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东汉末年乱世的政治斗争、战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忠诚与背叛的较量,同时传达了智勇双全的英雄主义精神。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和全球文学的影响。

《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东汉末年,以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为起点,而又以公元280年晋朝统一中国为终点。

小说描绘了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动荡中涌现出的各种英雄人物。

故事主线主要涉及三个国家,即魏国、蜀国和吴国之间的政治争斗和战争。

小说中最为人熟知的角色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等。

刘备是小说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仁德之主,不断努力恢复汉朝的统一。

而他的义兄张飞和关羽则是刘备最为信任的武将,被尊称为“刘、关、张”。

曹操则是另一个重要角色,他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将力量集中于魏国,并试图征服其他两个国家。

孙权是吴国的领导人,他聪明而权谋深沉。

而周瑜和诸葛亮则分别是孙权和刘备的谋士,以智谋过人的才智为主。

《三国演义》通过这些角色的生动形象和精彩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角色有各种各样的品质和缺点,他们的行为常常被忠诚、勇敢、智慧和背叛所驱动。

故事以智谋和战略的对决为主,展示了英雄人物的智勇双全。

然而,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物质利益和私欲逐渐蚕食了他们的理想主义,这也暗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并存的现实。

《三国演义》不仅仅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对整个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智谋策略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许多文化作品和流行媒体,如电影、电视剧和游戏等,都以《三国演义》为创作素材。

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海外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的窗口。

总结起来,《三国演义》是一部关于英雄豪杰和政治争斗的史诗般的作品。

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智谋对决,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辛酸和复杂性。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胜枚举。

它的巨大影响力,使艺术的真实甚至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反映人性、权谋和战争的深刻巨著。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总结归纳精选(1):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
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
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
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
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
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
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由 整理]
总结归纳精选(2):。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

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贤德爱民、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发愤著书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

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

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

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

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

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草船借箭》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内容改写的。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和赞美的,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当然不都符合历史真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汉朝末年,宦官弄权。

朝廷日渐衰落,自黄巾之乱以后,曹操最先崛起。

分别平定了袁绍,袁术,吕布,及各路诸侯。

而此时孙坚在大江东岸悄悄的发展起来,并迅速的取得了整个江东的统治权。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远远的高于孙氏集团。

所以发动了著名了“赤壁之战”。

而江东联合刘备在此处共东击溃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曹操兵败逃至北方,刘备乘势夺取了荆州。

之后又夺占了益州及汉中等地。

之后镇守荆州的关羽兵败丢失了荆州,刘备为了给他报仇而对江东孙氏发动了“夷陵之战”。

最后惨败于江东陆逊之手。

刘备不久病故,临终时将太子刘禅托孤于丞相诸葛亮之手。

随后的十几年里,诸葛亮南征北伐,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后积劳成疾,在第六次讨伐魏国的途中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他的遗志,其后的三十年内,又多次的进行伐魏,结果都未能取得成功。

最后蜀汉被当时的魏国所灭,而魏国则由司马家族篡取了政权,随后又灭掉了东吴,建立了晋朝。

而三国时代也由此得到了终结。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布:(?-198),字奉先,汉族,五原郡 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东汉末年名将, 汉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将与割据军阀。曾先 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 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 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小 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 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 人们的心目之中。
孔融 :(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 (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 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 人。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 汉末群雄之一。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 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 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 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袁术:(?-199)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 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 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 元年(190)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 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 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称帝,建号仲氏。此 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 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于 建安四年(199)呕血而死。
孙乾,字公祐,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人。 东汉末年刘备部下之臣。 历史传记 刘备入主徐州时,名士郑玄推举孙乾给 刘备,刘备便辟他为从事。刘备在徐州被东 来的吕布打败,孙乾也跟随刘备流浪。刘备 背叛曹操,想北结袁绍,派孙乾出使结盟。
大乔 大乔(乔字古作“桥”),生卒年不详,庐 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中国汉末三国时 期的女性,系乔公长女、孙策之妻、孙权之 嫂,小乔之姊。在我国长篇古典名著《三国 演义》中也曾登场。与小乔并称为“江东二 乔”,据传为绝世美女。
孙策:(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 (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子,孙权长兄。 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 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绰号“小 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 并在讨伐割据江东的各军阀的过程中增强自 军实力,终于统一江东。后因被刺客淬毒刺 伤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称帝后, 追谥他为长沙桓王。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 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体表现了统治 者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该书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 元年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分24卷,240则, 每则一个七言标题。此后新的刊本迭出,卷数、回 目、引用诗词等均有改动。清康熙时,毛纶、毛宗 岗父子对《三国志演义》进行了修订,遂成为最通 行的本子。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孙权 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 县(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公元29-252年在位。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 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 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 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 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 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 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 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 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 “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 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 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 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 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 义”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 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 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英雄”的真实 形象。
刘表 :(142-208)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 邹城)人。东汉末年名士,汉室宗亲,荆州 牧,汉末群雄之一。
孙仲:黄巾将士。和韩忠、赵弘共同攻占宛 城。与朱儁、刘备等官军进行交战,战败正 欲逃走时,被刘备射中落马。孙仲不见于正 史记载。,据《后汉书· 朱儁传》:“(韩忠) 馀众惧不自安,复以孙夏为帅,还屯宛中。 儁急攻之。夏走,追至西鄂精山,又破之。 复斩万余级,贼遂解散。”
貂蝉,原名任红昌。是我国民间传说中人物, 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 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 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 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董卓部将李傕击败 吕布后,她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 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 昌,从此不知所踪。
董承(?─200年),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岳父,董贵人的父 亲,官拜车骑将军。当时曹操总揽权政,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形同傀儡皇帝。董承秘密接受汉献帝的衣带中的密诏, 要诛杀曹操。可是,刘备一开始并没有发动。这时候,刚好 曹操跟刘备一起吃饭,曹操从容的对刘备说:“现今天下的 英雄,只有阁下你刘备跟我曹操而已。像袁绍那一类的,根 本不够资格可以算英雄。”建安五年(200年),董承、刘 备跟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除去曹 操。可是,董承家奴秦庆童与董承侍妾暗处私语,被打,后 秦庆童怀恨在心而向曹操密告董承谋反一事事情败露,董承 等人都被曹操杀害。
张飞 张飞(?-221),字益德(《三国演义》、 《华阳国志》中字翼德),汉族,涿郡(治 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 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 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 术,但已深入人心。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 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马超投降刘备后, 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 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 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但在 《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 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 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 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 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 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 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 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今山 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 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 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 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 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 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 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 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
三国演义
作者简介
作者:罗贯中 元末明初小说家明(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 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省祁县;一 说山西省清徐县;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 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 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 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 传》、《粉妆楼》、据说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 《三国演义》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明代 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 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了这部长篇章回小说。作品写的是汉末到晋初这一 历史时期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间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复杂斗争。 通过这些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奸诈,反映 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苦难和明君仁政的愿望。小说也反映了作者对农民起义的偏 见,以及因果报应和宿命论等思想。战争描写是《三国演义》突出的艺术成就。 这部小说通过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 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结构宏伟而又严密精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有的评论认为这 部作品在艺术上的不足之处是人物性格缺乏发展变化,有的人物渲染夸张过分导 致失真。《三国演义》标志着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传播政治、军事斗争 经验、推动历史演义创作的繁荣等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三国演义》的版本主 要有明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清毛宗岗增删评点的《三国志演 义》。 ...
秦琪 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虚构人物,在正史《三国 志》中并无此人。 《三国演义》中夏侯惇部将,蔡阳外甥,负责 驻守黄河渡口,关羽要渡黄河去寻刘备,秦琪不给 予船,被关羽所杀。 秦琪被杀后,其舅蔡阳追杀关羽至古城(当时 张飞驻守),张飞误以为关羽已经投靠曹操,不肯 与之相认,关羽计斩蔡阳,兄弟相认。
王忠:扶风人,少为亭长。三辅乱,忠饥乏 噉人,随辈南向武关。值娄子伯为荆州遣迎 北方客人;忠不欲去,因率等仵逆击之,夺 其兵,聚众千余人以归公。拜忠中郎将,从 征讨。五官将知忠尝噉人,因从驾出行,令 俳取頉间髑髅系着忠马鞍,以为欢笑。
刘岱: (?-192)字公山,东莱牟平(今山东福 山西北)人。东汉末年兖州刺史,汉室宗亲, 刘舆之子,刘繇之兄,汉末群雄之一。
孙奋
字:子扬 官职:齐王 家庭成员:父:孙权,母:仲姬 历史年表: 太元二年,立为齐王,居武昌。 权薨,太傅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江滨兵马之地,徙奋於豫章。奋怒, 不从命,又数越法度。恪上笺,奋得笺惧,遂移南昌,游猎弥甚,官属 不堪命。 及恪诛,奋下住芜湖,欲至建业观变。傅相谢慈等谏奋,奋杀之。 建衡二年,孙皓左夫人王氏卒。皓哀念过甚,朝夕哭临,数月不出, 由是民间或谓皓死,讹言奋与上虞侯奉当有立者。奋母仲姬墓在豫章, 豫章太守张俊疑其或然,扫除坟茔。皓闻之,车裂俊,夷三族,诛奋及 其五子,国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