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默写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宝元年间中进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zuǎn)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

(资,帮助。

治,治理。

通,贯通。

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zhu àn)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二、课文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谓:告诉,对……说。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掌:主管,掌握。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以:用。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欲:想要。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为:做,当,成为。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通“耶”,表反问语气。

译: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罢了。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

若:比得上。

译: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知识点总结

孙权劝学知识点总结

孙权劝学知识点总结孙权,字仲谋,吴国的建立者,也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君主。

他在位时,致力于推行教育改革,提倡劝学,鼓励人民勤奋好学,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

孙权在政治上强调以德治国,在教育上也注重道德教育,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劝学的口号和理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孙权劝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孙权的教育思想。

一、勤奋好学孙权提倡勤奋好学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只有勤奋好学,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走向成功。

他著名的劝学口号“劝学不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被后人广为传颂。

这句话表明了孙权对于勤奋好学的重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成就自己,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明辨是非在劝学的过程中,孙权十分重视学生们的道德品质。

他认为,只有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他在劝学时经常强调“明辨是非,永怀慎思之心”,希望学生们不仅是能够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分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孙权认为,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够给社会带来正能量,才能够成为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才。

三、知行合一孙权在劝学中也非常注重知行合一。

他认为,学了知识不代表就是有用之才,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他反复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希望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学问,也要教导他人。

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使得自己的学问变得更加有价值。

四、明辨孰与孙权的劝学中强调明辨孰与。

他认为,人生在世,必须懂得取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他在劝学中说道“明辨孰与,知止而后有为”,强调了分辨孰与的重要性。

只有懂得取舍,懂得择善而从,才能够真正为国家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五、思虑周全孙权在劝学的过程中也反复强调思虑周全。

他认为,只有在学习的道路上能够思虑周全,才能够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在知行上也能够有所作为。

他说“思虑周全,百事可达”,希望学生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仅是要有学习的热情,也要在学习中思虑周全,这样才能够百事可达,才能够有所成就。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这是很不好的。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孙权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原文+翻译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原文+翻译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原文+翻译劝学【原文】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g)绳,.(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g)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jiāo)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qí)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理解性默写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劝学》这篇课文,这可是咱们高中语文的必修内容呢。

我呢,就把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默写答案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你们。

首先,咱们得了解《劝学》是谁写的。

这文章是荀子写的,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儒,他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劝告人们要勤奋学习,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

文章开头就说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这句话就是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停止。

咱们得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接下来,荀子提到了学习的几个好处。

比如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就像是把蓝草染成青色,把水结成冰,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更好。

然后,荀子还提到了学习的态度。

他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想不做是不行的,我们要把思考付诸行动。

现在,咱们来默写一下这篇文章的一些名句吧。

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些名句都是咱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牢记的,它们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最后,我想说,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有耐心,要坚持。

就像荀子说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

咱们下期再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默写(学生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诗歌默写(学生版)

古诗文默写《孙权劝学》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成果是:“〞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文末的“〞〔原文〕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木兰诗》1.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2..描写边塞夜景,衬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3.描写征战持久、剧烈的句子是:4.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5.《木兰诗》中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6.《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7.《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8.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9.《木兰诗》中描写战事一再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10.《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心愿诗句是:《卖油翁》1.《卖油翁》选自《》,作者,字,号,是我国宋朝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的人还有2.《卖油翁》中,表现陈康肃的傲慢无礼的句子是:3.《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对陈康肃的箭术不屑一顾的语句是:4.《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技高一筹的语句是:5.《卖油翁》中,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用一个成语概括为《竹里馆》1.诗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2.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春夜洛城闻笛》1.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2.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逢入京使》1.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土,却愁思萦怀的诗句:2.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晚春》1.写暮春时节,花木好像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2.〔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恐怖,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陋室铭》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说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2.《陋室铭》中描写了陋室幽静淡雅的景色,居室环境的句子的句子是:3.《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语句是:4.《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爱莲说》1.《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2.《爱莲说》中描写莲花正直,不旁逸斜出的句子是:3.《爱莲说》一文中的中心句是: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语句是:《登幽州台歌》1.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2.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悲伤苦闷之情的诗句是:《望岳》1.表达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和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2.《望岳》中突出泰山奇妙秀丽,宏伟壮丽的诗句是:3.《望岳》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登飞来峰》1.诗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2.诗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用来表现塔高的诗句:《游山西村》1.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2.诗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3.诗中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己亥杂诗》1.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河中石兽》1.僧人们认为石兽在哪儿?讲学家认为石兽在哪儿?老河兵认为石兽在哪儿?2.纪昀在《河中石兽》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是《泊秦淮》1.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2.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贾生》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登山、下山这一一般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2.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孙权劝学》背诵技巧

《孙权劝学》背诵技巧

《孙权劝学》背诵技巧
一、全面了解《孙权劝学》的内容
二、划分段落,掌握文章结构
将《孙权劝学》的全文按照段落进行划分,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和中心思想。

掌握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同时,可以根据段落划分来备忘重点内容。

在背诵时,可以使用分段连词来帮助记忆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比如使用“首先”、“其次”、“再者”等词语来连接段落,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思路。

四、关注重点词汇,增强记忆效果
在背诵过程中,要着重关注重点词汇,比如一些关键名词、形容词、动词等。

对于这些词汇,可以适当标记或做出重音,以增强记忆效果。

五、多角度诵读,增强理解能力
在诵读《孙权劝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语调、语速和语气诵读,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同时,可以尝试通过不同角度的诵读来加深理解,比如可以尝试用“劝说”的语气诵读,或者用“唱歌”的方式诵读等。

六、反复背诵,巩固记忆
背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反复多次背诵才能够巩固记忆。

可以每天都进行背诵,并且加以复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七、理解背诵,注重思考
八、应用背诵,转化为实际行动
背诵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于实际行动中。

可以根据《孙权劝学》中提及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以上就是《孙权劝学》背诵的一些技巧,通过不断的背诵和练习,相信可以有效地掌握和理解这篇名篇,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孙权劝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带答案

《孙权劝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带答案

《孙权劝学》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今异义,古义:很。

今义:形容词。

⑪蒙乃始就.学:古今异义,古义:从事。

今义:就。

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今异义,古义:知晓。

今义:看见。

2、一词多义: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②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当:①但当涉猎:应当②当涂掌事:掌管见:①见往事耳:了解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大:①与蒙论议,大惊:副词,十分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的3、判断文言句式: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即:蒙以军中多务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文选自于《》,体通史,作者,字
朝代,家、家。

2、重点字词
卿当涂辞务孤
治经博士邪()但涉猎见往事及过
今者才略非复更
刮目相待大兄见事
3、翻译: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以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孙权吕蒙
鲁肃
5、从《孙权劝学》中得到什么启示?
默写《孙权劝学》
1、本文选自于《》,体通史,作者,字
朝代,家、家。

2、重点字词
卿当涂辞务孤
治经博士邪()但涉猎见往事及过
今者才略非复更
刮目相待大兄见事
3、翻译: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以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孙权吕蒙
鲁肃
5、从《孙权劝学》中得到什么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