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以心灵美的议论文3篇

以心灵美的议论文3篇

以心灵美的议论文3篇以心灵美的议论文3篇以心灵美的议论文3篇1“人美,不在于他的外表美,而在于他的心灵是否美。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美丽,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心是否真正的美。

我美丽,因为我心灵美。

我相貌平平,称不上美丽但是如果我看到一个孩子正站在马路上而即将被一辆车撞倒,我一定会奋不顾身的冲过去推开他,尽管自己会失去整个生命……道德义务的履行没有丝毫的强迫性,但是趋于每个人良心的挣扎才会使世界充满了爱。

只要每个人献出一毫升的爱,整个世界的空气中会灌满了爱。

我美丽,因为我心灵美。

我政治课学的一般,称不上拔尖但是如果我看到有同学在哭泣,我一定会抛弃胆怯上前去安慰他鼓励他,把我内心的温暖流露到他的心田,让他感受到他从未孤独,从未寂寞,因为在他的身边站着好多爱他的人。

心情的互换也许是会使你感觉好一点的良药,也是同学之间、家人之间沟通的方式。

倾听和诉说是使大脑从紧张缓解到放松的过程。

我美丽,因为我心灵美。

我不是那种人见人爱的乖乖女但是如果我看见爸爸妈妈在工作一天后回家很辛苦,我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帮他们捏捏肩、捶捶背。

顺便在给他们讲些有趣的故事让他们劳累了一天的心舒舒服服的伸个懒腰。

爸爸妈妈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是他们的义务。

我们殷情的孝顺爸爸妈妈也是我们的义务。

让血浓于水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的美不单只是简单能用肉眼看到的外表,还有肉眼看不到的那颗火热的心。

但是我相信自己。

因为,我美丽,因为我心灵美。

以心灵美的议论文3篇2你觉得一个人的美是表现在哪里?是拥有一张俏丽的脸庞?是拥有一头乌黑亮的头发?是拥有比例适当的身材?是拥有一身名贵的漂亮衣服?如果这些是美的标准,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丑陋”一词呢?读完《巴黎圣母院》,外貌丑陋的敲钟人和外表英俊的副主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敲钟人很美”,我是这么评价他的,他没有外表的美丽和漂亮的衣饰,但他有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所以他是美丽的。

这是那外表英俊的主教所无法比拟的。

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精修订

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精修订

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作为一个影视专业的学生,看过很多电影也写过很多影评,《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我很早就看过,在艺术上自然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

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

会出现的病症有: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下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表现1、思维障碍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一。

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

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

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

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

于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

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

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

除此之外,纳什还有被害妄想。

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

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

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

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了命的逃跑。

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

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

作为一个影视专业的学生,看过很多电影也写过很多影评,《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我很早就看过,在艺术上自然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

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

会出现的病症有: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下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表现?1、思维障碍?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一。

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

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

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

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

于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

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

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

除此之外,纳什还有被害妄想。

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

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

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

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了命的逃跑。

牵连观念是指某些人或事对个体具有特殊意义。

就像纳什,他坚定不移的认为美国的所有报刊杂志里藏着关系到15万人生命的国家机密,并且只有他能够看得出来。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美丽心灵》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美丽心灵》

这部影片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讲述了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就在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蜚声国际时,他的出众直觉因为精神分裂症受到困扰,然而这并没阻止他向学术上的最高层进军的步伐,在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而最终,凭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他如愿以偿得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故事。

影片中纳什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而他的症状也正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偏执型。

影片中他表现出以下症状:(1)感知觉出现障碍。

他出现了幻觉,自己虚构了三个人物,并且幻想自己正在参与军事机密活动,自己是一个英雄,用自己深爱的数字和逻辑拯救世人。

(2)出现了被害妄想,感觉自己一直被前苏联的间谍组织所监视并企图将其抓走。

电影中当精神病院的人员将他强制带走时,他认为自己是被前苏联的神秘组织给抓走了。

(3)对待家人,他情感淡漠。

深爱他的妻子默默地为他奉献着,但他也从未想过要为其分担过。

影片中他抱着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儿子,即使儿子哭的再伤心,他也不以为意。

(4)他的认知功能出现了障碍。

患病的他,不能再思考数学难题。

在影片中没有直接说明纳什患病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是纳什的性格所致。

在影片中,学生时代的纳什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却总是有强烈的表现欲。

他恃才傲物,不去上课,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甚至要求老板请爱因斯坦来倾听自己的学术观点,在窗户的玻璃上涂写繁复的公式,在校园里旁若无人地观察鸽子的争食,画下谁也不明白的图案……后来工作后,他仍对大部分人瞧不起,讲课潦草,为了显示自己多牛还把教科书扔到了垃圾筒里。

然而不幸的是,他内向又不善交际的性格使得他:敏感、脆弱、神经质。

他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出人头地。

因此他就幻想出了幻想出了三个人物,而这三个幻视幻听的对象,表达了他内心的三种渴望。

美丽心灵作文(精品5篇)

美丽心灵作文(精品5篇)

美丽心灵作文(精品5篇)美丽心灵作文篇1也许天才和神经病只有一线之隔,很多时候他们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分明,而类似《美丽心灵》中的精神分裂在多数情况下更是智商超高者的专利。

电影需要戏剧化的矛盾冲突,而一个矛盾的人格无疑是姣好的素材,长期以来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乐此不疲的塑造了一系列类似形象来满足观众对高智商人群的窥视欲。

但是毫无疑问,天才也是人,他们人类的情感也需要得到满足。

因此,这一类型片也大多会在把天才吹捧一番之后回归人性,并最终在其救赎之路上实现影片的普世意义。

《美丽心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对名利的探讨,开场白就是一段《少年中国说》式的激昂文字,让在场的每一个祖国的未来都觉得如果自己在死前还没有开放过就是可耻的。

这种强烈的功利主义的暗示不得不说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地左右了纳什的人生轨迹,让他渴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他愿意竭尽所能,只要这个社会肯定他。

威廉帕彻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他正是在纳什不甘心被五角大楼用完就踹的时刻现身的,是他让纳什感到受到重视、遇到伯乐,从此可以一马平川,青云直上。

这种VIP式的待遇无疑让他亢奋,让他的虚荣心得到空前的满足,虽然这也可以归因于他一直以来人际关系的失败。

所以不论是在上学期间还是服药时期,他最害怕的就是他睿智的双眼“失明”,这滋味就像打断一个运动健将的双腿一样,会让人痛不欲生,更何况这还是他拿出成果的基础。

就这样,纳什一方面满足于幻觉带给自己的愉悦,另一方面也被幻觉拖拽着越来越远离现实世界。

正因如此艾丽西亚的出现才真正表明了纳什没有被上帝抛弃,这一纳什身边唯一真实的存在才是他一切生命的源泉。

同样的,艾丽西亚的努力也需要正面的回馈,而这一****也只能是纳什,她的心情从此就随着纳什病情的阴晴圆缺而时好时坏。

还好她不是天才,不然她也要分裂几个幻觉出来了,呵呵。

“Mind”一词的中文含义不仅包括脑力,更包括心智。

它的这一双重意指使得影片“A Beautiful Mind”的名称也就变得意味深长。

从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

从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

从心理学分析《美丽心灵》电影《美丽心灵》是讲述的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却在博弈论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纳什的故事。

影片还原了个天才在过分偏执、出现妄想时用毅力战胜精神病症的艰苦过程。

纳什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他有着思维障碍(严重的妄想)、情感障碍(一开始无法理解并在抑制和排斥)、意志行为障碍(紧紧拽着皮包、走路急促不稳)、感知觉障碍(幻听和幻象)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他的听觉幻觉声音清晰,包括指令和鼓励;视觉幻觉出现时,纳什并不完全是旁观者,大多时候他都参加到了幻觉的场面;触觉幻觉包括国土安全局工作人员给纳什手臂植入信号器时他所感到的触电感和疼痛感。

本片的纳什主要描述了三个阶段:大学阶段、在惠勒研究室工作阶段、康复阶段。

在每个阶段他生活中的幻象都折射了他的心境、心理诉求。

他一直拥有完整的情感,只不过康复之前,他都刻意隐藏、压抑了一些情感。

、大学阶段影片一开始纳什就表现出了他对数学、逻辑的痴迷和推崇和对自己的高度自信。

他曾开玩笑能用数学证明别人的领带有多么难看。

在酒吧中,他用数学模型来刻画男女交往的最优选择。

任何事情他都联想到用数学解释。

也是这种过度偏执让他拒绝接受不能用数理解释的东西。

他表达所有这些感情的时候都是微笑着的,外在显示了他的自信。

即使在与汉森下棋时他被汉森的问题弄得心慌意乱,他还是不愿意承认,走的时候还打翻了棋盘,在众人的嗤笑下落荒而逃。

与之对比的是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他总是独自一人,和同学在一起时也并不愉快。

他的言辞让人听起来高傲、难以接受,丝毫不会顾及他人感受。

甚至当他被怂恿去追一个女孩子时,他还是直截了当,丝毫不考虑顾及女性的颜面,可以说是一个蔑视感情的人。

他渴望成功,希望出人头地,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所以一直苦苦研究他的原创理论——博弈论。

尤其是当他在餐厅中看到大家都为一个教授献上自己的钢笔(尊敬)时,他眼里流露出失望、羡慕的情绪。

然而这一切他都能与一个人分享,那就是他的室友物。

《美丽心灵》中的心理学分析

《美丽心灵》中的心理学分析

《美丽心灵》中的心理学分析是在高中的时候晚上熄灯躲在被子里看的这部电影,刚打开的时候觉得挺无趣,但到了之后觉得欲罢不能,还开始看博弈论有关的知识,其中最有名的“纳什均衡”便是由影片中的纳什教授所提出,它是一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人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比如在博弈论的经典例题中的“囚徒困境”里,两个囚徒都选择“坦白”的话可以使两人的利益最大化,但是考虑到囚徒的心理的话,这个问题则变得复杂,因为依靠人类自私的心理的话一般会选择眼下对自己有利的情况,而并不会考虑损失不部分达到双赢,情况太复杂我便不对这个加以讨论。

影片中的纳什教授是一个数学天才,但同时有着令人困扰的重度精神分裂症,脑海里出现了三个只有自己能感知到的角色,时间比较久记得不太起清楚。

首先要说的是,人们常常是混淆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两个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的症状是拥有主体意识的同时,在脑海中出现另外的角色,他们拥有自己的意识并且影响,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

而对于多重人格来说,它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

正如电影《致命ID》里那样,一个人里有8个人格,每一个都有独立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模式。

因为精神病,让这个伟大的数学家备受偏见,他经常自言自语,做的事情让人匪夷所思,妻子想要和他离婚,因为看到他在小木屋中无比可怕的情报处理图,还有曾经让他带孩子,却差点把孩子淹死。

大多数人其实都无法接受这样神叨叨的丈夫,幻想不存在的人,还有无穷无尽脑海里自己的声音,也是把纳什教授从一个数学天才拉近了精神病的距离,妻子也苦苦坚持着与他的爱(但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如此)。

在搜索关于这部电影的资料的时候,在豆瓣上看到了一篇曾经是纳什教授的学生的文章,他用最真实的文字来记录了关于纳什教授在大学里受到的歧视,也让我看到了电影艺术对于一个人的传记电影的改变,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

美丽心灵怎么写作文(稿件5篇)

美丽心灵怎么写作文(稿件5篇)

美丽心灵怎么写作文(稿件5篇)美丽心灵怎么写作文篇1看了a beautiful mind 的影评之后才全面的对这部传记电影有了深刻的理解。

从进入学校开始一直都是接受中国式教育,像儒家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我们已经中毒太深。

抱怨过为什么没有途径可以接受一下其他思想或世界观,现在所处的环境实在太闭塞了。

其实,资源就在自己眼前,只是缺乏细腻的心灵。

这部影片的正确理解,“你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天才,所以不要让你的艺术和哲学遮掩住你的人性。

”作为一个科学家,Nash放弃的东西当中最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研究兴趣:细心的人们都注意到了Princeton玻璃上原本一个个白色的几何图案已经变成了一个个代数方程。

那到底Nash后来在Princeton的图书馆中做什么呢?就我个人理解,他是用一些垃圾塞满自己贪婪的大脑,从而让那些幻觉无隙可乘。

这是一道选择题。

a beautiful mind 这部电影不仅是记录Nash在科学界所得的成就,更是赞颂他的妻子用一颗伟大的心包容丈夫的一切并照顾他支持他,协助他摆脱心理疾病。

I am only here because of you, you are the only reason I am, you are all thereason.——John Nash 这是一个老人对陪伴他半个世纪的人的感激,是一个病人对长久以来守候在他身边哪怕看不到改变哪怕一次次希望失望循环的不离不弃的感激。

这种相守让我感动,这种一个出自一个精神病人的感激让我感动。

一个人要有多伟大才能让一个精神病人感受到她为他付出的一切?这是一部传记电影,所以电影在表达一种思想的同时也需要发挥其传记的作用,纪实并赞美这位伟大的夫人。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角色是Nash的葡萄牙室友。

Nash没有任何朋友,影片中也没有出现过他的父母,他孤单,不善与人沟通,他唯一的朋友就是他的葡萄牙籍室友。

如果没有他的支持,他的鼓励,他的开导,他的欣赏,他的陪伴,也许JOHN连第一篇论文也无法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个影视专业的学生,看过很多电影也写过很多影评,《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我很早就看过,在艺术上自然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

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

会出现的病症有: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下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
一、症状表现?
1、思维障碍?
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一。

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

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

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

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


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

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

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

除此之外,纳什还有被害妄想。

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

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

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

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了命的逃跑。

牵连观念是指某些人或事对个体具有特殊意义。

就像纳什,他坚定不移的认为美国的所有报刊杂志里藏着关系到15万人生命的国家机密,并且只有他能够看得出来。

那一个个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新闻、广告,在纳什的眼睛里同编排成一连串的密码,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这就是纳什关系妄想的表现。

?
2、感知觉障碍?
在感知觉障碍方面,纳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幻觉。

幻觉就是指虚幻的感知觉,即患者感知到的刺激并不真实存在。

一般出现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幻觉内容于现实生活是怪异的,兼有听幻觉、视幻觉和触幻觉。

听幻觉为真性,声音清晰,主要是下达指令、威胁等,也有对自己有利的好的方面。

纳什能够听到他的三个“原型”——室友,小女孩和帕切尔的讲话。

室友的鼓励与玩笑,小女孩天真的笑声,和帕切尔的威胁、命令。

每一个都会让纳什觉得真实存在。

在影片的一个高潮中,纳什因为停止服药,又开始出现幻觉,甚至差点听信室友和帕切尔的命令杀死自己的妻子。

视幻觉让纳什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三个人,并且持续了30多年,一
直到纳什拿到诺贝尔奖都未曾消失,能做的只是视而不见。

除了这三个“原型”,还有一些场景也是纳什视幻觉的结果。

如那场激烈的枪战、帕切尔先后两次带他参观的秘密工作基地等等。

甚至于纳什因为停止服药再一次见到“室友“时,他还跟自己的妻子说室友是被注射了隐形血液,所以别人看不到他,只有他可以看到。

至于触幻觉在影片中比较明显的一处是国安局工作人员给纳什手臂植入芯片时他所感到的触电感和疼痛感。

那种感觉应该非常真实,以至于纳什在精神病院时甚至要拿刀片把芯片找出来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

?
3、意志行为障碍?
在影片中,纳什不主动参加活动,经常处于沉思之中;不与周围的人接触,闭门索居,不修边幅,孤僻,脱离现实。

同时伴随一些刻板、机械、不具实际意义的动作和姿势,如影片中僵硬地偏头和恐惧、防卫地抱着包等。

这些都是纳什意志行为障碍的表现。

?
根据以上的病症分析,可以推导出纳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

妄想和幻觉是这一类型的主要症状。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可围绕某一中心思想而逐渐发展,最初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妄想结构可变得松散而不严密,内容也更荒谬和不固定。

这跟影片中纳什关于国安局的妄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大致吻合的。

一开始纳什很自然地置身于国安局的秘密行动中,井井有条。

但在不断地深入中,谋杀、枪战等意外出现了,妄想不再严密,变得荒谬起来。

?
二、症状分析?
在纳什的幻觉里出现了三个人物——浪子室友查尔斯、室友的小侄女马休和国安部官员帕切尔。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结构中,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本能和原型。

其中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最重要的成分,指人类通过遗传获得的一些原始意象或先验的心灵图示。

原型有很多种种类,其中比较具有广泛影响的有:人格面具、阴影。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等。

下面就用这几个原型来分析一下纳什分裂出的这三个人物。

?
1、浪子室友查尔斯?
浪子室友的出场就是一副醉熏熏,吊儿郎当的样子。

这与纳什刻苦严谨的性格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我想,这个对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生活放荡的室友正是深埋纳什心底最原始的冲动和本能欲望,所以室友应该是纳什的“阴影“原型。

他和纳什的相处非但没有产生任何矛盾,还在纳什最需要朋友的时候鼓励他,支持他,给纳什的生活带来活力。

所以荣格认为,虽然阴影反映的是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但是不应该压抑他,因为将这种卑劣的欲望和冲动投射给他人,也是减轻意识负担的一种方法。

?
2、国安部官员帕切尔?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一种文化里面都有英雄意识,更何况是一个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公认的数学天才纳什。

当时年少气盛的纳什,在五角大楼里破译密码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

于是帕切尔作为纳什的英雄原型给他带来了一个关乎国家安危的任务出现了。

这一原型也是后来一直最困扰纳什的。

?
3、小女孩马休?
小女孩马休最开始出现是在室友的转述中,一直到纳什妻子的出现,这个小女孩的形象才真正露面。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纳什对于和女性交往是很笨拙的,但是当他的妻子出现时,他很想了解这个女人,和她发展交往下。

所以代表阿尼玛的小女孩出现了,指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她可以帮助纳什了解女性。

三、感想与评价?
上面是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对纳什的分析,所以下面我想从电影的角度来赏析这个人物。

?
有人说,天才都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世界。

就像纳什,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找出博弈论,于是“室友”出现了,理解他,鼓励他,为他的成功欢欣鼓舞。

没有人能够理解纳什有多想用自己的大脑做些更有用的事情,而不是教书,于是帕切尔出现了,带来了一项巨大的任务来让他完成,并且告诉他只有他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所以最初的纳什虽然时时担心自己的工作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但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是幸福的。

可是第一次进精神病院,电击和药物让纳什有了病识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疯子”,自己连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都分不清。

这对一个一直被别人视作天才的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

药物的作用让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快速的思考问题,人人见他都畏惧三分,指指点点。

生活没法自理,不会照顾儿子,什么都要靠妻子。

这个时期的纳什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

可是为了自己能够像从前那样思考,他偷偷停止了服药。

于是三个幻想中的人物又出现了,他陷入了一场更加疯狂的幻想中,还差点伤害了自己的妻儿。

在妻子想要再次送他精神病院的时
候,他就像个因为闯祸不敢学校的孩子,生怕老师上门来让家长把他交出。

还好,影片通过艺术渲染了如天使般的妻子的形象,没有忍心让他再次进精神病院。

于是,他决定靠意志努力来战胜这个心灵的病魔。

他开始回普林斯顿,尽管踉跄的走路姿势被大家嘲笑、模仿,尽管与幻觉的斗争会让他在人群大吵大闹,尽管他要像年轻的学生一样进课堂听课。

但是他没有放弃,30年过了,那三个人每天都会跟着他,室友会劝他,小女孩会拉着他的衣角看着他,帕切尔会骂他、威胁他,可是他只是不理睬,视而不见。

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难了,因为他们曾在他的生命里那么真实的存在过。

那么多年早已磨平了他年少时的孤傲、轻狂。

他不敢进学校的餐厅吃东西,不敢申请授课,只是一复一日的在图书馆里学习,这就已经很让他满足了。

直到诺贝尔协会的人员来通知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邀请他进餐厅喝东西,然后,如他年轻时见到的那位老教授一样,他受到了同事们递来的一支支钢笔,于是木讷的脸上有了一丝的憨笑。

电影总是会加入许多杜撰的情节和艺术的渲染,查了一下现实生活中的约翰?纳什的生平,也发现了很多与电影大相径庭的地方,比如他的儿子也遗传到了他的精神病。

可是,我宁愿相信电影,宁愿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来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