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方式。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提问就是教师这个施动者向作为受动者的学生发出指令或动作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所以提问策略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然而随着人们对学生个体越来越深入的关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问策略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一些误区

(1)空洞浮泛,使学生一头雾水。问题大而无边,抽象空洞,让学生茫然无措,提问后课堂一片哑然,冷场司空见惯。

(2)形式主义,让学生厌倦抗拒。有的老师有时上课就是演课、作秀,提问完全是形式,连问哪个学生答都已提前定位,这种提问根本无生成可言。

(3)浮光掠影,让学生浅尝辄止。教师从头到尾,一问到底,问题无深度,学生回答不假思索,一问一答,教师不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在哪里。高耗低效,没有必要。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形式

(1)紧扣题眼质疑。如《飞夺泸定桥》中,红军为什么要夺泸

定桥?围绕“飞”“夺”二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夺取泸定桥的?

(2)抓中心句质疑。如《一夜的工作》,找出中心句:“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课文是怎样写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

(3)抓过渡句质疑。如《伟大的友谊》,找出过渡段,质疑:这段的哪部分承上,哪部分启下?

(4)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质疑。如《壮丽的青春》针对主要内容“遇险”和“排险”质疑: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从中心思想上质疑。如:读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文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内容要有原则

(1)目的性。提问必须为教学服务,为提问而提问无助教学,只能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突出重点,为总结归纳,为使学生精力集中,等将问题设计好。(2)启发性。精选的启发性问题,教师加以引导,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要抓住课文的突破口,节骨眼设计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思维的多项探测。不要提“对、不对”,“是,不是”,或者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出的问题,还有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3)逻辑性。逻辑性是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

提问要按教材内容合理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提高。提问不注意顺序,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科学性。提问前,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的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问题。

(5)趣问性。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6)灵活性。课堂教学是千百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7)鼓励性。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8)广泛性。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可以吸引所

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注意问题

鉴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

(1)提问要明白、准确。条理不清的提问是不能期待学生做出确凿的回答的。诸如“比较林冲与洪教头”、“描述红军长征”、“邓小平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针对《大海中永生》一课教学的问题)等问题是含糊不清的。

(2)提问要让学生能够理解。除了问题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当地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以外,“提问词”也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像“识别课文中所提到的案例所基于的主观假设”(针对某篇论述文所用的提问词)、“什么样的价值可能激发人们做出这样的牺牲”(如针对课文《彭德怀与大黑骡子》的提问词)、“一种新型的产品,有如下的特点……请评价它可能具有的价值”(针对某篇说明文的提问词)等,尽管可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但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总之,教师要通过提问,达到积极引导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更要不断探索提问的时机,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