洞.其中 ________________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五、重点句子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狼》同步训练(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狼》同步训练(含参考答案)

《狼》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狼》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朝人,别号。

本文选《__________》。

答案:蒲松龄|清|山市|聊斋志异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狼》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现在山东省淄博市)人。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注音:黠窘苫寤尻答案:xiá|jiǒng|shān|wù|kāo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正确填写注音,“黠”尻”三字要注意区别声母;“苫”字要注意声母的平翘舌音;“尻”要注意声母是k。

点评:本题判断点较多,有难度。

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区别,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

3.解释划线的词。

①狼亦黠矣()②一狼洞其中()③屠自后断其股()④目似瞑,意暇甚()答案:狡猾|打洞|大腿|神情解析:分析:文言实词是常考的是“大腿”。

点评:古文中一般常用实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

4.解释句中加点的字的含义。

一狼径.去____________屠暴.起____________ 缀.行甚远____________答案:径直|突然|紧跟解析:分析:理解文言文,文言实词是关键。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

点评:古文中一般常用实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

第18课 狼 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含解析)

第18课 狼 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含解析)

第18课狼同步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含解析)第18课狼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积薪(xīn)屠大窘(jǒng)眈眈相向(dān)B.假寐(mèi)目似瞑(míng)苫蔽成丘(zhàn)C.尻尾(kāo)意暇甚(xiá)狼亦黠矣(xiá)D.变诈(zhà)倚其下(yǐ)顷刻两毙(qīng)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B.志怪小说,主要指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东方朔的《神异经》、干宝的《搜神记》等。

“志”是记述的意思。

C.《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书中写的大多是奇人异士的故事。

题目“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

D.《狼》这一课告诉我们,面对那些凶恶可怕的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顾野有麦场___三顾茅庐B.眈眈相向___ 虎视眈眈C.目似瞑,意暇甚死不瞑目D.场主积薪其中___ 杯水车薪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狼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狼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绝密★启用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 狼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满分: 51分姓名: 得分: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题目的回答要求,将答案正确填写在规定位置上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3分)1. 下面是本学期课文内容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标题简洁阐明了地点、节令,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叙了作者少年时期在百草园、三味书屋后园两个地方的生活C.《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了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D.郑振铎的《猫》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2. 下列“止”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A.狼乃止B.止有剩骨C.一狼得骨止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分)3.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无计 计:计策、计划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驱:追随、追赶C.一狼洞其中 洞:洞穴D.遂割破爪下皮 遂:于是(3分)4. 选出对甲乙丙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乙、丙三文的情节都围绕屠户和狼的斗争展开,故事的开端点明的时间都是天快黑的时候,地点都是途中。

B.甲、乙两文在故事的发展部分都刻画了屠户的心理活动,所用的相同的一个词是“惧”。

C.甲、乙两文在刻画屠户的同时,也刻画了狼,两文都表现了狼的贪婪狡猾的本性。

D.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3分)5.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遂钩肉 遂负之以归B.狼乃止 乃悟前狼假寐C.屠暴起 则屠人之残暴D.屠自后断其股 狼自苫中探爪入(3分)6. 下列“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B.又数刀毙之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遂负之以归(3分)7.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乃止 止:停止B.顾野有麦场 顾:拜访C.目似瞑,意暇甚 瞑:闭上眼睛D.顾无计可以死之 计:计策、计划(3分)8.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得骨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C.狼不敢前 其一犬坐于前D.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9.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屠惧,投以骨B.盖以诱敌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止增笑耳10.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B.两狼之并驱如故 驱:追随、追赶C.场主积薪其中 薪:柴草D.犬坐于前 犬:狗(3分)11. 下列选项中,句中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自后断其股 自:从B.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人C.以吹豕之法吹之 之:代词,代指狼D.股直不能屈 股:大腿(3分)12. 下列关于甲文《狼》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叙事部分包含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狼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狼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狼练习题及答案学完了一节有关狼的语文课文后,就要准时的做好相应的练习才能有效的稳固好〔语文学问〕。

下面就和学习啦我一起来做份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狼练习题,希望对你有所用!狼原文及翻译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可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照旧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逐。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观看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刚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20《狼》课时训练第一课时1.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奔倚.其下()眈眈..相向()少.时()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乃悟前狼假寐.()狼亦黠.矣()2.解释加点的字(1)缀.行甚远(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屠乃奔倚..其下(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5)意.将遂入以攻其后(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选出与“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意义相同的两项()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填空:《狼》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

5.下列句子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请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8.下面是关于“狼”的一些处世之道,请仿照示例,将空缺的地方用四个字概括。

(1):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

(2):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3)授狼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

课时训练答案1.zhuì qǖ xīn shàn bì yī dān shǎo míng xiá suì mèi xiá2.(1)紧跟(2)旧,原来(3)跑过去倚靠(4)一会儿(5)想要,打算(6)多少3.BD4.《聊斋志异》清蒲松龄5.D6.(1)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狼专题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狼专题

《狼》专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全面把握狼的形象。

2、理解文学作品中对狼的不同认识,全面地看问题。

3、能正确处理人与狼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狼的形象,理解文学作品中对狼的不同认识,全面地看问题。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翻译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这篇课文。

现在老师挑了几句话来考考大家,分别请几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PPT:我来翻译2.刚才同学们都翻译的很好,请大家一起来齐读一遍。

(纠正朗读节奏)同时请思考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一只怎样的狼?二、关于狼·初知1.分析狼凶残、贪婪、狡猾的形象:PPT:从这几句话中可以读出狼是怎样的形象?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2、其实狼的凶残、贪婪、狡猾的形象在蒲松龄的另外两则狼故事以及一些成语、谚语、寓言故事中也有体现。

我们上节课也布置了同学们去搜集,现在我们拿出来展示、交流一下。

PPT:印象中的狼先来说说形容狼的成语……有哪些关于狼的谚语呢……我们再来讲讲狼的故事……3、总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狼留给人们的印象实在不怎么好,所以人们对狼往往持有怎样的态度呢?同学回答厌恶、害怕、憎恶……归结板书“否定”。

三、关于狼·新知1.人们对狼的否定体现在这些带有鲜明贬义色彩的词语上,我再考考大家,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狼》中哪一个字是“狡猾”的意思。

生齐答——黠。

(答不出老师点明)。

文中对黠的解释是狡猾,蒲松龄对狼的贬斥和嘲讽就体现在这个字上。

一个字往往有好几个义项,让我们翻开古汉语词典,看看对这个字的另一种解释。

2.黠字意思的另一面就是聪明与智慧(板书),下面我们一起阅读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文章开头就说“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她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划出相关语句。

PPT:自读课文,找出“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这句话的依据?2.确实“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不是经验丰富的老猎人是很难发现这一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松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 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èi()
2.填空。

⑴《狼》的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⑵《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名,“志异”的意思是。

⑶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⑷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惧狼→()→()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3-7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
(1)敌( ) (2)股( )
5.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6.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答案:
1.zhuì jiǒng shàn bì yi shù bì suì kāo 弛眈眈瞑暇黠寐
2.蒲松龄清《聊斋志异》书斋记述奇异的事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遇狼御狼杀狼
3.B
4.(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大腿
5.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6.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7.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
8.到达(的水平)询问都放在便,立即
9.如同好像像....的东西如同
10.代词,它的,代指大象代词,它的,代指小事物代词,他的
11.曹冲生五六岁,智意。

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12.司马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