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一、DNA的基本概念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它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具有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这些碱基通过氢键按照A-T和C-G的配对原则相互结合,形成碱基对。

二、DNA的结构1. 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反平行的链组成,这两条链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相互结合,形成著名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结构由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于1953年首次提出。

2. 碱基对:DNA链上的碱基按照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规律排列。

这种配对方式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 糖-磷酸骨架:DNA链的外部是由糖(脱氧核糖)和磷酸分子交替连接而成的骨架,称为糖-磷酸骨架。

三、DNA的复制1. 半保留复制:DNA在细胞分裂前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产生两份相同的拷贝。

每条新的DNA分子都包含一条原始的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2. 解旋酶:在复制过程中,解旋酶负责将双螺旋结构分开,形成两条单链。

3. 聚合酶:DNA聚合酶在解旋后的单链上添加相应的碱基,合成新的DNA链。

4. 复制起始点:DNA复制从特定的起始点开始,称为复制起始点。

在这些位置,特定的蛋白质识别并解开DNA双螺旋。

四、DNA的转录1. 转录过程: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过程转换成RNA分子。

这个过程主要由RNA聚合酶完成。

2. 信使RNA(mRNA):转录过程中生成的RNA分子称为信使RNA,它携带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中。

3. 编码区与非编码区:DNA上的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包含编码蛋白质的遗传信息,而非编码区则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

五、DNA的翻译1. 遗传密码:遗传信息通过三个连续的碱基(一个密码子)在mRNA 上编码一个氨基酸。

2. 转运RNA(tRNA):tRNA分子负责将特定的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并按照mRNA上的密码子顺序进行配对。

必修二dna本质知识点

必修二dna本质知识点

DNA的本质知识点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所有生命体的基因遗传信息的分子。

它是一种长链状分子,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并通过糖和磷酸相连形成了双螺旋结构。

DNA是通过这些碱基的排列和组合来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

下面将逐步介绍DNA的本质知识点。

1.DNA的结构 DNA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螺旋状的链相互缠绕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每条链由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链,而两条链则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结合在一起。

2.DNA的碱基配对规则 DNA中的碱基配对规则是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连接,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连接。

这种碱基配对规则使得两条链保持了互补性。

3.DNA的复制 DNA的复制是指通过复制过程可以产生两条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复制过程中,DNA的双螺旋结构被解开,形成两条单链。

每条单链作为模板,通过碱基配对规则与游离的碱基形成新的链。

最终,产生了两条与原来DNA相同的双链。

4.DNA的转录 DNA的转录是指通过转录过程将DNA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双螺旋结构被解开,形成一条单链。

然后,通过碱基配对规则,RNA中的胸腺嘧啶(T)被腺嘌呤(A)替代,形成了RNA的链。

转录过程是生物体中基因表达的关键步骤。

5.DNA的翻译 DNA的翻译是指通过翻译过程将RNA的遗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RNA中的序列被翻译成氨基酸的序列。

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形成蛋白质的链。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各种功能的基础。

6.DNA的突变 DNA的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

突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化学物质、辐射或自然错误的复制过程。

突变会导致DNA的信息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了解了DNA的基本本质知识点。

DNA作为生命的基因遗传信息的载体,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功能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知识清单

《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知识清单

《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知识清单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极其重要的大分子物质,承载着遗传信息。

了解 DNA 的分子结构和特点对于理解生命的奥秘至关重要。

一、DNA 的分子组成DNA 由脱氧核苷酸组成。

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构成: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

含氮碱基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碱基之间遵循特定的配对原则,即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这种配对关系被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脱氧核糖是一种五碳糖,它与含氮碱基相连形成核苷,再与磷酸基团结合形成脱氧核苷酸。

磷酸基团则通过酯键与脱氧核糖的 5'位羟基相连。

二、DNA 的分子结构DNA 具有双螺旋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沃森和克里克于 1953 年提出的。

双螺旋结构就像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楼梯。

两条核苷酸链反向平行,一条链的方向是5'→3',另一条链则是3'→5'。

碱基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内侧,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碱基对。

A 与T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 与 C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由于 GC 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量多于 AT 碱基对,因此 GC 含量高的 DNA 分子相对更加稳定。

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构成了双螺旋结构的骨架,位于外侧。

双螺旋结构的直径约为 2nm,每一圈螺旋包含 10 个碱基对,螺距为 34nm。

三、DNA 分子的特点1、稳定性DNA 分子的稳定性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使得两条链能够紧密结合,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其次,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构成的骨架结构稳定,不易被破坏。

再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以及碱基堆积力等相互作用也有助于维持 DNA 分子的结构稳定。

2、多样性DNA 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这使得 DNA 能够储存极其丰富的遗传信息。

假设一个 DNA 片段有 n 个碱基对,那么其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 4 的 n 次方种。

高二生物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高二生物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练习:
1、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 / (T+C)=0.8,另一条
链的这种比例是(
)
2、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 / (G+C)=1.25,另一
条链的这种比例是(
)
3、在含有四种碱基的DNA区段中,有腺嘌呤a个,占该
区段全部碱基比例为b,则胞嘧啶为(
)个.
4、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
④两个非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即 A+C=T+G=50%,A+G=T+C=50%
⑤在DNA分子中一条链中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 等于另一条链中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还等于双 链DNA分子中A+T的和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率。 即: A1+T1% = A2+T2% = 总A+T% 同理: G1+C1% = G2+C2% = 总G+C%
2、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
1分子脱氧核糖 1分子磷酸 1分子含氮碱基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思考:组成DNA的脱氧 核苷酸有多少种?
胸腺嘧啶(T)
4种。腺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胞嘧啶核苷酸、 胸腺嘧啶核苷酸。
3、结构: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主要特点:
①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方向平等盘旋而成;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的结构和复制
一、遗传物质应具备的条件:
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能够精确地复制,使前后代保持性状的连续性; 3、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
陈代谢。 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5、具有贮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dna结构归纳总结

dna结构归纳总结

dna结构归纳总结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分子。

它以其特有的双螺旋结构而闻名,这一结构是由四种碱基、磷酸、脱氧核糖和磷酸等部分组成的。

本文将对DNA的结构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NA。

一、碱基配对DNA由四种碱基组成,它们分别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这些碱基按照一定的规则配对,形成稳定的碱基对。

具体来说,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连接。

这种有序的碱基配对保证了DNA的稳定性和准确的复制。

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DNA的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连接相互缠绕,形成一种右旋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两条链互补,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不仅揭示了DNA的基本构造,而且对于解读DNA的序列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三、多级结构DNA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双螺旋,还存在多级结构。

在较小的尺度上,DNA会发生自旋、弯曲和环绕等变形,形成一系列结构,如DNA超螺旋、DNA簇和DNA环等。

在较大的尺度上,DNA会卷曲成染色体的形态,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

这些多级结构对于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及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四、特殊结构除了基本的双螺旋结构外,DNA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结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链DNA,它由两对碱基通过氢键相互连接而成,形成四条链。

这种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在基因调控、DNA复制和基因重组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五、DNA的应用DNA的结构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医学上,通过解读DNA序列可以诊断和预测遗传性疾病,指导个体化治疗。

在法医学中,通过DNA检验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和亲子关系等。

此外,DNA还被应用于基因工程、遗传改良、种子保护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

六、未来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DNA结构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一、DNA分子结构1 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元素组成:、H、、N、P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由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其中组成DNA的碱基有两类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胸腺嘧啶(T);因此形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 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结构①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碱基成对排列在内侧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3、DNA分子的结构特性(l)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时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3)特异性:每种DNA有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二、DNA复制的过程1、复制的概念: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复制条①模板:DNA的两条链②能量:ATP③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4、特点:边解旋边复制、DNA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2)、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DNA复制的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7、意义: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知识点拨:知识拓展:1、两条链之间的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两条链之间的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数目对应相等。

2、碱基配对的关系是:A(或T)一定与T(或A)配对、G(或)一定与(或G)配对,这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其中,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之间形成3个氢键。

3、DNA分子彻底水解时得到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的基本组分,高中语,即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生物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

它是由一个或多个以不同方式拼接的核苷酸单元组成,每个核苷酸单元包含一个糖分子、一个有机碱基和一个磷酸团。

DNA的结构是一个螺旋状的双螺旋,由两条互补的链相互环绕而成,如同一条绳子旋转起来的样子。

DNA的结构由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于1953年首次成功解析。

DNA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糖-磷酸骨架、有机碱基和双螺旋结构。

DNA的糖-磷酸骨架是由糖和磷酸分子交替排列而成。

糖分子是由五碳糖(脱氧核糖)构成的,磷酸团则连接在糖的碳原子上。

两个相邻磷酸团之间通过糖的第三碳原子和磷酸的第五碳原子的共价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

这种排列形成了DNA的螺旋结构的“支架”。

DNA的有机碱基是与糖相连的,有四种类型: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两条DNA链互相对应,在双螺旋的结构中,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

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间形成两个氢键,鸟嘌呤和胞嘧啶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氢键的稳定性保证了DNA双链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因为只有特定的碱基配对才能形成稳定的氢键。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链相互缠绕而成。

这两条链以反向方向排列,被称为反向互补。

其中一条链的5'末端与3'末端相对应,而另一条链的顺序则相反。

这种反向互补关系使得DNA具有复制和转录的能力。

DNA的双螺旋结构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基因的顺序可以通过这种结构进行传递和复制。

当DNA需要复制时,两条DNA链可以分离,并且每条链可以作为模板,以合成新的DNA链。

这个过程被称为DNA复制。

还有一种过程叫做DNA转录,在此过程中DNA的信息被转录成RNA,然后通过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

总之,DNA是一个拥有独特结构的重要分子。

其糖-磷酸骨架、有机碱基和双螺旋结构的相互作用使得DNA具有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的能力。

对于理解生命的基本机制和遗传性状的形成,理解DNA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dna知识点总结

高中dna知识点总结

高中dna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来看DNA的结构。

DNA分子的结构是由爱德华·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在1953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所揭示的。

DNA呈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相缠绕的链组成。

每一条链都是由许多核苷酸组成的。

每个核苷酸分为磷酸基、脱氧核糖糖基和碱基。

在DNA分子中,磷酸基和脱氧核糖糖基构成链的骨架,碱基则位于骨架的内部。

碱基包括腺嘌呤(A)、胞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四种,它们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在链上,形成了一种编码生物信息的序列。

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其中A永远与T相对,G永远与C相对,形成了DNA分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DNA的功能。

DNA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基因的遗传物质,二是编码蛋白质。

基因是指控生物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而DNA的信息序列正是构成基因的基本单元。

所以,DNA可以通过传递遗传信息来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

此外,DNA还通过编码蛋白质来参与细胞的合成、代谢和调控等生命活动。

DNA所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续讨论,我们来看DNA的复制。

DNA的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使得DNA分子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从而传递遗传信息。

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即在复制过程中,原始DNA解旋,每条链上的碱基作为模板,合成一条新的链,最终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讨论DNA的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在遗传信息上的差异。

它来源于DNA分子在复制和重组过程中的突变。

突变是指DNA分子在复制和重组过程中发生的结构和序列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会导致基因的变异,进而影响个体的遗传性状。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遗传变异对于深化对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理论的认识至关重要。

总之,DNA的结构、功能、复制和遗传变异都是高中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DNA分子的结构
一、DNA分子结构 1 .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元素组成:C、H、O、N、P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由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其中组成DNA的碱基有两类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因此形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 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结构①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碱基成对排列在内侧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 3、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l)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时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3)特异性:每种DNA有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二、DNA复制的过程 1、复制的概念: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复制条件①模板:DNA的两条链②能量:ATP ③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④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 4、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5、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2)、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DNA复制的意义 DNA 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7、意义: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知识点拨:
知识拓展: 1、两条链之间的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两条链之间的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数目对应相等。

2、碱基配对的关系是:A(或T)一定与T(或A)配对、G(或C)一定与C(或G)配对,这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其中,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

3、DNA分子彻底水解时得到的产物是脱氧核苷酸的基本组分,高中语文,即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1.基本单位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每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
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右图)。

由于构成DNA的含氮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因而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它们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分子结构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应注意以下几点:⑴DNA链:由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与另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的5号碳原子端的磷酸基团之间通过脱水缩合
形成磷酸二脂键,由磷酸二脂键将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

⑵5'端和3'端:由于DNA链中的游离磷酸基团连接在5号碳原子上,称5'端;另一端的的3号碳原子端称为3'端。

⑶反向平行:指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总是一条链的5'端与另一条链的3'端相对,即一条链是3'~5',另一条为5'~~3'。

⑷碱基配对原则: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时,A与T配对、C与G配对。

双链DNA分子中,A=T,C=G(指数目),A%=T%,C%=G%,可据此得出:①A+G=T+C:即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②A+C(G)=T+G(C):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的数目相等; ③A%+C%=T%+G%= A%+ G%= T%+ C%=50%:即任意两不互补碱基含量之和相等,占碱基总数的50%;
④(A1+T1)/(C1+G1)=(A2+T2)/(C2+G2)=(A+T)/(C+G)=A/C= T/ G:即双链DNA及其任一条链的(A+T)/(C+G)为一定值;
⑤(A1+C1)/(T1+G1)=(T2+G2)/(A2+C2)=1/[(A2+C2)/(T2+G2)]:DNA
分子两条链中的(A+C)/(T+G)互为倒数;双链DNA分子的
(A+C)/(T+G)=1。

根据以上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方便的计算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数量和含量。

3.结构特点⑴稳定性: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使其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不易改变。

⑵多样性:虽然构成DNA 的碱基只有四种,但由于构成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碱基种类及排列顺序多样,可形成多种多样的DNA分子。

⑶特异性:对一个具体的DNA分子而言,其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可使其携带特定的遗传
信息,决定该DNA分子的特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