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五看法”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式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古诗词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或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
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
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鉴赏的方法进行说明: 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
“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
“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
“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
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
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
“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
“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
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
如何欣赏古典诗歌

如何欣赏古典诗歌?推荐给你以下几点:一、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
诗歌要读。
诗的美,诗的意味,有很多在读时才能感受到。
因为语言是有声音、有节奏的,不同的声音、节奏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种短小的句式,急促的节奏,高昂的声音,本身就让人产生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感觉,表达了诗人高唱入云、雄浑博大的气魄。
而柳永的《雨霖铃》就不同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柔缓的节奏,低回的吟唱,让人感受到诗人柔肠百转的离愁别情。
欣赏诗,要读。
读诗,还可以配以基调一致的中外名曲,更能展现诗的音韵美和语言美,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如:吟诵《孔雀东南飞》若配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容易让学生品味诗的凄美动人之处。
二、沉思冥想,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
诗歌是最纯粹的语言艺术,它以语言形成一个个意象,配以读者的想象,可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我们把诗中的意象组合起来,眼前好像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湛蓝的天空多么明净,黄叶飘飘铺满了大地,江河也染上了秋的颜色,水气雾霭凝成了秋的绿意。
夕阳西下,映照着山的身影,天水相连浑然一体,只有无情的芳草还是那样无动于衷,远远地逸出在夕阳之外。
诗人借想象把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我们再借想象,把古诗中的艺术形象通过再现而展示出来,使美的感知内容得到补充,使自然和人得到和谐统一。
三、涵泳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思。
诗歌之所以能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意境。
“意”是对事物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境”是形象,具体的景物和生活画面。
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古人有所谓“诗情缘景发”“意与境合”“思与境偕”的说法,诗歌欣赏要由“境”入“意”。
要完成由“境”到“意”的升华,把诗人浓缩的生活还原,把诗人结晶的感情展示出来,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抱负及诗人写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
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

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古代诗词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中国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独特的韵律、深奥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鉴赏与理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
首先,要鉴赏古代诗词,我们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古代诗词的创作环境和时代背景对于理解其意义具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唐代的诗词在当时的社会充满了雄浑豪迈的气息,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开放;宋代的词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具有纤细婉约的特点。
通过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诗词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其次,要鉴赏古代诗词,我们需要关注其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
古代诗词在形式上有严格的要求,比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这些形式限制了诗词作者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使得诗词在韵律上更具美感。
另外,古代诗词通过意象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形象意义。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运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寥和孤独。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美。
最后,要鉴赏古代诗词,我们需要注重诗词的内在思想和情感表达。
古代诗词是古代文人的心灵之作,其中蕴含着他们对于生活、人情、自然、爱情等各个方面的思考与感受。
通过深入挖掘诗词背后蕴含的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诗词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智慧。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历史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时光消逝的思考。
只有理解了这些内在的思想和情感,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古代诗词的魅力。
综上所述,要准确鉴赏与理解古代诗词,我们需要从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以及内在思想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入手。
只有全面把握了这些要素,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古代诗词的美,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情感。
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赏析古典诗词

如何赏析古典诗词如何赏析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千百年它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来,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铸造着我们民族的灵魂与性格。
因此,它历来就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如何让学生从古诗词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中汲取营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成为了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揣摩诗歌的意境黑格尔认为,在艺术创造里,心灵的方面和感性的方面必须统一起来;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
而诗歌这种经过心灵化之后表现于读者思想中的东西也就称之为诗歌的意境了,一首诗歌写出来之后如果不能给人以很好的意境美感,那就不能算做是好诗,好的诗歌必定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论这种享受是喜的还是悲的,是明的还是暗的。
我们来看一首唐朝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诗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离开扬州之后,仍然魂牵梦绕;这首诗以调侃的口吻,询问在扬州为官的友人韩绰,在这秋深月明之际,你是否在与你的某个或是诸位红颜知己们在吹箫按曲呢?这里将想象中的情景与古时的传说巧妙地重叠在一起,令人仿佛想见到月上中天,晚风习习,吹箫的美人冰清玉洁,风情万种,依稀听到悦耳的箫声如泣如诉,散布于月光如水的南国秋夜,简直是梦里江山……诗境空灵虚幻,美妙绝伦。
即使是没有去过扬州的人们,读到此诗,也定然会在脑海中浮想联翩,那美丽的情致久久萦绕在身边……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二、知人论世,把握情感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
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的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例如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下面从以下五个角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一、正面描写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解说】正面描写晚秋落叶纷飞,江水滔滔东流的雄阔壮美之景。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说】正面描写了山村幽雅宁静的田园生活氛围。
二、侧面描写(衬托)(间接)1.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如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正面描写是:天姥连天向天横【解说】直接说天目山很高,直插云霄,侧面描写是: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说】天姥山的高度超过了五岳和赤城。
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也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五岳、赤城、天台都从侧面衬托天目山的高大。
2、动静结合《归园田居》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狗的吠叫声衬托巷子里的宁静,用鸡的鸣叫声衬托环境的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安逸、宁静,不似官场生活的喧嚣、嘈杂,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抓住田园生活的特点,自然环境的特点,按照从近到远、从低到高的顺序,对诗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描写。
古诗鉴赏的心得体会

古诗鉴赏的心得体会古诗鉴赏是我们学习文学知识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古诗的赏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文学才华,感受到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同时也培养了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在进行古诗鉴赏时,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要注重对古诗的背景了解。
古诗是由诗人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而创作的,所以要真正理解一首古诗的意境和思想,在鉴赏之前我们需要对该诗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平和社会状况有所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品味出古诗的独特之处。
其次,要注重对古诗的音韵与格律的理解。
古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音韵与格律的表现方式,通过对古诗的读诵以及对其韵律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艺术构思,感受到他们对语言的巧妙运用。
同时,通过对古诗的音韵和格律的琢磨,我们也能培养自己的语言感觉和修养。
此外,要注重对古诗的意象和词藻的把握。
古诗以其精练的表达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在鉴赏古诗时我们还应该留心诗中的意象和词藻。
通过对古诗中的意象进行细品,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事物的独到观察和深刻体悟;通过对诗中精练而有韵味的词藻的品味,我们能够欣赏到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最后,要注重对古诗的思想和情感的体悟。
古诗鉴赏不仅仅是对其艺术形式的赏析,更重要的是对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的把握。
古诗是诗人对世界的思考和感悟的结晶,通过对古诗的鉴赏,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这些思想和感悟往往超越了时代的界限,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考带来启发。
通过对古诗鉴赏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古代诗人们的文学造诣和人生智慧。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座精神之宝库,通过对古诗的鉴赏,我们能够汲取到丰富的文化滋养,培养自己的情操和审美能力。
古诗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使得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之美。
古代诗歌鉴赏“五看法”

阅读古诗程式——读懂“五必看” • • • • • 一、看题目,抓题眼;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四、看词句,把握“情感关键词句”; 五、看典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一、看标题,抓题眼,明信息。
09年《月》
10年《望江东》 12年《余杭四月》表明对象表明事件 表明 Nhomakorabea点、时间
• 月:常用以抒发思乡、思亲之情。
• •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
• 注:江总,南朝陈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 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3、介绍作者并交代写 作背景。
四、看词句,把握“情感关键词句”
1、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 “愁”、“孤”、“喜”、“闲”、“思”之类。
—屈 原 —陶渊明 —王 维 —李 白 —杜 甫 —白居易 —李商隐
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 月 杜 甫 •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1、交代了地点、写作背景。 •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 2、帮助理解诗句含义。 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 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表明对象表明事件表明地点时间表明题材类别14年望江怨送别09年月10年望江东12年余杭四月05年春日登楼怀归表明时间地点情感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古代诗歌鉴赏“五看”法
课后反馈
运用“五看”法,赏析本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新坐标》P162 余杭四月 [元]白珽 •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诗歌通过描写四月余杭清新明丽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愉悦闲适之情。
古代诗词鉴赏方法略谈【五种】

【导语】古代诗词鉴赏始终是学⽣学习的难点,它⼀直是学⽣难以迈越的坎。
究其原因,⼤体上来⾃三⽅⾯:其⼀,阅读量过少,体悟不够;其⼆,缺乏必要的技术⼿段——鉴赏的⽅法。
单就鉴赏⽅法⽽⾔,解读诗词⼤体上可分五个部分:外部感知、象境体悟、技巧品赏、语⾔玩味和联想体悟。
【⼀、外部感知】外部感知,可以从四个⽅⾯⼊⼿:读题,识⼈,辨⽂,看注释。
1、读“题”凡读诗,必须读全诗,即从题⽬⼊⼿,直到最后⼀个字,凡有注释的,包括注释在内。
事实上,许多读者,特别是中学⽣,往往只记住诗句,⽽忘了题⽬。
殊不知,题⽬也是诗整体意义不可分割的⼀部分,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丢了题⽬,等于给⾃⼰的理解设置了障碍,抛弃了对诗内容或情感把握的切⼊⼝。
例如,王维《过⾹积寺》,寺,特殊的地点,题⽬点明了地点,事情(“过”)。
杜甫的《春夜喜⾬》,题⽬既交待了季节、时间、对象,⼜表达了⼼情(“喜”)。
李益的《喜见外弟⼜⾔别》,题⽬不仅交代了⼈物间的关系,同时,⼜叙述了情节(“见”——“别”),更重要的是描写了情感的不同特征(喜悦与哀愁)。
⾯对这样的题⽬,纵然不读诗,也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
王安⽯的《桂枝⾹·⾦陵怀古》,题⽬既明确了地点,⼀个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地点,⼜交待内容,同时也暗⽰了情感的指向。
读题⽬,可以帮助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所抒情感的把握。
2、识“⼈”这⾥的“⼈”,指诗⼈、叙述者和被叙述者(诗词中的主体对象)三者。
凡诗⽂皆有叙述者,相对于⽂⽽⾔,对诗的叙述者的辨识,对理解诗的情感内容更加直接。
诗的“叙述”者有两种形式:⼀处于诗的景物⼈事之外的叙述者,作者以旁观者或代⾔⼈的⾝份出现;⼀是置⾝于景物⼈事之中的叙述者。
处于诗的景物⼈事之外的叙述者,作为局外⼈,与诗歌咏的主体对象是分离的。
例如,卢照邻的《曲池荷》:“浮⾹绕曲岸,圆影复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这⾸咏物诗,叙述者和歌咏的主体对象是分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古诗程式——读懂“五必看” • • • • • 一、看题目,抓题眼;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四、看词句,把握“情感关键词句”; 五、看典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一、看标题,抓题眼,明信息。
09年《月》
10年《望江东》 12年《余杭四月》
表明对象
表明事件 表明地点、时间
• •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 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 月 杜 甫 •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 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 频频。
05年《春日登楼怀归》表明时间、地点、情感
14年《望江怨·送别》 表明题材(类别)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①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 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②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 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 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③不是名家名篇,注释中又不提及的,表明 作者与考题没多大关系,切忌过多猜测!
2012广东高考
• • • •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2、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冷暖色 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 3、情感句: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
五、看典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 月:常用以抒发思乡、思亲之情。
—屈 原 —陶渊明 —王 维 —李 白 —杜 甫 —白居易 —李商隐
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 月 杜 甫 •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1、交代了地点、写作背景。 •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 2、帮助理解诗句含义。 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 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古代诗歌鉴赏“五看”法
课反馈
运用“五看”法,赏析本诗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新坐标》P162 余杭四月 [元]白珽 •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诗歌通过描写四月余杭清新明丽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愉悦闲适之情。
• •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
• 注:江总,南朝陈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 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3、介绍作者并交代写 作背景。
四、看词句,把握“情感关键词句”
1、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 “愁”、“孤”、“喜”、“闲”、“思”之类。
1、李太白的自信与狂放。 2、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知 人 论 世
1、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2、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3、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4、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5、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