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排放的方法
排放瓦斯

排放瓦斯一、瓦斯排放的原则:1、撤人、断电、限量。
2、制定专项的瓦斯排放措施,经局(矿)总工程师批准。
3、参加排放瓦斯的人员必须学习、签字,并明确责任和任务。
4、排放工作应有救护队参加,人员不少于6人,并佩戴呼吸器。
二、排放瓦斯的方法及使用范围:排放瓦斯的方法有采用局部扇风机排放瓦斯法和全风压排放瓦斯法两种。
采用局部扇风机排放瓦斯法又分为全巷道一次排放和分段排放两种。
㈠采用局部扇风机排放瓦斯法:1、全巷道一次排放法。
适用于临时停风或短时间停风地点,恢复通风排放瓦斯或有毒有害气体。
具体的控风方法有以下几种:⑴一风吹排放法(启动风机直接排放)。
适用于停风时间不长,CH4、CO2浓度≤3%的地点恢复通风。
否则严禁使用。
⑵连续停开风机排放法。
它只是采用局扇排放瓦斯控风的一种方法,但在煤矿日常管理中很少采用此种方法排放瓦斯。
它极易造成风机损坏。
⑶增阻法。
通过捆扎风筒法或控制风筒进风口大小(使用木板、皮带、荆耙等材料,挡住风机进风口部分断面)来实现风量调控。
以上方法在煤矿日常管理中是禁止使用的,它易使风机电机负荷增大烧坏电机;同时挡风机的材料很容易吸进风机中,损坏风叶。
(4)风筒错口(接)法。
我局在恢复临时停风地点通风时,排放瓦斯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5)三通调控风量法。
站在理论角度讲,是一种最理想、最可靠、排放人员劳动强度最小的一种排放瓦斯的方法。
正在推广使用。
2、分段排放法。
它适用于恢复的巷道中无通风风筒的瓦斯排放和启封封闭区及灾变期间有害气体的排放。
它与全巷道一次排放法相比:相同点是控风方法相同,不同点是前者是前巷道一次排放,后者是一段一段进行排放。
3、全风压排放法。
适用于有现成的通风系统,通过调节相关的通风设施,进行瓦斯聚集区的瓦斯排放;也适用于通过采用导风设施、导风方法对掘进头或独头巷道聚集的瓦斯排放。
三、排放瓦斯时应注意的问题:1、参加排放瓦斯人员的服装及使用的工具不准化纤物品,严防静电火花产生。
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

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瓦斯是煤矿等地下采掘作业的常见危险源。
其具有高度易燃、易爆、无色无味等特性,极易引发爆炸事故。
因此,预防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安全工作中的一项核心任务。
本文将介绍预防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
排放瓦斯瓦斯不能长期积累,应及时排放。
排放瓦斯能有效降低爆炸事故的发生概率。
以下是排放瓦斯的主要措施:1.设置排气孔。
在采区和巷道等地方设置排气孔,使瓦斯得到及时排放。
2.利用通风系统排放瓦斯。
通风设备能有效地将含瓦斯的空气排出去,使空气中的瓦斯浓度不断降低。
3.将瓦斯引入有机化工厂进行利用,减少排放。
监测瓦斯及时监测瓦斯浓度,可以发现煤矿中存在的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监测瓦斯的主要措施:1.安装瓦斯检测仪。
采用运载式瓦斯检测仪配合专业人员巡查,检测煤矿内的瓦斯浓度,及时掌握瓦斯的浓度分布、变化情况,预警风险隐患。
2.利用视频监控技术。
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对整个煤矿环境的监测,包括对瓦斯浓度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防护措施针对瓦斯爆炸危险性大、容易燃烧的特点,应加强防护措施,以下是防护措施的主要措施:1.低电流点火装置,采用低电流点火,有效降低点火能量,减少爆炸发生的可能性。
2.强化防爆电器。
在煤矿生产设备中,使用防爆电器,降低电器设备由于电火花等的原因引燃瓦斯导致爆炸风险。
3.加强安全教育。
煤矿工人应接受瓦斯爆炸的危害性、瓦斯防范知识、遇到紧急情况该如何自救等方面的教育,提高意识和能力,减少瓦斯事故发生。
结语预防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坚持轮流排放、常规监测、防护措施全面加强等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相信通过不断加强防范,煤矿行业能够更好地保障安全生产,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井下瓦斯排放技术方法

煤矿井下瓦斯排放技术方法
一、 术语和定义
排放瓦斯:指将煤矿井下超过规定浓度的 瓦斯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稀释排放至规定 浓度一下的过程。 风流控制器:指能够调节控制局部通风机风 筒风流大小的一种装置。
二、排放瓦斯方法
1、引入全风压通风排放 采取构筑通风设施将排放巷道分开分段 逐渐引入矿井全风压新鲜风流进行稀释排 放瓦斯的方法。本方法适用于短距离单巷 工作面和可形成进回风通风系统的双巷、 多巷布置的工作面排放瓦斯。 全风压排瓦斯要坚持先破回风侧密闭, 后破入风侧密闭的原则,采取控制风流防 止瓦斯大量涌出的措施。
风流巷全风压排瓦斯
2、局部通风机通风排放
1)采用风筒加装风流控制器排放的方法 在局部通风机全风压进风流的风筒处加 装风流控制器,通过调整控风口的大小, 调节进入巷道风量的排放瓦斯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巷道有风筒且风筒直径不 小于600mm的巷道。
风流混合处
风流控制器
高(突)矿井封闭巷道利用负压(抽放管路)配合风机排放 由于高突矿井抽放系统完善,需要排放 瓦斯巷道提前留设抽放管路,在需要排 放时首先利用抽放系统对封闭巷道内的 密闭预留管路 瓦斯进行抽放,再按规定启封密闭后,采 用局部通风机逐段续接风筒的方法进行 瓦斯排放。关键点:密闭的启封、抽放管 路内瓦斯浓度的控制。
混合处瓦斯检查点
风筒断开处
3)智能型自控设备排放法 利用高速变频原理,调节局部通风机的转速 和风量,改变排放瓦斯巷出口高浓度瓦斯的混 合风流流量,使回风巷混合处的瓦斯浓度按排 放瓦斯措施所规定的限制进行排放。 4)抽采系统辅助排放 采用抽采系统直接或间接对排放瓦斯区域 或巷道进行抽放,降低排放瓦斯量的方法,见 图1。 本方法适用于具备或已安装抽采管路系统 的巷道或封闭区域,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可经 抽放后再配合其他方法进行。
排放瓦斯方法

如何安全排放瓦斯排放瓦斯有局部通风机(简称局扇)排放瓦斯和全风压排瓦斯两大类,其中局扇排放瓦斯又分掘进工作面临时停风排瓦斯和已封闭巷道或长期不通风巷道的瓦斯排放。
全风压排瓦斯包括尾排处理采面隅角瓦斯。
除掘进面排瓦斯外都有一个启封密闭排瓦斯问题。
局扇排放瓦斯掘进工作面临时停风的瓦斯排放1.扎风筒法:在启动局扇前先把局扇前的风筒扎起来,只留小孔,开动局扇,向工作面供风。
瓦斯在巷道整体向外推移。
进入全风压处被稀释,扎风筒的大小按瓦斯量大小确定。
排完瓦斯再把扎风筒处全打开。
2.挡局扇法:在启动局扇前用木板或皮带把局扇挡上一部分,再启动局扇,根据瓦斯情况确定挡的大小,等到排完瓦斯把挡板或皮带移开。
3.设三叉风筒排瓦斯:在局扇前设一个三叉风筒,一个叉向工作面供风,另一个叉平时正常通风时扎严不许漏风,遇到需要排瓦斯时把三叉打开,再启动局扇,一部分新风供向工作面,一部分新风在三叉处出来直接进入回风巷道。
工作面风流也是把巷道的瓦斯向外推移到全风压处再稀释,根据瓦斯情况,控制三叉处风量,直到排完瓦斯把三叉风筒漏风扎严。
4.断开风筒法:在启动局扇前,排瓦斯人员向工作面方向检查瓦斯,在瓦斯浓度达到1%处,将风筒断开,直接启动局扇,根据瓦斯浓度将风筒半对接,一人在断开风筒后方5米~10米处检查瓦斯,浓度不准超过1.5%,超过了就把风筒移开一些,多些新风,浓度降下来就把风筒多对上点儿,如此反复直到瓦斯不超就全部接上风筒。
对这四种排放瓦斯方法进行比较:前三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省事。
它的原理都是减少向工作面供风,瓦斯整体向外推移,瓦斯到全风处得到稀释。
缺点:一是供风少,瓦斯向外移动慢,如果一条巷道几百米或上千米排瓦斯时间过长。
二是高浓度瓦斯什么时间到全风压处不易掌握,要经常检查瓦斯,人就容易接触高浓度瓦斯。
三是开始排放瓦斯时,供风过大又是一风吹。
四是调节风量都是在局扇附近,噪声大,联系不便。
第四种方法的优点是用全部局扇的风量稀释瓦斯,排放时间短,瓦斯浓度易控制,人不接触高浓度瓦斯,高浓度瓦斯仅存于高瓦斯区域。
安全排放瓦斯的作法

安全排放瓦斯的作法安全排放瓦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
以下是关于安全排放瓦斯的作法的详细讨论,以确保我们能够正确、高效、安全地进行这项任务。
1. 配备适当的设备和工具:在进行瓦斯排放之前,我们需要确保配备了适当的设备和工具。
这包括合适的阀门、接头、管道、工具和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工作鞋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瓦斯排放情况和要求来决定。
2. 检查和维护设备:在进行瓦斯排放之前,要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检查并维护设备的关键部件,如阀门、接头和管道,以确保它们没有破损、锈蚀或其他故障。
对于长时间未使用的设备,要特别注意检查和清洁。
3. 了解瓦斯性质和特点:不同类型的瓦斯在排放过程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了解瓦斯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安全排放至关重要。
一些瓦斯在高温或高压下会爆炸,而其他瓦斯可能有毒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进行瓦斯排放之前,必须先了解相关的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
4. 确保通风良好:在进行瓦斯排放时,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通风良好可以迅速将瓦斯排放到安全区域,并避免其在工作场所或其他封闭空间中积聚。
如果排放的瓦斯具有可燃性或有害性,必须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它们排出。
5. 使用正确的排放技术和方法:在进行瓦斯排放时,应使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
根据具体的瓦斯排放情况,可以采用燃烧、吸收、化学反应或其他方法来排放瓦斯。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必须确保其安全、可靠且环保。
6. 监测和控制排放过程:在进行瓦斯排放时,要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使用可靠的检测仪器,如气体检测仪或气体分析仪,来监测瓦斯的浓度和成分。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排放过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瓦斯的威胁。
7. 培训和教育工作人员:对于参与瓦斯排放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他们需要了解瓦斯的性质和特点,熟悉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措施。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从而减少事故和风险。
瓦斯排放措施

瓦斯排放措施1. 引言瓦斯排放是指由于燃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包含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这些瓦斯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采取有效的瓦斯排放措施对于保护环境和减少空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瓦斯排放措施以及它们的应用。
2. 瓦斯排放措施2.1 燃烧净化燃烧净化是目前最常见和有效的瓦斯排放措施之一。
燃烧净化通过将瓦斯直接引燃,将有害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简便的优点,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燃烧净化通常适用于大型工业生产厂区以及煤矿等地方。
2.2 吸附净化吸附净化是一种通过吸附物质去除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方法。
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废气通过吸附剂时,有害物质会被吸附在表面上,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吸附净化通常适用于小型工厂或局部区域的瓦斯排放治理。
2.3 高效过滤高效过滤是将废气通过过滤器来去除有害物质的方法。
过滤器一般采用高效过滤材料,如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捕捉效率,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高效过滤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燃烧设备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处理。
2.4 生物净化生物净化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质的方法。
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和培养条件,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净化具有能耗低、操作简单的优点,适用于有机废气的处理。
2.5 其他措施除了上述提到的措施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瓦斯排放措施可以采用。
比如,增加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瓦斯排放;改善生产工艺,减少废气的产生;采用低污染燃料等等。
这些措施在各个工业生产过程中都有相应的应用。
3. 措施选择与应用在选择具体的瓦斯排放措施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瓦斯排放的源头和性质,以及需要达到的排放标准。
其次是具体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和规模。
还需要考虑投资成本、运营成本以及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定制化的瓦斯排放措施选择和应用。
安全排放瓦斯的作法

安全排放瓦斯的作法安全排放瓦斯是确保人们在处理瓦斯时不发生意外事故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安全排放瓦斯的作法:1. 确保通风系统完好无损:排放瓦斯时必须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转,以便将瓦斯排出室外。
检查通风管道是否有堵塞或损坏,并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2. 关闭电源:在进行瓦斯排放之前,确保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等燃气设备的电源已经关闭。
这样可以防止燃气设备意外点火引发事故。
3. 打开门窗:排放瓦斯时,应尽量打开门窗,增加室内外空气流通,以减少瓦斯在室内积聚的可能性。
4.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在排放瓦斯时,必须使用专业的工具和设备。
例如,使用燃气泄漏探测器可以帮助检测瓦斯浓度是否超标。
使用燃气泄漏探测器的正确方法是将其置于地面上,然后缓慢移动,一旦检测到瓦斯泄漏,探测器将发出警报。
5. 检查燃气管道:排放瓦斯之前,必须仔细检查燃气管道,确保其没有明显的磨损、裂纹或漏气现象。
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修理。
6. 维护好烟囱和烟道:排放瓦斯时,确保烟囱和烟道是通畅和无堵塞的。
定期清洁烟囱和烟道,可确保烟气排放畅通无阻,避免烟气逆流造成室内积聚。
7. 确保瓦斯源关闭:排放瓦斯之前,确保瓦斯源已完全关闭。
例如,关闭瓦斯罐阀门或拧紧瓦斯表的阀门,以防止瓦斯继续流出。
8. 避免使用明火:排放瓦斯时,应避免使用明火或其他易燃物品附近。
瓦斯会形成可燃气体,与明火相遇会引发火灾。
9. 远离热源:排放瓦斯时,应远离热源,如火炉、灶台等,以免瓦斯受热引发意外。
10. 注意劳动安全:排放瓦斯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瓦斯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
总之,安全排放瓦斯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只有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正确无误,才能保证排放瓦斯的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此外,定期进行燃气设备的维护和检查,以及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也是预防瓦斯事故的重要措施。
排放瓦斯技术措施

排放瓦斯技术措施排放瓦斯是指将地下煤矿、油田、天然气井等地下储层中的瓦斯引入大气中的过程。
瓦斯排放不仅是对环境的污染,还存在爆炸和毒性风险。
因此,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控制瓦斯排放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排放瓦斯技术措施。
1.气体捕集和利用技术:利用“气体捕集和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瓦斯的排放,并将其用于发电、供热和制氢等工业生产过程中。
这种技术主要包括瓦斯捕集、瓦斯管道传输和瓦斯利用三个步骤。
瓦斯捕集系统通常由井口收集管、抽气机、净化设备和管道组成。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瓦斯排放量,同时还能生成清洁能源。
2.储气库技术:储气库是一种将瓦斯储存起来,以备后续利用的技术。
通过建设储气库,可以将瓦斯在高峰期或生产过剩期间储存起来,然后在需求高峰期间释放出来。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瓦斯的排放,还可以增加瓦斯的利用率。
3.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瓦斯回收利用技术是将瓦斯进行处理和净化后,用于发电、供热和生产燃料等方面。
该技术通常包括瓦斯收集、净化、压缩和储存等步骤。
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将瓦斯转化为清洁能源。
4.瓦斯抽采技术:瓦斯抽采技术是通过在煤矿等地下储层中设置抽气井,通过抽取地下瓦斯来减少瓦斯排放。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控制瓦斯的排放量,减少瓦斯引发的事故风险。
5.瓦斯浓度监测技术:瓦斯浓度监测技术是通过安装瓦斯浓度监测仪器,实时检测瓦斯浓度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种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瓦斯泄漏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瓦斯浓度,从而避免瓦斯泄漏引发的危险。
总结起来,排放瓦斯技术措施包括气体捕集和利用技术、储气库技术、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瓦斯抽采技术以及瓦斯浓度监测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瓦斯的排放量,并将其转化为清洁能源,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双重目标。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瓦斯排放控制,还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监管和经济手段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斯排放的方法
一、瓦斯排放的基本要求
瓦斯排放是指在独头巷道停风后恢复通风或封闭巷道启封时排除巷道内的瓦斯。
分为有密闭墙的瓦斯排放和只有隔离栅栏独头巷道的瓦斯排放。
根据瓦斯排放分级管理的规定,没有设置密闭墙的临时停风巷道瓦斯排放工作由通风区队的人员完成,而封闭巷道瓦斯排放必须由救护队完成。
分级管理的具体标准应当根据矿井实际的瓦斯涌出速率确定。
对于停风或封闭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瓦斯排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查明瓦斯积聚的原因
主要有停电停风、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工作面火灾等灾害封闭引起的瓦斯积聚。
2、估算积聚的瓦斯量
①测量法:Q=C×V C—平均浓度 V—封闭巷道体积
②计算法:根据工作面瓦斯涌出的经验数据和停风封闭的时间,计算封闭区域内积聚的瓦斯量。
3、制定排放瓦斯的措施
①明确恢复通风的巷道或区域;
②瓦斯积聚原因;
③瓦斯量的估算;
④排放瓦斯时间的估算;
⑤排放的方法、路线图和排放影响的停电区域;
⑥瓦斯监测地点和方法;
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排放区域的站岗人员及地点;
⑧主要仪器设备调配;
⑨排放工作步骤及排放的组织、指挥及各方面责任人。
4、排放瓦斯过程中的三坚持
①坚持停电:坚持停止瓦斯排放影响区域的供电,瓦斯排放线路上的电气设备必须全部停电;
②坚持撤人:坚持撤出瓦斯排放线路上的工作人员;
③坚持限量:坚持限制排放瓦斯的风量,从而达到限制排出瓦斯浓度的目的。
二、排放区域内瓦斯量和瓦斯浓度的估算
设停风巷道内体积为V(m3),巷道四周瓦斯涌出速率为
R(m3/min),假设该值始终保持不变,停风前巷道瓦斯浓度为
C0(%),停风时间为t(min),则
停风开始时的瓦斯量为:Q0=VC0,m3;
停风期间涌出的瓦斯量为:Q ty=R×t,m3。
1、假设巷道是开口的,巷道内大气压力保持不变,则由于涌出的瓦斯挤占巷道空间,使得巷道内漏出的瓦斯量为:Q tl=[2Q0+(1+C0)Q ty]×Q ty/2(V+Q ty),m3
停风t(min)后,巷道内的瓦斯量为:Q t=Q0+Q ty-Q tl,m3
巷道中的平均瓦斯浓度为:C t=Q t/t
2、假设巷道是封闭的,密闭墙将阻止瓦斯向邻近巷道漏出,封闭巷道中混合气体的压力将缓慢持续升高,最终出现漏风。
当漏风量等于瓦斯涌出量时,区域内气体达到动态平衡,大气压力保持稳定,但封闭区域内的瓦斯浓度仍然会继续增加。
设t(min)后封闭区域漏风中的瓦斯浓度为C tl,则漏出的瓦斯量为:
Q tl=R(C tl+C0)t/4,m3
若取Q tl为整体平均浓度与C0的平均,则上式变为:
Q tl=[4Q0+(1+3C0)Q ty]Rt/8(V+Q ty),m3
停风t(min)后,巷道 内的瓦斯是量为:Q t=Q0+Q ty-Q tl,m3 巷道中的平均瓦斯浓度为:C t=Q t/t
3、绝对瓦斯涌出率R:需测定距工作面不同距离断面上的风量和瓦斯浓度,两值相乘即可。
三、瓦斯排放时间的估算
1、排放工作的准备时间:依具体情况确定。
2、排放瓦斯时间
设排放瓦斯所需的全风压风流风量为Q(m3/min),风流中瓦斯浓度为C0(%。
),排放时回风流中允许的瓦斯浓度为C H(%),排放结束后巷道中允许的瓦斯浓度为C1(%),则排放所需的时间T(min)为:T=V(C t-C1)/[Q(C H-C0)-R],min
式中:C t—瓦斯积聚区的平均瓦斯浓度;
R—该区域的绝对瓦斯涌出量。
通常情况下,C1为1%,C H为1.5%,C0为0。
该排放时间是按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为C H计算的,实际操作中应保留一定的富余系数,一般可设为1.15—1.30。
3、瓦斯排放完成后的必要检查时间:依具体情况而定。
四、排放方法
1、分段排放法
是从掘进巷道口起,逐段向里排放瓦斯的方法。
先将局部通风机置于全风压通风的新鲜风流中,开动局部通风机,先接一节风筒向独头巷道供风,待排除该段区域瓦斯后再接下一节风筒,这样风筒依次向里延伸,分段排放巷道内积聚的瓦斯。
如果是临时停风,巷道中的风筒应从巷道口一节一节的断开供风,即断开下一个接头再接通前一个被断开的接头,这样逐段向里延伸。
在分段排放时,必须注意限量,瓦斯检查员必须在风流混合处检查瓦斯浓度。
2、卸流排放法
是指在巷道口的风筒上接一个三通胶布风筒,局部通风机送入独头巷道的风流分两部分,一路风流流向瓦斯积聚巷道,以冲淡积聚的瓦斯,另一路风流由T型三通风筒的另一端排出。
调节T型三通两端的风量可以控制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以达到安全排放。
五、瓦斯排放安全实施的检查内容
1、技术措施是否明确瓦斯积聚的地点或区域。
2、技术措施有无瓦斯积聚原因的阐述,如系停风引起有无停风的具体时间。
3、技术措施中瓦斯积聚量和排放时间的估算是否合理。
4、技术措施中瓦斯排放路线、排放方法、停电撤人范围是否明确,是否图文齐全。
5、技术措施中各主要岗位责任到人,主要岗位是否有现场指挥、瓦斯检查员、停电负责人、防止他人误入的警戒员、通讯联络员或联络方法等
6、技术措施的审批是否符合规定。
7、是否坚决执行“三个坚持”,是否有瓦斯浓度测量记录。
8、实施过程中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可靠。
六、附:瓦斯积聚时间计算
假设断面为S(㎡)的煤巷掘进工作面。
若正常通风时期供风量为
Q(m3/min),回风流瓦斯浓度为C1(%),则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R=QC1(m3/min)。
新揭露的巷道距该断面L(m)范围内涌出的瓦斯占总瓦斯涌出量为C2(%)。
则如果该工作面停风,此L(m)范围内平均瓦斯浓度达到爆炸下限5%只需要时间
T=SL×5%/RC2,min
若考虑空间瓦斯分布的不均匀,在局部达到瓦斯爆炸下限的时间将更短。