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气象及海洋卫星

合集下载

常见遥感卫星及传感器介绍

常见遥感卫星及传感器介绍

常见遥感卫星及传感器介绍在现代遥感技术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卫星和传感器,用于收集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遥感卫星和传感器的介绍。

1. Landsat系列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是最早实现陆地遥感的系列卫星,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合作运作。

Landsat卫星使用多光谱传感器,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监测陆地覆盖变化和环境监测等应用。

2.NOAA系列卫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运营的卫星系统,主要用于气象预报和海洋监测。

NOAA卫星携带多种传感器,包括红外线和微波辐射计,用于监测大气温度、云层、气溶胶、海洋温度等气象和海洋参数。

3. Sentinel系列卫星:欧洲空间局(ESA)运营的Sentinel系列卫星是欧洲自主研发的卫星系统,用于实现全球环境和气候监测。

Sentinel卫星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包括雷达和多光谱仪等,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全球覆盖的地表图像。

4. MODIS传感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传感器是NASA的一个重要遥感工具,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

该传感器可以提供多光谱图像,用于监测全球气候变化、植被生长和陆地表面特征等。

5. AVHRR传感器: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传感器是美国国家气象局(NWS)和NOAA联合研发的传感器,主要用于气候和海洋监测。

AVHRR传感器可以提供地表温度、云层、海洋色彩等信息。

6. Hyperion传感器:Hyperion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运作的一种高光谱传感器,搭载在Landsat卫星上。

该传感器可以提供高光谱图像,用于监测地表物质的组成和特征。

7. SAR传感器: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传感器可以通过雷达波束发射和接收来获取地表反射率数据。

常见的遥感卫星的介绍及具体参数

常见的遥感卫星的介绍及具体参数

常见的遥感卫星的介绍及具体参数遥感卫星是指通过从地球轨道上的卫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卫星。

它们通过感知地球表面的辐射能并将其转换为可见或可测量的数据,从而提供了关于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遥感卫星及其具体参数:1.陆地卫星:- 名称:陆地卫星(Landsat)- 参数: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合作运行,最新一代是Landsat 8-分辨率:光学传感器的分辨率为30米,热红外波段分辨率为100米。

- 波段:Landsat 8有11个波段,从可见光、近红外到热红外。

-重要性:陆地卫星提供了大范围的空间覆盖,并用于土地利用、环境监测、植被研究等领域。

2.气象卫星:-名称:气象卫星(GOES)-参数: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运营,最新一代是GOES-16-分辨率:可见光波段的分辨率为0.5公里,红外波段的分辨率为2公里。

-波段:GOES-16有16个波段,包括可见光、红外和闪电探测器。

-重要性:气象卫星提供了全球气象观测,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自然灾害监测等。

3.海洋卫星:- 名称:海洋卫星(Jason)-参数:是由法国航天局(CNES)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的卫星测高项目。

-分辨率:测量海洋表面高度的精度为2.5厘米。

-波段:主要使用雷达测量海洋表面高度。

-重要性:海洋卫星用于研究海洋循环、海洋动力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等。

4.极地卫星:-名称:极地卫星(GRACE)-参数:由德国航天局(DLR)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运行。

-分辨率:提供的重力场数据的精度为微加仑级别。

-波段:使用微波测量卫星之间的距离变化,推测地球的重力场。

-重要性:极地卫星用于研究地球的重力场变化,包括冰川消融、地壳运动和海洋环流等。

5.火星卫星:- 名称:火星卫星(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参数: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运行。

2023年遥感概论知识点整理

2023年遥感概论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旳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旳探测。

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旳接触,从远处把目旳旳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度析,揭示出物体旳特性性质及其变化旳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探测系统根据通感旳定义,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旳旳信息特性、信息旳获取、信息旳传播与记录、信息旳处理和信息旳应用五大部分积极遥感和被动遥感积极遥感和被动遥感,积极遥感由探测器积极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旳旳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旳传感器不向目旳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旳物旳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旳反射能量与常规观测相比,遥感观测旳特点遥感观测可以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并且不受地形阻隔等限制。

遥感探测,尤其是空间遥感探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旳动态变化。

与老式地面调查和考察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与老式旳措施相比,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别从遥感平台、传感器类型、工作方式和应用简述遥感类型遥感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传感器: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工作方式:积极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应用: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性基本概念: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旳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序,构成了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递减旳次序:长波,中波和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波段(超远红外,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0.38~0.76微米),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朗伯源、朗伯面辐射亮度L与观测角无关旳辐射源,称为朗伯源。

某些粗糙旳表面可近似看做朗伯源。

严格来说,只有绝对黑体才是朗伯源。

对于漫反射面,当入射幅照度一定期,从任何角度观测反射面,其反射亮度是一种常数,这种反射面称朗伯面。

把反射比为1旳朗伯面叫做理想朗伯面。

海洋卫星详细资料大全

海洋卫星详细资料大全

海洋卫星详细资料大全海洋卫星(Ocean satellite)是主要用于海洋水 *** 素的探测,为海洋生物的资源开放利用、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设计发射的一种人造地球卫星。

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

基本介绍•中文名:海洋卫星•外文名:Ocean satellite•主要用于:海洋水 *** 素的探测•类型:人造地球卫星•用途: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定义,特点,用途,发展历程,中国规划,发展目标,水色卫星,动力环境,环境综合,发展情况,监视卫星,大事记,定义卫星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资源,环境,减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海洋卫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的海洋卫星和以海洋观测为主的在轨卫星已有30多颗。

海洋卫星海洋卫星是地球观测卫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高档次的地球观测卫星,包括军用海洋监视卫星、综合性的海洋观测卫星、各种专用的海洋学研究卫星等。

特点利用海洋卫星可以经济、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连续的监测,它已被公认为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海洋卫星与陆地卫星和气象卫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海洋卫星(1)海洋环境要素探测要求大面积、连续、同步或准同步探测。

(2)海洋卫星可见光感测器要求波段多而窄,灵敏度和信噪比高(高出陆地卫星一个数量级)。

(3)为与海洋环境要素变化周期相匹配,海洋卫星的地面覆蓋周期要求2~3天,空间解析度为250~1000m。

(4)由于水体的辐射强度微弱,而要使辐射强度均匀,具有可对比性,则要求水色卫星的降交点地方时(发射视窗)选择在正午前后。

(5)某些海洋要素的测量,例如海面粗糙的测量、海面风场的测量,除海洋卫星探测技术外,尚无其他办法。

用途海洋卫星有六个方面的用途。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

遥感卫星资料汇总2009年10月世界各国遥感卫星资料汇总遥感卫星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

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

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

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

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

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1968年,美国阿波罗-8宇宙飞行器发送回了第一个地球影像,从此,人类开始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

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各主要航天大国相继研制出各种以对地观测为目的的遥感卫星,并逐步向商用化转移。

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和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据的新阶段及应用研究的新领域。

1.美国资源卫星美国于1961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1972年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后改名为“陆地卫星”1号(LANDSAT-1)。

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前期,又相继发射“陆地卫星”2、3、4、5号。

90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

陆地-6卫星是1993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

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年发射了陆地-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

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60m。

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185km,16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

“陆地卫星”能提供周期性相对廉价的遥感数据,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气象卫星数据处理技术

气象卫星数据处理技术

气象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气象卫星是指专门用于观测大气、海洋及陆地环境的卫星。

它具有观测范围广、数据更新及时、准确性高等优点。

现代气象卫星的数据处理技术也日新月异,这篇文章将简单介绍气象卫星的数据处理技术和常用算法。

第一部分:气象卫星的数据获取想要进行气象预报和分析,首先要获取气象数据。

而对于地面气象站和飞机观测等传统手段,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比如不能全面覆盖,不能实时更新等。

因此,气象卫星的数据获取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国际上运行着多种气象卫星。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高分辨率红外辐射计卫星”、日本的“MTSAT”、“全球气象卫星”等。

这些卫星可以获取大气温度、水汽含量、云量、降水量等多种气象参数数据。

第二部分:气象卫星的数据处理技术得到气象卫星数据后,还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一般来说,气象卫星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图像解译:从卫星图像中取得有用信息,对图像进行分析、识别等。

图像解译的主要方法包括特征提取、目标检测、分类识别等。

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

(二)气象要素反演:根据卫星图像获取大气和地面表观参数,如温度、湿度、云量、降水量等。

气象要素反演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基于统计学的反演方法和基于物理学的反演方法。

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往往精度较差,适用于较大尺度的区域;而基于物理学的反演方法可精准反演单点或小区域的气象要素。

(三)数据同化:将卫星观测和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结合起来,获得更准确的气象信息。

数据同化技术主要有卡尔曼滤波方法、静止波数滤波方法等。

通过数据同化,可以综合使用气象卫星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获取更加准确、实时和全面的气象信息。

第三部分:气象卫星数据分析的常用算法在气象卫星数据分析中,常用的算法有很多种。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算法。

(一)云检测算法在卫星图像中,云量的识别和定量分析是气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云检测的目的就是从卫星图像中分离出云量。

我国民用陆地观测卫星现状及应用

我国民用陆地观测卫星现状及应用

我国民用陆地观测卫星现状及应用1999年资源一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CBERS-01)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民用陆地观测卫星的发展序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资源系列、测绘系列、环境减灾系列、高分专项系列、自然资源业务星座等25颗卫星在轨运行。

我国陆地观测系列卫星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电子政务、统计、海洋、测绘、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为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作为国家级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承担我国民用陆地观测卫星数据处理、存档、分发和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等任务。

本文通过梳理已发射民用陆地观测卫星的轨道、载荷等参数,根据指标参数及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分析民用陆地观测卫星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等成像能力,总结民用陆地观测卫星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民用陆地观测卫星在轨现状截至目前,资源系列卫星共有CBERS-01、CBERS-02、CBERS-02B、资源一号02C星(ZY-1-02C)、CBERS-04、CBERS-04A等6颗卫星发射并投入运行。

2008年,我国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A、B星(HJ-1A、HJ-1B),并于2012年发射了环境一号C星(HJ-1C),2020年发射环境二号A/B星(HJ-2A、HJ-2B)。

2012年,我国第一颗民用三线阵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01星(ZY-3-01)成功发射,并分别于2016年、2020年发射ZY-3-02、ZY-3-03卫星,三颗卫星组网运行组成我国首个立体测绘卫星星座,形成全球领先的立体观测能力。

2010年批准实施的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由天基观测系统、临近空间观测系统、航空观测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等组成,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气象卫星的用途是什么

气象卫星的用途是什么

气象卫星的应用简介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气象卫星探测与其他观测相比较有许多优点。

气象卫星在离地球几百公里和几万公里的宇宙空间对地球大气进行观测,可以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实现全球观测。

气象卫星观测可以得到每日的可见光、红外和水汽等多谱段图象资料、大气垂直探测资料、微波探测资料、太阳质子和粒子资料。

观测的资料不仅有定性图像观测资料,还有定量的垂直探测资料,并且可以实现长期连续观测。

采用多个光谱段,以短的时间间隔测量,能及时掌握云系演变和各种气象要素,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气象卫星遥感还实现了许多常规探测无法进行的观测,如:辐射、云、气溶胶、大气成份、陆面状况(土壤湿度、植被)、海冰、海面风、海表水温等。

这些要素的获取,在地球和空间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的预测、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卫星采用遥感探测的方法获取目标物的物理特性,具有观测速度快、项目多、信息量大,测量系统不干扰被观测目标物,资料代表性、一致性、连续性、可比性好的优点,能更好地反映观测对象的动态变化。

从气象卫星获取的大气和地表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农业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1气象卫星在天气气候领域的应用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应用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后,为台风、暴雨、冰雹、暴雪、沙尘暴、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提供了更有力的手段,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参数,如海表水温、雪盖、植被指数等,为改善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做出了贡献。

1.1云图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目前中国的静止气象卫星对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天气系统进行有效地监视。

每年9月至第二年5月的非汛期,执行“非汛期观测模式”,“主业务星”每小时的正点开始观测,“备份业务星”每小时的半点开始观测,两颗卫星的共同观测区域每天可以进行48次观测。

每年6—8月的主汛期,执行“主汛期观测模式”,“主业务星”每小时的正点和半点开始观测,“备份业务星”每小时的15分和45分开始观测,两颗卫星的共同观测区域每天可以进行96次观测,即每15分钟获取1幅云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2001年10月18日发射成功,由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发射 。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高度450 km,轨道倾角97.2°,重访
周期1-6天。
数据类型 多波段 全波段
波段范围/ μm 蓝:0.45~0.52 绿:0.52~0.60 红:0.63~0.69 近红外:0.76~0.90
/
Landsat系列
Landsat卫星的轨道
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为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 保证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 阳高度角的上午影像,且卫星通过 某一地点的地方时相同(上午10点 穿越赤道)。
每16至18天覆盖地球一次(重复覆 盖周期)。
Landsat 5卫星
Landsat 5卫星轨道参数
• 资源三号02星(ZY3-02):2016年5月30日发射,实现了2 米分辨率级别的三线阵立体影像高精度获取能力。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资源三号卫星
中国资源卫星
环境减灾卫星—HJ系列
(5)中国环境减灾卫星系列
环境减灾卫星于2003年启动,由A、B两颗中分辨率光学小卫 星和于2009年发射升空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C星组成。
SPOT卫星系列
(High Resolution Geometry)传感器具有新的特征:1)更高分辨率的卫星影 像, 2.5m的分辨率的全色波段和10m分辨率多光谱波段;2)采用12000像元的CCD 探测器,以维持60km的地面数据宽度;3)采用了新的技术来实现以上特征,例如采 用新的数据压缩方法、并利用150Mbit/s的速率传输下行数据。SPOT5/6采用。

无 8bit
19.5米
有(-32°~+32°)
宽视场成像仪 (WFI) 推扫式(分立相机)
红外多光谱扫描仪 (IRMSS) 振荡扫描式(前向和反向)
10:0.63~0.69微米 11:0.77~0.89微米
6:0.50~0.90微米
无 无 8bit 258米 无
7:1.55~1.75微米 8:2.08~2.35微米
A星载有2台宽覆盖多光谱相机、1台超光谱成像仪等具有 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B星载有2台宽覆盖多光谱相机、1 台红外相机等设备。宽覆盖多光谱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可覆 盖710公里宽度,分辨率达30米。
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环境减灾卫星—HJ系列
(5)中国环境减灾卫星系列
SPOT卫星系列
• 概述
近极地圆形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822km左右,回归周期为26天,过赤 道时间为当地时间10点半。
SPOT-1, -2 和 -3携带有CCD传感器 HRV (High Resolution Visible Imaging System)。 SPOT-4携带有HRVIR 和植被探测器Vegetation 。
Landsat系列
Series
Launched by
Date of launch
Date of termination
Altitude
Sensor
Recurrent period
LANDSAT-1 LANDSAT-2 LANDSAT-3 LANDSAT-4 LANDSAT-5 LANDSAT-6 LANDSAT-7 LANDSAT-8
0.45~0.90
分辨率/ m 2.44 2.44 2.44 2.44 0.61
上海市东方明珠
北京市公主坟立交桥
2020/5/20
陆地卫星系列
(3)Worldview
2007年9月18日,DigitalGlobe公司成功发射Worldview1,轨 道高度496Km ,空间分辨率为0.5m。
陆地卫星系列
(4)中国资源卫星:资源一号系列(CBERS)
• 资源一号01星:1999年10月14日,退役 • 资源一号02星:2003年10月21日发射,退役 • 资源一号02B星:2007年9月19日发射,搭载的2.36米分辨率
的HR相机改变了国外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 局面,已退役 • 资源一号02C星: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配置的10米分 辨率多光谱相机是当时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最高分辨率的多光 谱相机、两台2.36米分辨率HR相机使数据的幅宽达到54km。
环境减灾卫星—HJ系列
(5)中国环境减灾卫星系列
高分辨率陆地卫星
• 欧美商业卫星系列 • IKONOS • Quickbird • Geo-eye1 • World-view 1,2,3,4 • Pleiades-1,2 • ……
(1)IKONOS
陆地卫星系列
IKONOS Satellite Launch; IKONOS in Orbit
TM传感器波段设置
Landsat 8卫星
Landsat 8卫星轨道参数
OLI和TIRS传感器波段设置
陆地卫星系列
(2)Spot 法国SPOT卫星:至今已发射SPOT卫星1-7号。最新系列为 SPOT7,均为太阳同步轨道。SPOT1到SPOT4的空间分辨率 10~20米,SPOT5以后达到米级。具有侧视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IKONOS卫星
IKONOS是世界上第1个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由美国空间 成像(Space Imaging )公司于1999年9月24日发射。
轨道高度681km, 太阳同步, 轨道倾角98.1度,重访周期13天。
光谱波段与分辨率 Blue: 0.45 - 0.52 um (分辨率为4m) Green: 0.51 - 0.60 um (分辨率为4m) Red: 0.63 - 0.70 um (分辨率为4m) Near IR: 0.76 - 0.85 um (分辨率为4m) Pan:0.45 - 0.90 um (分辨率为1m)
SPOT-7 具备多种成像模式,包括长条带、大区域、多点目标、 双图立体和三图立体等,适于制作 1:25000 比例尺的地图。
SPOT卫星系列
传感器可以采集3个多光谱波段和1个全色波段的数据。多光谱 波段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20米,全色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10米。 SPOT1/2/3采用。
传感器可以采集4个多光谱波段和1个单色波段的数据。多光谱波段 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20米,单色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10米。与SPOT-2卫星的 HRV传感器相比,SPOT-4卫星的HRVIR传感器增加了短波红外的一个波段, 将全色波段改为单色波段(HRV传感器中的B2波段)。SPOT4采用。
2003.5 Operating
915km RBV/MSS
915km RBV/MSS
915km RBV/MSS
705km
MSS/TM
705km -
MSS/TM ETM
705km 705km
ETM+ OLI/TIRS
18 days 18 days 18 days 16 days 16 days 16 days 16 days
NASA NASA NASA NASA NASA NASA NASA NASA
1972.7.23 1975.1.22 1978.3.5 1982.7.16 1984.3.1 1993.10.5 1999.4.15 2013.2.11
1978.1.6 1982.2.25 1983.3.31 2001.6.15 2013.1.6 1993.10.5
陆地卫星系列
(4)中国资源卫星
• 2013年12月9日发射资源一号03星,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 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失败;
• 2014年12月7日,发射资源一号04星。5、10米分辨率的全色 多光谱相机和40、80米分辨率的红外多光谱扫描仪由中方研制。 20米分辨率的多光谱相机和73米空间分辨率的宽视场成像仪 (WFI)由巴方研制。
IKONOS光谱波段
NIR Red
Blue Pan
Green
2020/5/20
IKONOS影像
分辨率:
1m 地区: 上海浦东 采集时间: 2000年 3月26日
(2)Quickbird
陆地卫星系列
QuickBird at Launch; QuickBird in Orbit
Quickbird卫星
雷达 • 空间分辨率:从亚米级到公里级
中分辨率陆地卫星
• 常见的中分辨率陆地卫星:
美国Landsat卫星系列 法国的Spot卫星系列 欧洲Sentinel卫星系列 中国资源卫星系列 中国环境减灾卫星系列 印度IRS卫星系列 ….
陆地卫星系列
(1)Landsat LANDSAT-1是世界上第一个地球观测卫星,对遥感的发展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后陆续发射了2,3,4,5,7,8。
陆地卫星系列
(3)欧洲Sentinel卫星系列
Sentinel-2有2颗卫星同时对地观测,分别于2015年6月和 2017年3月发射。均为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786公里, 重访周期为5天,影像空间分辨率为10m、20m和60m,幅 宽为290km。
陆地卫星系列
(3)欧洲Sentinel卫星系列
SPOT卫星系列
Spot 立体像对
通过SPOT5搭载的HRS或者”双星” 模式获取的立体像对
• 自动相关生成DEM,高 程精度为7-11米。
SPOT卫星系列
Spot 5 同轨立体像对
Spot 5 HRS立体像
对生成的 10米高程 精度DEM
18
SPOT5基本产品
10米多光谱
2.5米全色
5米全色
9:10.4~12.5微米 8bit
波段6、7、8:78米 波段9:156米

中国资源卫星
资源一号02C卫星
陆地卫星系列
(4)中国资源卫星(续)
• 资源二号卫星:2002年10月27日发射。运行轨道可以随时调 整,使得资源二号卫星数据的每一个点都能达到3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