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论语五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 旧的 新的 成为 了
从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仲由 孔子学生 教导 知道 你 它 pron. 同 “汝” 它 就是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 pron. 智慧 同“智”
为:表示判断(是) 动词(成为/做) 表示被动 以……为:认为 介词“替” 以……为:把……当 作 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长幼次序: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孔子的哥哥:孟皮 曹操:小名阿瞒,名操,字孟德 梁山伯与祝英台 唐伯虎点秋香
儒家思想
1.以“礼”治国,是思想核心。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2.“仁”,也就是“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为仁” 3.“中庸”,是不走极端,取中间。 “过犹不及” 4.“天命”观,就是人间一切都是天给的。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5.教育思想,打破官学,创立私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基本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而时习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则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待人接物 不知不愠
P150 二何以①为什么
②用什么,凭什么
1.何以知道他做得不对呢? 2.幽默何以与笑话不同? 3.事情何以发展到这种程度? 4.他何以担当社会重任呢? 5.小伙子不知她何以忽然发怒,被她骂得摸不着头脑。 6.一部分同胞何以会有“狭隘民族主义”的看法? 7.如果组成社会的团体、个人都亏损,社会何以发展? 8.我不知他何以这般忧虑重重。
选择 他们的 就 跟从 它 学习
改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 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韩愈[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150一 文章中提到哪些学习方法?哪些学习态度?哪些处世哲学?
古文翻译练习——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 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 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 察今》
注释: 1.坠:掉,落。 2.遽:jù 立刻,急忙,马上。 3.契:qì用刀刻。 4.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adj.+n.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adj.+v.=认为下问是耻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adj.+n. =认为鲁小
adj.+pron.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dj.+pron.=认为我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泛指 走路 一定 在这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六艺”:
礼、乐、射、御、数、书
(礼节) (音乐) (射箭) (驾车) (数学) (写字)
德育+智育
声→音→乐
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乐记》
“贝” → “朋”
与“贝”相关的字词: 财、贪、贵、贸、贿、贼、赌、费
朋:象形字,古代货币的单位, 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 引申为“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A.道听途说 B.尽善尽美 C.巧言令色 D.是可忍,孰不可忍 E.欲速则不达 F.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G.四十不惑
1.他太欺负人了,__________。 2.这个人只会______,没有什么真本事。 3.他做事很认真,什么事情都要做到______。 4.这是真的吗,还是你______的呀? 5.我们要稳中求发展,谨记___________。 6.这个我可管不了,正所谓____________呀。 7.虽然已经到了______的年龄,却总觉得自 己还没长大。
P150三
将画线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
( ( ( ( ( ( ( (
时常 ) 练习 ) 朋友 ) 生气 ) 温习 )
旧的 ) 教导 ) 选择 )
1.饭桌上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2.从小习武。 3.结婚当天,高朋满座。 4.见他脸有愠色,谁也不敢问。 5.他正在房间里温书。 6.不能总是故伎重演。 7.好老师总是诲人不倦。 8.社会上对择校问题议论颇多。
《论语》五则
孔子
A. 孔子:(BC551-BC479)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一带), 创立私学,弟子3000,72贤人。 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B.儒家经典: “六经”—《书》《诗》《礼》《乐》《易》《春秋 》 政治 诗经 礼仪 音乐 哲学 历史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论语》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记录其言行的书。
4.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孟尝君(因不认识)冯谖而感到奇怪,说:“这是谁?”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后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后举得天下变小了。
古今字/通假字
1.诲女知之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5.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6.为是其智弗若与? 8.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翻手为云 2.聚米为山 3.反败为胜 4.为人民服务 5.为非作歹 6.身为名所累 7.为民除害 8.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为:表示判断(是) 动词(成为/做) 表示被动 以……为:认为 介词“替” 以……为:把……当作 唯……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为:为什么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7.得而腊之以为饵。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8.以脐为口 不耕苗者也。 9.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3.子以我为不信, 10.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着。 吾为子先行。 11.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4.虎以为然。 1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5.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13.兔不可复得, 以为畏狐也。 而身为宋国笑。 6.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1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A.成人之美 B.后生可畏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F.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一言以蔽之 E.文质彬彬 G.乐在其中
1.说了这么多,________,都是经济发展不 给力呀。 2.年纪轻轻竟然有这么大魄力,真是_____呀。 3.君子做事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你不喜欢就给我,这不是__________吗? 5._____________,你最好提前做好打算。 6.看他其貌不扬的,可说起话来_______的。 7.烦恼的时候听听音乐,那悠扬的旋律让我 ______烦恼也随之消散。
孔子和弟子们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
经常 复习 它 也 吗 而且
说:通“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了解 但、却 恼怒、生气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待人接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个人修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弟子 孔文子 叫做 他 何 以 宾语 + 介词 什么 凭 = 以何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喜欢 学习 跟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聪明
而且
adj.→v. 认为羞耻
=以 是 因为 这
形容词“意动”用法 adj.→v.=认为+adj.
adj.+v.
P151六
找出下列古文中形容词意动用法。
1.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战争)胜利了却不美,把战争看做美的人,这是喜欢杀人。
2.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
杀敌立功的人(应)受到赏赐,而(儒家)却把慈善、行小惠看作是高尚的。
3.左右以君贱之也,食(sì )以草具。
(孟尝君)身边的人认为孟尝君把(冯谖xuān)看得低贱,就给(冯谖)粗劣的饭 吃。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 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 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 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 所谓“公侯伯子男”也。 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 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 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 的贵族。
伯仲叔季 孟仲叔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